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的公共陵园中有一个碑文上刻着“无名小孩”的坟墓,近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究这个“无名小孩”的真实身份。他到底是谁?为什么他会激起世界科学界如此长久的兴趣?原来,他就是在“泰坦尼克号”上除杰克外最著名的乘客之一,近百年来,“无名小孩”是所有随“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幼小生命的象征。本世纪初,科学家们曾经做过90年的研究,在DNA技术的帮助下,确定他为13个月大的芬兰儿童埃伊诺-帕努拉。 

  而10年后的今天,最新一期美国《探索》杂志(Discovery)刊文称,之前的结论并不准确,这个“无名小孩”其实是19个月大的西德尼-古德温。 

  报道称,早在2001年,当科学家打开水手们为这个“无名小孩”建造的墓穴时,科学家们对遗体的牙齿进行检测,表明它们属于一名儿童。而后,科学家对“泰坦尼克号”所有6名身份不明的遇难儿童进行排查,并排除了4名年龄较大的儿童,最后剩下两个可能:一个13个月大的芬兰儿童埃伊诺-帕努拉、一个19个月大的英国儿童西德尼-古德温。当年,在多家美国电视频道的资助下,科学家找到了这些婴儿的活着的亲属,进行DNA对比测试。来自芬兰的退休银行职员玛格达被证实是“无名小孩”的亲戚。1912年4月15日,泰坦尼克沉没时,埃伊诺才13个月大。 

  10年后的今天,最新一期美国《探索》杂志揭开了一个重大发现,当年的研究并不准确,“无名小孩”其实应该是最后两个可能中的另一位,19个月大的儿童西德尼-古德温。报道称,加拿大安大略基因起源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席赖安-帕尔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牙齿和腕骨之外发现了一双属于这个“无名小孩”的皮鞋,从鞋子的大小来看,“无名小孩”不可能只有13个月大。为了再次确认,研究人员还又一次进行了更精确的DNA测试,而测试结果也与西德尼-古德温更为契合。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当前,多渠道筹措科研经费已成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乃至追求,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多头拿钱,越演越烈,弊端丛生,此现状应有所改善,其势头当止。
随着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日益重视,对科研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多,我国已跻身世界科研经费投入大国之列。2000年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支出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去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达6197亿元。一方面科研经费迅速增长,另一方面,科研经费在配置上存在分散现象,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客观上为多渠道申报科研项目和多头拿钱提供了土壤。
多头拿钱导致的弊端明显。一是不利于科研单位和学者个人形成有特色和稳定的学术方向。在各渠道项目的引导和诱惑下,许多科研单位将发展目标和学科方向凝练到项目指南及项目其他相关信息上,研究单位间趋同式发展,缺少特质和特色,乃至定位不清。对科研人员来说,拿到大项目者,层层分包,很少做具体研究工作,做具体研究工作的,难以抵抗多方拉拢,禁不住多种渠道橄榄枝的诱惑。尤其是许多年轻学者,在从事科研生涯的早期和黄金时期,即追逐和围绕多个渠道的项目在转,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工作缺乏连续性,低水平重复,造成目光短浅,缺少沉淀,不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稳定的学术方向。
二是使科研人员不能专心致研。许多科研人员多头建议和申报项目,同时承担多个项目,将有限的精力用在“铺摊子”上,忙于应付项目建议、立项论证、检查评估、考核验收等项目进展和管理的多个环节,“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打“飞的”满天飞,撰写好Word文字材料,还要美化PPT报告,奔波辗转于各种场合,忙得一塌糊涂,分身乏术,难以集中精力于科学研究。
三是助长了学术浮躁和浮夸风气。一方面收入多、项目多的单位和人员显得风光无限,项目多似乎就表明单位和个人发展好,工作做得好,导致单位、科研人员之间相互攀比项目承担量和经费到账量,“向钱看”的风气日渐浓厚。承担过多的项目和任务,只能是蜻蜓点水,对每个项目都不能很好地深入研究,缺少系统的学术总结,学术风气日益浮躁。另一方面,多个项目必然要求多头交账,同一成果或类似成果向多个部门交差,造成国家总体科研成果的浮夸。表面上看,国家总体上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但许多领域因为经费投入存在着严重的重复设置,各部门投入产出和统计成果存在着大量重复,致使总体上的投入产出比不高。
造成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多渠道申报项目、多头拿钱的原因,既有国家科研经费重复设置等方面的体制因素,也有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个体因素。
对政府部门来说,好的项目建议孕育和产出好的成果的可能性大,各部门都会有兴趣予以支持,甚至有时候明知其他部门已有重大项目在支持,为了表明自己部门设立的项目将来能产出好成果,能有投入产出的高效益和大的显示度,也要继续立项支持。这既减少了项目立项和执行的风险,又可免于将来在重要成果的发言权上落后于人。项目管理过程中对评估和验收环节的轻视,也是重要原因,往往立项环节还较为认真,可行性论证把关较严,但对项目结题验收则相对较松,严进宽出,“没有通不过验收的项目”,助胆了研究单位和专家个人到处拿钱。
对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来说,有时会把好的项目思路到处建议,说服多部门立项(往往一个部门支持的经费也确实不足以充分地支持研究工作)。很多情况下,一个好的项目建议,在并没有多少变化或稍稍“改头换面”后,建议到多个部门,即用来申报不同渠道的项目,得到立项和多头支持;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科研经费使用的一些政策和规定并不尽合理,尤其是对劳务成本限制过低,造成科研人员仅靠单个项目难以支撑研究,难以养活科研团队,无奈之下,只得多渠道申报项目。多头拿钱也实为无奈和被逼之举,再加之有些科研单位对项目经费量有约定和鼓励政策,项目申报越多,给科研人员的实质性奖励越高,甚至科研人员的收入直接与到账的经费量挂钩,更加刺激了研究人员广辟项目渠道来源,哪怕是与自身专业并不对口的项目,也有积极性去建议和申报。
多渠道申报项目、多头拿钱的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确实有必要加以适当引导和调整。应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使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多头拿钱“不能、不敢、不想”。相关建议如下:
一是从项目立项的源头上避免重复支持,避免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多头申报和承担相似的研究任务。政府科研经费应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所设立的科研项目应主要用于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科学问题、社会公益性技术创新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不同部门设置和支持的项目应设定和遵循好不同的定位,减少重复,国家投入的科研经费也应注重总体上的投入产出比,尽量避免分散到部门中形成重复支持。进一步加大项目申报的查重力度,如科技部近年来在国家科技计划的立项管理上加大了查重力度,对与重要项目重复的情况进行把关。以中科院为例,近期启动的一批“战略性先导专项”,对多头拿钱也予以明确限制。当前,重要的是需要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多源头查重,跨部门间核对检查,避免完全类似和相同的项目在不同部门间得到支持和立项,使研究单位和个人“不能”多头拿钱。
二是改革评价、考核、激励机制。不以承担项目的经费量来衡量和评价,而是重在考核单位和个人的系统性成果和实质性产出,要考察评估成果产出与经费支持量的投入产出比,变评价、考核、激励的资源导向为成果导向。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承担的项目多,并不代表着其水平高,对其成果的要求必须更加量多质高。强化项目的评估和严格进行验收,重在考核项目的实质性成果,不鼓励面面俱到的“铺摊子”和多点浅尝辄止,批判低水平重复。国家层面上,统一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登记平台,加大对多头重复交账的监督和曝光,使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不敢”多头拿钱。
三是加大稳定支持力度。国家层面上应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科研单位的财政支持,尤其要逐步建立起适合基础研究特点的长期稳定资助模式。对一部分从事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予以相对稳定的支持。适当提高劳务成本在经费使用中的比例。如美国在科研经费投入中,劳务成本约占45%,而我国的劳务成本平均只占其一半,仅靠一个渠道的经费,难以支撑正常的科研活动。对此,可允许适当提高劳务成本在经费使用中的比例,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改变多头拿钱,才能更好地改善“多头拿钱才能养活科研团队、项目越多收入越高”的状况,使项目承担和经费获取与收入脱钩,科研人员“不想”多头拿钱。
对多渠道申报项目、多方拿钱,实应当头棒喝,“钱多未必是好事”!《大学》有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科研单位和广大科研人员只有立志于高远的学问境界和长远的学术追求,踏踏实实,静下心来,沉潜致学,摒弃浮躁浮夸,才能真正提升学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产出科研成果,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需求。
《科学时报》 (2011-04-28 A1 要闻)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室中利用人的羊水和动物的胚胎细胞培育出了人体肾脏,其长度同未出生婴儿肾脏的长度相当。这一最新突破有望让需要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按需培育出自己的器官,在移植手术中规避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

  该肾脏长0.5厘米,科学家希望,这种人造器官移植入人体后能成长为全尺寸的器官。该研究的领导者之一、爱丁堡大学实验解剖学教授、生理学家吉美·戴维斯表示:“科学家一直希望能用人体干细胞培育出功能性的器官,现在,我们制造出了和正常的胎儿肾脏一样复杂的事物。”

  科学家希望,胎儿出世之后,医生能将羊水(怀孕时子宫羊膜腔内的液体)收集并储存起来,如果该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罹患肾脏疾病,科学家可以用这些羊水制造出匹配的肾脏。他补充说:“同让肾病患者在几年内不断接受透析相比,将患者的少数细胞冰冻起来更划算。”

  戴维斯表示,新技术将于10年左右应用于人体。

  英国约有7000人排队等待新肾脏,而且,人们对器官的需求与日俱增。使用干细胞制造器官技术被看做干细胞技术的“圣杯”,有望减少几类器官短缺的问题。

  上周,日本科学家首次用干细胞培育出了视网膜。日本研究人员在试管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中添加了一种特定的蛋白质,其居然在10天内自发长成了类似发育中的胚胎眼的结构。科学家表示,这些干细胞经过进一步培养后,若能生成完整的视网膜,就能移植到失明和视障人士的眼睛中,使他们重见光明。科学家希望10年内可以开始对人进行视网膜移植的临床试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网3月9日电 综合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8日继续酝酿新外相人选,以接替因接受外国人政治捐款而引咎辞职的前原诚司。鉴于八国集团(G8)外长会议将于14日起在巴黎召开,菅直人希望尽快决定新外相,并于9日在皇宫举行认证仪式,以结束政局及外交不稳的状态。

  菅直人8日晚表示,“正在深思中。希望不多费时日,尽快决定”。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就新外务大臣的任命问题写道:“哪怕是早一刻,也希望能早一点定下来。现在,人选正在调整中。外交是不能让它中断的”。

  日本政府内有意见称,提升外务副大臣松本刚明可以保持外交政策的连续性,或起用支持参加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前经济产业相直岛正行。菅直人的身边人士中还有人主张再次起用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也,而冈田本人则表示,“下任不是我”。

  菅直人任命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暂时兼任外相。然而,八国集团外长会议后,紧接着中日韩外长会谈将于19日在京都召开,菅直人有意加紧结束枝野的兼任状态,以应付接踵而至的各项外交日程。

  8日下午,枝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14日开始就要举行八国集团外长会议,自己作为内阁官房长官是无法离开日本的,因此希望首相能够早一点将人选确定下来。不过,他表示,据他所知,目前确切的人选还没有定下来。

(编辑:SN02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超高速:日本最新的子弹头列车,拥有豪华商务包厢
超高速:日本最新的子弹头列车,拥有豪华商务包厢
高科技:列车将穿行在东京和本州岛北部的青森县
高科技:列车将穿行在东京和本州岛北部的青森县
超豪华:旅客们可以一路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超豪华:旅客们可以一路享受高质量的服务
列车技术:日本希望能向巴西和越南等国出售子弹头列车技术
列车技术:日本希望能向巴西和越南等国出售子弹头列车技术
 这种列车有一个薄薄的鼻子
这种列车有一个薄薄的鼻子
来旅程:从明年开始,新式列车的最快时速有望达到200英里。
来旅程:从明年开始,新式列车的最快时速有望达到200英里(约合321.8公里)。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一个纵贯日本的尖端新干线列车网就已经建立起来,而现在这个岛国希望能把他们的技术卖到外国。这种被命名为“隼”超高速 列车,每天有两班穿行在东京和青森县之间。青森县是本州岛北端,拥有优美乡村风光。位于东京和青森县之间的仙台也将开通这种列车,每天一班。日本东铁路公 司董事长大冢说:“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来提高乘客的舒适度、安全和环境友好,而不仅仅是速度。”
 

  这种列车有一个薄薄的鼻子,因为一位乘客从站台上跌落,其处女航延迟了7分钟,列车一直等到那位乘客爬上站台才开动。上千名跑来看新车的人记录下了这一切。
 

  从明年开始,绿色和银白色相间的E5系列将把最高时速提高到200英里(约合321.8公里),成为日本最快的列车。旅客们可以享受直线穿行在日本农村山区的乐趣。花上单程约合200英镑(约合324美元)的费用,旅客们就可以享受到优质服务。
 

  新干线自1964年东京奥运会推出以来,日本的超高速子弹头列车打败了飞机和客车,成为旅客们出行的首选。但是随着人口的减少以及国内需求的下降,日本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地开拓国外市场。
 

  日本已经向台湾出售新干线技术,也希望能够占领巴西和越南等国外市场。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中国、法国和德国制造商的竞争。日本还希望得到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在推动的预计耗资达130亿美元的美国高速铁路网合同。(秋凌)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中新社联合国2月26日电 (记者 孙宇挺) 联合国安理会26日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就利比亚问题一致通过决议,对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及其主要家庭成员等人予以制裁。

  当晚安理会全票通过的1970号决议,对利比亚当前局势表示严重关切,并决定对利比亚实行武器禁运、禁止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和其家庭主要成员等人出国旅行,并冻结卡扎菲和相关人员的海外资产。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26日说,中方十分关切利比亚动荡的局势,认为当务之急是立即停止暴力,避免进一步流血和平民伤亡,尽快恢复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通过对话等和平手段解决当前危机。

  李保东当天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后,作解释性发言说:“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各国在利比亚侨民的安全和利益。”他说:“考虑到利比亚当前极为特殊的情况和阿拉伯及非洲国家的关切和主张,中国代表团对安理会刚刚通过的第1970号决议投了赞成票。”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决议通过后对安理会的工作表示赞赏。昨日他敦促安理会就利比亚局势做出实质性动作。

  潘基文说,决议发出强烈信号,禁止粗暴侵犯人权的行径,并追究犯下这些罪行者的责任。“我希望这一决议能获得利比亚当局的注意,也希望这一决议能为那些尚处于危险境地的利比亚民众带去希望”。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事件当事人江进祥在家中写申诉材料(2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事件当事人江进祥在家中写申诉材料(2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对话 9年没有上班,工资却照领不误,被称“最牛公务员”的江进祥,到底如何炼成?“最牛”的身份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昨天,事件主角江进祥告诉记者,自己因反映问题而遭停职检查处分,此后便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就被调离原岗。江进祥说,2002年至今没上过一天班。他认为自己遭受了不公正待遇,要求复查,恢复其在人大常委会工作,并查处市政工程质量问题。

  “我反映质量问题,没错”

  新京报:网友西风漫卷发表博文《最牛的公务员——九年没去上班,工资照发》,你成了名人,这个西风漫卷是你吗?发帖是你的意思吗?

  江进祥:西风漫卷是我朋友,他发帖后才告诉我。

  新京报:朋友为什么要发这样的帖子?

  江进祥:去年7月,龙岩的一位老红军同情我的遭遇,给市委写信反映我的问题。9月份,张建书记批转要求处理。现在批示已经过了5个月了,人大说要召开关于我的座谈会,也没开,看来是没有戏了,于是触发了我朋友的不平和感慨,帮我发了帖子。

  新京报:怎样的遭遇让你觉得不平?

  江进祥:2002年5月16日,我被停职检查;2003年5月30日,我被龙岩市人大党组撤销科级职级,后来才得知被调到龙岩市城建监察支队,也没有人通知我去上班。

  新京报:龙岩市人事局说,之所以被停职检查,是因为你在人大开会时违纪向人大代表散发材料。

  江进祥:我之所以散发材料,是因为1999年9月,龙岩市人大常委会在组织省市人大代表视察中心城市时,发现市政工程地下涵管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我是龙岩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秘书科科长,于是向人大代表写信反映查处地下涵管质量问题时遇到困难。

  新京报:大会散发材料,这样做影响很大。

  江进祥:应该承认,我在代表会期间这样做,是不妥,授人以柄。但我写的信内容属实,经得起考验,要求查处发现的问题是正确的。

  新京报:停职检查期间,有人通知你去上班吗?

  江进祥:当时宣布停职检查后,我被要求天天到办公室检查,像学习班,天天报到。我认为我写信要求查处涵管质量问题没错,为什么要写检查?说我擅离岗位,我不知道停职的时候我的岗位是什么?难道要我天天在办公室里写检查、等候处理才叫上班?

  “没人通知我去上班”

  新京报:龙岩市人事局说,决定调离后曾有人通知过你。

  江进祥:从来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单位通知我被调到城建监察支队工作,也没有人通知我被调出人大,很多老同志见我就问现在在哪儿上班,我说不知道。

  新京报:你自己没有去弄清有没有被调走?

  江进祥:为了搞清楚,2007年1月,我向人大要调令看,对方说可以看,不能拿走,也不能复印,后来我手抄了一份。调令上说,要我去组织部报到,另行分配工作,时间是2003年。如果有人通知,怎么连调令都不让我看?

  新京报:后来怎么知道被调走?

  江进祥:2008年5月28日,龙岩市城管监察支队发文通知我参加参公培训和考试,也就是说快5年了我才知道我被调走了。

  新京报:龙岩市建设局说,他们一直没法联系上你本人。

  江进祥:胡说八道!我从来没有接到任何要求去上班的通知。(他们)说我身体不好、无法上班,我和妻子看到时都笑了,都是假的。我的身体好得很,家庭困难倒是真的。

  “不上班却拿工资,我不奇怪”

  新京报:8年没去上班,却拿工资,就没有觉得奇怪?

  江进祥:没有觉得奇怪,我不是不工作,而是一直停职检查,本来就应该发工资。一个人被关进监狱了,还得有饭吃,况且这些钱只够我们家糊口,连温饱都谈不上。

  新京报:不上班,都在家做什么呢?

  江进祥:没有做什么,就是呆在家,有时候写材料,反映问题。家里的生活,没钱就艰难地过。

  新京报:想过做些其他的工作吗?

  江进祥:做什么呢?我一没钱,二没背景,而且已经得罪了他们,这个事在龙岩人人皆知,去找工作人家也不敢要我。有一些朋友劝我,让我好好呆在家,锻炼身体。弄成现在这样,他们就是想让我失去工作的权利,什么也干不了。

  新京报:这么多年在家呆着,人受得了吗?

  江进祥:如果是一般人,整天无所事事,早就被逼疯了。还好,我比较豁达,想得开。

  “我既抱着希望,又不抱希望”

  新京报:事情报道出来后,网友说这个江进祥有背景有后台,你有压力吗?

  江进祥:当然有。我本来没背景没后台,但后来我想,按照社会现状,这些议论是正常的,起码都是有正义感的人才会这样说,而且都不知道事情真相,等挖出真相后,也就不会这么议论了。

  新京报:网友讽刺你可能也是好事,可能会促成问题解决。

  江进祥:现在不是有句俗话嘛,写信不如上网。我写了那么多的举报信,没用!

  新京报:那你觉得这次解决的希望有多大?

  江进祥:我不是算命先生,说不上来。我既抱着希望,又不抱希望。为什么呢?抱希望,是因为如果我的事情解决不了,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悲剧。不抱希望,是因为我没法掌控和主导事情解决。

  本报记者 朱柳笛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芬兰科学家正在分析一瓶从波罗的海底部一艘19世纪沉船遗骸中打捞上来的啤酒,希望能够确定它的成分并按照古方复制出新型饮料。

  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VTT)8日称通过化学分析,他们希望能确定啤酒的成分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啤酒之一”的酿造方法。

  VTT科学家瓦普拉(ArviVilpola)说他为能参与采样工作感到“非常荣幸”,并称这瓶饮料“尝起来有一点酸,还有一点点咸味”。

  几名潜水者去年七月在芬兰西南部自治省奥兰岛打捞起可能在200年前生产的168瓶香槟和5瓶啤酒。据报道,这艘沉船位于奥兰群岛的弗格勒岛附近约50米深的海底,很可能是19世纪初受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派遣驶往圣彼得堡向俄国皇室赠送礼品的船只。

  最初,有关人士根据酒瓶塞上的锚形标志推断其为法国著名的凯歌香槟(Veuve Clicquot)。但凯歌公司专家品尝鉴别后认为这批香槟应该是由现在已停业的Juglar酒坊酿造。而11月份的一次专家品尝认为其中至少3瓶绝对属于凯歌品牌。

  研究人员希望能够发现酿造此种啤酒的酵母,因为“酵母在啤酒酿造中的作用在19世纪早期还没有被充分认识,”VTT一名发言人说。

  另外,科学家也并不确定酵母可以在寒冷的海底保存两个世纪之久。“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了酵母细胞,但是并不能确定那是活的细胞。这就像刨开坟墓,希望能找到遗体一样,”一名科学家说,“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基本保存完好的细胞。”

  奥兰岛官员称每瓶香槟可拍出超过7万美元的价格。VTT团队有望于五月份公布研究结果。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印有商标广告的中西合璧式 “美女月份牌”,浓墨重彩又讨口彩的木刻水印年画,用于自制喜庆年糕的刻花糕饼模子……这些带着浓浓传统气息的民俗用品,您可还记得?日前,记者在浦东社工协会和浦东收藏协会联合举办的 “欢乐祥和年俗文化收藏展”上看到,近100件拥有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民间珍贵展品齐齐亮相,诉说着传统春节的“年味儿”精髓。这次展览在浦东市民中心免费开放,从即日起持续到2月16日。

“最珍贵的展品,是一块上世纪30年代中华书局出品的月份牌。”展品主人、收藏家冯建忠介绍,上世纪初期,洋商们希望以“中西合璧式”画片推销产品,便发明了这种标有商品、商号与商标,并配以中西对照年历的“月份牌”,在新年里随商品附赠给顾客,此后二三十年代的旗袍时装美女画,开创了“月份牌”的鼎盛时代,这块品相极好的“美女月份牌”就诞生于那个时代。冯建忠说:“这件宝贝,是我前几年在城隍庙藏宝楼门口的凌晨 ‘古董鬼市’里收进的,这样品相的藏品已不多见。”

“五子拜年”、“献寿图”、“长寿康乐”等主题年画,无不色彩艳丽、气氛热烈。年画主人徐恒皋、黄振炳等收藏家告诉记者,以前,家家户户过年前都要买几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厅房里。这里展出的年画有的来自苏州桃花坞,有的来自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细细观赏不同时期的年画,就能从中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传承与变迁。”

一些与“吃”有关的展品也勾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汤懋昌号”红纸的一角已被食物的油腻浸润,仿佛可以闻到百子蜜糕的滑糯甜香,一位老人说:“以前,南北货店里的老师傅都很擅长包‘红对包’,摊开一张牛皮纸,对折、斜角折,几下就变成有棱有角的‘对包’,再贴上一张这样的红纸、最后用粗绳系一个蝴蝶结。这种传统包装透气又环保,食物储藏一段时间也不会变质。”

主办方希望借这次收藏展,让参观者体会“年味儿”的精髓。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过年不仅是中华民族驱邪祈福的节日,也是传播关爱、表达亲情、弘扬爱家爱国情操的载体。除了“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还希望给参观者带去应有的思索,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春节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比如尊老爱幼、孝悌谨信等等。

发表在栏目: 文化

  10.正常光线下的“干净”沙子

正常光线下的“干净”沙子
正常光线下的“干净”沙子(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沙滩,在正常闪光灯的照射下,一片远离海岸的沙子看上去很干净。作为其研究的一部分,地质学家卡比希望搞清楚紫外光线的特定波长是否为探测泄漏原油的最佳手段。例如,低波长的紫外激光器可以扫描整个沙滩以寻找原油痕迹,虽然工人们需要特殊的护目镜。

  11.紫外光线下的“干净”沙子

紫外光线下的“干净”沙子
紫外光线下的“干净”沙子(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大功率紫外线闪光灯照射显示,同一片沙子看上去受到了油渍的污染,发着橙光。而蓝色斑点则可能源于贝壳颗粒或矿物质。卡比和研究团队负责人王平 (音译)认为,照片上看到的原油是大风吹过来的。卡比说,起伏不定的沙粒像“台球”一样相互碰撞,暂时飞向空中。

  在紫外线闪光灯的帮助下,卡比可以看到在沙滩滚动的受原油污染的单个沙粒。他说:“我在这里是为了清理受到污染的沙滩,希望这件事得到尽可能高效地处理。英国石油公司可能会像有些人一样最终倾家荡产,我希望看到沙滩清理工作能在这家公司破产以前完成。”

  12.被风吹远的油质沙粒

被风吹远的油质沙粒
被风吹远的油质沙粒(图片提供:Chris Combs, National Geographic)

  在紫外线闪光灯照射下,距墨西哥湾沿岸几码远的地方,海湾岛国家海滨公园的沙丘看上去点缀着如星星一般受原油污染的发光沙粒。卡比在描述类似沙丘时说,“受原油污染的干燥沙粒被吹到沙滩后面的沙丘上。可以想象一下,有多少沙子在短期内被大风卷走,这的确让我们面临很大的挑战。”他认为,假如沙滩上的清理人员利用筛网将原油块从沙子中过滤出去,“干净的沙子会经过油腻腻的筛网,与原油粘在一起。为过滤几盎司的原油,你可能污染了另一片沙子,显然是得不偿失。”(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2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