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周二, 10 12月 2013 18:19

华人服务社举办年终联欢会

华人服务社举办年终联欢会,数百人参加,喜气满堂。

参加的嘉宾还有 Brian Robson, Charles Casuscelli, Mark Coure, Robert Furolo, 王国忠上议院,王少航会长等。

梁瑞昌主席致欢迎词表示,2013年是充满了挑战,也是硕果累累的一年。

抽奖仪式将联欢会推上高潮,在荣誉主席陈铃医生的协助下,Mark Coure抽出获奖幸运儿。

 

 

 

 

 

发表在栏目: 社区新闻

 

 

蒼天無淚,人間有情: 為不完美的社會帶來信心和希望

-- 令人深思有啟發性的一個故事

墾丁

 

在日常工作中,華人服務社的工作夥伴們總會遇上一些發人心省的人和事。最近筆者就遇上一位A先生,他的故事很長,但卻會給予我們很多的啟發。

 

2003年的聖誕前夕,當人們正準備普天同慶的時候,A先生的家庭卻飛來橫禍。在悉尼北區,一輛汽車撞入一間托兒所內,使A先生兩歲大的女兒S受重傷。肇事汽車隨即起火,S因此失去雙腳、一隻手、一個耳朵,並且全身的85%被燒傷。S在兒童醫院接受了超過半年的治療。在這期間,A先生一家身心俱疲,為了照顧S,他夫婦中止了小生意,為了支持S的治療,他們賣掉了住房,家庭陷進了崩潰的邊緣。

 

對這個不幸的女孩及她的家庭而言,噩夢未有到此結束。在2005年5月,在輪椅上的S在過路時被另一輛汽車撞倒,S被抛出18米之外,身體再次受到嚴重創傷,包括骨折及心肺的傷害。

 

在面對這極度的困難,A先生以無比的意志去處理面對的各樣困難。他沒有因惡劣的環境而倒下,在克服了重重難關後,他還伸出了雙手,幫助社區上有類似經歷的人士。從他女兒遭到的不幸事情,他看到了在社區內還有其他兒童遇上不同的意外,其他因燒傷而有生命危險的人士,他感受到了這些人的痛楚及無助。所以當他站起來的時候,他願意將手伸出去。他開始主動接觸一些受燒傷的人士,和他們分享他的經驗,過了一些日子,他成立了一個基金,為有需要的殘障人士籌募善款。

 

最近筆者遇到A先生,和他聊起時,他說推動他參與社區服務的動力,源自於他女兒第一次意外後,當時全仗社區人士發起了一個支持運動,為S及他的家庭提供金錢及其他的支援,使他的家庭得已渡過最困難的時期。因此他願意回饋社會,為有需要的人士盡一分力。他很高興他的行動得到很多支持,近年來他成立的慈善機構,籌得了超過一千萬元的善款。A先生還表示,他十分鼓勵S加入社區慈善工作,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小朋友。最近S更換其輪椅,她把舊輪椅捐了給一個貧窮國家的小朋友,讓他可以上學讀書。當A先生在描述這事情時,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還告訴筆者,在貧窮國家殘障的小朋友的需要很大,但我們只需付出一點點,就可以為他們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改變。他希望社區給他們多一點的支持及關懷。

 

數年前,服務社正計劃利用一個在白天被丟空的場地,去幫助一些沒有得到服務的殘障人士,可是一些正享用服務的人,基於私人的利益反對安排,使該項目胎死腹中。當時有份參與項目的工作夥伴們,大家都非常憤慨。社會上總是有一群自私自利,不顧公義的人。幸好這世上還有一些可以推己及人,義無反顧的仁人志士。當風暴來臨的時候,他們堅強地抵禦無情的風雨。當雨過天青的時候,他們會顧念到其他不幸的人,為人間送上溫情。「蒼天無淚,人間有情」 ,就是這一份情,為我們不完美的社會帶來了信心和希望。

 

 

 

(圖: 華人服務社為殘障人士提供社區參與項目)

发表在栏目: 倾述空间

 

華人服務社承前啟後『齊步向前,造福老年』

邀各界9 29 參加『龍善行2013』慈善步行

 

華人服務社昨日假悉尼市唐人街八樂居酒樓舉行新聞發佈會,推廣將在9月29日星期天舉行的『龍善行2013』慈善活動。

出席新聞發佈會的人士包括:華人服務社董監事局成員,其中有陳玲醫生、拜 彭先生、潘南弘先生、彭廣明先生、吴于蕙女士及行政人員等、各中文傳媒的代表、主要贊助商Navitas English、Prince Capital Solutions及澳大利亞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的代表等。

華人服務社主席陳玲醫生在發言時表示:早在1992年,服務社就首次舉辦『龍善行』慈善步行,在當時那是一項創舉,因為那是以『龍的傳人』為背境的社區機構,舉辦如此大規模、以步行為形式的慈善籌款活動。其後,『龍善行』成為服務社的一項重要活動,分別在93、95和97年再次舉辦。事隔近二十年,『龍善行』慈善步行再次舉行,服務社期望通過這項有益身心、老少皆宜的步行活動,推廣健康的生活、喚起大眾對社區事務的關心和參與,同時,為華人服務社興建中的高齡頤養院募捐。

『龍善行2013』慈善步行的路線選在墾思區,因為服務社的總部紮根於這區,該社一貫緊隨著肯特伯利市政府的社區發展政策,而興建的63間房間的高齡頤養院也取址在這裡。

陳玲主席最後呼籲大家在9月29日星期天,一起來到墾思區第六街,加入『龍善行2013』慈善步行的隊伍,把『龍善行』的精神 --『為高齡人士的福利、為社區的慈善事業』廣泛地在社區裡傳揚。

有意參加『龍善行2013』的人士,請電 (02) 9789 4587 (接通後請按 2字鍵)詢問。

发表在栏目: 社区新闻

特稿

 

一對有愛心、有分享精神的活寶

-- 記五龍崗活動組的蘇珠蓮和王采嵐

墾丁

 

五龍崗,一個依山傍海的美麗城市,這裡的美景、這裡的寧靜,吸引了不少追求恬雅生活的人在這兒落地生根,當中也包含一些華裔移民。雖然,他們盡享著海天含碧、山巒吐翠的異國風情,有些人仍不免會因為言語隔閡、訊息不通而心生孤清之感。有見及此,華人服務社早在十多年前,便在當地成立了五龍崗活動組,後來又獲得了政府撥款開設高齡日間中心。活動組在每周三早上九點,準時打開快樂和健康的大門,迎接一群講華語的長者、新移民和婦女。這個組能十年如一日地服務當地的華裔弱勢社群,除了服務社工作夥伴們的努力外,一群熱心的義工居功不少。

 

如要數五龍崗活動組的義工“孖寶”,非蘇太和采嵐莫屬。蘇太是五龍崗小組的組長,她嗓門宏亮,心思卻很細密,對組員的喜惡了如指掌,因此常能安排滿足大家口味的活動。看起來有點嚴厲的她,其實心地善良,對組中的病弱長者照顧有加。她事事親力親為,一手一腳地準備小組營運所需的各種物資。難得她視以活動組為家,善於配用活動組基金的一分一毫,活脫脫一個“能煮無米之炊”的 “巧婦”,背後的原因是她出力之餘,還不時出錢。

 

采嵐是手持鈅匙的大總管,每周打開和鎖上中心大門的把關任務,就落在她的頭上,因此她總是來得最早、走的最慢的一位。在活動組中,她更重要的角色是康樂大使。她幽默風趣的性格,滲透在待人處事中。閒餘,她注重收集英文字謎、謎語、bingo等豐富多彩的游戲,帶領活動時,她的法寶層出不窮。組員在她引領下,總是玩得益智又開懷。

 

她們倆聯同其他組員,組織了一支活躍的舞蹈隊,自行編排了不少精彩的舞蹈節目,包括:羽扇舞、高山青、可愛人生等。‘編排’二字背後,其實包含了一連串複雜的工序:從挑選適合的伴奏音樂、設計舞蹈動作和排列、燒制CD、選料縫制服裝等。她們也會犯執著、鬧性子,那常發生在練習和彩排的時候,因為每個人都務求把每一個動作跳得優美和整齊。這支舞蹈隊,活躍於主流社區--她們曾為數家主流社區的老人院義演 ;在五龍崗市政府舉辦的不少活動中,她們小則代表該活動組、服務社,大則代表當地華人,向民眾展現中華舞藝的婀娜多姿。

 

逢年過節,小組就最熱鬧了。每人都會自備一份特色美食,帶來與大家分享。萬國美食後,各人會拿出看家本領,逐一表演自創的節目。接著是緊張又有趣的抽獎。活動每次都辦得那麼紅火,有賴“孖寶”和其他義工的妥善籌備和共同努力,當中的義工包括衛伯、張新民、小玉、鳳儀、衛蘭、楚娟、Helen、Lisa等。奉獻分享的精神,在組中薪火相傳,十年如一日。

 

彈指間,蘇太、采嵐和其他義工,已伴著五龍崗活動組走過了十多個春秋,人事變幻、物移景遷;惟有他們對社區無私奉獻的愛心不變,恰如五龍崗經年美麗的青山碧海。

 

 

 

(圖: 熱心義工蘇珠蓮和王采嵐為華人服務社五龍崗活動組夥伴們帶來不少歡樂)

发表在栏目: 生活菜园
周四, 28 2月 2013 13:24

华人服务社

 

 

 

 

 

 

 

 

 

 

 

在多變動及多競爭環境下提供服務 (下)

-- 談談社區服務機構的運營

墾丁

澳洲是一個提倡多元文化的國家,對於新移民來說,在他們移民後有必要一開始就接觸多元文化的環境,使他們能盡早適應、融入到主流社會中。如有一位年幼的孩子被帶到了澳洲定居,他更需要盡早接觸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而不是孤立的社區。這也是為什麼華人服務社的托兒中心,或者任何其它機構的托兒中心,都需要將他們的服務提供給全社會,而不只是社區的某一個部分。

作為一項管理“風險”的戰略,服務的多元化是必要的,這樣才能保證一個機構的經濟的可持續性,也才能保證持續地維持使用那些昂貴的基礎設施。在一些老的、已經安居下來的社區,因為沒有新移民的到來,以前所建設的那些基礎設施,都沒有再充分地得到利用,而浪費掉了,這是很可惜的。

有一些機構在提供服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技能。作為一個澳洲人幫助澳洲人的案例,應該是已經有基礎的機構,利用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經驗,去為那些缺乏相關經驗和技能的社區提供服務。

服務社是一個澳洲的機構,根據澳洲的法律註冊,並在澳洲特有的環境下經營,就像其它團體一樣(不管是主流團體,鄰里中心,還是移民中心等)。不論一個人是華裔澳洲人、英裔澳洲人,還是黎巴嫩裔澳洲人,我們都是澳洲人 - 都擁有相同的權利和對這個國家的責任,也都擁有相同的機會,為這個國家整體的繁榮昌盛,去作出貢獻。因此為某一個澳洲的特定社區提供服務,並不是某些特定機構的獨家權利。我們看到英裔澳洲的團體(作為主流社會)在向各個非英語社區提供服務,為什麼華裔澳洲社區不能夠向其他社區提供服務呢?那種華人機構只能服務華裔社區的說法,無疑是將華裔澳洲社區處於孤獨的另類。如果華人服務社只提供服務給予華裔社區,等於是我們自己給自己強加了某種歧視。

因為澳洲的多元文化社會背景,居民來自不同的文化和國家,對於一個團體或機構來說,非常關鍵的就是需要努力融入到主流社區當中,而不是將自己局限在某一個社區,形成分割的情況。所有的團體或機構都應該採取一種開明的態度,向所有的澳洲人提供服務,以加強澳洲人的相互融合。因此服務社要向除了華裔社區以外的其他社區提供服務。韓裔澳洲人、英裔澳洲人、黎巴嫩裔澳洲人都是我們的同胞。如果服務社有能力,為什麼不向這些人提供服務呢?

另一方面,什麼是“CASS”(華人服務社的縮寫)? 就像“Qantas”和“Coke”等一樣,都是一個品牌的名稱。“Qantas”是一家澳洲航空公司的名字,“Coke”是一個軟飲料的品牌名字,而“CASS”則是一個澳洲社區服務機構的名字。這才應該是服務社推廣自己的方式。一些年以前,人們知道香港有匯豐銀行,但是現在大家所知道有一個被推廣的HSBC銀行,由此香港匯豐銀行擺脫了其地理的局限性。CASS也應該做同樣的事情。


发表在栏目: 社区团体

 

(圖: 不要蹲在坐廁上的告示)

日前,筆者在好市圍遇到華人服務社華康組的資深組員陳伯,他說他看了最近報上登載有關華康組義工阮淑清的事跡文章,使他感慨良多。有關文章說,為了避免被本地人士批評華人弄髒市政府高齡中心的洗手間、維護華人的尊嚴,阮淑清於每次華康組活動後,默不作聲地清潔中心內的洗手間。

 

令陳伯感慨的地方是,自從年多前,阮淑清因健康原故不能參加華康組活動後,開始收到市政府及其他使用高齡中心的團體投訴,指華人舉行活動後洗手間變得骯髒。在去年底,市政府更在高齡中心的洗手間外,張貼了一張告示,告誡人們不要蹲在坐廁上,並且要保持廁所清潔。

 

陳伯說當他見到告示時,他很感到心痛,因華人的形象正受到質疑。陳伯指出: 好市圍區內差不多有一半是華人,在火車站外的森林路上,滿佈著唐人食肆、店舖,實在是悉尼南區華人的天堂。可是華人的一些陋習經常使人頭痛,包括不少人隨地吐痰、成年人讓稚童在街上大小便、公眾洗手間的坐廁上滿佈腳印等。這些問題,正慢慢地侵蝕著華人辛勞及艱苦地在澳洲建立的好形象。

 

陳伯還語重深長地指出,在亞洲地區吸煙、環境污染等問題,使很多人都有呼吸道的疾病,所以有吐痰的問題。而這些地區的公共設施不足,洗手間不易找到,洗手間的衞生條件差,也是導致產生吐痰問題的原因。這些情況可以理解,但畢竟澳洲是一個不一樣的地方,本地的設施及衞生條件都很優越,隨地吐痰行為會引起其它社區人士的反感。在這方面,我們華人社區的人士,真的要注意一下。

 

從陳伯的言論,令筆者想到最近聽到的一些情況,反映出華人社區內有些人,對本地的觀念是缺乏瞭解的。例如有人提出,服務社既是慈善機構,為弱勢人士提供服務,為什麼服務仍要收費? 對他們而言,服務社提供服務就應該是免費的。事實上,澳洲的慈善機構在提供服務時,都會收取一部分的費用,這是政府設想及接受的。就以服務社的社區高齡服務為例,政府的政策向來都是用者須付部分費用。政府認為它為高齡者提供了養老金,因此,政府容許社區高齡服務機構向用戶收取一些服務費用,但以不超過養老金的某個份額為限。若一些人士由於特殊原因,有困難從養老金中拿出錢來,服務機構不能因此拒絕提供服務。所以收費實在是一個合情合理的事情。對於一些沒有政府資助的項目,例如為身體較健康的長者們所設的高齡組或活動組,服務社為活動安排場地、支付保險等。這些小組由組員們選舉出管理委員會,由他們收取活動費用自給自足組織活動,安排茶點及做節日慶祝等。但一些人就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堅拒付費,想要免費的服務,很多時把負責的義工們弄到哭笑不得。試想小組沒有經費,如何維持?

 

作為一位移民,須要入鄉隨俗,認識社會。希望大家會多留意一下有關的事情,放一點心思去認識事情,這對自己以及整個華人社區都會有好處。

 

 

 

发表在栏目: 社区新闻

华人服务社健康、高龄及残障服务部将在 2月份开始,举行照顾者「忙里偷闲乐饮茶」活动,目的是使在家的华裔照顾者们也可以有社交 联谊,增加高龄护理服务的资讯。参加活动的照顾者亦可带同需照顾的家人,一起出席活动。

 

2月份聚会详情如下:

日期:2月28日(星期四)

时间:上午11时至下午1 时半

地点:伟洋海鲜酒家 9-11 Crofts Avenue,Hurstville NSW 2220 费用:每位 $8

 

查询或报名可电 (02) 9789 4587,或亲临华人服务社总部: 44-50 Sixth Avenue,Campsie NSW2194。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澳洲华人服务社成立于1981年,是一个注册的慈善机构。澳洲华人服务社的核心工作, 是致力于为广大的社区民众提供各种社会服务,协助他们移民定居和融入澳洲社会,尤其是华裔背景的移民。通过多元文化交流和活动,促进各民族社区间的了解, 增进友好关系。澳洲华人服务社还大力推广中华文化和儿童文艺教育。目前澳洲华人服务社为社区提供的服务和开展的活动非常广泛,覆盖地区包括了悉尼内西区, 南区,西南区,北区和卧龙岗地区。获得服务的人群包括华人,韩裔人士和印尼裔人士,以及其他各民族人士。每星期约有超过1800个家庭受益于我社的常规性 服务或参加我社各项活动。

华人服务社旨在全力促成保障非英语群众,尤其是华人得到各种社区服务的公平的权力。同时,华人服务社也致力于不同族裔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确保群众在对自己社区有影响的事件上的参与权。

华人服务社的目标是向社区提供福利服务,帮助中国移民定居并且融入澳洲社会。提倡文化交流并且通过多元文化活动来增进华人社区与其他族裔社区的了解

发表在栏目: 社区新闻
周四, 24 1月 2013 13:57

悉尼儿童艺术学校新年展望

(: 華人服務社芭蕾舞班的學生在去年的一個慈善籌款項目中傾力演出)

不畏艱辛堅持藝術教育工作

–對雪梨兒童藝術學校新一年工作的展望

墾丁

隨著2013年的展開,華人服務社管理的雪梨兒童藝術學校,亦已開始積極地在籌備今年的工作。對學校來說,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因為這是它成立20周年的時候。在所過去的悠長歲月裡,服務社一直致力於培養華裔下一代對藝術的認識、喜愛及欣賞。不懈的多年工作,培育了很多的學生。

筆者特意走訪了學校的多位工作夥伴,和他們談談對在今年有關進行藝術教育工作的看法,當中包括芭蕾舞班的Pamela Huxtable老師、繪畫班的楊翠華老師、霍希哲老師及負責武術班的柔功門國術總會杜偉明師傅等。

Pamela 老師表示,孩子們透過芭蕾舞的訓練,除了學習到優美的體態、培養她們的藝術氣質外,還可以藉著參與公開演出,訓練她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及增強個人的自信心,尤其對一般性格較內向的華裔小朋友特別適合。她舉二零零九年的一次慈善籌款演出為例,最初芭蕾舞班學員接獲通知,要擔起演出的大擔子時,大多數學員都顯得很擔心,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大夥兒們都忙碌地在認真排練,而Pamela老師就看著她的學生們的表現越來越好,顯得越來越有自信! 最難得的是那些只有幾歲的初學班學員,也豪不怯場地跟著年長的師姐們同臺演出,顯得有板有眼! 所以,Pamela老師今年會儘量安排芭蕾舞班學員,參與更多的演出,從而增強教學效果。此外,由於英國皇家舞蹈學院(RAD) 最近修改了課程大綱,她會在芭蕾舞班作出相應的配合,完全依據要求,確保學生得到最系統最專業的訓練。

說到需要讓學生多參加演出,負責武術班的杜偉明師傅表示深切的認同。武術班的宗旨是推廣武術、強身健體,而為了培養學員的自信心及增加經驗,教練們也經常安排武術班學員,於華人傳統節日和慶典作公開表演,通過這些機會宣揚中華文化中的國粹和武學精神。以近期為例,武術班的學員分別於服務社歡慶30周年時的『萬紫千紅』大型活動,以及去年11月為服務社籌建高齡頤養院而舉辦的『寸草心2012』籌款匯演中擔綱演出。訓練有素的學員的表演充滿自信,贏得觀眾的掌聲! 所以武術班學員在今年也會有多個表演的機會。

同樣支持學員貼近群眾的楊翠華老師表示,為了鼓勵學員們努力學習,促進他們不斷進步,她每年會為學員們在公開的展場,舉辦作品聯展,把學生們比較突出的作品,展示於群眾面前,接受品評。為配合啟思中文學校墾思校區的擴展,楊老師在新的一年會在周六於Harcourt 公立學校的啟思中文學校開辦繪畫班,教導那些希望學習繪畫的學生,也給家長們方便。

而兒童創意繪畫班的霍希哲老師也認為,藝術學習是不可以封閉的,她把學員們的作品放到互聯網上,公開接受群眾的反饋,鼓勵學員們積極學習,不斷進步。

老師們都說他們很慶幸,社區內有好像華人服務社這樣的機構,在幾十年漫長的時間裡,一直積極地為培養下一代的藝術教育,不間斷地大力支持。

 

(: 華人服務社芭蕾舞班的學生在去年的一個慈善籌款項目中傾力演出)

发表在栏目: 社区新闻

澳大利亚政府调整了福利金政策,将影响领取高龄福利金的人士。为此,华人服务社特别邀请Centrelink官员举办福利金讲座,介绍有关高龄福利金政策的改革,讲座以普通话和广东话进行,无论您使用什么语言均可受惠。

 

讲座详情:

1日期﹕ 6/11/2012 (星期二)

時 間﹕10:30am至11:30am

地點﹕ 華人服務社墾思活動中心
44-50 Sixth Ave., Campsie NSW 2194

2. 日期﹕ 9/11/2012 (星期五)

時 間﹕11:00am至12:00pm

地點﹕ 好市圍長者社區中心
91 Queens Road, Hurstville NSW 2220

3. 日期﹕ 21/11/2012 (星期三)

時 間﹕11:00am至12:00pm

地點﹕ 賓市鎮高齡中心
7 West Terrace, Bankstown 2200

 

欢迎致电华人服务社查询获报名,由于受场地及座位限制,必须于11月5日前报名:

 

华人服务社电话: 02-9789 4587(接通后按2)

华人服务社网站: www.cass.org.au

发表在栏目: 社区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