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格雷格-达恩利用画笔和不同浓度的墨水绘制成这张水墨画。该图显示的是视网膜里的细胞格雷格-达恩利用画笔和不同浓度的墨水绘制成这张水墨画。该图显示的是视网膜里的细胞
这张手绘图显示的是人类海马状突起里的细胞,海马状突起是负责记忆和导航的重要大脑区域这张手绘图显示的是人类海马状突起里的细胞,海马状突起是负责记忆和导航的重要大脑区域
这张绘画显示的是靠近大脑皮层的地方,大脑皮层是一层组织,它被认为在人类感知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张绘画显示的是靠近大脑皮层的地方,大脑皮层是一层组织,它被认为在人类感知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京时间9月27日消息,格雷格-达恩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神经系统学博士学位,但是他利用工作中遇到的材料创作了世界上最与众不同的一些艺术作品。格雷格还绘制了一些树,但是这些“树”并非真正的植物,而是神经元,即组成人类大脑的细胞。

  格雷格承认:“我对亚洲艺术非常着迷”,爱画日本水墨画,这是一种日本绘画技法,利用不同浓度的墨水创作“冲刷”效果。格雷格在他的国家加拿大展出了这些作品,他在他的网站上说:“我特别喜欢日本江户时代极简单的滚轴和屏风画。我还是一名神经系统学的忠实粉丝。因此,当我的两大爱好能够结合在一起,神经元通过亚洲水墨画的优雅形式表现出来时,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他说:“神经元可能非常小,但是它们拥有像树、花和动物等传统形式一样的美丽。我钦佩日本、中国和韩国艺术大师,因为他们的艺术简单而高雅,美丽而不俗。我在努力仿效他们的这种艺术风格。”(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杨义广东电白县人。澳门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在海内外出有学术著作40余种,2011年3月由中华书局出版“诸子还原”四书《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和《韩非子还原》。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图为大成殿。

演讲人:杨义时间:9月12日地点:澳门大学

孔子还原研究的困惑

孔子一旦成了圣人,他的名字就成了公共的文化符号,人们可以尽心竭力地对之进行阐释、开发、涂饰和包装,他也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再属于他本来的自己了呢?

在孔子还原研究中,我们首先接触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是:两千年间大量的孔子研究,究竟是在研究本来的孔子,还是在研究历代儒林人士和统治者层层叠叠地给孔子附加上的涂饰?

孔子从春秋时代的一位伟大的思想者和教育家,演变成圣人,经历了周秦时代的“前圣人时期”,从汉到清的“圣人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的“失圣人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后圣人时期”。

在这两千余年中,“圣人时期”所占的时间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孔子受到一浪接一浪的学术上的解读和政治上的诠释,积累不可谓不丰厚。同时又颇有一些“圣人之徒”,以千差万别的姿态和色彩,对之进行着闪耀着灵光的装扮、涂饰和改造。这是否意味着,孔子一旦成了圣人,他的名字就成了公共的文化符号,人们可以尽心竭力地对之进行阐释、开发、涂饰和包装,他也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不再属于他本来的自己了呢?

发表在栏目: 文化
Urbee使用有点混合动力,油耗低但时速可达112公里每小时
Urbee使用有点混合动力,油耗低但时速可达112公里每小时
Urbee车身的材料十分坚固耐用,最长寿命可达30年
Urbee车身的材料十分坚固耐用,最长寿命可达30年
 3D立体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制造工艺引起了广泛关注 
3D立体打印技术以其独特的制造工艺引起了广泛关注

  3D打印技术在现今已经并不罕见,而应用3D立体打印技术生产的汽车您听说过吗?据英国《每日邮报》9月23日报道,世界上第一辆“打印汽车”日前在加拿大亮相,其耐用又环保时尚的特点令许多传统汽车都相形见绌。

  这辆3D“打印汽车”名叫Urbee,是一辆三轮、双座混合动力车。它使用电池和汽油作为动力。虽然单缸发动机制动功率只有8马力,但由于其小巧轻便,最高时速可达112公里。

  先进的3D立体打印技术不仅使Urbee具有时尚前卫的流线型外观,还减少了制造过程中对原材料的浪费,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环保车型。

  与许多其他奇特的“新概念汽车”不同,这款汽车将会更加经久耐用,至少能使用30年。

  据估计,Urbee售价可能在5万美元左右,但批量生产后价格会下降。

  该发明团队的负责人吉姆·科尔说:“可以说,这辆汽车的研发具有里程碑意义。”

  吉姆对于Urbee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他说:“运用3D立体打印技术设计和制造车辆彻底改变了我对车辆制造业未来远景的展望。这项技术定将有力推动‘数码制造业’的发展。”

  3D打印机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实际上是利用光固化和纸层叠等技术的快速成型装置。它与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

  实际上,除了汽车制造业,许多其他领域也十分热衷于3D立体打印技术的应用。例如医疗器械制造者就计划运用该技术设计定制更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假肢。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北京时间9月26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近,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纳库姆(Nakum)的玛雅废墟发现两个皇室墓葬,其中一座距今2000年,埋葬着一位女性统治者。另一座距今1300年,墓穴内发现翡翠饰品、珠子以及献祭仪式用刀。在纳库姆发现玛雅皇室墓葬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女统治者骸骨

女统治者骸骨(图片来源:Wiesław Koszkul,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女统治者骸骨(图片来源:Wiesław Koszkul,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一名女性统治者的骸骨,头部夹在两个盆子之间,显得非常神秘。最近,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纳库姆的玛雅废墟发现两个皇室墓葬,埋葬这位女性统治者的墓葬便是其中之一。这座墓穴位于地下,距今2000年,另一座距今1300年,墓穴内发现翡翠饰品——通常用于保护喉部——等宝物、珠子以及献祭仪式用刀。

  过去几百年时间里,这位女统治者的遗体遭到老鼠的严重破坏,根据在墓穴内发现的一枚戒指的尺寸,另一具遗骸显然也是一位统治者,可能也是女性。在纳库姆发现玛雅皇室墓葬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里曾是人口密集的玛雅中心。

  研究论文合著者维斯拉乌-克斯泽库尔和同事对纳库姆周边地区——被称之为“文化三角地带”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研究。就职于波兰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考古学研究所的克斯泽库尔说:“我们认为这座墓穴与一个至少拥有400年历史的皇室陵墓类似。”在9月出版的《古物》杂志上,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发现的玛雅皇室墓葬。

  2.进入金字塔

进入金字塔(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进入金字塔(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一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考古学家进入纳库姆金字塔,也被称之为“15号结构”。在2006年进行挖掘前,这座古代建筑已经完全被丛林淹没,只有一个覆盖着土和植被的小山暗示着它的存在。这座小山以及附近一个被称之为“14号结构”的土丘位于一个天井的东部。

  克斯泽库尔说:“由于玛雅人认为东方非常重要——2003年我就提出这一假设——如果在纳库姆建造一座皇室陵墓,应该就在这个结构中。”在这个墓穴的第一层,科学家发现地面上的裂缝。穿过裂缝后,他们发现了第二个地穴,年代更为久远。克斯泽库尔说:“我认为我们能够在我们挖掘地点的下方找到更多墓葬。如果挖掘深度非常浅,我们就什么也挖不到。”

  3.盆中的头骨

盆中的头骨(图片来源:Jarosław Źrałka,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盆中的头骨(图片来源:Jarosław Źrałka,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这名女性的尸骨是在一座有着2000年历史的墓葬中发现的,头部被一个容器盖住。照片中,盆中的头骨碎片清晰可见。科学家并不十分清楚遗体为何要与两个盆一同下葬。克斯泽库尔说:“在蒂卡尔,我们并未发现类似现象。”蒂卡尔同样位于危地马拉,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最重要的玛雅城市之一。

  他指出这名皇室成员的性别让研究人员感到吃惊。克斯泽库尔说:“这一发现让我们吃惊不已,我们原以为是男性。”虽然其他附近城市也发现出现女性统治者证据,但与玛雅国王相比,玛雅女王仍然十分罕见。

  4.质朴的墓葬

质朴的墓葬(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质朴的墓葬(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照片于2008年拍摄,考古学家正在挖掘15号结构(金字塔)的顶层。研究人员很清楚埋葬在里面的人身份很高,这不仅因为遗骸周围有大量宝物,同时也因为发现了下葬后持续了200年的拜祭献上的祭品。纳库姆项目负责人加洛斯罗-泽拉尔卡表示:“在15号结构周围,我们发现了盗墓者挖掘的壕沟。令我们感到吃惊的是,这座墓葬没有遭到盗墓者的掠夺。”照片中的11号圆圈内有棍子,可能用于制作渔网,12号圆圈内则是粘土制作的盘子和蓝色匕首,可能用于献祭仪式。

  5.燧石刀

燧石刀(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燧石刀(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在顶部的皇室墓穴中,研究人员发现了9把燧石刀,年代可追溯到公元600年到700年的古典时期晚期。其中至少有4把被刷上蓝色颜料,与献祭前玛雅人给活人祭品刷上的颜色相同,说明这些刀子用于献祭仪式。

  6.图章戒指

图章戒指(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图章戒指(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3枚图章戒指上刻有脸部图案,放在年代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统治者遗骸上方。这些戒指至少是在她/他下葬后100年放在这里的。公元800至900年,玛雅文化走向崩溃,玛雅人开始遗弃纳库姆以及周围的城市,对于原因,学者们看法不一。克斯泽库尔说:“纳库姆以及这个结构已经遭到破坏。余下的居民将6个珠子、3枚贝壳戒指和不明动物或人的尸骨放在坟墓上。他们可能仍记得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坟墓并且对纳库姆非常重要。”

  7.翡翠饰品

翡翠饰品(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翡翠饰品(图片来源:Robert Słaboński,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埋葬在顶部墓穴中的统治者胸部曾有一条大项链,现在已经断链,图片中的翡翠胸饰或者护喉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护喉上的浮雕代表什么意思并没有完全破译。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西蒙-马丁将此人的名字翻译成伊西姆-查恩(或者谷神-蛇)。但护喉上还有“Yaxha”(亚希哈)这个词,这是位于纳库姆南部10.5英里(约合17公里)一座城市的名字。

  克斯泽库尔说:“我们并不知道这个胸饰如何来到纳库姆,可能是纳库姆的一名国王从亚希哈带到纳库姆,也可能说明纳库姆曾被亚希哈统治。”浮雕的年代比坟墓早300年,说明这件饰品是传承了300年的传家宝。

  8.3D金字塔

3D金字塔(图片来源:Breitner Gonzáles,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3D金字塔(图片来源:Breitner Gonzáles, Nakum Archaeological Project)

  艺术家制作的一个3D复原图,处在背景的就是15号结构——充当坟墓的金字塔。在前景,14号结构前有一条排水沟。这个结构中可能也存在一个坟墓或者葬礼用寺庙,充当一个临时停尸房。不幸的是,内室已经洗掠一空,具体用途可能成为一个永远的谜。

  项目负责人泽拉尔卡表示排水沟用于排除14号和15号结构的雨水。渠道从金字塔开始,一直通往14号结构的外墙,直到出现一座梯形“水山”,其结构较为复杂,说明它可能并非一个纯粹的排水沟那么简单。两座建筑之间可能有一个水塔,用于储存水,让国王上演“水奇观”,民众可以在西边的天井欣赏到这一景象。他说:“我们认为这条排水沟可能用于制造奇观,向水神表达敬意。”(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智能窗户问

  科学网(kexue.com)讯 节能环保发明是目前科学家们热衷的工作,目前,他们完成了一个绿色的智能窗户。如其它窗户最大的不同,就是它自己可以通过温度的变化,从而完成工作上的转化。在阳光充沛,气候暖和的时候,聪明的窗户就会自己打开,并充分吸收阳光,而当到了寒冷的季节,吸收阳光的同时,窗户自己会散发出热量,如暖气一般,使你的房间可以不再使用暖气,空调等取暖设备。

  科学家公布了他们的新窗户,这是用廉价的材料以及完全自动化的系统组合而成,在夏天它可以保持凉爽,而冬天又可以向你提供温暖。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调节温度的设备,虽然用起来很方便,温度变化也确实明显,但它们的价格普遍很贵。

  来自韩国日本的科学家运用纳米技术研制了最新的窗户,这样的窗户不但节能环保,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运用到任何地方,甚至汽车上也可以使用。目前这款智能玻璃也于奔驰汽车联系到了一起,未来新型的奔驰轿车上,都将安装这样的玻璃。

  该公司的生产速度也是快的惊人,每年将差不多可以生产4百万平方米的智能玻璃。它低廉的价格将是其巨大的优势,节能环保外加低廉的价格,可以击败许多竞争对手。以前的智能玻璃大多价格很贵,而且使用时间较短,最新的产品克服了这些缺点。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聚合物离子层溶剂,它们的价格犹如甲醇一样低廉,而且可以保持物质的稳定。

  面对能源紧缺的当今,发展节能环保产品才是重中之重,科学的目前也在积极的努力,相信不久的未来,更多节能产品会走进我们的生活。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美在建"节能豪宅"引热议 最大特色并非豪华(图)

  日本企业节能又出怪招 废弃易拉罐竟成降温利器

  日本西部掀节能运动 包括停用半数电梯和复印机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格陵兰冰川严重萎缩

  科学网(kexue.com)讯 全球气候变暖目前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不过对于北极冰川融化过快这样的说法,科学家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这些说话有些夸大其词了,而且一些地图甚至直接自己“融化”了格陵兰岛上的冰川。

  纽约时报地图出版社最近发出声明,他们承认了自己夸大其实的错误,他们最新的地图集上过分夸大了气候的变化,使格陵兰岛上冰川面积大幅减少。

  此前剑桥大学的科学家最先发现了地图上面的错误,他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和严重的误导,地球上冰川融化速度远没有这么快,一名科学家表示:“他们出版的地图有严重的错误,格陵兰岛很多部分被画成了绿色,它们应该不是冰川才对,虽然现在冰川在不断融化,但显然没有那么快。”起初地图社并不认为自己存在错误,但经过一系列调查,他们也承认了错误,也表示会尽快的改变数据。

  之前的地图上他们融化了格陵兰岛上奖金15%的冰川,这面积相当于英国的大小。科学家们提出质疑的时候,也遭到了反对。

  虽然地图上有些夸大事实,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是相当严峻的问题,之前就有关于冰川危机的报道。今年年初,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格陵兰岛冰盖完全融化几乎无法避免。

  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格陵兰岛上的永久冰盖近几年来在快速融化。2010年夏季,格陵兰岛上融化的冰盖体积比正常年份高出25%到50%,并出现一块面积约260平方公里的断裂冰盖,这可能是有记录以来与陆地冰盖分离的最大“浮冰岛”。这一切都在向人类发出警告,遏制全球变暖已越来越紧迫。

  此前科学网(kexue.com)也做过报道,如果冰川在继续融化,地球将遇到灭顶性的灾难。科学们认为,如果北半球冰川融化过快,冰川融化的海水打乱了大西洋环流的走向或温度,北半球的温度变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它最终可能会导致北半球极度寒冷。就像电影后天那样,到处是冰天雪地。海洋学研究所研究者罗伯特说:“现在科学家还因为会不会改变温度而争辩,不过由于冰层融化,使水传递到北大西洋,目前北半球降水增加可是事实。这一切还全是猜测,可能是人类对温度变化过于敏感所致。”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美国研究人员首次壮举 合成南极冰川流动分布图

  白熊幼崽死亡率上升原因 气候变暖或为罪魁祸首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物种 动物解暑大规模向北迁徙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4只小松鼠安静地睡在救护中心的床上。狂风将它们吹出树梢上的巢穴,而后被一名过路人发现 
4只小松鼠安静地睡在救护中心的床上。狂风将它们吹出树梢上的巢穴,而后被一名过路人发现
这些小家伙只有5周大,现住在志愿者艾琳-威尔什的家。照片中,它们正在威尔什的手臂上玩耍 
这些小家伙只有5周大,现住在志愿者艾琳-威尔什的家。照片中,它们正在威尔什的手臂上玩耍

一只小松鼠亲另一只的面颊一只小松鼠亲另一只的面颊

小家伙正在喝羊奶。威尔什每3小时给它们喂一次奶
小家伙正在喝羊奶。威尔什每3小时给它们喂一次奶
 
小松鼠贪恋地喝着羊奶,全然不顾羊奶滴在脸上小松鼠贪恋地喝着羊奶,全然不顾羊奶滴在脸上

  北京时间9月25日消息,上周,英国遭遇卡蒂亚飓风袭击。狂风将树梢上一个巢穴中的4只红松鼠幼仔吹走。幸运的是,它们在坠地之后仍然活着。狂风过后,一名过路人发现了这些只有5周大的小宝宝。随后,这些幸存者被送往诺森伯兰郡阿林维克附近的一家兽医诊所接受救治,而后又被送往莫珀斯附近乌尔哈姆的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中心负责人吉姆-奥尔森表示,如果不是被人发现,这些小家伙会在短短几小时内死亡,很可能被野猫吃掉。获救的松鼠幼仔体重只有70克,坠地之后休克,一动不动。那位好心的过路人并没有发现它们的妈妈,救护中心担心松鼠妈妈可能仍在寻找自己的孩子。

  在将这些小松鼠放归野外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它们进行24小时护理。目前,4只小松鼠住在志愿者艾琳-威尔什的家,由她全权负责小松鼠的护理工作。威尔什用小奶瓶喂羊奶给它们吃,每3小时喂一次。小家伙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度过冬季。

  威尔什说:“在一年中的这个时候,松鼠会收集食物储藏起来,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准备。即使我们在11月将它们放归野外,它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收集食物。我们打算在来年春季将它们放归野外,选在诺森伯兰郡的一个隐秘地点。现在,小家伙们的身体非常健康,它们很活跃,也很淘气。”

  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专门收容和救治受伤及遭到遗弃的野生动物,以及没人要的牲畜和宠物。目前,生活在中心的动物共有150只。此外,中心还经常组织儿童参观,教育孩子们养成保护动物的习惯,同时也让他们了解动物的习性。

  这家救护中心由49岁的奥尔森和丈夫艾伦-帕特森1993年成立,一年的运营成本高达7万英镑(约合11万美元)。由于筹集资金难度很大,奥尔森担心中心将在不久后被迫关闭。她说:“我们可能是整个中东部地区最大的动物收容中心。我们收容了大量野生动物,其中包括獾幼仔、小狐狸以及受伤的鸟类。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中东部地区的野生动物将面临一个非常暗淡的未来。”(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模仿女明星帕里斯—希尔顿
模仿女明星帕里斯—希尔顿

 

模仿美国总统奥巴马
模仿美国总统奥巴马

 

模仿性感女星梦露
模仿性感女星梦露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幻小说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拥有“即时变脸”绝活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想“变脸”,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整容风在全球日渐兴起,但是想立刻就换成一张脸,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现在,事情出现了转折,即时变脸完全有可能实现。近日,国外一位名为阿图罗—卡斯特罗(Arturo Castros)的软件开发人成功研发出了一项“即时变脸”的新技术。人们完全可以通过该技术,在自己原有面容的基础上进行变脸,从伟人到演艺圈明星,想变成谁立刻就能实现。

  据悉,卡特斯罗的灵感来源于身份小偷,他随即联想到如果能获取一个人的脸部特征,继而将这些特征置换在他人的面部,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恰因这个联想,实现了该有趣的变脸技术。而脸部追踪器和脸部追踪库技术是研发该技术的主要“用具”。在名为“脸”的技术演示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的面容通过该技术进行不同造型的变换,可以变成美国总统奥巴马、女明星帕里斯—希尔顿、歌坛巨星迈克尔—杰克逊、性感女星玛丽莲—梦露、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等等。虽然变化后的面容看上去略微有些模糊和扭曲,但是依然没有影响到该技术的神奇性,从视频中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当同一张面容变化到不同人的面容时,其眼睛、鼻子、嘴巴等轮廓以及其它一些面部特征的变化。最为有趣的是,就连他人面容上的胡子和黑痣等微小面部特征都能够变化得出。

  不过卡特斯罗表示,目前该技术只适用于真人的面容,暂时还不能模拟一些卡通形象的面容。而且,在使用该技术进行变脸时,一些小细节也会影响到变脸的效果,比如投影的光影明暗度,如果被投影者的脸型与照片相差过大,就会影响变脸效果。当然,该技术的出现也存在着利于弊,好的一面在于人们可以享受变脸的快感,可以变成自己喜爱的明星甚至伟人,坏的一面在于,该技术也可能被一些人利用,来影响他人的生活。但无论如何,该技术的出现,都代表着一种突破,科技带来的不止是进步,还会为生活增加更加多姿多彩的变化,为生活增添无穷乐趣。(尚力)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并不是我不选择你,而是科学不选择你。

  科学网(kexue.com)讯 北京时间9月24消息,最近《科学》杂志上刊登了来自英国东英吉利亚大学的一项科研研究,它指出,雌性不停的寻找不同的性伴侣竟是一种生物进化的必然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责怪男人比较花心,然而这项研究却直指另一极端,在自然的进化中,女性却更容易乱性,因为这是生物进化的必然性。

  研究人员们发现动物界的雌性都有着淫乱的本性,常见的如黑猩猩、鸡、三文鱼、海胆,当然还有人类。

  经过长期的观察,研究人员发现红面粉甲虫如果只与1个甲虫交配,那么后代只有50%的存活率。但那些与5个甲虫发生过交配行为的,存活率会高很多。事实上不仅甲虫如此,自然界中很多生物都是同一个道理。

  科学家们惊奇的发现女性有一种天生的能力,能从大量的精子当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后台的精子。所以如果她们能够尽可能获取不同的精子样品。经过选择后,女性本能会挑选最适合的男性繁衍后代。这听上去虽然很荒诞,但却顺应了生物进化潮流的趋势,在经过不断的选择后,人类后代才会不断的优化。(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美科学家研究惊天发现 人从类老鼠物种进化而来

  进化途径被物理定律堵死 人类智力或已接近极限

  生物学家揭示进化奥秘 骨骼"转岗"造就灵敏听觉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科学
 
乔治出生的时候前额有很大的血管瘤胎记
乔治出生的时候前额有很大的血管瘤胎记

乔治的前额被植入扩张器,就像“小龙人”
乔治的前额被植入扩张器,就像“小龙人”
如今和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
如今和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

  英国一名小男孩出生时脑门正中央带有一大块红色胎记。为了去除这块可能使他一生受辱的标记,医生后来在他脑门皮肤下插入一对扩张器,它们逐渐膨胀后看上去像两个犄角,好似我国上世纪90年代经典儿童剧《小龙人》中的小主角。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9月21日报道,这名小男孩叫乔治·阿什曼,今年5岁,他前额中央的红色胎记是先天性的血管瘤。他的妈妈卡伦很担心这块胎记会令儿子一生受他人欺负和嘲笑。“当他一出生,我就想到了10年后的场景,乔治可能会是那种被欺负、且没有朋友和女友的男孩。”所以两年前,卡伦带他来到伦敦大奥蒙德街医院进行医治。

  医生去年在小乔治前额植入扩张器,目的是稍后将红色胎记切除,将两侧撑出来的皮肤组织凑到一起。“当我第一次看到被植入的扩张器时,我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它们比我想象的还大,看上去就像一对犄角,我那可爱的拥有天使般面孔的小宝贝,如今看上去像魔鬼,”33岁的卡伦回忆说。

  “小龙人”的生活持续了4个月,之后扩张器就被移除了,今年4月,小乔治很顺利地接受了皮肤移植手术,原来的胎记处只留下一道很小的伤痕。不过在这段时间里,当时年仅4岁的小乔治受到了不少奚落和嘲笑。“路人和在街角玩耍的孩子们都会对乔治指指点点。有一次,一名10多岁的少年从正面朝我们走来,正巧能看个仔细,随即发出厌恶的喊叫声,我听后泪流满面,我非常疼爱乔治,但是却没办法阻止别人的冷嘲热讽,我感觉所有人都排斥我们。”

  “但令我非常骄傲的是,小乔治经受住了这一切,他表现得很勇敢,”卡伦表示。如今乔治已经开始上小学,也像其他孩子一样有了自己的好朋友。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第 12 页,共 1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