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中新社莫斯科2月12日电 (记者 田冰) 载有3名“火星500”项目志愿者的模拟登陆舱12日与轨道舱实现脱离,并成功模拟在“火星”表面着陆。

  记者通过俄罗斯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提供的视频看到,当天,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志愿者王跃,以及2名分别来自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志愿者依次走进登陆舱,与留守在轨道舱内的另外3名队友在舱门口挥手道别,并互相拍照留念。6名队员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

  莫斯科时间11时整,模拟登陆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按原计划关闭。12时整,登陆舱与轨道舱实现脱离,并顺利降落在“火星”表面。

  据悉,志愿者将在本月14日、18日和22日分批执行3次出舱“登陆火星”计划。届时,志愿者将身穿舱外航天服,使用火星登陆车等技术设备勘察“火星”表面,获取土壤样本,寻找可能存在的水源等科学实验,并模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按照计划,王跃将在18日与一名俄罗斯队友出舱“登上火星”。

  期间,其他3名队员留在轨道舱内继续环绕“火星”飞行,配合完成地面支持工作,并为飞船“返回”地球做好准备。

  23日,登陆舱将脱离“火星”表面,与轨道舱对接。经过三天的隔离检疫后,对接舱门打开,6名志愿者会合。3月1日起,他们将用240天时间“飞回”地球家园。

  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的“火星500”计划,是一项多国参与的国际合作,旨在了解宇航员在未来前往火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状态,为载人火星探测积累经验。自去年6月3日正式实施密闭的“火星500”项目将持续520天。按照计划,来自中国、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6名志愿者将于今年11月完成全部试验出舱。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2月5日电 据外电报道,泰国与柬埔寨两国军方均证实,在边境发生两次武装冲突后,泰国与柬埔寨两国5日就实现停火达成一致。

  当地时间5日清晨,泰柬边防军再次发生短暂交火,目前已造成至少3人死亡。两军指挥官随后在距离两国存在主权争议的柏威夏寺附近一个边防小镇举行了谈判。

  泰国军方发言人苏希恩(Sunsern Kaewkumnerd)说:“泰国与柬埔寨两国已同意实现停火,双方均不再增兵。”

  一位柬埔寨将军也证实两军已实现停火,但他补充说:“现在的局势仍然十分紧张。”

  4日下午,柬泰两国军队在柏威夏寺附近地区发生了持续3个多小时的武装冲突,双方动用了火箭炮、大炮等重型武器。

  柬泰军队5日早晨在柏威夏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冲突停止后,两国军方前线指挥官进行了谈判。

  柬泰两国在柏威夏寺附近地区的主权归属上存有争议,双方在这一地区多次发生武装冲突,互有人员伤亡。柏威夏寺建于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两国在历史上都宣称对该寺所属区域拥有主权。1962年,海牙国际法院把柏威夏寺判归柬埔寨所有,这一裁决结果在泰国引发争议。2008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两国有关柏威夏寺的主权争议升级。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大众汽车公司的XL1概念车(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大众汽车公司的XL1概念车近日正式于卡塔尔车展上亮相,这是大众“1升”系列车的最新款型,不但外形与众不同,动力方面更采用柴油引擎和电动机的混合动力驱动,百公里油耗仅为0.9L,只有一般汽车的十分之一,被称为“世上最经济的汽车”。

  大众公司曾经宣称要打造出最省油汽车,其“1升”系列车的诉求就是百公里油耗不超过1升。于是在2009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周身采用超轻碳纤维制造的L1概念车首发,其百公里的最高耗油量仅1.38升,堪称当时环保车的全球之冠。而今大众公司进一步摸索油耗与性能之间的完美平衡,推出有升级意味的XL1概念车。

  XL1概念车外表线体流畅圆润,以从最大限度降低风阻;或出于同种考虑,其后车轮也被车体掩藏了起来;再加上3.9米的短车身——比大众的POLO还短,以及1156毫米的身高——比兰博基尼跑车还低,这使整车风阻系数达到0.186,首先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成就了低油耗。

  该车大灯采用了节能的LED(发光二极管)光源,最神奇的是没有传统的后视镜,而采用了设置于车门上的液晶屏和外部摄像头来实现后镜的功能。在车身材料选择上,XL1大幅利用了碳纤维加固高聚物(CFRP),再结合碳纤维的底盘结构,在保证整车强度的基础上实现了轻量化——车重仅795公斤。

  XL1概念车引人眼球之处在于号称百公里油耗只有0.9升,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才24克/公里。因此其动力系统十分特别:搭载一台最大功率为47马力的0.8升双缸TDI发动机,以及一台最大功率为27马力的电动机组合,配7速双离合器变速箱。尽管输出功率不大,但百公里加速却只需要11.9秒,最高速也能驶到160公里/小时。在纯电动模式下可行驶35公里,而油箱虽然只有10升容积,但因为省油,加满一次可行驶544公里。

  该车内饰与中控设计极尽简洁,以便为车中人留出空间,由于只能乘坐两个人,该款车可能不适合作为家庭用车,但其无疑展示了大众在节能技术上的优势。据大众公司主席称,XL1概念车将会首先在英国和德国以一个“普遍可承受”的合理价位出售。(张梦然)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世界上第一艘依靠太阳能驱动的太空帆船“伊卡洛斯”号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日前宣布,世界上第一艘依靠太阳能驱动的太空帆船“伊卡洛斯”号已成功完成全部实验项目,包括利用阳光实现加速和改变轨道等。

  “伊卡洛斯”号是去年5月随金星探测器“晓”号一起发射升空的。迄今,它已飞行了约5亿公里,并将继续飞行至2012年3月。“伊卡洛斯”号主要用于验证不使用燃料,利用太阳光粒子实现加速、减速和轨道控制的飞行技术。

  据悉,“伊卡洛斯”号通过张开的太阳帆,借助光的微弱压力实现加速,并利用安装在太阳帆上的液晶元件,通过部分改变光的反射率来使帆倾斜,从而改变行进方向。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表示,现在通信变得有些困难,但仍能控制这艘太空帆船,所以准备继续实验,通过加大帆的倾斜角度,使帆产生变形,以此调查帆的强度,同时观测太空中尘埃的分布状况。

  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还透露,准备在2018年至2019年间发射前往木星的太空帆船。(蓝建中)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建造一个由真空管道组成的“交通互联网”,驾驶者通过“交通互联网”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或实现环球旅行。
建造一个由真空管道组成的“交通互联网”,驾驶者通过“交通互联网”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或实现环球旅行

  建造一个由真空管道组成的“交通互联网”,驾驶者通过“交通互联网”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到达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或实现环球旅行,这一想法听起来似乎有些像科幻小说或影视中的情节。不过在现实中,科学家们和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研究和制造适用于真空管道旅行的汽车。

纽约和巴黎之间可以建成这样两条管道,每条直径大约为1.5米,采用磁悬浮技术,实现完全自动控制
纽约和巴黎之间可以建成这样两条管道,每条直径大约为1.5米,采用磁悬浮技术,实现完全自动控制

  瑞士汽车制造商Acabion公司正在研制这样的交通工具,Acabion公司设计师彼德-马斯库斯曾经是保时捷、宝马和法拉利等著名汽车公司的工程师。据该公司介绍,他们所研制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流线型的赛车,看起来像是一种摩托车,采用了喷气式飞机的技术。马斯库斯希望到2015年时这种交通工具能够生产应用。他认为,真空管道交通在我们的有生之年可能不会实现,但未来十年的汽车生产将会为未来交通基础设施打好根基。

Acabion公司所研制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流线型的赛车,看起来像是一种摩托车,采用了喷气式飞机的技术。
Acabion公司所研制的交通工具是一种流线型的赛车,看起来像是一种摩托车,采用了喷气式飞机的技术

  Acabion公司目前正在致力于研制“GTBO VIII‘达芬奇’”全电动汽车。这种汽车价值大约为1500万美元,最高时速达每小时375英里(约合每小时600公里)。该公司声称,该汽车效能将是现有电动汽车的20倍以上。当然,目前的设计方案仅仅是一种概念验证方案。马斯库斯表示,如果进行大规模商业生产,价格将会降下来。当然,届时汽车动力也会由目前最高标准调整到标准范围。

  新的汽车当然需要新的道路系统。马斯库斯认为,到2050年专门的高架轨道系统将会把Acabion公司生产的高速汽车与其他旧式汽车隔离开来,就好比现在的马车不能上高速公路一样。马斯库斯认为,“Acabion高速汽车可能的速度将比任何汽车或摩托车都要高得多。当然,与如今的高速公路相比,未来的高架轨道系统将能够保障汽车行驶得更快更安全。”

Acabion高速汽车同样可以行驶于现有的普通道路上
Acabion高速汽车同样可以行驶于现有的普通道路上

  未来的高架轨道系统将是自动化的,就好像是高速铁路轨道一样,而不是像如今汽车行驶的高速公路。此外,驶出高架轨道后,Acabion高速汽车同样可以行驶于现有的道路上。实现高架轨道系统后,接下来才有可能向洲际真空管道网络发展。

  马斯库斯解释说,“纽约和巴黎之间可以建成这样两条管道,每条直径大约为1.5米,采用磁悬浮技术,实现完全自动控制。这种管道每天在欧美之间运送的旅客人数将可能是现有飞机运送量的3倍以上。”一旦交通互联网建成并运行,现有的Acabion高速汽车将完全能够进入真空管道,加速巴黎与纽约之间的旅客流动。(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1月25日报道,这个状似海星的机械手臂是由软塑料制成的气动机器人,无论这款机械手臂应用于专用机床或者现代外科手术,还是钝化爆炸装置或者无人驾驶宇宙飞船,它都是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

  它看上去颇似由软塑料制成的海星,当空气吹入一个纤薄管道,这个“塑料海星手”便复活,起到机械手的作用。人们可别小觑它的功能,塑料海星手能够拿起生鸡蛋,而不使其破裂。

  这个状似海星的机械手臂是由软塑料制成的气动机器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员乔治-怀特塞德斯(George M. Whitesides)和同事共同研制的,该项研究成果发表在《应用化学》杂志上。无论这款机械手臂应用于专用机床或者现代外科手术,还是钝化爆炸装置或 者无人驾驶宇宙飞船,它都是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它非常擅长于操作一些脆弱物体,比如:水果或者内脏器官,能够完成传统坚硬机械手不能完成的棘手 任务,同时,它也能很容易地接近软性物体。

  怀特塞德斯和同事希望基于充气网络装置(PneuNets)的新途径实现其新的功能:他们在弹性橡胶中植入管道,从而驱动其运动,这些管道在充 气之后变得像气球。进而使弹性橡胶出现膨胀,在同类弹力橡胶中,它们拥有非常纤薄的外壁,如果其外壁采用更柔软的材料,那么该材料的弹力就更加显著。

  为了使膨胀管道拥有更大的膨胀空间,整个装置呈现曲线形,从而使外壁的膨胀弹性更强,为了产生复杂的动作,研究人员结合了多个元件。

  该装置的变形程度取决于设计结构和所使用的材料,怀特塞德斯和同事联合制造出两种不同的易弯曲硅质弹力橡胶,可实现复杂的动作,他们以这种方法制造出海星机械手臂,对该柔性机械手臂充气,使其膨胀包裹着物体,然后像手指一般攥住物体。

  这种机械手臂非常柔软,甚至能够攥住生鸡蛋或者活老鼠,与传统的坚硬机械手臂相比,它没有复杂精确的线路控制传感器。从生产制造角度来讲更易实现。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电影《盗梦空间》
电影《盗梦空间》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7日消息,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2010年度备受关注的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已火爆登场。在影片中,身为工业间谍的多姆-柯布(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还是位盗梦专家,在受害者毫无防备之时(即做梦的时候)窃取秘密。柯布具有一项相当罕见的本领,即“盗梦”。他可以在受害者处于睡眠状态时向其大脑中植入一段意识,看着这段意识慢慢发展并扎根于现实之中。柯布说:“最具适应力的寄生物就是意识。”

  《盗梦空间》是一部情节复杂的科幻惊悚片,剧情介于007系列影片和《黑客帝国》之间。《盗梦空间》中的许多剧情曾被《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过,下面就是该杂志总结的有关《盗梦空间》背后的科学以及我们每一个人所需了解的有关梦境和潜意识的知识。

  1.读取梦境未来或能实现

  在《盗梦空间》中,盗梦专家使用一种叫做somnacin的药物和一台机器,将一段意识上传至某人的梦境之中。然后,几位盗梦专家自己也会进入梦乡,通过那台机器进入目标的梦境。这种虚构的盗梦机被称为“便携式自动Somnacin静脉注射器”(简称PASIV)。

  实际上,可以有效读取别人大脑的装置已经存在。例如,功能性核磁共振(MRI)扫描仪,可以捕捉大脑活动照片,然后通过软件再现志愿者正在看到的图像。研究人员表示,有朝一日,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或许能对某个人的梦境进行记录,同时又不存在像电影中描写的分享梦境带来的麻烦或危险。

  利用somnacin这样的药物,进入别人的梦境是不可能的,但有些药物确实可以显著调节我们的睡眠,如莫达非尼(modafinal),这种药物可以使人始终保持清醒状态,还有一些新型安眠药则会让人进入“超级睡眠”。

  2.我们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梦境?

  要想经历清醒梦(lucid dream),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你昏昏欲睡之时,经常训练自己问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是在做梦吗?”一些痴迷于电子游戏的人尤其擅长做这种清醒梦,或许是因为他们每天都有数个小时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项任务。

  《盗梦空间》中的盗梦专家经过高度训练,同样精于此道,这可能是他们可以完成复杂任务(如梦中阅读)的原因,对于大多数做清醒梦的人来说,他们则很难做到这一点。在《盗梦空间》中,一些人物还能在梦境中武装自己,防止别的盗梦专家侵入自己的梦境。

  3.梦境必须遵守物理定律吗?

  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盗梦空间》从两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有时会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在某人的一段梦境中,巴黎就像一张大纸一样折叠起来;而有时,有些光幻觉会变成“真的”。例如,荷兰艺术家摩里茨-科奈里斯-埃舍尔(M.C.Escher)创作的没有尽头的楼梯就出现在《盗梦空间》中,它是利用像发生在3D虚拟环境中的某些操作完成的。

  但是,梦境也会遵循一些“现实生活”的法则。作家兼制片人杰夫-沃伦(Jeff Warren)就曾描述过他对梦境的调查:没有感官输入,意识行为似乎变得不可捉摸。我们可以从梦境中推出一些非正式的定律,如“自我实现期望定律”(你期望的事情将会发生)和“叙事动力定律”(在某个地方停留太久,梦境开始陷入冲突)。例如,在《盗梦空间》中,当现实世界的外在影响侵入时,梦境就“陷入冲突”。

  4.梦的功能是什么?

  弗洛伊德认为,梦表达了我们受到压抑的欲望。有时,做梦确实起到了这种作用,但越来越多的现代研究表明,做梦还会有助于信息加工和记忆存储。无论是快速眼动睡眠(即浅层睡眠),还是非快速眼动睡眠(即深层睡眠),我们都会做梦。不同的是,在快速眼动睡眠模式下,梦境更像是在讲故事,充满了感情和冲突;而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模式下,梦境通常涉及友善的社交互动。例如,那些情绪沮丧的人,往往会经历更多的快速眼动睡眠而不是非快速眼动睡眠。

  5.梦境中的主观时间是如何流逝的?

  在《盗梦空间》中,梦境中的时间比现实世界要慢得多,而且还存在一个所谓的“缩放效应”(scaling effect),即如果你的梦境中又出现了梦,时间流逝的速度会更慢。所以,现实生活中的5分钟,到了梦境中相当于一小时,而5分钟的梦境时间,又与次级梦境中的一周时间相当。

  这种对梦境和现实时间的虚拟描写或许算是《盗梦空间》的点睛之笔,然而,我们除了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精巧构思之外,在现阶段,并没有证据去证明这一点。实际上,研究人员在对清醒梦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证据,至少当做梦者一觉醒来时,他们对时间的感觉会存在上面描述的变化。

  对研究人员来说,一个更为紧迫的问题是,当我们大脑对时间的感知出现问题时,会发生什么事情。事实上,虽然对时间的幻觉是由大脑自身产生的,但正如《盗梦空间》中的情节一样,这种幻觉同样令科学家感到迷惑不解。(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