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防辐射药物碘化钾 (国际在线/CFP)

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消息,因为担心日本核辐射会波及到美国,美国不少民众近日开始哄抢碘化钾,一些药品生产商的存货已经销售一空,正在加紧生产。
尽管美国医疗卫生部门的官员反复向民众表示,日本的核辐射不会影响到美国,但美国的还是出现了抢购防辐射药物碘化钾的疯狂局面,各大药店都面临碘化钾销量骤增甚至脱销的情况。当地媒体报道称,西海岸的3个州——俄勒冈州、加利福尼亚州、夏威夷州的当地药店碘化钾货架已经空空如也。
美国在线药品销售网站Nukepills.com的总裁特洛伊·琼斯向福克斯新闻网透露,仅周末两天该公司存有的碘化钾已经销售一空。美国的各大药房、医院、核实验室、药品经销商都向他们订购了碘化钾。目前他已经要求厂家加班生产100万片碘化钾药片和1万瓶液体碘化钾。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弗吉尼亚州的Anbex Inc药品生产商在周六当天已经卖光了其存有的1万份14片装的碘化钾药片,而新的订单正接踵而至。
相关专题:日本大地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美国联邦野生动物官员表示,11日日本规模9.0的超级强震引发的海啸侵袭中途岛(中间),造成数以千计的海鸟死亡。中途岛是夏威夷群岛西北方一座偏远的环礁。

  据美联社(美联社)报道​​,夏威夷和太平洋群岛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计画负责人史蒂格里兹(巴里瓦特施蒂格利茨)表示,至少有1000只黑背信天翁(珊信天翁)成鸟与幼鸟,以及数以千计的雏鸟丧生。

  1.5公尺高的海浪袭击距离海平面不远的中途岛,造成许多海鸟淹死或埋在瓦砾下。中途岛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内将近150公顷的东岛(东区)60%的地区,11日遭海啸袭击。

  据维基百科介绍,中途岛(中途岛),太平洋中部一群岛,属于珊瑚环礁,陆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位于檀香山西北2100公里,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日中途岛战役而闻名世界。中途岛目前仍是军事要地,属亚热带气候,岛上有飞旋海豚,海鸟,设有野生动物保护区。

  1867年中途岛被美国首先发现,1903年起由美国海军部管辖,1905年建成海底电缆连结站,1939年建航空站和潜艇基地,成为美国的重要海军基地之一。日本空军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成功后,日本海军随后在1942年6月4日偷袭中途岛,不过美国早有准备,日本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苍龙号,加贺号,赤城号,飞龙号,此后再也没有能力在太平洋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争的主动权交到了美国手里。(科学网-kexue.com 蜘蛛侠)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爱达荷州贝尔湖年轻的白头鹰撞上了高速行驶的卡车


一个月的治疗后它再次翱翔于蓝天

  一只美国白头鹰在捕食的时候不慎撞上了一辆正以90公里/小时高速行驶的卡车,将卡车的挡风玻璃撞穿。

  这只鹰当时正在路边吃一头死鹿,卡车开过来时它试图飞开,但却飞错了方向。它随后被送到了美国怀俄明州威尔逊的特顿猛禽中心(Teton Raptor Center)接受治疗。

  不可思议的是,尽管撞上了高速卡车,这只母鹰并没有骨折,但是有内出血的症状,在接受了一个月的治疗与看护之后。不久前,它又再次翱翔于爱达荷州贝尔湖畔(Bear Lake)的上空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出于对日本核电站事故可能导致辐射伤害的担忧,美国太平洋沿岸的西北部地区和加拿大出现抗辐射药物的抢购浪潮。

  美加卫生官员:没必要恐慌

  但美加两国的卫生官员周二表示,这种恐慌情绪是没有必要的。出于对自己患上癌症的担忧而胡乱服用碘化钾药品反而可能引发其他方面的健康问题。

  在日本核电站事故发生之后,美国西北各州,包括华盛顿、俄勒冈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境内的药店都报告出现了对碘化钾和其他被认为对抗辐射有作用的药物需求的大幅上升。

  “人们感到惊恐和担忧,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可能没办法知道真实的情况,”李·阿登弗莱(Leah Adangfry)说。他是华盛顿州西雅图彩虹自然康复机构的负责人,现在他正在整理一份缺货单据。

  碘化钾是一种常见的盐类,和日常食用的食盐类似。它可以保护甲状腺免遭辐射损伤,并防止由于甲状腺吸收放射性碘元素而引发癌症的危险。这种物质的化学记号是:KI,它能让人体的甲状腺充满非放射性的碘元素,达到碘元素吸收的饱和状态,从而阻止或减少放射性碘元素的吸收和影响。

  在受到福岛核电站事件波及的附近地区,日本政府已经开始分发相关药品。在上周发生的9.0级特大地震中,福岛核电站受损严重。目前日本政府正在竭尽全力阻止放射性物质的进一步扩散。

  美国和加拿大政府已经表示,这一事件影响北美西海岸、夏威夷和阿拉斯加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北美和日本之间隔着太平洋,距离遥远。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首席卫生部长佩里·肯德尔(Perry Kendall)表示:“如果放射性物质要抵达美洲,需要5~6天的时间,而到那个时候,这些放射性物质已经经过不断稀释,其强度已经不能构成任何健康威胁了。”

  暂时没有风险

  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周二抵达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他说目前为止政府并未看到“任何这一事件将影响本地区的风险”。

  绝大部分药店都不会储备碘化钾,一般只会根据医生的处方进行供应,而这几天他们也正不断向前来购买的民众解释,他们其实并不需要这些东西。

  “我们试着让人们冷静下来,告诉他们没有必要恐慌,”约翰·泽(John Tse)说。他是一家大型连锁店“伦敦医药”(London Drugs)的副总裁,这个连锁药店遍布加拿大西部。

  医药专家指出,胡乱服用碘化钾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副作用,他们正不断告诫民众不要任意服用这些药物,有没有必要去囤积。

  该州的卫生部门新闻发言人荣·莫耶(Ronn Moyer)表示:“在华盛顿州,你完全没有必要服用KI。”

  约翰·泽说,很多民众前来购买是想给在日本的亲人送去的,但是他们后来得知日本目前这些药物的供应充足,并且日本政府的分发有序,有需要的民众可以得到足够的药品。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则建议居住在本地核电站周围半径16公里内的民众可以适当储备碘化钾,以备不时之需。

  州卫生部门发言人莫耶进一步表示:这一地区的唯一一座核电站位于华盛顿州,但该州并没有这种药物的储备,这是因为这种药物的保质期很短,而一旦需要,从其他地方调运过来是很快的。(晨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澳大利亚金伯利地区用布立起一道隔离墙,以阻止有毒的蔗蟾蜍泛滥成灾。

  这道隔离墙大约有人的膝盖高,长两公里,其他野生动物可以穿越,但蔗蟾蜍不能。这种外来生物在当地大量繁殖,分泌或喷出的毒液足以杀死野生动物和宠物。“阻止蔗蟾蜍基金会”经理金·汉兹说,成千上万只蔗蟾蜍已经侵入这一地区,威胁土生土长的其他物种。

  墨尔本大学近期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蔗蟾蜍虽然繁殖力强,但存在致命弱点:蔗蟾蜍必须生活在靠近水源的地方,离开水就不能存活。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在灌溉水渠、水槽等水源周围立起“布墙”这样的隔离设施,足以令蔗蟾蜍死于脱水,进而阻止其疯狂繁衍。

  蔗蟾蜍又名海蟾蜍、南美巨蛙,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体长可达25厘米,体重可达两公斤。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根据美国疾病防控中心16日发布的报告,美国人平均寿命期望值已达78岁零两个月,创历史新高。

  这个预期是针对2009年美国新生儿而言的。当年美国有240万人死亡,比上年少36000人,死亡率降到千分之7.41的历史最低点。2009年的报告是基于几乎所有当年颁发的死亡证书做出的。

  医学专家说,美国人死于心脏病和自杀等多个类别的人数下降,更好的医疗、防疫和反吸烟等公共健康措施,都对美国人寿命预期延长起到作用。

  美国人的平均寿命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基本上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不过,2009年美国人男女平均寿命期望值差距有所扩大,男性平均预期寿命75.7岁,女性平均寿命80.6岁。

  不同族裔之间寿命期望值差距也有所扩大。白人平均寿命78.6岁,比黑人长4.3岁。

  报告发现,在15种美国人主要死因中,心脏病、癌症、中风、流感、肺炎、事故、自杀等10种的死亡人数都有下降。2009年,美国婴儿死亡率为千分之6.42,比上年下降3%,创历史新低。

  自杀超过血液感染,10年来首次重返美国人10大死因之列。2009年是“猪流感”流行之年,但因为这种流感主要袭击幼儿和年轻人,对老年人威胁较小,所以当年死于流感的人比上年增加1千人,但死于肺炎的人却减少4千人。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科学网(kexue.com)讯 任何摄影爱好者都想拍摄到一张精美的照片,而炫彩的北极光尤其是他们的最爱。日前一位摄影师就拍摄到了一组精美的极光照片,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组照片宛若是在白天拍摄的。


神奇的北极光出现在白天? (科学网-kexue.com 配图 点击观看组图)

  如上图所示,乍一看你肯定以为这些精美的极光照片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拍摄的,但实际上它们都是在圆月当空的夜晚拍摄的。摄影师克里斯蒂-兰格贝格(Kerstin Langenberger)在冰岛花费了300小时的照片拍摄到了这组神奇的照片。克里斯蒂今年28岁,她是德国人现如今居住在冰岛。她说道:“北极光是不可能出现在白天的,因为它们的光度远远不如太阳,而夜晚的月亮却给了它们展示的空间,在夜晚观赏极光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

  据悉,这些照片是她在位于雷克雅未克东北50公里的辛格维尔国家公园拍摄的。克里斯蒂表示,在拍摄时她仿佛置身另外一个星球,多种颜色的北极光在她身边环绕,加上皎洁的月光使得这里变成了白昼,而不远处的雪山也是如此的晶莹剔透,让人流连忘返。

  对于此次拍摄,克里斯蒂也是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她坦言她并不喜欢夸张的极光拍摄,她说道:“我们已经看了很多极光的照片,但是我认为那些都有些极端。所以我一直想拍摄能够看见蔚蓝天空的极光,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极光。”

  实际上即便不在意拍摄条件,想要拍摄到极光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在夜空中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什么都不会发生,但是说不定它会突然的出现,使得天空呈现各种颜色。克里斯蒂说道:“这需要你有很多的耐心等待,等待它的出现,因为没有人知道它究竟什么时候出现。”

  为了此次能够拍摄到蓝色天空下的极光,克里斯蒂也是做了充分的准备,她利用自己的知识选择好了最佳的拍摄地点,然后在这里寻找最佳的拍摄时机。尽管蓝色的夜空非常少见,但是她在花费了300多小时的时间后还是捕捉到了,“困难的事情,其实你真的去做的时候,你会觉得其实并没有那么难,尤其是你拍摄到一两张让你感到兴奋的照片时。”克里斯蒂表示。

  (科学网-kexue.com 卡卡西)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环绕在地球轨道的日益增长太空垃圾层已严重影响太空飞行,同时,伴随着较大碎片碰撞使得该情况更加恶化。目前,美国宇航局太空科学家制定了一项新型解决方案——使用中等功率激光器推挤太空垃圾偏离碰撞路线。


美国宇航局太空科学家拟用中等功率激光器推挤太空垃圾偏离碰撞路线

  当前美国军方已跟踪近地球轨道大约2万个太空垃圾,其中多数是太空飞船的丢弃组件或者来自太空轨道的碰撞残骸。每年地球大气层可自然地拖拉牵引部分太空垃圾坠落在地球表面,但在1978年,美国宇航局天文学家唐-卡斯勒(Don Kessler)预测了“末日假想”——随着碰撞引起太空残骸碎片的增多,太空垃圾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坠落在地面上的数量。最终,地球将成为永久太空垃圾带,使得太空区域非常危险,难以进行太空飞行。这种假想称为“卡斯勒综合症”。

  近地球轨道已出现一些令人慌恐的碰撞和“擦肩而过”的事件,其中包括2009年两颗通讯卫星发生碰撞,几个月之后此次碰撞产生的残骸差点儿碰撞到国际空间站。一些计算机模型显示,卡斯勒综合症现象可能已在一定的轨道高度“启动”。美国宇航局工程师克里昂-维特(Creon Levit)说:“目前太空垃圾已进入‘引爆点’,并且状态正逐渐恶化。”

  这项研究报告现已提交至《太空研究进展》杂志,并发往预印本网站arXiv.org,研究小组领导人美国宇航局太空科学家詹姆斯-梅森(James Mason)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案——并非牵引太空垃圾坠落在地球表面,而是确保它们停止碰撞。该项最新研究合著作者、美国宇航局太空科学家威廉-马歇尔(William Marshall)说:“如果我们阻止太空垃圾层叠式碰撞效应,自然牵引拖拉作用将使太空垃圾坠落在地面上,我们给予环境一个清洁自身的机会。”

  维特称,简单地避免新太空碎片的形成对于轨道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拥有较大面积的太空垃圾将承受更大的牵引力,地球大气层首先会将最轻、最扁平的太空垃圾碎片坠落在地面上。当较大的残骸分解成小部分,这些太空垃圾将变得非常难以移动。最糟糕的是,这些碎小的太空垃圾是最危险的,尤其是那些小而密集,像球状结构的太空垃圾。他说:“如果一颗人造卫星与另一块太空垃圾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碰撞,它将变得粉碎。”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表示使用太空望远镜上装载的一个中等功率激光器来照射处于可能碰撞路线的轨道残骸碎片,激光器的每个光子将携带少量的动量。所有的光子总计合成的光束可在太空中推移物体。他们预测每天持续使用激光器照射太空垃圾1-2个小时,足以使整个太空垃圾出现位移,大约每天可移动太空垃圾198米(650英尺)。虽然这种方案无法将太空垃圾完全从太空轨道中移除,但初步模拟显示足以避免超过一半以上的太空残骸碰撞。

  此前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曾暗示采用激光器射击太空垃圾,但之前的计划是依赖于军用激光器摧毁目标,或者蒸发其部分表面,形成较小的等离子羽状物。研究小组指出,像之前计划所提及的激光器成本非常高昂,更不必说使用军事级别的激光器射击太空垃圾。

  目前,科学家所采用新型系统中的激光器曾用于汽车制造中焊接和切割等工业操作,它们在市场便于购买,价格大约为80万美元。据悉,其它激光器系统的成本大约在数百万-数千万美元。

  太空安全专家布莱恩-维顿(Brian Weeden)是安全世界基金会的技术顾问,他虽未参与这项最新研究,但对该研究持有浓厚兴趣,他说:“这种新型激光器系统解决了技术问题,使它们的成本更加低廉,并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他强调称,然而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长久之计,它或许在某一时间段非常有效,但我并不认为它能完全阻止太空残骸移动,或停止新太空垃圾的生成。

  卡斯勒指出,目前最新提出的新型激光器并不能完全使体积最大的太空垃圾改变方向,当前它仅能完全避免地球轨道内多数大量太空垃圾发生碰撞。(叶孤城)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美国宇航局太空科学家拟用中等功率激光器推挤太空垃圾偏离碰撞路线
 

  当前美国军方已跟踪近地球轨道大约2万个太空垃圾,其中多数是太空飞船的丢弃组件或者来自太空轨道的碰撞残骸。每年地球大气层可自然地拖拉牵引 部分太空垃圾坠落在地球表面,但在1978年,美国宇航局天文学家唐-卡斯勒(Don Kessler)预测了“末日假想”——随着碰撞引起太空残骸碎片的增多,太空垃圾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坠落在地面上的数量。最终,地球将成为永久太空垃 圾带,使得太空区域非常危险,难以进行太空飞行。这种假想称为“卡斯勒综合症”。
 

  近地球轨道已出现一些令人慌恐的碰撞和“擦肩而过”的事件,其中包括2009年两颗通讯卫星发生碰撞,几个月之后此次碰撞产生的残骸差点儿碰撞 到国际空间站。一些计算机模型显示,卡斯勒综合症现象可能已在一定的轨道高度“启动”。美国宇航局工程师克里昂-维特(Creon Levit)说:“目前太空垃圾已进入‘引爆点’,并且状态正逐渐恶化。”
 

  这项研究报告现已提交至《太空研究进展》杂志,并发往预印本网站arXiv.org,研究小组领导人美国宇航局太空科学家詹姆斯-梅森 (James Mason)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案——并非牵引太空垃圾坠落在地球表面,而是确保它们停止碰撞。该项最新研究合著作者、美国宇航局太空科学家威廉-马 歇尔(William Marshall)说:“如果我们阻止太空垃圾层叠式碰撞效应,自然牵引拖拉作用将使太空垃圾坠落在地面上,我们给予环境一个清洁自身的机会。”
 

  维特称,简单地避免新太空碎片的形成对于轨道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拥有较大面积的太空垃圾将承受更大的牵引力,地球大气层首先会将最轻、最扁 平的太空垃圾碎片坠落在地面上。当较大的残骸分解成小部分,这些太空垃圾将变得非常难以移动。最糟糕的是,这些碎小的太空垃圾是最危险的,尤其是那些小而 密集,像球状结构的太空垃圾。他说:“如果一颗人造卫星与另一块太空垃圾以每秒8公里的速度碰撞,它将变得粉碎。”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表示使用太空望远镜上装载的一个中等功率激光器来照射处于可能碰撞路线的轨道残骸碎片,激光器的每个光子将携带少量 的动量。所有的光子总计合成的光束可在太空中推移物体。他们预测每天持续使用激光器照射太空垃圾1-2个小时,足以使整个太空垃圾出现位移,大约每天可移 动太空垃圾198米(650英尺)。虽然这种方案无法将太空垃圾完全从太空轨道中移除,但初步模拟显示足以避免超过一半以上的太空残骸碰撞。
 

  此前美国宇航局科学家曾暗示采用激光器射击太空垃圾,但之前的计划是依赖于军用激光器摧毁目标,或者蒸发其部分表面,形成较小的等离子羽状物。研究小组指出,像之前计划所提及的激光器成本非常高昂,更不必说使用军事级别的激光器射击太空垃圾。
 

  目前,科学家所采用新型系统中的激光器曾用于汽车制造中焊接和切割等工业操作,它们在市场便于购买,价格大约为80万美元。据悉,其它激光器系统的成本大约在数百万-数千万美元。
 

  太空安全专家布莱恩-维顿(Brian Weeden)是安全世界基金会的技术顾问,他虽未参与这项最新研究,但对该研究持有浓厚兴趣,他说:“这种新型激光器系统解决了技术问题,使它们的成本 更加低廉,并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同时他强调称,然而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长久之计,它或许在某一时间段非常有效,但我并不认为它能完全阻 止太空残骸移动,或停止新太空垃圾的生成。
 

  卡斯勒指出,目前最新提出的新型激光器并不能完全使体积最大的太空垃圾改变方向,当前它仅能完全避免地球轨道内多数大量太空垃圾发生碰撞。(叶孤城)

发表在栏目: 科学

  3月11日,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也在地震中受损并引发核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和辐射事件等级(以下简称INES)共分7个等级。以下是根据INES等级列出的史上最为严重的十大核事故,严重程度从小到大,刚刚发生的福岛核事故也位列其中。

  1.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INES 7)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

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发和反应堆熔毁事故仍旧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
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发和反应堆熔毁事故仍旧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核事故的一个代名词,反原子能抗议者经常用“另一个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字眼儿警告世人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核事故的一个代名词,反原子能抗议者经常用“另一个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字眼儿警告世人

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1986年前苏联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严重程度超过克什特姆核事故,如果将核辐射扩散程度作为测量标准,这场核灾难的严重程度达到克什特姆核灾难的4倍。迄今为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发和反应堆熔毁事故仍旧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

  这场核灾难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当时4号反应堆的技术人员正进行透平发电机试验,即在停机过程中靠透平机满足核电站的用电需求。由于人为失误导致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突然功率波动,安全壳发生破裂并引发大火,放射性裂变产物和辐射尘释放到大气中。当时的辐射云覆盖欧洲东部、西部和北部大部分地区,有超过33.5万人被迫撤离疏散区。此次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数为53人,另有数千人因受到辐射患上各种慢性病。

  今天,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呈现出一种怪异的“反差”。切尔诺贝利和普里皮亚特这两座遭到遗弃的城市慢慢走向衰亡,周围林地和森林地区的野生动物却因为人类的撤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有报道称,当地甚至再次出现了已经消失几个世纪的猞猁和熊,它们的出现说明大自然拥有惊人的恢复能力,生命即使在最为可怕的环境下也有能力适应并进行调整。

  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核事故的一个代名词,反原子能抗议者经常用“另一个切尔诺贝利”这样的字眼儿警告世人,就像反战人士经常喊出“另一场越战”的口号一样。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所在地区被称之为“疏散区”,乌克兰政府很难阻止自称“潜行者”的人进入这一地区冒险取乐。对于这些不知危险为何物的家伙,我们要送他们一句话——一些看不见的东西会让你们“很受伤”。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灾难是历史上唯一一场INES等级达到7级的核事故,但谁也无法保证不会发生另一场达到7级甚至更为严重的核灾难。自然灾害、人为失误以及设备老化都是核工业无法回避的现实。全世界正在运营以及建造中的核电站共有近500座,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未来是否会发生另一场核事故,而是“何时”发生。

  2.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INES 4+)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东京东北部170英里(约合27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东京东北部170英里(约合27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被定为4级,但法国核安全机构认为实际严重程度超过4级。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被定为4级,但法国核安全机构认为实际严重程度超过4级

  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东京东北部170英里(约合270公里),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站之一,共建有6座核反应堆,负责为东京和日本电网供电。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仙台未能幸免遇难。地震引起的断电导致反应堆冷却剂泵停止工作。存放在地势较低地区的备用柴油发电机也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严重受损。

  由于1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发电机无法启动,反应堆芯温度不断升高,安全壳建筑内的氢气不断积聚,达到危险水平。发电机产生的火花可能导致氢气爆炸,安全壳的屋顶被掀翻。第二天,3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的氢气发生强度更大的爆炸。14日,2号反应堆所在建筑也发生爆炸。由于贮水池内的水蒸发殆尽,4号反应堆所在建筑内存储的燃料可能起火燃烧。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仍处在“进行时”,INES等级被定为4级,但法国核安全机构认为实际严重程度超过4级。核安全机构主席安得烈-克劳德·拉科斯特在14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4级已经非常严重,但我们认为这场核事故的严重程度至少达到5级,甚至是6级。”

  3.2004年日本美浜核电站事故(INES 1)

2004年日本美浜核电站事故
2004年日本美浜核电站事故

虽然并未导致核泄漏,但蒸汽爆发还是导致5名工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虽然并未导致核泄漏,但蒸汽爆发还是导致5名工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国际原子能机构于1990年引入INES等级,采用对数进行分级,每一等级的严重程度相差近10倍,与用于判断地震震级的里氏震级类似。webecoist.com网站的世界最严重核事故排行榜从2004年8月9日发生在日本美浜核电站的蒸汽爆发事故开始,INES等级为1级。

  美浜核电站座落于东京西部大约320公里的福井县,1976年投入运营,1991年至2003年曾发生过几次与核有关的小事故。2004年8月9日,涡轮所在建筑内连接3号反应堆的水管在工人们准备进行例行安全检查时突然爆裂。虽然并未导致核泄漏,但蒸汽爆发还是导致5名工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006年,美浜核电站又发生火灾,导致两名工人死亡。

  4.2002年美国戴维斯-贝斯反应堆事故(INES 3)

2002年美国戴维斯-贝斯反应堆事故
2002年美国戴维斯-贝斯反应堆事故

严重腐蚀导致核电站关闭了两年左右
严重腐蚀导致核电站关闭了两年左右

如果附近的控制棒在爆炸中受损,关闭反应堆和避免堆芯熔毁将面临相当难度
如果附近的控制棒在爆炸中受损,关闭反应堆和避免堆芯熔毁将面临相当难度

  戴维斯-贝斯核电站座落于俄亥俄州橡树港北部大约10英里(约合16公里),1978年7月投入运营,计划于2017年4月关闭。运营期间,这座核电站曾多次出现安全问题,包括1998年遭到一场F2级龙卷风袭击。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在2002年3月,当时出现的严重腐蚀导致核电站关闭了两年左右。

  维修期间,工人们在碳钢结构反应堆容器上发现一个6英寸(约合15.24 厘米)深的腐蚀洞。遭腐蚀后的容器厚度只有3/8英寸(约合9.52毫米),用以防止灾难性的爆炸和随之而来的冷却剂泄漏。如果附近的控制棒在爆炸中受损,关闭反应堆和避免堆芯熔毁将面临相当难度。

  5.1961年美国国家反应堆试验站事故(INES 4)

1961年美国国家反应堆试验站事故(INES 4)
1961年美国国家反应堆试验站事故(INES 4)

当时的蒸汽爆发和熔毁导致1号固定式小功率反应堆的3名工人死亡
当时的蒸汽爆发和熔毁导致1号固定式小功率反应堆的3名工人死亡

  1961年1月3日发生在美国的核事故是最为早期的大型核电站事故之一,当时的蒸汽爆发和熔毁导致1号固定式小功率反应堆的3名工人死亡。这座反应堆位于爱达荷州瀑布市西部大约40英里(约合60公里)的国家反应堆试验站,采用单一大型中央控制棒,现在已经废弃。

  在对反应堆进行维护时,工作人员需要将控制棒拔出大约4英寸(约合10厘米),但这项操作最终出现可怕故障。控制棒被拔出了26英寸(约合65厘米),导致核反应堆进入临界状态,随后发生爆炸并释放出放射性物质,共造成3名工人死亡。其中一名工人被屏蔽塞钉在反应堆所在建筑的屋顶上。当时释放到环境中的核裂变产物达到1100居里左右。虽然地处爱达荷州偏远的沙漠地区,但辐射造成的破坏并未有所缓解。在其中一幅照片中,起重机正从安全壳建筑中吊出遭到破坏的反应堆芯。

  6.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INES 4)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Bohunice核电站事故

由前苏联设计,虽然独特但并不成熟,从一开始就种下灾难的种子
由前苏联设计,虽然独特但并不成熟,从一开始就种下灾难的种子

  1977年,捷克斯洛伐克(现在的斯洛伐克)Jaslovské Bohunice的Bohunice核电站发生事故。当时,核电站最老的A1反应堆因温度过高导致事故发生,几乎酿成一场大规模环境灾难。A1反应堆也被称之为“KS-150”,由前苏联设计,虽然独特但并不成熟,从一开始就种下灾难的种子。

  A1反应堆的建造开始于1958年,历时16年。未经验证的设计很快就暴露出一系列缺陷,在投入运转的最初几年,这个反应堆曾30多次无缘无故关闭。1976年初,反应堆发生气体泄漏事故,导致两名工人死亡。仅仅一年之后,这座核电站又因燃料更换程序的缺陷和人为操作失误发生事故,当时工人们居然忘记从新燃料棒上移除硅胶包装,导致堆芯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排除污染的工作仍在继续,要到2033年才能彻底结束。

  7.1993年前苏联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事故(INES 4)

1993年前苏联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事故
1993年前苏联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事故

虽然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放宽了对谢韦尔斯克的限制,但直到今天,政府仍不允许公众进入这座城市
虽然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放宽了对谢韦尔斯克的限制,但直到今天,政府仍不允许公众进入这座城市

  西伯利亚公司Chemical Enterprises旗下拥有众多工厂和核电站,座落于俄罗斯谢韦尔斯克市。这里曾经是前苏联的“秘密之城”,1992年前一直被称之为“托姆斯克-7”,这个代号实际上是一个邮箱号。虽然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放宽了对谢韦尔斯克的限制,但直到今天,政府仍不允许公众进入这座城市。

  托姆斯克-7核燃料回收设施是谢韦尔斯克市的“企业”之一。1993年4月6日,这座核设施登上头版头条。这一天,工人们用具有高度挥发性的硝酸清理托姆斯克-7钚处理厂的一个地下容器,硝酸与容器内含有痕量钚的残余液体发生反应,随后发生的爆炸掀翻了容器上方的钢筋混凝土盖,并在顶部轰出很多大洞。与此同时,工厂电力系统又因短路发生火灾。爆炸将一个巨大的放射性气体云释放到周围环境。

  8.1999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事故(INES 4)

1999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事故(INES 4)
1999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事故(INES 4)

这起核事故由缺乏培训的工人导致,他们在精炼铀燃料过程中走捷径,忽视了安全问题
这起核事故由缺乏培训的工人导致,他们在精炼铀燃料过程中走捷径,忽视了安全问题

  1999年9月30日,人为操作失误和仓促的商业决定最终导致日本东海村铀处理设施发生事故。这座铀处理设施座落于东京北部的茨城县,此前由JCO Ltd。公司运营,负责处理和精炼供应日本很多核电站的铀燃料。

  这起核事故由缺乏培训的工人导致,他们在精炼铀燃料过程中走捷径,忽视了安全问题。为了按时完成任务,工人们省略了精炼过程的几个步骤。他们在10公升的桶中混合氧化铀粉和硝酸,而不是专用的沉淀池,所倾倒的铀/硝酸是规定数量的7倍。在达到临界点之后,铀/硝酸混合物发生连锁反应,共持续了20个小时。当时共有两名工人死于辐射暴露,另有数十人受到超出正常水平的核辐射。

  9.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INES 5)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事故

三里岛核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核电站工作人员或者附近居民死伤,但仍旧被视为美国商业核电站运营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
三里岛核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核电站工作人员或者附近居民死伤,但仍旧被视为美国商业核电站运营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三里岛核电站(位于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TMI-2反应堆的冷却液泵发生故障,一个卸压阀们无法关闭。控制室工作人员随即听到警报并看到警告灯亮起。不幸的是,传感器本身的设计缺陷导致核电站操作人员忽视或者误解了这些信号,就这样,反应堆芯因温度过高最终熔化。在形势得到控制时,反应堆芯已经熔化一半,反应堆安全壳底部的近20吨熔铀慢慢凝固。安全壳内部的蒸汽和气体排放口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和周围环境。

  三里岛核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核电站工作人员或者附近居民死伤,但仍旧被视为美国商业核电站运营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事故发生后,相关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而来,有人还将这场核事故与12天前上映的影片《中国综合症》的情节相比较,《周六夜现场》也推出与此相关的短剧,所有这一切都让三里岛核事故在20世纪晚期的流行文化中占据一个显著位置。自这场核事故之后,美国再未发生核事故,也再未建造新核电站。

  10.1957年前苏联克什特姆核灾难(INES 6)

1957年前苏联克什特姆核灾难
1957年前苏联克什特姆核灾难

这座处理厂建有多座反应堆,用于为前苏联的核武器生产钚。
这座处理厂建有多座反应堆,用于为前苏联的核武器生产钚

直到1990年,前苏联政府才对外公布克什特姆核灾难的严重程度。
直到1990年,前苏联政府才对外公布克什特姆核灾难的严重程度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世界开始笼罩在冷战的阴云下。冷战期间,前苏联和美国这两个超级大国展开核军备竞赛,由于急于求成,错误就在所难免。1957年9月,位于奥焦尔斯克(1994年之前被称之为“车里雅宾斯克-40”)的玛雅科核燃料处理厂发生事故,INES等级达到6级。

  这座处理厂建有多座反应堆,用于为前苏联的核武器生产钚。作为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大量核废料被存储在地下钢结构容器内,四周修建混凝土防护结构,但负责冷却的冷却系统并不可靠,为核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1957年秋天,一个装有80吨固态核废料的容器周围的冷却系统发生故障。放射能迅速加热核废料,最终导致容器爆炸,160吨的混凝土盖子被炸上天,并产生规模庞大的辐射尘云。当时,共有近1万人撤离受影响地区,大约27万人暴露在危险的核辐射水平环境下。至少有200人死于由核辐射导致的癌症,大约30座城市从此在前苏联的地图上消失。

  直到1990年,前苏联政府才对外公布克什特姆核灾难的严重程度。但在此之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已知道这场灾难,由于担心可能对美国核电站产生负面影响,当时并不披露任何信息。在克什特姆,面积巨大的东乌拉尔自然保护区(也被称之为“东乌拉尔辐射区”)因为这场核事故受到放射性物质铯-137和锶-90的严重污染,被污染地区的面积超过300平方英里(约合800平方公里)。 (孝文)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82 页,共 1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