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4日电 (记者 应妮)从美国舶来的母亲节在国人之间过得轰轰烈烈之际,中国自己的中华母亲节却在今天受到冷落。
李汉秋等45位全国政协委员早在2007年便提倡设立“中华母亲节”,以孟母为形象代表,日子是孟母生孟子而成为母亲的农历四月初二,今年即为阳历5月4日。
李汉秋认为,中国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母亲节、情人节等;而现代社会又很有表达这种人伦感情的需要,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趁虚而入。但异质文化的人伦节日难以承担传承中华传统之任。
他表示,不同文化的母亲节形象代表不同的文化个性,承载着自己的民族精神。异质文化的母亲节既难于传承中华的母教传统,更难于传承中华孝道传统,而这两方面正是中华母亲节的重要内涵。
李汉秋举例,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设立了自己的母亲节。如日本在10月第三个星期天过母亲节;泰国定于8月12日;印度的妈妈节是4月5日;黎巴嫩则在春天的第一天。就连跟美国文化很密切的欧洲国家也都有自己的母亲节,如英国是在四旬斋封斋期的第四个礼拜天;法国是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不过他也指出,中华母亲节倍受冷落与媒体宣传不够有很大关系。“国人有这样的精神需求,但却不知道中华母亲节,这可能也是件悲哀的事情”。(完)
邻居阿姨说他非常有礼貌,武钢老同事说他喜欢管闲事爱上访,记者昨日在武汉继续追踪徐武事件。医院的送菜阿姨和病房里的一位神秘人物向记者透露,徐武就在医院里。但徐爸面对近在咫尺的儿子,不仅无法上去探望,还被报警称徐爸与记者一行涉嫌扰乱医院秩序,多名警察到场盘查。对徐爸来说,习惯了四年多的失望,这一天依然在继续。
邻居:
每天见面他都问好,很有礼貌
昨日,见记者来采访,徐武一层楼的邻居都围了过来,“没见他跟邻居吵过架,每天见面都叫阿姨,很有礼貌。而且他很节约,一般只穿工作服和普通T恤。七八年前 ,他快30岁的时候,关心他的邻居都问他什么时候结婚,他总是说还早还早要先把工作搞好。”
一位冷姓阿姨说,“炼铁厂里会拍马屁的人得到好岗位,他就被调到不好的岗位,他觉得自己凭真本事考到武钢技校,一些不如他的人比他还好,所以就郁闷想不开,写东西告上去,家里人也管不住他。他不可能有精神病,我们能不能把他领出来,通过外面的精神病院对他再进行鉴定,可不可以?”
退休职工:
他喜欢上访,只要是看不惯的
58岁的老陈是炼铁厂的退休职工,已经退休两年多,他对工厂的情况十分熟悉。听说记者的来意后,他爽快地邀请记者到他的家中接受记者的采访,用他的话来说,“我实话实说,不怕得罪人。”
爱上访成徐武的标签
记者提起徐武的名字,老陈的第一反应就是,“是那个老喜欢去北京上访的吧。”可见,徐武的上访已经成了他的个人标签。
对徐武的印象,老陈说他本分,性格内向,不善于跟人交往,还不太清楚有什么其他的缺点。
他都上访什么呢?老陈说,他不只是上访自己的事情,还有看不惯人家厂里有的奖金多有的奖金少,以及一些用人方面的意见时,他都去上访。譬如他看到处分一个人,他自己认为不公平,就喜欢说实话,喜欢单独往北京跑。
对于徐武的上访,老陈说,“个人有个人的追求和想法,徐武的心意是好的,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情况下,这也是他的权利。但是,他反映的问题,是个国企都有,不光武钢才有。武钢有纪委,为什么不能跟武钢内部机构反映呢?在武钢有意见可以跟上级反映,武钢还是会采纳的,武钢每年都会吸纳员工的意见,最多不理你。中国有13亿人,都去北京上访那还得了,不能什么事都往北京跑。”
“我看他也没啥毛病”
老陈说,“你说他精神方面有毛病,我看他也没什么毛病,就想不开,不擅于和人交流,脑袋没开窍,太固执。但是,他只是有些不同的意见,单位就强行把人搞进去,我觉得不恰当,他没有精神方面的问题话,还是要把他放出来。这个事情闹大了,对武钢的影响也肯定不好。”
老陈建议,“还是应该通过正常途径解释一下,告他们干什么,可以商量和协调嘛。”徐父听后激动地说,都找过了,找过公安和政府。老陈说,“你还是要找铁厂,公安不会随便抓人 ”,徐父说,“他们(厂里)不管,推给公安,说是公安抓的人,公安那边又说是医院抓的。”
现场
送饭阿姨:无法出门很抱怨
昨天中午,记者一行再次陪同徐爸来到武钢第二职工医院精神科,当时几个护工在前面准备开启第一道铁门进入病房,但当看到记者与徐爸在后面尾随时,又转身不开门,似乎是担心徐爸等趁开门之机进入医院。
这时,一个送饭菜的阿姨从一楼电梯开门出来准备离开住院楼,但却因徐爸和记者在外,不准其从里面开门,大门依然紧锁,无奈的送菜阿姨只能坐在楼梯处,焦躁地抱怨。
当记者问他,徐武是否在上面住时,她回答说,“肯定在上面啦,不在上面怎么可能不让你们进。”
20分钟后,一名护工从电梯里召唤她进电梯,5分钟后,记者看到,送菜阿姨从医院后门离开病房。
病房神秘人:“徐武就在里面”
由于医院的另一侧外墙楼梯可以上去,有同行记者爬上三楼,从三楼的防盗门门缝处向里张望,这时一个男子走了过来,悄悄地说,“你们不用骗我,我知道你们是记者,我告诉你,徐武就在里面。”随即一名护工走过来将里面的一道门重重关上。
保安:“他逃跑时很清醒”
医院的一名保安说,他本来也是公司退休的职工,也听说过公司下面的一个40多岁精神不太正常的人被送进医院。他逃跑那天,3楼和4楼在改建楼梯,所以病人就搬到1楼和2楼,他被临时分在一楼。当时的防盗网是电焊上去的,他想办法弄掉之后,从仓库离开了医院。
“要说精神不正常吧,他很清醒,就在3点到5点这个时间,没有跟医生护士打招呼,从仓库里离开了。”
据这名保安介绍,出事后,不仅窗外的铁栅栏加装了一层,门锁也换了。
警察:医院报警四警到场
就在记者现场采访时,4名身着警服的警察来到医院。
警察:我们是钢城分局的,我们刚刚接到报警,说有人在这里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饭送不进去。
记者:医院自己不开门,阿姨出不来,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他爸爸来探望儿子,哪里不遵守法律?
警察:我们接到报警,正在调查,如果没有问题,我们就走了。
徐父:我的儿子在广州被强行掳回,你们为什么不调查?
警察:如果你儿子被强行掳走应该马上报案。
徐父:我现在就报警,现在儿子被非法关押,不知生死。
警察:现在报警?我们还是要调查,第一,你说的徐武是不是在这里?第二,是不是非法关押?第三,是不是被虐待?
徐爸:你记都不记就接报案啦,你过几天就忘记了,我不是白说了。
警察:该记的我当然会记了。(随后该名警员拿出本子记录了徐父的姓名和户籍等相关资料。)
在场警察也详细询问了徐武逃脱和被抓回的经历,一位警察得知是便衣将徐武抓回后,也很不解地问到“犯法应该关监狱啊,精神病人应该无责啊,怎么可能由警察把他带回来呢?”
《武汉便衣南方电视台内“掳人”》追踪
徐武被关精神病院是否与他经常上访有联系?警方跨省在广州的南方电视台院内强行抓回徐武是否有足够法律依据?徐武被抓回去后,他父母探视为何频频受阻,探视权何在?事件种种疑问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昨天下午,湖北省公安厅通过微博表示,“武钢和武汉市公安局正在核查,一有结果,很快会告知大家。”
疑问重重 鄂公安厅称将回复
疑问1
徐武被关押与上访有关?
从徐武“飞越疯人院”事件经媒体报道后,整个事件从发生至今,一直与上访这个词脱不开干系。
徐武被关因上访而起
徐武的父亲在回答为何当时要签同意收治时这样说道,“2006年11月,他们(武汉市公安局钢城分局)说徐武要在北京制造爆炸,还搜出了身上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爆炸物配方。他们说,徐武犯法了要开除,你不想让他开除保留工作的话,就做个精神病证明,鉴定有精神病的话他就可以免除开除,只关3到6个月就可以放出来继续上班。他不能没有工作,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只能听他们摆布,我就签了字同意收治。”
徐父认为,这与儿子跟单位的不愉快有关,“他绝对没有病,他就是犟,叫他不要上访打官司他就是不听。”
保证不上访曾是放人前提
徐武是否能被放出来,也曾与会否继续上访有关。
据徐父昨天下午称,2011年1月,老两口曾经前往湖北省公安厅上访,反映徐武的遭遇,湖北省公安厅信访办的一位工作人员很有正义感,说要徐武写个保证,徐父也写个保证,交给医院一份,分局一份。写上:“第一,不到北京上访。第二,不说对社会有危害的话。”这样,才可以考虑让分局和医院把他放出来,后来徐武又在保证书上加了一条:“听领导的话。”
“我回来后把这个事情跟武汉市公安局钢城分局说,他们开始还不信,后来他们省厅核实之后,才知道省厅确实有人关注此事,但最后他们还是没放人。”
信访办:现在情况有变化
钢城公安分局是否有人知道此事?徐父称钢城分局信访办的一位张主任知道,昨日他拨通了张主任的电话,在电话中,张主任称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不再上访能否放人已无法回答。
徐父:我的儿子现在在哪里啊?
张主任:在医院里。
徐父:我昨天去看他为什么不让看?
张主任:是不是医院在休息还是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
徐父:不是医院不让看,是分局的人不让看。
张主任:那我不知道,这个事情我无法回答你。
徐父:我现在保证他不再上访也不闹事了,能不能把他放出来?
张主任:那我现在无法回答你。
徐父:你以前不是说过,只要不上访可以放出来吗?
张主任:你们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变化,你自己非常清楚。
疑问2
警方能跨省抓“精神病人”?
徐武被武汉警方从南方台院内强行掳走,法律界人士纷纷提出质疑,精神病人不是在逃罪犯,警察应无权采取强制措施。
警方只能抓疑犯无权抓病人
广东律师顾浩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徐武是精神病院的病人,并不是犯罪嫌疑人,也不是一个在逃罪犯,医院发现住院的精神病人跑了,可以来人把他抓回去进行治疗,但警察没有这个权力,因为对方不是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是一个国家权力机关,它针对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或跨省抓捕,但针对一个精神病人是不能采取强制措施的。有权将徐武带回武汉的,只有医院和徐武的家属。
医院委托抓人警方也无权接受
他表示,即使医院发现病人丢了,委托警方帮忙将人带回也不行。因为公安机关行使的是公权力,医院行使的是私权力,即使是医院委托警方,警察也不能接受医院的委托前来抓人,最多只能协助医院把人带回去。
警方无权对精神病人采强制措施
如果警方要抓捕这个人,首先必须证明他不是精神病人。先要对他进行精神鉴定,鉴定他不是精神病人,在有证据证明他不是精神病人、且他所从事的行为可能涉嫌犯罪的情况下,警方才能对他采取强制措施。
在没有重新进行精神病鉴定之前,徐武在法律意义上还是精神病人,警方就不能对他采取强制措施,但是,医院可以抓他回去治疗,或者重新鉴定。医院抓他回去重新鉴定之后,有病则继续治疗,没病则应该放出来。
如果在进行鉴定之后,有证据证明他从来就没有精神病,那么,就需要追究当时是谁把他“变成”精神病了,里面是否存在交易。搞清这些之后,警方才有权对他之前的行为进行追究,如果有涉嫌犯罪的才能进行追诉。
疑问3
徐武父母的探视权哪去了?
从徐武这次逃跑被抓回之后,徐武的父母还没有跟儿子见上一面,更让徐父不能接受的是,没有任何人任何部门对他说一句徐武在哪里,每一次进入精神病院所面对的都是三道重重封锁的铁门。
为什么自己的儿子不能探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某某部门有规定,精神病人仅星期三才能看,平常不能看。”徐父称,以前都没有这种说法,都是没人看管的,可以随便去看。
精神病院的说法显然不成立,昨日上午记者在采访时,一位女士就称她刚刚探视完亲人下来,而昨日是星期六,并非星期三。
父母探视子女权受保护
曾代理广商女老师被强送精神病院案的律师廖建勋称,确定为精神病人的人,一般由配偶、子女、父母或其他近亲属担任其监护人,医院只对其治疗,而不是监护人,所以不能限制其他人探视病人的权利,而父母探视子女是受法律保护的,也是没有限制的,因此所谓只能周三探望的说法不成立,对于医院侵犯探视权的行为,徐父可以起诉并要求赔偿。
湖北省公安厅:
网民和媒体疑问
警方会正式回复
昨天下午,记者致电湖北省公安厅的黄姓处长,他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广大网民和记者提出的疑问,公安机关会认真核查,并做出一个正式的回复。”记者继续追问下,他表示,“这个事情你跟武汉市公安局联系,因为此事涉及武汉市下面的钢城分局,我们已经明确请武汉市公安局认真核查,他们现在正在核查这个事,很快会有一个通稿发布。”同时,他也当场对徐父担心儿子被打回应称,“这个怎么会呢,不会的。徐武的人身安全是没有问题的,谁会打他呢?”
昨日下午,湖北省公安厅发出了一条微博,“平安荆楚:感谢广大网民对徐武一事的关心,武钢和武汉市公安局正在核查,一有结果,很快会告知大家。” □专题撰文/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闫晓光
核心提示:开国皇帝发的誓,对其继承者应该是具有绝对权威和约束力的。九百年前的赵匡胤,敢立这块不杀士人的石碑,固然出于他万世基业的考虑;其实,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势所必然的,符应社会发展的行为。中国人好说“时事造英雄,英雄造时事”,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赵匡胤要结束军人对政治的干预,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位。
这块不杀士大夫的誓碑传说,首见于宋·叶梦得的《避暑漫抄》。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勑有司,自后时享(四时八节的祭祀)及新太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靖康之变,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后建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上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实行文官制度,政治家治国
“枪杆子出政权”,此乃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真理,这句话只是半句,另外半句,应该是枪杆子固然可以出政权,但这个政权绝不能再被枪杆子左右。早在一千年前,赵匡胤就身体力行做到了。实行文官制度,由政治家治国,而不是军事家治国,便是赵匡胤执政的奋斗目标。
誓碑虽小,意义重大,因为它极其明确地刻出了“不杀”二字,也就给了实行这种文官制度的最起码保障。
在此之前,中国的士人,包括文人、读书人、知识分子,是被统治者视为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的“跟班”,是被权力拥有者视为用得着时用之,用不着时甩之的“抹布”。然而,在这块深藏于密室的誓碑上,居然有一行字,写着:士人不可杀。在此之前,没有一位皇帝这样说,在此之后,也没有一位皇帝这样说,所以,这个赵匡胤,了不起,你得给他竖大拇指。
虽然,赵宋王朝,并非没有杀过士人的纪录,虽然,赵宋王朝,并非没有文字狱的恶政,但是,宋朝确实是杀士人较少的一朝、文字狱较少的一朝。因此,这誓碑意义非凡。
中国之文化精神,其辉煌灿烂,其博大精深,其传统悠久,其生命力蓬勃,是有超越历史而万劫不灭的能量。视文化为民族生命,视文人为国家栋梁,乃有史记载的三千多年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传承。中国没有西方世界奉为国教的宗教传统,政教合一的统治架构,中国人从来持泛神论的实用主义,信仰不一,供奉不专。但不能因此得出结论,五千年来,中国人无信仰,无宗教。其实,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文化,中国人的宗教,说到底也是文化。
中国,作为一个国家,败弱过,穷困过,破碎过,被人侵略得亡国过,但之所以得以亡而不灭,灭而重生;得以筚路蓝缕,走出绝境,全在于支撑着我们精神的这颠扑不破,历久弥新的由方块字组成的文化传统。
在中国,也许一段相当时间内,文明,会被抑制得喘不过气;文化,会被扼杀得了无生气;文人,会被箝制得万马俱瘖,文学和文艺,会被整肃到寸草不长,颗粒无收。但是,这种誓碑上的精神传承,犹如横亘在中原腹地的长江大河一样,枯水期再长,也不会断流。中国人经过千年以上的摸索,由昏沉蒙昧的黑夜,走向启迪觉醒的黎明,赵匡胤顺应了这样的潮流。故而王夫之在《宋论》中曾经说到这块誓碑,“太祖勒石,锁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内跪读。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一个受到压迫的人,方知不受压迫之可贵,反之,一个压迫惯了的人,要他收手不压迫人,也难。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深知文人在压迫下,难以为文,难以为人,所以,他对赵匡胤的这项措施,评价极高。他为什么说“不谓之盛德也不能”?因为人的脑袋,只有一个,不等于韭菜。因此,赵匡胤这块誓碑,基本能够约束他的继承者,给文人这点最起码的安全保证。中国封建社会,一共有过三百多个皇帝,只有他发了不杀士人的誓,而且,大宋王朝三百年,勉勉强强也还是按照他的誓言去做,不杀,或者尽量不杀士大夫,所以,他真是很了不起。
赵匡胤的这块誓碑,有论者以为,不仅达到中国封建王朝全部历史上的“民主”高峰,更有论者谈及,还说明了昏君、庸君也许不把这种精神传承放在心上,不等于明主、英主不把这种精神传承不当回事。秦始皇焚书,医药的书,农林的书,他是不扔到火堆里去的。这说明,即使暴君在下手屠杀文人,灭绝文化时,他作为一个中国人,这种血脉传承的精神渊源,也还在起着作用。除非他已经是畜生、是野兽,否则,总会存有一丝一缕的考虑。
两宋王朝对文化人的优容
在中国历史上,有宋一代,对于文人比较优容,也比较信任,其人事政策的始源,是与这块在建隆三年(963)所立的誓碑分不开的。
关心文学史,对于唐宋文人稍有所知的读者,一定会了解宋代对文人授官之高、任职之崇、地位之隆、声名之炽,胜于前朝。以唐宋八大家为例,唐授韩愈、柳宗元的官位,也就是刺史、侍郎等职,相当于省市一级,甚至不过地市一级。而欧阳修、苏轼的官位,大抵相当于省部级,而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等人,更是进入中枢决策层面的要员。这就是王夫之对赵匡胤所赞美的“不谓之盛德也不能”了。
崇文抑武,在赵匡胤前,焚书坑儒的秦始皇做不到;以儒冠为尿壶的汉高祖做不到;动不动拿文人祭刀的魏武帝做不到;甚至连唐太宗也做不到;因为,李世民征讨一生,武是第一位,文是第二位,这是他必然排序,也是历代最高统治者的必然选择。而赵匡胤能作出历朝历代都未有过的改变,应该是他总结了唐末至五代的二百年间频仍战乱的历史经验。
陈桥兵变当上皇帝以后,如何改变唐末至五代以来,各地藩镇节度,相互割据,军人统领行政,胡作非为的弊端,如何消除动辄刀枪相见,兵燹成灾,中央操控不了,天下大乱的败象,成了他念念不忘之事。他曾经对赵普感慨过,“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令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在他眼中,一百个文臣的贪浊,其危害性也不如一个将领的作恶。所以他下决心要用文人治国理政,于是,就有这块誓碑,虽然是最低程度的安全保证,但却给文人从政为官、发挥才干、敢于直言、恪尽厥职,创造出宽松的氛围、良好的环境。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科举以后,站在午门城楼上看新科进士鱼贯进入朝堂,对左右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其实唐朝每次科举的录取率仅为宋朝的十分之一。唐二百多年,进士登科者三千多人,宋朝三百年间,进士登科者十万多人。这充分说明赵匡胤是下决心要实行文官制度的,为此,他在选拔人才上、储备人才上,采取兼收并蓄,多多益善的政策。而且直接取之民间,实施最公平的择优录取的方针。
本报讯(记者袁洪娟)作家出版社3月17日透露,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长篇小说新作《孤舟》中文简体版已由该社出版。在《孤舟》中,渡边一改此前驾轻就熟的情爱文学套路,将目光投注于退休后深感寂寥的“孤舟族”。
在《孤舟》中,大谷威一郎从常务执行董事职位退休,时间终于完全由自己掌控,他憧憬着全新的美好生活。孰料,一系列麻烦就此开始。几十年上班形成的快节奏,顿时停下来让他极不适应,不再为公司所需更让他心中茫然、精神萎靡。妻子洋子面对天天在家的丈夫,生活习惯亦遭破坏,患上了“老公在家精神紧张综合征”。夫妇二人都觉得对方陌生得可怕,无法忍受。女儿居中调停,只落得两头受气。一场大爆发之后,女儿搬了出去,妻子也随之离家。一夜之间,美好生活变成了孤家寡人的凄凉晚景。大谷在明白了“衰老是一种学习,人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之后决定再次出发,找回自己。
渡边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经常听朋友诉说60岁退休后,从早到晚无处可去,内心极度失落,又不想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变得越发不知所措。渡边将这样的人命名为“孤舟族”,“他们还要走过平均20年的人生之路,如果一直这样迷茫下去,将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渡边认为,越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退休后的落差就越大,他们自尊心很强,很难实现再就业,久而久之,就成了被遗弃的“孤舟”,只得独自品尝寂寞的滋味。谈到自己的老年生活,渡边说:“作家尽管没有退休一说,然而我也孤独,找不到跟我有相同价值观的同龄人。我想用小说来排遣这份孤独。”
日本媒体认为,这部小说进一步揭示了孤舟族问题对家庭的影响,这是退休前一切以公司为中心的日本男人最大的悲哀。还有媒体认为,今年76岁的渡边淳一以描写男女热烈情爱的作品打动读者,《孤舟》象征着他步入老年之后创作风格的转变,小说自始至终漂浮着主人公只能从爱犬身上得到精神慰藉的哀愁,散发着与以往作品截然不同的韵味。
【摘要】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移民的宗教信仰就是其表现之一。
从1906年到1945年,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移民侵略,这是日本“建国以来的第一次民族大移动”,被称为“满洲移民”。通过大量移民永久占有中国领土,奠定坚实的殖民地统治基础,无疑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的重要目的之一。日本移民当局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满洲移民”的宗教信仰,既与日本本土一致,又有适合移民统治需要的特点。通过对移民宗教的探讨,既可以了解日本政府对移民的塑造方式与目标,更可以了解日本国民性的一些特点。
无处不在的移民神社
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是伴随着移民来到东北,在东北各地修建神社。在日本政府推行法西斯统治的过程中,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神道思想。神道思想原本只不过是日本古老的民族宗教,其自身并不具有法西斯主义的色彩,然而,在国家神道体制下的神道,其存在却与国家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
“九·一八”事变爆发以后,在日本国民当中排外主义、国家主义的浪潮进一步高涨。日本国民认为国家是国民生活的支持力量,期待着国家以发动战争并在战争中取胜来提高国民的生活。因此,作为日本国民精神寄托的神社也迅速增多。神社增多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战争往往是胜败难测,日本国民在祈祷战争胜利和“武运长久”的名义下,祈求身边出征的士兵安全而且顺利返回。很多日本国民要到神社参拜,为此,必须大量修建神社。二是为了使战争这一国家行为完全正当化,日本政府以国家神道来强化国家利己主义。“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在日本各地最常见的所谓“祈祷节”迅速增加,他们极力宣扬国威,宣传武运长久,祈祷战争胜利。与此同时,在乡军人会、消防组、青年团、妇人会、小学、自治组合等,各个团体都进行着有计划有组织的动员,1932年春天,发展成为以战死者慰灵为中心的纪念活动。为了使这一活动能够长久持续下去,在各地陆续新建和扩建了数量众多的招魂社,修建费来自各市町村的税收。在战争中,神社作为守卫国家的宗教性机构的机能迅速增强,一系列祭典的举行和神社的修建无疑促进了国民的集体参拜,使国民在精神方面达到了统一。
随着日本政府向中国东北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在“满洲”各移民地区也陆续修建起神社,其建立的原则是一个移民团建立一个神社。一般来讲,修建神社比较早的是在移民到来的第二年,最迟也是在移入两年后就要修建。可见,修建神社是与移民团的建设紧密相连的。对于“满洲移民”来说,神社是他们的精神寄托,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移民居住地区修建的神社,大部分是以天照大神和明治天皇为祭神,至1936年末,在移民村落中修建了36所神社,其中35所神社供奉的是天照大神或明治天皇,或者同时供奉这两个神,另外一所神社供奉大国主命。
神道是日本人古老的信仰,神社则是包括“满洲移民”在内的日本人的精神家园。不论到哪里,神社都与日本人紧密相随,在人们精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以弥荣神社为例,说明“满洲移民”与神道信仰和神社的无法分割的联系。
第一个移民神社——弥荣神社
1933年2月11日,第一次“武装移民” 建立了弥荣村。同年10月14日,弥荣神社就修建完成,从弥荣村建立到神社修建完成仅仅经过8个月时间,修建神社速度之快,足见修建神社对于移民的重要性,这也是“开拓团”团长山崎芳雄为求安定团员精神而“努力的结果”。
根据《弥荣村要览》的记载:“昭和8年2月13日(先遣队到达永丰镇的第二天)早晨,在警察署的庭院,太阳升起之前,用喇叭将大家唤醒,全体成员在广场集合。国旗由青森小队的渡边拿着,向东方两拜、两拍手、一拜之后,三唱天皇陛下的繁荣。面向充满希望永丰镇的天地,在肃然的气氛中,感慨万千,默默无语。”①
这段记载说的是,在先遣队到达永丰镇的第二天,大家共同面向东方——日本的方向遥拜,看似是一件小事,却充分体现了移民的一种习惯与信仰。这件事被弥荣村移民作为“一生也无法忘记的事情”而被记入弥荣村史。
根据资料记载来看,除去移民具有强烈的神道信仰之外,促进弥荣村神社建立的直接原因是在异国他乡寻求精神上的安慰。第一次移民弥荣村所担负的任务不只是“开拓”,在日本人认为治安不好的“北满”地区,也担负着讨伐“匪贼”的警备任务。由于当地抗日武装力量的袭击,弥荣村曾经出现了几名战死者,为了安慰亡灵,团长山崎芳雄决定修建神社与忠魂塔。此外,在移民初期,移民面对艰苦的环境可谓“历经苦难”,尽快建立弥荣神社,确立弥荣村的中心标志以鼓舞士气是十分必要的。恰好在弥荣村中有几个移民是建筑技术者出身,以他们为主,从1933年9月动工修建,到10月14日就建成了弥荣神社。竣工之日正好是后续团员到达佳木斯的日子,因此,这一天被作为弥荣村的重要节日。
弥荣神社位于八里岗的高台,从永丰镇向东,过了种畜场,再过新泻区,去长野区的途中。之所以选取这一场所,原因在于各个村落到达此地都十分方便,而且位于高处,视线较好,移民可以遥拜或远望神社。这是经过精心选择后确定的场所。《弥荣村要览》中这样记载,八里岗最高部景致最好,位于中央地带,在此建立弥荣神社,成为日本精神的中枢。有关弥荣神社的祭祀活动,在《弥荣开拓十年志》中有如下记载:
弥荣神社以伊势为祭神,参拜时得到神符。而且在讲祝词时,因为神主不在团里,从团员中选择队员,并让他到日本国内学习……祭祀一年举行两次。春祭是在播种结束后,大致在5月。秋祭是在收获后,在10月末左右。祭祀活动与内地完全一样。大家聚集在神社,从夜里开始,唱歌跳舞,整个团都特别热闹。②
新华网昆明3月9日电(记者颜牛)据云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通报,截至9日中午,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林火已全部扑灭,参加林火扑救的1500多人已全部转入火场清理。
这次发生在保山市隆阳区水箐洼子的林火持续了20余小时。发生林火的林区主要为国有林场,林木主要为云南松。林火由一名精神病患者用一次性打火机点燃,目前,这名精神病患者已被控制。
截至目前,扑救人员已经扑灭所有零星火点。直升机吊桶洒水作业在扑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云南省森林防火指挥部要求,下一步要安全、全面、彻底地清理火场。
另悉,火场离当地有300多年历史的著名佛教圣地梨花坞不远,但火情没有对梨花坞的房舍、设施造成影响。
大脑通信网络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父母的遗传
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来自墨尔本大学神经精神医学研究中心的亚历克斯-福尼托(Alex Fornito)是该项研究报告的首席著作者,他说,这一发现对于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一些人执行某些特定任务会远远强于其它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有助于了解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遗传学依据。
先前的研究显示,在智力测验中,能取得高分个体,大脑功效也更高。同时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效能明显降低。
福尼特说:“大脑网络复杂程度相当惊人,数十亿的神经细胞通过数万亿的纤维相连。在这个网络中,有效的通信非常重要。连接越多,网络效率就更 高,这些连接使得大脑不同的区域可以相互快速高效的通信。另一方面,会尽力使得网络连接配线数目最小化,因为从消耗的能量来看,每一个配线连接都非常昂 贵。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一些人的大脑运转比其它人更有效。”
双胞胎基因比较试验
研究小组成员包括一些来自昆士兰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他们对38对同卵双胞胎和26对异卵双胞胎的大脑扫描进行了比对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拥用相同的基因,而异卵双胞胎有大约50%的基因相同。
福尼托说:“对于研究基因在决定某一具体特性中有多么重要,双胞胎无疑是比较完美的研究对象。假定存在差异,且基因在确定遗传特征方面非常重 要,那么我们可以预测出同卵双胞胎在这些功能方面的相似性要远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的统计模式,精确的计算出基因在确定遗传特性中 所起到的作用。”
大脑网络如何组织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揣测着这些复杂网络的组织形式,但是,全面绘制人类活体大脑连接难度非常大。
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测量了整个大脑中网络连接的效益,同时对大脑的具体区域也进行了类似的测量。
福尼托说:“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出了异卵双胞胎大脑网络组织中的差异出现在哪些位置。就他们大脑网络的效益而言,我们发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大脑功效与生俱来
研究发现平均全部差异的60%都和基因有关。因此,大脑如何连接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仍有足够的空间让大脑响应外界环境。
福尼托说:“在大脑的某些区域,遗传作用更加突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前额皮质是大脑中受遗传影响最强烈的区域,而这一部分在策略性思考、计划 编制以及记忆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受许多精神疾病影响的首要区域之一,精神分裂就是一个重要的实例。因此我们的发现指出了这些大脑变化的潜 在遗传根据。”
虽然基因遗传起主要作用,但是当大脑出现问题时,适时地利用外界环境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还是可以避免精神疾病和大脑失调的发生。
福尼托补充说:“最终,这项研究将帮助我们找出哪些特定基因非常重要,从而解释认知道能力上的差异,以及确定患类似精神分裂和老年痴呆病等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风险。”他表示,这项研究将为治疗大脑失调类疾病开拓新的基因疗法。(锋格)
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遗传基因对大脑网路配线的“成本效益”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且阐明了一些和大脑形成有关的问题。
大脑通信网络工作的好坏取决于父母的遗传
来自墨尔本大学神经精神医学研究中心的亚历克斯-福尼托(Alex Fornito)是该项研究报告的首席著作者,他说,这一发现对于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一些人执行某些特定任务会远远强于其它人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有助于了解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遗传学依据。
先前的研究显示,在智力测验中,能取得高分个体,大脑功效也更高。同时也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效能明显降低。
福尼特说:“大脑网络复杂程度相当惊人,数十亿的神经细胞通过数万亿的纤维相连。在这个网络中,有效的通信非常重要。连接越多,网络效率就更高,这些连接使得大脑不同的区域可以相互快速高效的通信。另一方面,会尽力使得网络连接配线数目最小化,因为从消耗的能量来看,每一个配线连接都非常昂贵。这就说明了为什么一些人的大脑运转比其它人更有效。”
双胞胎基因比较试验
研究小组成员包括一些来自昆士兰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他们对38对同卵双胞胎和26对异卵双胞胎的大脑扫描进行了比对研究。发现同卵双胞胎拥用相同的基因,而异卵双胞胎有大约50%的基因相同。
福尼托说:“对于研究基因在决定某一具体特性中有多么重要,双胞胎无疑是比较完美的研究对象。假定存在差异,且基因在确定遗传特征方面非常重要,那么我们可以预测出同卵双胞胎在这些功能方面的相似性要远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的统计模式,精确的计算出基因在确定遗传特性中所起到的作用。”
大脑网络如何组织一直是困扰科学家的难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揣测着这些复杂网络的组织形式,但是,全面绘制人类活体大脑连接难度非常大。
研究人员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测量了整个大脑中网络连接的效益,同时对大脑的具体区域也进行了类似的测量。
福尼托说:“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出了异卵双胞胎大脑网络组织中的差异出现在哪些位置。就他们大脑网络的效益而言,我们发现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些大脑功效与生俱来
研究发现平均全部差异的60%都和基因有关。因此,大脑如何连接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仍有足够的空间让大脑响应外界环境。
福尼托说:“在大脑的某些区域,遗传作用更加突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前额皮质是大脑中受遗传影响最强烈的区域,而这一部分在策略性思考、计划编制以及记忆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受许多精神疾病影响的首要区域之一,精神分裂就是一个重要的实例。因此我们的发现指出了这些大脑变化的潜在遗传根据。”
虽然基因遗传起主要作用,但是当大脑出现问题时,适时地利用外界环境和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还是可以避免精神疾病和大脑失调的发生。
福尼托补充说:“最终,这项研究将帮助我们找出哪些特定基因非常重要,从而解释认知道能力上的差异,以及确定患类似精神分裂和老年痴呆病等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风险。”他表示,这项研究将为治疗大脑失调类疾病开拓新的基因疗法。(锋格)
新华网洛杉矶3月2日电(记者 高原)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如果工作压力大使人血压升高,不妨午睡片刻,这样会有助降低血压。
这项研究是美国阿勒格尼学院的研究人员完成的,研究涉及85名身体健康但精神压力较大的大学生。研究人员对这些大学生进行了精神压力测试,然后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每天可以午睡约1小时,另一组没有午睡。
结果发现,尽管所有大学生在接受精神压力测试时,血压和脉搏跳动都有所增加,但对午睡了至少45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平均血压要低于没有午睡的大学生。
研究人员指出,午睡有助降低因压力大而产生的高血压,从而起到维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新一期《国际行为医学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