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空局准备开展全球首项太空碎片清理任务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据欧洲空间局(ESA)网站近日报道,该机构已委托瑞士初创公司“清洁太空”(ClearSpace)提交方案,于2025年发射“清道夫”清理ESA位于轨道上一块100公斤重的碎片。这一任务将使ESA在新的在轨服务和碎片清理市场上拔得头筹。
ClearSpace公司由来自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人员组成,将于近期提交“清洁太空-1”任务的相关方案,计划于明年3月启动这一项目,这也是首个从轨道上清除太空碎片的任务。
ClearSpace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卢克·皮盖说:“我们在太空中拥有近2000颗仍在工作的卫星,3000颗已经失效的卫星。未来几年,卫星的数量将增加一个数量级,也将出现多个由成百上千颗卫星组成的巨型星座。显然,我们需要‘拖车’将一些失效卫星从拥堵的地方移走。”
ESA“清洁太空”计划负责人路易斯·因诺森蒂也表示:“即便从明天开始,所有太空发射任务都停止。但预测显示,太空物品之间不断发生碰撞也会产生新碎片,整个轨道上的碎片数量将持续增加。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新技术,避免产生新碎片并清除已有碎片。”
因诺森蒂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ESA的研究表明,稳定轨道环境的唯一方法是主动清除大碎片。因此,我们将通过一个名为‘主动清除碎片/在轨维’的新项目,开发必要的制导、导航和控制技术以及会合和捕获方法,研究结果也将应用于‘清洁太空-1’任务。”
“清洁太空-1”任务此次的目标是“织女星二次有效载荷适配器”(Vespa),这一碎片目前位于660公里左右的轨道上。Vespa重约100公斤,大小跟一个小型卫星相当,其形状相对简单而且结构坚固,这使它非常适合成为首次太空清理任务的目标。
中新网12月16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当地时间15日,孟加拉国警方表示,首都达卡市郊一间风扇工厂发生大火,造成至少10人丧命。据悉,这是孟加拉国不到一周内发生的第2起重大火灾。
据报道,当地警方官员伊斯兰指出,加吉坡一间3层楼高的工厂遭大火吞噬,消防人员已发现10具遗体。
他提到,目前尚不清楚火灾发生时工厂内有多少员工,也还不知道起火原因。
伊斯兰还说,消防人员耗费2个小时才控制住火势,且仍在工厂内进行搜索。
15日的恶火是孟加拉国过去一周内发生的第2起重大火警,达卡西南方城镇克拉尼干吉一间非法塑料工厂11日也惨遭大火侵袭,至少有19人死亡。
中新网12月16日电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5日,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发生6.8级浅层地震,造成大面积停电及建筑倒塌,截至目前,已有4人死亡、14人受伤。地震未引发海啸。
据报道,地震发生在15日下午14时11分,震央位于北纬6.6度,东经125.2度附近,即达沃之西南约69公里,深度22.4公里。
报道称,地震中一名6岁女孩遭倒塌的墙壁压死。达沃市信息部门表示,初步信息称14名伤者伤势不严重,但地震对道路及政府部门等建筑物造成损毁,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中断,有民众被倒塌的建筑压住。目前南达沃省以及达沃市等多地均已宣布大中小学16日停课。
报道称,地震后3小时内,该地区已发生至少11起有感余震,最大的一起为5.7级、震源深度10公里。
大年初一,悉尼唐人街、达令港中心区、达令港周边的大街小巷都将为迎新张灯结彩,铸造本市规模最为庞大的街头派对活动。
悉尼农历节庆典(Sydney Lunar Festival)将从1月25日大年初一隆重拉开帷幕,届时,免费演出、玲珑庙会、贺岁游乐、巡游表演等年味荟萃都将落户本届庆典的全新活动 —— 农历巷道街头派对(Lunar Lanes)。
悉尼市市长Clover Moore称,这场街头派对让光临本市的游客和本土居民汇聚一堂,朝夕贺岁,昼夜狂欢。
“悉尼农历节庆典是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迎新庆祝活动,为本市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创造了良机,从而亲身体验禧市(Haymarket)、唐人街、达令港(Darling Harbour)地区的文化底蕴和无穷魅力。”
农历巷道街头派对将在初一下午2点于达令港中心舞台正式开场,汇集马来西亚鼓乐、越南流行乐、澳籍华裔音乐创作和DJ达人所带来的绝伦演出。
黄昏时分,狂欢派对将在禧市地区莎瑟街(Sussex streets)推出新春大舞台(Lunar Spectacular Show)节目。300多名社区表演者将通过当代舞蹈、韩国鼓、日本嘻哈、时装表演等方式与观众分享本民族独有的文化和传统。
随后,来自陕西的“欢乐新春·国风秦韵”演出团,以及韩国首尔知名街舞国家男团MB Crew也将加盟演出阵容。晚9点,悉尼本土菲律宾裔六重奏乐团Erween会到场为贺岁盛典助兴。
与此同时,整个街区还将为街头摊主和手工艺品摊位敞开,人们在穿梭于公众艺术展品的同时,可途经年味十足的唐人街贺岁灯帘,随之在德信街购物区(Dixon Street Mall)便会邂逅由Claudia Chan Shaw设计的2.8米高巨型机械金鼠生肖灯。
在几步之遥的不远处,您不但能目睹小禧街(Little Hay Street)上由张露茜(Louise Zhang)设计的中国园林风格月格门,还可体验位于达令港中心地段(Darling Square)互动式吉祥灯柱(Lucky Lunar Lamp Posts)所带来的无穷乐趣。
当天的亲子主题包括:贺岁游乐场、面部彩绘、越南木刻版画制作等五花八门的琳琅元素。
巡游表演者会为新年伊始的唐人街注入不少活力和色彩;迎新阵容当然也少不了龙狮共舞的贺岁经典,十几名技艺精湛的表演者将翻滚跳跃,活灵活现地展示雄狮翔龙的威武姿态,为鼠年献瑞。
农历巷道街头派对将在2020年1月25日周六,大年初一举行。当天的节目安排如下:
贺岁团圆主题表演(Lunar Block Party),达令港中心(Darling Square)舞台,下午2点开始
融汇了亚洲当代流行乐的精彩表演,阵容包括:澳籍越南和文莱混血音乐新才Dani Bui领队的The Dani Bui Band乐团、澳籍华裔歌手许淑慧(Sophie Koh)、悉尼DJ Dumplings、华裔音乐人陈隽然(Rainbow Chan)等。
面部彩绘,海滨大街(Harbour Street),下午5点至晚8点
小朋友们可选择自己的生肖属性作为面部彩绘图案。
越南木刻版画制作课程,海滨大街,下午5点至晚8点
亲手制作越南农历新年(Tet)传统主题木刻版画!每幅画都具有不同含义。在节庆期间人们会用这些版画装饰自己的家宅,烘托佳节气氛。
贺岁游乐场,海滨大街与莎瑟街交界处,下午5点至晚10点
踏上摩天轮鸟瞰世界,与旋转茶杯共舞联欢。
莎瑟街舞台表演,下午5点
来自悉尼各地的本土表演艺术团将欢聚莎瑟街舞台,现场奉献具有民族特色且富古韵今风的舞蹈、韩国鼓、日本嘻哈和时装表演。陕西“欢乐新春·国风秦韵”演出团将造访悉尼庆典现场为观众呈现精彩歌舞、特技等扣人心悬的演出。与此同时,来自韩国的知名街舞国家男团MB Crew和悉尼本土六重奏乐团Erween也会到场助兴。
龙狮共舞,下午5点至晚10点
街头派对当晚,来自悉尼十几家舞龙舞狮队都将齐聚唐人街。身披数百盏LED灯装点得荧光鳞甲雄狮和祥龙会从当晚8点30分开始穿梭于人潮之中,奉献传神逼真的精湛舞技。
资料来源:悉尼市政厅
中新社旧金山12月8日电 迪士尼动画片《冰雪奇缘2》本周继续保持强劲势头,实现北美周末票房“三连冠”,全球票房亦突破9亿美元大关。
根据北美票房统计网站“boxofficemojo.com”8日公布的最新电影市场数据,《冰雪奇缘2》全球票房已突破9亿美元,并有望成为迪士尼2019年第6部全球票房突破10亿美元大关的影片。
《冰雪奇缘2》的美国国内总票房为3.376亿美元,排在本年度迄今为止美国国内票房第7位。除了在美国国内的优异表现,《冰雪奇缘2》海外总票房目前超过5.82亿美元,全球总票房接近9.2亿美元。
排在第二位的是11月27日亮相的Lionsgate公司犯罪喜剧片、号称全明星阵容的《利刃出鞘》(Knives Out),周末票房为1415万美元,美国国内总票房达6350万美元。同时,这部影片的全球票房达到1.25亿美元。目前,该片主要海外市场仍然是中国,票房为2360万美元。
福克斯的动作传记剧情片《极速车王》(Ford v Ferrari)以650万美元排在周末票房第三位。《极速车王》发行进入第四周,美国国内票房总计超过9100万美元,同时全球总票房达到1.676亿美元。
环球影业的剧情片《皇后与瘦子》(Queen & Slim)与索尼影业的传记片《邻里美好的一天》(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分列周末票房四五位。
下周末,又有几部新电影上映,包括《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Jumanji: The Next Level)、《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Richard Jewell)和《黑色圣诞节》(Black Christmas)等。(完)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英媒报道,近日在英国,数千名圣诞老人穿上了跑鞋,参加一年一度的慈善长跑。报道称,这是伦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圣诞老人奔跑活动,其中约3000名身穿红色套装、头戴帽子、留着白胡子的“圣诞老人”在维多利亚公园奔跑。
报道称,当地时间8日,约1万人参加了在伦敦和格拉斯哥举行的5公里或10公里长跑活动,为数十个慈善机构筹集资金。其中,约3000名“圣诞老人”现身维多利亚公园,开启慈善长跑。选手们获得了免费的肉馅饼和完成比赛的奖牌。
伦敦长跑的组织者Skyline Events表示,他们预计2019年将为65个慈善机构,筹集资金达100万英镑。
该组织发言人西奥布汉·迪伦(Siobhan Dillon)说,“在维多利亚公园看到3000名‘圣诞老人’,真是太疯狂了。”“这真的很有趣,让每个人都沉浸在圣诞精神中。”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外媒9日报道,一个投资团体发布报告称,到2025年,更趋于严格的气候法规可能令化石燃料生产商、农业和汽车制造商等行业的企业市值缩水,损失恐高达2.3万亿美元。
据报道,联合国支持的投资者团体“责任投资原则”(PRI)发布报告称,随着各国争相履行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所规定的限制全球变暖的义务,旨在降低碳排放的规定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加速实施。不过,任何突然的政策转变都可能严重破坏当前的投资策略。
报告称,化石燃料行业的损失可能最大,或损失相当于目前价值的三分之一。燃煤公司的市值可能暴跌44%,全球规模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则可能失去多达31%现有市场占有率。
这份报告还预测,全球对石油的需求将在2027年前后达到巅峰。
报告同时指出,这样的转变也可能催生赢家。电动车的汽车制造商和推动低碳电力的电力公司市值未来可能增加一倍以上。
移民改变口味 纽约麻辣当道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贾泽驰
“纽约的中餐价廉物美,还很正宗。”这是在美华人普遍的评价。近年来,纽约的中餐紧跟国内餐饮趋势,麻辣当道——川菜馆、火锅店、湘菜馆随处可见,不仅华人喜爱,其他族裔的食客也是欲罢不能。
纽约的中餐与“李鸿章杂碎”“左宗棠鸡”这些美式中餐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只要吃一口,你就知道,纽约的中餐大多出自专业厨师之手,而不是来美的国人为了谋生,客串厨师做出来的,更不是在中餐馆打过工的墨西哥帮厨“转正”后臆造出来的。对于那些想象力丰富的美式中餐,你在美国的其他地方都很容易品尝到,价格一般不贵,就是吃完总有一种想跑进厨房指点一二的冲动。
纽约的中餐不仅地道,还分菜系。你要吃广东菜,在曼哈顿下城的唐人街,一些馆子里从厨师到店员都会讲广东话。广式早点、云吞面、豉油鸡、蜜汁叉烧、烧鸭、河粉、各式老火汤应有尽有。小笼包、生煎包、大馄饨、烤麸、炒年糕、响油鳝糊等上海特色菜,也很容易在纽约的中餐馆里找到。国内来的游客或许对人均20多美元的中餐馆消费还难以接受,但是到了大快朵颐的时候,他们对于纽约中餐口味的认可全都写在了流着油的嘴角和流着汗的额头上。
从甜到辣,纽约川菜走向“正宗”
在纽约的中餐馆里,有一支力量经过大约半世纪的经营打拼,在近年异军突起,不仅征服了纽约华人的胃,还吸引了不少先是猎奇、然后欲罢不能的其他族裔食客——那就是林林总总的川菜馆。
据纽约本地资深华人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纽约也有一些菜单上有“四川菜”的中餐馆。可是这些菜通常做得很甜,辣味几乎尝不出来,应该是广东厨师为推陈出新、错位竞争,凭想象做出来的“川菜”。“广东川菜”面向的顾客主要还是纽约本地的非华裔人群,这部分人对菜品的味道并没有预设的期待,不管是少了辣椒、花椒还是豆瓣酱,都尝不出来,只要菜品有些异国风味,名字和造型充满新意,就满足了。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纽约开始有一些味道接近正宗川菜的川菜馆出现。当纽约人第一次看到一锅干辣椒覆盖的水煮鱼时,不管是视觉还是味觉的震撼都难以言表。纽约人开始知道,原来中餐里还有麻婆豆腐、回锅肉、担担面、龙抄手这样的美食。然而因为正宗川菜佐料的缺乏,特别是花椒的缺乏,这些川菜的味道不是不够味,就是水平不稳定。
1968年至2005年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禁止进口四川花椒到美国,理由是花椒可能携带“柑橘溃疡病菌”,对美国本地柑橘属的植物构成威胁。2005年开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放松了对花椒进口的限制,但是要求花椒在60摄氏度的温度下消毒至少10分钟。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放松了对干燥果实进口的限制,只要进口者如实申报,并且果实是干燥的,就不需要再经过消毒了。然而这一政策的改变没有立即放开花椒的进口,原因是有关部门并没有搞清楚花椒其实本身就是干的。直到2018年初,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一些进口商才终于消除了误解,花椒开始较为自由地进入美国。
麻辣口味,其他族裔民众也难以抗拒
从2005年放松花椒进口限制开始,纽约川菜的味道就越来越正宗了,川菜馆也越来越多。如今,川菜馆在纽约可谓遍地开花。据美国美食网站Yelp统计,2012年,在纽约市共有46家餐馆将自己定义为“四川菜”餐馆。2018年,这一个数字翻了一倍多,达到98家。其中还不包括特色菜是水煮鱼和夫妻肺片的上海餐馆这样的“混搭”,也不包括菜品有交集、口味近似但自我认同为“非川菜”的湘菜、云南菜等中餐馆。
川菜在纽约火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纽约的亚裔移民特别是华裔移民增多了。根据官方统计,1990年纽约市有华裔人口23.29万,2000年为35.72万,到2017年这一数字达到62.88万。新来纽约的华裔移民多数来自中国大陆,他们的口味偏好各不相同,但是受到国内美食流行趋势的影响,加上令人难以抗拒的麻辣魅力,因此川菜就成为他们钟爱的中餐的交集所在。
川菜馆里用料厚重、香气四溢、口味丰富的菜品带给华人故乡的味道,也给了其他族裔食客味觉的刺激、头脑的风暴和神游华夏大地的幻想。在一些川菜馆网站和介绍纽约川菜的书籍、刊物和网站上,“麻辣”二字被施以浓墨。对于“辣”,美国人有善用各种辣椒调味的墨西哥菜作为参考,理解上没有太多障碍。但是“麻”就有些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了。通常的解释是,“麻”是一种麻木的感觉,主要来自花椒里的羟基甲位山椒醇。花椒带有一种不同于胡椒的类似柠檬的独特香气。“麻”和“辣”都是一种疼痛的感觉,会导致人体分泌内啡肽平衡疼痛,因而获得快乐的感觉……任何好奇心强的人看到这样的描述,都难以抗拒要去亲自体验一下。
以记者的亲身经历来看,光顾纽约川菜馆的食客基本上四六开,六成为华人,四成是其他族裔。当记者“专业”地点出特色菜品的同时,也经常会帮助邻桌的一些对川菜不熟悉的美国人或是外国游客点菜。中文里无需赘述的4个字“夫妻肺片”翻译成外语,需要描述食材、做法和口味,真是一项特别的挑战。
辣椒酱销量上涨,蛋黄酱同比下降
辛辣的口味在纽约受到追捧,从全美范围看并不是个孤立事件。根据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欧睿信息咨询的统计,从2013年到2018年,美国市场上的辣椒酱销量上涨了23.6%,酱油销量上涨20.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上美国人比较偏爱的蛋黄酱同期销量下降了5.1%,黄芥末酱下降了0.6%。
美国市场上目前最受欢迎的辣椒酱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一个共同特点是口味够辣。一般情况下,西式餐厅里最受欢迎的辣酱是一种叫作“塔巴斯科”的小瓶红色辣椒酱。这种辣酱以原产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的“塔巴斯科”小米辣椒和白醋为主要原料,辣度中等偏上,常见包装是60毫升的玻璃小瓶,辨识度很高,在美国很多餐馆的桌子上都能看到。
中餐、泰餐等东方餐馆里最常见的辣椒酱是一种叫作“是拉差香甜辣椒酱”的越南辣椒酱。这种辣酱也有辨识度很高的外观——通常是透明塑料瓶身,里面辣酱的红色构成了瓶身的主色调,瓶盖是绿色的,带一个尖头,整个瓶子看起来像一个大辣椒。瓶子上用中、英、越南文写着商品的名称。
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新移民、特别是来自亚洲国家和南美国家喜欢吃辣的新移民的增加,推动了美国“吃辣”市场的扩张。2017年美国民调机构皮尤中心的统计显示,美国有4400万人口的出生地不是美国,这个数字是1970年的5倍。这4400万人中,有75%来自南亚、东亚和拉美。
中新网12月9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当地时间12月8日,非洲国家卢旺达在与邻国刚果(金)交界地区展开志愿性疫苗接种计划,全力预防埃博拉病毒扩散。
据报道,卢旺达卫生部长甘舒姆巴(Diane Gashumba)告诉媒体,世界卫生组织(WHO)先前建议所有处于高风险地区的国家,即使未爆发埃博拉疫情,民众也要接种新型埃博拉疫苗。
据悉,“Ad26-ZEBOV-GP”疫苗为美国娇生集团旗下制药厂所研制的实验性药品,11月中旬在刚果(金)首度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为止,卢旺达尚未有埃博拉确诊病例。自2018年8月以来,埃博拉疫情已夺走刚果(金)逾2200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