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我们每天行色匆匆,却总是忘了停下脚步想想“灵魂”上的事情。小新推荐几篇李银河撰写的小文,多与灵魂有关,一些是伴侣,一些是内心。
(一)
外面的世界热闹非凡,人群熙熙攘攘,嘤嘤嗡嗡,惶惶然不可终日。我却一人凝神静思,对外面的扰攘充耳不闻。有时,在海边散步,遇到一群人在热烈地说着什么,话音敲击我的耳膜,就像鸟的呢喃,就像海涛拍岸,没有一字一句对我来说有意义。从宏观角度看,他们对于我来说并不存在;我对于他们来说,也不存在。盖因我们虽然相遇,但是灵魂并未有交集。
人在世间,灵魂有交集的人不过十数人而已,有的人仅限于亲人,有的人加上恋人,还有人加上友人,仅此而已,岂有他哉。
人的写作和出版使得灵魂似乎与一些陌生人得以交集,那就是那些对你的灵魂感到一些共鸣的人。但是去刻意认识一位作家是最无意义的事情,如钱钟书所说,吃鸡蛋就好,何必认识母鸡?
我只想在世上结交一些有趣的灵魂,偶尔交流一下,剩下的时间就一个人呆着,自娱自乐,自说自话,自由自在。
(二)
灵魂朋友是人世间仅次于爱侣的关系,是最高规格的人际关系。它有时甚至比爱侣关系更有趣,更纯粹。因其超越肉体,超凡脱俗。
人世间有无数种关系,择其要是三种:亲情,爱情,友情。从浓度和密度看,最浓最密的关系当然是爱侣的关系。他们之间必须是发生了激情之爱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他们之间有情有性,甚至有孩子。这是最为美好的人际关系,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
尽管与亲情、友情相比,爱情稳操胜券,但是灵魂朋友的关系与之能有一拼。灵魂朋友是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爱情,或者因为身体条件(性别、年龄、美丑妍媸等等),或者因为空间阻隔,或者因为社会习俗。但是也正因如此,灵魂朋友的关系更加超凡脱俗,不拘一格,因而更加纯粹。它是一个奇异的现象:两个灵魂除了精神的吸引和互动之外,什么也没有,确实是一朵人间罕见的奇葩。
灵魂朋友的关系除了纯粹之外,还可以是格外有趣的,因为灵魂是无形状的,它可以浓如浓汤,也可以淡若清水;它可以烈如霹雳,也可以柔若清风;它可以甜如蜂蜜,也可以苦若黄连;它可以硬如岩石,也可以软若泥土;它可以强悍如参天巨树,也可以柔弱如风中小草。一切都在未知之中,一切都不可预测。谁能知道灵魂的形状呢?谁又能知道灵魂有多强,有多深,有多美呢?
与某人做个灵魂朋友因此成为世间罕见的游戏,这个游戏只有最强烈最纯粹的灵魂才会玩,才能经历其中的甜蜜与痛苦,狂喜与折磨。惟愿与灵魂朋友沉溺于这一高级游戏之中,沉溺终身。
(三)
人此生如果没有交到灵魂伴侣,那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灵魂伴侣首先必须是可以无话不谈的。两人之间没有任何秘密,与对方交流就像自言自语一样:人对自己还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呢?人有倾诉的需求,如果世间没有一个倾诉对象,灵魂就成了孤魂野鬼,痛苦难当。
灵魂伴侣一定是互相欣赏的,也就是知音。如果你并不真正可以由衷地对他说一声赞,或者他并不真正可以由衷地对你说一声赞,两人只是互相挑毛病,交流中尽是负面信息,那也很难维系。
灵魂伴侣一定是性格投契的,如果一方真挚敏感,一方虚伪鲁钝,绝难成为灵魂朋友。性格相互感觉舒服才可能交流,如果总是相互龃龉则全无可能建立关系。其实倒不一定均为内向,或均为外向,一个内向一个外向也有相互吸引的可能,关键还是性格的契合度。
灵魂伴侣最重要的还是要互相喜欢,如果对对方有一丝一毫的厌恶,就绝无可能成为灵魂伴侣,因为灵魂伴侣不一定在现实生活中有关系,吸引力全在精神层面,灵魂之中,如果对对方灵魂不能喜欢,甚至没有兴趣,那是绝无可能成为灵魂伴侣的。
总之,灵魂伴侣在每个人的生活中所占份量不同,有些份量很重,有些份量较轻。但是无论如何,交到一位灵魂伴侣仍是人生一大幸运。
(四)
人生应当是对自己的灵魂不断提纯的过程。让灵魂纯化再纯化,这是一个刻意追求的过程。
制作艺术品就是一个提纯的过程;制作自己人生这件艺术品也是一个不断提纯的过程。最终使生活中的各种杂质被祛除,变得越来越纯粹。
写作是一个提纯的过程,用生活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所有的杂质去掉,仅仅剩下最恰当的最纯粹的东西,就像从一堆原始材料中萃取精华。
生活也应当是一个提纯的过程,把不够精致的事、不够精致的人和不够精致的念头从生命中剔除出去,仅仅剩下最纯粹的事情、人和思绪。就像从一块供雕塑用的材料中祛除多余的部分,塑造自己生命的艺术品。
有时,仿佛能够真切地感觉到这个过程:在某一刻,眼神从浑浊变得清澈,灵魂从浑浊变得清澈,愉悦感随之缓缓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