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壹基金会中断吗?”“有可能。”“会有这么严重吗?”“有,你和我,我们都不能理解的严重性。”这是柴静专访李连杰的一段对话。
前日晚,做客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的李连杰首次坦言,壹基金计划可能面临中断。昨日,网络上关于此事的讨论四起。
李连杰首度透露壹基金困境
2007年,壹基金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作为国内首次尝试的一种公益模式,壹基金和中国红十字会有3年之约。在3年的合同期里,作为私募基金的壹基金挂靠在有公募资格的中国红十字会名下,可借助中国红十字会的名义向社会公开募捐,做公募基金会的项目。
今年年底,3年合同期将至。前日晚,在名为《李连杰:激情与理性》的节目中,李连杰首次透露,壹基金存在中断的可能。节目中,李连杰坦言,壹基金是一个已经生了的孩子,但是没有身份证,身份和法律结构模糊,这在和他人的合作中会带来很多问题,“这孩子虽然还健健康康的,但它没有身份证,没上学,在月子里没事,可目前它就会被希望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更加专业化透明化发展的人质疑了。”
“如果最终成功,我也会卸任”
李连杰表示,壹基金虽然暂时能向公众募款,但没有自己的独立账户和公章,只能使用中国红十字会的。所以壹基金潜力巨大的手机平台捐款,因为账户的不独立而在操作上存在重大的不便,无法实现李连杰最初设计的“每人每月最少捐1元,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的理念。
李连杰称,在没有一个完整的法律框架保证下,做壹基金这样的尝试,就有可能面临中断。不过他也表示,不能一直等着法律的完善,而放弃新的尝试。即便壹基金这道坎过不去了,他也能承受。如果壹基金最终成功了,他也会卸任,将其交给一个集体管委会领导。
昨日,壹基金计划工作人员称,因李连杰不在国内,目前不便就此事发表任何言论。中国红十字会昨日也未发表任何意见。
■ 专家说法
“壹基金一直在打擦边球”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表示,壹基金计划是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下面进行公募的专项基金,和中国红十字会的这种合作方式很独特。最大问题就如同李连杰提及的,身份不明不白。
邓国胜称,壹基金一直在打擦边球,在很多场合,它的一些做法是违反现行规定的。他曾在出租车背后的宣传广告上看到,壹基金计划的公益广告上并没有标注中国红十字会。严格说来,它在没有打出中国红十字会的前提下,是没有权利做这种公益广告的。
对于壹基金将来的动向,邓国胜表示,要么继续打擦边球,要么是它升级为公募基金会,“但在现行的法律法规里,要实现很难。”他认为,这件事反映出的最核心问题是,在我国公募基金会都是官方垄断的,民间想要成立公募基金会是很难的,所以才会有了“怪胎”壹基金。
民间要申请成立公募基金会,首先需要找到业务主管部门。但民间机构要成为具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业务主管部门,很多业务部门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和风险。因为业务部门会顾忌到它的“民间性”,怕出现政治上的风险,也怕万一出现贪污腐败,会容易激起公愤。如果是自上而下举办的话,可控性会比较强。因此,我国现有的公募基金会大多都是有官方背景的,是业务部门自己自上而下举办的基金会。
■ 网友声音
网友为壹基金加油打气
自《李连杰:激情与理性》节目播出后,网友们将壹基金可能面临中断的消息在网络上发布。从网友的微博、回帖留言看,壹基金在公众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慈善形象。一些网友为壹基金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感慨的同时,也为壹基金加油打气。
网友留言
“壹基金,真正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慈善,中国慈善应该保护和发展。”———爱在心间
“打破慈善垄断,将慈善的力量还给民间。”
———博爱馆的王旅
“没想到困境是所谓的体制问题,让人不得不感慨在一些新生的事物面前,我们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总是显得笨拙而陈旧,改进又过于迟缓。出于本心,我希望壹基金能获得政府认可,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基金。”
新闻精编:中国富豪该如何做慈善?
巴菲特盖茨来华办慈善宴 中国富豪为何躲避
前不久,比尔·盖茨和巴菲特宣布将于本月底来华,并邀请50位中国富人参加一场慈善晚宴,然而据媒体报道,不少富豪将之视为一场劝捐的“鸿门宴”而避之不及,这背后所折射的中美两国的慈善理念、制度和现实环境的差异值得深思.....
邢力:完善针对慈善行为的税收优惠鼓励政策
中国富人为何不愿赴“巴比”慈善晚宴,除了文化基因不推崇、法律税收不鼓励、现实环境不支持这三大“硬伤”外,还有一些隐性的担忧导致中国富人躲避“巴比”慈善晚宴。如不少富豪捐了钱还被说成是“作秀”、“博出名”、“避税”等,做了好事反而给自己招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新首富宗庆后婉拒巴菲特邀请:光捐钱非真慈善
宗庆后说,他想捐不用劝也会捐,不想捐谁劝也没用,但从内心来说,他并不欣赏动辄就捐资产的慈善行为。因为在他看来,捐出全部资产的行为背后,不过是无法支付高额遗产税和企业避税的变通做法,并不是真慈善,只有持续地为社会创造财富才是真正的慈善......
马光远:富豪不做慈善仅仅是因为吝啬吗
中国的富豪们为什么对慈善不感兴趣?即使乐于捐助者,也不敢大声地宣布自己的慈善行为?这里面,除了慈善组织、法治和税制等的缺乏之外,很显然,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一个宽容慈善、鼓励慈善和善待慈善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