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内心的宁静前所未有地成为了奢侈品。著名文化学者于丹说:“总是忙得疲惫烦乱,有意思的事会越来越少。”忙与盲变成了当下的一种病。
于丹:北师大教授,《百家讲坛》传统文化传播者
无论是忙碌焦虑的大人,还是正学习诗词的孩子,
不妨跟着于丹体会古人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山鸣林啸,烹茶煮酒的诗意生活,让自己沉静下来,做一个有趣的人。
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推荐:
心不静,幸福来不了。人没有更多与内心对话的机会,生命就鲜活不起来。总要有个机会和忙乱告别,那就从看于丹这套书开始吧。
这套书正是《于丹:中国人的生活之美》包含《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和《于丹:趣品人生》两册:
于丹带你重温最美古诗词
以豁达的诗意,踏上从容的人生
张潮在《幽梦影》里讲得好:“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交益友,饮酒,著书。”
真正的悠闲,养着天真气,养着好奇心,养出一份超乎功利的有趣。倘若养的好,未必不是一种生产力。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将古人诗词以春风飞扬、秋思浩荡、斜阳晚钟、明月千古、登临况味、田园临泉等分类,
结合现代人的思索来讲解,让我们在佳句名篇里悠闲下来,感悟到人生哲理,体会审美意蕴。
骨子里的诗意,是沉重人生中一种轻盈的平衡。古人的人生哲理,都在句句诗词里: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提醒珍惜光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俯视一切的气概;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品格高尚、贡献卓越自能声名远播;
沉闷、焦虑时,放于山水明月、松涛竹海的审美意趣里:
体会自然之美:
“明月出天山,沧桑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何等的辽阔;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天地交融的壮阔;
感受含蓄之美:
“好郁闷”换成“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悲怆;
“我想你”,抵不过“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着;
倘若没有时间看唐诗宋词几百首,就看这本吧,能将最美的中国古典诗词尽收囊中。还有大量珍贵的中国古典名画欣赏。
跟着于丹趣品人生
让生活闲下来,做一个有趣的人
另一本《于丹趣品人生》从山间明月、江上清风、诗酒、品茗、鸣琴等方面,结合当代人生存现状及精神,带我们回到古典世界。
讲述古代文人雅士活色生香的精神世界,于闲适间教你做个有趣的人,哲思的金句,层出不穷:
明月清风是最好的滋养品。
观山水、烹水煮茶、听琴辨音,是最低成本的养心方法。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悠闲与时间无关,忙而不乱,这是一种境界。
从容最大的敌人,不是外在工作的紧张,而是内在状态的焦虑。
内容也是围绕山水、茶、酒、琴等雅事娓娓道来:
山水,暗喻境界,人生境界决定着格局、气度和心态;
茶之味,暗喻心态,品茶犹如养心;
酒之品,暗喻品性,人的品性决定着生活的轨迹和质量;
琴之趣,暗喻情趣,人的情趣爱好引导着人生幸福的浓度和烈度。
烹茶煮茗辨世情、且尽卢仝七碗茶、魏晋风骨琴上听……她将古代名人、典故、诗词,说得有趣生动,且内涵博大精深、充满智慧。
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也许年岁越长越需要这样一种温暖,需要我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中获得宁静的力量。
这套书中既有内在诗词书画的表达,又有外在的琴棋酒茶的滋养,叫人活的慢下来,从容丰盈。
|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 实习 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