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

ZOE

ZOE

网址:

新华社巴黎12月9日电(记者唐霁)法国9日再次爆发全国跨行业大罢工,反对政府进行退休制度改革,首都巴黎交通几乎完全瘫痪,其他多个城市交通也受到影响。

9日的罢工是继5日80万多人参与的全国跨行业大罢工后,工会发起的第二轮向政府施压行动。当天大巴黎地区交通几乎完全瘫痪。巴黎大众运输公司说,全巴黎16条地铁线路有10条停运,公交车发车频次仅为平日的一半。据法国交管部门统计,9日上午大巴黎地区交通堵塞造成的车流长达创纪录的631公里。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宣布,9日、10日两天全国铁路仅能保证15%至20%的运力。

法国各工会号召10日继续举行全国跨行业大罢工及游行,预计交通、教育等多个行业都将受到影响。法国航空公司表示,10日将取消四分之一的国内航班。法国国家铁路公司表示,全国高铁只能保证五分之一运力。多个城市的学校和幼儿园发出10日停课通知。

法国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大罢工将是“无限期”的,直到政府彻底取消退休制度改革计划为止。但法国总理菲利普8日在接受法国《星期日报》采访时表示,不管面对何种压力,他都会将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的退休制度积分制计划推行到底。

 

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提出对全国退休制度进行改革,目标是逐步将目前法国各行业的42种退休制度合并成一个统一方案。总理菲利普将于11日宣布退休制度改革的总体架构。

周二, 10 12月 2019 14:34

全球化解水资源危机刻不容缓

报告显示,从开普敦到墨西哥城再到圣保罗,缺水问题一直在蔓延
全球化解水资源危机刻不容缓

点击进入下一页

今年夏天,印度全国降水量大幅减少,国内许多地区遭遇严重缺水。图为在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当地居民在井边打水。新华社发

核心阅读

南非约翰内斯堡坦博国际机场的一张巨幅招贴画令人警醒:画面里,水龙头里滴出一小滴水,旁边写道“不要让它成为最后一滴水”。今年年初,南非开普敦的水库几近枯竭。世界资源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正面临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预计到2040年,全球四成灌溉作物的产量将受到缺水影响。专家呼吁各国努力减少水资源浪费,完善水资源管理,加强技术创新,以应对严峻的缺水挑战。

近一段时期,非洲、亚洲、北美洲等多个地区的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资源研究所近期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增加导致用水需求扩大,家庭和工业用水又进一步加重用水需求,气候变化还加剧了全球水资源短缺形势,“从开普敦到墨西哥城再到圣保罗,缺水问题一直在蔓延……”

报告指出——

中东和北非地区面临的水资源压力级别为“极度缺水”

在北非,卫星地图显示摩洛哥第二大水库迈西拉水库面积在过去3年缩小了60%。该地区几年前发生的干旱直接导致当地农业产量减半。

在印度,多个地区的缺水问题让人们感到担忧。印度《经济时报》报道说,从2016年起,印度泰米尔纳德邦开始出现严重干旱。今年夏天,为首府金奈800万人提供生命之源的4个水库逐渐干涸,蓄水量急剧减少到总容量的1%以下。

南非约翰内斯堡坦博国际机场的一张巨幅招贴画令人警醒:画面里,水龙头里滴出一小滴水,旁边写道“不要让它成为最后一滴水”。今年年初,南非开普敦的水库几近枯竭。

世界水理事会协会主席卢瓦克·福雄把从西班牙南部到巴基斯坦,再到非洲之角之间的区域形容为“口渴三角”,据估计这一区域的缺水人口约20亿。

研究人员还发现,缺水成为加剧欧洲难民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叙利亚内战爆发的部分原因也是干旱和缺水所致。水资源短缺问题造成叙利亚150万人(其中多数是农民和牧民)丧失生计,被迫离开家园,不少人逃往欧洲。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中东和北非地区面临的水资源压力级别为“极度缺水”。研究认为,到2040年,在33个用水最紧张的国家中,有14个位于中东和北非地区。缺水问题也是中东和北非地区难以忽略的潜在冲突诱因。

专家认为——

如果不解决好水危机,人们就无法获得可持续的粮食安全

世界资源研究所水资源项目高级经理萨拉·沃克尔对本报记者坦言,未来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压力都在上升。到2050年,世界粮食产量需要增加56%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要养活全世界,各国需要更加重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如果我们不能采取措施更可持续地管理水资源,干旱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人类的粮食安全将难以得到保障。”

世界资源研究所近期公布了全球第一款分析水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工具“粮食生产水压力评估”(又称“水压力地图”),在地图上标识出小麦、玉米、大豆、大米、棉花等40多种作物的灌溉水资源风险分布。这一工具旨在帮助政府、企业和民众直观认识与水相关的长期威胁,以及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而作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水压力评估是基于一个地区每年用水量与可循环的供水量之比得出的,通常受气候变化、需求变化这两个因素影响。数据显示,到2040年,将近67%的小麦、64%的玉米和19%的水稻产区位于“极度缺水”的水压力区域。“极度缺水”状态是指农业用水超过80%的可循环供水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资料,这三种作物占世界热量供应的40%以上,其中小麦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关键作物。

目前,全球72%的农田依靠雨水,28%是可灌溉地区。雨养类作物特别容易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而气候变暖造成的降雨减少加重了农田缺水问题。灌溉类作物仅占全球农田的1/4,但生产了全球食物供应的40%。当前全球大约1/3的灌溉类作物位于“极度缺水”地区。灌溉用水还面临来自能源机构和家庭用水的竞争。沃克尔认为,水资源供应变少了,需求却在增加,未来对于水资源的争夺会更加激烈,特别是当水资源管理不善的时候。“如果不解决好水危机,人们就无法获得可持续的粮食安全。”

学者呼吁——

严格管控水资源开发利用,保证水资源管理得当、分配合理

为应对日趋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不少专家呼吁各国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更严格的管控,保证水资源管理得当、分配合理。

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加强对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可以有效扩大粮食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消耗量超过任何其他部门。在撒哈拉以南非洲3亿公顷的主要农田中,只要25%的土地和水管理方法得到改善,粮食产量就可以额外增加2200万吨。

“我们需要在各个层面都采取行动。从农田到餐桌等各个链条,从政府到机构,再到民众。”沃克尔表示,农民需要适应气候变化,收集、储存雨水,利用滴灌等更加有效的灌溉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与此同时,从生产到销售再到食用环节,都应采取措施减少食品损失和浪费。事实上,全球1/4的农业用水最终都因为食品浪费而损失了。此外,民众还应改善饮食习惯,例如多食用生产过程中耗水量更少的食物,目前生产同等重量牛肉的耗水量是土豆的50倍。

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水项目主任付晓天告诉本报记者,为了保障用水需求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需要从水—能源—农业关联入手,同时统筹考虑生态用水的需求,进行协同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使用。

付晓天介绍,中国采取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设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三条红线”,对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污染防治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和要求。中国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进一步要求提高对工业、农业、城市等不同领域的用水效率。同时国家还通过水资源税、水权交易等激励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本报华盛顿12月9日电)

本报驻美国记者 李志伟

 

资料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12月10日电 综合俄罗斯卫星网报道,9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召开特别会议,禁止俄罗斯在今后四年内参与重大国际体育赛事。对此,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的决定与奥林匹克宪章相违背,俄罗斯完全有理由进行申诉。

据报道,普京在“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关于俄罗斯的决定,违反奥林匹克宪章,俄有充分理由提起诉讼。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俄罗斯总统普京。

此外,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回应称,俄体育组织应该考虑采取措施,就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针对俄运动员的决定提出上诉。他还说:“我们不能无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对我国运动员的决定。我之前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我国体育界目前存在严重的兴奋剂问题,这一点不可否认。”

俄罗斯体育部长帕维尔·科洛布科夫指出,俄专家向世界反兴奋剂机构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未被采纳。据科洛布科夫,俄反兴奋剂机构有21天时间做出回应,回答是否同意WADA的决定。如果不同意,WADA将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提出上诉,这之前WADA的决定将不会生效。他认为,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提上诉的前景相当不错。

据报道,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作出这一禁赛决定,主要基于2019年初送交WADA的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数据可能被操纵。WADA于11月25日称,由于在检查中发现“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的数据‘既不全面,也不完全可信’”,因此提议取消俄罗斯申办大型国际赛事的资格,为期四年。

对于WADA的提议,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1月26日曾指出,这无疑是某些西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上“试图孤立俄罗斯的又一次尝试”。

中新网12月10日电 据《欧洲时报》报道,12月5日起,法国迎来24年来最大规模的全国性罢工游行,导致交通全面瘫痪。9日,法国公共交通继续严重受阻,巴黎大区的堵车长度创纪录,罢工对法国社会的影响料将持续。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2月9日,法国大罢工进入第五天,巴黎民众难以搭乘地铁出行,由于车厢满员,不少民众滞留在站台。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公共交通严重受阻 巴黎堵车创纪录】

据报道,巴黎大众运输公司(RATP)12月9日早晨透露,公司原定预计的50%公交车上路行驶目标并未实现。根据RATP的统计,截至早晨6点50分,仅有三分之一的公交车按预定投入服务。

之所以与50%的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是因为公司25个车辆停放区中的7个被罢工员工封锁,致使停放车辆无法投入服务。

点击进入下一页
当地时间12月6日,法国大罢工持续进行。更多民众选择开车出行,巴黎交通陷入严重拥堵。6日晚,包括巴黎在内的法兰西岛大区堵车长度一度达500公里。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12月10日,法国国家铁路局(SNCF)的司机队伍中有77.3%的人罢工,导致高铁(TGV)和巴黎大区铁路网(Transilien)的运力只有20%。航空领域情况比此前稍好,法航约25%的短途航班和10%的中程航班被取消。

公共交通系统的瘫痪意味着市区将继续堵车。根据统计,截至早晨8点53分,巴黎大区堵车累计长度631公里,打破10月创下的早高峰时段629公里的堵车长度记录

【罢工压力不减,法国文化、旅游产业遭冲击】

据法媒报道,席卷全法多个行业的罢工潮目前进一步发展,文化领域受到的冲击正在越来越严重。

巴黎歌剧院9日中午宣布,鉴于全国大罢工,原定于当晚在巴黎奥赛博物馆进行的巴黎歌剧院管弦乐团表演取消。据信,自12月5日起,巴黎歌剧院芭蕾演员的罢工已导致十多场表演被取消。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法国卢浮宫。中新社记者 李洋 摄

与此同时,多家博物馆也关门谢客。卢浮宫官方于9日早晨宣布,馆内部分展厅因罢工被迫关闭,馆方请参观者先在网上预约购票。

除卢浮宫外,巴黎橘园美术馆关门时间提前到下午5点;自然历史博物馆部分展厅关闭;东京宫9日开放时间缩短为12点至19点。凡尔赛宫9日周一例行关闭,但预计10日也将受到罢工波及。

中新网12月10日电 据《欧洲时报》报道,网约车平台Uber(优步)12月6日在美国推出一份长达84页的安全报告,爆出了数千起性骚扰甚至乘客被强奸的数据,震惊世界。与此同时在法国,社交网络上一众受害者自发抗议的浪潮也在不断发酵,引起广泛争议。

 

据报道,事情起源于11月17日,法国22岁女学生Sonia在凌晨3点半与3个朋友一起叫优步回家。Sonia家住得最远,便坐在前排。但朋友下车后,司机将车速调慢,对她言语出格,有性骚扰行为。

Sonia逃脱后立刻向优步投诉,官方团队回应她会禁止这名司机继续开车,并且退还费用。但是Sonia没有就此停止,她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了这个司机的照片。不久之后,另一名女性联系她,称自己两年前就举报过同一个司机的性骚扰行为。

两名女孩联系了法国知名女性博主Anna Toumazoff,该博主在社交网络发布了这件事。两天后,又有两位女性联系称,她们都曾是同一个司机的受害者。

Toumazoff再次在社交网络更新了进展,并对优步提出质疑。但是,优步公司不仅对此保持沉默,还对已发布的帖子进行删除。之后,Toumazoff在社交媒体上创建了“#优步该结束了”(#UberCestOver)这一话题,并收到了众多回复和广泛关注。

在很多人愤怒的指责之下,优步开始对曾经删帖的做法表示道歉,优步法国的负责人表示,删除帖子的是“自动审查系统”,并表示这些性骚扰甚至性侵行为是“是不可接受的”。优步还声称“已经采取必要措施”。但据举报的年轻女性称,曾经骚扰过自己的司机依然在优步上接单。

“优步发新闻称已经处理了相关情况,但我所接触到的所有受害者都没有接到优步的联系。” Toumazoff说:“最重要的是,优步没有向她们道歉。”

根据一项研究,在法兰西岛,优步客户中女性占60%。“最艰难的事情是,如今我们感觉越来越不安全。”Anna说:“多年以来,父母与长辈正是为了安全才坚持让女儿叫优步,而不是坐地铁或者步行……”

法新社报道称,法国政府已经介入这一事件。负责性别平权事务的法国国务秘书席亚帕(Marlène Schiappa)表示,这些证词描绘出“非常令人担忧的情况……她们中间有些人一直没有收到优步的回复,没有什么比鼓起勇气作证而没有获得答复更糟糕的了。”

据悉,席亚帕将于12月12日会见法国优步的负责人,她表示:“优步需要对此事负责。”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9日早晨,北京南部、天津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等地出现能见度不足1千米的大雾。9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汉等地有霾;10日白天,受冷空气影响,华北中部霾天气消散,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江汉等地的霾自北向南减弱。

    点击进入下一页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x-width: 700px; cursor: pointer;">
    资料图:北京国贸建外SOHO在大雾中若隐若现。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京津冀及河南山东四川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雾天气

9日早晨,北京南部、天津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浙江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中部、重庆南部、四川盆地等地出现能见度不足1千米的大雾,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四川盆地等地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霾

预计9日早晨至上午,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西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新疆北疆沿天山一带等地有大雾,其中,河北东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西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中央气象台9日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雾区预报图(9日08时-14时) 来源:中央气象台网站

9日,华北中南部、黄淮大部、江汉等地有霾。10日白天,受冷空气影响,华北中部霾天气消散,华北南部、黄淮中西部、江汉等地的霾自北向南减弱。11日,受补充冷空气影响,上述区域霾天气结束。

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雪

9日至11日,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有小到中雪。内蒙古中西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等地气温将下降4~6℃,局地8℃以上。

未来三天具体预报

12月9日08时至10日08时,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北部和中东部、川西高原北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四川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台湾海峡、南海大部将有6~7级、阵风8级的东北风,其中南海中东部和西南部风力可达8级、阵风9级。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2月9日08时-10日08时) 来源:中央气象台网站

12月10日08时至11日08时,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川西高原南部、西藏北部和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西藏东南部、四川盆地南部、贵州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及以上风。南海西南部风力可达7级、阵风8级。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2月10日08时-11日08时) 来源:中央气象台网站

12月11日08时至12日08时,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东部、川西高原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西藏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陕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东部、辽宁大部、河北中北部、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及以上风。台湾海峡部分海域风力可达8级、阵风9级。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全国降水量预报图(12月11日08时-12日08时) 来源:中央气象台网站

中国天气网讯 今天(9日),我国大部地区依旧天气晴朗干燥,注意补水及用火安全;与此同时,雾和霾天气继续发展。预计10日前后,一股冷空气来救场,雾和霾天气将自北向南减弱或消散。

今晨,北京南部、天津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浙江北部、湖南西北部、湖北中部、重庆南部、四川盆地等地出现能见度不足1千米的大雾,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北部、四川盆地等地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100米。

点击进入下一页

昨晨(8日),河北保定出现大雾天气。(刘东兴摄)

中央气象台今天早晨06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预计9日早晨至上午,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西部、四川盆地西部和东北部、新疆北疆沿天山一带等地有大雾,其中,河北东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西部、四川盆地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不足50米的特强浓雾。今天到明天早晨,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雾和霾天气发展,提醒大家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点击进入下一页

预计明天白天开始,将有一股冷空气将抵达中东部地区,届时,雾和霾天气将自北向南消散,内蒙古东部、东北一带的雨雪天气也将增多。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北部和中东部、川西高原北部和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四川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4~6级风。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日,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川西高原南部、西藏北部和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西藏东南部、四川盆地南部、贵州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北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及以上风。

点击进入下一页

11日,内蒙古东部、东北地区东部、川西高原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西藏东南部、西南地区东部、陕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东部、辽宁大部、河北中北部、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及以上风。

点击进入下一页

此轮冷空气主要影响位置偏北,今天主要影响西北,明后天转战华北北部、东北一带带来降温,尤其是东北地区局地降温幅度可达8到10℃。

而我国其他地区仍将继续升温的步调,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华南一带,冷空气“鞭长莫及”,最高气温都将回升至15℃以上。城市中,像是长沙,明天最高气温将升至20℃,阳光相伴,体感暖意融融。

今起三天,我国大部地区降水较少,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在阳光的助力下,气温回升明显,但天气较为干燥,需注意及时补水;此外,华南地区局地昼夜温差能达到15℃以上,早出晚归需注意保暖。

“感知中国”媒体品牌推介活动在马来西亚举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向马新社及语文局赠送《大阅兵?2019》电影光盘。主办方供稿

中新网吉隆坡12月8日电 (记者 陈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马来语媒体品牌推介活动“感知中国”8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

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局局长萨勒胡丁、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总编辑姆克塔尔、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文化参赞张振等出席了当天的活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马来语部在活动期间发布了与马来西亚语文局合作出版的马来语版书籍《带你游西安》和《中国古典智慧故事》,并举办了落地广播节目《你好》、新媒体节目《感知中国》的受众见面活动。

马来西亚语文局局长萨勒胡丁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发展为世界上的主要力量。马中合作出版书籍有助于马来西亚民众更深入地了解繁荣进步的现代中国。这将为两国政府间各领域合作奠定良好的民意基础,也能进一步为促进两国间的人文交流搭建平台。

当天活动发布马来语版书籍《带你游西安》和《中国古典智慧故事》等。主办方供稿
当天活动发布马来语版书籍《带你游西安》和《中国古典智慧故事》等。主办方供稿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总编辑姆克塔尔则表示,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马来语部与马新社联合制作的广播谈话类《你好》是马来西亚民众了解中国的窗口,也为马来西亚民众了解新闻事实真相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他期待进一步提升与中国媒体的合作水平,为两国间各领域交往多做贡献。

当天的活动上,中国文化中心(吉隆坡)收藏了由总台马来语部出版的多部马来文图书《带你游北京》《带你游西安》《聊斋志异爱情故事选》和《中国古典智慧故事》作为馆藏图书。近千名马来西亚民众在现场阅读、观看了总台马来语部的媒体产品。(完)

中新社悉尼11月29日电 (记者 陶社兰)“当我从新闻中看到澳大利亚遭遇山火,特别是被烧伤的考拉的画面,我的心很痛。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们发起了今晚这场捐助活动。”澳大利亚中华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会(华贸会)执行主席陈星惠告诉中新社记者。

点击进入下一页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洲北部的丛林大火。

新州华侨华人赈济山林大火晚会,29日晚在悉尼唐人街举办。当地数十个华人社团及个人,捐资38万澳元,支持救火相关机构。

近期干燥的新州遭遇持续山火,造成多人死亡,上百人受伤,百栋房屋被烧毁,不少人失去了家园,连“国宝”考拉也不曾幸免。

陈星惠在晚会上致辞时表示,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看到突如其来的山火所造成的损失,深感惋惜和痛心。我们希望凝聚大家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表达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国家的热爱,发出华人的正能量。

新州议会下议长奥代、议员柯思敏、康士比市长卢铎出席晚会并致辞。奥代对这一善举表示感谢。他说,每当发生自然灾害时,都能够看到华人社区慷慨解囊。这是他们对这个国家和家园的热爱。

点击进入下一页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洲北部的丛林大火。图片来源:ICphoto

 

晚会上,悉尼华星艺术团的演员们演唱了《让世界充满爱》《相亲相爱》等歌曲。主办机构现场将已经到账的25万澳元,分别捐给考拉医院、Blaze Aid志愿者赈灾机构、新州乡村救火队。

除了当天这场捐助晚会以外,近期悉尼还有不少华人社团在行动。由Live in Art发起的“向救助山火的英雄们致敬”的慈善义拍活动,得到众多艺术家、商界人士及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共拍出艺术家和馆藏作品22件,拍卖所得22564澳元。

“昨天所有义卖捐款都已到账。去银行转账的时候,工作人员得知我们是义卖捐款给新州乡村消防局,当场表示免除转账手续费,以表示他们的支持和感谢。”Live in Art创办人吴剑莹(Maggie Wu)说。(完)

中新网墨尔本11月29日电 (归清)距第一位有史料记载的华人登陆澳大利亚(1818年),已过去了200多年。墨尔本澳华历史博物馆精心筹划的《百万则故事:澳洲华人200周年展》,28日晚开幕,通过多媒体的呈现方式,展示来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个人、家庭和组织在澳大利亚定居的故事。

点击进入下一页
剪彩仪式。 归清 摄

当天,来自中澳两国政界、侨界、历史界、教育界、商界的嘉宾出席开幕式。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馆领事吴萌在讲话中说,在澳大利亚的多元社会中,华人活跃于各行各业,对当地社会及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做出了显著贡献。澳华历史博物馆作为目前唯一一座专门保护、记录和呈现澳大利亚华人历史的博物馆,精心策划的这一展览对所有华人甚至整个澳大利亚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澳华历史博物馆主席区镇标,提到博物馆一路走来经历的困境和挑战,以及如今取得的成就,并对所有博物馆的支持者、工作人员、赞助者、志愿者们表示感谢。他说,这个展览的落地离不开来自馆内和馆外的支持,这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成果,希望大家都能来欣赏这个意义非凡的展览。

作为展览的特邀揭幕人,澳大利亚多元文化基金会主席、杰出教育家及荣誉教授、前墨尔本大学副校长李光照教授(Professor Kwong Lee Dow,AO)也亲临现场。他指出,从教育的方面看,澳大利华人历史也是澳大利亚历史的一部分,是澳大利亚教材的一部分,意义十分重大而深远。

点击进入下一页
李光照教授(左一)、贝瑞世英及妻子芭芭拉世英(左二三)、澳华历史博物馆CEO王兴乡(左四)。归清 摄

多位嘉宾分享了自己作为华人社区一员的精彩故事。澳华历史博物馆首席执行官王兴乡(Mark Wang),从主要策展人的角度,进一步介绍了该展览;贝瑞·世英(Barry Shying)是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位来澳华人麦世英的后裔。视觉上已看不出华人特征的他,在57岁时才发现自己的华裔血统,并积极地接纳了自己的澳大利亚华人身份。陈月意(Elizabeth Chong)是澳大利亚美食节目电视明星、星级厨师、中餐在澳传承发展的重要贡献者。她分享了其父当年发明“澳式改良版烧卖(Dim Sim)”的有趣经历。Darryl Low Choy,澳大利亚史上第一位华裔血统大将军分享了自己的澳大利亚军旅生涯;Tony Ayres,澳大利亚著名电影艺术家,为数不多的华裔制片人、导演及编剧,分享了自己当年作为一名亚裔儿童的记忆。

展览从历史的深度和广度来呈现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变迁。时间上,从19世纪到21世纪;地理上,从帕拉马塔到珀斯,再从邦达堡到伯尼;文化上,从第一代移民的抵达到近代澳大利亚出生的华裔……《百万则故事》是第一个探索和呈现澳大利亚华人200年历程的展览。(完)

第 38 页,共 113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