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驿站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儿童早在3岁时所表现出的过分活跃、注意力不集中或易冲动行为将使他们长大后面临许多问题。而破解之道在于在成长期间学会自我控制。

  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的一份研究报告说,在对1000名新西兰儿童进行跟踪研究后发现,在自我控制方面得分低的孩子在长大后将会面临财务、健康和财产等方面的问题。

  缺乏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对挫折的低容忍度,对达到目标缺乏坚持,难以集中于一项任务。其他研究指标还包括过分活跃、不加思索就行动、难于等待、 焦躁不安以及不认真等。“根据得分高低的整体走势,孩子长大后的行为结果就变得可预测了,”首席研究者、杜克大学心理学家特里·莫菲特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皮皮鲁和鲁西西是在春节出生的。春节是春天的开始,生机勃勃。

皮皮鲁和鲁西西今天30岁生日

今天是皮皮鲁和鲁西西30岁生日。我第一次写皮皮鲁和鲁西西是在1981年春节。

那时我25岁。

1976年至1988年,我和父母“两地分居”。我在北京,父母在山西省会太原。这期间的每年春节,我几乎都去太原与父母团聚过节。

1981年1月27日晚,我乘187次火车离京赴太原,那是一列夕发朝至的火车,晚上出发,睡一夜,次日早晨就到太原了。我还记得当时北京至太原的硬卧票价是16元。这次假期定于2月19日结束。去太原前,我决定利用这次较长的假期写一部中篇童话。

我父母家在太原市坝陵桥南街1号,那是山西省军区的房产,院子不大,只有南北两栋楼房。北边的楼房是省军区幼儿园,南边是一栋3层小楼,每层两户,一共6家。我家位于3层南侧。

我到家后的最初几天,除了组稿就是看电影。当时我在团中央一家刊物做编辑,外出自然身负组稿任务。到太原的次日上午,我就到山西作家马烽家向其约稿。由此可见我在假期也没忘了工作。当天下午,我和妹妹郑欣在军人俱乐部看电影《最后八个人》,如今我已记不起这部电影的任何情节了。我家离军人俱乐部很近,属于近水楼台的咫尺距离,于是,看电影就成为那个假期我的主要娱乐活动。那些天看的电影还有《情天恨海》、《永恒的爱情》、《雁归来》和《法庭内外》。这些电影如果今天再看,我估计可能“惨不忍睹”,是年代的原因吗?《魂断蓝桥》怎么就能经久不衰?

2月5日是春节。太原过春节的风俗是串门拜年。从正月初二起,人们就像着魔似的轮番往自己认识的人家跑,你来我往好不热闹,家家都是走马灯式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场面全都一样:见面拜年寒暄,主人说请坐请吃瓜子花生糖果请抽烟请喝茶,客人说不吃不吃刚吃过不喝不喝刚喝完,话还没说圆乎,又来一拨客人。于是老客告辞,新客落座,重复刚才的内容请坐请吃请喝,刚吃完刚喝过……

我家也不例外,人来人往直累得母亲抱怨说脚后跟疼。

眼看着假期一天天过去,“非写不可”的日子逼近我了。我小时候就有一个习惯,放寒假放暑假非到快开学时才突击恶写作业。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我,26年来每月写《童话大王》杂志也是这样,非到临近交稿时才狂写,直累得头重脚轻。我痛下无数次决心要摒弃这种恶习,傻子也明白每天细水长流优哉游哉写一点儿多从容多轻松,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紧张甚至株连家人。我写过不计其数的当头棒喝式的“警世恒言”贴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桌前甚至厕所,提醒自己改掉“突击写作”的坏毛病。近年我终于“改邪归正”,养成了每天清晨4点半起床写作两小时的习惯。

2月8日是正月初四,我开始在家构思中篇童话。我想写一部专门给男孩子看的童话,主角是男孩子,其性格顽皮,爱恶作剧,但本性善良,有同情心。

2月10日上午,我开始给这位男孩子起名。我认为童话人物的名字应该与生活中人的名字有所区别,应该有滑稽的成分,同时很容易被读者记住。由于他是中国孩子,他的姓氏必须是中国姓氏。我给他起了大约七八个名字。在11点时,我从中选定了“皮皮鲁”。当时中国大陆有位将军叫皮定均,我由此断定“皮”是中国人的姓氏。我对皮皮鲁这个名字很满意,他既是板上钉钉的中国姓氏,全名又与普通中国人的名字有所区别,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为了有戏,我给皮皮鲁“配备”了孪生妹妹鲁西西。

2月10日是正月初六,疯狂拜年的太原人已经累得精疲力竭,家家终于清静下来,我家也不例外。我家的客厅和书房二合一同处一个房间,写字台亦在这间屋子里。2月10日下午,我趴在太原市的这张写字台上开始第一次写皮皮鲁。作品名称是《皮皮鲁外传——写给男孩子看的童话》。我写中篇作品有个规律,刚开始写时进度很慢,一般一天只有几百字,越到后边写得越快,一天甚至能写到近两万字。2月10日下午,我只写了数百字。

2月11日,我进入了状态,写了9000字。我的写作属于即兴写作,写前虽然也有“构思”,但那构思与作品完成后的故事情节大相径庭。从这天上午起,皮皮鲁开始拽着我走,上天入地,纵横捭阖,直累得我气喘吁吁。

2月12日又写了9000字。这时的我已是身不由己,被动地跟着皮皮鲁走。

2月13日,我写了1万字还欲罢不能,直至感到恶心、四肢无力才放下笔。

2月14日,我发烧了。服药休息一天,晚上退烧。

2月15日,我完成了《皮皮鲁外传》,共计3万字。

至此,世界上多了两个叫皮皮鲁和鲁西西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俩青出于蓝胜于蓝,知名度大大高于我。有时我参加社交活动,朋友将我介绍给别人,当朋友说“这是郑渊洁”时,别人无动于衷。可当朋友补说“皮皮鲁和鲁西西是他写的”时,对方的表情立即弃暗投明反应顿时强烈,弄得我喜忧参半。

从那以后,我以皮皮鲁和鲁西西为主人公写了不少童话。现在,网上有成千上万网友的昵称是皮皮鲁和鲁西西。在中国的孩子中,皮皮鲁和鲁西西可能是拥有朋友最多的人之一。我为他俩高兴。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名人儿时怎样用压岁钱?

鲁迅自幼最喜欢的日子是除夕,因为拜年就能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可以买些小鼓、刀枪、泥人和糖菩萨等喜爱之物。十二三岁时,因祖父周福清科场作弊下狱,周氏兄弟寄宿在大舅家,压岁钱攒到一定数额,心智初开、兴趣渐广的鲁迅就不再借书抄抄画画,买了石印本的《毛诗晶物图考》(日本冈元凤著),这部书以画注解《诗经》所述草木鸟兽虫鱼等物,是鲁迅心仪已久的读物,鲁迅成年后多才多艺,对绘画、收藏、篆刻等均有浓厚兴趣,受这一类读物影响较深。他发现这书上有不显眼的污损,不理会书店伙计的嘲笑,接二连三地拿去换,换来的书还有毛病,就减价一角转卖同学,另补一角压岁钱再买一本,从中看出少年鲁迅爱书洁整、做事认真和萌芽初生的经济头脑。

与大部分孩子相比,冰心的压岁钱用得有些“惊天地”,像个“小大人”。辛亥革命那年,冰心在烟台筹办海军军校的父亲谢葆璋受诬辞官,全家迁回福州老家,途经上海时,从报上得知武昌起义的消息,民众们奔走相告,呼吁捐款劳军,11岁的冰心慷慨地把自己攒下的10元压岁钱送到申报馆,捐给起义军。10元压岁钱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不仅因为起义军首领黎元洪是冰心父亲在水师学堂的同班同学,关键时刻手足相助,而且经历过甲午海战的父亲告诉她,美丽的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让外国列强占领了,只有烟台是我们的,使她从小具备了强国除弊的正义感。以至多年后,那张写着“幼女谢婉莹君”字样的捐款收条,仍被她珍藏。

秦牧儿时家住新加坡,但仍保持着广东澄海家乡过年的传统习俗。除夕夜,七姐弟穿上新衣,住进一个大房间,在大姐的带领下,不等天亮就齐齐给父母亲磕头拜年,高兴地得到红包封着的压岁钱。年初几天,上门拜年的亲友长辈不断,姐弟们殷勤礼貌地端上糖果,巧嘴送福,又得到一封封压岁钱。这些钱积少成多,都由大姐掌管分配,平均每年每人能分二三十元。儿时淘气且屡被父亲揍的秦牧,最想用压岁钱购买的是食品和衣物,而不是书,尤其是椰子,才五分钱一个,便宜又好吃!至于成为一代散文大家,是他青年以后发奋努力的结果。

压岁钱用得不好,能起负面作用,童年的方成就差点做了“败家子”。他广东中山的家乡以前过年有“赌牌九”的旧习,大人赌,小孩也玩,方成的压岁钱输光了,不懂事地朝母亲要:妈!再给我点钱输去!弄得母亲哭笑不得:光想输,真是个败家子!担心孩子而又迷信的母亲,找了两个相士给方成看相,都说他是个败家子。此话灵验,方成初中毕业,父亲失业了,无力供这个败家子上高中,还是叔叔在他面临失学的痛苦时伸出援助之手,包了他高中的学费开销。懂事开窍的方成知耻而返,刻苦用功,拜师学画,终成幽默乐观的漫画大师。

总的说来,名人儿时压岁钱的用途,大多与其他孩子一样,买自己喜爱的东西,充满天真童趣。若引导得当,钱用在正处,更有益于成长。霍无非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一项研究推翻了害怕某些事物是与生俱来的理论,认为人类害怕某些事物是后天学会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种无理性的恐惧症中,要数惧怕蛇类最为常见。在这些怕蛇人群里只有少数是被蛇攻击过,大部分人甚至都未见过蛇。
 

  美国纽瓦克(Newark)罗格斯(Rutgers)大学的专家们指出,此项研究是让六个月大的婴儿观看蛇和无危险动物的视频,并在两段视频中 分别插入恐惧的尖叫和开心的笑声。当婴儿听到恐惧的尖叫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蛇的视频,说明婴儿没有产生恐惧。这就证实了恐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说 法。该研究报告刊登在了近期心理科学杂志(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科学动态上。
 

  一项瑞典研究显示,人类可被教导出害怕任何事物。科学家们在志愿者看到蛇、蜘蛛、花卉、蘑菇图像时,就给他们一次小电击。重复几次后,志愿者们在看到这几张图时会显示出恐惧。
 

  在英国,有一半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是对蜘蛛、蛇等类似动物恐惧。不管蜘蛛或蛇是死是活,恐惧意识会令他们不敢靠近。这些恐惧症状被好莱坞利 用在电影里,令观众看了毛骨悚然。然而,在数百万年以前,人类祖先们生活在有许多致命爬行动物和昆虫的非洲,他们并不惧怕这些生物。
 

  在另一个实验中,3岁的孩子观看屏幕上显示的9张照片,研究者说出名字要他们指出对应的事物。结果表明,孩子们鉴定蛇的速度要比其他动植物快, 怕蛇的孩子挑出蛇的速度也要快于不怕蛇的孩子。罗格斯大学的温妮莎(Vanessa LoBue)教授说:"之所以选择蛇能被迅速指出,是因为这种生物与恶心和有害联系在一起,孩子们在迅速指出蛇时,就已经学会了恐惧它们。"
 

  在另一项美国研究中发现,在实验室长大的猴子或许不惧怕蛇,不过,教会它害怕蛇要比学习害怕兔子和花卉要快很多。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一项研究推翻了害怕某些事物是与生俱来的理论,认为人类害怕某些事物是后天学会

  科学网(kexue.com)讯 1月27日消息,如果你十分惧怕蜘蛛和蛇,那么要怪你父母的教导了。因为近日,一项研究推翻了害怕某些事物是与生俱来的理论,认为人类害怕某些事物是后天学会。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种无理性的恐惧症中,要数惧怕蛇类最为常见。在这些怕蛇人群里只有少数是被蛇攻击过,大部分人甚至都未见过蛇。

  美国纽瓦克(Newark)罗格斯(Rutgers)大学的专家们指出,此项研究是让六个月大的婴儿观看蛇和无危险动物的视频,并在两段视频中分别插入恐惧的尖叫和开心的笑声。当婴儿听到恐惧的尖叫时,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观察蛇的视频,说明婴儿没有产生恐惧。这就证实了恐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说法。该研究报告刊登在了近期心理科学杂志(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科学动态上。

  一项瑞典研究显示,人类可被教导出害怕任何事物。科学家们在志愿者看到蛇、蜘蛛、花卉、蘑菇图像时,就给他们一次小电击。重复几次后,志愿者们在看到这几张图时会显示出恐惧。

  在英国,有一半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是对蜘蛛、蛇等类似动物恐惧。不管蜘蛛或蛇是死是活,恐惧意识会令他们不敢靠近。这些恐惧症状被好莱坞利用在电影里,令观众看了毛骨悚然。然而,在数百万年以前,人类祖先们生活在有许多致命爬行动物和昆虫的非洲,他们并不惧怕这些生物。

  在另一个实验中,3岁的孩子观看屏幕上显示的9张照片,研究者说出名字要他们指出对应的事物。结果表明,孩子们鉴定蛇的速度要比其他动植物快,怕蛇的孩子挑出蛇的速度也要快于不怕蛇的孩子。罗格斯大学的温妮莎(Vanessa LoBue)教授说:"之所以选择蛇能被迅速指出,是因为这种生物与恶心和有害联系在一起,孩子们在迅速指出蛇时,就已经学会了恐惧它们。"

  在另一项美国研究中发现,在实验室长大的猴子或许不惧怕蛇,不过,教会它害怕蛇要比学习害怕兔子和花卉要快很多。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的一份研究报告说,研究人员在对1000名新西兰儿童进行跟踪研究后发现,在自我控制方面得分低的孩子在长大后将会面临财务、健康和财产等方面的问题。
 

  缺乏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对挫折的容忍度低,对达到目标缺乏坚持,难以集中于一项任务。其他指标还包括过分活跃、不假思索就行动、难于等待、焦躁 不安以及不认真等。“根据得分高低的整体走势,孩子长大后的行为结果就变得可预测了,”首席研究者、杜克大学心理学家莫菲特说。
 

  研究还显示,得分低的孩子长大后将面临呼吸、牙龈、性病、超重和高胆固醇以及血压等健康方面的问题。在财务方面也将出现诸如信用卡负债等问题。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三四岁的小孩能上网已不是新鲜事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1月22日消息,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小孩子对新事物接受起来很快,很多孩子连鞋带都不会系,却能熟练的操作电脑玩游戏。美国AVG网络安全公司的一项最新网上调查似乎能从某些方面证实这种现象。

  据美国科技网站CNET.com报道,AVG此次在线调查了2200名母亲,她们的孩子都在2~5岁间,参加调查的妈妈们主要来自欧美及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调查结果表明:58%的孩子会玩简单电脑游戏,而只有52%的孩子会骑自行车;63%孩子可以自行开关电脑,69%孩子会用鼠标,而仅有20%的孩子会游泳和拨打紧急电话,会自己系鞋带的孩子仅有可怜的11%。


科技技能没有性别差异。58%的男孩子和59%的女孩子都可以自己玩游戏

  此外有25%的孩子会是使用浏览器,16%的孩子可以自由上网,15%的孩子至少知道一个网站,19%的会操作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而39%的孩子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27%的可以自己做早饭,37%可写出自己的全名。

  这项研究还发现,孩子们的这种“科技技能”没有性别差异。如58%的男孩子和59%的女孩子都可以自己玩游戏,28%的男孩子和29%的女孩子都可以自己打电话。AVG公司的托尼·安思康解释说,孩子可能不具备某些生活技能,但他们对技术更敏感。而且由于我们和孩子之间紧密联系,所以成年人的所作所为也会导致孩子同样的行为。

  安思康补充道,作为父母有责任、也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来均衡生活技能和科技技能。

  (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周三, 26 8月 2009 20:10

树袋熊:不是熊的“熊”(图)

一只树袋熊妈妈正和自己的孩子在树杈上休息。
一只树袋熊妈妈正和自己的孩子在树杈上休息。

  概况

  树袋熊通常被人们称为考拉。虽然名字中有个“熊”字,但这种招人喜爱的动物并不是熊家族成员,而是一种有袋动物。出生之后,考拉宝宝会留在妈妈的育儿袋内生活大约6个月。可以爬出育儿袋后,小家伙则会趴在母亲的背上或者依附在腹部。它们会与母亲共同生活大约1年时间。

  考拉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当地拥有大量它们最喜欢的桉树。考拉极少离开桉树,锋利的爪子和适于抓握的脚趾能够让它们轻轻松松留在树上。白天的时候,考拉会留在树杈或者隐蔽处睡大觉,睡眠时间长达18个小时。醒着的时候,尤其是在晚上,它们会痛痛快快地享受桉树叶。

  考拉并不需要摄入大量水,身体所需的绝大多数水分均来自桉树叶。一天之内,一只考拉便可消灭相当于自身体积的桉树叶,大约在2.5磅左右(约合1公斤)。有意思的是,考拉甚至会将树叶储存在育儿袋内。

  考拉的消化系统非常特殊,长长的消化道允许它们分解难于消化的桉树叶并且不被树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伤害。桉树叶中含有非常难闻的油,气味与止咳药片类似,由于吃喝拉撒都在树上并且每天吃掉大量桉树叶,考拉也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一个“臭球”。

  上世纪20和30年代,大量考拉遭到捕杀,数量直线下降。在再引入计划的帮助下,考拉数量得以回升,但当前的数量仍然很少并且较为分散。考拉需要很大的生活空间,每只考拉需要分配到大约100棵树。在澳大利亚林地继续呈萎缩之势的情况下,如何帮助考拉家族复兴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基本信息

  类型:哺乳动物

  饮食结构:食草动物

  野外平均寿命:20年

  身长:23.5至33.5英寸(约合60至85厘米)

  体重:20磅(约合9公斤)

  保护现状:受威胁物种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题记】
婴儿时,小宝手捧一个苹果,啃了一圈儿只啃了皮,丢给妈妈,妈妈笑着吃了。中年时,小宝削了个苹果,吃得津津有味,妈在一旁看着笑了。老年时,小宝手捧一个苹果,啃了一圈儿只啃了皮,递给躺在病床上的母亲,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使劲咬了咬,没咬动。她忍着痛又咬,眼泪不知为什么就下来了
 


 

我们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父母为把我们养大成人供我们上学深造等等,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舍不的吃 舍不的穿。千方百计地保证我们的用度和开支。年幼的我们曾多少次在心底暗暗发誓:等我们长大,等我们学有所成,一定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一定要好好报答他们。   
  
斗转星移,当年的苦孩子已然大学毕业步入工作岗位了,他要结婚要买房要买车要买电器他也有了自己的小孩子要给孩子攒学费……生活陷入新一轮循环中。而且好像自己已经努力了,可是还是同人家有不小的距离。   




  

在这样那样的忙碌中他忽视了在老家或退休住在城市另一个角落的双亲,他没注意到他们的白发皱纹,没注意到他们日益弯下的身躯,没注意到他们还有什么要求和想法。也许他还在想:等我再有些钱,有些闲钱,就请他们上大饭店吃一顿,让他们出去旅游,给他们买个大电视……
  
在你去攒这些闲钱的过程中,忽然有一天,你发现这些闲钱再也用不出去了,你的父母已经不需要了。他们或者已不能再去吃海鲜,也许已不能再去旅游,也许已不能再坐起来看电视……也许他们已走了,永远离你而去。   



 


   有一种痛,永远无法弥补;有一种伤口,永远无法愈合。   
  
其实,也许为人父母者根本没期望从儿女手里收获多少回报,他们只是凭本分,爱心为我们做了一切,只是希望子女有出息,活的比自己强而已   
  

 


 

     但为人子女者,如何去获得良心上的安宁呢?也许我们终生都无法赚取让父母快意潇洒的金钱,但这不是回报父母唯一的方式。也许我们可以常回家看看;也许我
发表在栏目: 生活菜园
周二, 21 9月 2010 21:09

男生女生相处秘籍---漫画版

 

 

 

 

 

 

 

 

 

 

——————————————分割线——————————————

 

 

 

 

 

 

 

 

 

 

 

发表在栏目: 情感驿站
第 10 页,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