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你是如何了解到鲁迅的?
喜欢他的文章,通过文章了解到他本人 13.9%
因为周围人谈论,所以知道他这个人 2.8%
无需了解,因为教材中有 38.9%
老师要求去阅读他的文章 38.9%
第2题
你对于鲁迅的文章有什么感受?
没印象,只在教材中看过那么点,完全不在意 13.9%
有点印象,写得有点晦涩,半懂不懂 36.1%
感觉还不错吧,很有思想 36.1%
很有深度的文章,经常阅读,每次读都有很深刻的感受 8.3%
第3题
这些鲁迅的诗句,你听过几个?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都没听说 13.9%
1-3 58.3%
4-6 19.4%
7-8 2.8%
第4题
你认为鲁迅给你学习语文哪方面启示居多?
写作文 11.1%
开阔知识面 22.2%
提高思想觉悟 47.2%
其他 13.9%
第5题
你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晦涩难懂 19.4%
阅读有一定难度,但能大体掌握 61.1%
容易理解 11.1%
北京时间9月16日消息,痛痛快快地洗一个澡能够让人放松身心,将所有烦恼和不快一扫而光。与所有同年龄的小宝宝一样,1岁大的大猩猩“乔”也有自己的洗浴时间。在浴缸里,小家伙显得非常兴奋,把洗澡水弄得到处都是。
这只可爱的灵长类动物似乎非常喜欢洗澡,在饲养员将它放进浴盆之后,小家伙总是兴奋的滚来滚去,一副很享受的样子。在英国多媒体公司British Pathe公布的新闻影片中,“乔”在浴缸中快乐地嬉戏,弄得水花四溅,兴奋的不得了。这段影像于1967年在爱尔兰莱斯特郡的特瓦克劳斯动物园拍摄,直到最近才被这家多媒体公司公开。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承担的风险要比男性少,也更不喜欢冒险,青春期的少年则往往一头扎进去而不考虑后果。但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伯尔德·芬格纳与哥伦比亚大学的埃尔克·韦伯根据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发现,“谁更喜欢冒险?”这个问题要比我们认为的复杂得多。
研究发现青春期少年也和任何人一样有头脑冷静的时候,在某些领域,女性所冒的风险超过男性。
芬格纳表示:“人们通常认为所有的女性所冒的风险都不及男性,这种趋势从小时候就开始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金融领域,男性更喜欢冒险,但在社会生活领域,女性愿承受的风险则超过男性。她们所冒的风险包括在35岁左右开创新的事业,或者在工作会议上说出针对一个不受欢迎的问题的看法。
两性间的这种差异,可能与对风险的认知不同所致。这种认知上的差异则可能与他们对不同情况的熟悉程度有关。芬格纳说:“如果对存在风险的情况拥有更多经验,你可能认为风险较小。”男性和女性的成长环境不同,这可能导致他们更擅长应对的任务存在差异。
米图是一只非洲灰鹦鹉,今年已经2岁了
米图和主人在一起
科学网讯 居住在英国布拉褔的鹦鹉米图喜欢模仿各种声音,会说两种语言。它遇见陌生人不但能说“Hello, how are you?”也能跟人说“asalaam alaykum”(穆斯林问好方式)。这只奇特的鹦鹉不仅英语说得溜,还会说乌尔都语(印度和巴基斯坦通用语),发音也十分标准。
米图是一只非洲灰鹦鹉,今年已经2岁了。它的主人阿米德说米图不仅能说两种语言,它平常还很喜欢学狗叫,学电冰箱发出的声音,总之“它喜欢模仿所有的声音”。
据一项研究证明,非洲灰鹦鹉的智商相当于一个4岁大的孩子。主人阿米德称米图本来说乌尔都语,但是自己的岳父母说英语,为了能让米图更好地融入家庭与大家交流,他便开始教它学英语。(科学网-蜘蛛侠)
它们也喜欢按摩
科学网(kexue.com)讯 按摩现在已经不是人类的专利了,科学家发现动物也会按摩。
近日,科学家找到了鸟类喜欢唧唧喳喳叫的原因。当它们羽毛竖起来的时候,其实是他们正在给自己做按摩。以前人们觉得鸟类竖起羽毛,只不过是他们在清理羽毛或者是在洗澡。可事实竟然是他们在给飞行回来的自己做全身按摩。
鸟类们有时也会出现像家庭成员那样,互相梳理羽毛的情况。可研究了鸟类20余年的安德鲁博士则认为:“这其实在它们正在互相做按摩。”
这样的结论是安德鲁博士通过六个月的研究,从绿色的啄木鸟以及非洲的翠鸟身上得来的。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莱夫博士也表示:“鸟类整理毛发有很明确的目的,当他们相互啄脑袋的时候,那才是在清理羽毛。而他们啄全身时,那是它们在按摩。鸟类喜欢这样的按摩方式。”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图为:“赤壁”二字引发人们多年猜测
相传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时,看到临江崖壁被火照得通红,挥剑刻下“赤壁”二字。昨日,“赤壁摩崖石刻专家论证会”在赤壁市召开,专家们从多个角度对“赤壁”二字进行了新的解读:“赤壁”应为明代嘉靖年间所题,并非周瑜所写。“赤壁”二字位于赤壁山矶头西南中段,两个字是阴刻楷书,字径相同,“赤”字高1.5米、宽1.04米,“壁”字高1.43米、宽1.02米。包括它们在内,赤壁山矶头共有10处摩崖石刻。
对于“赤壁”二字的由来,有人认为是宋代,也有人认为是唐代,还有人认为确实是东汉末年周瑜所写。省文物局文物处主任科员陈飞则认为,“赤壁”二字写作年代为明代嘉靖二十七年,即1548年,其作者“眉山张”为张可述或张庭。
陈飞解释,“赤壁”二字的同一幅面上有一石刻题记,根据他的研究,题记内容为“此乃周瑜破孟德之赤壁也……嘉靖戊申仲冬,予与宪副曹君亨泊舟山下,徘徊瞻眺,慨然太息,因大书崖石以识。眉山张。”陈飞认为这意味着石刻是“眉山张”在“嘉靖戊申仲冬”所写。
“眉山张”是什么人?陈飞查阅明代嘉靖年间的眉山名人,推论出“眉山张”应该是一名知县张可述,或是曾担任中宪大夫,后辞官寄情于山水、喜欢在崖壁上题字的张庭。
对陈飞的这一论证,多位考古、地质、书法专家表示认同。(楚天都市报)
成人世界里,何时告别心头“五道杠”
5月31日,武汉市召开第六次少代会,因“五道杠事件”陷入舆论漩涡的黄艺博,由于已是初中生,自然卸免了武汉市少先队副总队长的职务,从此告别“五道杠”少先队袖章。黄艺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有点委屈,但不怨恨任何人。”(6月1日楚天都市报)
胖胖的脸蛋,浅浅的微笑,这是一个看上去比同龄人略显成熟的少年。令人欣慰的是,经历了如此猛烈的舆论重压,这个少年还能有这么好的心态。虽然能不怨恨别人,虽然能保持恬淡的心态,但黄艺博还是有些不明白:“十二三岁的我,与周总理小时候一样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有什么不对?”
这个少年的困惑,难以用三言两语回答。究其根本,还需从成人世界求解。
“五道杠事件”从深层次讲,体现的是人们对官本位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的反感。放眼当今的成人世界,官本位和官僚主义就像一个流毒甚深毒瘤,腐蚀着这个社会的纯真。在这个毒瘤影响之下,一些人做事说话渐渐形成了“假大空”的恶习:不喜欢说真话,喜欢说假话;不喜欢实事求是,喜欢夸大其辞;不喜欢就事论事,喜欢打官腔、泛泛而谈。对于“假大空”的恶习和官僚主义作风,公众厌之久矣、恨之久矣。
因此,当戴着“五道杠”袖章、顶着副总队长“官帽”的黄艺博出现在网上,当那些带有“官腔”的博文和作文流布于民间时,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地对黄艺博提出了质疑和批评。这对于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来说,不但难以理解,而且难以承受。
毋庸置疑,黄艺博是个受害者。当人们将眼睛盯在一个孩子肩上的袖章上时,是否检视过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人——咱们脑子里是不是还有一些官本位思想?咱们接人待物是不是还有一些官僚主义作风?咱们的内心世界里是不是也有个“五道杠”?!又或者说,咱们是不是在坚决地摒弃和反对官本位思想以及官僚主义作风呢?
因此笔者认为,相比孩子来讲,成人世界告别“五道杠”显得更为迫切。因为你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都天生穿着防辐射服,能够完全不受成人世界陋习的影响;你不能放任成人世界毒瘤滋生,却要求孩子们永远看不到听不到。
黄艺博已经告别了肩上的“五道杠”,盼望他今后不再被打扰,安安静静地生活,快快乐乐地成长。而成人世界的人们,你们何时才能告别心头的“五道杠”?
□王孝武(湖北)
1.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
新西兰海豹小心翼翼地在一条大白鲨上方游动。大白鲨是海洋中体型最大的掠食性鱼类。不幸的是,海豹向来是大白鲨最喜欢的美餐之一。
2.参差不齐的牙齿
大白鲨的拉丁文名称是Carcharodon carcharias,字面意思是“参差不齐的牙齿”,看一看这张图片,这一绰号就不难理解了。
3.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
大白鲨这样全身跃出水面进行攻击十分罕见,因为会耗费大量能量。但是,在到处都是小海豹的南美洲水域,鲨鱼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水下展开攻击,未及猎物反应过来便将它们吞食。
4.超乎寻常的嗅觉
大白鲨利用超乎寻常的嗅觉,再辅以可探测到水中生物电动静的独特感觉系统,可以去寻找尚在数英里以外的猎物。
5.背鳍顶端暴露出水面
这条大白鲨的背鳍顶端暴露在水面,在一群小鱼的上方游来游去。对于这个庞然大物来说,它们根本不值得作为猎捕的对象,因为实在太小了。
6.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
虽然我们对这种庞大的食肉动物充满了恐惧,但大白鲨的攻击极少产生致命后果。大白鲨的大多数攻击都是试探性撕咬,以确定是否展开全面攻击。幸运的是,大白鲨通常不会将人作为攻击对象。
7.上半身呈灰青色
大白鲨上半身呈灰青色,在海洋环境下,对方根本无法看到它们的踪影。大白鲨的下腹呈白色,从下面也看不到它们。这样一来,大白鲨可以从任何角度对猎物展开突袭。
8.扑向浮出水面猎物
在南非一个海豹栖息地附近,一头大白鲨突然从水下一跃而起,扑向浮出水面的猎物。
概况
在白垩纪晚期,刺甲鲨是海洋中体积最大的鲸类,也是最令对手生畏的捕食者之一。它的昵称为“金苏鲨”,能用象厨房刀具一样的满嘴利齿,将猎物切成薄片或小块。另有证据表明,刺甲鲨还可猎食沧龙、蛇颈龙,甚至本身也属凶狠食肉鱼的剑射鱼。
由于鲨鱼是由软骨构成,并不能完全陈腐成为化石,目前人类所知大都来源于其茂密坚硬的牙齿。刺甲鲨的牙齿光滑且呈弧状,长度超过2英寸(5厘米),撕咬痕迹和齿内猎物骨残留表明它吞噬猎物时非常野蛮凶残。从保留至今为数不多的金苏鱼软骨组织来看,它们的身长可达24英尺(7米),与现代的大白鲨相近。尽管本身凶猛,刺甲鲨仍沦为更巨大的沧龙的猎物,残留的腐肉则是当时小型鲨鱼角鲨的美味。
基本信息
类型:史前动物
食物:食肉
身体:高达24英尺(7米)
另:齿化石显示,刺甲鲨和角鲨喜欢同样的食物,不光经常一齐猎食,还互相偷抢对方的食物。
受保护级别:已灭绝
12岁的女孩Elizaveta Tishchenko和一头两吨重的犀牛成了好朋友
在肯尼亚的一处野生动物中心,12岁的俄罗斯女孩Elizaveta Tishchenko和一头两吨重的犀牛Max成了好朋友。
虽然野犀牛素以性情凶猛著称,一跺脚就可以轻易地置人于死地,但是5岁的Max却极其温顺,Tishchenko也并不惧怕这头庞然大物,而且很喜欢抚摸它粗糙的皮肤,Max也很喜欢小姑娘抚摸它的后背。
小姑娘可以像对待一只狗一样拍犀牛的肚子
此外,Max竟然还可以在草地上打滚,这样小姑娘就可以像对待一只狗一样拍它的肚子。
小姑娘的父亲回忆第一次与犀牛见面时说:“Tishchenko竟然还过去揪了揪它的尾巴,但是Max一点也不生气,还在埋头吃它的草。他俩在一起都感觉很舒服,就这样成了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