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新闻

  新华网的黎波里4月28日电(报道员阿布·阿伊谢)北约联军战机当地时间28日凌晨再次空袭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轰炸了位于该市东部的一处军事学院,至少4人在空袭中受伤。

  新华社报道员在距离遭袭地点约两公里处听到4声巨大的爆炸声,随后看到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消防车和救护车呼啸驶过。

  据了解,北约向该目标发射了多枚导弹,但利比亚政府军防空火炮没有予以还击。遇袭学院的一幢行政大楼和一处仓库被完全炸毁。目前已从废墟中挖出4名伤者。

  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973号决议,同意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及其聚居区免受军事威胁。以法、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19日开始对利比亚采取军事行动。31日,北约全面接管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

  近日来,北约加大了对利比亚政府军控制地区的空袭力度。4月25日凌晨,北约战机轰炸卡扎菲在首都的黎波里的住所所在地阿齐齐亚兵营。利比亚政府官员谴责北约企图杀害卡扎菲,并称轰炸造成3人死亡、45人受伤。

(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资料图:卡扎菲的女儿阿伊莎 资料图:卡扎菲的女儿阿伊莎

  据4月28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 “意大利人100年前谋杀了我祖父,如今西方人又伺机杀害我父亲,真主会谴责他们!”本月15日,当卡扎菲唯一的女儿阿伊莎高喊这些口号,向数百名支持者宣告她愿意“为父而死”,美国《华盛顿邮报》不禁感慨,这个有着超模般迷人外表的利比亚“公主”怎会如此强硬。利比亚战争爆发前,阿伊莎是联合国委任的亲善大使,与兄长赛义夫一样,被西方视为可能给利比亚带来变化的人,但如今,她的“大使”头衔被剥夺,她和她家族的命运都变得扑朔迷离。2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对阿伊莎的独家专访,她所说的每句话,都被当做窥探“当下最血腥竞技场”的一扇窗。

  1976出生的阿伊莎在国际舞台成名已久,2000年,她就作为卡扎菲特使,打破空中封锁飞往伊拉克与萨达姆密谈。2004年,身为法学博士的她加入萨达姆的辩护律师团,并因此声名大噪。鲜为人知的是,阿伊莎其实算得上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童星”,据《华盛顿邮报》披露,1985年4月15日,美军对利比亚发动空袭后不久,一张阿伊莎的照片就成了利比亚人反抗西方军事打击的象征,照片上9岁的阿伊莎向天高举着她那虽小但却紧握的拳头。

  “迷人”与“强硬”,这两个含义并不贴近的形容词常被西方媒体同时用来形容阿伊莎。美国媒体说,这个一头金发的女人是“利比亚的克劳蒂亚(德国超模)”。但在利比亚战争爆发后,更多出自这个美丽女人之口的是谴责西方的硬话。《华盛顿邮报》说,在15日宣示愿为父而死的讲话中,善于演讲的阿伊莎还说了这样一段煽情的话:“9岁那年,雨点般的导弹和炸弹从天而降,他们(西方人)试图杀死我。时隔25年,同样的导弹,同样的炸弹又一次落在我们孩子的头上”。

(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网4月27日电 综合报道,27日,利比亚全国61个部落的首领或代表呼吁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下台。

  法国作家莱维(Bernard-Henri Levy)发布了这个联合声明。

  这份于4月12日在反对派大本营班加西起草的声明称:“直面我国团结所遭受的威胁,面对独裁者及其家人的行动与宣传,我们郑重宣布:我们不会分裂。”

  “我们分享着自由、民主与团结等共同的理想。”

(编辑:SN013)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柏林4月14日电(记者 张伟 韩墨)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14日说,在保护平民、利比亚政府撤军、人道主义援助三个方面达成既定目标前,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不会停止。

  北约28个成员国外长和6个参与对利军事行动的非北约国家代表在柏林举行会议,重点讨论利比亚问题。拉斯穆森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北约成员国外长承诺提供必要的资源,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范围内确保行动的最大灵活性,并维持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力度,直至达成三个目标。

  他解释说,这三个目标是:所有针对平民和平民区的袭击和威胁停止;利比亚政府所有军队撤回基地,并且撤离要“可核实”;利比亚政府允许立即向利比亚平民提供全面的人道主义援助。

  拉斯穆森还说,根据北约最高军事长官——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詹姆斯·斯塔夫里迪斯的评估,在对利比亚军事行动上,北约基本拥有必须的军事资源,但缺少一些可精确打击地面目标的战机。拉斯穆森说,目前尚没有成员国承诺提供这类战机。

  拉斯穆森还在发言中重申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目标是遵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保护平民和平民区,但北约成员国外长在当天的会议上也同意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应该下台。

  3月31日,北约从美国手中全面接管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指挥权,但北约对卡扎菲地面部队的持续空袭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利比亚局势陷入胶着状态。在此次会议开幕前,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再度公开化。法国和英国外长公开指责北约“做得不够”,并要求美国等国家为北约行动提供更多支持。

(编辑:SN01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北约外长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 北约外长会议新闻发布会现场。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回答记者提问。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回答记者提问。

  国际在线消息(驻柏林记者殷帆、特派记者金力):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14日表示,北约各国外长在当天的会议上确认了北约对利比亚军事行动——“联合保护者”的三个目标。

  当天,正在柏林参加北约外长会议的28个成员国外长以及参与利比亚军事行动的6个非北约国家的外长结束了有关利比亚问题的讨论。拉斯穆森在随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各国外长同意,北约的空袭将继续进行下去,直至实现以下三个目标:一、所有针对平民的袭击以及威胁被制止和解除;二、利比亚当局的部队及军事装备全部撤回军营;三、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能通畅进入利比亚全境。拉斯穆森强调,北约将严格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北约将实现保护平民的目标。

  但拉斯穆森没有回答有关北约是否准备向反对派武装提供武器、是否有更多国家愿意参与空袭等问题。拉斯穆森还承认,北约与反对派有接触,但他重申利比亚的政治前途应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决定。

  北约外长会议14日至15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在第一场会议中,各国外长讨论了军事打击利比亚的目标以及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的办法。此前,法国和英国曾敦促北约加大空袭力度。但据报道,会议期间并没有更多国家表示愿意派战机参加空袭。目前,北约28个成员国中只有6个国家正在参与空袭行动。

(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环球网记者朱盈库报道,据法新社4月14日报道,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4月14日表示,该组织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将根据需要尽可能持续更长时间,并要求有关国家向利比亚派出更多的高精度战斗机。

  拉斯穆森当天在柏林召开的北约外长会议上说:“在我们的授权下,我们承诺提供所有可能的资源和最大的行动机动性。我们将维持对合法打击的目标的行动,并会根据需要尽可能长期地施加这种压力。”

  针对近日英国和法国呼吁北约向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提供更多火力一事,拉斯穆森声称北约需要更多的高精度战机,对隐蔽在城镇区域内的重型武器进行袭击。他说:“为了避免平民伤亡,我们需要非常成熟的武器,需要更多能进行对地面进行打击的高精度战斗机。”

  他还信心满满的说:“我相信有关国家会加快步伐的。”

(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尼科西亚4月14日电(记者 王强)利比亚新外长奥贝迪14日在尼科西亚重申,希望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利比亚当前危机。

  塞浦路斯外长基普里亚努当天与到访的奥贝迪举行会晤,双方就如何政治解决利比亚危机进行了磋商。

  基普里亚努在会谈后对记者说,奥贝迪重申认可非洲联盟(非盟)提出的利比亚停火方案。塞浦路斯方面表示支持非盟的斡旋,认为国际社会应继续努力,促成各方通过对话找到解决利比亚危机的方案,同时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相关决议,保护利比亚平民的安全。

  基普里亚努说,塞方还根据欧盟的统一立场,向利方提出了一些建议。

  非盟代表团10日在的黎波里与利比亚领导人举行会谈。南非总统祖马在会后说,卡扎菲接受了非盟提出的停火路线图计划,愿意和反对派开展和谈。但是,利比亚反对派11日拒绝接受非盟的停火路线图计划,称这一计划不包括卡扎菲下台和流亡的内容,不符合利比亚东部地区人民的要求。

  奥贝迪本月早些时候曾访问希腊、土耳其和马耳他,寻求地中海周边国家的支持。

(编辑:SN009)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人民网4月14日讯 (安国章)为迫使卡扎菲下台,北约昨天对利比亚多个城市进行了60多次空袭,其中包括卡扎菲的住地和他老家苏尔特。

  利比亚电视台报道说,北约昨天对利比亚多个城市进行了野蛮空袭,重点是位于首都的黎波里以东的卡扎菲的老家苏尔特以及卡扎菲位于的黎波里南郊的住地阿齐齐亚,晚间,的黎波里市内也传出了巨大爆炸声,是北约空袭造成的。

  北约13日发表声明说,自3月底接管对利比亚军事行动指挥权后,北约的战机对利比亚执行了2083次任务,其中832次是对利比亚进行空袭。声明表示,13日一天,北约战机在利比亚上空完成了160次任务,其中60次是进行空袭。在对利比亚第三大城市米苏拉塔附近空袭中,卡扎菲部队12辆坦克被摧毁;在苏尔特东南部地区,卡扎菲部队的4辆坦克、1辆小型运输车和多辆防空炮被摧毁,一个武器弹药库被炸毁;对位于的黎波里西南75公里的赞坦地区的空袭中,卡扎菲部队的4辆坦克被摧毁。

  另据路透社报道,由于北约对利比亚政府军的大肆空袭,反政府武装趁机发动了反攻。报道引用反政府武装发言人贾马尔的话说,“在米苏拉塔市中心和东部地区,经过激烈的交战,我们取得了巨大胜利。”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记者昨天从米苏拉塔发出的消息说,“米苏拉塔市内情况极糟,食品和药品奇缺,没有电,建筑物倒塌随处可见,没有任何安全可言。”

(编辑:SN025)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本报开罗4月13日电  (记者黄培昭)多哈消息:旨在协调各方对利比亚行动的“利比亚联络小组”会议4月13日首次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会议由卡塔尔和英国联合主持。据报道,有2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和美国、德国、西班牙以及部分阿拉伯国家的代表等。

  利比亚反对派要求与会国允诺提供武器装备,支持他们意在推翻卡扎菲的行动,同时还要求这些国家承认利比亚“国家过渡委员会”的合法性,承认这一组织是利比亚的“惟一合法代表”。

  据阿拉伯媒体报道,与会国在是否向利比亚反对派提供武器装备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意大利等国要求各方考虑这一建议,比利时等方面则强调,联合国安理会1973号决议中并没有任何要求向利比亚反政府组织提供武器装备的内容,因此没有理由答应利比亚反对派的这一要求。

  与此同时,在军事打击卡扎菲军队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对下一步如何行动莫衷一是。英法外长强调,北约应该加大军事打击力度,以“更好地保护平民”。而北约方面有官员称,他们已经在军事上做了很多工作。统计显示,北约已经对利比亚进行近900轮次空袭,摧毁了卡扎菲大约1/3军力,但仍无法解决利比亚问题。

  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此前强调,军事手段无法解决利比亚危机,必须寻找政治解决途径。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13日也强调,军事打击不会解决利比亚危机,国际社会将在避免利比亚陷入分裂的情况下,寻求通过政治途径尽早结束利比亚当前的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经“出走”的利比亚前外长穆萨·库萨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总部设在阿联酋迪拜的阿拉伯电视台报道说,库萨并没有受到邀请,他也不代表任何一方。库萨在会议期间接触和会晤了有关方面代表,称对利比亚局势的发展表示担忧,认为不结束冲突,利比亚将陷入分裂。

  中东媒体《阿拉伯人在线》网站13日发表评论说,这次会议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更像是一个松散的、没有任何约束力的论坛”,而且与上次伦敦会议有40多个国家的庞大规模相比,这次参加人数只有一半。评论说,在阿盟和非盟都无法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情况下,该会议化解利比亚危机的希望更加渺茫,因为这一会议是由强烈反对卡扎菲、要求卡扎菲下台的西方国家主导的。可以预见,会议的任何决议都将遭到利比亚官方反对。

  本报柏林4月13日电  (记者刘华新)德国外交部13日宣布驱逐5名利比亚驻德外交官,理由是他们对在德国的利比亚公民“施加了压力”。

  德国外交部发言人佩施克没有向外界说明细节。但据德国《焦点》杂志报道,这些外交官对在德的利比亚异议人士进行了监视,德国要求这些外交官7天之内离开德国。佩施克称这项决定是“出于纯专业和外交标准”作出的,而不是“政治信号”。

(编辑:SN014)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社联合国4月13日电 (记者 孙宇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3日表示,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自危机发生以来,目前已经有49万人逃离利比亚,平均每天有2700人从利比亚和突尼斯及埃及的边界线逃离家园。粗略统计,利比亚国内有33万人无家可归。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办公室当日发布了潘基文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利比亚联络小组”首次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据报道,潘基文、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和美国、德国、西班牙以及阿拉伯国家的代表等参加了当天的闭门会议。

  潘基文秘书长在会上表示,他欢迎非盟高级别小组本周早些时候对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访问,以及其他寻求以和平方式通过谈判解决危机的努力。他借机再度强调立即停火以及各方严格遵守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的必要性,以便为真正的接触与对话铺平道路。

  潘基文提到,利比亚国内的人道情势还在持续恶化。“最坏的可能,最终会有36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编辑:SN047)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7 页,共 1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