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环球网记者李宗泽报道 综合俄新社和共同社的消息,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4日前往俄日均宣称拥有领土主权的“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中的择捉、国后、色丹各岛进行视察。对此,日本政府提出抗议,并表示“极其遗憾”。

  据报道,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4日对驻扎在国后岛、择捉岛上的俄部队进行视察,并对岛上一些社会工程项目进行了考察。谢尔久科夫首先来到择捉岛,视察了驻扎在岛上的俄第十八机枪炮兵师,并听取了该师师长的汇报。他指出,不久前他已经随俄代表团视察了南千岛群岛,了解到岛上军人及家属的生活条件与驻扎部队的武器装备配备情况。按照俄国家军备计划,该部队的武器装备将得到更新。谢尔久科夫说:“近期内,将做出相应的决定。鉴于2011年我们开始实施《2020年前国家军备计划》,我们计划更新这一炮兵师的武器装备。” 他还说:“军官家属方面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我认为,我们近期内将制定一整套计划,用于改善驻军生活条件。”接着他来到营房和食堂,并走访了洗衣店和当地一家面包厂。随后,他乘机抵达国后岛,走访了当地的一个锅炉房与医疗站,并来到当地的一个居民点,会见了部分军属。在视察工作即将结束之际,他还乘直升机对色丹岛环行一周进行巡视。

  对于谢尔久科夫和之前俄官员的所有访问,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说:“所有这些访问都只有一个原因--我们应关注南千岛群岛地区的发展。”他指出,自己的南千岛群岛之行是俄国家元首对该地区的首次访问。梅德韦杰夫说道:“这是俄罗斯总统第一次这么做,为的是对俄罗斯这块偏远的领土予以重点关注。”他进一步指出,在南千岛群岛部署有俄罗斯的国防设施。此外,梅德韦杰夫呼吁安全会议全体成员不要忘记发展该地区的必要性。

  不过日本政府却显得格外“恼怒”,日外务省欧洲局长小寺次郎召见俄罗斯驻日大使别雷,并提出了抗议。菅直人当晚在官邸对媒体就此事表达了“遗憾”,称“解决领土问题、缔结和平条约的基本立场不变,将坚韧地继续进行交涉”。外相前原诚司在记者会上批评道,日方有意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谢尔久科夫此时视察北方领土“是泼冷水”。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在会见记者时亦表示,对俄政府高官再三视察北方领土感到“遗憾”。据报道,前原定于10日访问俄罗斯。他就此次访问指出:“希望在经济、资源开发等方面强化日俄关系。如能构筑双赢关系,则可以为解决领土问题创造环境。”他同时重申,因为涉及到主权问题,日方不会同意在北方领土进行经济合作。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莫斯科2月4日电(记者 魏良磊)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4日说,千岛群岛是俄罗斯领土,俄必须开发该地区,同时应发展与日本的合作。

  梅德韦杰夫当天在俄联邦安全委员会会议上说,俄官员近期对千岛群岛地区的视察与开发这一边远地区的必要性有关。不久前,他作为俄罗斯总统首次视察了该地区,意在对该地区给予更多关注,促进当地的投资与社会发展。他要求俄安全委员会各成员铭记开发该地区的必要性。

  梅德韦杰夫说,俄罗斯与日本围绕该地区存在“过往”问题。他表示,俄将继续与日本讨论双边关系中的所有问题,包括和平条约问题,以使两国关系能够达到新的合作水平。

  当天,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抵达同日本存有归属争议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对驻扎在国后岛、择捉岛上的俄部队进行视察,并对岛上一些社会工程项目进行了考察。

  去年11月1日,梅德韦杰夫登上了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这是俄国家元首首次视察俄日之间存在争议的岛屿,日方对此表示强烈不满。此后,又有包括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地区发展部长巴萨尔金在内的俄政府多名官员先后视察该地区。

  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和北海道之间,包括大小30多个岛屿,群岛南部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是日本所称的北方四岛。长期以来,俄日在四岛归属问题上互不让步。二战结束后,这些岛屿先在苏联、后在俄罗斯联邦的管辖之下。日本政府一直坚持解决北方四岛归属问题是缔结日俄和平条约的前提条件。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5.基里巴斯的菲尼克斯群岛保护区

基里巴斯的菲尼克斯群岛保护区
基里巴斯的菲尼克斯群岛保护区(图片来源:Paul Nicklen/National Geographic)

  照片中,一名男子站在基里巴斯菲尼克斯群岛保护区巨大的蛤床上。菲尼克斯群岛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的5处自然遗产之一,同时也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海洋保护区。基里巴斯是太平洋中部的一个小国,由吉尔伯特群岛、莱恩群岛和菲尼克斯群岛构成。

  菲尼克斯群岛保护区是地球上“最健康”的珊瑚群岛之一,其岛屿数量众多,生活着800种动物,其中包括500种鱼类和18种海洋哺乳动物。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弗朗西斯表示:“我们对海洋环境产生巨大影响,能够找到一个尚未被人类涉足的地方难度极高,寻找一个未被触及的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也是如此。”

  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世界遗产计划主管蒂尔曼·贾格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菲尼克斯群岛的鱼类和海龟健康状况格外突出,抗漂白珊瑚受保护程度也最高。国际社会继续对基里巴斯提供支持,帮助其管理这个保护区的做法,将对保护这里的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6.中国丹霞地貌

中国丹霞地貌
中国丹霞地貌(图片来源:Raymond Gehman/National Geographic)

  中国丹霞地貌以赤壁丹崖著称于世,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自然遗产之一。图片呈现是丹霞山红石公园的一座丹崖。这个新增自然遗产座落于中国西南部,拥有包括天然柱、塔、溪谷、峡谷和瀑布在内的一系列侵蚀地貌。世界遗产网站表示,这里的常绿森林生活着很多动植物,其中有400种被列为珍稀或濒危物种。

  7.美国大沼泽地国家公园

美国大沼泽地国家公园
美国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图片来源:Chris Johns/National Geographic)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大沼泽地国家公园,一条东部棱背响尾蛇在一棵红树上爬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新增自然遗产中有两个面临风险,其中一个就是大沼泽地国家公园。世界遗产网站表示,由于严重而持续的生态系统退化,这个国家公园面临很大威胁。

  网站称,人类活动导致流入这个西半球最大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天然水量减少60%。氮、磷等径流污染导致藻类疯狂生长,危及到海洋动物的生存,其中包括面临灭绝风险的海牛。大沼泽地国家公园此前就曾陷入危险之中。1993年,在遭受安德鲁飓风破坏之后,它第一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濒危名单。 2007年,由于重新启动恢复生态系统的举措,大沼泽地国家公园又从名单中删除。但事实证明,这些举措并不成功。

  8.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

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
马达加斯加的阿钦安阿纳雨林

  2009年的一场政变为掠夺马达加斯加东北部阿钦安阿纳雨林大开方便之门,这个雨林也因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濒危世界遗产。图片呈现的是阿钦安阿纳雨林的一个瀑布。

  非盈利性机构保护国际基金会表示,在政治骚乱爆发期间,这个物种丰富的国家出现了非法采伐、偷猎珍稀猕猴以及其他破坏环境的恶劣事件。保护国际基金会总裁、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副主席拉塞尔·米特米尔表示:“政治骚乱同样撕碎了这个国家的旅游业,旅游业是这个国家发展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此外,很多在地球上其他地区已经消失的物种也因此被推向灭绝边缘。将这个重要性无法想象的地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濒危名单有助于促使国际社会关注当地发生的事情,并采取措施阻止马达加斯加宝贵的自然资源继续遭到破坏。”(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69名摄影师,历时15个月,走遍46个国家,为的是一项使命:把欧洲的野生生物与景致展现在世人眼前。比起自然保护方面的作为,这片大陆上体现人类智慧的丰功伟绩(城市、铁路、咖啡厅等)更为知名。然而正如本项目指挥之一斯塔凡· 维德斯特兰德所说:“由于政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野生生命正逐渐复苏。目前,欧洲大陆将近20%的地区都受到某种形式的保护,而且,随着欧洲人离开家庭农场迁往都市,一场巨大的转变正日益成型。实际上,野生生物正逐渐收复失地,成为欧洲风情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选取的这组照片证实了他的观点。这些照片,与其余数千幅照片一起,共同展现了欧洲野生风物的精华,带您踏上通往一片文明大陆狂野之心的影像之旅。——唐· 贝尔特

  芬兰 库赫莫

 芬兰 库赫莫
芬兰 库赫莫

  芬兰与俄罗斯交界处的偏远森林中,脚步稳健的棕熊正跟妈妈打闹。整个欧洲范围内,大型熊类与其他野生动物的数量正逐渐回升。

  法国 勃朗峰

法国 勃朗峰
法国 勃朗峰

  绝境归来的北山羊身影在勃朗峰和冰川湖的衬托下显得无比渺小。19世纪,北山羊的数量下降到不足百头,现在,由于人为大力复育,又回升至4万头。

  芬兰 奥卢

芬兰 奥卢
芬兰 奥卢

  乌林鸮魅力非凡,但生存空间却十分窘迫。人们曾视这种动物为不祥之兆,一旦见到便将其射杀。如今乌林鸮已成保护动物,正逐渐收复失地。

  爱尔兰 萨尔蒂群岛

爱尔兰 萨尔蒂群岛
爱尔兰 萨尔蒂群岛

  憨鲣鸟一生大部分时光都花在海面上,俯冲入海捕鱼为生。但在夏季的繁殖期,这种候鸟则会停止劳作,占据岩礁。

  英国 直布罗陀

英国 直布罗陀
英国 直布罗陀

  从北非移居来的无尾猕猴已占据直布罗陀岩山数百甚至数千年。除人类外,猕猴是欧洲唯一的灵长类动物。

  拉脱维亚 克梅里

拉脱维亚 克梅里
拉脱维亚 克梅里

  数千年前,波罗的海消退,留下今天克梅里国家公园境内的沼泽与林地。本区是欧盟“Natura 2000”保护网的一部分,该网络覆盖了2.7万个保护点。

  葡萄牙 马德拉群岛

 葡萄牙 马德拉群岛
葡萄牙 马德拉群岛

  僧海豹曾为地中海常见物种,如今却成为世界上濒危程度最严重的海豹种类。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马德拉群岛保护水域中的僧海豹数量已从6头增加至35头。

  欧洲野地奇观

  执行本项目的摄影师分头前往欧洲各个角落,完成了125项拍摄任务,覆盖多种生态系统,从亚速尔群岛的海洋生态环境,一直到到里海沿岸的森林草原。他们发现一片处于转型期的大陆:城市与农村发展进程吞噬野生栖息地的同时,较贫瘠地区的农田正逐渐还林,为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提供了新的空间。曾任世界自然基金会欧洲项目主管的生态学家芒努斯· 叙尔文称,这一趋势有望持续至本世纪中叶。“我们离弃乡村之后,动植物便会取代我们的位置,自然界中没有空闲之地。”(《华夏地理》2010年5月号)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30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日本有一个名叫太地町(Taiji)的小渔村,每年都会有2000多只海豚在那里惨遭屠杀,场面血腥恐怖,被认为是世界上猎杀海豚最凶残的地区。纪录片《海豚屠场》(The Cove)就以真实的镜头和画面,披露了一个国际动物保护主义小组赶赴日本太地町,记录渔民残忍屠杀海豚的一幕幕。

  1.受训海豚进行表演

受训海豚进行表演(图片提供:Lionsgate )
受训海豚进行表演(图片提供:Lionsgate )

  在这张未注明日期的照片上,受过训练的海豚正在太地町进行表演。但是,在动物保护主义者的眼中,太地町却因屠杀海豚早已变得臭名昭著:每年有2000只海豚被赶进当地一个小海湾,被当地渔民用鱼叉残忍猎杀。大多数海豚被当作食物出售,还有大约百只被活着捉上来,卖到日本、韩国、伊朗、阿联酋迪拜等地的水族馆。

  2.周围海水染成红色

海豚遭猎杀河水染成红色(图片提供:Brooke McDonald, Sea Shepherd Conservation Society )
海豚遭猎杀河水染成红色(图片提供:Brooke McDonald)

  在这张摄于2003年的照片中,宽吻海豚遭到太地町当地渔民的残忍屠杀,周围海水也被血水染成红色,一些宽吻海豚尸体堆放在小船上。1979年4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日本壹岐岛宽吻海豚遭屠杀的照片,这是国际媒体首次报道日本渔民残忍猎杀海豚的做法。次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播出了这次猎杀活动的录像,国际社会的批评最终使壹岐岛和其他一些渔村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放弃了这种残忍的做法。然而,太地町渔民却从未放下他们手中的屠刀。

  3.法罗群岛渔民捕杀海豚

法罗群岛渔民捕杀海豚(图片提供: Andrija Ilic, Reuters )
法罗群岛渔民捕杀海豚(图片提供: Andrija Ilic, Reuters )

  2009年5月,法罗群岛的渔民将海豚赶进一个小水湾,然后用刀子将其残忍猎杀,这种做法已经持续了数百年。法罗群岛是北欧国家丹麦的海外自治领,位于冰岛附近。不过,法罗群岛的猎杀活动并未像太地町那样引起国际媒体的负面报道,因为前者的规模更小,亦非商业捕杀——海豚肉会在当地家庭平均分配而不是拿来出售。

  当前,北极、加勒比海、秘鲁和所罗门群岛等一些地区也存在小规模猎杀海豚的行为。法罗群岛渔民主要以领航鲸(从技术上讲是海豚,但相比宽吻海豚更难识别)为猎杀目标。而且,他们不会将捕获的海豚卖给水族馆。动物保护主义者警告称,所罗门群岛的猎捕活动规模虽小,但其实却是世界上最令人不安的,因为当地海豚数量过少,无法维持这种猎杀活动。

  4.研究人员检查鼠海豚尸体

研究人员检查鼠海豚尸体(图片提供:Flip Nickli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研究人员检查鼠海豚尸体(图片提供:Flip Nicklin, National Geographic Stock )

  在这张美国《国家地理》杂志1992年9月刊登的照片中,研究人员正在检查被日本渔民猎杀的鼠海豚尸体。在日本北部,渔民每年会使用鱼叉猎杀超过一万只鼠海豚,将它们作为美味佳肴出售。虽然全球海豚数量目前超过600万只,尚未受到威胁,不过部分科学家担心某些猎杀活动最终可能导致一些孤立的海豚种类走向灭绝。

  5.日本超市出售的海豚肉

日本超市出售的海豚肉(图片提供:Ezra Clark, EIA )
日本超市出售的海豚肉(图片提供:Ezra Clark, EIA )

  在日本,海豚肉并未明目张胆地出售,但在农村一些超市,可以买到海豚肉,比如出现在这张摄于2003年的照片中的日本北部渔村。反对猎杀海豚的动物保护主义者称,屠杀海豚是不人道的行为,因为海豚展现出高度的智能、敏感度和自我意识的迹象。迄今看来,日本并不可能强迫停止太地町的猎杀活动。负责监管海豚猎杀活动的日本官员称:“牛、猪和海豚之间有何区别?人们必须尊重彼此的文化。在其他一些国家,人们会吃牛肉。我们从来不会对美国人说,‘不要吃吉士汉堡。’”(杨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日本南部小笠原群岛周三凌晨发生七点四级强烈地震,引发当局发出海啸警告,一百七十多名村民慌忙跑到高地或进入社区中心及学校暂避。当局事后在沿岸录得六十厘米(两呎)高的海浪,之后解除了海啸警告。包括东京在内的日本东部及东北部地区,普遍感受到震动。 今次地震在当地时间凌晨二时二十分发生,震央位于小笠原群岛的父岛以东一百五十三公里,震源深度仅十公里,专家随即警告可能出现地区海啸。 百多名居民都在睡梦中被震醒,并听到当局用扩音器发出海啸警告,民众连忙爬起床往屋外跑,纷纷奔向高处。 父岛一名酒店女负责人说:「这是我经歷过的最强一次地震,我们全都被震醒,觉得很惊。」不过,酒店的墙壁都没有破裂,场面很快回復正常。 当地一所高中校长说,地震引发的摇晃相当强烈,大约二十名学生在学校避难,幸好学校没有什么损毁。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在父岛及附近群岛大约有一百七十人撤离到社区中心及学校避难。当地渔民表示,没有看到特别的大浪来袭。 随后大约六十厘米高的海浪袭击小笠原群岛海岸。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