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失败者之歌》出版5月12日将在福州路大众书局举办朗诵会
我看到有些读者看完书之后立刻想起了自己的过去,想起了某一个发小,总结了一下这些年自己的人生,也坦承了生活中不曾注意过的失败,这我觉得是对这本书最大的褒奖。
——李霄峰
李霄峰最早以影评人身份为人所熟知,后来还当过编剧,演过电影。沈祎图
《失败者之歌》
在诸多关于《失败者之歌》的书评里,大多数人都会以这种口吻开始:“我是从Liar时期认识李霄峰的……”即便是导演贾樟柯在该书的序言里也如是说:我不习惯称呼他为李霄峰,我记忆深处,有一个想砸烂旧世界的革命家回国,他是Liar。
生于1970年代末的李霄峰,20岁以Liar的笔名成为最早一批的网络影评人,并因此为人所熟知。2002年进入陆川工作室,2005年开始和张元导演合作编剧,2007年作为文艺片《达达》的编剧和男主角出现在大银幕上。之后,他以真名复出写作。今年1月,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将李霄峰2004年至2010年的短章与小说集结出版,成为这本《失败者之歌》。“在Liar时期容易夸大自己,太强调自我,”李霄峰如是说,“现在已经回归到了冷静的反思,不想再动用少年的武器。”
《失败者之歌》并不是一部心灵鸡汤式的情感专栏集结,尽管在许多短篇中,李霄峰的确像一个心灵捕手一样,以极为敏锐和直接的笔触准确地抵达了都市男女隐匿的内心角落;而在更多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是逝去岁月里生活的吉光片羽。当人们已经习惯被岁月的大潮卷走一切时,李霄峰像个细心的拾贝者,从情感的沙漠里掘出了弥足珍贵的、细碎闪光的金子。
5月12日,福州路大众书局将举办一场《失败者之歌》的朗诵会,这个敏感、伤感、无奈、骄傲而又不甘的作者,将在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中诉说他与时光的博弈。日前,早报记者采访了李霄峰关于这本书的创作故事。
朋友老叶袖着一张CD一瓶酒来砸我的门。她给自己斟上酒,按下音响的play键,让我听。好像是一个叫罗宾的老歌星唱着一首老掉牙的歌:
“每一次打开门,我的狗总是朝我摇着尾巴,拍拍它的头,今天你好吗?第一件想到的事,是今天的晚餐该如何来打发,楼下的牛肉面,还是蛋炒饭外加一杯乌龙茶……我多想有个温暖的家,多想有人可以陪我说话,孤独和寂寞,其实我并不害怕,只是感觉房子怎么这么大……”
老叶咽下酒补充一句:我连条狗都没有。
我明白了,我说:你也二八,不,是二十八了,成亲吧。
其实就这么一回事。在这被称作生活的困境中活着,久了,就想变变。大家都说,如果什么都干不成,还可以去当当诗人。又说,如果诗人都当不像,那就去结婚,也不坏。少年气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会儿,大家多半大言不惭地宣布过为了事业可以永葆单身之类,然而一到适婚年龄,发现自己不过是凡夫俗子,加上有房子的发觉房子显空,没房子的知道领了婚姻执照就有合作还贷,于是狐朋狗党们一瞬间如梦方醒,一窝蜂闹起了结婚。本来嘛,成家立业,二者都是大事,何况成家排在立业之先,大有因果关系的嫌疑,又何况洞房花烛一直排在古典的人生四乐之中。
应该说,人是宽广莫测的,你永远无法表达你真正的念头,更不用说了解他人了,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惊涛骇浪中挣扎,谁也顾不上谁,这是真的。想想亚当夏娃吧,人类的始祖“意识”到自我以后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遮住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往往要在面具下活着。王尔德说:“结婚的唯一美妙之处,就是双方都绝对需要靠撒谎过日子。”在婚姻的城堡里,虽然大书着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箴言,仍有怨声载道,诸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遗憾、“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怨怒、“日日思君不见君”的哀怨、“老大嫁作商人妇”的无奈、“只闻新人笑哪闻旧人哭”的绝情,尤多的是一种对日常柴米油盐的厌倦、对激情永逝的不满。
但,还是这个王尔德说:“家庭生活固然仅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是坏习惯,但即使是坏习惯也舍不得丢掉。也许恰恰是坏习惯最叫人难舍难分,因为它们已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没错,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家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双重需要,纵然从女博士到家庭主妇之间的道路煞是崎岖,我还是对老叶说,你一定得结婚。你需要从日常的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你需要和许多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却又相对独立,需要羞涩地躲开外界拥有一点隐私,需要给感情找个安插的空间,需要有个人和你拴在一起共抗寂寞,需要有人给你拎购物袋、换保险丝、陪你打联网游戏、吃你做的红烧肉,听你哭听你笑,需要有人和你联手制造下一代赡养上一代,所以你应该而且必须结婚。
老叶咪咪笑,此话当真?果然如此?
我以过来人身份极尽郑重地答:当真。果然。
老叶是个不讲究的人,可是也有偶尔露峥嵘的时候,比如松松套一件樱红毛衣涂上唇膏,会有非“第三种人”的晃眼感觉。我就拉着这身装扮的她去相亲—一个很丑但是很温柔的男士,据说信奉一个很有气度的观点:一个男人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就是结婚、成家、生子。在这变幻无常的世界上赡养他们。如果可能,再领他们一段路。—他的这种态度令老叶相当动心,我担心的只是此人的身高和面目。回来后我问老叶意下如何,她洒脱地晃晃肩膀:“我得见的只是他手头的文凭、口袋里的钱和远大的前程,至于外形上的自然灾害,不提也罢。”听了这话,我心里有数,成了。
六个月后老叶旅行结婚,给我寄来芭堤雅美丽明信片一张,潦潦草草地写道:“许多人可以白头偕老,极少人可以永结同心,人人皆如是。婚姻就是由热闹归于平淡,由平淡归于再平淡,也没有什么不好。—过去我怀疑,现在我已确知。”
把明信片随手一插,我开了冰箱倒给自己一杯可乐,就恍恍惚惚地觉得婚姻的滋味有些神似于可口可乐,甜苦相杂,又有一种你永远不知道配方的神秘物质,令你上瘾,令你欲罢不能。
作者系上海高校教师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习惯看似微不足道,却对体重影响较大,如看电视、吃薯片、喝含碳酸饮料、熬夜能稳步增加体重。
研究人员认为,与其发胖后痛苦减肥,不如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阻止发胖。
饮食影响
研究小组分析3项大型健康研究中近12.1万名美国人的数据,探求饮食、运动和睡眠习惯对体重的影响。结果显示,饮食习惯对体重影响最大。
这3项研究每4年调查一次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和体重情况,延续20年。研究伊始,所有研究对象体重正常,身体健康。随时间推移,他们体重逐渐增加,平均每人每4年增重逾1.5千克,研究结束时平均每人增重7.6千克。
体重增加较多的研究对象,平均每天摄取薯片0.76千克、土豆0.58千克、加糖饮料0.45千克、未加工红肉0.43千克和加工肉制品0.42千克。
路透社22日援引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大流士莫扎法里安的话报道:“体重逐步增长,而且历经这么多年,研究人员和个人难以发现致胖的特定因素……是这些细小选择的效果叠加所致。”
应重品质
莫扎法里安说,防止发胖或许比让肥胖人士减肥更为有效。
在美国,超过三分之一的成年人和近17%的儿童属于肥胖人群,罹患Ⅱ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脂肪肝和某些癌症的风险增大。治疗肥胖相关疾病一年耗费1470亿美元,占美国医疗支出将近10%。
研究人员发现,体重减轻或长年保持稳定的研究对象较少食用加工食品。莫扎法里安说:“如果你多摄入水果、蔬菜、全麦和坚果,体重会减轻,这可能因为它们取代了其他食物。”
研究人员说,并非所有食物只要适量摄取就有益健康,食物同样有好坏之分,摄取食物应注重品质。
莫扎法里安说,不同食物对身体影响各异,同样是1卡路里,不同食物对饱腹感、血糖水平、胰岛素水平和其他机体生物反应的影响不同。
其他习惯
除饮食变化,其他生活习惯同样影响体重,如每天看电视一小时,每4年会增重0.14千克。
睡眠有一定的影响。每天睡眠6小时至8小时的研究对象体重不易增加;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或多于8小时的人则容易增重。
另外,时常锻炼身体的研究对象在20年研究期间体重增加较少。
研究论文由最新一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周刊发表。
美国《神经病学》杂志网络版日前刊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的论文说,老年人经常进行中等强度至高强度的运动可预防无症状中风。
所谓无症状中风是指病人脑部发生中风的病变,但因临床上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当事者浑然不觉。
研究人员对1200余名从未患过中风的老年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平时的运动习惯。他们中约43%的人没有经常运动的习惯,36%的人经常进行轻度运动,如打高尔夫球或散步,21%的人经常参加中高强度运动,如打网球、游泳、徒步旅行或慢跑等。
6年后,研究人员对平均年龄已到70岁的被调查对象进行大脑扫描,发现16%的老人患有无症状中风。研究人员对导致无症状中风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比,其中包括老人平时的运动情况。
分析显示,运动习惯与患无症状中风存在一定关联。与平时没有运动习惯的同龄人相比,经常进行中高强度运动的人患无症状中风的几率要低40%。
细菌感染、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到底哪个才是导致人类患上胃癌的“元凶”?10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给出了答案,该所科研人员在胃癌分子病理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发现一种蛋白酶受体的缺失才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原因。
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每年新发现约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0%左右,胃癌病人死亡率更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8倍。此前,医学界一致认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生活中情绪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喜好熏烤、高盐、辛辣食物及酗酒,都会破坏和损伤胃粘膜,造成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导致胃癌发生的高风险。但具体原因并不清楚。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云与张勇、余国宇博士等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蛋白酶激活受体4(PAR4受体)广泛表达于胃粘膜中,其在胃粘膜保护和损伤修复、胃癌发生中的具有积极作用。科研人员进一步与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作,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病理学研究技术发现胃粘膜损伤修复的“中介”――PAR4受体在胃癌病人中显著性下降,其缺失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相关;PAR4受体基因启动区超甲基化是引起该受体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揭示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等在胃癌发生中的重要致病诱因。
科研人员表示,上述结果为深入解析人胃粘膜保护、损伤修复和胃癌发生的生理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也为临床胃癌病理进程及预后检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记者 杨洋 张刚强)
隨科技發達及互聯網普及,美國人的購物和送禮習慣過去數十年出現很大變化。有一段時期流行禮物券﹐收禮的人可以憑券到百貨公司或商店購買自己心愛的東西。今時今日﹐網上購物大行其道。美國有研究指﹐禮物券流行之前﹐顧客每年在聖誕節過後拿禮物到商店換過另一份的﹐比率高達百分之三十八﹐但去年已劇降至百分之十三。
亞馬遜開發的交換禮物系統﹐還可為慈善機構帶來好處。舉例說﹐如果一個兒童慈善機構呼籲熱心人捐出一百對手套﹐收到了一百對之後﹐多出來的可以放上網﹐交換其他東西﹐令更多人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