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秦光荣 资料图片 秦光荣 资料图片

李纪恒(资料图片)来源:都市时报 李纪恒(资料图片)来源:都市时报

  人民网昆明8月25日电  (记者徐元锋)中央决定,秦光荣同志任云南省委书记,提名李纪恒同志为云南省省长候选人。

  秦光荣简历:

  湖南永州人,197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8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

  1984年12月至1987年2月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省青联主席。1987年2月至1988年8月湖南省零陵行署副专员。1988年8月至1990年3月湖南省零陵地委副书记兼冷水滩市委书记。1990年3月至1993年6月湖南省零陵地委书记。1993年6月至1994年12月湖南省长沙市委书记。1994年12月至1998年2月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1998年2月至1999年1月湖南省委常委。1999年1月至2001年3月云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01年12月在中共云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中共云南省委常委,还任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部长。2003年1月19日在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云南省副省长。2006年11月6日召开的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定秦光荣为云南省代理省长。2006年11月16日,在中共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省委副书记。2007年1月在云南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当选为云南省省长。2008年1月24日,在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云南省省长。

  中共十四大代表,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委员。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34)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施工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勘察。蒋晨 摄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施工人员正在现场进行勘察。蒋晨 摄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长2米、宽1.5米的塌陷洞坑。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长2米、宽1.5米的塌陷洞坑。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施工方用混凝土回填。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施工方用混凝土回填。图片来源:昆明信息港

  云南网讯(记者 吴杰 方民) 据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发布的消息称:8月21日晚10点左右,一市政工程在北京路盾构掘进施工中,地面出现一个长2米、宽1.5米的洞坑,施工方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用混凝土回填,8月22日凌晨2点前路面交通恢复正常。

  据施工方介绍,北京路一带地质条件复杂,在地质勘探中发现有地下溶洞。8月21日晚10时左右,盾构机在金星站到北辰站区间掘进时,地面出现一个2米X1.5米X1.8米的坑洞。情况发生后,市政府相关部门、交警、轨道公司迅即赶到现场,启动应急预案处置,用混凝土填充坍塌坑洞,再进行压力浆处理。预计在8月22日凌晨2点前恢复路面交通。

  昨晚11时,记者在现场看到,现场已在组织路面修复,有交警在现在疏导、指挥交通。由于是坍塌发生在夜间,对交通影响不大。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是由于盾构在推进中遇到地下不良地质引起。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6)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北京时间8月1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新片《猿族崛起》中那样超级智慧的黑猩猩可能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但在现实世界,大猿也无愧于动物王国智商最高居民的称号。上世纪60年代,有关猿类智商的研究在坦桑尼亚贡贝取得重大突破,当时珍妮-古道尔观察到黑猩猩用细枝“钓”蚂蚁。这是证明野生黑猩猩懂得使用工具的第一个证据。在此之前,科学家一直认为制造工具是人类独有的一种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猿类智能研究一次次取得突破,以下盘点的是猿类智力研究的七大里程碑。

  1.猿类懂得使用工具

猿类懂得使用工具(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
猿类懂得使用工具(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

  一幅档案照片,黑猩猩正用细枝“钓”蚂蚁。加拿大约克大学猿类智能研究专家安娜-卢森在电子邮件中表示:“懂得使用工具需要很高的智商,因为这需要对大自然提供的东西进行处理,使其成为可以达到使用者目的的工具。”在发现猿类这个与我们血缘关系最近的亲属懂得使用工具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它们懂得使用手语,使用自己制造的矛打猎,在基本的记忆测试中挫败大学生以及拥有其他一系列能力。

  2.猿类懂得使用语言

猿类懂得使用语言(图片来源:Bettmann/Corbis)
猿类懂得使用语言(图片来源:Bettmann/Corbis)

  1976年5月21日,弗朗辛-帕特森(左)用美国手语问大猩猩“科科”是否饿了,“科科”给出肯定的答复。向大猩猩教授美国手语的大猩猩基金会表示,低地大猩猩“科科”出生于1971年,是目前语言能力最强的非人类动物。这只大猩猩掌握了1000多种手语词汇,了解大约2000个英语口语单词的含义,能够与人类交流。

  “科科”的智商在70至95之间,100是人类的正常智商。刚果民主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猿类研究员托马斯-布鲁尔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大猿的语言能力与儿童相当。”约克大学的卢森指出:“大猿更擅长手语而不是口语,因为大猿对发音的控制与人类不同。”

  3.猿类在记忆测试中打败人类

猿类在记忆测试中打败人类(图片来源:Tetsuro Matsuzawa, Primate Research Institute via Kyoto/AP)
  猿类在记忆测试中打败人类(图片来源:Tetsuro Matsuzawa, Primate Research Institute via Kyoto/AP)

  2007年进行的一项记忆测试,黑猩猩“阿尤穆”用手指触摸屏上的数字。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短期记忆测试,让年轻黑猩猩与成年人展开对抗,最后以黑猩猩的胜利宣告结束。

  京都大学研究员松泽哲郎在2007年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记忆测试结果颠覆了很多人一贯的想法,包括很多科学家在内。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在所有认知能力方面均超过黑猩猩。松泽哲郎是黑猩猩智能研究领域的先驱,他指出研究发现也让他感到吃惊。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布鲁尔说:“大猿在这些测试中的表现比人类出色,它们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记忆事物,速度超过人类。”

  4.猿类能够像人类一样学习词汇

猿类能够像人类一样学习词汇(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
猿类能够像人类一样学习词汇(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

  研究员苏-萨维奇-鲁姆巴赫将黑猩猩“堪兹”抱在怀里。在亚特兰大语言研究中心接受的语言理解和语法测验中,“堪兹”取得优异成绩,成为明星学员。爱荷华州研究猿类语言和智能的大猿基金会表示,“堪兹”出生于1980年,是世界上无可争辩的猿语超级明星。它是第一只像孩子一样通过学习掌握语言能力的黑猩猩。

  大猿基金会网站称,“堪兹”也是第一只能够懂得英国口语含义的大猩猩,同时擅长使用新颖的句子,这种能力需要了解特定的反应。掌握语法的难度超过词汇,因为这需要掌握实体之间的联系。此外,“堪兹”也是一个石头工具制造高手。

  5.猿类了解符号含义

猿类了解符号含义(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
猿类了解符号含义(图片来源:Michael Nichols, National Geographic)

  1996年,华盛顿特区国家动物园的Think Tank研究设施,在研究人员展示一片苹果之后,猩猩“阿兹”选择了代表苹果的符号。《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称:“‘阿兹’不仅可以通过抽象的键盘符号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能够了解另一个体的想法,也就是所谓的‘心智理论’。此外,它还能做出符合逻辑和有意义的选择,拥有一些黑猩猩缺少的心智弹性。”

  作为Think Tank猩猩语言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猩猩学习使用电脑屏幕上的符号语言,表现出色可获得食物奖励。这家动物园的“猩猩字典”包含大约70个抽象符号,所有这些符号均代表特定的事物。符号共分为7种,分别是食物、人名、动词、形容词、阿拉伯数字、非食物物体和猩猩名字。卢森指出:“虽然这并不是猿类第一次通过符号进行交流,但‘阿兹’取得的成绩说明非人类动物能够将无意义的符号与所代表的有意义的事物对应起来。

  6.野生大猩猩懂得使用工具

野生大猩猩懂得使用工具(图片来源:Breuer, Ndoundou-Hockemba, Fishlock et al, PLoS Biology)
  野生大猩猩懂得使用工具(图片来源:Breuer, Ndoundou-Hockemba, Fishlock et al, PLoS Biology)

  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诺娃贝尔-诺多基国家公园,一只成年雌性低地大猩猩利用拐杖测量水深。2005年《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刊登的一篇研究论文描述了这种行为。这是野生大猩猩懂得使用工具的第一个证据。在此之前,研究人员曾观察到黑猩猩、倭黑猩猩和猩猩使用工具的行为。但据科学家推测,因不具有“必须性”,大猩猩已经丧失了这种能力,它们毕竟是体型最大的大猿,可轻易用牙齿咬开坚果或者捣毁白蚁窝,无需使用任何工具。

  研究指出,使用拐杖这种行为说明大猩猩在与人类和其他大猿分离前就已经进化出使用工具所需要的智能,进一步证明智能并不是人类的“专利”。卢森说:“大猩猩往往被喻为大猿中智商最低的,这一发现对它们来说显然是件好事。但我并不认为使用工具是大猩猩的一次巨大飞跃。动物园的大猩猩也有这种能力,甚至连猴子也懂得使用工具。”

  7.猿类用工具猎杀其他哺乳动物

猿类用工具猎杀其他哺乳动物( 图片来源:Frans Lanting, National Geographic)
猿类用工具猎杀其他哺乳动物(图片来源:Frans Lanting, National Geographic)

  照片于2007年拍摄,猿类研究员吉尔-普鲁特兹手拿一只黑猩猩制造的矛。普鲁特兹是塞内加尔一个研究小组成员,他们的研究获得国家地理学会研究与探索委员会的资金支持。这是科学家第一次观察到黑猩猩使用工具猎杀其他哺乳动物。在2007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黑猩猩将树枝制成长矛,猎杀小型灵长类动物倭丛猴。他们观察到的这种行为不少于22次。

  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布鲁尔说:“这种行为说明猿类能够用非常高级的方式解决问题,例如打猎和采集。”他的研究同样获得国家地理学会研究与探索委员会的资金支持。卢森说:“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人类祖先也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肉类食物,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提高脑力。”(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北京时间7月2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世界上最大的核能生产国美国公布了其第一份有关是否需要在日本福岛核灾难之后提高安全标准的详细公开研讯报告。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的特别工作组表示,导致日本核危机的一系列事件不可能在美国出现,同时建议将更多精力用在如何应对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上。

  尤为重要的是,美国核电站需要采取措施应对超出设计承受能力的风险,即核电站设计时并未考虑的因素。美国的很多老核电站可能不具备很强的抗震、抗洪以及抵御其他风险的能力。以下盘点的是美国年代最悠久的九座核电站。

  1.新泽西州牡蛎湾核电站

新泽西州牡蛎湾核电站(图片来源:Mel Evans)
新泽西州牡蛎湾核电站(图片来源:Mel Evans)

  Exelon公司的牡蛎湾核电站座落于新泽西州汤姆斯河附近,1969年9月投入运营,是美国历史最久远的核电站。检查人员指出,如果电力供应中断,紧急排气程序将导致反应堆所在建筑内氢不断积聚,这种积聚据信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与牡蛎湾核电站一样,福岛核电站的沸水堆也采用Mark I安全壳系统。根据核能管理委员会特别工作组的建议,这种反应堆需要可靠的加固型排气设计。(福岛以及美国31座沸水堆中的巨大多数均采用加固型排气设计,特别工作组建议进一步采取措施,提高可靠性。)

  2.纽约九哩岬1号机组

纽约九哩岬1号机组(图片来源:Constellation Energy via PRNewsFoto)
纽约九哩岬1号机组(图片来源:Constellation Energy via PRNewsFoto)

  联合能源公司的九哩岬1号机组座落于纽约奥斯威戈附近的安大略湖东南岸,是美国运营时间第二长的核电站。这座核电站1969年11月投入运营,与牡蛎湾核电站相同,同时也采用相同的设计。根据日本核事故后进行的检查,这座核电站的主要缺陷集中于灭火系统、洪水检测以及建筑物排水系统。对牡蛎湾核电站进行的检查也发现类似问题。

  问题虽然相似,但两座核电站面临的未来不尽相同。Exelon公司2010年宣布,根据与新泽西州监管部门达成的协议,牡蛎湾核电站将在2019年关闭,较原计划提前10年。监管部门曾要求这家公司建造昂贵的冷却塔。九哩岬核电站2006年再次获得批准,将一直运营到2029年。美国的核能发电比重只有20%,每年的耗电量高的惊人,接近7990亿千瓦时,超过法国和日本核电站的发电量总和。

  3.纽约京纳核电站

纽约京纳核电站(图片来源:Entergy/NRC)
纽约京纳核电站(图片来源:Entergy/NRC)

  京纳核电站座落于安大略湖沿岸,距离纽约罗切斯特东北部20英里(约合32公里),1969年12月投入运营。检查人员指出这座核电站存在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应急设备和其他基础设施均无法抵御地震风险。

  检查人员表示:“进水构筑物内的蒸汽加热管不具有抗震能力,一旦发生故障便会导致安全相关设备的运转出现软肋。柴油和电机驱动的消防泵也不具有抗震能力,一旦罢工便可导致灭火系统和水龙带卷盘无法使用。进水构筑物内通往供热锅炉房的天然气管道同样不具有抗震能力,一旦发生故障便会导致额外的火灾风险。”但检查人员仍旧指出,这座核电站符合当前所有与抵御火灾和洪水有关的执照要求。

  4.伊利诺斯州德累斯顿核电站2号和3号机组

伊利诺斯州德累斯顿核电站2号和3号机组(图片来源:Emory Kristof, National Geographic)
伊利诺斯州德累斯顿核电站2号和3号机组(图片来源:Emory Kristof, National Geographic)

  Exelon公司的德累斯顿核电站位于伊利诺斯州乔莉埃特南部20英里(约合32公里),1970年4月和1971年7月投入运营。这座核电站靠近伊利诺伊河和堪卡基河,高出海平面517英尺(约合158米),比计算得出的500年一遇的洪水水位高出4英寸(约合10厘米)。

  检查人员指出柴油排洪泵从未进行过针对可能最高洪水水位528英尺(约合161米)的测试。“测试时,排洪泵需要使用吊车吊在空中,高出这一洪水水位,运转和燃料补给都要在空中进行。”他们表示这一策略立基于较低的大洪水发生可能性,核电站运营商在水位达到509英尺(约合155米)前拥有72小时应急反应时间,足以关闭和冷却反应堆。

  5.南卡罗来纳州H.B。鲁滨逊核电站2号机组

南卡罗来纳州H.B。鲁滨逊核电站2号机组(图片来源:CPL/NRC)
南卡罗来纳州H.B。鲁滨逊核电站2号机组(图片来源:CPL/NRC)

  H.B。鲁滨逊核电站座落于南卡罗来纳州哈兹维尔,1970年9月投入运营,拥有41年历史。2010年,这座核电站因为一系列故障多次关闭,其中一次因电力系统起火所致,关闭了4个月之久。在2010年秋季宣布领导层变更之后,运营商Progress Energy表示H.B。鲁滨逊核电站的运转负荷已从67%提高到全负荷。但2010年发生的一系列事故还是导致监管部门在2011年提高对其的检查力度。

  日本核事故后对H.B。鲁滨逊核电站进行的检查发现,这座核电站排水设施阻塞,消防管数量不足同时可能生锈,安全壳通风过滤器可能在氢起火燃烧时发生故障。美国核能研究所指出,监管部门并未因在福岛核事故后进行检查时发现这些问题而发出警告。H.B。鲁滨逊核电站运营商需要在检查发现问题后立即采取措施或者制定计划以提高安全性。

  6.威斯康星州波因特滩核电站1号机组

威斯康星州波因特滩核电站1号机组(图片来源:FPL/NRC)
威斯康星州波因特滩核电站1号机组(图片来源:FPL/NRC)

  波因特滩核电站位于威斯康星州两河沿岸,1970年11月投入运营。基于备用零部件数量、电池检查结果、设备状况以及培训工作不到位等问题,运营商表示需要对他们的应急程序进行大幅改进。检查人员指出,虽然并未发现任何危急波因特滩核电站正常运转的问题,但在抵御洪水和火灾方面,这家核电站应该予以重视和改进,所涉及的问题包括燃料补给、核电站外的资源可用性以及相关内部程序。

  波因特滩核电站运营商NextEra投资数亿美元,对两座反应堆进行升级。在3月因燃料补给和设备更换暂时关闭之后,这座核电站于7月重新启动,发电能力提高了17%。

  7.密歇根州帕里萨德斯核电站

密歇根州帕里萨德斯核电站(图片来源:Herald-Palladium)
密歇根州帕里萨德斯核电站(图片来源:Herald-Palladium)

  帕里萨德斯核电站座落于密歇根州科弗特,1971年12月投入运营。检查之后,检查人员列出了一份失察清单,所发现的问题包括紧急程序过时,应急反应设施内发现遗落的手机,用于应急反应的水龙带部分缺失等等。但他们并不认为这些问题足以影响核电站在遭遇灾难时的应急能力。

  检查人员同时指出帕里萨德斯核电站面临的影响安全性的排水能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3年内仍旧存在。1月22日,这座核电站因一系列故障临时关闭。1月初,这座核电站又因为冷却水泵几天内失去电力供应被迫减少发电量。

  8.明尼苏达州蒙蒂塞洛核电站

明尼苏达州蒙蒂塞洛核电站(图片来源:Steve Skjold, Alamy)
明尼苏达州蒙蒂塞洛核电站(图片来源:Steve Skjold, Alamy)

  蒙蒂塞洛核电站位于明尼苏达州西北部大约35英里(约合56公里),1971年3月投入运营。检查人员指出,在发生地震时,这座核电站的消防系统可能发出严重故障。在所谓的“地震安全停堆”之后,蒙蒂塞洛核电站的应急反应设备仍不可用。一些设备要么未列在目录中,要么存放在错误的地方。在检查的377个防洪设备中,39个因燃料补给中断无法使用。美国核能管理委员会建议蒙蒂塞洛核电站进行一系列改进,完善核电站自身以及核电站外的应急计划。

  7月初,蒙蒂塞洛核电站在因替换安全减压阀暂时关闭后重新启动。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呼吁扩大核电站周围的应急计划区,同时移除过度拥挤的冷却池中的乏燃料。5年之后,乏燃料可以进行干式储存。相比之下,特别工作组则建议采用更理想的监视设备,帮助核电站运营商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进一步水位、温度、辐射水平以及其他重要数据。

  9.伊利诺斯州方城核电站1号机组

伊利诺斯州方城核电站1号机组(图片来源:Exelon/NRC)
伊利诺斯州方城核电站1号机组(图片来源:Exelon/NRC)

  方城核电站座落于伊利诺斯州科尔多瓦密西西比河沿岸,1972年4月投入运营。检查人员指出这座核电站的一些抗洪设施并未进行例行检查,更为严重的是,大部分排洪泵、洪水探测器以及消防系统并不符合抗震标准。核能管理委员会建议方城核电站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在“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核电站被要求大幅增加消防设备。在遭遇自然灾害时,核电站将因为这些设备受益,但这种受益只有在消防设备合理储存以及在发生洪水或者地震时正常运转才能成为现实。福岛核事故迫使美国监管部门重新思考。福岛核电站的应急设备很多,但却因为失去电力供应而无法使用。核能管理委员会主席格雷戈里-杰茨科表示,福岛核电站堆芯损坏和无法控制的辐射成为核能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惊悚的面具,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负面情绪有助记忆力提高

  据国外媒体报道,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进行完小测试之后,立即给参加人员观看这些充满负面情绪的图片,例如:一个血淋淋的屠宰场,一次严重的自然灾难等,实际上可以增强他们对测试材料记忆。这些研究数据首次展示了在成功获取了信息之后进行负面情绪刺激能够增强对这些信息的持续记忆。

  这一研究结果是违返直觉的,人们通常会认为,一个负面的场景可能会使之前所学的所有东西不复存在。相反,这些负面的情感增强了之前的记忆效果。博士后研究员布丽吉德-芬恩(Bridgid Finn)说:“记忆是动态且不稳定的,在回想一些事情之后,大脑仍然以某种方式处理这些信息。假设这样一种场景,在你刚刚参加完一个测验以后就用一把枪指着你,这也许不是最佳的学习环境,但因为在某些方面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例如情感和记忆、脑扁桃体和脑海马体之间等,所以情绪会影响记忆,通过这项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负面情绪可增强记忆力。”

  研究人员对4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试验,他们让这些学生对比记忆斯瓦希里语对应的英语单词,例如lulu/pearl、ubini/forgery,一共十组,每组十对词汇,每学习完一组之后,对参与者进行回想测验,最终对这一百组词汇的记忆进行检测。在最初的测验中,每错一次,他们将会看到两种图片的一种,一种是可以产生负面情绪的图片,例如一把指向自己的枪;另一种是普通的图片,例如一把椅子或是一个空白影像。随后对他们进行一分钟的附加实验,清除短暂记忆的效果。最终的测验结果显示,那些获得最好成绩的学生看的都是有负面影响的图片。

  最初的试验表明,回忆起这些词汇并不意味着记忆过程已经结束。第二步的试验是要找出影响提高记忆效果的局限,研究人员对第二组学生进行测试,在他们成功记忆之后,再给他们看两秒这些图片。问题是:记忆的过程在这两秒里是不是一直持续着?芬恩说:“答案是肯定的,在这两秒的时间里,这些学生的大脑持续处理着记忆信息。对于负面情绪可以提高随后的记忆,这些试验表明,必须回忆这些信息,也就是说,必须去想这些信息,在没有回想的情况下,负面图片不会增强随后的记忆,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一研究成果不存在性别差异,研究人员没有考虑生理特性的影响,例如肾上腺素或荷尔蒙等的变化与负面刺激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其它的研究显示正面积极的图片不能增强记忆。例如,在一项研究数据中显示,这些正面的积极的图片可以回想起来,但对于那些词汇的记忆没有增强。

  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面探寻和了解各种促进记忆力的影响上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芬恩说:“我们已经确定在回想之后一段时间是长期记忆这些信息的关键时期,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找出哪种操作在这一时间里更有效,确定出记忆增强和记忆损伤出现的时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NGC 6744星系、喷射等离子体的太阳表面、席卷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的龙卷风移动轨迹以及“奋进”号航天飞机完成谢幕演出等精彩壮观的景象。

  1.“奋进”号最后一次着陆


“奋进”号最后一次着陆(图片来源:NASA)

  6月1日清晨,美国宇航局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着陆,完成第25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太空飞行。在此次为期15天的任务中,“奋进”号的6名宇航员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备用零部件和一台新的暗物质探测器。结束谢幕演出之后,“奋进”号将接受清理封存,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科学中心展出,从此正式退役。

  2.龙卷风轨迹


龙卷风轨迹(图片来源:ASTER/NASA)

  美国宇航局卫星拍摄的伪色照片,呈现了可怕的龙卷风过后一周的景象。这场龙卷风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00英里(约合每小时322公里),密苏里州乔普林大部分地区遭到毁灭性打击。照片中,红色区域代表植被、蓝色代表建筑,从左至右的蓝色轨迹代表龙卷风的移动路线。

  3.NGC 6744星系


NGC 6744星系(图片来源:ESO)

  透过智利的一架太空望远镜观察到的NGC 6744星系,这个星系距地球30光年。欧洲南方天文台表示,NGC 6744的多尘旋臂与银河系的旋臂非常相似,照片中的NGC 6744就像是银河系的镜像。

  4.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


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图片来源:SDO/NASA)

  一幅紫外线图像,呈现了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的壮观景象。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些等离子体是受到太阳内部磁力拖拽的超高温氦,在5月23日至25日被观测到。

  5.美丽的绿晶雨


美丽的绿晶雨(图片来源:T. Pyle/SSC, Caltech, NASA )

  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些绿色晶体可能落向婴儿恒星HOPS-68(顶部图片中箭头所指位置)。根据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进行的红外观测,这些晶体被一颗年轻的原恒星以喷流的形式喷出,而后像雨一样落到HOPS-68表面。中图和底图均为艺术概念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8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NGC 6744星系、喷射等离子体的太阳表面、席卷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的龙卷风移动轨迹以及“奋进”号航天飞机完成谢幕演出等精彩壮观的景象。

  1.“奋进”号最后一次着陆

“奋进”号最后一次着陆(图片来源:NASA)“奋进”号最后一次着陆(图片来源:NASA)

  6月1日清晨,美国宇航局的“奋进”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着陆,完成第25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太空飞行。在此次为期15天的任务中,“奋进”号的6名宇航员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备用零部件和一台新的暗物质探测器。结束谢幕演出之后,“奋进”号将接受清理封存,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科学中心展出,从此正式退役。

  2.龙卷风轨迹

龙卷风轨迹(图片来源:ASTER/NASA)龙卷风轨迹(图片来源:ASTER/NASA)

  美国宇航局卫星拍摄的伪色照片,呈现了可怕的龙卷风过后一周的景象。这场龙卷风的速度达到每小时200英里(约合每小时322公里),密苏里州乔普林大部分地区遭到毁灭性打击。照片中,红色区域代表植被、蓝色代表建筑,从左至右的蓝色轨迹代表龙卷风的移动路线。

  3.NGC 6744星系

NGC 6744星系(图片来源:ESO)NGC 6744星系(图片来源:ESO)

  透过智利的一架太空望远镜观察到的NGC 6744星系,这个星系距地球3000光年。欧洲南方天文台表示,NGC 6744的多尘旋臂与银河系的旋臂非常相似,照片中的NGC 6744就像是银河系的镜像。

  4.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

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图片来源:SDO/NASA)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图片来源:SDO/NASA)

  一幅紫外线图像,呈现了太阳表面喷射等离子体的壮观景象。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些等离子体是受到太阳内部磁力拖拽的超高温氦,在5月23日至25日被观测到。

  5.美丽的绿晶雨

美丽的绿晶雨(图片来源:T. Pyle/SSC, Caltech, NASA )美丽的绿晶雨(图片来源:T. Pyle/SSC, Caltech, NASA )

  美国宇航局表示,这些绿色晶体可能落向婴儿恒星HOPS-68(顶部图片中箭头所指位置)。根据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进行的红外观测,这些晶体被一颗年轻的原恒星以喷流的形式喷出,而后像雨一样落到HOPS-68表面。中图和底图均为艺术概念图。(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6月2日,世界大部分地区欣赏到美丽的日偏食。当时,日偏食首先在亚洲东部登场,而后向后移动,驾临西伯利亚、斯堪的纳维亚、冰岛、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州上空。 在一些地区,太阳在6月永不落山,观空爱好者很难欣赏到午夜日食。

  1.日偏食

日偏食(图片来源: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日偏食(图片来源: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

  2日,中国长春上空出现的美丽日偏食,月球正一点点“啃食”日盘。

  2.月球开始穿过

月球开始穿过(图片来源:B. Art Braafhart)月球开始穿过(图片来源:B. Art Braafhart)

  芬兰拉普兰上空出现的日偏食。摄影师阿特·布拉哈特表示,这是2011年当地第一次出现夜半太阳。他在一封邮件中说:“当时的观察环境堪称完美,日偏食在云朵的衬托下更加美丽壮观。”日食在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出现,从地球上看,月球遮住了日盘部分区域或者全部遮盖。

  3.太阳笑脸

太阳笑脸(图片来源:B. Art Braafhart)太阳笑脸(图片来源:B. Art Braafhart)

  芬兰北部上空出现的太阳“笑脸”,此时,午夜日食正在上演。这是2011年出现的第二次日偏食。当地球穿过月球的半影时,日偏食就会出现。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完全被月球本影遮盖。本影在地球表面形成一条非常狭窄的带区。

  4.美丽的地平线

美丽的地平线(图片来源: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美丽的地平线(图片来源: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

  2日早晨,中国长春,被薄雾笼罩的山脉上空出现日偏食。当地时间凌晨4点至5点,中国北部和日本北部地区均出现日偏食,天文爱好者尽情欣赏月球一点点“啃食”日盘的景象。不久后,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也出现日偏食,此时的太阳有大约60%的区域被月球遮住。日偏食从东向西移动,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当地时间1日晚上大约11点30分,欧洲远北地区的天文爱好者也欣赏到日偏食。

  5.太阳秀

太阳秀(图片来源: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太阳秀(图片来源:ChinaFotoPress/Getty Images)

  中国长春上空出现的日偏食,太阳部分被地平线遮住。此时,月球正在地球与太阳之间穿过。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日食专家杰伊·帕萨霍夫表示,下一次日食将于7月1日出现,被遮住区域要超过这一次,届时只有南极洲沿海小部分地区能够欣赏到。他说:“发生日食时,不会有任何航班恰巧在这一地区上空穿过,人类不太可能欣赏到这一次的日食。”帕萨霍夫的研究工作得到国家地理学会研究与探索委员会的资助。(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反射镜中的科学家

反射镜中的科学家(图片来源:NASA)反射镜中的科学家(图片来源:NASA)

  这幅最近公布的照片在美国阿拉巴马州马歇尔航天中心拍摄,项目科学家马克·克拉姆平的倒影出现在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反射镜上。这架望远镜的主镜由18个六角形小镜构成,拼接在一起的长度达到21英尺(约合6.5米),好似一个蜂房。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是哈勃太空望远镜的继任者,将于2014年发射升空。

  6.“联盟TMA-20”号飞船

“联盟TMA-20”号飞船(图片来源:Bill Ingalls, NASA)“联盟TMA-20”号飞船(图片来源:Bill Ingalls, NASA)

 

  5月24日,俄罗斯“联盟TMA-20”号飞船在哈萨克斯坦一偏远地区着陆,照片在着陆不久后拍摄。完成5个多月的国际空间站任务后,宇航员米特里·康德拉特耶夫、保罗·内斯波利和凯迪·科尔曼搭乘“联盟”号飞船重返地球。6月初,3名宇航员将执行第28远征任务,加入余下的第27远征队成员——安德·博利申科、罗恩·加兰和亚历山大·萨莫库佳耶夫——之列。

  7.空间站灭火实验

空间站灭火实验(图片来源:NASA)空间站灭火实验(图片来源:NASA)

  这幅最近公布的图片好似美国宇航局决定进军黑光诱虫灯市场的海报,实际上,这是一项旨在寻找太空环境下最理想灭火方式的科学实验组成部分。这项实验名为“灭火实验”,在国际空间站上进行,分析燃料滴如何在没有引力存在情况下燃烧,以帮助评估航天器灭火措施的有效性。图片展现了一个直径3毫米的庚烷燃料球在微重力环境下燃烧的景象。燃烧的燃料(黄色)产生烟灰颗粒(绿色),烟灰螺旋飞出火焰区,形成长而扭曲的烟带。

  8.犹如珍珠的火星车

犹如珍珠的火星车(图片来源:NASA/University of Arizona)犹如珍珠的火星车(图片来源:NASA/University of Arizona)

  照片由火星侦察轨道器拍摄,最近对外公布。在古士夫陨坑暗红色尘埃的衬托下,“勇气”号火星车彷佛一颗珍珠。5月25日,美国宇航局进行最后一次尝试,试图与这辆火星车重新建立联系。自2009年4月以来,“勇气”号便深陷沙坑之中。“勇气”号最后一次与地球联系是在2010年3月。据推测,这辆火星车无法从异常寒冷的火星冬季中苏醒过来。(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地理新闻”网站刊登了过去一周的最佳太空图片,包括船底座星云、椭圆星系NGC 5128、怪异的恒星VFTS 682以及“联盟TMA-20”号飞船在内的精彩图片纷纷榜上有名。

  1.孤独的超级明星

孤独的超级明星(图片来源:ESO)孤独的超级明星(图片来源:ESO)

  狼蛛星云照片,由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拍摄,最近对外公布。对狼蛛星云进行的新研究发现了一颗令人吃惊的恒星。这颗格外明亮的恒星名为“VFTS 682”,质量是太阳的150倍。VFTS 682因非常孤独而显得怪异,通常情况下,这种质量的恒星只在拥挤的星团内被发现。天文学家认为这个神秘的孤独者被附近的星团R 136喷出,星团内存在大量类似巨恒星。

  2.船底座星云

船底座星云(图片来源:NASA, Caltech, and M. Povich/Penn State)船底座星云(图片来源:NASA, Caltech, and M. Povich/Penn State)

  大型恒星船底座伊塔星的合成图片。这颗卫星位于船底座星云,四周被气体和尘埃坏绕。天文学家认为,船底座伊塔星的生命正走向终结,可能在不久后以超新星爆炸的形式死亡。天文学家能够在地球上观察到这一过程。绘制这幅图片是最近对船底座星云进行探测的一部分。根据探测发现,星云尘埃中隐藏着一系列大质量恒星。美国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远镜进行的红外观测发现,厚厚的尘埃云呈红色,在可见光下则呈蓝色。

  3.椭圆星系NGC 5128

椭圆星系NGC 5128(图片来源:NASA/TANAMI/Müller et al)椭圆星系NGC 5128(图片来源:NASA/TANAMI/Müller et al)

  图片由一个国际射电天文学家小组绘制,5月20日公布。照片中,巨型椭圆星系NGC 5128在两个巨大的气体垂的夹击下彷佛变成一个“侏儒”。为了绘制这幅图片,天文学家对南半球进行了9次射电观测。这是迄今为止展现这种星系活动的最详细图片。NGC 5128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系之一,中央存在一个超大质量黑洞。黑洞产生粒子喷流。这些喷流以三分之一光速的速度向外喷射气体,形成明亮的射电垂,每个的长度接近100万光年。

  4.星星轨迹

星星轨迹(图片来源:Amir Abolfath, TWAN)星星轨迹(图片来源:Amir Abolfath, TWAN)

  最近公布的一幅长曝光照片,在伊朗的一座业余天文台的圆顶外,星辰好似在旋转。照片曝光时间超过两小时,星星环绕北天极移动。提到北天极,人们总是会想到北极星。相对于北半球观测者而言,北极星总在地平线上,其地平高度角与观测者的地理纬度几乎相同。在南半球,与南天极对应的自然是南极星。巴西国旗中共有27颗星星,其中一颗便是南极星。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3 页,共 4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