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是胡锦涛和奥巴马2009年共同倡导建立的,过去三轮对话成果丰硕,双方发表了联合新闻稿,经济对话发表了《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和三份联合成果说明,战略对话发表了两份具体成果清单。成果共200多项。
据新华社电昨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相继抵京。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定于今明两天在京举行,胡锦涛主席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国务委员戴秉国,将同希拉里·克林顿和盖特纳共同主持对话,并分别主持其框架下的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双方各20多个部门负责人将参加对话。
除了希拉里·克林顿和盖特纳,美代表团成员还包括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商务部长布赖森、贸易代表柯克、总统科技事务助理兼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霍尔德伦、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以及进出口银行董事长兼总裁霍克伯格等。
另据了解,在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战略框架下,第二次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昨天在北京举行。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和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伯恩斯共同主持了对话,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马晓天、中国驻美国大使张业遂、美国国防部代理副部长米勒、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洛克利尔等参加。双方在坦诚、务实的气氛中就共同关心的战略安全、综合安全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加深了相互了解。双方同意继续发展好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机制,使之为增进两国战略互信发挥更大作用。
□对话前瞻
战略对话
2+2对话有利于探讨敏感问题
专家称双方对南海问题不可能“视而不见”
本次战略对话中,中美关系、两国在亚太地区的互动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都是对话的重要议题。双方还将就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南北苏丹、朝鲜半岛等热点问题,进行对口会见或磋商。
“胡锦涛主席在首尔与奥巴马总统成功会晤、习近平副主席成功访美,为中美关系的未来发展指出了重要框架和原则,这次战略与经济对话的主线就是如何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切实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
他认为,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加强战略互信是中美建设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条件。这次战略对话所设定的议题正是双边关系中一些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深入沟通,可以消解战略互信赤字,加强战略合作。
“这次对话加大了小范围对话的力度,双方还将举行第二次战略安全对话,这种对话形式上的设置,也体现出双方都希望对话能更加深入,更加富有实效。”金灿荣说。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所所长袁鹏表示,在战略对话框架下举行战略安全对话,双方都有外交部门和军方人员共同参与,这种“2+2”的对话模式,更有利于双方深入探讨一些敏感、核心的,对双边关系有重要影响的战略安全和综合安全问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表示,虽然南海问题不是中美之间的问题,但鉴于美方在亚太地区设立军事基地、出售武器、搞联合军演,这些做法与美国官方表态发出相互矛盾的信息,不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对此不能视而不见”。
经济对话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将重启
第七轮技术层面磋商将很快进行
本次经济对话以“深化战略沟通与务实合作,推进持久互利的中美经济关系”为主题,囊括了促进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拓展贸易和投资机遇,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等多个议题。
袁鹏认为,当前中方希望美方放宽对高科技出口的限制,改善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环境,而美方比较关注国企补贴、自主创新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话题。中美两国目前都在转变各自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合作,将是本次对话的重要任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说,增长问题涉及到谁来为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买单”;贸易和投资问题涉及到要不要搞贸易保护主义;金融市场稳定和改革涉及各国宏观金融货币政策的制定。现在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对这些问题肯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看法,但两国的一举一动都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如何求同存异,从大局出发,就是两国需要在经济对话中去协调和探讨的。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对话中,双方将宣布重启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工作,第七轮技术层面磋商将很快进行。
袁鹏表示,美国经济复苏需要外部资金,随着中国对美反向投资的增多,美国需要进一步向中国企业开放市场,同时中国也需要为美国企业继续在华投资提供保障,相关谈判的重启符合中美经济合作中这一新的趋势。
阮宗泽认为,双向投资,尤其是中方企业对美国实体经济的投资,有望成为中美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增加中国企业在美投资,可以帮助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互利共赢的,但目前美方对中国的投资还心怀戒备。希望通过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能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争取公平的环境,提升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
□相关新闻
梁光烈明起访美
应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邀请,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梁光烈将于5月4日至10日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
据记者从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了解,访美期间,梁光烈将会见美国国家和军队领导人,与帕内塔举行大小范围会谈和联合记者会,访问美军南方总部、陆军本宁堡、圣迭戈海军基地、空军第四战斗机联队、海军陆战队第二特遣部队和西点军校。
梁光烈表示,他期待着即将对美国进行的访问。此访旨在落实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进一步增进了解、加强互信、促进合作,推动中美两国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另据了解,梁光烈昨天在八一大楼会见了美国国防部代理副部长米勒。梁光烈说,近年来中美两国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国高层领导人多次会晤,推动了两国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梁光烈表示,当前中美两军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按照“尊重、互信、对等、互惠”的原则,把握正确发展方向,扩大共同利益,化解矛盾分歧,确保两军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向前发展。
据新华社电
本周二,美国宇航局宣布,SpaceX公司研制的“龙”(Dragon)号飞船的预计发射日期将被推迟,目前计划于5月7日升空。SpaceX公司认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用来对设备硬件和数据进行测试和检查,随后还将对飞船整体进行测试检查。
原定计划是于美国当地时间4月30日,即北京时间5月1日当天发射,“龙”号飞船按计划将首次抵达国际空间站并与之对接。现在这一发射计划已经被推迟至5月7日进行。在一份声明中,SpaceX公司表示:“在对我们目前的进展进行评估之后,很明显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硬件测试,并妥善检查所有数据。”
该公司本周二早些时候曾经表示发射推迟将到5月3日为止,但是随后美国宇航局决定将发射推迟至7日进行。在一份新闻稿中,美国宇航局表示:“我们对SpaceX公司方面腾出必要的时间来确保此次历史性的发射取得成功表示赞赏。我们将继续和SpaceX公司通力合作,确保5月7日的发射活动和随后与国际空间站的首次对接顺利进行。”
“龙”号飞船是一种可重复使用飞船系统,目前的设计是用于货物运输,但是也可以经过改造用来运送多达7人的宇航员进入太空执行任务。在2010年8月份,“龙”号飞船首次发射升空,在那次飞行过程中它围绕地球运行了两周,随后在太平洋上安全降落。
美国宇航局希望以SpaceX以及轨道科学公司等为代表的美国民间私营航天企业能尽快完全填补上由于去年航天飞机的完全退役而引发的美国载人航天方面的真空期。目前SpaceX和轨道科学两家公司手中一共握有来自美国政府的价值高达35亿美元的轨道货物运送合同。
麦克·霍克恰克(Mike Horkachuck)是美国宇航局SpaceX项目执行官,他表示“龙”号飞船的发射几乎就是当年阿波罗计划的预演。他说:“你必须先执行水星计划,然后执行双子星计划,最后才实现了阿波罗计划,一切循序渐进。现在的情况也是一样,我们并不打算现在就要去月球或是实现其他什么雄心勃勃的目标,我们只是刚刚开始尝试商业化太空航行方案。”(晨风)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外交部(微博)发言人刘为民2日就陈光诚进入美国驻华使馆事答记者问。
有记者问:关于陈光诚进入美国驻华使馆事,中方是否认为美国干涉了中国内政?是否要求美方道歉?
刘为民说,据了解,山东省沂南县人陈光诚于4月下旬进入美国驻华使馆停留6天后自行离开。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驻华使馆以非正常的方式将中国公民陈光诚带入使馆,中方对此强烈不满。美方做法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中方决不接受。美驻华使馆有义务遵守有关国际法和中国的法律,不应从事与其职能不相符的活动。
他说,中方要求美方就此道歉,彻底调查此事,处理相关责任人,并保证不再发生此类事件。中方注意到美方表示重视中方要求和关切,并保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再次发生此类事件。美方应当反思自己的政策和做法,以实际行动维护中美关系大局。
刘为民说,中方强调,中国是法治国家,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同时任何公民都有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完)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 据了解,山东省沂南县人陈光诚于4月下旬进入美国驻华使馆停留6天后自行离开。(完)
今天是本·拉登遭美军特种部队击毙一周年 美国媒体整合相关材料勾画其生命中最后几个月的“思考” ———
“基地”组织前头目乌萨马·本·拉登在生命中最后几个月寻求“整编”“基地”及其附属组织,意欲改变袭击手法,以“重塑”形象。
“基地”管家
5月2日是本·拉登遭击毙一周年。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美国政府多名现任和前任官员,同时综合两本新书内容,勾画出本·拉登最后日子里的“思考”。
美军特种部队去年潜入巴基斯坦,击毙本·拉登,从他藏身处查获大量文件、信函和电子备忘录。彼得·贝尔亨所著《追捕》和塞思·琼斯所写《阴影中的追捕:9·11之后追击“基地”》大量引述这些材料。
《华盛顿邮报》5月1日报道,本·拉登被视作“基地”的“首席执行官”,全面介入各项事务,从应对财务危机到招募成员,从指挥前线作战到挑选遭击毙头目的替代人选……他有时因世俗琐事而烦恼,如索马里青年党应种植何种农作物。
材料显示,本·拉登尽管藏身巴基斯坦,却与全球各地的副手们保持联络,许多方面“亲力亲为”,包括“基地”行动策划和战略思考以及向袭击者下达命令和提供建议。
“他不是隐士,是一个全球恐怖组织的首席执行官,”美国中央情报局前反恐官员、白宫反恐顾问布鲁斯·里德尔说,“他与分散在全球的‘基地’成员保持联络,指导他们发动恐怖袭击。”
“闭门造车”?
美军最近几年利用无人驾驶飞机空袭,炸死“基地”多名领导层成员。
白宫国土安全及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4月30日说,本·拉登为如何招募恐怖“天才”发愁,认为“新出现的一些低级别头目缺乏经验,可能导致重复犯错”。
不过,材料显示,他对曾是“基地”二号人物的艾曼·扎瓦希里比较冷淡,看重年轻新秀阿提耶·阿布德·拉赫曼。后者去年8月在巴基斯坦遭美军空袭身亡。
美国反恐部门一名高级官员说,本·拉登控制的“基地”已丧失数十名核心成员,他最后实际已是“遭削弱的头目”。因手头“资源”减少,他规划恐怖袭击时变得有些“臆想”,一些大胆攻击性言论甚至遭下属非议。“那是典型的‘总部对前方’心理,”这名官员说,“总部认为,它知道更多,从而指挥前方做某些事。前方管理人员则说,‘老板,你不了解我们正面临何种压力’。”
意欲整改
本·拉登最后几年试图管理“基地”这一散乱网络,寻求重新掌控松散依附的各派别以及一些独行者,包括从也门到索马里的一些武装团伙。原因是,他认为后者玷污“基地”名誉,抹黑“基地”核心理念。
阿提耶在本·拉登生命最后一年中扮演重要角色,试图帮助后者掌控发生在伊拉克和中东地区其他国家的袭击。他在本·拉登支持下开始尝试制定“基地”及附属组织的行为准则。美国政府机构研究“基地”的顾问布拉赫曼说:“直到最后,阿提耶一直试图控制中东地区的袭击。他和本·拉登仍痛恨西方,但觉得在穆斯林国家发动袭击有损他们的公共形象。”
《华盛顿邮报》提及,本·拉登反对类似“像割草机割草一样”的袭击手法。“他对这种袭击感到不安,”一名美国情报部门前官员说,“他觉得,那与他规划中的‘基地’前景相冲突。”
对2010年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炸弹袭击未遂事件,本·拉登不满。作家琼斯说,那并非因为这名恐怖大亨担心平民丧生,只是不满嫌疑人费萨尔·沙赫扎德宣誓效忠美国后策划袭击。
“大家知道,不允许对敌人说类似谎言,”本·拉登在一份材料中写到,那会对“基地”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琼斯说,全球部分地区一些武装人员因“违反誓词、不诚实”而受到质疑。
■文/李良勇(新华社特稿)
链接
本·拉登毙命一周年 美无可信袭击威胁
新华社电 美国国土安全部4月30日说,眼下没有针对美国、可信的恐怖袭击威胁。
国土安全部发言人布高说,没有确切、具体的情报表明,恐怖组织图谋在“基地”组织前头目本·拉登遭击毙一周年之际发动恐怖袭击。布高发表讲话前,美国广播公司报道,一些美方官员担心,“基地”试图炸毁飞往美国的飞机;一些国家的机场加强警戒,美国联邦空中安全官员已奔赴一些国家,防止恐怖分子炸机。
布高拒绝直接回应这一报道。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当天援引美国执法部门官员的话报道,没有情报表明“基地”将借本·拉登毙命周年之际制造混乱。
相关
美国将公布部分本·拉登文件
本·拉登曾考虑给“基地”改名
新华社电(记者 王丰丰 孙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与反恐事务顾问布伦南4月30日宣布,美国将于本周公布部分在“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住所缴获的文件。他说,这些文件显示本·拉登对“基地”组织在美国持续压力下的生存感到担忧,并考虑给组织改名。
布伦南当天在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发表讲话时说,美国将于本周在西点军校打击恐怖活动研究中心网站上首次公布这些文件。这些文件是美军特种部队从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镇本·拉登藏身住所带回文件的一部分。布伦南说,其中一份文件显示,由于“基地”组织大量中高层领导人被打死,本·拉登对接替他们位置的低层领导人感到担忧,认为他们缺乏经验,可能重复犯错。此外,这些文件还显示,本·拉登考虑过给“基地”组织更名。他认为,美国已基本停止使用“反恐战争”这一说法,转而用“基地”组织来指代恐怖主义,这为“基地”组织造成了“形象问题”。
布伦南当天还称,美国政府利用无人机定点清除“基地”组织武装人员“合法”、“有效”。这是美国高级官员首次公开对这一秘密计划作出详细解释。
布伦南说,利用无人机定点清除“基地”组织武装人员合乎法律,目的是为了防止美国遭到恐怖分子袭击、保护美国人生命安全。他称,这一行动除了合乎美国国内法律外,还合乎相关国际法律,因为美国与“基地”组织、塔利班及其相关组织由于“9·11”恐怖袭击事件而处于战争状态,美国“有权根据国家自卫原则使用武力”。布伦南还称,美国政府在审核清除目标方面有严格的程序与标准,只有对美国利益造成“显著威胁”的武装人员才会遭到清除。
由于无人机定点清除是秘密行动,因此在30日之前,从未有美国高级官员公开就此作出详细解释。布伦南说,他之所以对这一行动作出解释,是因为总统奥巴马要求增加这一类项目的透明度。
环球网综合5月2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4月30日,已经与中国在黄岩岛海域对峙了20天的菲律宾与美国首次举行高级别的2+2会谈,向美国求助被普遍认为是菲两位部长赴美的主要目的。
然而菲律宾ABS—CBN电视台5月1日以“希拉里说美国不会在海洋对峙中选边站”为题报道说,虽然美方同意援助菲海军,但希拉里的上述表态不符合菲方预期。在被问及菲律宾是否得到美方支持的明确保证时,菲外长德尔罗萨里奥说,我相信美国表示的很清楚,他们不想卷入领土争端,而是强调希望和平解决问题。
菲律宾《每日问询者报》说,一些菲军方人士抨击美菲会谈对菲维护主权帮助不大,只加深了菲对前殖民宗主的依赖。(本报驻外记者李珍纪双城陶短房本报记者刘畅刘洋汪析柳玉鹏)
中新社华盛顿5月1日电 (记者 吴庆才)美国总统奥巴马1日在击毙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一周年之际突然访问阿富汗,他在“秘密”抵达后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正式承诺美国将结束越来越不受欢迎的阿富汗战争。
这是奥巴马就任总统及美军统帅后第三次访问阿富汗,也是意义最为特殊的一次。此前,奥巴马曾于2010年3月和12月两次突然对阿富汗进行了“闪电式”访问。
这次访问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白宫事先公布的日程均显示奥巴马将在白宫“公干”,随团记者也被要求保密,直到“空军一号”在夜色掩护下降落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以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后消息才得以正式公布。
奥巴马当天与卡尔扎伊正式签署了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议,该协议勾勒出2014年美国及北约大部分军队撤离后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蓝图,美国将借此从延续十余年的阿富汗战争中脱身,同时部分负责培训阿富汗军队的美军在该国仍保留立足之地;而阿富汗则赢得主权,同时获得美国不会抛弃它的承诺。
在签署协议后,奥巴马在卡尔扎伊的陪伴下宣布:“现在我们一起致力于以和平取代战争。”
由于1日恰逢美军击毙拉登一周年,有分析认为,此时访问阿富汗对奥巴马寻求第二个总统任期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它将向美国人民展示奥巴马在国家安全和反恐战争方面取得的成果,即击毙拉登;同时也提醒人们,他才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和“终结者”。
阿富汗战争是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发动的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反恐战争。据统计,迄今已有2700多名美国及北约其他部队的士兵在阿富汗战争中死亡,其中有1800名美国士兵死亡,超过15700人受伤。
这场战争在美国国内越来越不受欢迎。据CNN与ORC国际调查机构3月底公布的民调显示,高达72%的美国人反对这场战争,只有25%的人表示支持。
目前,北约驻阿国际安全援助部队共有约13万名士兵,其中有约9万名美军士兵。按照奥巴马的撤军计划,2014年底前美军将完成向阿富汗安全部队移交安全防务的工作。
按照行程,当天奥巴马还将向驻阿美军发表讲话,同时将在美国东部时间晚上7点30分从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发表电视讲话,阐述从阿富汗撤军计划进展。
击毙拉登、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被视为奥巴马任内的最重要政绩,随着美国2012年大选的日益临近,奥巴马的竞选团队目前正在极力渲染这些重要政绩,同时质疑他的对手罗姆尼无此魄力和能力。完
美要求多边方式和平解决争端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国防部长帕内塔,菲律宾外交部长德尔罗萨里奥、国防部长加斯明会后发表联合声明说,两国举行“2+2”会谈的目的在于构建“强有力、灵巧和反应灵敏的”同盟关系,以应对不断变化中的国际和地区形势,并为此明确了共同战略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加强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与繁荣;支持在东盟和东亚峰会等机制内加强合作;维护航行自由和无障碍的海上合法贸易,同意在国际法框架内通过“和平、合作、多边和外交渠道”解决海上争端。
美国与菲律宾两国政府外长和防长4月30日在华盛顿举行首轮“2+2”会谈,确定了两国共同战略目标。美方重申依据共同防务条约对菲方的承诺和义务,并表示支持通过“和平、合作、多边和外交渠道”解决海上争端。
称将协助菲律宾提升防务能力
双方在联合声明中重申,两国于1951年8月签署的共同防务条约仍是美菲安全关系的基础。两国寻求加强双边安全合作,途径之一是提升菲律宾的防务能力,帮助菲律宾建立起“最低限度的可靠防务态势”。
希拉里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菲律宾在美国亚太新战略中处于“中心”位置,美方在本轮会谈中重申了共同防务条约规定的对菲方的承诺和义务,双方对南海事态发展感到严重担忧,虽然美方在南海主权争端中不偏袒任何一方,但是确保航行自由、维护和平与稳定、尊重国际法、保障合法贸易无阻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帕内塔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方将于年内向菲律宾交付第二艘军舰。
据新华社
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30日在与到访的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会晤后举行的共同记者会上重申,美国欢迎中国的和平崛起,不会试图以任何方式遏制中国。
奥巴马当天在回答媒体提问时重申,美国欢迎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并且美国已经与中国建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对话。他认为,中国成功使数百万人脱贫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本地区和整个世界。
奥巴马强调,美国所有的行动都不是试图以任何方式来遏制中国。
他也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国应该遵守国际规则和规范。
野田佳彦在记者会上也表示,虽然今次美日联合声明中没有提到中国,但双方都视中国为亚太地区的主要合作伙伴,他与奥巴马在交换意见时都认为,中国的发展对国际社会、对日本、对亚太地区都是一个机会。
野田佳彦透露,他在会谈中还向奥巴马解释了去年12月他访华时向中方领导人提出的6点倡议,其中包括建立互信以及在东海地区进行合作以便推进双方基于共同战略利益基础上的互惠互利的关系。
当天,奥巴马和野田佳彦还重申,两国寻求进一步加强双边安全与防务合作,以实现两国领导人对双边关系的新构想。双方在联合声明中说,美日同盟对日本的安全以及这一地区的“和平、安全和经济繁荣”不可或缺。
此前有观点认为,美日加强安全与防务合作矛头指向中国。综合新华社、宗新
新华网华盛顿5月1日电 (记者 冉维 易爱军)美国财政部5月1日发表声明说,美国政府对逃避美国对伊朗和叙利亚制裁的外国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以进一步加大对伊叙两国的压力。
声明说,根据美国总统奥巴马当日签署的一项行政令,财政部将对违反美国对伊朗和叙利亚制裁措施或帮助受制裁的个人进行“欺骗性交易”的外国实体和个人实施制裁。
声明说,有了这一新授权之后,财政部现在能够公开指认参与这些“逃避性和欺骗性行为”的外国个人和实体,并且禁止其参与美国的金融和商业体系。
财政部负责反恐和金融情报的副部长戴维·科恩表示,这一决定对于试图逃避美国制裁和有损对伊朗及叙利亚施压努力的外国人带来严重后果。他警告,逃避美国制裁的个人将为其行为负责。
根据财政部的声明,美国人将被禁止同外国的逃避制裁者进行商业往来,这意味着逃避制裁者将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美国已经对叙利亚和伊朗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宣布把伊朗中央银行和石油出口纳入制裁范围,企图以此逼迫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