国际新闻

  南海网(微博)海口10月5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陈望) 南海网记者刚从白沙黎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获悉,阻碍救援的河水水位已经下降,昨晚受困于白沙山中的45名游客目前已经陆续抵达望山亭山脚下,正在准备上船回岸边!据了解,45名游客中有一名女游客和一名小孩有发烧的情况。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网荔波10月4日22:30电 (记者 张伟 杨茜)贵州荔波县立化镇安平煤矿于4日7时55分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共造成17人遇难。

  记者在现场抢险救援指挥部获悉,事故发生时,井下作业人数为28人,其中14人升井,14人下落不明。此前因姓名登记错误,误将1人错报,故升井人数由之前的13人变为14人,而其中3人因伤重抢救无效死亡。至记者发稿时,救援工作已结束,事故井口已封,救援现场共发现14具遗体。

  4日晚上的立化镇安平煤矿,天空中飘着小雨。来自河南的代国强从家乡共带了20多人到矿上工作,有6人在此次矿难中遇难。在煤矿的井口,代国强2次瘫倒在井口旁,嘴里不停重复着:“这让我回去怎么交代啊。”遇难人中还包括他的弟弟和儿子。

  据了解,目前生还的11名伤者生命体征正常。

  经初步调查,事故发生在井下350米,原因并非此前提出的瓦斯爆炸,而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在压力作用下,破碎的煤与瓦斯由煤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大量喷出,是另一种类型的瓦斯特殊涌出的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据荔波县县委书记闵路明介绍,安平煤矿被广西柳州正菱集团收购,2011年6月技改后试运行。 (完)

    贵州矿难17位遇难者每人将获赔超60万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网白沙10月4日电(付美斌 魏云飞)记者4日晚从海南白沙县公安消防大队了解到,被困该县境内的45名游客为网上自行组团自驾游的“驴友”。因夜黑路险,已暂停实施救援。据悉,白沙县消防官兵已将食物等物资送给被困“驴友”,并将其就地妥善安置。

  据白沙县公安消防大队值班人员介绍,今(4日)15时20分,白沙县公安消防中队接到该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指令,有45名外地游客驾驶17辆小车自驾游,行至白沙县细水乡坡山水库山路路段,因台风和降雨造成山体滑坡和水库、河水水位暴涨造成游客被困细水乡山上公路,请求救援。白沙县公安消防中队立即调动8名消防官兵,一辆多功能救援车,一辆细水雾消防车前往现场救援。

  16时10分,消防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现场地形复杂,45名游客和车辆处于山上河对岸,山体滑坡造成陆路无法通行,救援队伍只能行走水路,但河水水流湍急,被困人员所处地带位于水流上游的对岸,因此只能用冲锋舟分批转移。因为山地无手机通讯信号,前批消防救援人员无法与白沙县公安消防大队全勤指挥部取得联系,现场只好派一名驾驶员驾驶细水雾消防车回中队汇报情况并请求增援。随即,消防中队队长农坪桥立即带领3名战士携带冲锋舟驱车前往现场。

  消防官兵到达现场经过努力后,发现冲锋舟在湍流的河水中行进很困难,加之时间已进入夜晚光线不好,考量到“驴友”被困地带比较安全,而且因为时间太长,大多“驴友”疲劳饥饿。临时指挥部决定暂时停止转移人员,全面做好人员饮食后勤保障,就地休息观察,等到明天(5日)天明之后再进行全面救援和转移。

  目前,已有8名消防官兵驾驶冲锋舟将饮食和保暖物资传送给“驴友”,并与“驴友”一起在山上待到天明。(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8月25日14时左右,位于哈尔滨市区内的南通电脑城发生火灾,消防部门已赶往现场救援。新华社发(岳新萍 摄)   8月25日14时左右,位于哈尔滨市区内的南通电脑城发生火灾,消防部门已赶往现场救援。新华社发(岳新萍 摄)

  新华网哈尔滨8月25日电(记者李建平、王春雨、刘景洋)记者25日下午在哈尔滨南通电脑城火灾现场了解到,该起火灾已造成3人死亡。

  14时左右,位于哈尔滨市区的南通电脑城发生火灾。目击者称,当时火势很大,浓烟滚滚,蔓延很快,能听见噼噼啪啪的声音。

  据了解,南通电脑城所在楼体为多层建筑,当时楼顶正在施工。

  据现场救援人员初步判断,火是由建筑材料着火引起的。在楼里发现3名头戴安全帽人员,已经死亡。

  火灾发生后,哈尔滨消防部门出动8个中队前往现场救援,上百名业主和顾客得以疏散,多名被困人员被营救出来。

  目前,明火已被扑灭,现场正在清理之中。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广网七台河8月24日消息(记者迟嵩)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23日中午,黑龙江七台河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26人被困井下。救援正在进行中。

  记者在今天9点得到最新数字是,目前为止矿井内的水面垂直下降距离达90厘米。早上7到9点这两个小时的抽水速度比昨天凌晨一夜的抽水速度还要快,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今天凌晨一度发生了排水管接口断裂的情况,现在已经修复。第二,早上7点的时候,第三个排水管线已经投入使用,大大加快了抽水的速度。目前第四个管线也正在铺设当中,预计投入使用的时间是今天傍晚。

  目前尚不能进入人员进行救援。

  黑龙江省省长王宪魁也到达事故现场布置工作,希望工作人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快速的抢救。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广网七台河8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23日)中午12时左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煤矿四井发生透水事故。当班下井45人中,19人成功升井,26人被困井下。据了解,该矿井为非法开采被整合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来看记者李谦、实习记者吴东泊深夜发回的报道。

  23日深夜记者赶到了出事矿井,刚刚加入到抢险队伍中的60多名勘探地质队员正在用GPRS卫星定位,在被困工友的位置上方进行车载钻井打孔。

  0时40分,临时指挥部里的救援示意图前,现场总指挥之一,七台河市常务副市长刘文波介绍了26名被困井下工友的位置分布图,6名工友生还希望渺茫。

  刘文波:这5人应该是瞬间贯通后他们没处可躲,下面有个地点有个看水泵的,因为水流下来他在低点,离水比较近他也没处躲。

  另外20人根据不同位置分布,刘文波表示还有生还可能。

  刘文波:在这里有6个人,77号有9个人,这个夯道有4人,还有个开小车的1人。从常理分析,这些人有可能在这个上山处。氧气量足够的情况下,有生还的可能。

  一位刚刚从400多米深处升井的抢险救援人员王师傅,全身漆黑,连续抬管12个小时后,他对记者说井下最严重的情况仍然是排水。

  王师傅:水现在始终往下抽,一点点往下湮,下降4、5米左右,水下的比较慢。

  8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展开救援(手机拍摄)。

  从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获悉,8月23日12时左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经初步核实,有26名矿工被困井下。目前,事故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华社发(秦存广 摄)

  井下积水4万立方米 需3天左右排空

  目前距离事发已经过去18小时,救援情况有什么最新进展,马上来连线前往现场的中央台记者李谦。

  主播:到目前为止,这次透水事故救援有什么最新进展?

  记者:大概在今早(23日)7点钟左右,记者从现场得到最新情况是,经过了一夜的铺设,这里铺设的第三个抽水管道终于开始作业。到目前为止,现在这里每小时抽水可以接近500立方米,这个数字和总计大概4万立方米(井下积水)相比,应该说大约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能够把水抽尽,抽水的速度是和矿工们生存的希望成正比,抽水稍微快一点,矿工们生存的希望就会更大一些。

  8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搬运排水管道。从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获悉,8月23日12时左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经初步核实,有26名矿工被困井下。目前,事故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生死一瞬间 逃生矿工心系被困兄弟

  记者采访到了19个成功升井的工人之一,45岁的工人苏中林(音),他在事发的时候,在第8号片区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听到了后面有人喊漏水了,他就往上跑,跑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嗓子都冒烟了,脚也软了。

  当记者看到他的时候,注意到他身上还别着矿灯,头上还戴着帽子,而且他手里一直攥着手套,给记者的感觉是他一直有一种要马上下井的那种状态。其实对他来说是昨天刚刚经历一个生离死别的感觉,但是今天对于他来说,他说过去十几个小时基本上没有睡觉,都在井口,反复跟记者强调的一个细节,能够明显感觉到他在内心当中几次哽咽提到了这个细节,和他有关。

  他说他在往上跑的时间大概只有4、5分钟,虽然他获救了,但是他有两次都给在他下面的第10片区还有大巷道上的两部电话打了两次电话,希望他的工友能够接上这个电话,但是很遗憾这个电话没有人接,也正是在第10片区的几乎所有的工友,现在目前都是还在井下。

  8月23日,参与救援的矿工准备下井。从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获悉,8月23日12时左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经初步核实,有26名矿工被困井下。目前,事故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事故因非法开采一封停矿井所致

  主播: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的透水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记者:记者核实,目前判断的原因是因为在距离地面大概有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一个开采了20多年已经被封掉的废弃的矿井漏水了,透水了,因为非法开采,把一个老井挖漏了,所以引起了这次透水事故。而在昨天22时记者到达这里的时候,看不太清这个矿井到底什么样子,但是到今天天亮时记者才发现这是一个并不大的矿井,它基本上感觉是建在一个荒山野岭里的,任何一个大一点的救援车进来都非常费劲。

  晚上记者到这里的时候,温度大概是10摄氏度左右,说话的时候都可以看得到哈气,大家都在一分一秒的盼着工友能够早日传上来消息,而在今早大概5点半左右,伴随太阳升起的时候,记者注意到有新一批40名抢险人员再一次下井。相信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是希望伴随着这一轮朝阳,能够早日听到矿下传来的好消息。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广网七台河8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中午12时左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 恒太煤矿 四井 发生透水事故。当班下井45人中,19人成功升井,26人被困井下。据了解,该矿井为非法开采被整合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

  目前距离事发已经过去18小时,救援情况有什么最新进展,马上来连线前往现场的中央台记者李谦。

  井下积水4万立方米 需3天左右排空

  主播:到目前为止,这次透水事故救援有什么最新进展?

  记者:大概在今早(23日)7点钟左右,记者从现场得到最新情况是,经过了一夜的铺设,这里铺设的第三个抽水管道终于开始作业。到目前为止,现在这里每小时抽水可以接近500立方米,这个数字和总计大概4万立方米(井下积水)相比,应该说大约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能够把水抽尽,抽水的速度是和矿工们生存的希望成正比,抽水稍微快一点,矿工们生存的希望就会更大一些。

  8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搬运排水管道。从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获悉,8月23日12时左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经初步核实,有26名矿工被困井下。目前,事故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生死一瞬间 逃生矿工心系被困兄弟

  记者采访到了19个成功升井的工人之一,45岁的工人苏中林(音),他在事发的时候,在第8号片区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听到了后面有人喊漏水了,他就往上跑,跑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嗓子都冒烟了,脚也软了。

  当记者看到他的时候,注意到他身上还别着矿灯,头上还戴着帽子,而且他手里一直攥着手套,给记者的感觉是他一直有一种要马上下井的那种状态。其实对他来说是昨天刚刚经历一个生离死别的感觉,但是今天对于他来说,他说过去十几个小时基本上没有睡觉,都在井口,反复跟记者强调的一个细节,能够明显感觉到他在内心当中几次哽咽提到了这个细节,和他有关。

  他说他在往上跑的时间大概只有4、5分钟,虽然他获救了,但是他有两次都给在他下面的第10片区还有大巷道上的两部电话打了两次电话,希望他的工友能够接上这个电话,但是很遗憾这个电话没有人接,也正是在第10片区的几乎所有的工友,现在目前都是还在井下。

  8月23日,参与救援的矿工准备下井。从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获悉,8月23日12时左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恒太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经初步核实,有26名矿工被困井下。目前,事故救援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华社记者王松摄

  事故因非法开采一封停矿井所致

  主播:请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次的透水事故是如何发生的?

  记者:记者核实,目前判断的原因是因为在距离地面大概有二、三百米的地方有一个开采了20多年已经被封掉的废弃的矿井漏水了,透水了,因为非法开采,把一个老井挖漏了,所以引起了这次透水事故。而在昨天22时记者到达这里的时候,看不太清这个矿井到底什么样子,但是到今天天亮时记者才发现这是一个并不大的矿井,它基本上感觉是建在一个荒山野岭里的,任何一个大一点的救援车进来都非常费劲。

  晚上记者到这里的时候,温度大概是10摄氏度左右,说话的时候都可以看得到哈气,大家都在一分一秒的盼着工友能够早日传上来消息,而在今早大概5点半左右,伴随太阳升起的时候,记者注意到有新一批40名抢险人员再一次下井。相信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是希望伴随着这一轮朝阳,能够早日听到矿下传来的好消息。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8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搬运排水管道。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8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搬运排水管道。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8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搬运排水管道。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8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搬运排水管道。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8月23日,参与救援的矿工准备下井。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8月23日,参与救援的矿工准备下井。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8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展开救援(手机拍摄)。新华社发 秦存广 摄 8月23日,救援人员在事故现场展开救援(手机拍摄)。新华社发 秦存广 摄

  新华网七台河8月24日电(记者 梁冬) 记者从黑龙江省勃利县恒太煤矿“8·23”透水事故救援指挥部了解到,随着多套排水管线铺设完毕,井下大量积水开始加速排向地面,井下水位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救援速度明显加快。

  8月23日12时左右,黑龙江省恒太矿业有限公司四井发生透水事故,当班入井45人,其中19人安全升井,仍有26人被困井下。

  23日23时,记者在黑龙江省勃利县恒太煤矿“8·23”透水事故现场看到,救援人员正向井下铺设抽水管线,多台大功率水泵正源源不断地将井下积水排出地面。

  据勃利县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局长邓晓秋介绍,事故发生后,当地救援人员立即投入抢险救灾中,参与救援人员总计已超过400人。23日晚6时30分,在救援人员的连续作业下,第一套排水管线铺设完毕,每小时可排水100立方米;21时30分,第二套排水管线的铺设工作也已完成,使每小时排水总量达到160立方米。据估算,井下积水总量约4万立方米。目前事故现场正在铺设每小时排水量达200立方米的第三套排水管线,铺设工作完成后将使救援工作大大提速。

  据了解,黑龙江七台河勃利县恒太煤矿为2007年黑龙江省第二批关闭矿井,之后成为整合矿井,年核定生产能力为3万吨。经初步调查,该矿井为私自组织人员非法开采,并在开采过程中导致事故的发生。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石家庄7月30日电 (记者 李俊义) 据唐山市政府通报,7月28日16时许,因连日强降雨,唐山市迁西县金信铁选厂红石崖咀矿区职工宿舍突发地表塌陷。据当时在场人员刘源峰介绍,现场有11人,其中5人逃生,6人失踪。

  事发后,迁西县政府组织专业队伍迅即开展救援,唐山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导救援。截至发稿,已挖掘出摩托车、空调器、衣物及其他生活用品。

  目前,各项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7月25日,挖掘机正在对事故列车车厢进行拆解。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7月25日,挖掘机正在对事故列车车厢进行拆解。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7月25日20时11分,D3115次动车通过“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路段。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7月25日20时11分,D3115次动车通过“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路段。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7月25日傍晚,事故车辆残骸上方列车运行正常。当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路段恢复通车。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7月25日傍晚,事故车辆残骸上方列车运行正常。当日,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事故路段恢复通车。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铁道部有关负责人29日就甬温线“7·23”事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接受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铁路部门下一阶段如何处置这起事故?

  答:首先,我代表铁道部,再次对事故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对受伤人员和伤亡人员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对广大旅客表示深深的歉意。这起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损失惨重,铁道部机关和全路广大干部职工非常痛心。这起事故,性质十分严重,在国内和国际造成严重影响。对这起事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正在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

  当前,摆在铁路部门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振奋精神,迅速行动,认真开展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坚决杜绝严重事故的再次发生。

  在整个救援过程中,是否存在为了尽快抢通线路,而没有把救人放在第一位的现象?

  答:在整个事故救援过程中,铁路部门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

  7月23日夜,甬温铁路事故发生后,铁道部部长盛光祖立即赶到调度指挥中心,指挥事故救援,明确要求铁路部门迅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的重要指示,以最快的速度,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减少伤亡,保护旅客。随后,盛光祖部长带领铁道部有关抢险负责人,连夜赶到温州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

  在赶往机场的路上,盛光祖与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通话,请求地方政府给予支援。到达事故现场后,与先期到达的浙江省省长吕祖善等省市领导一起,研究了进一步的人员搜寻和伤员救治等方案。在得知公安等部门用生命探测仪多次检测已无生命迹象的情况下,部省领导仍然坚持以救人为核心,继续全力搜寻幸存者,查找遇难者。

  在事故救援现场,铁道部和地方领导协同指挥,列车工作人员及铁路干部职工2000多人和当地公安、驻军、武警、消防、卫生等部门及群众3000多人投入抢险救援,大家争分夺秒、密切配合,对事故现场尤其是车厢进行全面搜救,将伤员以最快速度送至医院。在救援过程中,桥上有三节车厢挤压在一起,中间车厢变形严重,救援人员无法对该车厢进行彻底清查搜救。按照指挥部确定的把救人放在首位的救援方案,在桥下使用大吨位汽车吊精准、平稳地将两端车厢移开,公安武警、救援人员得以对该车厢实施全面搜救,在移出数具遗体后,小伊伊在这里获救了。直至24日23时30分左右,在确认没有幸存者,并对遗物、车体进行清理收集完后,救援工作结束。在此之前,铁路部门指挥人员从未宣布过“停止搜救”。

  被毁车头车厢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主要依据,为何对列车车头“挖坑填埋”?

  答:这一说法不属实。在救援过程中,桥上有三节车厢挤压在一起,为使救援人员对中间一节受挤压变形严重的车厢进行彻底搜救,必须把两端车厢移开。按救援方案,要在桥下使用大吨位汽车吊,才能将两端车厢移开。为使汽车吊进入场地作业,须对桥下场地进行清理。这样就需要将桥下较完整的车厢整体外移,对散落的部件,包括撞碎的车头部件,采取外移并集中堆放在取土坑中,为吊车作业腾出场地。所有部件和车体绝没有实施掩埋,更不存在销毁证据的问题。现场搜救工作结束后,车体和集中在取土坑中的零散部件,被统一转运至温州西站,作进一步调查处理。

  动车上装有“自动停车系统”,遇有险情列车会自己紧急停车以避免相撞,但“7·23”事故发生时相关自动系统为何没有发挥作用 ?

  答:事发当时,由于雷击造成温州南站的信号设备故障,正常行驶的D3115次列车列控车载设备由于接收的码序不稳定,造成停车后按规定缓行。此时,防护D3115次列车的后方信号由于列控中心的数据采集板软件设计严重缺陷,造成本应显示红灯的信号错误升级为绿灯,致使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没有发挥作用,造成D301次列车按照错误显示的绿灯进入区间,与前行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

  根据列车时刻表,应该是D301在D3115之前,为何D301会行驶在D3115后面并发生追尾事故?车站调度是否存在问题? 

  答:由于D301次列车晚点,导致D301次列车行使在正点运行的D3115次之后。后方运行的D301次列车由于信号显示错误与D3115次发生追尾。这起事故也反映出现场作业控制不力,人员应急处理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说明有些铁路企业的安全基础还比较薄弱,铁路部门一定要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强安全管理。

  中国高铁、动车是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答:经过多年发展,中国高铁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中国高铁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我们深切感受到,没有安全就没有高铁的可信度。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确保高铁运行安全。

  在售票实名制情况下为何没有据此统计伤亡、失踪人员,然后再进行现场清理?

  答:事故伤亡人数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统计确认。我们了解到,最新确认的事故遇难人数为40人。正因为实行动车车票实名制,才为后期辨认身份、统计伤亡、行李认领等提供重要依据。

  遇难人员名单已经分批公布,目前正在进行善后工作。

  关于遇难人员的赔偿工作,进展怎么样?

  答:人的生命是无价的,再多的金钱也挽回不了遇难者的生命以及给他们亲属带来的巨大悲痛和心灵创伤。对遇难者的善后赔偿工作,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尽最大努力、合情合理地做好。这不仅是对遇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是对遇难者亲人的安慰。

  铁路部门对抓好今后的运输安全有什么具体措施?

  答:事故发生的次日晚21时,铁道部就召开全国铁路紧急安全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事故情况,部署铁路运输安全工作,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各级干部迅速深入运输一线实行安全包保,与职工一起卡控安全关键,强化安全薄弱环节。

  二是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从7月24日开始到9月底,开展两个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集中力量排查和整改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消除隐患,迅速稳定安全生产局面。

  三是突出抓好高铁安全,对高铁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梳理分析,重点加强高铁信号系统安全管理,提高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四是加强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坚持以安全第一为处置标准,严格执行非正常行车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完)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2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