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人”,永远是个苦乐参半的称谓。
2003年前我踏进兰德威克马场(Randwick Racecourse)绝对不是因为去看赛马,而是参加新南威尔士大学语言学校的英语能力测试,也是我在澳洲的第一次考试。然后,这一片绿茵就与我分别了十余年之久。而当今天写下这篇卷首语的时候,当年的墨尔本杯传奇冠军“戴花(Makybe Diva)”已经生下了她的第六个子嗣。
这种感觉,有些像从一段平凡无奇的梦里醒来,却发现错过了一段长长的繁华。一种异乡人与本土文化的疏离感,让我们与马场尽管只有一箭之遥,而失之交臂数个春秋。但异乡人还有另一种特质,就是永无止境地寻求蜕变。用自己的眼光解读陌生的文化环境,用自己的语言诉说他乡的文化故事,用自己的实力创造新的文化圈子。因此,说“苦乐参半”,无非就是一个由苦至乐的蜕变过程。
幸好赛马不像我们身边的楼市,大梦一场房价已是九重天高。马儿依然在跑,人们在赛道边的热烈与单纯与两百多年前没什么区别。所以,文化是不带有任何功利性质的,它寄托了人们最原始而纯粹的某些精神愿景。人类今天的文明版图,可以说是在马背上构建而成的,因此人与马在精神层面上,可以说形成了一种图腾般的依附。
前年的G20峰会在澳洲召开,时任总理阿伯特秉承了澳洲文化的淳朴,用BBQ来招待各国元首。这不失为一个妙招,另外吃烧烤很容易拉近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创造出一个非常直白而和谐的氛围。当墨尔本杯闸门打开那一刻,无论政要平民都停下手中的工作,盯着佛莱明顿赛场上的那些马儿,身边也许还飘着诱人的烧烤香味。这就是澳大利亚,热烈而直白,对本土人是这样,对异乡人也不见外。
《探馬》,是我以执拗、好奇、谦卑的态度所创办的一本杂志。
我很想知道自己能走多远,在这条路上慢慢探索那种热烈直白的进取精神。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浸泡在百年的赛马和马术文化传统里,阅春华秋实,望朝烟夕岚,以独特的姿态绽放出我们异乡人的风采。
这是澳洲华人圈里第一本关于马的杂志,卷首语诞生于2016年中国国庆节,作为编者,我想这是极具象征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