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周四, 03 2月 2011 16:58

“年味儿”精髓何在?收藏品来“诉说”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印有商标广告的中西合璧式 “美女月份牌”,浓墨重彩又讨口彩的木刻水印年画,用于自制喜庆年糕的刻花糕饼模子……这些带着浓浓传统气息的民俗用品,您可还记得?日前,记者在浦东社工协会和浦东收藏协会联合举办的 “欢乐祥和年俗文化收藏展”上看到,近100件拥有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的民间珍贵展品齐齐亮相,诉说着传统春节的“年味儿”精髓。这次展览在浦东市民中心免费开放,从即日起持续到2月16日。

“最珍贵的展品,是一块上世纪30年代中华书局出品的月份牌。”展品主人、收藏家冯建忠介绍,上世纪初期,洋商们希望以“中西合璧式”画片推销产品,便发明了这种标有商品、商号与商标,并配以中西对照年历的“月份牌”,在新年里随商品附赠给顾客,此后二三十年代的旗袍时装美女画,开创了“月份牌”的鼎盛时代,这块品相极好的“美女月份牌”就诞生于那个时代。冯建忠说:“这件宝贝,是我前几年在城隍庙藏宝楼门口的凌晨 ‘古董鬼市’里收进的,这样品相的藏品已不多见。”

“五子拜年”、“献寿图”、“长寿康乐”等主题年画,无不色彩艳丽、气氛热烈。年画主人徐恒皋、黄振炳等收藏家告诉记者,以前,家家户户过年前都要买几张年画贴在大门上、厅房里。这里展出的年画有的来自苏州桃花坞,有的来自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和四川绵竹。“细细观赏不同时期的年画,就能从中了解中国社会的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传承与变迁。”

一些与“吃”有关的展品也勾起了参观者的浓厚兴趣。“汤懋昌号”红纸的一角已被食物的油腻浸润,仿佛可以闻到百子蜜糕的滑糯甜香,一位老人说:“以前,南北货店里的老师傅都很擅长包‘红对包’,摊开一张牛皮纸,对折、斜角折,几下就变成有棱有角的‘对包’,再贴上一张这样的红纸、最后用粗绳系一个蝴蝶结。这种传统包装透气又环保,食物储藏一段时间也不会变质。”

主办方希望借这次收藏展,让参观者体会“年味儿”的精髓。主办方负责人介绍,过年不仅是中华民族驱邪祈福的节日,也是传播关爱、表达亲情、弘扬爱家爱国情操的载体。除了“热热闹闹过大年”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还希望给参观者带去应有的思索,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春节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内涵,比如尊老爱幼、孝悌谨信等等。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