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狮子与兔子小狗成好朋友嬉戏玩耍扭成一团(图)
小狮子辛巴,与一只小狗和一只兔子成为了好朋友

  英国爱丁堡动物园里─只13周大的小狮子辛巴,与一只小狗和一只兔子成为了好朋友,每天在一起嬉戏玩耍。

  辛巴刚出生不久便生了一场病,饲养员带它回家亲自照料。辛巴与饲养员的宠物狗和宠物兔朝夕相对,慢慢培养出感情,每天都一起在家跑跑跳跳,有时更会兴奋得扭成一团。

  随着辛巴逐渐长大,饲养员为了安全,最终还是把它带回动物园,辛巴再想跟它的好朋友见面就不那么容易了。

  相关阅读

  组图-国家地理一周图片 狮子一家享受天伦之乐

  偷猎者陷阱惨无人道 狮子颈部被勒无法进食(图)

  直击-动物园狮子隔玻璃展攻击 错将婴儿当猎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资料图"象人"梅里克
综合外电报道,巴基斯坦一名22岁青年蒙塔兹患上罕见的变形杆菌属综合症,其头、手和脚都不断增大,犹如身体严重畸形的“象人”约瑟夫·梅里克。怪病令蒙塔兹难以外出活动,更别提结交异性,但他称,自己十分渴望爱情。

  蒙塔兹曾觉得自己受到神的诅咒,因而倍感无助和绝望,但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让他重新拥抱生命。在所居住的小区,人们逐渐接纳他,称他为“大朋友”,更决意为他治病,助他寻找真爱。

  蒙塔兹说,“自出生以来,我的脸、手臂和脚的大小都异于常人。但我心智正常,生活也与他人无异。唯一不同的是,妈妈、爸爸和兄弟姐妹都没患上这病。以前,小区内的人看见我都会走开,但现在已当我是常人,会跟我谈话。我希望有一天可以痊愈,遇到爱我的人。”

  据悉,蒙塔兹小时候听说患上变形杆菌属综合症无药可救,因此没有求医。但家人一直抱着一丝希望,认为蒙塔兹也许患的是其他疾病,可以得救。他父亲称:“希望儿子未来可以经营黄包车生意。”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松鼠与猫成为朋友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20日报道,尽管松鼠和猫咪天生就不共戴天,但美国密歇根州就出现了这对敌对动物友好相处的罕见情况。

  一天,8岁的舒尔茨在家里玩耍,发现角落里藏着一只叽叽喳喳叫着的小松鼠。舒尔茨的奶奶把小松鼠救出来,放到有5只新出生的小猫咪的窝里。第二天,她的奶奶发现小松鼠和小猫咪们在一起相处得很融洽。但是,小猫们的妈妈目前还没有完全接纳这只小松鼠,有时候不管它,只给自己的小猫喂奶。

  相关阅读

  蜥蜴紧要猫舌不放松 自食恶果成为"盘中餐"(图)

  西班牙发现史前熊猫祖先 熊猫或起源于欧洲(图)

  受伤狐狸与小猫成为密友 演绎跨越物种友谊(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只需告诉他爱情如何神圣

孩子叛逆

只需让他明白要自己埋单

创作了《淘气包马小跳》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的作家杨红樱和孩子有一条神秘的心灵通道,不然你很难解释,一个为孩子写书的作家,可以在2010年,以2500万元的版税收入,成为中国作家富豪榜的首富。

日前,受重庆书城之邀,杨红樱来渝与小朋友举行了见面会,并接受了重庆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很多家长焦头烂额的问题,到了杨红樱那里根本不是问题,因此她顺便给家长支了点招。

和小朋友谈情说爱

爱情是什么?杨红樱说,读过她书的孩子都懂。杨红樱称经常在书里面讲爱情,甚至会塑造一个主人公,为了寻觅爱情历经千辛万苦。这让很多人不解和担心。杨红樱却并不担心孩子“早恋”,甚至不认可这个词,“那种男女之间流露出的好感,是人类的正常情感,是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的。”杨红樱觉得与其谈爱色变,还不如告诉孩子爱情是什么。杨红樱说,她用自己的作品告诉孩子,爱情是非常珍贵、神圣的,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得到的,“所以读过我书的孩子们从来不会觉得他们对异性的好感就是爱情,因为他们都还未付出过努力。”

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埋单

一旦孩子叛逆,父母们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压制。杨红樱不这样,她女儿小学时成绩一直属中游,杨红樱只对女儿说了一句:“考上哪儿是哪儿,反正我不会为你读好学校交一分钱。”这一句话是杨红樱和女儿沟通时最常用的句式,用杨红樱的话说,“凡事你都可以做决定,哪怕这个决定是幼稚的,但我决不为你的决定埋单,自己选择,自己负责。”但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因此输在起跑线上,杨红樱不这么看,她对孩子的标准很低,只要孩子做好人、身体好、品质好,足矣。她的观点和《伤仲永》不谋而合,孩子小时候太过优秀,往往很难成大气。

学会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

杨红樱至今很感激自己的小学老师,因为是这位老师让她明白鼓励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杨红樱说到小学三年级,她写“三”都是倒着写,这让她受尽同学的嘲笑。而老师却告诉其他小朋友,“杨红樱之所以写错,是因为她的年龄比你们小一些,等她和你们一样大了,就不会写错了。“杨红樱从此就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我不是笨,我只是比你们小,我很快就长大了,我肯定就不会写错了。”这句“善意的谎言”可以说影响了她的一生。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古玩市场鱼龙混杂,日趋精湛的仿制工艺使得市面上的古玩藏品真假难辨。家住宝山区的男子赵晓明花十几万元买古玉,经鉴定却为仿制品,他一怒之下将古玉卖家拘禁,并企图索要203万元的“赔偿”。近日,宝山区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对赵晓明提起了公诉,以非法拘禁罪对扣押卖家的几人提起了公诉。

个体户迷上古玉交易

赵晓明今年42岁,是住在本市宝山区的一名个体经营户,从未上过学。此前曾因故意伤害罪,于2008年被本市闸北区人民法院判处过有期徒刑一年。赵晓明是一个古玉爱好者,2011年11月,他经老乡介绍,认识了做玉石生意的杨斌。之后,他花了10万元,向自己这位老乡和杨斌两人购买了几件古玉器。这笔交易中,杨斌拿了5.8万元。

2011年12月10日上午,赵晓明又联系了杨斌,表示想再买些古玉。杨斌自然十分高兴,和自己18岁的侄子王强一起,两人携带了十几件玉器,来到位于本市长江西路上的赵晓明的住处进行当场交易。赵晓明从这些玉器中挑了3件比较中意的,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与杨斌谈妥价格为13万元。他当场支付给了杨斌6万元定金。

买主扣押卖家索赔

之后,赵晓明兴致勃勃地表示自己有一个“懂行”的朋友,精通古玩玉器,想让这位朋友看看自己刚收到的“宝贝”。于是,赵晓明带着杨斌一起,到那个朋友家中进行鉴定,王强留在赵晓明住处。

当天下午5点,赵晓明和杨斌终于回来了。王强一看,满脸喜色出门的赵晓明此时脸色铁青,便知事情不妙。果然,赵晓明表示,经“懂行”朋友鉴定,王斌这次出售给他的三件玉器都是仿制品,玉器均系化学药水处理过,以达到仿真效果,材质以青海白玉为主,仿制工艺较好。

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赵晓明勃然大怒,表示“这次卖给我的是假货,上次的也一定是假货”,当场要回了定金,并逼迫杨斌、王强叔侄二人进行赔偿。不仅如此,盛怒之下的赵晓明还叫上了自己的几个“狐朋狗友”,轮班看押住杨、王二人。当晚,赵晓明让自己的几个朋友带着杨斌叔侄俩去了附近一家宾馆,并没收了两人的手机。

“索赔”演变为敲诈

看管杨斌的人一整晚都未合眼,杨、王二人也精疲力尽。第二天早上,杨斌表态愿意赔偿10万元给赵晓明。于是,杨、王二人被从宾馆带回赵晓明的住处。没想到赵晓明在听到杨斌的表态后,非但怒气没有消退,反而变本加厉地暴怒起来,对杨斌拳打脚踢,并逼迫他脱得只剩一条内裤,跪在客厅。

随后,赵晓明让杨斌列了一份12件玉器的清单,并统计价格为203万元,逼迫杨斌承认这是将玉器卖给自己所拿到的钱款。这张名为“清单”实为收条的单子由赵的一个朋友执笔,之后由王强照抄了一遍。至于为何是“203万”,则是假设这12件玉器皆为真品的估价。

截至12月11日晚6时左右,杨斌通过亲友汇入赵晓明账户6万元,此时赵晓明称“只要再给4万元就放人”。无奈之下,王强提出,他在杭州有两块上好玉璧,可以抵给赵晓明。当晚8时,赵晓明将王强放出,去取玉璧。王强真的赶去杭州,当晚和一个亲戚一起将玉璧带到上海。在回程路上,王强的亲戚决定报警,王强这才拨打了110,这时已是12月12日凌晨2时。

接报后,宝山公安分局民警立即开展行动,抓获了赵晓明等4名涉案嫌疑人,并缴获一把54式仿真手枪、少量冰毒等物。

目前,宝山区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对赵晓明提起了公诉,以非法拘禁罪对参与扣押杨斌、王强的几个赵晓明的朋友提起了公诉。同时,杨斌、王强叔侄二人,也因涉嫌诈骗,被宝山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检察官提醒]

受骗后,勿以不法手段“维权”

目前社会上投资收藏十分风行,而日趋精湛的仿制工艺使得市面上的收藏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市民购买收藏品时一方面应从正规渠道购买,慎重挑选,谨防上当,另一方面如发现被骗,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正当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切勿仿效本案的被告,试图以不法手段“维护权益”,结果却将自己送上法庭的被告席。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中新社布达佩斯4月30日电 题:中华文化在布达佩斯落地生根——李克强访中匈双语学校

  中新社记者 张蔚然

  当地时间30日下午,布达佩斯中匈双语学校迎来一位重要的中国客人。正在匈牙利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走进这里,热情好客的匈牙利人表演传统的中华舞狮欢迎他的到来。

  在教学楼体育馆内,双语学校师生和匈牙利禅武文化中心的教练学员们为李克强一行准备了丰富的演出节目。双语学校是在中匈两国政府共同努力下,于2004年开办的一所公立学校。在中东欧乃至欧洲地区,这是目前唯一一所使用汉语和当地语言教学的公立学校,目前共有220多名学生。禅武文化中心则吸引了很多匈牙利当地人前来学习中国传统功夫、茶道、书画等艺术。通过一笔一划,一招一式的悉心传授,中华传统文化已经在距中国万里之外的布达佩斯落地生根,有了广泛影响。

  中国人对远隔千山万水的匈牙利也并不陌生。正如李克强在匈牙利《民族报》撰文所言,“蓝色的多瑙河、逶迤的蒂萨河、明珠般的布达佩斯让人流连忘返;古老的查尔达斯旋律、李斯特的钢琴曲、裴多菲的诗篇令人沉醉。”今天学生和教练学员的演出既有歌曲、朗诵、书法,也有少林功夫、太极拳和舞蹈,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是喜欢中华文化的匈牙利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是双语学校日常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小学生们在台上抑扬顿挫朗诵着中国古诗,李克强专注聆听。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在中国,在匈牙利,我的朋友在这里。”随着低年级同学们唱起改编过的《我的朋友在哪里》,李克强频频点头,露出笑容。

  来自禅武中心的匈牙利教练学员们表演了少林功夫、太极拳、书法、茶道等中国传统经典艺术,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学习打拳、书法等超过10年,精湛的表演赢得李克强的击节叫好。

  演出结束后,李克强起身走上舞台即兴讲了话。“虽然远离祖国,刚才的表演让我有身处中华文化之中的感觉。”他说。

  少林功夫表演给李克强留下的印象尤深,他由此忆起自己多年前的一段经历。上世纪90年代,时任河南省省长的李克强到欧洲访问。

  “我记得当时有个欧洲朋友问我,河南省离少林寺有多远?我告诉他,少林寺就在河南省的中心位置,在省会附近。十几年过去了,今天在这里看到一些匈牙利朋友表演标准的少林功夫,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李克强对台下听众说。

  他随即邀请现场表演少林武术的匈牙利青年到中国河南少林寺参观交流。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同学们演唱的改编版《我的朋友在哪里》也让李克强发出感慨,“我也想说,我们的朋友在哪里?在匈牙利,在这里。”

  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近年来中匈文化交流日趋活跃,除了中匈双语学校,匈牙利厄特沃什•罗兰大学也建立了匈牙利首家孔子学院,为本国青少年和普通民众学习汉语、领略中华文化魅力搭建了独特平台,两国互派留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通晓两国文化的年轻人日后将成为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

  “中匈双语学校和你们培养的学生,特别是孩子们,他们将开创中匈友谊新的历史。”李克强最后说。(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在西方人的审美范畴里,余男必然是很性感的。高挑厚唇,声线低低的,并不是很活泼的那种,但也并不木讷,有一些神秘感。听多了这种赞美,她自己也会对性感做个概括:“性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气场。说力量有点重,说感觉有点轻。我们愿意承认被吸引的美往往是不危险的,甜美、漂亮,那种爱慕的感觉,而性感是人们不愿意承认的,因为它危险。气质是可以培养的,性感是不可以培养的。”

余男

这种寄居在东方人身体里的西方性感,让她总能被外国导演挑中。“墙里开花墙外香”,这一直是余男面临的问题,其实她只演过4部外国电影。带着处女作《月蚀》去法国参加影展的时候,被星探相中拍了《狂怒》;演了《惊蛰》,又有好莱坞导演看中,以一段视频应聘上《权杖》;试了三天镜,得到了和史泰龙、布鲁斯·威利斯和施瓦辛格一起合作《敢死队2》的机会。

但如果说得到机会全凭借幸运和面孔讨巧,那绝对不是真的。她能做到绝大部分中国女演员做不到的事,在于短期内攻克语言关。

余男的奶奶是英语老师,她有很好的英语基础。《狂怒》的导演找到她时,知道她的法语基础为零。导演扔给她三页纸,第一篇是人物独白,后两篇是对话,让她三天后表演这些部分。余男是一个强调“信念”和“我想就我能”的人,她找了个巴黎大学的朋友,让人家把所有台词录下来。

那时用的还是卡式录音机,每天她只睡4个小时,一睁眼就开始听这段录音。朋友给她讲了这些台词的大致意思,但实际上每个单词、每句话是什么含义她完全不清楚,她也不需要知道,完全靠死记硬背形成了机械反应。

“但我不会生吞语言,如果很生,我不会做,我说台词的同时整体是协调的。这是我头一次有压迫性的压力,后来发现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要你不想忘记这些词,你就真的不会忘。”三天后,她用流利的、口音标准的法语在导演面前亮相。导演留给她一句话:回中国后找个法语老师,三个月后开机。

余男回国找了老师,可是没到三个月,她就听说资金出了问题,于是她自然地扔下了法语学习。又过了三个月,导演突然打电话告诉她,资金到位了,让她先录个法语视频给新加入的老板看,下周他们一起来北京面试她。

当时余男慌了,实际上她的法语又回到了初始阶段,但她很快想出了办法。她自己写了一段台词,请一位会讲中文的法国朋友帮她翻译成法语。情境是她和那个朋友在打电话,她慌张地说自己的法语没有准备好,老板就要来抽查了,应该怎么办?朋友安慰她没关系。余男请了电影学院的同学帮着剪辑这段视频,做得像段电影小片,应时应景很风趣,重要的是她又一次发挥记忆力超强的优势,把一段根本不知所云的台词说得像母语一样自然、准确。

老板看了那段视频大为满意,以为她在调侃。当他们抵达北京,她带着法国朋友去接机时,他们才发现她一点也没谦虚。因为他们和她打招呼,她完全听不懂,面面相觑,要靠那个法国朋友在一旁翻译。

为了余男能不能承担起一部全法语电影大家陷入了争论,老板认为既然她能在如此短时间内用法语表演片段,她同样能完成整部电影。当余男到了法国,才发现同组试镜的以法语为母语的美丽亚裔女演员竟然那么多,个个像模特!不过在拍摄的三个月后,她和工作人员没讲过一句英文,所有的指令全听懂了。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牧羊犬与小山猫成为朋友

  据外电报道,猫与狗之间的仇恨似乎与生俱来,可谓是动物界一对“冤家”。然而,在斯洛伐克的一个国家野生动物园,一只德国牧羊犬却与3只山猫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成为当地一段佳话。

  它们之间的相遇来自于斯洛伐克启动的一项野生山猫放归计划。当时,3只刚5个星期大的山猫被放归到一个野生动物园,它们面对野外似乎十分陌生和恐惧,幸运的是,一只德国牧羊犬发现了这些可怜的家伙,并开始教授它们捕食之类的生存技能。

  该动物园的一名环保主义者称,“我们通过追踪拍摄发现,如今牧羊犬与这3只山猫犹如‘密友’一样,它们形影相随,一起玩耍,牧羊犬还教它们如何适应野外生活。”

  相关阅读

  英国真实版"猫和老鼠"上演 老鼠趾高气昂欺灰猫

  哺乳动物存在味觉丧失现象 猫对甜味竟毫无知觉

  男子日本贩卖熊猫标本被擒 真熊猫皮尚不明来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世界上很少有哪座城市会像巴黎那样被夸得天花乱坠。可撇开那些关于巴黎的陈词滥调,真正的巴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以巴黎人的眼光,用异于平常作者的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示日常生活中真实有趣的巴黎面貌。

[上期回顾]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191个会员国医疗系统的调查显示,法国的医疗系统无论是设施、技术还是服务都属第一。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先进完善的医疗系统,一到夏天就无法有效运行了。

名贵手表在巴黎很有市场,这一点跟目前中国大城市的情况很像。不过,巴黎人对时间的态度却又自成一格,与众不同。比如说,对许多巴黎人而言时间不具备约束力,他们手腕上的高级手表,无非是一种能告诉自己已经迟到了多久的工具。看着表赶时间这种事情,只会发生在去机场和火车站的路上。

我在巴黎生活的第一课就是学习适应“地方时”,这一课的老师名叫勒姆瓦太太。勒姆瓦太太是一位“租房经纪人”,负责在巴黎给我找住处。她40多岁上下、小巧且时髦,衣着一丝不苟,皮鞋特别漂亮,可头发却永远乱糟糟的。后来我才明白人家要的就是这种凌乱的效果。我俩第一次见面约在早上7点,“我邀你共进早餐并介绍一下住房的情况。”她事先在电话里解释道。“早上7点?”记得我重复了一遍她说的时间,当时对巴黎人的勤勉留下了深刻印象。

见面的那天我起了个大早,提前十五分钟赶到了见面的咖啡馆,但直到我喝了三杯咖啡、吃了两个羊角包,时间已过七点半时,勒姆瓦太太才夹着个公文夹一路疾步进了咖啡馆,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你已经喝咖啡了?”她一边跟我握手一边看表:“不过,在巴黎迟到三十分钟是很正常的。”记得我当时握着她的手半天没放,这个女人的自信和坦率反而让我觉得不知所措。

勒姆瓦太太后来又告诉我,如果在巴黎跟人约会,最好迟到15分钟,“这样您绝不算迟到,更重要的是不会白等。”当天中午,这句话的正确性便获得了证实。勒姆瓦太太在午餐后果然比原定碰面时间迟到了15分钟,由此,我们到达要看的那幢公寓大楼时比原计划晚了近20分钟,而在那儿负责招呼我们的另一位“租房经济人”比我们到得还晚。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这位太太面颊绯红,满嘴烟酒气,看来午餐时没少喝酒。看来她更是深谙时间之道,很恰到好处地迟到了一把。可那天预约的最后一处公寓我没看成,就因为这积少成多的拖延让我们晚了近一小时才到了那个地方,接待我们的人等不及便走了。

在巴黎安家后我才懂了,原来善于迟到、敢于迟到是巴黎生活方式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拿我在家请客这件事来说,这么多年来绝少有人是在事先约好的时间准时上门的。我的这些朋友除了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也有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华人等。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巴黎住久了,自然都变成了巴黎人。对这些巴黎人而言,做客迟到30分钟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些人一晚就是一个小时也很常见。“到处都在堵车!”通常这是他们进门后的第一句话,此言一出,没人再会深究你晚到的原因,因为这已经等于是道歉过了。

巴黎人真的不认为迟到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特别是到朋友家做客,更无需为了准时而匆匆忙忙了。久而久之,我也摸透了那些爱迟到的朋友们的行动规律,因此,若不想晚于9点开始吃晚饭,我通常会邀请客人们7点抵达。如果当天情况特殊,我无法让大家拖得太晚,我就事先会在电话中强调:“我说的7点就是7点整,不是9点!”否则,决不会有人在8点以前出现。因此我在巴黎的朋友们也有人将准时戏称为“美国时间”,而将比较弹性的时间称为“法国时间”或“巴黎时间”。有一年春节,一位很有幽默感的法国朋友便打电话来问我:“今晚7点到你家究竟是‘法国时间’还是‘美国时间’?”我当即答道:“不是你们法国人的7点,你们说的7点起码是8点了。”他进一步问道:“那你的意思是‘美国时间’的7点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哪曾想他一声坏笑:“你是想让我半夜一两点来你家吃饭吗?别忘了,美国和巴黎可是有六七个小时的时差哦!”

巴黎人不但去朋友家做客迟到,外出吃饭照样迟到不误。巴黎的餐馆当然深谙此道,因此,如果你会比预订的时间晚半小时到,通常无需打电话通知餐馆,就是一些生意很好的店也会为客人留着位子。当然,不同的餐馆对客人迟到的态度也不同,对迟到的“底线”也不一样。如果你是熟客,那情况自然又不一样,老板肯定会给你留着位子。但根据我这些年在巴黎生活的经验,如果你真的在半小时内赶不到预订的餐馆,比较保险的办法还是赶紧打个电话,通知一声。而巴黎有些高级餐馆发现客人在预订的时段里没有出现便会打电话找客人,很客气地问你是不是地方不好找,需不需要再跟您解释一遍如何来小店。当然,耐心不好生意却好的餐馆会直接取消你的预订,等你满头大汗赶到时发现已经有人坐在你预订的位置上点菜了。这时你会觉得“迟到”的游戏规则在巴黎有时并不被认同。当然,只要事关金钱,巴黎人对是否准时也会很在乎的。

巴黎人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的屁股特别沉,一坐下就不愿意走。特别是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只要去看一看巴黎的露天咖啡座你就会明白我在说什么。不过,我在这儿要说的还是巴黎人去别人家做客这件事,前面已经说过他们通常都会迟到,因此,走得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记得有一次请一对年轻夫妇来家里吃饭,小伙子是我的远房亲戚,从小在巴黎长大,后来又娶了一位法国太太,自然是一位标准的巴黎人。他们俩不是那种特别爱迟到的人,小伙子每次到达时都会电话通知:“我们已经到了,但正在找停车位。”因此,每次请他们俩来,都不会拖到太晚开饭,大约在晚上10点半时我们通常都已经吃完餐后的甜点,偶尔他们俩也会再来一杯热茶,最多在晚上11点时这顿饭就该结束了。可令我奇怪的是尽管已经酒足饭饱、尽管他们俩与我一样累,常常大家一起哈欠连天,但他们就是没有起身告辞的意思。起初我以为他们也属于“屁股沉”的巴黎人,可后来发现他们通常午夜一过,便立即起身告辞。好像年夜饭后要“守岁”,非得过了12点大家才能去睡觉。几次这样下来,我便开始打听原因,终于有人告诉我,某些巴黎人认为,早于午夜前离开主人家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后来这小两口生了孩子又置了新居,请我去他家做客时我也牢记了这条决不提前退场的准则,硬是耗过了午夜12点才起身告辞。不过,这些年的巴黎生活也让我习惯了晚吃晚睡,特别是请老朋友来家里吃饭,酒不喝到凌晨好像很对不起大家,而大家也都很给我面子。这种对时间的“挥霍”,我也是到了巴黎后才学会的,可我更多感到这是在享受生命而非浪费时间。

以一个外来人的眼光看,巴黎人对待时间的态度确实很特别,这种“特别”也常被认为是法国人的缺点而遭受批判。其实,各国人民的生活习惯是无需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巴黎人就是这么过日子,其实无对错可言。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约翰右和他的向导吃力地抱着这条185磅83.91公斤的大家伙。

英国垂钓爱好者约翰和他所捕获的巨型鲶鱼。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30日报道,一名英国的钓鱼爱好者约翰惠特克日前在西班牙的埃布罗河钓到了一条185磅(83.91公斤)重的巨型鲶鱼。约翰兴高采烈地说:“这绝对会成为一个钓鱼者的传奇故事,可以算是我有生以来最棒的垂钓日了。”

  约翰告诉记者,与他同行的两个朋友在这条巨型鲶鱼出现之前便离开了河岸,好在他们的当地钓鱼向导及时赶到,帮助约翰拽住了这条大鱼。约翰称,当他告诉朋友们他钓到了什么时,那两位朋友简直不敢相信他怎么会这么走运。

  流过西班牙第五大城市萨拉戈萨的埃布罗河以存在巨型鲶鱼而著称,非常受垂钓者欢迎。2010年曾有一位英国患有眼疾老妇在该水域钓上了一条重达192磅(87.09公斤)的白化变种鲶鱼。据悉,最大淡水鲶鱼的世界纪录是646磅(293.02公斤)。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