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记者 肖欣) 阿曼连日来的反政府示威引发冲突,造成多人伤亡。而示威者28日继续在街头活动,要求政府进行改革。
阿曼卫生部长萨义迪28日对路透社表示,有1人在冲突中丧生,另有20多人受伤。他强调警方在驱散示威者时使用的是橡胶子弹,并非实弹。他没有透露死者的具体情况。此前有报道称,6人在冲突中丧生。
据阿曼媒体报道,示威者28日封堵了重镇苏哈尔通往港口和炼油厂的主要公路,还纵火焚烧了当地超市。示威者还企图闯进警察局,救出被捕人员。有人向政府机构放火,有警察局等公共设施被毁。
数百名“被激怒”的示威者还于当天封堵了通往苏哈尔主要工业区的入口,工业区内包括港口和炼油厂等。示威者呼吁石油能为民众直接带来财富,并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目击者称,警方未对当天的示威进行干预。
阿曼官方28日称,将派出高级别代表团前往苏哈尔了解示威者的诉求。阿曼政府同日也承诺,将为民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给与求职者更多优惠政策。
阿曼苏丹卡布斯已于27日宣布,将为民众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并为失业者提供每月150里亚尔(约合2560元人民币)的津贴。他此前26日宣布重组内阁,更换6名内阁成员。
阿曼首都马斯喀特两周前曾爆发过示威,阿曼政府也曾出台一系列措施应对。
阿曼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采石油,现已探明石油储量8亿吨。目前阿曼主要出口石油和天然气,约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75%。受阿曼等中东北非国家的局势影响,国际油价28日持续走高。(完)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段秀杰):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27日在日内瓦发表的一份声明说,该组织派往利比亚的紧急工作组已经进入近期利比亚国内冲突最激烈的城市班加西,并从医院方面了解到,近期的冲突已造成了256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
声明说,国际红十字会的工作组26日进入到位于利比亚东部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他们看到的情况是,班加西的局势已经渐趋平静,有的商店开始恢复营业,食品供应仍能够维持,没有发现此前外界传言的粮食供应链处于危机状态的情况。目前该城市最需要的人道主义援助就是药品,大量的伤员需要实施外科手术,医务人员严重不足。国际社会提供的医疗物资将在未来几天内通过埃及运进利比亚境内。
国际红十字会的声明说,目前令人担心的是利比亚西部地区的人道主义形势。该机构的工作人员无法进入到这一地区。
据新华社电 科特迪瓦对立政治阵营冲突25日加剧。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警告,重新爆发内战的危险正在增加。
冲突蔓延
科特迪瓦去年11月举行总统选举,洛朗·巴博和阿拉萨内·瓦塔拉各自宣布获胜。不过,瓦塔拉得到包括联合国和非洲联盟在内广泛承认。
支持瓦塔拉的武装25日占领巴博阵营控制的祖安胡年镇。祖安胡年位于科特迪瓦与利比里亚交界地带。忠于巴博的民兵武装向路透社记者证实,支持瓦塔拉、控制科特迪瓦北部地区的“新生力量”武装经过一夜战斗,占领这个镇。
这支民兵武装领导人亚奥·亚奥在电话中说,“我们正重新集结”,打算夺回祖安胡年。“新生力量”武装发言人瓦塔拉·赛义杜说,他们先前遭到来自祖安胡年镇的攻击。“新生力量”正在向南开进,前往巴博阵营控制的另一个镇。
按路透社的说法,祖安胡年不是战略要地,但这场战斗是科特迪瓦冲突升级的重要标志。
内战忧患
在经济首都阿比让的阿博博地区,24日开始的交火持续整夜。一名居民告诉路透社记者:“到处都是枪声,响了整整一个晚上,包括重武器射击声。”
瓦塔拉现阶段在阿比让高尔夫酒店办公,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保护。巴博控制着总统府、总理府和国家电视台。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5日对科特迪瓦局势恶化“深感忧虑”,警告科特迪瓦“越来越接近内战再爆发的边缘”。他同时批评巴博阵营威胁维和行动。联合国统计,这次政治僵局引发的冲突已致超过300人死亡。
本报开罗2月25日电(记者 黄培昭)的黎波里消息: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游行者与安全部队25日再次冲突,造成人员伤亡。鉴于目前利比亚国内的紧张局势,许多国家开始撤离在利比亚的侨民。
在的黎波里附近地区,忠实于卡扎菲的军队进一步加强了安全警戒。
近日,又有利比亚驻国际组织代表、驻外大使宣布辞职。
巴林国王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18日发表书面讲话,授权王储萨勒曼·本·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全权负责开启全国对话,召集各派解决眼下巴林面临的危机。
当天早些时候,部署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主要地点的军警再次与反政府示威者发生冲突,数十名示威者在冲突中受伤。
呼吁对话
国王哈马德在书面讲话中说,他已经授权萨勒曼王储全权负责对话事宜,召集“所有派别”举行全国对话。他说,萨勒曼王储将顾及“所有派别民众的希望和热望”。
书面讲话发表后,萨勒曼王储出现在巴林电视台画面中。
他说:“我尊重维法克,我尊重所有其他人。今天是我们坐下来对话的时候,而不是斗争。”
维法克是指巴林全国伊斯兰协会,主要代表什叶派利益,17日宣布退出议会。
哈马德国王和萨勒曼王储先后发表讲话后,一些政府支持者上街表示欢迎。当地电视台画面显示,数百人以挥舞国旗、开车巡游的方式对国王及政府表示拥护。
二次清场
此前一天,巴林警察在首都麦纳麦珍珠广场采取强制清场措施,驱散了连日来在广场集会的数千名示威者。巴林政府官员称,警方行动是为了挽救巴林,使之不会陷入“宗教派系斗争的深渊”。
自本月14日以来占据珍珠广场举行集会抗议活动的示威者大多为什叶派,他们在集会中要求政府下台,呼吁各宗派获得“更加公正公平权利”。
巴林政府的清场行动受到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的支持。
不过按路透社说法,清场行动后不久,17日晚至18日上午,一些示威者再次聚集珍珠广场及周边地区。18日早些时候,示威者举行公众葬礼,悼念在17日清场行动中死亡的4名示威者。
18日,巴林安全部队和警察在首都麦纳麦珍珠广场与示威者发生冲突。冲突中时现枪声。
多人受伤
政府医疗部门官员说,18日的冲突至少导致60名示威者入院治疗。
麦纳麦萨勒曼尼亚医院门诊部副主任阿里·易卜拉欣告诉美联社记者,这家医院收治至少66名在冲突中受伤的示威者,其中4人伤势严重。
在此前一天的清场行动中,4名示威者死亡,231人受伤。
18日冲突后,巴林全国伊斯兰协会谴责军方对示威者动用枪械。
当晚,军警再次控制珍珠广场。麦纳麦街头暂时恢复平静。警方把守城市主要道口,军用直升机在城市上空盘旋。
巴林连日骚乱后,英国政府18日宣布,暂时吊销对巴林的武器出口许可。
英国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在过去9个月间,依照对巴林的武器出口许可,英国向巴林出口了一批军用和警用物资,包括催泪类枪械和防暴装备。但在现局势下,英国政府决定吊销出口许可。(凌朔)
人民网曼谷2月19日电 (记者暨佩娟)据《曼谷邮报》网站消息,当地时间19日上午,泰国陆军参谋长佬邦(Daopong Rattanasuwon)同柬埔寨陆军副总指挥官谢达拉(音译)(Gen Jia Dara)在泰国素林府举行了秘密停火会谈。双方驻扎在边界地区部队的高级军官参加了会谈。目前双方都没有向外透露有关会谈的消息。
泰国外交部的发言人同日表示,泰方将向22日在雅加达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提供泰方有关边界冲突的证据和相关信息,并重申泰方认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双边会谈。
另据泰国大众传播机构的网站报道,19日,泰国人民民主联盟“黄衫军”继续在总理府附近举行示威,要求总理阿披实因处理泰柬边界冲突失误下台,反对政府和柬埔寨签订永久性停火协定。
尽管泰柬双方因边境争端而关系紧张,2月17日至20日,首届柬埔寨-泰国商业峰会和2011年泰国商品交易会依然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如期举行,有53家泰国企业参加了这次交易会。联系本文记者
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 利比亚、巴林、也门和伊拉克等中东北非国家的反政府示威浪潮17日持续进行,再次造成多人丧生。国际社会对有关国家的紧张局势持续关注。
利比亚17日爆发了“愤怒日”大规模示威抗议。目击者称,成千上万抗议者当天在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等地的街头示威,并与警察发生冲突。利比亚官员称,至少7人在冲突中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在也门首都萨那爆发的抗议活动17日进入第7天,引发流血冲突。抗议者聚集在萨那大学,要求总统萨利赫辞职。但在示威者试图走向市中心广场时与萨利赫的支持者发生冲突,现场一片混乱。
也门警方稍后试图驱散示威者,导致冲突规模扩大。也门官员称,17日的冲突至少造成1人死亡,25人受伤。也有外国媒体记者在采访这场冲突的过程中受伤。
也门总统萨利赫17日晚宣布解除亚丁省安全主管阿卜杜拉•基兰准将的职务,并委任内政部副部长萨利赫•祖阿里少将接替基兰。
巴林军方17日动用坦克和装甲车封锁了首都麦纳麦的广场,巴林内政部下令禁止一切示威活动。内政部表示,“将使用一切严厉措施和威慑恢复国家的安全和秩序”。
巴林防暴警察17日凌晨驱散了广场上的抗议群众。巴林官员说,有5人被打死,200多人受伤。有目击者称,警察使用橡皮子弹对示威者射击,他们还动用了催泪瓦斯。
巴林外长哈利法17日称,“军方采取措施平息骚乱是必要的”,因为示威者的行为已经“令国家瘫痪”。他当天还与海湾国家的多名官员就目前局势举行了紧急磋商。
伊拉克的数千名库尔德人17日在多个城市举行示威活动,要求改善生活,惩治腐败。伊拉克官员称,有2人在示威中丧生。目前当地局势仍没有恢复平静。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17日警告,“绝不会容忍暴乱”,他还宣布几个伊拉克城市实施宵禁。同时,伊拉克安全局势仍然紧张,东部迪亚拉省17日发生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8人死亡,30人受伤。
埃及的全国性罢工浪潮仍在持续。埃及反对派则计划18日在首都开罗等地举行大规模的集会活动,纪念穆巴拉克下台一周,并敦促军方按时交权。
埃及前旅游部长贾拉纳等3名前政府高官以及1名商界要人17日被埃及当局逮捕。他们将被拘留15天,并接受检方调查。4人都否认自己没有做任何不法行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7日说,中东和北非国家的领导人和民众有责任从现在开始合作,共同致力于解决问题,而联合国愿为此提供援助。他也呼吁“改革的过程要以透明、包容各方的对话为基础”。
受中东地区紧张局势持续蔓延影响,全球油价17日大幅上升,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37美元,收于每桶86.36美元;伦敦市场4月交货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冲破每桶104美元。完
新华网萨那2月17日电(记者 王秋韵 尹炣)数百名示威者17日在也门首都萨那的萨那大学附近进行反政府示威游行,并与政府支持者和警方发生冲突,至少15人受伤。
当天,反政府游行示威者与政府支持者在萨那大学附近相互投掷石块。警方在现场朝天鸣枪,强行介入以阻挡冲突。防暴警察随后赶来制止了冲突,一名警察身受重伤。
也门内政部一名官员告诉新华社记者,当天也门的贝达、荷台达、塔伊兹、阿比扬和亚丁等省份也发生了规模在数百人左右的反政府示威游行。
16日,2名示威者在南部亚丁市发生的反政府示威游行冲突中死于枪伤。
也门位于阿拉伯半岛最南端,人口2300万,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门政府2008年公布的失业率为35%,此后未再公布失业率,媒体普遍报道目前也门失业率已达40%以上。自1月15日起,包括首都萨那在内的也门各大城市陆续爆发了示威游行。
中新网2月17日电 据外电报道,也门支持与反对政府的两派示威民众17日在首都萨那街头爆发激烈冲突,警方鸣枪示警隔离两派民众,冲突造成至少12人受伤。
主要以学生为主的约2000名示威民众,刚刚离开萨那大学向市中心的Tahrir广场出发时,遇上支持政府的民众,双方爆发激烈冲突。这是也门连续5天发生暴力冲突。
当地时间17日一大早,支持也门总统萨利赫的民众聚集在萨那大学附近,用棍棒与石块袭击反政府示威的学生。
示威民众高呼“人民希望推翻政府”的口号,投掷石块还击。警方鸣枪示警,将两派民众隔离。
1月23日,也门首次发生数千人参加的反政府示威游行,要求萨利赫下台。自本月13日以来,示威活动逐渐升级,并演变成暴力冲突,造成多人死伤。
泰国与柬埔寨军队16日凌晨在边界争议地区再度交火。这是双方自本月4日以来发生的第6次边境冲突,靠近交火地区的泰国村民已经临时撤离居住地,目前尚无伤亡报告。
本月4日至15日,泰柬两国军队在柏威夏寺附近有争议地区先后爆发5次武装冲突,双方动用了火箭炮、大炮等重型武器,互有多人伤亡。
最新事态
泰柬爆发新一轮冲突
前晚昨晨接连发生两次交火
泰国陆军发言人讪森16日说,由于柬埔寨军队试图向泰方推进,两国军队15日晚和16日凌晨在柏威夏寺附近地区发生两次冲突。柬埔寨外交和国际合作部则说,泰军向柬方发动袭击,柬方并未还击。
讪森说,当地时间15日20时许,柬军向泰军哨所投掷手榴弹,随后试图向泰国方向推进并剪断泰军哨所周围布设的铁丝网。此后,柬军又发动数次进攻,其中一次使用了迫击炮等武器。在泰国军队开火还击下,柬军几次均未能推进。冲突中泰方没有人员伤亡。
讪森说,柬军这几次进攻表明柬埔寨无视联合国安理会关于泰柬边境实现永久停火的呼吁。
柬埔寨外交和国际合作部16日发表声明说,15日晚9时至16日晨5时,泰军公然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要求,再次向柏威夏寺附近地区柬方境内发动袭击。但不幸的是,泰国一些士兵投掷的手榴弹因碰到树干后弹回炸伤自己。
声明说,柬埔寨军队保持了最大的克制,没有对泰方挑衅进行还击,目的是使将于本月22日举行的有关解决柬泰边境纠纷的东盟外长会议取得成功。
联合国工作人员撤离泰柬边界
联合国安全官员在一份电子邮件中说,联合国已从邻近泰国边界的柬埔寨戈公省首府戈公撤走6名工作人员。
戈公市距离泰柬边界8公里。德新社援引电子邮件内容报道,由于泰柬关系紧张,戈公市大约70%的居民已经离开。
安全人员还警告工作人员在接到“进一步通知”前尽量不要前往戈公市。
德新社报道,联合国还撤走了泰柬冲突地区周边的一些工作人员。
柬欲请东盟向争议地区派观察员
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和国际合作大臣贺南洪16日表示,柬将请求东盟向柬泰边境有争议地区派遣观察员,防止双方继续发生武装冲突。
在出席联合国安理会有关柬泰冲突会议后,贺南洪于当天上午回到柬埔寨。他在金边国际机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虽然受到泰国的阻挠,联合国安理会还是就柬泰边境冲突举行了闭门磋商。磋商后,安理会要求柬泰双方永久性停火,并积极支持东盟介入,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柬泰边境争端。
他说,东盟10国外长定于本月22日在印尼雅加达就柬泰边境纠纷问题举行会议。届时他将请求东盟向柬泰边境争议地区派遣观察员,以防止双方军队继续发生冲突。
新闻回放
先前四次交火造成严重伤亡和破坏
第一次 动用重武器相互炮击
2月4日,泰柬双方在边境柏威夏寺附近爆发严重武装冲突。柬方说,当地时间15时许,由于一些泰国军人不顾柬方警告强行进入柬埔寨境内,柬边防军被迫向泰国侵略者开火,以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泰国军队进行顽抗,双方均动用了火箭炮等重武器进行相互炮击。柬方还称,此次共有300多名泰国武装人员侵入柬埔寨。泰国军队动用105毫米、130毫米和150毫米大炮,其炮弹落入柬境内纵深处约18至20公里。泰国公共电视台当天报道,5名派驻柬方的泰国军人遭柬方扣押。
第二次 柏威夏寺墙体部分受损
当地时间2月5日清晨6时15分左右,泰国和柬埔寨边防部队在柏威夏寺附近地区再次爆发交火,交火中动用火炮等重武器。泰国军方说,泰国士兵1人死亡,4人受伤。柬埔寨政府发言人派西潘说,泰国军队所射子弹和炮弹的弹片致使柏威夏寺建筑墙体受到“部分损伤”。
柬埔寨国防部发言人赛冲索吉说,交火发生在山区,位于柏威夏寺以西大约两公里处,7时左右停止。柬埔寨军队抓获一名泰国士兵。泰国陆军发言人讪森说,泰国士兵1死4伤,他否认有人被抓。
第三次 柏威夏寺一侧厅坍塌
泰柬军队6日傍晚在柏威夏寺附近两国争议地区交火,激战持续大约3小时。双方均称对方先挑起冲突,动用迫击炮、火箭弹等武器在黑暗中交火。
按泰国陆军发言人讪森的说法,柬方在冲突中使用射程至少可达20公里的BM-21型火箭炮。柬方指责泰国军队在交火中先使用毒气弹。
美联社援引泰军发言人的话报道,泰方10名士兵在当天的冲突中受伤。
按柬方说法,受泰方火炮攻击影响,柏威夏寺一间侧厅坍塌。泰方否认柏威夏寺受损一事。
第四次 双方数十名士兵受伤
7日上午,两国军队再度交火。柬埔寨首相洪森说,交火缘于“泰国士兵逼近边界线并向柬方一侧开火”。他说,交火致使至少10名泰国士兵受伤,一名泰国士兵死亡。柬方约20名士兵受伤,一名士兵死于泰方炮火,一名士兵死于枪支走火。德新社报道,连续4天的交火已迫使泰国一侧约1.5万居民撤离至远离边境的安全地带。
延伸阅读
柏威夏寺争端由来已久
位于泰国和柬埔寨两国边界处的柏威夏寺是一座拥有900多年历史的古寺,在两国民众间拥有极高宗教地位和艺术地位,两国因这座古寺而产生的争端已有数十年之久。
有高棉血统的近千年古寺
柏威夏寺,高棉文,泰国人称这座寺庙为帕威寒石宫。柏威夏寺起初并不是佛寺,而是一座印度教神庙,供奉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毁灭之神湿婆。十三世纪后,随着印度教在这一地区的衰败,柏威夏寺逐渐融合佛教元素,成为佛教寺庙。
柏威夏寺始建于公元九世纪,是古代孔科王国最重要的宗教建筑物。公元十世纪,随着高棉帝国(中国古称“真腊”)的扩张,孔科王国消亡,柏威夏寺并入高棉版图。
自公元十一世纪起的100多年,高棉帝国进入苏利耶跋摩一世和苏利耶跋摩二世统治的极盛时期,柏威夏寺形成现在的规模,成为高棉帝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大型石宫建筑物之一。
扼守险要“脚踏”两方
2008年7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宣布柏威夏寺为世界文化遗产时给出的官方评定理由是,柏威夏寺占据极佳地势,融自然景观、建筑艺术和宗教功能为一体,寺内精美石雕为古代文明之瑰宝。
“极佳地势”和“自然景观”,确实是柏威夏寺的精髓所在,也是导致泰柬两国闹得不可开交的重要因素之一。
柏威夏寺建于海拔525米的马夸山“鹰喙”式摩艾丹崖顶。摩艾丹崖的“喙尖”朝向柬埔寨一方,“喙根”朝向泰国一方,崖顶有一块长约800米、宽约400米的平地,刚好满满当当地构成柏威夏寺的地基。柏威夏寺由此占据崖顶平台,三面可远眺,一面直抵山脚。
也就是说,柏威夏寺在柬埔寨一侧是陡峭的山崖,香客只能由泰国一侧沿山坡拾级而上进入寺庙。
百年前边界图留后患
1904年,暹罗(泰国)当局与殖民柬埔寨的法国殖民者各派一个勘测组,协商测绘柬埔寨与暹罗边界线。当时,双方同意沿马夸山山脊划定边界。由于柏威夏寺位于崖顶,如按山脊划边界,柏威夏寺全寺应在暹罗界内。但3年后,法国殖民者完成边界划分图,暹罗政府意外发现柏威夏寺被划入柬埔寨一侧。尽管有异议,但暹罗政府还是接受了这张边界划分图。这张图,后来成了国际法庭判决的主要依据。
1953年11月,柬埔寨脱离法国独立,法军撤出柏威夏省,次年,泰国军队占领柏威夏寺。柬埔寨政府1959年提出抗议,一纸诉状将泰国告上了国际法庭。泰柬外交关系随之恶化,双方陈兵边界,互相威胁动武。
海牙国际法庭的判决依据不是寺庙的文化归属或高棉帝国的后继者身份,而是1907年法国殖民者测绘的边界划分图。
1962年6月15日,法庭大陪审团以9票赞成、3票反对的结果裁定寺庙归柬埔寨,同时以7票赞成、5票反对的结果判决泰国向柬埔寨归还所有从寺庙中夺走的文物珍宝。
柬独自申遗打破平静
1963年1月,柬埔寨在柏威夏寺举行宗教庆祝活动,约1000人由柬埔寨一侧的崖壁攀岩,艰难登上寺庙,其中包括当时的柬埔寨领导人西哈努克亲王。
在柏威夏寺内,西哈努克亲王向僧侣布施,而后宣布,自当日起,所有泰国公民可不用办理任何签证进入寺庙参观,泰国政府也不必归还所有先前流失的寺内文物。
1963年后的柏威夏寺,因为西哈努克亲王的一番决定,进入一个和平时期,两国民众不仅一道礼佛祈祷,甚至有柬埔寨人为了方便入寺,永久性迁入靠近寺庙平缓山坡一侧,以免登山之苦。
于是,在寺庙山前、泰国境内,兴起一片依附寺庙的小村落。这个村落里,有泰国人,也有柬埔寨人,有小学,也有供柬埔寨僧侣居住的僧舍。
2003年,柬埔寨建成漫长的盘山公路,可由柬埔寨一侧坐车数小时“盘”入寺内。此后,柬埔寨独自申遗,拒绝了泰国关于两国共同申遗的建议,泰柬关系又一次因柏威夏寺而恶化。
不过,泰国境内、寺庙北侧的小村落里仍有不少柬埔寨人居留。这个小村落,加上周围布满地雷的丛林,总计4.6平方公里。这片两国民众杂居的土地,成为如今双方争议的焦点。
综合新华社报道
国际观察
国际调停面临阻力
柬埔寨和泰国连日来在位于两国交界处的柏威夏寺附近地区多次发生武装冲突,造成双方人员伤亡,大批边境平民为躲避战火被迫撤离。双方虽一度达成停火协议,但协议很快就被打破。
柬埔寨:求助国际社会
柬埔寨首相洪森7日说,泰国挑起冲突的目的就是企图占领柏威夏寺附近4.6平方公里的土地。他说,柬埔寨在领土问题上绝不会退让,柬方将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解决与泰国的严重边境冲突。
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和国际合作大臣贺南洪7日召见了除泰国以外的各国驻柬使节,通报了柬泰边境的紧张局势和“泰国入侵柬埔寨领土”的情况。
柬埔寨外交部和洪森已分别致函安理会,请求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柬泰边境争端。洪森甚至要求联合国派维和部队进驻柏威夏寺附近争议地区,以建立缓冲地带,防止柬泰再次发生武装冲突。
泰国:反对外部介入
与柬方态度截然不同,泰国方面明确表示反对外部介入,重申必须通过双边机制解决争端。
针对洪森致函联合国安理会的举动,泰国总理阿披实7日也致函联合国安理会,阐述了泰方在边境问题上的立场,指责柬埔寨将这一问题“国际化”。《曼谷邮报》9日援引泰军方消息人士的话说,泰方反对安理会介入,“如果安理会希望介入两国边境问题,应首先获得两国同意”。
泰国国家情报局前局长普玛拉·他萨迪蓬认为,联合国不大可能应柬方要求介入两国边境争端,除非冲突升级为大规模战争。而现阶段冲突范围有限,对地区和平没有构成威胁。
泰国外交部长甲西·披龙耶8日说,他与贺南洪商定,将在第三国举行会谈。泰国外交部发言人他尼·通帕迪说,泰柬边界委员会将于本月晚些时候举行谈判。
尽管泰国对于外界的介入持反对态度,但国际社会的调停还在进行中。
冲突前景暂不明朗
柬方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柬泰边境局势的恶化实际上与泰国国内政局动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泰国“黄衫军”近来的抗议活动和对阿披实政府在边境问题上施加的压力,是导致边境形势恶化的主要因素。鉴于柬方目前的强硬立场以及泰国国内政局的继续动荡,两国短时间内要彻底解决边境纠纷,避免武装冲突的再次发生仍有很大难度。
不过,柬泰双方也都认识到,仅靠武力不可能解决争端,因此依然保留着对话的通道。
洪森7日表示,柬泰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双方发生冲突不会有赢家。因此,他希望不要将目前的边界争端扩大到800公里长的整个边界线,也希望柬泰边境冲突不要影响两国正常的贸易和其他关系。
柬外交部发言人贵光7日也表示,几天来的边境冲突虽然使两国外交关系趋于紧张,但尚未发展到召回各自大使的地步。
专家访谈
争议土地到底归属谁?
中国社科院国际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翰灵说,可以肯定的一点是,1962年海牙国际法庭判定柏威夏寺属于柬埔寨。判决书上说,在勘测地图交给暹罗当局50多年间,泰国从未对柏威夏寺的归属权提出任何异议,说明泰国事实上接受这一边界划分。因此,柬埔寨应当是这座寺庙的主人。泰国人对这个判决不服,但是不服判决也翻不了案,所有国际判决都是结局判决。
然而,国际法庭并没有解决附近4.6平方公里土地的主权归属问题,因为当时双方当事国都没有提出关于这块土地归属权的诉求,国际法庭就没有权去管,这个案子就留了条“尾巴”。国际法庭判决的规则是,如果双方当事国没有提出诉求,国际法庭就不会进行判决,当事国有一个诉求它就做一个判决,有两个诉求它就做两个判决。如果从国际法的角度来判断这4.6平方公里土地归属权的话,就要找出1907年法国殖民者和暹罗组成的委员会绘制的边界划分图,看这片土地到底是归在哪一方。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说,现在很难判定柏威夏寺附近4.6平方公里土地到底是属于谁,双方只有和平协商才能合情合理地提出解决方案。类似泰柬冲突这样的领土纠纷,其实都是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产物。国际法在当时代表的是欧美殖民者的强权政治,谁也不能说国际法庭的判决就一定合情合理。法律并不能适用于全部领域,如果一定要把这块土地划分给某一方,表面上看法律很公正,实际上行不通,普通民众很难接受:划分之前泰国和柬埔寨两国的居民都可以上山烧香,划分后会导致一个国家的民众不能烧香。法律主权是一个政治概念,而这座寺庙的争议还涉及到种族和宗教概念。东方人的种族和宗教概念的产生远远早于西方人的法律主权概念,民众认为这个寺庙本来是大家的,可以共享。
冲突令东盟尴尬
有分析人士认为,武装冲突发生后,泰柬双方似乎不太相信东盟有能力调解冲突,东盟的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也因此凸显了东盟这个组织的失败。对此北京大学东南亚问题专家杨保筠表示,东盟长期奉行“不干预内政”原则,即使其成员国爆发边境争端,严格来说仍属于相关国家的“内政事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东盟介入调解。“去年东盟外长签署了《东盟宪章框架内争端解决机制协议》,以完善解决各种争端的机制。这个机制如何能真正发挥作用、解决问题,需要多方面努力,比如成员国要遵守共同制定的相关原则。”
杨保筠说,这次泰柬边境冲突是对东盟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的主席身份和领导能力的一次考验。印尼一直希望能继续在东盟扮演一个比较重要的领头羊角色。如果这次印尼的斡旋能促使泰柬双方和平解决冲突,印尼将来在东盟的影响力就能得到增强。当然,如果处理得不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印尼是一种打击。
(胡超平 周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