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福利會代表團賓主合影)
以中國福利會執行委員、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副主席王祿甯女士為團長的中國福利會代表團一行,於日前首次抵達墨爾本訪問。代表團成員還有中國福利會出版社社長顧琳敏女士,上海文化事業管理處副處長李偉先生,中國福利會宣傳資訊部主任科員查穎先生等。到達墨爾本的當晚,澳洲的宋慶齡基金會負責人、上海海外聯誼會長阮宜吾女士,在墨爾本市中心的龍舫皇宮大酒樓,會見接待了來自家鄉的親人。墨爾本新一代全日制中學的王校長Jan Wang,騰飛澳大利亞華人通訊社的滕飛先生等應邀參加了會見。
澳洲的宋慶齡基金會和中國福利會及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是一脈相承的姊妹組織,因此賓主雙方相儀已久,一見如故,感到分外親切。在雙方介紹成員後,阮宜吾會長首先介紹了澳洲宋慶齡基金會以及上海總商會與現在的上海海外聯誼會發展、演變的概況。澳洲方面過去曾接待過中國福利會成員組織的到訪,其中包括曾引起轟動的中福會小夥伴藝術團的訪問演出。小夥伴藝術團已應邀出訪過南斯拉夫、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匈牙利、瑞士、西班牙、澳大利亞、朝鮮、韓國、日本、印度、新加坡、菲律賓及港、澳、台等23個國家和地區,被譽為“中國的小大使”、“上海的城市名片”。
接著由王祿甯團長介紹了歷史悠久、影響深遠的中國福利會。中國福利會是由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夫人、人稱“國母”的宋慶齡,於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創建的。其前身是“保衛中國同盟”,當時宋慶齡任中央委員會主席、宋子文任會長。“保盟”廣泛動員國內外熱愛和平、主持正義的人士,從道義上和物質上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5年底,保衛中國同盟由重慶遷到上海,並更名為中國福利基金會。以“那裡需要援助,那裡的人民在自力解決困難,我們的援助就到那裡”的準則,對內戰中的民眾提供幫助。其中,利用對外宣傳,從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提供的救濟資金和救濟物資中,為解放區的普通民眾爭取到一定的份額。此外,還向美國、加拿大、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等援華機構和聯合國救濟總署處獲得大量資金和物品。
1950年8月,中國福利基金會更名為中國福利會,會址設在上海。中國福利會也確定了它的主要任務是致力於婦幼衛生保健、少年兒童的文化教育,以及加強對外交往聯絡。根據辦會宗旨,中國福利會在婦幼方面取得諸多成就,例如開始創辦托兒所、幼稚園、少年宮等兒童基礎設施。並且將兒童劇團進行擴建,成為今天的兒童藝術劇院。創辦了綜合性的兒童刊物《兒童時代》。還創辦了面向國際友人和海外華僑的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就與人民日常生活介紹的綜合性月刊《中國建設》,即現在的《今日中國》。
在宋慶齡女士逝世後,中國福利會秉承著孫夫人的理念,繼續致力於婦女兒童事業。1985年成立兒童電視教育製作中心。又設立“宋慶齡樟樹獎”,以嘉獎致力於婦女兒童事業的人士。1986年上海宋慶齡基金會成立。1991年宋慶齡幼稚園開園。1994年,成立“宋慶齡獎學金”,表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中小學生。1995年,中國福利會學前教育信心中心成立。2006年開辦宋慶齡學校和中國福利會老年福利發展中心等慈善機構和團體。
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是前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為保護婦女和兒童的健康,於1952年以她榮獲的“加強國際和平”國際獎金創辦的一所婦幼保健專科醫院。現已成為一所集醫療、保健、科研、教學為一體的市級婦幼保健專科醫院。
而中國福利會出版社則隸屬中國福利會和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下轄圖書編輯部、《兒童時代》雜誌社、《哈哈畫報》雜誌社、《學生電腦世界》報社、發行中心、研究中心、樂智小天地-兒童挑戰項目組、上海國際兒童文化進修學校等。尤其是宋慶齡女士創辦的《兒童時代》,自1956年起向海內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著名社會活動家、新聞界老前輩陳香梅女士為名譽社長。
這次王祿甯團長率團訪澳,旨為加強和海外僑社,和澳大利亞宋慶齡基金會的交流,尤其希望在婦女、兒童事業上的合作。王團長還希望在明年澳大利亞開展的“中國文化年”活動中,也能有中、澳合作的項目出現。阮宜吾會長表示,將制訂交流規劃與專案,爭取在即將到來的2011年有更多實質性的項目活動展開。王校長則向代表團介紹了澳洲的兒童、青少年及中國留學生教育概況。作為澳洲鮮見的由中國華人背景創辦的正規全日制高中,其創業的艱辛可想而知,王校長表示,將協同中福會在培養兒童、青少年的教育領域,給予最大的配合支持,同時在青少年的“遊學”等方面開展合作。賓主雙方邊品嘗龍舫皇宮酒樓的美食,邊親切交談明確了雙方合作的切入點。
王祿甯團長還代表中國福利會向阮宜吾等贈送了中福會精美出版物,使澳洲宋慶齡基金會更多地全面瞭解中國福利會和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為今後的交流打下了基礎《滕飛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