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周三, 04 4月 2012 21:36

建筑师波特曼:高楼在中国被作为文化进步的象征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波特曼家族是由邓小平“引进”到中国的,他们曾与中国政府“碰撞”,也曾和汪道涵、江泽民和朱镕基打过交道

金茂大厦早已不是上海第一“高”,它在高度上输给了“邻居”——同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圈的环球金融中心,尽管如此,它仍不失为上海的地标性建筑之一。美国建筑师约翰·波特曼的建筑设计事务所曾参与竞争大厦设计方案的角逐,却最终失之交臂。如果他们夺魁,今天的金茂大厦或许就是一座有52层商业空间、底部为方形、顶部八边形的锥形建筑,比美国芝加哥SOM设计事务所设计成形的金茂大厦矮了36层。

波特曼家族曾缔造过上海之“最”。早在1990年,由约翰·波特曼设计的高152.1米的“山”形建筑——上海商城,就一跃成为上海浦西当时最高的建筑,由此敲开了波特曼家族进军中国市场的大门,他们也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进入中国的外国建筑师之一。此后,波特曼不断在中国的版图盖上自己的“印章”,这些烙上波特曼印记的商业建筑在参与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官方的认可。

7月20日,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和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就联合举办了“约翰·波特曼:艺术与建筑”展览,展览将持续到9月19日,集中展示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在亚洲的九个项目,中国就占其中六个,包括上海明天广场、外滩中心、北京银泰中心等。

“时代会变化,但建筑是稳固的,它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特征,因此要在时间上留下它的痕迹。”约翰·波特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波特曼公司在中国的三十年,其实也是“洋”建筑师中国故事的缩影。

北京银泰中心是约翰·波特曼设计的作品,外形简洁,其顶部的“中国灯笼”是该建筑的最大特点,表达了“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的窗口的含义 (爱德曼公司/图)

我们曾拒绝政府的要求

“我们是邓小平‘引进’来的。”杰克·特曼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笑言。他是约翰·波特曼的儿子,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首席执行官。

1979年,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曾下榻亚特兰大市的威斯汀桃树广场旅馆,它是约翰·波特曼的成名作,跨越亚特兰大14个街区的桃树中心综合建筑群中的一员,73层高的摩天大楼,也是亚特兰大城市天际线中极为重要的景观标志。随后,约翰·波特曼就应前佐治亚州州长乔治·巴斯比之邀,作为邓小平的客人,随团首次访华。

“酒店非常少,汽车也是为数不多,这是一个自行车的王国,从色系的角度来说,城市基本上都是灰色,颜色非常单调。”这是约翰·波特曼记忆中改革开放大门甫开时的中国模样。彼时,进入中国的“洋”项目屈指可数,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被公认为改革开放后外来建筑的开山之作。宾馆、酒店资源稀缺的现实,让敏感的波特曼嗅到了商机,他开始酝酿在中国拓宽自己的建筑版图。同年,杰克·波特曼受命在香港设立了波特曼公司的海外办事处,为在上海打造一座像桃树中心一样的“多功能、综合性”商业建筑“上海商城”做准备。

“很多麻烦”,杰克·波特曼特意用一句洋式中文来概括其在1980年代的遭遇。

彼时,“红色”中国在外国建筑师眼里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对投资环境的不确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与政府的“碰撞”在所难免。“上海商城”是新中国第一个多功能综合建筑群,把“画笔”交给谁,画出什么样的图画能真正融入中国传统工艺,达到西方多用途建筑理念与中国建筑环境两者之间的平衡,老百姓会不会认可等等,政府显得尤为谨慎,事无巨细都要考虑。

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