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新闻

周三, 29 9月 2010 22:41

胡山总领事谈气候变化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气候变化:中国愿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指出,历史上和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部分源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排放仍相对较低。英国风险评估公司枫园(Maplecroft)2009年底公布的能源使用二氧化碳排放指数显示,美国年人均排放二氧化碳19.58吨,澳大利亚20.58吨,而中国为4.6吨,不及澳大利亚和美国的1/4。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量看,英国、美国人均高达1100吨,而中国人均66吨,只是美英等国的约1/20。 《公约》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负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行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提出到2015年前将全球贫困水平在1990年基础上减半。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国家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承诺的有效履行。作为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愿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与各国携手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呈现极端气候频次增加,损失加剧,灾害连锁反应,多灾并发等特点,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相对较弱,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面临严峻的挑战。 为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本着对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自1992年以来,中国从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清洁能源、开展植树造林、控制人口增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入手,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91-2005年中国以年均5.6%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持了国民经济年均10.2%的增长。2009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占一次性能源的比重已经达到9%,今年有望达10%。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2亿千瓦,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1.3亿平方米,太阳能光伏发电累计容量达到15万千瓦,居世界第一;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217万千瓦,居全球第四;中国农村有3050万户用上了沼气。 中国人工造林面积居世界第一,全国森林面积达19545.22公顷,覆盖率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13.92%增加到2008年的20.36%。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将比2005年下降近20%,仅2006年至2009年中国依法关停小火电机组4921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7059万吨,炼钢产能4947万吨,水泥产能1.9亿吨。 2010年,为推动建设生态文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将进一步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目前,中国工信部公布淘汰18个落后产能行业的企业共2087家,并设下9月底前关闭的大限,节能减排的力度前所未有。 2009年,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不附加任何条件,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积极履行减排义务和责任的充分体现。尽管实现这一目标将需做出巨大牺牲,面临重重困难,但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 气候变化既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人只要活着就会呼吸,就要消费,就会产生碳排放。在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条件下,人均碳排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国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提出不切实际的减排要求,将会严重损害一个国家的发展权和国民的生存权。要客观公正且科学地评价一国的排放,要结合一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仅要看当前,也要看历史;不仅看总量,更要看人均。 要中国在减排上承担与发达国家相同的义务和责任,不仅超出中国的能力,而且会造成极大的不平等。另一方面,既然人类活动的几乎一切碳排放源于人的消费,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碳排放如果简单以国别计算,也明显有失公平。 美国卡耐基研究所全球生态部专家Ken Caldeira和Steven Davis研究发现,许多欧洲国家因物品和服务消费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的1/3以上发生在其他国家。Steven Davis 指出,“就像你在家用的电发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可能在另外一个地方的火电厂一样,我们发现西欧、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进口的产品在其他国家已造成大量碳排放,尤其是中国。实际上,中国1/4的碳排放源自对其他国家的出口。” 打个比方,一些人不愿意自己在家做饭,而选择在餐馆用餐,由此产生的碳排放能算在餐馆老板一人身上吗?显然不能。更不能以此来限制餐馆的碳排放。殊不知,顾客不去餐馆,他们在家做饭一样会产生碳排放。本来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有义务以资金和技术帮助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实现减排,而向发展中国家征收“碳关税”的做法却造成剥夺穷国的利益来满足富国的奢侈。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生活在地球村里的居民应根据历史和现实的情况真诚合作,共同应对,而不是相互推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既是由各国碳排放的历史责任不同所决定的,也是各国能力不同的现实反映,应是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任何全球应对方案都不应背离这一原则。

其他信息

  • 新闻来源: 澳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