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在线交友网站“电子和谐”最新的一项调查发现,人们在找对象时第一要求就是对方必须有幽默感。

  如今,在2010年网站会员数据库中抽取了519835名女性和331138名男性进行样本调查后,研究人员发现了对两性而言最具魅力/亲和力的幽默类型。重要信息点如下:

  男人喜欢爱挖苦人的女人; 女人喜欢搞冷幽默的男人;男人更喜欢有“男子幽默”的女人,即爱挖苦人、幼稚、让人生厌或者大大咧咧。女人则更喜欢男人拥有“女子幽默”,即爱挖苦人、说冷笑话或者讽刺人。

  所以,你可能没找到那个完美的另一半,但至少你能选择一个适合在一起看电影的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巨型水蝎正在捕食爬行动物。

  根据它们的食肉习性,这些虫子又被称作“巨鱼杀手(giant fish killers)”。夜间它们喜欢靠近人造光源,因此又被称作“电光虫(electric-light bugs)”。美国人又把它们称作“咬脚趾虫(toe-biter)”,这是因为它们经常会出其不意地突然咬一下游泳的人。


一只巨型水蝎成功捕捉到一条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大庭伸也(Shin-ya Ohba)博士夜间在日本兵库(Hyogo)西部地区取样时,拍摄到一只巨大的水蝎正在进食小龟的画面。众所周知,属于Lethocerinae家族的这种虫子主要捕食体型较小的脊椎动物,例如小鱼和青蛙。但是它们不喜欢昆虫,经常捕食爬行动物,科学家曾观察到其中一种水蝎正在吃蛇和海龟。

  大庭伸也在《昆虫学》杂志上写道,他注意到一只Kirkaldyia deyrolli正在稻田边的水沟里吃一只草龟。它用前爪紧紧抓住小龟,把像管子的喙插入猎物的脖子。过去大庭伸也还拍摄到水蝎吃蛇的画面。他说:“所有人都认为Lethocerinae以鱼和青蛙为生。尽管它们吃蛇和乌龟的画面在自然环境下并不常见,但是(这个证据)令博物学者感到很吃惊,它显示了水蝎贪婪的摄食习性。”

  他表示,这些观测资料推翻了以前确立的有关淡水栖息地的掠食者和被猎食者之间的关系的观点。K. deyrolli原产于日本,它们主要生活在稻田里,主要捕食小鱼和青蛙。日本环保局把其列为濒危动物,过去40年由于栖息地减少和水污染等问题,它们的数量大幅下降。巨型水蝎是最大的半翅类动物,是生活在淡水池塘、湖泊、水流缓慢的溪流和北美洲、南美洲及东亚河流里的Lethocerinae的亚种。

  Lethocerus最长可达15厘米,喜欢昼伏夜出,会飞,它们借助满月发出的光进行迁徙。它们有毒,通常会突然咬上一口,把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偶尔会咬人类,人被其咬后,伤口会有灼烧感,而且这种感觉会持续数小时。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图为这只可爱的太平洋乌龟。

  “相亲啦,相亲啦,它是只龟公子,很通人性的,我想为它找个配偶。”昨天上午,家住南京华侨路附近的市民顾先生告诉记者,他有一只养了20年的乌龟,很通人性,跟自己朝夕相处,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现在想给它找一个伴。

  顾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一只太平洋乌龟,他养了20年,从一点点大养起,如今,养成了一只大龟。在日常的喂养与交流中,这只乌龟已有点通人性了。比如,顾先生要是出门上班,它会追着一直送到门口,好像是送他上班;而下班到家时,只要在门口的脚步重一点,打开门就会发现,它已爬到门口等候,好像迎接他下班似的。

  “而且它能辨别出我的脚步声,不会出差错,真的很神奇。”顾先生说,这只乌龟小的时候,带着它坐车,居然还晕车。而且见到生人也害怕,吓得躲了起来。而现在不仅不晕车,也不怕人了,对着不喜欢的人,它还会追着咬。而它喜欢的人,也会用嘴咬,但不会让你觉得疼,而是觉得痒。

  此外,这只乌龟还特别爱干净,如果顾先生两天没有给它洗澡,它会以绝食的方式抗议,直到洗完澡,这才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顾先生说,和这只龟相处久了,越看越喜欢。顾先生告诉记者,这只龟还喜欢在夏天趴在他的脚背上,和他一起,抬头有滋有味地看电视。有时,它还会用小脚乱蹬,好像是在手舞足蹈,像是看懂电视一样。

  “正因为它懂事,我就想给它找个伴,让它多下点蛋,好孵出更聪明的下代来。”顾先生说。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不难发现这些小鸭子中最会惹麻烦的调皮鬼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4月28日消息,刚出生的小动物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虽然照片中的这些小鸭子只有三天大,但已经不难发现谁是其中最会惹麻烦的调皮鬼。

  据国外媒体报道,这7只毛茸茸的小鸭子们排队站在圆木上,看起来就好像是一群正准备家庭照的小家伙,而其中一只调皮的小鸭却把这当做了一个展现自己个性的好时机,一扭头给了镜头一个后脑勺。随后这个不安分的家伙又站了起来,险些把其余等着拍照的兄弟们弄得一股脑跌下去。


小鸭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喜欢排成一条线行动

  这些可爱的小鸭子生活在德文郡附近的一家农场,照顾它们的农夫是60岁的克里斯-默里(Chris Murray)。他说:“小鸭子们孵化出来后,这是它们第一次享受户外的阳光生活。小鸭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它们非常喜欢排成一条线行动。”

  据科学网(kexue.com)了解,克里斯补充道:“小鸭子们一个挨一个紧跟着伙伴走到了原木上,它们充满好奇心的凝视着镜头样子十分有趣,只有一只小鸭似乎对拍照不感兴趣想要继续前进,结果整个队伍差点如多米诺骨牌似的一齐倒掉。”

  (科学网-kexue.com 大平)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肯尼亚国家公园里一只名叫Bahati的黑猩猩喜欢做早操,每天早上睡醒之后,她就会做15分钟的伸展运动,双手抱腿或者双腿高举,舒展完肌肉之后,她还会打一个打哈欠然后开始新的一天。Bahati这一每天例行的锻炼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看,40的业余摄影师Alexey Tishchenko则用他的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一惊人的过程。

发表在栏目: 自然


2011年第4期封面故事


备选封面一


备选封面二


备选封面三

  这期盐专辑(下)的主题是“盐与健康”。除了这个主题之外,本期还包含国内外的海盐与井盐等内容。因此,我们遴选的范围就大了许多。这次封面选择的过程与以往也有点不同。以前,封面都是由编辑们投票产生的,这一期单总编想征求一下广大网友们的意见,所以把备选封面放到了他的微博里。网友们发言十分踊跃,而且都很认真,评价中肯。看得出来,很多网友都是我们杂志的忠实读者,非常了解我们的风格。

  最受网友推崇的是第二张,这张照片表现的是西藏芒康县的晒盐场。在夕晖下,整个画面有一种田园牧歌般安静而祥和的氛围,无论光影和构图都极富艺术表现力。可是,如果单独看,这张照片很像云南元阳“万千明镜映炊烟”的梯田,画面上“盐”这个要素并不明显,因此我们只好割爱。

  一些网友也很喜欢第三张黄色的盐湖照片,认为“颜色很美、很醒目”。这张照片表现的是埃塞俄比亚达纳基勒沙漠中的一个盐湖,这种明艳的黄色实际上是铁离子,在大片黄色之上的白色结晶,才是盐。这张照片虽然很漂亮,但是由于构图和表现内容与我们上期的盐专辑封面太过相似,所以无奈落选。还有网友喜欢第四张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盐田的照片,觉得“看着很深沉”。这些明朝即存在于此的砚台状晒盐槽,规模宏大,在光与影中,积淀着浓郁的人文气息,确实显得很“深沉”。但也有网友认为这张画面“不够有冲击力和直接”。

  备受网友好评的,还有第一张山东潍坊海盐场的照片,网友给出的评价是“有视觉冲击力”、“另类,别致”,认为这是“一种很大气厚重的盐的景观”。这张照片初看上去,很像农民在耕田,但是仔细一看,那白花花的“田垄”,竟然是盐。综合网友们的意见,编辑们对这几张备选图片从内容与形式上又一次进行了考量,最终胜出的,就是这张山东海盐场的照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臭鼬会让人联想臭气熏天等表述,令人避之不及。如今,这种小东西成为英国人的“新宠”。宠物店说,宠物臭鼬销量不断增加;宠物主人说,臭鼬比宠物猫、宠物狗干净。

  新宠物

  凯蒂斯莱特霍姆家住威勒尔,现年30岁。她花费375英镑(约合600美元)购买一只宠物臭鼬,取名“巴斯比”。小家伙身长43厘米,重4.5公斤,长着一身黑白相间的毛,手感柔软。

  臭鼬是杂食动物,食物包括昆虫、水果、坚果、老鼠之类小型哺乳动物。斯莱特霍姆给“巴斯比”喂食鸡肉,辅以水果和蔬菜。英国《每日邮报》10日援引她的话报道:“如果不加约束,它会钻进狗粮袋里。”

  斯莱特霍姆家中同时喂养2条狗、13只几内亚猪、3只兔子和2只仓鼠。

  斯莱特霍姆允许“巴斯比”在家中自由行动。她说:“大多数夜晚,它会爬上来,睡在我的肩膀上,蜷缩在我颈窝处;有时,它与2条狗一起睡。”

  她说:“我们正训练它戴着项圈和绳子走路,这样就能带着它和狗一起散步。” 

  受欢迎

  斯莱特霍姆家中3个孩子,即8岁的埃拉、5岁的阿尔菲和19个月大的梅茜,都喜欢“巴斯比”。

  谈及原因,斯莱特霍姆说:“它(‘巴斯比’)温柔和蔼,易于相处,令人难以置信。孩子们玩耍时,它喜欢跟着到处跑。”

  她认为,“巴斯比”比较干净,有一个专用篮筐,“狗狗制造更多脏乱”。

  在英国,像斯莱特霍姆这样喂养宠物臭鼬的人越来越多。仅在饲养员塞布米勒所在的布里斯托尔一家宠物店,一年就售出大约200只臭鼬。据估计,全英国大约有2000只家养宠物臭鼬。

  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一只臭鼬价格最高1500英镑(2400美元)。

  消顾虑

  人们不喜欢臭鼬的主要顾虑是它的“臭味”。臭鼬遇到威胁时,会喷射腺体分泌物,味道奇臭。

  “如果年幼时训练得当,”米勒说,“就没必要担心它们释放臭气。”

  斯莱特霍姆表示赞同。她说:“‘巴斯比’释放过一次臭气,闻起来有点像大蒜。自从我们训练它后,没再出现过这类问题。”

  喜欢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饲养的宠物五花八门,常见的有猫、狗、鸟、鱼,另类的有蛇、乌龟、蜥蜴等,有些人甚至把猪、刺猬、雪貂当成宠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张越在纪念史铁生朗诵会现场,她说在地坛纪念史铁生,也可以说是陪他在他喜欢的园子里春游。 本报记者杨天啸摄

本报讯(记者袁洪娟)“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这是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句话。4月11日是作家史铁生去世第101天,史铁生生前的朋友、读者在他生前喜欢的园子——地坛方泽坛用朗诵的方式纪念这位已故作家。央视主持人张越说:“我们是陪铁生在他喜欢的园子里春游。”

当天,方泽坛活动现场竖立着巨大的浅红色背板,背板上的史铁生微笑着。史铁生从儿时到青年时期,再到中年的几张大照片,散放在会场周围。当天,史铁生的家人在台下默默倾听着朋友、作家、读者的朗诵。他们中有黄亚洲、祝勇等知名作家,也有大学生以及各行各业的普通读者。他们自由选择朗诵的文字,有的摘自史铁生著作,有的是自创的诗歌、散文,还有人只是简单说几句话,表达内心的激动。

作家黄亚洲朗诵了自己创作的诗作《在地坛,惦挂作家史铁生》。他说,史铁生是较早关注生命意识的当代作家,他的作品因此很容易深入读者内心。“今天,在这里纪念他,我希望对他表达一种敬意。”

专栏作家司马南朗诵了史铁生病床笔记中的一段文字,并为其取名《天堂》。他说他很认同史铁生关于死亡的观点,这样的纪念活动既是对史铁生的纪念,对参与者来说,也能获得精神文化的提升。

当天的纪念活动由央视主持人张越主持,她也是史铁生的朋友。她称,史铁生每到冬天就很难过,身体某些部位就出问题,甚至以为挨不过冬天。“但是春天一到,他就好了,想着去哪玩。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他,也可以说是陪他在他喜欢的园子里春游。”

纪念朗诵会由精典博维公司与史铁生研究会(筹)共同举办。据史铁生研究会(筹)会长解玺璋透露,该研究会正在注册中,是众多网友自发组成的。他介绍,纪念朗诵会是史铁生研究会(筹)策划的活动之一。除此,他们还在进行《史铁生已发表作品总目》《史铁生年谱》的统稿编辑工作。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凡客”龙一

图为《藤花香》

图为《借枪》

 

意见 谍战剧叫法不科学

从《潜伏》到《借枪》,中间还有麦家的《风语》,说起近来红透荧屏半边天的谍战戏,靠谍战戏走红的龙一却认为“谍战剧”的分类并不科学,“这是影视行业的分类方法,很不科学,只是约定俗成。”

龙一说,其实不论是“谍战剧”还是“谍战小说”都是自古有之,“(这)可以从《左传》、《战国策》或古希腊戏剧中找到源头。至于谍战剧走红,“是观众需求,观众喜欢各式各样的英雄,谍战英雄最容易出彩。作为一种戏剧类型,“间谍题材”已存在上百年,日后还会存在下去,只不过社会需求有起伏而已。”

红遍全国的《潜伏》其实在龙一笔下只有14000字。但它红了之后带给龙一的除了稿酬等收入,还有什么?龙一回答这个问题时显得很轻松,“《潜伏》之后给我带来的是畏惧和警醒。我只是个沾电视剧光的小说作家,这一点清醒的认识是要保持的。”

生活 天天都会下厨做饭

根据此前的报道,爱好广泛的龙一还曾在自己的房间里捣鼓过炸药。其危险程度可想而知,但在龙一看来这是为了写好谍战小说细节必要的一环,顺带也是为了给自己解闷,调剂枯燥的日常生活。

龙一说,其实《潜伏》火了之后,自己的生活变化并不大:隔天去一趟菜市场买菜,天天下厨做饭,多半时间窝在家里,“家里老小每天要吃饭,我自己也喜欢吃,而且现在物产丰富,做东西也方便。”

自《借枪》热播以来,龙一的博客中大量博文都转载的媒体或网友对《借枪》的评论。他对此也有了特别的解释,“网友的评论是创作者最珍贵的财富。《潜伏》时我从网友的评论中学到许多东西,可惜的是,当时没有想到将这些文章保存下来。这次《借枪》播出后,我将那些高水平的评论文章都转贴在博客上,就是为了保存它们,以便日后详加研究。”

编剧 年龄太大了干不了

而当我们问及《借枪》将拍续集,并有消息称龙一会是续集的编剧时,龙一则以“有这事吗?”表示否认。龙一说:“编剧需要专门的技术和长期实践。我年龄太大,干不了。我不会参与改编和拍摄,我不懂,参与反而添乱。”

他说,电视剧《借枪》中有很大部分都是编剧林黎胜在创作。“小说里的荒诞性和诙谐感在电视剧里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发挥,这是令我惊叹不已的地方。对于他所做的工作,我只有感激和敬佩。”

龙一对自己的定位则是,“我只是个喜欢讲故事的小说家,先把自己哄开心,然后希望能让读者开心而已。”

原本只有14000字的小说《潜伏》,被改编成电视剧后,足足火了两年;谍战小说《借枪》电视剧问世后,再掀谍战剧红火高潮……大伙可能记住了余则成和熊阔海,却很少有人提起他们的真正缔造者:小说家龙一。

继小说《借枪》出版后,这个留着小胡子、喜欢在家做菜、也喜欢窝在房间自制炸药的“60后”中年男子,近日推出作品集《藤花香》。昨日,龙一接受了重庆晨报专访。虽说笔下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后都火了,但他却坦言称自己从不敢改编剧本,“我只是一个沾了电视剧光的小说家。”

爱买菜 爱做饭 不编剧本不添乱

喜欢在生活中潜伏

爱买菜 爱做饭

60后爱窝在家中

写小说 讲故事

不编剧本不添乱

我是龙一

喜欢在生活中潜伏

龙一原名李鹏。河北盐山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86年进入天津市作协工作,但还是在半师半友的朋友肖克凡的屡次劝说下,直到1997年才开始小说创作。

《借枪》(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定价22.80元)

《藤花香》(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定价25.00元)

发表在栏目: 文化

不要以为梁洛施吃的都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如果不是她的身世,她的倔强,她的不从俗流,她和李泽楷就不会走到一起。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前面这些身世与经历,她说不定又能走进李家大院了。命运就是这样,梁洛施种下了自己的因,收获了自己的果。

自从几年前开始,每隔一段时间,余秋雨就要被翻出来一回,娱乐一番。前阵子,国有企业徐家汇商城上市,人们惊奇地发现,余老师位列第十大股东,以过亿身价成了作家圈的新首富。

财经评论人叶檀认为徐家汇让余秋雨持股,涉嫌国有资本流失,呼吁查清楚状况,有网友称余秋雨天赋异禀,投资眼光超凡脱俗,但据我估计,余秋雨并没有被人说得那么坏,还有本事侵吞国有资产,也未必是股神化身,他可能真的是傻瓜型持有者。

余秋雨喜欢写游记,喜欢写地方文化,我在不少景区看见过他留下墨宝,那些景点曾进入他的笔下,后来旅游业勃兴,他就被当地请去,成为当地的贵人。徐家汇大概也是这样,他曾经写过,徐家汇是海派里最高层次的文化,这句赞语让徐家汇商城对他青眼有加,当开始认购股票的时候,可能缺少资金的他们也想起了余秋雨,而余秋雨并不缺钱,就买下来,放了十来年,这也算长期持有者吧。如果在这期间公司如果破产清盘了呢?余秋雨岂不是血本无归了? 所以,投资这件事,没什么正邪之分,只有是否遵守了相关法律。

如果要说付出回报之比,余秋雨跟梁洛施可就没法比了,梁洛施用23年的时间,活完了别的女人几辈子也得不到的人生。

梁洛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孩,中葡混血,漂亮高贵,她不甘命运摆布,十几岁就敢跟背景诡异的英皇闹解约。不要以为梁洛施吃的都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如果不是她的身世,她的倔强,她的不从俗流,她和李泽楷就不会走到一起。但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前面这些身世与经历,她说不定又能走进李家大院了。命运就是这样,梁洛施种下了自己的因,收获了自己的果。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又一次没有被驯服,去做寂寞的外室,而是选择做自己。

汪峰和旭日阳刚竟然还有交集,这一次他们那英那里相遇了。那英担任了风云榜的评委,有记者问,旭日阳刚为什么没有入选,那英说旭日阳刚不够专业,等他们专业一点再来参加评选。于是很多人攻击那英,说她歧视草根音乐等等。

只是,那英所说的专业,被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了。我只想问一句,旭日阳刚出了什么专辑?写了什么歌?那英说的专业有什么错呢?汪峰也出现了,当然,他的出现跟旭日阳刚没什么关系,他是指出了音乐风云榜的一个专业错误。但联想功能强大的娱乐新闻,顺势把这两件事做成了同一篇新闻。

可怜的汪峰,越是不愿被联想,越是摆脱不掉,这也是汪峰的因果吧。

发表在栏目: 文化
第 3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