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崔永元制作"高智商"娱乐节目想让观众笑得高雅

4月3日晚,央视娱乐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在北京举行首播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去年的季播正式改为周播,从本月14日起每周六晚22:28在CCTV-1与观众见面。作为节目主持人兼剧本的创作人之一,崔永元对这档节目十分有信心,并称节目就是要让观众笑得高雅。节目首播发布会上,“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央视热播剧《向东是大海》主演王志飞、冯雷等演艺界名人都前来助阵,黄渤、王迅、王志飞、冯雷等几位演员还录制了首期节目。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首次将海外情景喜剧类真人秀综艺节目引入本土,其原型已经风靡全世界十几个国家,崔永元称,自己在第一次看到节目原型时,就感觉到如果引进给国内观众,将会是一档非常火爆的“高智商”娱乐节目。节目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参演明星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没有剧本,没有台词,不知道自己将扮演什么角色,无法预料节目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是真正考验明星们智商的一档节目。 2011年《谢天谢地你来啦》曾作为央视一套的国庆特别节目推出4期,潘长江、程前、扬子、黄海冰、郑昊等人的即兴表演与急智反应令观众捧腹大笑,很短时间内便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央视娱乐节目之一,正是因为如此,央视一套决定将此节目改为周播常态节目与观众见面,于每周六晚22:28和观众见面,首期节目将于本月14日播出。据介绍,央视还将陆续引进台内其他频道的优秀节目,在CCTV-1各个时段推出。

■文/马岱

发表在栏目: 文化

2011年春季艺术品拍卖即将在中国艺术品市场拉开帷幕。欲知新一轮艺拍行情,看看各大拍卖公司征集而来的拍品规格便可略窥一二。由苏州过云楼旧藏并收入《过云楼书画续记》的“元四家”之王蒙《稚川移居图》即将亮相北京保利2011春拍,高达2亿元的拍前估价惹来遐想纷纷。要知道,去年以4.3亿元开启中国艺术品“亿元时代”的黄庭坚书法《砥柱铭》,拍前估价也不过8000万元而已。

不想近日海外多家媒体披露了的一则消息却为近年来中国艺术品拍卖的火热势头浇了一盆冷水:去年11月在英国以5.5亿元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的那只乾隆瓷瓶一直未付款。疯狂的拍卖成交金额背后,诚信危机仿若一个巨大的黑洞,随时可能吞噬眼前的美好。

拍而不付酿笑话

去年11月11日,英国班布里奇拍卖行接受私人遗产小拍,一只乾隆粉彩镂空转心瓶被一干中国人哄抬到5160万英镑(约合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刷新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可惜,这桩令人亢奋的大生意竟然在几个月后跑了单。自今年2月起至今,英国《金融时报》、英国《每日邮报》、美国彭博社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拍下天价花瓶的买家未付款,花瓶仍在库中保管,并面临着二次上拍的命运。

“好大一个笑话!”“让他们留个坏名声去!”……这是记者在海外网站上看到人们对这则报道给出的评价。竞拍而不付款,天价瓷瓶的遭遇也不是第一次,类似事件对中国买家在国际拍卖场上的形象落下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诚信危机怎么解

“中国买家是到了反思的时候了!屡见不鲜的阔绰出手背后,有多少理性的成分,又有多少争面子的冲动?”上海书画院前院长、艺术家江宏感叹。

回放天价瓷瓶的竞买过程,看得人瞠目结舌:“一时间房间挤满了几百人,绝大部分是华人,不少人是‘打飞的’赶过来的。其间,拍卖槌被拍卖师敲碎,委托人之一曾一度因休克被抬出拍卖现场。”世界对于中国买家更近一些的印象来自3月下旬苏富比拍卖行在纽约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一件估价仅为800-1000美元的民国仿乾隆粉彩瓶最终以1800.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8亿元)成交,成交价是估价的22500倍。

收藏家马未都在博客中描述:“拍卖现场挤满了热情奔放的中国人,所有委托竞拍的电话线都占上了,能抢上一部现场电话都算幸福。拍卖一开始,加价都以百万美元计,大呼小叫,老外们马上没了声响,只剩下中国人英勇奋战。”“鲁莽”、“不差钱”、“匪夷所思”……近年来这些词汇怎么成了某些中国买家的代名词?

“海外拍卖场上但凡出现中国艺术品,价格都像坐上火箭般一路狂飙,但事实上,很多拍品根本值不了这个价。于是,当买家事后感觉拍得贵了,索性一走了之,不付账就是。”江宏告诉记者。

江宏解释道,这种出尔反尔的过家家心态或许来自海外拍卖的“零风险”,支撑交易的不是保证金,而是信用。“中国买家在海外拍场上赢得了惊叹,却丢失了敬佩!他们自以为钻了空子,保住了真金白银,诚信危机却在制造一个更大的黑洞。”

据了解,在国外,商业诚信是普遍共识,作用举足轻重,一套行之有效的“黑名单”机制像一只看不见的手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买家一旦违约,个人的诚信将受到怀疑,由此波及的可能是你全部的事业和生活。一家国际大拍卖行就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一位买家竞得一件艺术品后因经济问题无法按时付款,最后连保险、银行等都拒绝为他提供服务,导致此人自杀身亡。

在江宏看来,艺拍时的竞价应该理性,对拍品要有一定的了解,对价位心中也要有一杆秤,否则不是成了冤大头,就是以损害诚信作为代价。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核心提示:惠风和煦,万物复萌。河洛浩浩,溱洧清清。豫州亿众,意气腾腾。小康既现,黾勉攀登……2011年4月5日上午,在新郑市黄帝故里景区,人头攒动,接踵摩肩,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欢聚于此,共同祭拜中原祖先黄帝,就此将对祖国更繁荣昌盛的期待、对生活富足的愿望、对和谐生活的愿景表达。庆典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主持,河南省委副主席叶冬松出席,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也出席典礼。李谷一、金铁霖、胡松华等老艺术家共同在许愿树祈福。

4月5日上午,黄帝故里拜祭大典圆满结束,凤凰网采访到了河南省郑州市委宣传部部长丁世显。丁部长表示,大典已经圆满成功,今年的祭拜大典准备的非常充分,组织实施非常顺畅,大典取得圆满成功。首先是场内非常庄严,喜庆,来参加拜祖大典的嘉宾都用憧憬的心情,激动地参加这个大典,场面非常有序。其次是活动的表现形式除了相应的背景,更加符合拜祖大典的内涵和主题。整个会场和场内的所有拜祖人共同形成壮观美丽的画面。

“今年还有许嘉璐委员长亲自撰写和恭读的祭文,其中对黄帝文化、中原文化、对世界大势、对中国发展、对中原经济区都有充分叙述,相信所有的炎黄子孙能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丁世显还对海外媒体发表了讲话,他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希望海外人士从最基础的文化来了解中国,那就是黄帝文化,“真诚希望海外人士把中华优秀文化带到世界去,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本次是海峡两岸首次共同报道的黄帝故里拜祭大典,对此丁世显称,这次大典也的确体现了两岸元素,表达了对中华民族统一的愿望,这也是列祖列宗的愿望和每一个炎黄子孙的愿望,相信通过拜祖大典,按照黄帝文化的精髓,两岸进一步增进互信,“希望全球所有炎黄子孙共同努力,一定实现两岸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一定要实现。”(凤凰网文化 陈书娣)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孙穗芳博士(右三)亲自为孙中山先生铜像揭幕。 孙穗芳博士(右三)亲自为孙中山先生铜像揭幕。

  为筹款卖掉海外别墅和股票 第30座铜像昨在河源中山中学揭幕

  本报紫金讯 (记者叶仕欣、曾焕阳 通讯员刘俊锋、叶战祥摄影报道)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博士在故乡河源市紫金县中坝镇中山中学校园捐赠的孙中山铜像,昨日隆重举行落成揭幕仪式。

  年届76岁高龄的孙穗芳博士,专程从香港驱车近300公里,风尘仆仆回到祖父孙中山先生祖籍地中坝镇参加铜像揭幕仪式并亲手为铜像揭幕。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高为1.8米双手捧着书本的孙中山先生铜像身穿长袍唐装,屹立在2米高八角形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显得端庄而又慈祥。

  坐落在中坝镇卧龙岗下的中山中学,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45年创办,校名为孙穗芳博士父亲孙科所题写。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山中学一直以孙中山先生倡导的“致力、知行、和平、奋斗”校训为办学理念,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2003年10月8日,孙穗芳博士首次回到故乡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村祭祖,提出恢复“中山乡”的名字并希望重修“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并于2006年致信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再次提出修缮、重建“孙中山祖籍纪念馆”的想法。广东省以及河源市领导对孙穗芳博士的提议十分重视,于2007年3月正式启动了重修“孙中山祖籍纪念馆”工作。

  孙穗芳博士表示,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她决定在世界各地捐赠100座孙中山先生铜像,以弘扬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

  为此,孙穗芳博士卖掉了自己在海外的别墅和股票,筹集了120万元美金,从去年3月在泰国中华会馆捐赠的第一座孙中山铜像落成至今,已有30座孙中山铜像落成。今后两年她将在国内外奔走致力于这项工作,直至完成为止。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经中央军委批准,今日下午16时空军两架伊尔-76运输机起程,赴利比亚实施接回我国滞留人员任务,单次航程9500公里,预计北京时间明天抵达利比亚。

  此次空军一共派出4架运输机担任接回我国滞留人员任务,共计24架次,一共将接回 5000人。

  今天稍晚时候另外两架伊尔-76将从新疆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起飞。

  这是空军第一次派运输机赴海外执行接护人员的任务。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25日文章,原题:动员海陆空三路,中国从利比亚大规模撤侨中国动员海陆空三路展开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的撤侨行动,全力救援身陷利比亚的中国公民。

  2006年,东帝汶等地区出现内乱,中国派出包机撤侨。此后,派包机或船只撤侨成了中国应对世界各地动乱的常规动作。香港媒体评论说,一个国家对其海外侨民的保护能力,实际上是该国国力与影响力的体现,撤侨是中国人文外交新政的具体体现。

  加拿大通讯社2月25日文章,原题:中国派出军舰确保从利比亚撤侨中国正采取前所未有的举动,派遣一艘军舰保护其公民利比亚撤出。这彰显出中国海军实力日益增长和北京亟须保护其海外公民。

  中国国防部表示已命令“徐州”号导弹护卫舰开赴利比亚附近海域,保护中国撤侨船舰安全。这标志着谨慎克制的中国领导人首次派遣一艘军舰参加中国的撤侨行动。中国一向对有可能被解读为在海外实施武力的举动避而远之。派遣军舰开赴利比亚表明中国海军希望在国际救援行动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峰说。

  过去10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在海外工作生活,迫使中国领导人和外交人员在保护中国人生命和海外财产中发挥一种积极作用,敦促当地政府维护他们的权益,组织救助行动,并在爆发骚乱或者自然灾害时采取撤侨行动。否则,他们就可能会给在30年来的经济改革中一直支持政府的公众留下对民间疾苦无动于衷的印象。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的中国问题专家埃里克森认为,除保护运送中国侨民的船舶免遭攻击外,派遣“徐州”号还能对利比亚起到震慑作用,警告他们不要伤害中国平民或阻止中国人撤离这个国家。他说,最新的积极行动是中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实力、存在和影响力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中的一部分,并不出人意料。埃里克森表示,本次任务为今后身在海外的中国人受到威胁时采取类似行动创造先例,也将提高中国海军的声望。(作者克里斯托弗·波丁,王会聪译)

  法广中文网2月24日文章,原题:中国面临严峻的撤侨挑战中国面临的撤侨挑战相当严峻,据悉利比亚境内有3万多名中国公民,中国海陆空三路并进,展开冷战结束以来规模最大的撤侨工作。

  中国政府共派出两架民航包机,撤出利比亚境内中国人员。中国交通运输部还安排附近两个中国海运集团,各派两艘货轮抵达利比亚的班加西港接应。中国驻希腊、马耳他大使馆,已租用4艘大型邮轮前往利比亚附近海域。此外,中国驻埃及使领馆则租用近百辆大客车赴埃及和利比亚边境,接走中方人员。▲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中新社福州1月29日电 (记者 詹托荣)“中国福州漆器艺术展”29日在福州三坊七巷街区内的宫巷24号林则徐次子林聪彝故居开幕,近百件展品中有八成以上为福州漆器爱好者收藏的海外回流作品。

发源于三坊七巷的福州脱胎漆器,和江西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称“中国三大传统手工艺品”。在历史上,福州脱胎漆器曾被收藏为宫廷珍品,近代伴随“五口”通商畅销海外,其后在八届世博会上屡获大奖,享誉世界。新中国成立后,又被列为珍贵的国家礼品赠送外宾,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赢得“珍贵的黑宝石”、“东方珍品”、“髹饰之光”等赞誉。

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朱华在开幕式上称,一件件精美的漆器首次回到“诞生地”三坊七巷集中展出,将历史古宅院与传统的漆器精品融为一体,彰显福州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走在林聪彝故居各个厅堂、房间,能看到的脱胎漆器品种从日常百姓家的瓶、盆、缸、碗等生活用品,到文人雅士的文房四宝,甚至宫廷用品赏瓶、金碗等无所不及,而技法更是涉及薄料、印锦、雕填等种种,全面展现福州的漆文化。

“这个太漂亮了,感觉鱼在水中游。”北京游客张小波指着一件名为《金鱼缸》的脱胎漆器对记者说,“这是我第一见到福州脱胎漆器,真是大饱眼福。”《金鱼缸》充分发挥漆液半透明的特点,通过绘鱼、晕金、晕银,髹漆打磨,表现金鱼成群结队在水中游弋的情景,姿容别具一格,且“鱼”与“余”谐音,象征吉利。

在林聪彝故居看到的不仅有大批从海外回流的福州脱胎漆器,还有被赞誉为“东方艺术珍品”的福州软木雕。近40件软木雕千姿百态,有浮雕、高浮雕、圆雕等各种创作形式,有山水、花鸟、人物、亭台楼阁等多种创作题材。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图为国侨办副主任赵阳(左)向中澳企业家联合会荣誉会长谢国辉颁发捐赠证书。

  海外华人关注华文教育

  12月10日,北京寒风刺骨,钓鱼台国宾馆内却是一派暖意融融。当天,中澳企业家联合会向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捐赠了人民币900万元,以支持发展海外华文教育事业。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赵阳与中澳企业家联合会、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有关负责人及北京华文学院部分师生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今年国庆期间,我们应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邀请来京参加活动。通过与他们交流,我们对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加深了对海外华文教育的认识。”中澳企业家联合会荣誉会长谢国辉说,“我们发自内心地想要为这项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中澳企业家联合会是一个由中澳两国优秀企业家和社会各界权威专业人士共同组成的非赢利性社会团体。联合会自成立以来,在推动中澳经贸、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海外华人对华文教育越来越关注和支持。单以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为例,基金会成立6年,仅2009年就募集善款2.17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由印尼华人黄亦聪创办的金光集团联合黄奕聪慈善基金会捐赠的1亿元人民币。另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该机构2010年举办了20场嘉年华会,共为50所华校及团体筹到300万令吉的款项,反映了华社热爱华教,出钱出力办华文教育的精神。

  海外华文教育需求巨大

  “我是出生在印尼的第三代华侨,我的妈妈虽然从小在印尼长大,却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那时因为妈妈可以在华侨学校学习中文。很可惜,我并没有妈妈一样的幸运,由于华校关闭、中文课也被取消。周围会说汉语的人越来越少,我从小一点汉语都没学。”来自印尼的曾安妮现在在北京华文学院中级二班学习,她的中文依然带着浓重的外国腔调,“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妈妈唱中文歌,我开始喜欢上了听中文歌。从此无法抑制地迷上了中文,平时寥寥无几的零花钱都被我悄悄用在了买中文歌曲磁带上。那时我11岁……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心愿,将来一定要学好汉语。”为了学中文,曾安妮两次辞掉令人羡慕的工作。如今已经可以站在台上代表学校师生发言的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新的想法:“我希望将来能到一家驻华大使馆工作,做一名体面的外交官,因为它能让我有机会永远使用中文,做与中国相关的工作。”

  曾安妮的故事显示出海外侨胞对华文教育的需求。目前,海外华校通常都由各地华人自发建立。比如,柬埔寨的华人已在柬埔寨创建57所华文学校,在校学生多达3万余人。不过,这些自发建立的华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教材便是其中之一。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中华中学校校长李树邦指出,中国大陆有很多适合海外华文小学的教材,但缺乏中学教材。学校希望多用中国大陆的教材,但遇到无合适教材可用的情况。美国另一所华校CACC中文学校校长林霄也有同感。他指出,学生长大以后,家长对教材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材不但传授中华文化,而且要和美国主流教育相衔接,使孩子们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共同努力为中华文化“留根”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广大侨胞对华文教育的需求更迫切、更热烈。赵阳指出,发展华文教育对于推动海外华裔青少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海外华社和谐与进步,涵养侨务资源,增强国家软实力,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海外华文教育被形象地称为“留根工程”,留的是中华文化的“根”。这一工程自是得到了海内外相关人士的大力支持。

  最近,来自29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57名温籍侨领回到家乡参加中青年海外侨领研习班,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子女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这些奔走在世界各地的温州人在各国创办了30多所中文学校。而且,为了让子女记住中国、记住家乡温州,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习普通话、中国传统文化等,以培养他们对祖(籍)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应该是每一位海外华人的心声。

  中国国内相关机构也在为中华文化的“留根工程”而添砖加瓦。比如,国侨办参与组织的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华文教育示范学校”评选活动以及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的各项活动等正是为了留住中华文化的“根”而努力。

  日前,由中国国侨办、外交部、国家发改委等机构官员组成的中国海外华文教育工作联席会议考察团拜访了美国华校。国侨办文化司副司长周虹表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海外华文教育十分关注,提出要加强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协助和支持。国侨办和相关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民主党派的15个部门成立海外华文教育联席会议,负责制定海外华文教育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有关工作,以推动和做好海外华文教育工作。

发表在栏目: 文化

 9日下午,北京电视台《环球春晚》剧组在京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北京景藏健康科学研究院作为晚会独家海外演员机票赞助机构,以及部分本届《环球春晚》海外演员名单。

  据介绍,本届《环球春晚》明星荟萃,亮点突出,国际巨星云集。西班牙国宝级弗拉明戈舞后克里斯蒂娜?欧约斯、瑞典钢琴家罗伯特?威尔斯和他的乐队、法语天后罗拉?菲比安、以色列国宝级歌唱家大卫?迪欧、美国著名魔术大师大卫?威廉姆森和克罗地亚大提琴艺术家安娜?鲁兹内尔、美国著名黑人女歌手拉格丽娅?弗雷泽、《英国天才》的康妮、美国乡村歌手比利?迪恩、芬兰著名歌手盖伊?洛宁、美国双语主持吴大维、法国主持人金小鱼;塞拉利昂的“黑珍珠”玛利亚等海外巨星都将登台献艺。

  晚会将于2011年2月4日(大年初二) 晚黄金时间播出。同时,该节目还将通过北京电视台国际频道在海外同步播出。

发表在栏目: 艺术

由于明年澳洲海外留學産業將受到重創,澳洲中央昆士蘭大學(Central Queensland University, CQU)預計明年海外留學生市場將會損失2000萬元的收入。

CQU擁有多個校區,且該校約半數的學生來自海外。學校副校長Scott Bowman說:“2011年進入我校就讀的學生人數下降了25%,而2012年的情况也大抵一樣。”

海外學生入學人數的大幅下降使得CQU明年的財政預算將不得不降低2000萬元,2012年的預算也會下降1600萬元。CQU是最依賴國際留學生帶來財政收入的學校之一,該校的信息技術專業的學生80%都來自于海外,而且大部分都是印度學生。

澳洲移民政策緊縮、簽證過程變慢、澳元走勢强勁以及不少私人院校的倒閉,都使得澳洲的留學産業大不如前。很多大學明年入學的新生人數都有了大幅下降。澳洲巴拉瑞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allarat)的國際學生比例今年已經從32%下跌到22%。不過CQU的Bowman表示,雖然CQU學生數量大减,但是學校還是保持著原來的所有課程。

根據澳洲政府的最新數據,在統計了包括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短期英語教育在內的所有教育機構的學生入學人數之後發現,十月份澳洲所有教育機構的入學人數一共下降了1.4%,幷且還在持續下降中。據悉,自2002年以來,澳洲的留學教育産業原本一直經營良好,平均每年增長10.7%。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