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并不欢迎内地夫妇赴港产子,但在法治精神下,只要特区基本法不修改,赴港生子并成为香港居民,就是合法的。
中国内地人赴海外生子,已经从香港蔓延到美国、加拿大、新西兰……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未来。
□本报记者胡贲发自香港实习生钱小敏蓝倪
“香港户口比北京户口还便宜。”在香港尖沙咀的一间咖啡厅,陪妻子来香港产子的张力(化名)说。
他和妻子在北京打拼5年,有房有车,但都没有北京户口。而现在想要办一个北京户口,据张力打听,耗资巨大。但是他们想生孩子了,孩子不能没户口。没户口就不能在京高考,没户口甚至连准生证办理起来都困难重重。
张力最终选择了去香港生孩子,给孩子一个“香港户口”。“北京人不就是考个北大清华占便宜吗?我儿子读国际学校行吗?以后考香港大学成不?”谈到户口,张力的情绪开始激动,“不跟你们玩儿了!”2009年,和他做出同样选择的内地居民,在香港产下29766个婴儿,或者说,香港当年每出生10个BB,就有4个BB的父母都是内地人。
而同期,还有很多中国父母选择了去美国或加拿大等其他以属地原则认定国籍的国家生子。美国和加拿大并没有中国籍父母在该国诞下儿女的单独统计。但一家华人开办的赴美生子中介公司则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每年接待200名左右中国籍父母赴美产子。而美国以此为业的中介公司有数百家。
选择赴海外生子的中国人,一般无力以数百万元投入为全家办理投资移民,很大一部分也达不到技术移民的标准。香港安宝医疗集团的创始人之一谢燕芬女士这样概括赴港生子的群体特征:主要来自内地各大中城市,大多是80后,受过高等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换个活法。”谈及远赴海外生子的原因,张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绵延两代的移民
和张力一样,广东中山市的孙祥(化名)夫妇也决定走上这条绵延两代人的移民路。他们对自己的选择更有信心,珠三角与香港的联系最紧密。而当地学校很早以前就开始接收这种“中港家庭”的学生。
深圳《港澳台及外籍人士子女在深圳就学指南》中明确对“父母双方皆非港澳籍,但孩子为港澳籍”的学生做出规定。这几乎是国内惟一一份对此作出明确规定的“就学指南”。
在香港出生而无法取得内地“出生证明”或者“计划生育服务证”的孩子,最近几年越来越难以进入内地的普通公立中小学。但内地民办学校、尤其是“国际学校”,对此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孙祥夫妇正是选择了去香港生第二胎。“只要熬过小学。熬过小学就把孩子送去香港。”实际上,“赴港超生”,甚至赴港“计划内生育”以后,如何在内地办理出生证、计划生育证、补缴“社会抚养费”,相关政策法规一直缺失。多地计划生育主管部门都拒绝了南方周末的采访要求,因为“这样的政策,不是我们基层能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