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2011年,上海大学按大类招生,本科生接受一年通识教育后再选专业。上海大学昨天(4月26日)宣布改革本科生招生培养方式,学校不再事先制定专业招生计划,而是根据学生在接受一年通识教育后的报考情况,决定专业的生源数,不受学生欢迎的专业将面临淘汰。
一年通识教育后再专业分流
上海大学是在沪招生规模最大的“211”大学,该校2011年在沪本科计划2400人,其中第一批本科1600人(文科380人,理科1220人)、艺术类383人等;在沪高职计划650人(含艺术类高职140人)。
上海大学将全校近60个本科专业(艺术类与中外合作办学除外)分为人文社科大类、经济管理大类、理学工学大类三个大类,并在三大类下开设三个基础班。
进入三大类以及三个基础班学习的学生,第一学年无专业身份,在大类平台上进行一年的通识和基础培养后,可在类内进行专业分流。学生依据本人意愿填满所在类内的所有专业,然后按照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第一学年绩点排序,参考个人综合表现,依据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按填报志愿的顺序分流到专业。
三个基础班学生在分流时占据优势。第一学年末,学年绩点排序进入前80%的学生可以在类内选择任何专业学习;其余20%的学生与类内的其他学生按照相同标准分流到专业。
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这样解释按大类招生的意义:“有的学生可能因高考成绩失误,录取时没有进入到自己最感兴趣的大类内学习,经过一年学习他们又多了一次机会。还有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志向也会有所改变。”他希望学生在充分了解专业、了解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作出符合自己兴趣的选择。
引入“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专业
“大学在招生时候,每个专业都制定了招生人数,不管报考的情况如何,最终都会按照招生计划来分配学生。但为什么招这个数?并没有科学的依据。”叶志明表示,正因为填志愿时,“服从调剂”选项的存在,有些专业明显该淘汰了,可却因为能够调剂学生,所以并不愁生源。
据介绍,上大将在专业分流时在各院系招生计划的分配中引入“市场机制”,由学生的选择来决定院系专业的发展,甚至去留。对一些少有问津的专业、就业市场不景气的专业甚至不适合市场或社会发展的专业,上海大学将引入淘汰机制。由此增加各院系的危机感,刺激各院系的办学动力,调动教师、学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完善教与学的激励机制,逐步改变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僵化状态。
对一些较为“冷门”的基础学科,学校则启动“经济杠杆”,通过全额奖学金等方式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入读。
课程体系必须改革
目前,本市已有部分高校试行按大类招生,但分类较细。如复旦大学按大类招生,但是学生即使没定具体专业,还是有专业方向。相较之下,上海大学此次改革,大类分得更“粗”,学生第一年全部接受通识教育,获得不受专业局限的视野。由于该校文科、理科、工科、艺术等诸多门类齐全,有利于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上海大学将突破原有院、系的框架,打通相邻专业的基础课程,实现专业与专业之间的改革与整合。此外,据介绍,上大的一周课时将降到二十几个学时,更多的时间留在课外。《大学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等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都将发生变化。学校正在开展课改讨论,改革教学以适应通识教育要求。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华网东京4月27日电(记者 蓝建中)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组成的“事故对策统合本部”27日宣布,准备从6月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内的放射性污水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水用于反应堆冷却。

  据统合本部介绍,包括1至4号机组涡轮机房地下室等处的积水,需要处理的污水达8.75万吨。东京电力公司希望每天能够处理1200吨,年内共处理约20万吨污水。

  东电将从5月上旬开始向福岛第一核电站内运入相关处理设备。这些处理设备将设置在集中废弃物处理设施等处。

  污水将被首先用油分离器分离出其中的机械油等,然后被转移到放射性物质处理系统中,经过沸石吸附和沉淀处理等工序,清除放射性铯和碘。之后再经过特殊的膜过滤掉水里的盐分,变成淡水。处理后的水将被注回反应堆,用于堆芯的冷却。

  污水中清除出来的放射性废弃物等将被暂时保存在核电站内,待今后研究进一步的处理方法。

  统合本部还在研究如果上述水处理设备无法处理完全部高放射性污水,则可选择在地下建造1万吨左右的大型水罐,临时储存污水。

  此外,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已指示东京电力公司要确认设备的抗震性能,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水出现大规模泄漏。

(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垃圾围城”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道难题。最近,一项叫作EMK垃圾自动分类机的技术在北京获得成功,使人们看到了垃圾分类处理新的前景。请关注——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会议提出,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目前,解决垃圾问题的有效手段在于垃圾分类,而我国的垃圾分类起步晚,且受到居住面积、公众意识、运输及处理环节的局限,难以实现源头分类。记者最近了解到,如今这一难关已经借助一项叫做EMK垃圾自动分类机的技术在北京获得突破。有关专家表示,如果该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北京将成为运用科技设备进行垃圾分类的标杆性城市之一,“垃圾围城”将不再是难题,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化的梦想将得以实现。

  人工垃圾分类效果不佳

  再生资源是一种被重新发现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回收利用再生资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共识。如何合理搭建再生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有效平台,不仅关系到再生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实需求,也关系到城市的运营质量和形象。

  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是再生资源的两大来源,其中又以生活垃圾为最主要源头,因此要解决再生资源回收难题,就必须高度重视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转变思维变废为宝。目前,垃圾分类是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最佳途径。

  据了解,在我国主要是通过人工分选回收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资。在输送带上靠人工手选可将有用物质捡出,这是较经济、简单的办法,但劳动量较大,且在人工分选过程中,进料系统不能实现自动进料,需要人工将废物从周转箱转移至料斗中,进料口达不到密封和负压状态,环境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即使使用分类机,采取筛选法、磁选法、水选法等都是对单一物料的分类,不能将复杂的混合物料分离完整,解决不了我国垃圾含油、水、容易堵、挂、粘等难题。这些垃圾分类技术局限性较大,不仅工艺流程繁琐复杂,而且不能实现各类组分的有效分离,存在垃圾处理成本高、处理效率偏低,组分分离不彻底等瓶颈。

  现在我国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认识不高,政府制定相应的法规,要求居民将生活垃圾分类袋装,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送、分类处理利用难度很大。当前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是卫生填埋、生物处理和焚烧,但是混合收集的垃圾,各种处理方式均有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且贻患后人。因此,垃圾分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将成为“十二五”解决垃圾问题的当务之急。

  垃圾分类实现自动化

  记者了解到,北京依米康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将自动化识别器引入研发理念,经过十余年的研究,研制出全国首个利用模糊识别控制模拟机械手手段实现垃圾分类的EMK垃圾分类机,已在北京市试点成功,攻克了现有垃圾分类技术的盲点,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了生活混合垃圾再分类这一世界性难题。

  据北京依米康公司研发总经理曹东民介绍,该机不仅可同时具有破袋和分类两种功能,而且一台机器就可将塑料、织物、纸张等各类物品有效分离,且分离出的物品干净、完整,分离出的塑料和织物不缠绕、不粘连,分出的有机物组成纯粹、均匀、杂质含量低。该系列垃圾处理机不仅比同类设备处理成本低,而且有占地面积低的特点。以500t/d垃圾分选设备的占地面积为例:传统垃圾多级分选流程需占地73亩,垃圾水力+多级分选流程也需占地74亩,而EMK垃圾自动分类机占地仅100平方米。不仅如此,该分类机还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及垃圾处理量,研发出针对于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及陈腐垃圾三大类别的6种不同型号的20余款机器,使分类机可以适应不同处理量及不同类型的垃圾。

  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分类机

  在城市社区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了很大比例。有关资料显示,北京厨余垃圾的比例为32%、上海为42%,广州甚至高达47.86%,而在西方发达国,其厨余垃圾比例一般都在20%以内。也正因为存在着这个差异,一些从国外引进的垃圾分类设备很难适应中国城市垃圾的组分结构要求,无法有效分离厨余垃圾,连续运行甚至会出现粘连现象。而EMK垃圾分类机适应我国国情,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的含水率、油脂均无特殊要求,在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上的分离率达95%以上,与手工分选相差无几。

  记者调查了解到,北京1个人工,如果工作24小时,能分类出2吨的生活垃圾,用EMK垃圾分类机1小时能分类出50吨的生活垃圾,每吨成本不到3元,而人工成本1天却需要150元,成本效率显而易见。

  北京市环保专家贺世群、孙吉民等在考察了EMK垃圾分类机情况之后,一致认为,EMK垃圾分类机的这一分离技术,从源头治理出发,设定的技术路线思路新颖,符合中国国情,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EMK垃圾分类机完全符合关于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后续产业化的要求,不仅实现了从人工到技术、单一到复合的垃圾分类突破,而且消解了垃圾分类过程中耗费人力最大的中间环节,为垃圾资源化生态处理奠定了基础。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9日(北京时间)报道,由美国匹兹堡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制造出了一种核心组件直径只有1.5纳米的超小型单电子晶体管。该装置是制造下一代低功耗、高密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理想的基本器件,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单电子晶体管是用一个或几个电子就能记录信号的晶体管,其尺度都处于纳米级别。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的尺寸越来越小,由单电子晶体管组成的电路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其高灵敏度的特性和独特的电气性能使其成为未来随机存储器和高速处理器制造材料的有力竞争者。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新型单电子晶体管的核心组件是一个直径只有1.5纳米的库伦岛,另外还有一两个电子负责对信号进行记录。负责该项研究的匹兹堡大学文理学院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杰里米·利维称,该晶体管未来可用于研制具有超密存储功能的量子处理器。这种处理器将能轻松应对那些让目前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同时工作数年也计算不完的复杂问题。同时因其中央的库伦岛可以被当作人工原子,该晶体管还可用来制造自然界原本并不存在的新型超导材料。
利维和其同事将这种超小型单电子晶体管命名为“SketchSET”。原因在于这项技术受到了一种名为蚀刻素描画板(Etch A Sketch)的启发,这种晶体管的制造原理也与其类似。在实验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人员用一种极为尖锐的电导探针就能在钛酸锶晶体界面上用1.2纳米厚的一层铝酸镧“蚀刻”出所需的晶体管。
据介绍,SketchSET是第一个完全由氧化物制成的单电子晶体管,并且其库伦岛内能容纳两个电子。经过库伦岛的电子数量可以是0、1或2,而不同数量的电子将决定其具有怎样的导电性能。
利维表示,这种单电子晶体管对电荷极为敏感,且所使用的氧化物材料具有铁电效应,该晶体管还可制成固态存储器,即便没有外部电源,该晶体管存储器也不会丢失此前存储的信息。此外,这种晶体管对压力变化也极为敏感,根据这一特性可用其来制成纳米尺度的高灵敏度压力传感设备。(来源:科技日报 王小龙)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4月19日(北京时间)报道,由美国匹兹堡大学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他们制造出了一种核心组件直径只有1.5纳米的超小型单电子晶体管。该装置是制造下一代低功耗、高密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理想的基本器件,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杂志上。
单电子晶体管是用一个或几个电子就能记录信号的晶体管,其尺度都处于纳米级别。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电子元件的尺寸越来越小,由单电子晶体管组成的电路日益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其高灵敏度的特性和独特的电气性能使其成为未来随机存储器和高速处理器制造材料的有力竞争者。
据研究人员介绍,这种新型单电子晶体管的核心组件是一个直径只有1.5纳米的库伦岛,另外还有一两个电子负责对信号进行记录。负责该项研究的匹兹堡大学文理学院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杰里米·利维称,该晶体管未来可用于研制具有超密存储功能的量子处理器。这种处理器将能轻松应对那些让目前全世界所有的计算机同时工作数年也计算不完的复杂问题。同时因其中央的库伦岛可以被当作人工原子,该晶体管还可用来制造自然界原本并不存在的新型超导材料。
利维和其同事将这种超小型单电子晶体管命名为“SketchSET”。原因在于这项技术受到了一种名为蚀刻素描画板(Etch A Sketch)的启发,这种晶体管的制造原理也与其类似。在实验中,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人员用一种极为尖锐的电导探针就能在钛酸锶晶体界面上用1.2纳米厚的一层铝酸镧“蚀刻”出所需的晶体管。
据介绍,SketchSET是第一个完全由氧化物制成的单电子晶体管,并且其库伦岛内能容纳两个电子。经过库伦岛的电子数量可以是0、1或2,而不同数量的电子将决定其具有怎样的导电性能。
利维表示,这种单电子晶体管对电荷极为敏感,且所使用的氧化物材料具有铁电效应,该晶体管还可制成固态存储器,即便没有外部电源,该晶体管存储器也不会丢失此前存储的信息。此外,这种晶体管对压力变化也极为敏感,根据这一特性可用其来制成纳米尺度的高灵敏度压力传感设备。(来源:科技日报 王小龙)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本研究人员19日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能有效捕捉溶解在水中的放射性碘、铯、锶等并使之沉淀的粉末。
 

  日本金泽大学教授太田富久与一家专业污染处理公司合作取得了上述成果。这种粉末是将天然沸石等数种矿物和一些化学物质混合在一起制成的。研究人员用没有放射性的铯进行了实验。他们向100毫升浓度为1至10ppm(ppm指百万分之几)溶有铯的水中加入1.5克粉末,搅拌10分钟后,铯几乎被完全除去。用溶有碘和锶的水进行实验,也取得了同样的结果。
 

  太田富久指出,无论是否有放射性,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是相同的,因此这种粉末也能用于处理放射性碘、铯和锶。福岛第一核电站的高放射性污水所含放射性物质的浓度据估计在10ppm左右。另外,放射性碘的浓度即使达到100ppm,用这种粉末也能清除。
 

  沸石中有大量与铯离子大小几乎相同的孔,这种孔能捕捉溶解在水中的铯离子并让其沉淀。不过,单靠沸石还不够,所以还混合了其他物质。这些物质能与铯离子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化合物并沉淀,从而提高捕捉放射性铯的效率。如果要清除碘和锶,只要在粉末中添加能分别让它们沉淀的物质即可。(记者蓝建中)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井式真空充气保护大型铌锡线圈热处理炉的炉体炉膛。
日前,我国首台井式真空充气保护大型铌锡线圈热处理炉系统(以下简称铌锡热处理系统)在合肥安装调试成功。该系统专门设计用于对由管内电缆导体绕制的铌锡线圈进行热处理以生成铌锡超导线圈,也可用于其他大尺寸工件高温热处理。目前,只有美国、日本、韩国等少数几个国家拥有这种设备。本系统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超导磁体技术领域的一项空白,为我国自主研发制造大型铌锡超导磁体奠定了一项技术基础。
由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与北京七星华创公司联合研制的这套铌锡热处理系统主要由炉体系统、工艺气路系统、控制系统及气体杂质含量监测系统等组成。其中工艺气路系统包括导体微充微排系统、导体真空系统、炉体真空系统等。导体微充微排系统既可用于导体内部的清洗工艺,也可用于气氛保护工艺时实现导体充排气的自动控制。设备可实现7组导体的同时工艺热处理;导体真空系统用于对铌锡导体内部抽真空清洗,可以获得一定洁净的本底真空,缩短导体内部的清洗时间。
现场安装调试针对炉体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相关技术难点展开,从调试结果来看,各项指标都已达到预期要求。其中,冷态极限真空度优于8×10-4帕,热态极限真空优于1×10-3帕,压升率≤0.05帕/小时。炉内工作区温度均匀性在炉体充氩气氛状态下可以达到<±5℃,在真空状态下则可达到<±3℃,均达到了高水平。
该热处理系统设计中包含了诸多创新技术,如炉体内可进行真空和充气两种工作模式的热处理,并可实现热处理过程中模式的直接转换;为了保证温度均匀性关键指标,在炉体结构中设置了均热和导风措施,使得该热处理炉系统在此项技术指标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本装置的研制成功不仅为在建的“十一五”国家大科学工程“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超导磁体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证,而且为我国铌锡超导磁体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一项重要的技术条件。(柯讯)
《科学时报》 (2011-04-07 A1 要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广网郑州3月1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连日来,河南省部分生猪检出"瘦肉精"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河南省卫生厅、畜牧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厅等多个部门迅速组成4个专项检查组,赶赴5县市督导检查。下面我们来连线河南台记者张华婧:

  主持人:大家现在比较关心的就是涉嫌使用“瘦肉精”生猪养殖场和养殖户到底有多少,怎么防止使用了“瘦肉精”的生鲜猪肉和猪肉制品流入市场呢?

  记者:除了刚才主持人介绍的我们省有4个专家调查组赶赴5个县市进行督导调查之外,目前我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河南省有派出4个瘦肉精专项整治督导组赶赴除了焦作、新乡、济阳三市之外的15个省辖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督导行动,目前仍然发现有涉嫌使用“瘦肉精”的9个养殖场和养殖户,其中1512头存栏生肉猪进行了全部封存,已经排查了796头,其中158头被检出含有“瘦肉精”,目前已经无害化销毁了89头,另外69头已经封存等待销毁,其余的生猪正在进一步进行尿检,同时河南省还排查出饲料2579.8公斤,其中791公斤的饲料被核实含有“瘦肉精”已经销毁了271公斤,其他的也被封存,另外督导内容也包括45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的“瘦肉精”的检查情况,从包括流通的各个环节查漏补缺严防死守,避免含有“瘦肉精”的生鲜猪肉和猪肉制品流入市场,另外我们还了解到,“瘦肉精”实际上是多种物质的统称,除了这几天我们经常听到的盐酸克仑特罗之外像莱克多巴胺和沙丁安纯等化合物也有类似的效果,所以说昨天河南省在已有盐酸克伦特罗试纸的基础上,又紧急加调了以上共计三种的将近10万张试纸进一步强化“瘦肉精”检测。

  主持人:对这些违法的商户企业以及把关不严的公职人员有哪些处理措施呢?

  记者:对于非法添加“瘦肉精”的饲料生产经营企业,饲养厂、饲养户销售这类猪肉的企业商户一经查实将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监管不利渎职失职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当事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截止到目前我了解到的最新情况是河南省已经控制涉案犯罪人员32人,已经抓捕归案人员是29人,正式立案8起,免职9人,停职11人,开除公职6人,警告2人,从一长串的处理人员名单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有养殖户、养殖场的负责人还有经纪人,另外也可以看到还有一些县市畜牧局的局长,防疫中心,防疫站、畜产品质检中心的负责人,可以说打击的决心很大,打击的力度也很强,昨天我还了解到,焦作市对孟州、沁阳、温县“瘦肉精”检测呈阳性的生猪,立即采取了扑杀和无害化的处理措施,所有的费用将由违法的畜主全部承担,这样就增加了违法成本,对不法分子也起到了有利的震慑作用。

  专题:双汇公司使用含瘦肉精猪肉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科学网(kexue.com)讯 近日,创冠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由其投建的惠安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以下简称惠安项目)于今年3月初实现并网发电。这将是继晋江之后,公司在福建省内正式投入运行的第二个垃圾发电项目,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大陆垃圾处理市场的地位。

  惠安项目位于福建省惠安县山霞镇,项目总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其中一期建设两条日处理能力为400吨的焚烧生产线,配置一台15MW的汽轮发电机组,可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年处理量近30万吨。项目在保证惠安县城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的同时,还可为当地提供能源,焚烧产生的余热每年可发电0.76亿千瓦时。

  在垃圾焚烧工艺的选择上,惠安项目实现了多项创新。项目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了新型二段往复式垃圾焚烧炉,这种焚烧炉具有较高的运行可靠性,能使垃圾得到更充分的燃烧,炉内高温能充分分解焚烧产生的诸如二噁英等有害物质,保证项目运行的安全性。

  惠安项目同时采用了新型飞灰螯合固化工艺技术,保证焚烧产生的飞灰得到完全无害化的处理。凭借这些新型技术及工艺的运用,项目于2010年4月被中国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2010年度全国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市政公用工程类),成为同类项目建设的表率。

  在尾气处理工艺上,惠安项目采用现行国家推荐的“半干法”工艺,焚烧后产生的烟气,经“半干法脱酸+活性碳吸附+布袋除尘”的组合方案加以处理,保证烟气排放完全达到国家环保部门的要求。

  惠安项目的并网发电,为创冠环保在2011年的项目投产潮拉开了序幕。除去惠安之外,公司位于福建省内的安溪、福清项目,位于湖北的黄石项目,也均将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投产运行,为公司新增2500吨/日的垃圾处理能力,从而有力促进公司在固废处理规模上的提升。

  创冠环保在固废处理市场上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其在其他环保领域的突破。作为公司涉足环保新业务的第一步,其在福建省晋江市投资建设的晋江市污泥干化处理项目工程,预计可在2011年4月下旬建成投入运营,成为公司一个新的效益增长点。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本报讯 (记者于杰)昨天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徐安做客最高检机关报《检察日报》主办的正义网。徐安透露,近年外国公司行贿中国官员这一情况值得重视,他在今年提出《关于在刑法中增设追缴行贿犯罪所得条款的立法议案》,建议对行贿人所获得的利益予以追缴和没收。

  徐安说,在查处职务犯罪工作中,对受贿犯罪打击和惩处比较清楚,但对行贿犯罪“我们的打击还不够有力”。在全国查处的整个贿赂案件中,行贿只占很小一部分,行贿最后到了法庭上有些也判了轻刑,“比如说判了缓刑或者是三年以下的刑罚,结果行贿者只是受到了处理,坐了两年牢,出来了以后经济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他还继续行贿”。

  徐安说,对“制作和发射‘糖衣炮弹’的人”没有很好地惩处和制裁。徐安向网友介绍,检察机关查到一些受贿人,有些需要有行贿人的言词证据来证实,如果再处理行贿人,行贿人就不提供证词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选择对受贿人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情况不应该长期存在下去,特别是行贿人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我们除了给他判处一定的实刑和自由刑以外,还要给予财产处罚和财产刑,在这方面加重处罚”。

  徐安说,现在我国贿赂案件呈上升趋势,而且有些外国公司进入了我国,也采取行贿的办法来腐蚀官员和国有企业老总,这种情况值得重视。我国一定要对这方面加大力度,绝不能成为行贿者的天堂,要让他们付出必要的法律代价。

  徐安提出,对行贿人所获得的利益,不仅仅是“他直接获得的利益”,而且包括“经济上所获得的利益和财产”,都应该予以追缴和没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对于贪污案件和这一类的犯罪要追缴他所获得的全部利益,就包括直接和间接利益,这样行贿人要考虑犯罪成本、犯罪代价,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实施了犯罪却得到了很轻的处罚。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4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