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疑似UFO

  纽约68岁的退休计算机顾问卡拉门登(RalphKramden)在布鲁克林区希普斯黑德贝湾今年2月开设了一个24小时热线,专门接听当地居民讲述他们与UFO的接触。至今,卡拉门登已经接到20多个电话说在纽约周围看到UFO。

  卡拉门登说:“在人们的怀疑和阻碍声下,他们会怎样讲述看见UFO的事情?我将目击者作为素材的来源,而不是抨击他们的人。”

  据报道,至今,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妇女打来的电话,这名妇女讲述说她看见3道光同时在天际划过。

  一名UFO观测组织的成员称:“与人分享看见UFO的经历实在是太好了。”他还说,只要天气晴好,他随时都可以看见UFO的行踪。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提起甘肃,人们自然想到水,奢侈的水!

  在甘肃中部,一处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接壤的地方,有一座有着400年历史的永泰古城,过往的400年,也是一部人类征战水荒与沙化的活剧本。

  史料记载,永泰城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三月,次年六月完工。历经400年后,这座历史古城走过繁华与衰败。

  如今这里只有大漠荒烟,永泰古城里剩下的87户居民怎样生存?在生态资源频临恶化、耗尽的背后,这座镶嵌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古城池又将如何存续?

  记忆之城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将军李汶奉旨率军讨伐鞑 部落宾兔和阿赤兔等首领,双方在龙沙展开了一场数十日的大战之后,李汶击败了鞑 部落群首领,收复了大小松山,但这场大战也摧毁了这里原来的要塞。

  此后,晋升为三边总督的李汶上奏朝廷,要求在永泰川修筑永泰城。彼时,春色不绝于四季的永泰,第一次成为通往青海、河套、新疆和西藏的咽喉之地,开始具有了政治、军事、外交、商业发展的多重要义。

  这样的故事,在61岁的李崇仁口中述来,仿佛发生在昨天。李崇仁说,南依老虎山,东北接永泰川,西临大砂河的永泰古城,虽然一度为河西走廊东端门户,但最近几十年,已经濒临灭顶之灾。

  1953年春天,只有17岁的闫致祥(后曾为景泰县电力工程局工会主席)第一次走出了故乡永泰城,进入景泰县工作。他回忆,当时国家开始大规模搞建设,后来又是破四旧立四新。到了1958年,全国开始大炼钢铁,永泰城里100多棵大树被尽数砍伐,城里明清时期的庙宇高楼,也被一拆而空。

  “我们现在去古城,那里已经满目疮痍。”即便如此,闫致祥依然兴致勃勃地带记者去了他的故里。

  从景泰县城出发,乘车大约45分钟后,依稀可见永泰城墙。沿途是茫茫的永泰川。尽管已经到了3月底,枯黄的土地上却没有一点生机,一阵大风过后,黄土卷起的烟尘弥漫在田野里。

  “先有老虎城、永泰城和红水县,后来才有景泰城。”一路上,闫致祥滔滔不绝,他说景泰是历史上的边防重地,境内的古长城、古城池等遗迹很多。

  说是古城,其实就是一个自然村。

  沿途依稀可见一些土墩台,据说这样的土墩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沿途共有七十二个,一直通向甘肃省城兰州。闫致祥说,这是明清时期用于防范的信息台(当地人称为烽火台),如果发现有敌入侵,便从永泰城的第一个烽火台点火,依次传递,很快就将信号传入兰州。

  “在永泰城东南部有一块占地面积为500亩地的平地,这里就是当年的练兵场。操场中间建有高两米的平台(现已拆毁),台上建有三间坐北朝南的阅兵台,红漆明柱,雕梁画栋。”闫致祥说,这些古建筑后来全部都拆除了。今天,在离练兵场前约400米处,可以看到宽17米、高8米的射箭靶墙,墙上隐约可见箭簇留下的疤痕。

  如今,由于连年干旱,生活在城里的居民为了谋求生计,都已经陆续搬迁离去,解放初期的1000户人家,已衰减为87户。往日“酒肆商行,旗幌昭然;茶亭饭馆,四时飘香”的繁华不复存在。

  “连年干旱之后,村里的年轻人都搬到有水的地方去住了,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61岁的李崇仁是永泰小学的校长,他前几天刚刚退休,如今却当起了旅游宣传员。

  李崇仁翻开留存已久的本子,指着上面的留名和电话号码说:去年从日本来的两个游客在他家住了一个月。他目前已经接待了许多国内外的记者和游客。

  在他身后,我们的目光穿过纵横交错的沙漠和连片干旱的黄土山丘,在那里,茫茫原野上已经很难见到树木,触目可及的荒凉,迫使更多的人向着黄河水源靠近。傍晚时分,整座城被呼啸而来的狂风包围。城内的牧羊人相继赶着羊群进城,由于外面没有水喝,几百只羊挤在城中的一口水井旁边喝水。

  临时演员

  历史已经过去,这座镶嵌在沙漠边缘上的古城,400年前是刀光剑影,如今还是刀光剑影,不过以前是古战场,如今是影视城。

  诸如《大敦煌》、《神话》、《汗血宝马》、《花木兰》、《老柿子树》、《雪花那个飘》等34部大型影视剧都在永泰古城拍摄完成。

  永泰城内有个村民唱社戏的大戏楼,这是包括李崇仁在内的370位古城居民的主要文化娱乐场地。随着影视摄制组的进城,如今这里却成为拍摄电影的主要场地,这也为城里的居民提供了一份意想不到的收入。

  李崇仁的弟弟李琉仁开玩笑说:“我们都是演员。”

  让永泰古城走进电影的动力,与这里的历史有关。史料称,当年巴掌大的古城内有驻军两千多人,马队500人,兵营、练兵场、火药场、武器库、草料场、马场等一应俱全。城墙上有炮台12座、城楼4座,城下有瓮城、护城河,城南北两侧分别指向兰州和长城方向建有绵延数十里的烽火台。如此完备的设计,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要塞教科书式的典范之作。

  永泰城里的很多居民都做过群众演员。“跟着明星演员随便走走,一次能给30元钱。”李崇仁说,除了种地、养羊和做群众演员,这里的村民几乎再没有其他经济收入。

  另一方面,残酷的水土流失与自然灾害,也迫使永泰城群众不得不去当群众演员。记者注意到,永泰古城周边的一马平川里,已经很难见到一方完整的黄土,而遍布四野的,都是沙尘。据当地农民介绍,受困于干旱肆虐、水利失修,为了保持土壤墒情,他们给所有田地里全部铺上了约3厘米厚的沙粒,他们的生活,也主要依靠于这些几乎常年不见雨的沙地耕作。

  “几乎每家都有三四十亩沙地,但有些人还是没有口粮吃。”李崇仁说,他们的一亩地春天下10斤春小麦的种子,秋天收割时只能打50斤。

  除此之外,永泰城居民的另一大经济收入是养羊。在永泰古城内,几乎每家都有养羊的习惯。“因为连年干旱,羊群没草吃,即使春草还没有长出来,城里人已经在野外开始放羊了。”一位老人说。

  放眼永泰城周围广袤的原野,猛烈呼啸的西北风里,原野上几乎见不到一棵树木,广袤的田野上依稀可见羊群走动。

  几乎同时,当地人赖以成为群众演员的道具——永泰古城墙,如今也摇摇欲坠。据村民讲,前几年城中村民为了取土方便,挖墙取土。而生活在永泰古城中的村民为了存放杂物,在城墙上挖了很多窑洞,用来存放车辆、圈养猪羊和堆放柴草等,如今的永泰古城墙上,有大大小小窑洞80多个。

  拯救古城

  如今的李崇仁,住在永泰城中央,他家的古宅是两间土木结构的瓦房,房子周围有高2米左右的院墙,院墙上开有一个大门,门板用木料做成,大门口设有香台。这和城内其他居民的房屋设施几乎完全一样,按照李崇仁的说法,这样的建筑方式是当地明清民居建筑的特点。

  在李崇仁的卧室里,挂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永泰城彩色照片,其中两幅大型彩照是航拍而成。李崇仁指着自家客厅里的一幅大型彩图说,这些照片都是前来这里游玩或拍电影的朋友赠送的。因为自己没有设备,根本拍不出这样的效果。

  毫无疑问,李崇仁已经将他的下半生与永泰古城紧紧捆绑在一起了。他说,自己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家里举办一个摄影展,内容全部是关于永泰古城。

  李崇仁说,摄影展也是对永泰古城的历史文物保护的一个促进。他的生活方式很简单,前几天刚种了一亩地的春小麦,剩下的20亩沙地不想种了,除了产量低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上了年纪种不动了。另一方面,永泰古城内的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已经占去了李崇仁大量的生活空间。

  与一心想举办一场永泰古城摄影展相比,李崇仁更看重的是,永泰古城如何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护。记者注意到,在文化部2006年公布的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永泰古城名列第一类古遗址第210号。

  李崇仁认为,除了政府的保护之外,目前也有村民自发组织参与保护永泰古城遗址工作。而早在1971年武威地区开展文物普查时就设立了永泰古城文物保护小组。1980年,古城被景泰县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家文化部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自此之后,永泰古城的破坏程度降低了。

  城里75岁的老人闫致祥主编的《寿鹿文化考》一书,详细记录了永泰古城的兴衰过程。据介绍,永泰城1606年冬天破土开建,于1608年6月建成。其城墙周长为1600多米,城墙高12米,夯层厚12至18厘米,城基宽约6米,占地面积318亩,外筑甬门,外门叫“永宁门”,内门叫“永泰门”。

  登上城池背后的老虎山鸟瞰永泰古城,整个城的形状为椭圆形,城门向南而开,门稍偏西。这个横卧于永泰川的古城池,极似一个海龟,所以当地人习惯性地将此城称为永泰龟城(即永泰古城)。

  春节前后,是永泰古城内最热闹的时候。3月5日这天,景泰县上万人赶往永泰古城扫墓祭拜。紧接着一年一度的庙会在永泰城内展开。城隍爷出府是永泰城内的民间祭拜活动,李崇仁说,这种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已经延续了400多年。在永泰城东北角方向,是清朝时期的官署,如今,这个原址建成了城隍庙。

  另一方面,永泰古城的人为破坏也非常严重。大约在上世纪70年代初,大量居民在城内开挖了多处地道,其中在西城墙中部最长的一个人工洞穴长17米、宽2.5米、高20米,可容纳100多只羊。

  据介绍,沿永泰城墙底部一周有一条人为挖掘的长约1710米、宽约1.5米、高约2米左右的防空地道,成为永泰城最大的风险。

  未来之困

  人类何以为生,历史何以存续?显然,生活在永泰城中的百姓,在经历一次次与沙化和水荒的抗争之后,仍然对未来茫然无措。

  3月的永泰城显得异常荒凉。令人更为忧心的是,如今的永泰古城已经陷入了生态恶化和异常缺水的艰难境地。

  由于人口加速迁移,如今在永泰古城内生活的87户人家,每家的耕地面积多达30亩以上,即便如此,他们如果不去做群众演员,仍会面临缺乏口粮之虞。

  随父辈在永泰城里生活了多年的闫致祥回忆,小的时候永泰城内水流潺潺,城里有很多大树名木。1958年大炼钢铁之后,这里就没有树了。

  “以前这里雨水很好,我父亲种的南瓜像篮球一样大。”闫致祥用手比划着说,他记忆中永泰城后面的松山上还是大森林,当时人们还在山上砍柴。几乎最近20年时间,山上的树也被砍完了,后来由于连年干旱再也没有长起来。

  记者获悉,永泰古城周围近几十年来生态恶化严重,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

  “古代时水磨沟的水比较大,永泰古城的护城河水就是从老虎沟引来的,现在由于干旱水变的小多了。”李崇仁也颇为感触地说,小时候当地雨水好,村里种的庄稼能长一胳膊长。近年来这里几乎不见雨,种的庄稼只有一尺长。

  在环境恶化的驱使下,永泰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在黄河灌区工程完成之后,许多人都搬到有水的地方去了。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生活在永泰古城中的居民,主要依靠城中的两口井来取水。据李崇仁介绍说,清朝时期,祖籍在永泰城中的一代名将岳钟琪亲自领队,在城内东南西北和中央分别修有五口井,这五口井里的水是从城边的水磨沟引来的,水道全部用石块砌成,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夏天水旺之时还可以从井里取水。

  李崇仁说,前几天白银市旅游局的安局长到过他家,认为永泰古城内的居民不能全部搬出去。即使以后进行旅游开发,城内也需要有人气。

  三四月的永泰城,仍然一片萧条。郊外牧羊人用头巾将脸裹得很严实,只留出两只眼睛看羊。永泰城内370位居民何去何从的答案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我们希望通过对永泰古城的样本进行解读之后,能够再一次唤醒人们善待自然的良知。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利比亚政府军下午向反政府武装大本营班加西进攻,一架疑似政府军战斗机被击落坠毁在居民区;反政府武装正在班加西政府大楼前布防。央视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东京3月19日电(记者吴谷丰)据日本共同社19日报道,日本福岛县有67人因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受到辐射,但辐射量不足以对健康造成影响。

  报道说,福岛县在本县13个地点对大约42440人进行辐射检测,发现有67人受到辐射,放射性物质附着在受辐射者的鞋子和衣物上,辐射量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鉴于一些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家中避难的居民想外出购物,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官员19日上午在记者会上表示,核电站附近居民并非完全不能外出,但居民外出时应尽量开车减少徒步,穿着长袖衣服不要露出肌肤,同时避免被雨水淋到。

  当天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隶属的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说,由于核泄漏是前所未有的紧急事态,该公司决定将工作人员在现场一次作业遭受辐射量的上限值从100毫西弗提高到150毫西弗。

  此前,日本厚生劳动省允许将核电站工作人员遭受辐射量的上限值提高到250毫西弗,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核电站设施必要的作业时间。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报道 自地震引发日本核电厂核泄漏事件后,核电厂附近居住的居民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有日本媒体消息称,截止到17日,已有67位福岛核电厂附近居住的居民被检测出遭核辐射。

  据日本共同社3月19日消息,据福岛县政府透露,福岛第一核电厂发生事故后,截至17日,福岛县已有约4.2440万人接受有关核辐射损伤的筛查,其中有67人已被检测出被核辐射。经检测发现,他们的衣鞋上均沾有放射性物质,不过测得辐射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也没有居民需要进行全身清洗。

  报道称,该县除在11个市町村设立13个检测站外,还使用移动检测车开展检测工作。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3月14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4日宫崎县又发现2000具遇难者遗体,至此,里氏9级的灾难性大地震已导致遇难和失踪人数超过6000人。

  日本警察厅14日说,截至当地时间16时,已确认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造成1833人死亡,2369人失踪。

  在14日早些时候发现的2000具遗体中,约有1000具是在南三陆町(Minamisanriku)发现的。另外,南三陆町目前仍有1万民众失去联系,约占全县总人数的一半。

  而在宫崎县,截止周一(14日)中午,已发现了785具遗体。在岩手县的大槌町(Otsuchi, Iwate Prefecture)尚有8000居民生死未卜。

  截止13日,已有45万居民从宫崎县和其他灾区撤离,但饮水、食物及燃料匮乏仍然困扰着避难地区。政府已采取空运方式输送供给物资。

  受地震影响,东京证券交易所指数创4个月以来新低。

  日本东京及周边地区多家制造商及零售商也暂时停产,丰田工厂将关闭到16日,可能导致产出下降约4万辆。日本百货公司三越伊势丹(Isetan Mitsukoshi)也关闭了其在东京周围的7家分店。

  截止目前,救援工作正在积极进行。

  日本银行14日宣布增加其购买资产基金至40万亿日元,以减缓地震对经济复苏的冲击。

  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 Kan)表示,紧急救援工作人员已经救助了1.5万幸存者。

  在日本居住的外箱人士当中,韩国外交部已经确认已有首位韩国人罹难。目前在石卷港(Shinomaki)和宫崎县尚有100名中国人还未能取得联系。

  14日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反应堆发生氢气爆炸,11人受伤,但安全壳并未受到损坏,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Yukio Edano)称大规模辐射泄露的可能性比较小。核能与工业安全局转移了核电站方圆20公里内的500名居民。此外,核电站的2号反应堆冷却系统也已停止工作,政府正在采取注入海水的方式进行冷却。

(编辑:SN012)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9日在北京说,要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今年要力争达到住院大病报到70%左右;提高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农村是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城市要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最贫困的县支付的封顶线也不能低于5万块钱,解决大病问题。

  同时,全面推行门诊统筹,把群众负担比较重的多发病、慢性病也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让群众受益。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9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卫生部部长陈竺,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胡晓义说,新医改以来,仅仅是2009年、2010年两年,在城镇就增加了参保人数1.14亿人。城乡加起来,现在的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超过12.6亿人,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他说,过去三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补助达到了460多亿元,加上对职工医疗保险的补助,三年达到了1068亿元,如果加上对新农合的补助就更多了。

  此外,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也带动了医疗保险收入的增长。2009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增收630亿,去年又增收了586亿。

  胡晓义说,2009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总的支出比2008年增支了713亿,去年又多增支了737亿,前年增收了630亿,但增支了713亿,去年增收了586亿,但是增支了737亿,增支全部大于增收,好处在老百姓那儿。

  他说,中央财政专项投入509亿,地方财政也加大了投入,集中解决了800万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和其他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把他们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这样就解决了一个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中新网3月9日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今日就“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举行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城乡都加起来,现在的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了超过12.6亿人,中国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胡晓义表示,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所汇集的信息来看,过去三年仅仅是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的补助达到了460多亿元,如果加上对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过去三年达到了1068亿元,如果加上对新农合的补助就更多了。

  胡晓义说,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助,也带动了医疗保险收入的增长。2009年城镇的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增收了630亿,去年又增收了586亿。他表示,这些钱主要干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新医改以来,仅仅是2009年、2010年这两年,仅仅在城镇,参保人数就增加1.14亿人。城乡都加起来,现在的三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已经覆盖了超过12.6亿人,正在向着全民医保的目标迈进。

  “世界上在这个时间段里面搞医改的不是我们一个国家,但我们能够在两年增加对1亿多人的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我认为是了不起的。这是我们办的最大的一件事。”胡晓义如是说。

  ——第二件事,提高保障水平。2009年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总的支出比2008年增支了713亿,去年又多增支了737亿,前年增收了630亿,但增支了713亿,去年增收了586亿,但是增支了737亿,增支全部大于增收,好处在老百姓。城镇居民医保也是这样,制度内的报销比例都达到了60%。

  ——第三件事,集中解决了一批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中央财政专项投入509亿,地方财政也加大了投入,集中解决了800万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和其他关闭破产企业的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把他们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这样就解决了一个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胡晓义指出,现在各级政府仍然在继续加大投入,接下来将办四件事:

  一是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政策范围内的报销比例,今年要力争达到住院大病报到70%左右;

  二是提高封顶线(最高支付限额),农村要达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城市要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同时还有一条是“且不低于5万元”,也就是说最贫困的县支付的封顶线也不能低于5万块钱,这是解决大病的问题。

  三是普遍开展门诊统筹。大家知道如果只保住院的话,受益人群大概是10%左右,最多到11%,但要全面推行门诊统筹,受益面能够达到50%以上。所以全面开展门诊统筹,可以把群众负担比较重的多发病、慢性病也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让群众受益。

  四是和有关部门一起做好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水平的工作,儿童的两种疾病、妇女的两癌,我们都配合做好,让群众受益。

  胡晓义进一步表示,除上述四点外,还将确保基金安全。国家在增大投入,群众的缴费在增加,单位的缴费也在增加,基金的规模在不断增长,我们严格执行各项财务制度,基金全部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加大对医保基金使用的监控,防止套取诈骗等行为。

  “我们要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力争使每一分钱都花在增加人民群众的实惠上。”胡晓义最后指出。

(编辑:SN012)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北京3月6日电(记者 陆娅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6日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副主任朱之鑫、副主任徐宪平就“十二五”规划纲要答记者问。

  科学发展贯穿规划纲要

  张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政策导向、发展目标,以及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尤其是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既衔接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也为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纲要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和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

  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民生优先。

  他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和重点,涉及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环境保护九个方面。“无论东部,还是西部,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政府都要提供同样水平的公共服务。”

  “十二五”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徐宪平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的导向提出以后,已经产生了重要的效应。徐宪平举例说,在“十一五”规划中,我国仅一个省提出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最终结果是有三个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目前,“十二五”地方规划中,提出居民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19个省,提出“基本同步”的有5个省市。“从‘十一五’的1个,到‘十二五’的29个,相信执行的效果会更好。”

  “十二五”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年均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即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和创业的规模,特别是要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提出5年年均要新增城镇就业900万人,要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万人。

  为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今年1000万套,明年1000万套,后面3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

  “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城乡社保全覆盖

  徐宪平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要全覆盖,其中今年要达到40%。要建立健全城镇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要新增1亿人,并且养老金还要逐步增长。另外,还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实现城镇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他介绍,“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提出要让全民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要新增6000万人,在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要提高到70%以上。

  中国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对于今年的物价趋势,张平表示,中国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张平说,政府将从五方面采取措施稳定物价。第一,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第二,要搞好储备吞吐的调控。第三,做好流通环节的工作,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第四,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现象,要坚决依法进行打击和治理。第五,要控制好流动性。合理地控制信贷的规模,创造稳定价格的货币条件。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十项重点工作中,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列为第一条,这也是多年来所没有的。所以,从宏观调控目标到我们的经济政策都要围绕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来确定、来展开。”张平说。

  节能减排责任将分解到企业

  “为了完成‘十一五’的目标,有一些地方采取了一些过激的行为,甚至是拉闸限电,这不是我们的初衷,这样的一些做法也是不妥当的,我也如实地向社会、向记者朋友做出检讨。”张平坦言,由于节能减排指标第一次作为五年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出现,所以还缺乏经验。“发改委作为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主管部门,我们工作上确实还有失误的地方,在工作的指导上也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对于拉闸限电,我们发现以后,也及时地做出了安排,制止这样的情况。”

  张平说,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能源消耗的强度、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度,以及主要污染物总量的排放,要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对于约束性的指标,我们要分解责任,就是要把节能减排的责任分解到各个地区,分解到有关的企业,这是一个硬约束、硬要求。张平说,“经过艰苦的努力,我们相信,我们能够实现‘十二五’确定的目标,而且也能够避免拉闸限电这样的现象。”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 (记者 钟晶晶)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昨日举行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目前物价上涨趋势已逐步平稳,有信心保持今年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2月份CPI会低于1月份

  张平表示,去年11月CPI创下5.1%的最高增幅,今年1月份CPI低于社会预期,2月份CPI可能还会低一些。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CPI同比上涨4.9%。

  张平表示,目前我国具有控制物价水平的基础条件。国内重要的商品、生产资料,总体上供给比较充裕。

  因拉闸限电“向全社会检讨”

  就去年出现的部分地区因节能减排“拉闸限电”的情况,张平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是首次,发改委作为这项工作的主管部门缺乏经验,指导不当,确实还有很多失误的地方。

  张平表示,“就此向全社会检讨,今后也欢迎媒体和全社会的监督。”

  进一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

  对于收入分配等问题,张平表示有信心,“我们希望通过十二五的努力,能够进一步扭转现在收入分配上的一些差距,能够使得群众的收入有一个较快的增长。”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介绍说,纲要提出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步。现在“十二五”地方规划提出“两同步”的,居民收入超过经济增长的有5个省,有19个省提出“完全同步”,有5个省是“基本同步”。

  纲要还提出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今后的五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要全覆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要建立起来;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要新增1亿人,养老金要逐步增长;要实现城镇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5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