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尽管实体书店风光不再,这样的场景仍让人觉得温暖。

◆阅读提示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购书渠道的多样化让实体书店步履蹒跚。有人说,好的书店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实体书店的消失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的消失;也有人认为,实体书店不过是城市文化的一种点缀,可有可无。针对要不要拯救实体书店,如何拯救实体书店等问题在社会上引起热议。然而,实体书店的逐渐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

沦为网店“免费体验区”

“越来越多的人来书店只看不买,或是记下书名或是拍过照片,回家再从网络书店上下单购买,实体书店几乎成了网店的免费体验区。”三联书店济南分销店负责人白锋坦言,网络书店在搜索、价格等多方面都有显著优势,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构成了很大的冲击。

白锋告诉记者,网络书店从出版社能拿到5折甚至更低折扣的进价,而实体书店最多6.5折左右。去年曾有网络书店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低于进价销售,实体书体在价格上根本不可能与之抗衡。网络书店之所以敢进行如此疯狂的价格战,源于它的盈利模式。网络书店进行图书销售只是盈利模式中的一部分,而且多数网络书店在图书销售层面都在赔钱。它们要的是市场份额,是交易量、点击率。一旦有了这些,就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进行盈利,例如虚拟店铺的出租、网站广告费的收取、在途资金的利用等等。通过其他盈利点获取的利润要远大于图书低价销售的亏损。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曾出台过相关规定,经销商可进行图书优惠促销,但价格不得低于版权页定价的85%。“但业内执行效果并不明显,几乎无人监管。只是有规定,而没有具体处罚措施。目前国内没有相关法律,是导致业内不正当竞争、无序竞争的根本。”白锋说,网络书店以一种新型业态的模式出现,和实体书店之间竞争不可避免。但这种竞争不应以牺牲实体书店为代价,两者之间应该寻求共识,共同发展。

除了网络书店带来的冲击,成本的逐年递增成为了压垮实体书店最后一根稻草。爱书人、红袖书屋等民营实体书店在省城已难觅影踪。三联书店在济南县西巷泉乐坊商业街的店铺租金一年是40万元,合同一签就是三年。“3年的房租都打了水漂,现在干一天赔一天,到今天已经赔进去两套房子了。”白锋告诉记者,连供孩子出国读书的钱都赔了进去。他说,2004年实体书店就开始走下坡路,2009年突然之间整个市场进入大萧条。房租、人工费用几乎占了成本的全部。“照这样下去,今年租房合同期满后就关门不干了。”

该不该拯救

实体书店的相继倒闭,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热议。有人说,好的书店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实体书店的消失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的消失;也有人认为,实体书店不过是城市文化的一种点缀,可有可无。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又有代表提出拯救实体书店。拯救实体书店是怀旧情结还是城市文化需要?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刘学民认为,实体书店的倒闭是行业内部充分竞争的必然结果,是市场需求所决定的,不应人为地加以干涉。政府的干预,或许短期内有效果。但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实体书店作为纯商业机构,就应该交由市场决定,充分的竞争就像是大浪淘沙,总会有精品存活下来。

“时至今日,实体书店的意义已经不在于买书卖书,而是读书人的怀旧情感所在。如果连这种读书的情怀都没有了,对于国家、民族都是很可怕的。”济南市文联副主席韦辛夷说,面对实体书店的衰败感到既无奈又可惜。无奈的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可惜的是当前能静下心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读书是一个过程,深度阅读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看完内容。快餐文化终究是缺少了沉淀。实体书店作为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或是一种生活态度,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底开始,杭州市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民营实体书店。上海推出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每年划拨1500万元支持,其中500万元直接投入扶持实体书店。近日,上海鹿鸣书店、季风书园等首批35家实体书店已接受了共500万元资金扶持。山东省新闻出版局相关部门高姓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相关实体书店工作正处在调研阶段,还没有具体措施出台。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狼打哈欠会群体传染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然界的动物千姿百态,它们时常摆出各种滑稽可爱的表情,以下是十二种动物打哈欠的表情特征,其中它们并不是完全出于困乏欲睡而打哈欠,例如:山魈有时打哈欠是向竞争对方展示威胁;狼打哈欠具有一定的“传染性”等。


山魈打哈欠是向竞争对方展示威胁 

  狼可以表达许多表情,其中多数打哈欠表情都是涉及于群体和个体之间不同等级间的交流沟通,也有一些个体是在清醒之后舒展身体打哈欠。有人认为打哈欠是会传染的,这是一种生理正面反馈机制,可产生群体效应。一些群体打哈欠的物种包括高级智慧群居动物,例如:犬齿类动物、黑猩猩和人类。

  不像体形较大的近亲北极狼,北极狐伴随着季节变迁将改变自己的体毛颜色。它们打哈欠的姿式与其他犬齿科动物相近,北极狐通常出现在最北部的苔原环境,而不是生活在南极,因此不存在南极狐,它们的主要食物是旅鼠、鸟蛋和小海豹,同时,它们也是北极熊和北极狼的主要猎物。

  袋獾打哈欠是处于疲劳,还是仅是彼此相遇打招呼?答案是后者,但是袋獾彼此间相遇并不是很“快乐”。它们张着嘴打招呼,通过咬对方的脸来表达问候,期间会尖叫引起对方的注意。令人遗憾的是,袋獾很可能会像袋狼一样逐渐消失,尽管它们的数量减少并非人类所为,它们会较高概率地传染一种疾病,最终使面部咬痕引起致命癌症。

  河马打哈欠张着大嘴是表示饥饿吗?人们更希望这是一种疲倦的表现,河马是地球上继大象和犀牛之外的第三大陆地哺乳动物,体重大约接近1万磅。通常公河马打哈欠是向领地挑战者竞争对手示威,有时它们会将嘴部张开至150度。

  任何长着嘴部的动物都会打哈欠,长年生活在地下的裸鼹鼠也不例外,与其他物种相比,它们打哈欠的模样看上去较为丑陋,但也有一些滑稽。

  鸟类有时做出一副打哈欠的样子,事实上它们不会打哈欠,它们张开嘴时仅是为了获得食物,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与其他鸟类进行搏斗。

  山魈打哈欠是出于多种原因,其中包括:需要吸收更多的氧气,向竞争对方展示威胁,或者仅是处于困乏欲睡状态。(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山东再出现"疑似狼" 竟被5头家猪拱得奄奄一息

  实拍凶猛土狼群围攻幼象 母象护子拼死反击(图)

  枣庄捕获"野狼"身份确定 鉴定确为哈士奇宠物犬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四亿年前的鱼颚化石。

  在约4亿2千年前,鱼类进化出了上下颚。在此之前,它们都是直接用嘴巴吮吸食物的。

  到目前为止,无颚鱼只剩圆口鱼类和八目鳗鱼类两个品种。科学家猜测,无颚鱼灭绝是因为无颚使它们在捕食方面竞争力不足。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最新研究结果却表明这不大可能。因为在高级的有颚鱼出现后,这两类鱼至少共存了1000万到2000万年。“若无颚鱼竞争力不足,那早在有颚鱼类出现的高峰时期它们就应该灭绝了。”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安德森教授说。为更好地研究有颚鱼类的出现,他和助手们研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化石后认为,无颚鱼能继续生存下来,可能因为它和有颚鱼竞争的食物源不同。“一旦拥有颚,那就不会满足于吮吸食物。它们能抓能咬,可以做很多事情。”

  (源自《纽约时报》)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恐龙不同寻常的肺功能可能令其在与早期哺乳动物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恐龙不同寻常的肺功能可能令其在与早期哺乳动物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9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对现代短吻鳄的最新研究发现,恐龙不同寻常的肺功能可能令其在与早期哺乳动物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科学家发现,短吻鳄今天也采用类似鸟类的高效呼吸方式。短吻鳄与恐龙拥有共同的祖先。在哺乳动物中,每次呼吸都将富含氧的空气输送至肺中称为肺泡的“死胡同”。在肺泡中循环的空气将氧气送至血液中,同时又从血液带走二氧化碳。

  不过,鸟类没有肺泡,空气只能从某一个方向进入它们的气囊。这种进化使鸟类的肺部充满了“新鲜”空气,令其能在使其他动物死亡的高度下呼吸。为揭开短吻鳄呼吸之谜,科学家将液体注入死亡美洲短吻鳄的肺中,测量气流流动方向。

  研究小组发现,和鸟类相似,空气绕过某些支气管或气道,仅在被呼出时才回流通过这些支气管。这种呼吸模式可能在距今2.51亿年至1.99亿年前的三叠纪时代的祖龙(archosaur)身上就出现了。祖龙是鸟类、恐龙和短吻鳄的共同祖先。

  在三叠纪时代早期,空气中的氧含量要比现在要低。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美国犹他大学进化生物学家法玛尔(Farmer)说:“我们知道,鸟类的这种肺部结构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们擅长在稀薄空气中活动的原因。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祖龙在氧含量较低的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

  恐龙的高度适应性或许还说明,在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前,哺乳动物的体型总是很小的原因。法玛尔指出:“这些哺乳动物好像一直受到祖龙的遏制,身体总是长不大。”研究结果1月15日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猩猩中倾向滥交的种类一般具有较大的睾丸,而此次的研究最终证实它们也确实能产生更多的精子。这一份研究已经发表在《美国灵长类学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上。
研究人员原先认为黑猩猩之所以拥有较大的睾丸,可能是因为数只雄性黑猩猩之间需要互相竞争,以便赢得雌性黑猩猩的芳心。因此它们必须产生更多的精子,以便赢得竞争。
此次,研究人员对生活在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进行了研究。他们设法获取了不同种类猩猩的睾丸组织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种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他们注意到产生精子的睾丸组织,大猩猩的要比猩猩的和黑猩猩的薄很多。黑猩猩睾丸产生的精子数量超过猩猩的14倍,而比大猩猩,这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则要多出更多。“我们的数据显示,黑猩猩一般可以产生比大猩猩多200倍的精子,”研究人员花本秀子解释说。对于这三种猩猩种类,研究人员目前已经确认,其睾丸的大小和其产生精子的数量成正比。
研究人员同时还宣称此次的发现支持这样一种理论,即认为产精能力直接关系到求偶竞争以及交配竞争中的地位和成败。
之前的研究中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实行一夫多妻制的猩猩种类,如大猩猩,睾丸较小,因为它们一只雄性猩猩统治整个族群,首领独享与所有母猩猩的交配权。而在相对滥交的种类,如黑猩猩中,雄性个体之间将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数只雄性黑猩猩将为博取一只雌性的交配权而相互竞争。这种争竞机制被认为正是驱动产精能力加强和睾丸变得更大的动因,也因此能产生更多的精子。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猩猩的产精能力是很难进行精确测量的。“通常,你要想获取合适的样本非常困难,即使它们生活在动物园中也是一样。”花本秀子女士说。“因此,只能用睾丸重量或者睾丸/身体重量比来作为产精能力的指标。”
在此之前,目视观察已经证实,相对自身体积,黑猩猩拥有比其他种类猩猩更大的睾丸,但不清楚这是否意味着它们能因此产生更多的精子。而这次的研究为这一说法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来源:新浪科技 晨风) 更多阅读 《美国灵长类学期刊》发表论文摘要(英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新一期英国《自然·通信》杂志刊登研究报告说,气候变化已明显影响了芬兰不同颜色猫头鹰群体的比例。由于近30年冬天越来越温暖,当地同种群不同颜色的猫头鹰在生存竞争中的优劣地位随之变化,导致它们的比例发生变化。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对当地名为“灰林鸮”的一种猫头鹰跟踪研究了几十年。这种猫头鹰分为棕色和灰色两种颜色,过去棕色猫头鹰数量相对较少,但近30年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棕色猫头鹰在当地猫头鹰群体中所占比例已从30%上升到约50%。

  研究人员认为,棕色“灰林鸮”的增多与气候变化有关。通常在严酷的冬天,棕色“灰林鸮”与灰色“灰林鸮”相比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一是因为在寒冬大雪中,前者 更容易被其天敌发现,另外棕色“灰林鸮”新陈代谢率更高,意味着它们需要更多食物,这在缺乏食物的冬天也成为劣势之一。

  因此,在过去天气更为寒冷时,棕色“灰林鸮”的数量并不多。而近30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冬天越来越暖和,棕色“灰林鸮”在竞争上的劣势相对减少,其数量也就出现增长。

  根据自然选择理论,人们认为气候变化会对不同物种的生存造成不同影响,但有良好观测记录的实例并不多,本次研究则提供了这方面的有力证据。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黑猩猩较大的睾丸能产生更多的精子

  近日,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发现,黑猩猩睾丸能产生的精子数量比大猩猩多200倍,比猩猩多14倍。猩猩中倾向滥交的种类一般具有较大的睾丸,而此次的研究最终证实它们也确实能产生更多的精子。这一份研究已经发表在《美国灵长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上。

  研究人员原先认为黑猩猩之所以拥有较大的睾丸,可能是因为数只雄性黑猩猩之间需要互相竞争,以便赢得雌性黑猩猩的芳心。因此它们必须产生更多的精子,以便赢得竞争。

  此次,研究人员对生活在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的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进行了研究。他们设法获取了不同种类猩猩的睾丸组织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不同种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他们注意到产生精子的睾丸组织,大猩猩的要比猩猩的和黑猩猩的薄很多。黑猩猩睾丸产生的精子数量超过猩猩的14倍,而比大猩猩,这种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灵长类动物,则要多出更多。 “我们的数据显示,黑猩猩一般可以产生比大猩猩多200倍的精子,”研究人员花本秀子解释说。对于这三种猩猩种类,研究人员目前已经确认,其睾丸的大小和其产生精子的数量成正比。

  研究人员同时还宣称此次的发现支持这样一种理论,即认为产精能力直接关系到求偶竞争以及交配竞争中的地位和成败。

  之前的研究中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实行一夫多妻制的猩猩种类,如大猩猩,睾丸较小,因为它们一只雄性猩猩统治整个族群,首领独享与所有母猩猩的交配权。而在相对滥交的种类,如黑猩猩中,雄性个体之间将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数只雄性黑猩猩将为博取一只雌性的交配权而相互竞争。这种争竞机制被认为 正是驱动产精能力加强和睾丸变得更大的动因,也因此能产生更多的精子。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猩猩的产精能力是很难进行精确测量的。 “通常,你要想获取合适的样本非常困难,即使它们生活在动物园中也是一样。” 花本秀子女士说。“因此,只能用睾丸重量或者身体重量比来作为产精能力的指标。”

  在此之前,目视观察已经证实,相对自身体积,黑猩猩拥有比其他种类猩猩更大的睾丸,但不清楚这是否意味着它们能因此产生更多的精子。而这次的研究为这一说法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晨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竞争,说到底,就是势的比较和变化。势,决定了事物所处的状态。优势劣势比较是竞争产生的依据。中文的“势”字很有学问:“执力”为“势”;不执力,则无势。“势”不是力本身,但是营造了一种“场”。研究天下势,其实是研究各方执掌力量状况。实力增强者,势变强,影响力增大;相反,势小,则影响力弱。天下势从来不会一成不变,而根据各方力量的改变而变化。
只要存在竞争,就会有为了解“势”和促使“势”的变化而进行的努力,获取情报便是这努力的一部分。当然,“势”变化的根本还是自己实力的增加,然而,情报会使决策者制定增加实力的计划时更有目标和针对性。比如,为竞赛进行的体育训练,目的是为增强自己的实力,然而竞赛是为了战胜对手,因此较充分了解对手会使训练因为有目标而更有效。再如,各国军备是为增强军事实力,但军备从不是盲目的,而是以势的比较为基础的,军备的目标是为使己方能处于优势或至少达到与对方势均力敌,因此军事情报对于如何决策格外重要。
今天,中国“势”渐强,在很多领域与其他国家产生竞争,因此针对中国的各种情报研究升温并愈来愈热门,如军事情报、经济情报、技术情报、战略情报等。究其根本,“势”还是源于“力”。
纵观世界情报界产生、发展的历史,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到今天兴起的竞争情报,世界上的情报根据其使用目的其实只有三大类:第一类是保障安全的情报;第二类是用于战争(或军事)的情报;第三类则是竞争情报。
实际上,情报这个词源于战争。而战争其实是对抗的极端形式,是政治斗争在军事上的延续,因而对抗才是常态。但不管是怎样的对抗状态(平常的军事对抗,还是战争对抗),各方首要做到的都是尽量避免处于劣势,保持“势均力敌”;其次便是想方设法获得优势,取得主动。达到这个“避免劣势并获得优势”的目的,首先必须知己知彼。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地了解自己和对方的情况,至少可以保证不会输;如果同时运用好军事力量,则可能会赢。
“知”自己容易,可怎样“知”对方?军事情报应运而生。军事情报就是以军事对抗为目的所获取的有关对方情况的信息。获取情报是为了“知彼”。有关对方的蛛丝马迹都可以帮助了解对方情况,按说都是情报,都应是有价值的。但情报价值有大有小,为什么?因为有的情报可能涉及全局,会直接帮助了解敌我所处相对状态,或敌人的弱点,从而影响战略决策,使己方获得优势地位或及早避免劣势出现;而有的情报只涉及局部或细部,对势或双方地位不会产生影响或影响很小,则其价值就相对较小。
在除军事以外的其他领域,如果存在“避免劣势并获得优势”的活动,则称为“竞争”。例如,在体育领域,赛场上的竞争不是为了你死我活,而是获得优势胜利;在市场和贸易领域,相同产品在面向相同客户群体时必然存在竞争。市场竞争的各方捕捉相互间市场形势、技术形势的变化,获取能使自己获得优势或不落劣势的情报,这样的情报可能是关于对手的,也可能是有关行业技术发展的,有时候谁得先机谁就会取得优势。
综上所述,情报产生的目的是为了“势”——避免劣势,获得优势,而不管其获得的是军事情报,还是企业技术情报。因此,从本质上说,情报的产生是竞争的需要。
“情报的产生是竞争的需要”这个命题蕴含了另外一个命题,即:如果不存在竞争或对抗,就不会产生情报。比如,一家制鞋企业,如果它不考虑扩张或改行,就不可能与一家家电企业产生竞争关系,也就几乎不太可能去获取一家家电企业的情报。尽管有时制鞋企业也会去了解有关家电行业的情况,但目的并不是为了与家电企业竞争,而是可能为了判断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或者可能企业要更新家电设备等。因此,它获取的情况就只能称为普通信息而已,而不是情报。就是说,信息,即使是有用的信息,也不都是情报;情报只产生在有竞争关系的相关方。中国的“势”让某些国家觉得对自己造成了威胁,它们在很多领域的优势地位受到挑战,所以竞争展开了,自然开始看中对你的情报研究。可以说,势是情报服务的目标。情报产生是竞争的需要,势是情报产生之源。
通过以上两个命题——“情报产生是竞争的需要”及“竞争是势的比较和变化”,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势的比较和变化是情报产生之源。
(作者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
《科学时报》 (2011-2-18 A3 周末评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从蒙牛与伊利之间的“陷害门”,再到腾讯与奇虎之间的“3Q之战”,中国的商界仿佛成为了一个没有规则的江湖。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  艾丹

  时隔17年后,素有“市场经济宪法”之称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面临大修。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完成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稿(下称“修订稿”),并已上报国务院法制办。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不正当竞争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于1993年制定实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显得鞭长莫及。

  据参加此次修订工作的专家透露,本次修订的重点主要是:如何明确执法主体,维护执法的统一性;如何根据新的形势界定新的不正当竞争形式,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谁来执法?

  从蒙牛与伊利之间的“陷害门”事件,到美的、格力两大巨头员工在商场内斗殴,再到腾讯与奇虎之间的“3Q之战”,中国的商界仿佛成为了一个没有规则的江湖。

  面对商家使出种种的恶劣竞争手段,各界对于规范企业合法有序竞争的呼吁不断,但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这支法杖却迟迟无法落下。

  长期关注反不正当竞争问题的北京市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王海军律师认为,造成现状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对执法主体不明确,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执法分工与界限规定,使得该法处于被肢解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执行效果。

  以近期的 “3Q之战”为例,最后出面解决此事的却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在工信部的协调下,争端双方各自向公众道歉,此事才算告一段落。但是王海军律师认为,双方采取的手段都涉嫌《反不正当竞争法》,按法律规定作为执法主的工商部门却没有发出声音。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执法中,如何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与相关行业部门的关系,合理确定各自的职能定位,维护执法的统一性,是突出问题。

  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但是该法同时又写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由其他部门监督检查的”,也要“依照其规定”。

  依据这一规定,工商行政部门以外的其他部门如质检、物价、卫生、文化等也可以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行使监督权。

  不仅如此,《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这一规定,还为此后出台的其他法律法规留下了缺口。比如,此后制定实施的《保险法》、《招标投标法》、《商业银行法》以及《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有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执法权相竞合的条款规定。由此,形成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在执法主体上的冲突。

  王海军律师认为,由于执法主体不明确,多个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执法分工与界限规定,使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权处于被肢解的状态,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执行效果,导致不正当行为屡禁不止。

  解决此问题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一位参与立法的专家透露,修订稿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督检查部门,依照本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这意味着,《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权明确地授予了工商部门。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吴景明认为,修订稿不但统一了执法主体,也使得执法尺度统一,有利于规范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消费者拥有了话语权

  在网络时代,不正当竞争行为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比如,通过设置安装技术障碍、定时弹出移除提示框等不正当技术手段影响或者阻碍竞争对手软件正常下载、安装运行,使竞争对手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的不正当竞争非常多。

  这些新型的竞争方式令很多消费者倍感权益受损,但其是否正当合法,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却难以给出明确的答案。

  于是,一些主管部门只好自己想办法。1月14日,工信部对外公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于互联网不正当竞争作出明确规定:无正当理由,擅自对其他经营者提供的合法产品或服务实施不兼容的,将处以10万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为了应对新的挑战,修订稿中将列举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增加:假冒域名或企业简称等商业标识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使用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注册的含有他人在中国为相关公众知悉的商标或者字号相同或者近似的企业名称;擅自更换他人商品的商业标识,并将更换商业标识后的商品投入市场。修订稿还授权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权利。

  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第二款:“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修订稿中,在“经营者”的后面还增加了“消费者”。

  王海军律师认为,这意味着该法保护主体范围的扩大。现实中,经营者之间恶性不正当竞争行为常常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增加此规定意味着,一旦再发生此类事件,消费者可以成为诉讼主体,依据该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财物之外的“利益”也是“商业贿赂”

  在医疗、电信、金融、建筑等许多行业商业贿赂已成“行规”和企业运行的潜规则,从业者身不由己陷入“非道德”恶性竞争的环境。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了规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很难应对经济发展现状。

  王志强(化名)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工商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他在查处商业贿赂时常常遭受困扰。《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我们在执法中发现,很多案件中当事人手段很隐蔽,常常以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等方式来达到贿赂效果。这些行为究竟算不算支付‘财物’?”王志强说。

  甚至有的案件中,有些企业还会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等方式,来向对方支付财物,这些行为算不算商业贿赂行为?

  “还有,现行的法律侧重‘销售或者购买商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却往往不仅仅限于此。如果是签署‘法律顾问合同’算不算购买商品?”王志强说。

  为解决这些问题,修订稿将商业贿赂定性为,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利益进行贿赂以争取交易机会。孔威钧律师认为,这意味着扩大了商业贿赂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只要行为人主观上有在经营活动中争取交易机会,排斥竞争的目的;客观上采用了给付财物或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行为,就被认为是商业贿赂。

  除此之外,修订稿还明确规定 “财物”是指现金和实物,包括经营者为争取交易机会,假借促销费、宣传费、赞助费、科研费、劳务费、咨询费、佣金等名义,或者以报销各种费用等方式,给付对方单位或者其个人的财物。

  但是,对于财物以外的“其他利益”究竟是什么,修订稿中没有明确说明。

  王志强介绍,在现实生活中以提供旅游和考察机会、介绍职业、调动工作、迁移户口、解决子女入学、提供色情服务等“非财产性利益”来达到贿赂效果的事例比比皆是,严重影响着市场竞争的公平。这些手段究竟算不算“其他利益”还有待明确规定。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恐龙不同寻常的肺功能可能令其在与早期哺乳动物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恐龙不同寻常的肺功能可能令其在与早期哺乳动物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9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科学家对现代短吻鳄的最新研究发现,恐龙不同寻常的肺功能可能令其在与早期哺乳动物的竞争中占据了优势。

  科学家发现,短吻鳄今天也采用类似鸟类的高效呼吸方式。短吻鳄与恐龙拥有共同的祖先。在哺乳动物中,每次呼吸都将富含氧的空气输送至肺中称为肺泡的“死胡同”。在肺泡中循环的空气将氧气送至血液中,同时又从血液带走二氧化碳。

  不过,鸟类没有肺泡,空气只能从某一个方向进入它们的气囊。这种进化使鸟类的肺部充满了“新鲜”空气,令其能在使其他动物死亡的高度下呼吸。为揭开短吻鳄呼吸之谜,科学家将液体注入死亡美洲短吻鳄的肺中,测量气流流动方向。

  研究小组发现,和鸟类相似,空气绕过某些支气管或气道,仅在被呼出时才回流通过这些支气管。这种呼吸模式可能在距今2.51亿年至1.99亿年前的三叠纪时代的祖龙(archosaur)身上就出现了。祖龙是鸟类、恐龙和短吻鳄的共同祖先。

  在三叠纪时代早期,空气中的氧含量要比现在要低。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美国犹他大学进化生物学家法玛尔(Farmer)说:“我们知道,鸟类的这种肺部结构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它们擅长在稀薄空气中活动的原因。我们的研究数据表明,祖龙在氧含量较低的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

  恐龙的高度适应性或许还说明,在距今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前,哺乳动物的体型总是很小的原因。法玛尔指出:“这些哺乳动物好像一直受到祖龙的遏制,身体总是长不大。”研究结果1月15日刊登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