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扬尼克-里德和他设计的世界上最小的篷车

  中新网5月30日电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萨里郡金斯敦的一个小伙上个月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最小的篷车,它长6.5英尺(约2米),车上装有19英寸的电视、茶具、书架、床、无线电闹钟等设施。

  这款名为QTvan的篷车是由扬尼克-里德(Yannick Read)设计,价值5500英镑,可以在人行道乃至商店里开来开去。

  据称,这辆袖珍小篷车和一辆轻便摩托车组成的拖车,最高行驶速度为3.2公里每小时,适合短距离使用。篷车内装备齐全,有电视、茶具、书架、床、无线电闹钟等,即使遇上需要排队等待或者摩托车抛锚的情况,也可以在路上惬意地度过那段时间。

  里德表示,QTvan是英文字母queuing“排队”,tea“茶”和caravan“篷车”的缩写组合,英国环境运输协会(ETA)已经表示非常高兴看到这样一款设计,并估计可能有22万使用轻便摩托车的人会希望购买。

  目前,除基本装备外,篷车还可以选择装上太阳能板、汽笛、后视镜、卫星电视天线、车载游戏机、暖气系统、外部行李架等设施。

  作为英国环境运输协会的发言人,里德说,“使用轻便摩托车的人越来越多,我最初设计这款篷车就是考虑到摩托车有时会电池没电或者出问题抛锚,然后人们就不得不找人来推。有了这款篷车,摩托车没电时它可以给电池充电,人们还可以在篷车中睡上一觉。”

  不过,轻便摩托车拖上篷车后,速度就会降低,最高速度只有3.2公里每小时。如果要驾驶这辆组合拖车出行,就必须计划留出更多时间。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西直门盐业公司门口,市民排队买盐。秦斌 摄

幸福大街一商店打出“盐无货”的告示。李冬 摄

食盐抢购风潮之下,商店、超市、菜市场等处,到处是排队买盐的“长龙”,甚至连药店含碘的“华素片”都卖得断货。这一幕,不得不让人想起几年前曾经发生过的板蓝根、白醋抢购风潮。

都是哪些人在抢购食盐?他们为什么要参与抢购?如何解读抢购风潮中人们的心理?在信息时代社会心理危机越发严重的今天,政府部门、普通市民又该如何应对抢购风潮?

【影响】碘片也很“火”

抢购食盐的风潮,在郑州还引发了市民采购碘片的热潮。昨日,在得知日本为核辐射地区民众发放碘片来防核辐射的举动后,郑州市民也开始急着前往药店采购碘片。

记者通过走访了解到,昨天不少人到药店要求购买碘片。不过,由于属于处方药,目前省会郑州多家医药超市并没有出售碘片。一些心急的市民,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了其他一些含碘高的药物上。“其他含碘的药物卖得很好,特别是华素片,现在都卖断货了。”一家药店工作人员介绍说。

对于部分市民疯狂寻购碘片的做法,专家并不认同。“服用碘片确实是能够预防辐射,但目前来看,郑州市民没有服用的必要。”河南省人民医院核医学部武医生介绍,盲目服用碘片或者大剂量服用其他含碘高的药物,可能对人的身体造成非常糟糕的影响,比如女性可能绝经、男性可能引起性功能障碍等。

【原因】 “跟风”是重要诱因

《韩非子》说“三人成虎”,比喻的是谣言经多人重复述说,就能使人信以为真。在省会郑州昨天的食盐抢购风潮中,“跟风”买盐者为数众多。

家住郑州市盐业公司桐柏路盐业批发部附近的张先生,早上和老伴出来晨练时,发现不少人在排队买盐,于是二话不说就加入了“长龙”。“听人家说食盐要涨价,就先买几袋备着”。

抢购食盐的风潮,在2003年“非典”时期曾经出现过一次。当时,不仅是盐,板蓝根、白醋都遭到抢购。“非典”消息一传开,大家就开始抢购具有消炎和预防作用的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食盐、醋等,以致这些商品价格疯涨。

都是哪些人在抢购食盐?记者调查发现,买盐的人以家庭主妇、小型餐饮店居多,普通家庭的购盐者以中老年人居多。

【说法】抢购凸显社会心理危机

市民抢购食盐的诱因是日本核电站爆炸,一部分市民认为中国的食盐生产未来可能受核辐射污染,所以开始大量抢购食盐。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市民认为中国的食盐加了碘,可以防辐射。

对此,河南省盐业管理局运销处副处长郭静介绍,加碘盐中添加的是易溶解的碘酸钾,对防核辐射作用不大。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人们排队观赏


罕见的小鸟

  科学网(keue.com)讯 2月16日消息,国外鸟类爱好者的狂热令人惊叹。近日,一只迁徙过程中在英国迷路的罕见小鸟近日招致500多名鸟类爱好者排队等待观赏,而房主人则为此每人收费5英镑。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只山斑鸠(oriental turtle dove)是从西伯利亚飞来的,本来要前往阳光明媚的巴基斯坦,结果误入英格兰奇平诺顿(Chipping Norton)。 它与英国斑鸠有亲属关系,但是体格较大,此前在英国只发现过两次。

  这只罕见小鸟的消息很快在互联网上传开来,结果有几百名鸟类爱好者携带相机和双筒望远镜匆匆赶来观看。56岁的房主阿克斯(Steve Akers)刚好是一位业余的鸟类研究者,当他发现小鸟在他的后花园停留以后欣喜若狂。他将每十人分成一组,带进厨房,并给每人5分钟时间用于观赏和拍照。

  阿克斯决定将把所有“门票”收入捐给鸟类保护组织。阿克斯表示,能看到这种美丽而著名的鸟真是太奇妙了,没想到竟然会出现在自家的花园里。

  阿克斯本人对鸟就十分的狂热,从7岁他就开始观鸟。这只罕见的山斑鸠在他家花园里取食时,他注意到它具有明显特征的红色眼睛和脚。随后他给英国皇家保护鸟类协会打了电话,并邀请专家来确认此事。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这只奇异的鸟14日早上露面时间却非常短暂,8点以后就消失了。只有6点半进入厨房的第一批10个人能有幸目睹,其他人只能是望洋兴叹了。

  (科学网-keux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北京儿童医院挂号排队的长龙蜿蜒至院外。 北京儿童医院挂号排队的长龙蜿蜒至院外。

  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输液像是流水线……这是京城两大儿科医院看病的真实写照。

  作为全国优势儿科资源较集中的两家医院,儿童医院和儿研所的门诊量已经超出预计承载能力的一倍多。多家医院的儿科也均已过劳,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

  家长喊难,挂号难、住院难、看专家难;医生也喊难,不停加号、24小时门急诊、双休日也要连轴转,但仍有看不完的病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几家医院的儿科如此负重不堪?在医疗机构百舸争流的局面下,多数医院的儿科为何却又急流勇退、日益萎缩?儿童的看病权利是否将得到保障?

  专题动机

  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普天之下再明晰不过的共识。但在卫生服务领域,儿童医疗正陷入尴尬苦境——优质儿童医疗资源极度匮乏,无数家庭心急如焚却无号可挂无医可求。

  此种局面,概因北京医疗资源失衡的积弊,也因医院重医疗轻保健的现实惯性,同时还有卫生部门监督乏力,医疗机构未尽公共之义。

  本报今起连续推出“儿科有疾——北京儿童医疗困局探因”专题报道,全方位呈现目前北京儿童医疗面临的严峻现实,调查、揭示其历史及现实成因,并寻求解决之道。

  ■问题

  过劳症候一

  门诊人次超标逾一倍

  “什么?上午的专家号都没了,这刚几点啊”“这专家号也太少了吧”,上周五早晨7点半,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和泌尿外科的专家号就全部告罄,一时间,抱怨声四起,众多前来挂号的家长只得垂头丧气地离开,盘算着改天早点来排队。

  8岁的笑笑已经是第二次从洛阳来北京看病了,她患了脊柱侧弯,上个月,为了能挂到专家号,她愣是跟爸爸妈妈在医院连睡了3天地铺,这次来是为了住院做手术。尝到了看病难的苦头,笑笑爸爸特地带来两个亲戚当帮手,“挂号、排队、交费手续太复杂了,4个大人明确分工,才能保证孩子顺利看病”。

  与笑笑一样,每天还有无数从全国各地慕名来到儿童医院看病的患儿和家长,多则七八千,少则四五千。院方统计数字显示,其日均就诊人次中,70%是外地患儿。

  排队挂号的家长从医院门诊大厅一直排到了二环路边,近百米长的队伍蜿蜒了几道弯。每年夏季是儿童医院的就诊高峰。为了防止踩踏等事故,每天早晨,门诊大厅内外都有40多名保安专门维持秩序。

  儿童医院副院长张建表示,目前,原本设计日接诊4000患儿的门诊楼,每天都有7000多患病的孩子来看病,最高峰时超过一万人次。

  与此同时,北京另一大儿科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日子也不好过”,去年全年累计接诊人次近170万。2003年时,这个数字仅为80万,10年内翻了一番,而且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过劳症候二

  患儿云集急诊变慢诊

  “孩子烧一直不退,但都快3个小时了,还没轮上打针,我能不急吗?”来自河北邯郸的顾先生在首都儿研所内,经历了排队、看病、等待的近3个小时后,孩子还是没能输上液,他这一声怒吼把正在哭闹的孩子们都吓得噤了声。

  顾先生的急诊变慢诊的情况是京城几大医院儿科的缩影。除儿童医院、儿研所两所专科医院外,友谊医院、北大妇产医院、协和医院等综合医院的儿科也处于人满为患的状态。就夜间急诊而言,仅一般腹泻、发烧等常见病的患儿,从排队挂号到看到专家,这些医院的平均耗时约两个小时左右,在顾先生在内的众多家长们看来,儿童急诊“一点都不急”。

  严重超标的就诊人次不仅造成了看病难、挂号难,而且寻得一张床位更是难上加难。

  儿童医院的1000张床位全年处于饱和状态,每天仍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患儿亟待入院治疗。儿童医院负责人表示,在秋冬流感高发期,医院每日8000的就诊人群中,约有4000左右是看呼吸科的患儿,因儿童病情变化比较快,为方便救治,需要入院治疗的病情较重的患儿数量约在400人次左右,但因呼吸科仅有一个34张床位的病区,医院只得通过“内部扩容”和“请求外援”的方式,增加病床数量,“即使这样,全院多个科室和急救中心、新生儿病房都动员起来,增加的床位也不过百儿八十张”。

  这意味着,4名需要入院治疗的肺炎患儿中,仅有一人能顺利入院。

  过劳症候三

  常见病患者舍近求远

  上周五上午9点半,儿童医院急救中心的二楼输液室,大大小小的患儿在家长的怀里排队等候打点滴,电子提示器上显示已叫到213号。见6个输液室已全部满员,家长和患儿们只得“鸠占鹊巢”坐在输液候诊区内,连摆放着“禁止输液”标牌的过道上,或坐或站的也全是输液的病人。

  在经历了早晨6点至8点的挂号高峰后,此时,医院又迎来了每天的第二个就诊高峰——输液高峰。护理人员平均每天要给2500名患儿输液,超出规定的1000人次的1.5倍。

  记者从儿研所、友谊医院儿科等多家医院获悉,在其庞大的门诊人群中,多数是感冒、发热、腹泻等常见病,这个比例占到了近七成,而仅有三成左右是真正需要专家诊断的疑难杂症。“我们无权干涉患者的就医权利,而且患儿的病情变化快,需要认真诊治,但看腹泻、发热,大型综合医院的医生们都没有问题。”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崔红表示,患儿的扎堆就诊不仅会影响医疗资源的分布,而且可能造成院内感染。

  过劳症候四

  医生疲于应付难专注

  “因为不能拒绝任何患者的就医权利,也无权进行分流和资源调控,只得不断挖掘自身潜力,但人员的能动性已到了极限,每天都看100个患儿,哪个医生也吃不消。”儿童医院一位负责人说。

  在友谊医院,医生们都要轮流值夜班,但门诊、病房加上夜间急诊,使得许多新手都感到吃不消,“不到两年时间,3个大夫一个护士,都是第一胎胎停育,随后流产,刚30岁的人,高血压、心律不齐等很常见。”而在儿童医院,有一年的体检中,仅急诊护士出现心律失常的就占了一半。

  儿研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儿童专科医院就诊人数增多,医务人员不堪重负,疲于应对普通病人,必然对新技术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少,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生就诊的专注程度,也影响其提高业务水平。

  友谊医院儿科主任崔红则表示,医生们都发憷上夜班,工作热情也受到影响,“如果不增加人员分担压力,光靠责任感和使命感支撑的话,谈何可持续发展”。

  ■探因

  儿科成三级医院“针头线脑”

  与两大专科儿童医院相比,部分综合医院的儿科门庭冷落。

  市卫生局统计的103家设有儿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月20日共接诊患儿22619人次,北京儿童医院接诊5947人次,儿研所接诊4624人次,这两家医院的接诊人次约占儿科总接诊人次的47%。

  记者对北京多家三级综合医院儿科了解发现,多数综合医院儿科就诊力量和条件参差不齐,大多只设有儿内科,且多没有儿科诊疗器械,未开设24小时急诊,未开设儿科病房,诊疗病种有限制等。

  如作为南城较大的三级医院——博爱医院,既无儿科病房,也无儿科门诊;复兴医院仅有两名儿科医生,因此无法安排儿科急诊,周日亦无门诊;北京中医医院儿科急诊只到晚上10点……

  多家三级医院均表示,其儿科发展难是由儿科特点决定的,相比于用药量大的内科、可开展手术项目多样化的外科、各类检查科室,儿科不仅赚钱少,而且最易产生医患纠纷,因此很多综合医院不愿意发展儿科。“如果将内外科等比作卖彩电冰箱的,那么儿科就是卖针头线脑的,哪个医院会放着利润高的科室不扶持,而把钱投到不盈利的儿科啊。”某三级医院相关负责人如此比喻。

  ■前景

  新建儿科医院尚无实质进展

  为缓解城北和城南患儿的看病难问题,目前,卫生部门已经确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为本市首批中医儿科诊疗中心,两家医院需提供24小时儿科急诊和全年无假日门诊,床位数20张,年门诊量计划达到10万人。

  虽然此“缓兵之计”起到了一定的分流作用,但因其均为中医医院,孩子有了急重症时,家长还是会直奔更高水平的综合医院。

  作为大城市的通病,儿科看病难在各地情况相似。

  在本市,这个老大难问题也早已引起政府部门的关注。去年年初,市卫生局局长方来英曾表示,将在南城规划一所以诊疗儿科疾病为主的综合医院;同时,儿童医院搁浅了多年的血液肿瘤中心的建设也在加紧协调。但一年过去了,两项工作均无实质性进展的消息发布。

  今年年初,本市十二五规划再度把新建儿科医院列入了议事日程。但新医院何时选址开建,何时能投入使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得而知。

  本报记者李秋萌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张沫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南都讯 记者梅云霞 深圳碧海湾片区某楼盘前日开盘,最低价11000元/平方米,引来近万人排队抢购,场面一度失控。抽中号却没选到房的人认为开发商捂盘,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并到市会展中心堵路抗议。开发商昨日回应称,他们并未捂盘,引起抢购是因该片区地理位置优越,开盘价格创“历史低价”,而且有些人不止购一套。


  买房者:抽中号却没房,开发商骗人


  前晚上8点,南方都市报记者看到,近30人在该楼盘等待开发商的说法,他们抽中号码却没选上房。据悉,该楼盘大、中、小户型共900多套,当日开盘近700套,最低11000元/平方米起价。被抽中号的人分组进场,每10人一组。


  庄先生说,他抽到27组,但轮到他进去后,发现小户型全画勾了,只剩下七八套130多平方米的大户型。“我认为开发商捂盘了,有700套房,为什么到200多人就没有房了。”王女士说,她抽到63组,但轮到35组时,电子显示屏上的数字就停了,也没工作人员来解释。台上的主持人让他们等,他们从下午1点多一直等到下午4点多,工作人员来收拾东西时才知道被骗,他们与现场保安和工作人员发生争执,然后到市会展中心堵路抗议。下午6点又回到该楼盘,要开发商给个答复。


  他们说,26日晚收到销售人员四五条短信,要他们次日9点前进场。他们怕进不了场,早上四五点就起床,8点半前到会展中心排队。当抽中号码却选不到房时,打销售人员的电话却全是关机。中午有开发商负责人说,号码被现场工作人员高价卖给了别人。还有人称,签合同时双方谈好了价,签后却发现多了5万。


  开发商:并未捂盘,只因位置好价格低


  开发商真的捂盘吗?昨日上午,该楼盘开发商总经理邱先生和副总经理杨先生来到南方都市报,回应读者疑问。邱先生称,该楼盘960套房同时开盘,因价格偏低,当天卖出七八百套,剩下112套34平方米的公寓和大户型没有人选。有些人不止抢购了一套,使得后面抽中号的人选不到房子,并不是开发商捂盘。


  邱先生说,该盘处于碧海湾片区,作为前海中心的一部分,随着前海规划的确定,该片区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各项配套建设正突飞猛进。地理位置上的优越,开盘价格偏低,有些房甚至是海景房,因此吸引了近万人排队抢房,也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中午1点抽号结束后,他们一直在告诉后面的人,没有房子了,不要等了。


  当天所有销售人员手机为何都关机?邱先生说,这是出于保护员工的想法,因当时场面太乱,怕发生意外。对于签合同前后莫名多交5万元,他说,因合同所有项由电脑自动生成,应该不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现有员工这么做,一定要惩罚的。

 

      相关新闻:南京楼市重现准日光盘 购房者通宵排队12小时 现代快报

 

      让人看不懂的楼市,似乎又踏上了一路狂飙的轨道。昨天,南京城东一家纯新楼盘一上午就卖了9成多的房源,买房人还说“不太贵”;22日,南京江宁一家楼盘再现购房者连夜排队的疯狂情景,开发商被迫紧急加推房源。


  是买房人冲动得失去理智还是房价上涨前的精准下手?楼市的不可预测性,让买房人大有倾巢出动之势,由此传言的楼市“二次调控”也让人充满了期待。


   现场:城东和江宁连现“准日光盘” 一万六七的单价,买房人说“不贵”


  “这个价格不贵的,我能接受。”刚刚签约的一名购房人说,他买了一套170平方米的房子,单价也就1.6万元左右,“要知道河西的房价又往2万元/平方米上跑了,城东这样的楼盘,靠地铁、还靠紫金山,值得买!”


  这个被买房人认为“不贵”的楼盘,是位于南京城东仙林板块的保利紫晶山新盘,昨天共推出156套花园洋房房源,户型从142平方米到195平方米不等。


  在售楼处,一位售楼先生说,当天参与摇号的共有247组客户,都是交了5万元诚意金的,“交诚意金的客户,有1%的房价优惠”。当天签约的客户,累计优惠是一次性付款的96折、按揭贷款的98折,“总体的销售均价为1.6万元~1.7万元/平方米”。


  昨天上午,在售楼处公示的销控表上,记者看到房价多在两三百万元之间,因户型面积的区别,一套房源的售价,最贵的在360万元左右,最便宜的也有230多万元。一位买房人说:“现场只公布了每套房源的总价,多数价格在1.7万元/平方米之内。”


  以8号楼604室一套175.77平方米的房源为例,现场销控表上标注的总价是2952926元,折算单价为16800元/平方米,按照最高96折的优惠,单价只要16128元/平方米,而开发商在上报房产部门的预售方案中,报价则高达20510元/平方米。

同样,以6号楼202室168.57平方米的房源为例,标价是2629692元,折算单价15600元/平方米,即使按照按揭贷款98折的优惠,实际成交的单价也只有15288元/平方米,而报售的房价为19110元/平方米。

 


  在开发商报批的预售房中,拟售商品房(毛坯住宅)的价格为:最高价24710元/平方米、最低价18080元/平方米,均价20139元/平方米。“显然是开发商大大降低了预期,实际售价较预期价整整便宜了三四千元一平方米。”南京中原地产交易中心主管李千娥说,这样的价格,刺探到了买房人的心理价位。


  截至昨天11点30分,保利紫晶山楼盘当天开卖的152套房源,只剩下15套尚未售出。


  连夜排队近12个小时,两秒钟买房


  前晚,江宁一家楼盘也出现了买房人连夜排队抢房的现象。365地产家居网的报道称,江宁大学城的东方龙湖湾通知买房人23日开盘,不少购房人在中秋节吃过晚饭就来排队购房了。23日上午10点多,通宵排了12个小时队的小吴和女朋友交了两万元购房定金,他们说晚上有三四十人和他们一样熬夜排队,到23日早上7点多时,排队人数已有100多了。轮到小吴选房时,他看中的88平方米的房子就剩一套了,“两秒钟之内就决定买这套房子了,优惠后的售价在1万元/平方米多一点”。


  记者了解到,东方龙湖湾推出的是三期御山湖的第二批房源,共130套,户型面积在67~138平方米之间,优惠后销售均价在1万元/平方米左右。由于购房人较多,当天上午11点多,开发商决定临时加推了70套房源。开发商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天推出200套左右的房源,23日下午售出178套,销售率近9成。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