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球炸弹(资料图)
据美国io9博客网站6月8日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有很多人们闻所未闻的武器被投入战争。其中,就包括日本所使用过的氢气球炸弹,它们漂洋过海袭击了美国本土。
在1944年至1945年期间,日本曾制造了1万个氢气球炸弹,希望它们飘洋过海飞到美国本土爆炸。许多日本学校的孩子们都被发动起来制造用于攻击美国的氢气球。这种氢气球的直径约为10米,其最初的版本是用纸制作的,但很快制作材料就被绸缎取代。制作完成后,氢气球中被充满氢气,使其拥有足够的动力将重达15公斤的炸弹带上天空。除了炸弹外,氢气球还携带着燃烧弹,以及36个沙袋。
气球被释放后,能飞到1万米以上的高空,在风力的帮助下,最高飞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93公里。随着氢气慢慢泄漏,气球不断降低飞行高度,最终坠落。在1万个氢气球炸弹中,有1000个气球最终成功抵达目的地,剩下的气球有的在空中爆炸,有的坠落在海洋里。有些气球甚至最远抵达了堪萨斯州和得克萨斯州,还有些气球到了墨西哥和加拿大。
在1945年之前,这种气球炸弹没有对美国民众的生命造成任何威胁。但是当年,一名妇女和5个孩子野餐时被这种炸弹炸死。他们的家属80年代收到了日本人的道歉信,道歉者幼时在学校帮助制造了气球炸弹。(米娜)
相关阅读
科学网(kexue.com)讯 六一儿童节永远是孩子们最喜爱的节日,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曾经都盼望着这天的到来。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早已成家立业,虽然曾经的游戏没有如今这样的奢华、这样的可以,但曾经它们带来的欢乐仍历历在目。科学网盘点了曾经年代最流行的游戏。
斗鸡:男孩子的最爱,比起天价的玩具它最大的好处就是零成本。这个游戏当然跟“鸡”无关。两个人每人都把一条腿绕到另一条腿上,用手抱住,一条腿站立,然后互相碰撞,谁被撞倒就输了。
跳房子:女孩子的最爱,而且依然零成本。游戏规则也很简单,比起“暴力”的斗鸡,它更加温柔,在地上画一栋楼,中间分层,最下为一层,最上为天,拣个石头扔一层,单腿跳一层,再拣起来扔下一层,一直跳到天。
滚铁环:这似乎是当时学校的必备运动项目,一根铁棍,前面有个弯钩;一个铁环,然后用棍子前面的弯钩推着铁环走。家长们也通常会自己制作铁环给孩子们玩耍。
抽陀螺:还有人叫它抽汉奸,一个小陀螺形状的木块,一根系有绳子的鞭子,抽打陀螺叫它保持转动。近日流行的影片《盗梦空间》或许就受到了抽陀螺的启发。
沙包:所有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制作沙包,一块布,几粒黄豆就可完成。女孩子们喜欢把它当做毽,而男孩子喜欢将它扔来扔去。一个小小的沙包可以变幻出多种玩法。
打弹弓:战斗成为当时男孩子的特性,没有枪的孩子会在家里制作弹弓,利用石子打瓶子,甚至小鸟,虽然有一定危险系数,但仍然深受男孩子的喜爱。
跳皮筋:没有哪个女生不会跳皮筋,这也并非男生的游戏,如果当时哪个男生加入了女孩子的跳皮筋组织,将会带来“致命”的嘲笑。
翻绳:一个小游戏也可以玩出多种花样,不同种类的形状需要对手去制作,如果绳子乱掉则被认为失败。
拍洋画:小小的卡片上有各种卡通图案,需要放在地上用手大力拍击,如果洋画反面也会被判断为胜利,所有洋画将收入自己的口袋中。不过回家等待的就是家长的责骂,以及使劲洗手的“惩罚”。
弹球:当时最流行的球类运动,远超足球篮球,男孩子们拿着小玻璃球弹来弹去,谁的命中率高最后的战利品也多,不过由于也是在地上进行作业,回家后的待遇与拍洋画相同。
铁皮玩具:国产的“高档”玩具,由于是铁皮制作,它更加结实耐玩,青蛙上弦后可以自己跳动、还有会下蛋的小鸡、走路的机器人等等。
电子游戏:70、80后为之疯狂,比起现在的电脑游戏,当时的游戏画面确实不敢恭维,但寒暑假中的孩子们整天都愿意泡在电视机前,魂斗罗、超级玛丽仍为现在的经典。
变形金刚:堪称所有玩具中的奢侈品,所有孩子将它视为掌上明珠,但当时极高的手机使多数家庭敬而远之,如今变形金刚再次卷土重来,在柜台前不难发现,买它的大人远远超过孩子。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5月30日消息,人们都喜欢和自己的亲人们呆的更加亲近一些,但是这种带有斑点的后颌鱼显然走得有点极端,把自己的孩儿们都含在嘴里。
后颌鱼是很少张着嘴带着孩子们出来游玩的,碰巧的是一名来自佛罗里达的摄影师发现这个带着自己孩子穿越Worth Lagoon湖的伤痕累累的父亲。后颌鱼是一种口育鱼(在口中孵化鱼卵,并在口中养育幼鱼),雄性为了保护鱼卵不受掠食者的伤害而一直含着鱼卵到它们孵化。对于后颌鱼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平常的本能,它们大约会口含鱼卵5到7天。
在摄影师的照片中我们发现这只后颌鱼的鱼脸一侧有许多刺状物,而后颌鱼始终都在保护自己的后代。摄影师说:鱼身上的刺说明它最近遭遇到一只火刺虫的袭击。而这也为照片增色不少。(科学网kexue.com 维森)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生孩子选择剖腹产,但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出现肥胖症症状的风险更高,这应该成为准父母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新一期英国《小儿疾病文献》杂志刊登报告说,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等机构研究人员调查了1255对妈妈和宝宝的情况,其中有约四分之一的孩子是通过剖腹产出生。在孩子3岁时的跟踪调查显示,他们出现肥胖症状的风险是其他孩子的约两倍。
研究人员说,这个现象背后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那些本身偏胖的妈妈选择剖腹产的可能性更高,而母亲的肥胖程度是导致孩子肥胖的因素之一。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与生产方式有关,以自然方式生产的孩子在经过产道时会携带上母亲体内的一些细菌,而通过剖腹产出生的孩子则缺少这些细菌。这可能会造成新生儿肠道内菌群的差异,使他们的身体在吸收食物营养时存在某些差别,最终导致肥胖风险的不同。
相关阅读
北京时间5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俗话说子承父业,但是对于这一对兄弟而言,天空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障碍。对于追寻梦想,他们的恐惧并非来自失败,而是对于自己会受伤的担忧——他们将要训练世界上最凶猛的捕食动物之一。这就是阿兹姆和埃比克兄弟。他们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波坎贝夫村(Bokonbaevo)。他们两个希望自己能延续父辈的传统,利用金雕狩猎。
这张照片中,阿兹姆正尝试训练金雕,这种猛禽是自然界中最凶猛的捕食者之一。尽管身材尚显矮小,面对这样一只巨型猛禽时他看上去信心满满。金雕以猎杀狐狸,山羊和小鹿著称。
阿兹姆的父亲塔尔贾贝克(Talgarbek) 从7岁起就开始利用老鹰狩猎,并很自豪地准备将他的绝技传授给自己年轻的孩子。他们家共有两只金雕和一只猎隼,这让两个孩子有了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吉尔吉斯斯坦,使用金雕和猎隼狩猎是一项非常古老的传统。这个国家的职业猎手将这种活动称作“berkutchy”,在哈萨克语中则被称作“kusbeguy”。这项职业是终生制的,猎手和猎鹰之间会培养起一种牢固的关系。两者之间的亲密无间会最终转化为一种终生延续的互相信任。猎手人即便在山里劳作时也会带着他们的鹰,还会带着自己的猎鹰参加名为“萨尔布伦”(Salburun)的狩猎节。
金雕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和非洲部分地区。它们利用自身的敏捷性和速度优势,配合强大的利爪捕获猎物。它们一般会在高高的悬崖上或很高的树上筑巢。(晨风)
相关阅读:
只需告诉他爱情如何神圣
孩子叛逆
只需让他明白要自己埋单
创作了《淘气包马小跳》等著名儿童文学作品的作家杨红樱和孩子有一条神秘的心灵通道,不然你很难解释,一个为孩子写书的作家,可以在2010年,以2500万元的版税收入,成为中国作家富豪榜的首富。
日前,受重庆书城之邀,杨红樱来渝与小朋友举行了见面会,并接受了重庆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很多家长焦头烂额的问题,到了杨红樱那里根本不是问题,因此她顺便给家长支了点招。
和小朋友谈情说爱
爱情是什么?杨红樱说,读过她书的孩子都懂。杨红樱称经常在书里面讲爱情,甚至会塑造一个主人公,为了寻觅爱情历经千辛万苦。这让很多人不解和担心。杨红樱却并不担心孩子“早恋”,甚至不认可这个词,“那种男女之间流露出的好感,是人类的正常情感,是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促进作用的。”杨红樱觉得与其谈爱色变,还不如告诉孩子爱情是什么。杨红樱说,她用自己的作品告诉孩子,爱情是非常珍贵、神圣的,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历经千辛万苦才能得到的,“所以读过我书的孩子们从来不会觉得他们对异性的好感就是爱情,因为他们都还未付出过努力。”
不要事事都为孩子埋单
一旦孩子叛逆,父母们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压制。杨红樱不这样,她女儿小学时成绩一直属中游,杨红樱只对女儿说了一句:“考上哪儿是哪儿,反正我不会为你读好学校交一分钱。”这一句话是杨红樱和女儿沟通时最常用的句式,用杨红樱的话说,“凡事你都可以做决定,哪怕这个决定是幼稚的,但我决不为你的决定埋单,自己选择,自己负责。”但很多家长会担心孩子因此输在起跑线上,杨红樱不这么看,她对孩子的标准很低,只要孩子做好人、身体好、品质好,足矣。她的观点和《伤仲永》不谋而合,孩子小时候太过优秀,往往很难成大气。
学会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
杨红樱至今很感激自己的小学老师,因为是这位老师让她明白鼓励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杨红樱说到小学三年级,她写“三”都是倒着写,这让她受尽同学的嘲笑。而老师却告诉其他小朋友,“杨红樱之所以写错,是因为她的年龄比你们小一些,等她和你们一样大了,就不会写错了。“杨红樱从此就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我不是笨,我只是比你们小,我很快就长大了,我肯定就不会写错了。”这句“善意的谎言”可以说影响了她的一生。
“我们已经把母语教育下降为语言文字工具化的训练,下降为对听说读写的单纯训练,而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支离破碎的学习中儿童不断被异化。”在不久前举办的“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亲近母语”创始人、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徐冬梅女士深感语文教育中阅读的缺失不仅危害了语文本身,更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每到“世界阅读日”前后,社会舆论就开始关注青少年阅读话题,然而,这种“应景”式的关注,并没能提高“阅读”的地位,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反而越发严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一年平均每人是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著名教育专家朱永新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在学校里,阅读要跟没完没了的习题做斗争,走出校门还要跟各种遥控器做斗争。”杭州天长小学副校长、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蒋军晶说。
最聪明的一代可能会变成最愚蠢的一代
北京的砚楠已经上初三了,在她的记忆中,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课外书,大概也就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了。“小学高年级时忙着小升初、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上了中学后有了手机,看书就都在网上了。”
砚楠的情况是当下大多数孩子的真实写照。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现在孩子的时间被各种辅导班、应试训练占据着,剩下的时间用来学钢琴、学画画、学舞蹈、学围棋……
“有十八般武艺在身,孩子们是强大了,但这是一种孤独的强大。”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的周其星老师说。
因为在各种“术”的学习中,孩子们的心灵并没有被唤醒。
“儿童具有灵性思维。”诗化语文教学的探索者和倡导者周益民老师说,“儿童期就是文学期,阅读是一种对儿童天性的唤醒,好的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相结合。”
虽然没有一页一页地看书,但是孩子们对书的内容并不是不了解。“我没看那些名著,但是我看电视剧了,《红楼梦》中的人物我也都知道。”砚楠说。
眼睛永远没有心走得远。阅读给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这是单纯的视觉享受无法提供的。
学者们还有另一层担心。
“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蒋军晶说,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功利化不仅会毁了阅读也会毁了孩子
其实,家长们并不是总反对孩子阅读。
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
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显然,在读书这件事上,家长的做法带有功利色彩。
砚楠的书桌上摆放的书并不少,基本都是辅导书和作文选,“辅导书做题时经常用,作文选写作文时也会用。但是,只要不学习的时候,我肯定不会碰这些书。”砚楠说,她喜欢看的书全在手机里,可以随时打开看两眼。
“只有‘低压迫’的阅读才能让孩子享受阅读本身带来的快乐。”周益民老师说,即使是那些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图书,当你宣称读了它就能提高作文成绩时,孩子对它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其实,当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并喜欢上阅读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目前,周益民老师所在的学校就有两个学生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分别写出了几万字和十几万字的小说。
童话书中蕴藏着大智慧
让孩子们的生活中有图书为伴,不仅仅是语文教育和提高孩子文化素养的需要,还因为一本好的图书本身蕴藏着宝贵的人生智慧。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梅子涵教授介绍,有一本简单的图画书叫《失落的一角》,主角是一个缺了一个角的圆,它觉得自己不完美,于是便想找回来。
它在寻找这失落一角的时候,走得慢慢的。它看到了一朵花,它走到花前面闻一闻花的味道;它看到了一个小甲壳虫,便跟甲壳虫一边走一边聊天儿;它又碰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它便经历了一段美丽的爱情。后来它终于找到失落的那一角了,它把自己拼成了一个圆。于是它走起来飞快,像一个火车一样快,停都停不下来。它看到花,可再也闻不到了;看到朋友甲壳虫,也停不下来了;又看到了蝴蝶,可是它跑得太快了,扑了一个空。寻找了半生的圆,却发现还是失掉一角比较好。于是它慢慢地让自己走到路边停下来,然后轻轻地把好不容易找到的角放下来,它现在又可以唱了:缺掉一角真好。
“我读过很多很多的儿童文学,你要问我哪一本书没有哲学,我简直想不起来,因为优秀的儿童文学里面到处有哲学,如果你达到了比较高的阅读水平的话,你想看不见这个哲学都很难。”梅子涵说。
“世界上没有圆满,任何以为自己已经圆满的其实都误会了。这是一本很简单的没有多少字的儿童文学告诉我们的。”梅子涵说。
梅子涵教授曾多次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到过斯蒂文森的诗《The lamp lighter》(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
“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我们这些人,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孩子们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梅子涵说。
中新社纽约4月29日电 (记者孙宇挺)29日中午时分,一辆汽车在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斯区坠毁,造成七人死亡,其中包括三名孩子。
据纽约警方称,车子失控后从纽约布朗克斯河大道的一处立交桥上坠落近三十米落地。纽约消防局一名发言人透露,所有死者都是车内的人。纽约电视一台的消息称,车内七人全部死亡。
报道称,死者既有孩子又有年长的人。七人中有三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两名中年人和两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些人之间是否为亲属关系。
报道称,事故发生在当地时间中午12点半左右,当时车子正沿着布朗克斯河大道往南行进,出事地点位于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靠南方位附近。一位警方发言人称,当时车在公路左侧的超车道行驶时失控撞向中间护栏,然后反弹向右越过两条车道后,冲出立交桥的护栏,底朝天落地。
纽约电视一台称,为什么出现失控的状况,警方还在调查之中。
有报道引用目击者告诉警察的消息说,当时车子好像出现爆胎的事故。
据报道,车子坠落地点是一处树丛,未伤及其他人或者动物园的动物。完
少年儿童的阅读方式正悄然发生变化,最新出炉的2012年上海少年儿童微阅读现状调研显示,口袋书开始平淡,而开机化阅读兴起,借助网络、手机等技术手段的微阅读,已渐成少年儿童阅读的“新宠”。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杨江丁认为,应关注这一阅读走向,倡导少年儿童多元化阅读,深阅读与微阅读优势互补。
新媒体为微阅读提供条件
近日,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在全市小学五年级及初中1400名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新媒体时代里,各式各样的新媒体终端陆续被家庭用户拥有,大约52.7%的家庭拥有了如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终端,这为少年儿童接触微阅读提供了条件。虽然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仍是现在孩子们上网的主力设备,但利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新媒体终端上网的孩子也已达到47.9%。
主持这一课题的上海市少儿研究中心教研员鲁旻说,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口袋书、手机报微博等都是微阅读的代表形式。同时,智能手机的普及也为“微阅读”推波助澜。调查发现,70.8%被调查孩子家长的手机属于智能手机,约60.9%的孩子有了专属手机,其中,占被调查对象总数33.1%的孩子拥有智能手机。
仅两成孩子看口袋书
与前几年热闹的景象相比,口袋书开始趋向平淡。调查发现,只有21.9%的孩子经常看口袋书。访谈也显示,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口袋书存固化印象,即有简化名著或低级无聊之嫌,致使他们不支持少年儿童阅读口袋书。相比之下,利用新媒体终端阅读的方式逐渐赢得少年儿童的喜爱,特别是“手机短消息(42.9%)、微博(40.8%)、电子书(32.7%)”这三大类。
不过,少年儿童阅读娱乐化倾向值得关注。无论用哪种方式,少年儿童“微阅读”消遣性、娱乐化、无厘头的特点不断增强。本次调查中有四成孩子玩微博,这些孩子在微博上最关注的内容是:同学好友(69.6%)、时尚娱乐(58.2%)、星座运程(51.2%)。二成被调查对象表示会常看口袋书,动漫类、笑话类、星座运程类的口袋书是少年儿童比较喜欢的类别,所占比例依次是60.7%、58%、32.4%。
调查还显示,同样是娱乐化的需求,男女生的选择略有不同。微博上,关注运动资讯的男生要比女生多(27.2%、12.9%),而女生比男生更喜欢星座运程(56.6%,42.9%);阅读口袋书的男生比女生更喜欢游戏攻略(42%,8.8%)和笑话(65.8%,55.2%),而女生比男生更喜欢看星座运程(41%,24.7%)、言情小说(14.2%,6.6%)。
将微阅读导向智慧阅读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微阅读”已逐渐对少年儿童形成无法抗拒的多元影响。面对调查的结果,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杨江丁表示,每种阅读方式都存在同样明显的优势与劣势。“微阅读”的量永远替代不了深阅读的质量。因此,我们要在少年儿童中倡导多元化阅读方式,教会他们“深读”和“微读”相结合方法,引导他们按需出发,逐渐走向智慧阅读。
目前,对少年儿童阅读现状的研究,尚处于割裂与后置状态。上海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教研员鲁旻指出,技术的变革导致少年儿童阅读影响出现显性和隐性两种状态,“微阅读”导致隐性影响更为突出。在调查中,孩子们可不受时空限制登录微博,如课间休息、坐车吃饭等无聊时、起床或睡前、双休日。
团市委少年部部长赵靖茹强调,学校、团队组织要积极与社会联动,建立多维的少年儿童阅读动态关注机制。多学科、多角度、多向度、多维度研究反映少年儿童线上线下的阅读需求、阅读工具选择、阅读方式创新、阅读策略应用、阅读心理、阅读误区等等。只有清晰把握少年儿童生成性的阅读状态后,才能积极应对、有效引导,并及时消解由阅读引发的道德危机,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
北村,被誉为中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神性写作”成为小说界的一个独特现象,著有《北村诗集》,小说《周渔的喊叫》、《长征》、《公民凯恩》,电影作品《周渔的火车》等。
网民对“公知”评价不高,觉得“公知”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教化自己,有些高人一等,其实有所误会。《圣经》中有这样的故事,上帝想传话于人类,就让驴开口说人话,其实,“公知”和这头驴的社会价值完全等同,无非是传播真理、真相的工具罢了,谁比谁更高呢?
如何重建坐标
北京晨报:其实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一直都有品德方面的课程,如何提高它们的教学效果?
北村:设置这些课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应更多参考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许多国家的道德品德课并不多,而是通过信仰、历史、人文、哲学等等课程,引导孩子们向前人学习,在有价值系统引导的传统中,得到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此外,国外一些相关课程有社工劳动的内容,必须完成社区服务多少小时,才能毕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学到很多精神品质的东西,这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如果仅仅是课堂灌输,恐怕效果不会太好。
北京晨报:许多中国学校也有社会实践课,可为什么一些孩子觉得收获不大?
北村:关键在于社会与教育不能脱节,两者的价值取向应该一致。如果全民都只想赚钱,只要求孩子们学习道德,这就不可能成功,因为两者是不同道上跑的车,根本统一不到一起去。要想重建孩子们的价值坐标,一个社会也要有基本的价值坐标,这就是不应把物质追求、经济发展看成是唯一的目的,要把精神价值放到第一位,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榜样,而不是人造一个速成榜样。
不能走两个极端
北京晨报:您说的都是常识,可如何贯彻呢?
北村:关键是不能走两个极端,一会儿把人的精神看得高高在上,完全无视物质的存在,一会儿又只看重物质,完全忽视精神的存在。漂移来漂移去,其实都是在用一元化的视角看问题,在道德上,如果只有一个标准答案,那是很可怕的。
北京晨报:那么,多元化是不是能避免道德暴政呢?
北村:不是。只强调多元化,忽视了统一的内在力量,那么,多元化成了唯一的价值,它就会成为新的道德暴政,可问题是,多元化是无法取得共识的,一个社会可能因此而分裂。要避免这种风险,还是要依靠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