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岁月神偷》海报
特别策划
如果你面前现在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但是你只想切其中的一小块来吃,这一想法应该如何去评价?是的,从中国人的传统角度说,这叫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算得上是一种美德。但是,你就不怕这蛋糕在你面前年复一年地放着,烂掉了吗?
蛋糕的问题,就是今年已经进入第三十个年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从陈嘉上这位主席上任开始,金像奖的评委会就流露出这样一个想法:香港本土电影不景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鼓励香港本地的电影人。想法本身没有错误,但自从CEPA协议签署之后,香港影人大批北上,连带着金像奖每年所要评选的电影,绝大部分也都成了合拍片。几年下来,金像奖的影响力已经远远不止香港,与金马奖和金鸡百花奖一样,这一奖项目前已经成为华语电影界三大奖项之一,并且比起相对官方的金鸡百花和相对偏文艺的金马,金像已经成为最能反映华语电影市场商业行为的标志性奖项。但是,影响力不断增大,诉求却不断缩小,这对于走进而立之年的金像奖,绝对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尴尬1 小香港OR大华语?
●金像奖影响力已扩大到华语圈,但作为华语电影三大奖项之一的金像奖评委,却只希望扶持本土影人。金像奖创办初衷的模糊,导致了文隽、陈嘉上两位主席的针锋相对。
去年金像奖颁奖结束后,前主席文隽就显得怒气冲冲。
在他看来,黄岳泰和陈德森的获奖实在显得过于“小香港”,有点排外的感觉,变成了自己人自娱自乐的游戏。
但是,前主席的炮轰显然在今年依旧没有效果,从入围名单来看,重要奖项基本上依然是清一色的“港产”,尤其是最佳女主角。在2004-2007年期间,一度被内地女演员霸占了长达4年之久的金像奖影后位置,最近3年甚至基本不选择内地女演员入围了,哪怕被人诟病“护短”也在所不惜,哪怕被人诟病只能颁给“老年人”也无所畏惧——— 2009年的影后给了已经60岁的鲍起静,2010年的影后则落入50多岁的惠英红手中,至于今年,影后提名中同样没有一个内地演员(加入香港籍的汤唯已被算作港人),为此甚至不惜加入表现平平的薛凯琪。而与之相应的,则是香港电影人的大呼小叫:香港演员断档!女演员尤甚!张柏芝之后已无拿得出手的明星!
按照陈嘉上的说法,金像奖这样的做法完全是应该的:“金像奖不是商业的奖项,我们也没有野心做华语电影的盛典,只做好香港电影的本分就好了。”而香港电影的本分究竟是什么?根据他的理解,就是多培养人才,多拍带有香港电影风格的戏,让香港电影的风格发扬光大。
文隽和陈嘉上到底谁对谁错?这个问题谁也解释不清。如果从整个华语电影市场发展的态势来看,文隽显然是对的,金像奖本身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香港本土,而目前华语电影也没有一个真正兼顾到市场与艺术的奖项平台。
但陈嘉上的理由自然也站得住脚,从金像奖这30年的评选来看,其最大的作用自然也是对香港电影人的鼓励,否则也不会得到那么多影人的认同。那么,这两人的争论到底算是什么?
如果要追究,这只能说是金像奖本身的一笔糊涂账,因为就算这一奖项的始作俑者、《电影双周刊》的主编陈柏生,在创立金像奖的时候就没有把自己的目标搞明确。
根据他的回忆,金像奖的始创是这样的:“1981年11月,在一次《电影双周刊》的编务会议上,谈到每年搞的十大华语、外语片评选时,我问大家:我们可不可以搞大它?”而出于这样的目的,金像奖诞生之后的几年,所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扩大奖项本身的影响力。而上世纪80年代又恰逢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因而侧重于表彰香港本土影人的成就并没有问题,这一表彰就延续了20多年,自然也成为了金像奖的传统。
但在CEPA协议签署之后,金像奖的影响力,伴随着诸多北上内地的香港影人扩展开来。如果继续保持创办初期的宗旨,金像奖的确是“搞大”了,再大下去就成了华语电影第一奖项。但这样下去,金像奖同样面临着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的尴尬——— 即便搞成全球电影人的狂欢,它在很多人心目中依然不如邻居美国人的奥斯卡奖,因为加拿大本身出产的电影不仅没质量,而且也没数量。
所以,文隽和陈嘉上都没错,金像奖是要搞大,但若要更上一层楼,对于本地人才的鼓励自然也是当务之急。
文隽、洪祖星、张同祖、吴思远、陈嘉上(从上至下)。
尴尬2 文艺OR商业?
●金像奖有着对商业电影表彰的传统,但出于对香港电影文化的责任感,它又必须兼顾推举文艺的使命。于是,30年来,金像奖只能在文艺和商业之间摇摆。
即便把“小香港”的问题解决了,已经进入第30个年头的金像奖,依然很难成为华语电影圈的奥斯卡奖。
除了在方向、范围问题上的纠缠不清,在评选内容的标准方面,金像奖同样整天摇摆不定。相比于近年来“艺术的归艺术,技术的归技术”的奥斯卡金像奖,香港金像奖的入围电影依然在商业影片和文艺片中成了一团浆糊:前几年香港电影产量太低的时候,诸多合拍的商业大片涌入名单,获奖的也多是这类商业电影。而近年来本土电影稍有起色,但像许鞍华这样的导演因为资金问题只能拍一些文艺片时,金像奖却也倒向了文艺片,《天水围的日与夜》、《岁月神偷》在最近几届金像奖上风头甚至盖过《十月围城》和《赤壁》这样的大片。而从今年的提名来看,同样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电影:既有《月满轩尼诗》这样的小品,又有《狄仁杰》这样的巨制。但是,就算这两部电影能做对比,你又能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汤唯和刘嘉玲之间的演技呢?
陈嘉上在接受采访时说,金像奖从来都不是商业奖,但金像奖与商业电影之间的纠缠不清同样也颇有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