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光线折射现象时常发生
科学网(kexue.com)讯 泰坦尼克沉默已经过去了100年,但至今我们还在研究它的沉默原因。一艘巨轮为什么会撞上冰山,在看到冰山前竟然没有任何反映,这至今还是个迷。不过最近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这艘巨轮可能是因为海面上光线折射的原因,导致无法看到冰山才酿成悲剧的。
近日有科学家分析了当时的气候,认为泰坦尼克撞到冰山很有可能因为当时出现了极为罕见而又致命的天气情况,它创造了一个假的视野,在船员发现冰川是已经为时已晚。历史学家们认为,在当时有可能发生了海市蜃楼,由于视觉上的原因没有人能发现前面的灾难。当时靠近加利福尼亚的海域或许遭到了冷暖空气的夹击,科学家认为两种空气造成了光线的折射现象。
不同温度的光线折射角度不同
科学家表示,海面上的视觉大多情况下随着稳定的变换而发生偏差,温度高的时候,更有利于观察,前方物体通常会被向上折射,而在温度低的时候,光线则向下折射,物体甚至会与海平面平行,肉眼很难发现。科学家也在海面做了测试,他们在不同温度情况下观察远方的物体,发现视觉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帆船如飘浮在水面上
英国历史学家提姆表示:“当时海面出现了光线折射现象,是船员们看到了一个假的海平面,这就是海市蜃楼,它隐藏了真实而又恐怖的冰川,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能错过一座巨大的冰川。”
而提姆也表示当时的天气有些问题:“我们查看了当时大西洋上空的天气情况,发现当时北半球气压有些偏高,气流可能出现了问题。而当时北半球天气比较寒冷,而大西洋海域寒冷的洋流遇到的热空气时候,光线被弯曲。在清晰的情况下,一座冰山很容易被发现,至于此前认为船员玩忽职守,这样的说话不太准确,轮流换岗的船员不应该一起犯相同的错误。”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科学网(kexue.com)讯 泰坦尼克沉默已经过去了100年,但至今我们还在研究它的沉默原因。一艘巨轮为什么会撞上冰山,在看到冰山前竟然没有任何反映,这至今还是个迷。不过最近科学家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这艘巨轮可能是因为海面上光线折射的原因,导致无法看到冰山才酿成悲剧的。
近日有科学家分析了当时的气候,认为泰坦尼克撞到冰山很有可能因为当时出现了极为罕见而又致命的天气情况,它创造了一个假的视野,在船员发现冰川是已经为时已晚。历史学家们认为,在当时有可能发生了海市蜃楼,由于视觉上的原因没有人能发现前面的灾难。当时靠近加利福尼亚的海域或许遭到了冷暖空气的夹击,科学家认为两种空气造成了光线的折射现象。
科学家表示,海面上的视觉大多情况下随着稳定的变换而发生偏差,温度高的时候,更有利于观察,前方物体通常会被向上折射,而在温度低的时候,光线则向下折射,物体甚至会与海平面平行,肉眼很难发现。科学家也在海面做了测试,他们在不同温度情况下观察远方的物体,发现视觉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英国历史学家提姆表示:“当时海面出现了光线折射现象,是船员们看到了一个假的海平面,这就是海市蜃楼,它隐藏了真实而又恐怖的冰川,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能错过一座巨大的冰川。”
而提姆也表示当时的天气有些问题:“我们查看了当时大西洋上空的天气情况,发现当时北半球气压有些偏高,气流可能出现了问题。而当时北半球天气比较寒冷,而大西洋海域寒冷的洋流遇到的热空气时候,光线被弯曲。在清晰的情况下,一座冰山很容易被发现,至于此前认为船员玩忽职守,这样的说话不太准确,轮流换岗的船员不应该一起犯相同的错误。”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京时间3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星夜》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展示的星星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白色漩涡。但不管这位后印象派画家画得多么出色,都不如自然之母“画”得好。
美国宇航局用可视化技术将全球海洋表层洋流的图像呈现出来,出人意料的是,它们看起来很像这幅梵高在1889年创作的名画。美国宇航局通过可视化技术制作了一个计算模型,名为“估算海洋循环与气候第二阶段”。这个模型是根据2005年6月到2007年12月间洋流运动情况制作出来的。
美国宇航局说:“估算海洋循环与气候第二阶段是全球海洋与海冰的高分辨率模型。我们试图用日益准确的分辨率模拟海洋和海冰的运动情况,从而分析输送海洋热度和碳的海洋涡流以及其他狭窄的洋流。这个模型模拟了各种深度的海洋流动,但这种可视化技术只适合于表现海洋表层的流动情况。制作估算海洋循环与气候第二阶段模型,只是出于一种简单的本能经验。”(秋凌)
泰坦尼克号已经沉没百年
科学网(kexue.com)讯 泰坦尼克沉默已经过去了100年,但至今我们还在研究它的沉默原因。一艘巨轮为什么会撞上冰山,在看到冰山前竟然没有任何反映,这至今还是个迷。
冰山或因特殊气候而被折射
沉没画面
近日有科学家分析了当时的气候,认为泰坦尼克撞到冰山很有可能因为当时出现了极为罕见而又致命的天气情况,它创造了一个假的视野,在船员发现冰川是已经为时已晚。
历史学家们认为,在当时有可能发生了海市蜃楼,由于视觉上的原因没有人能发现前面的灾难。当时靠近加利福尼亚的海域或许遭到了冷暖空气的夹击,科学家认为两种空气造成了光线的折射现象。
电视剧泰坦尼克画面
英国历史学家提姆表示:“当时海面出现了光线折射现象,是船员们看到了一个假的海平面,这就是海市蜃楼,它隐藏了真实而又恐怖的冰川,正常情况下,不会有人能错过一座巨大的冰川。”
而提姆也表示当时的天气有些问题:“我们查看了当时大西洋上空的天气情况,发现当时北半球气压有些偏高,气流可能出现了问题。而当时北半球天气比较寒冷,而大西洋海域寒冷的洋流遇到的热空气时候,光线被弯曲。在清晰的情况下,一座冰山很容易被发现,至于此前认为船员玩忽职守,这样的说话不太准确,轮流换岗的船员不应该一起犯相同的错误。”
(科学网kexue.com 乔尔)
相关阅读
声明:科学网(kexue.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全国铁路迎战十一黄金周客运高峰的紧张时刻,10月4日下午,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到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和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检查客运服务工作,慰问运输生产一线职工。盛光祖代表部党组、铁道部对奋战在十一黄金周运输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希望全路客运窗口服务单位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评价标准,认真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再接再厉搞好十一黄金周客运服务工作,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
金秋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今天14时,盛光祖步行穿过北京站前的人行天桥,来到北京站站前广场。他首先查看了站台票售票口、两个售票大厅,看到售票秩序井然,旅客情绪稳定,铁路职工紧张有序地工作,感到很高兴。盛光祖十分关心铁路最近推出的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情况,专门到退票窗口查看了一名旅客办理北京到徐州车票的退票情况。得知旅客对铁路降低退票费的措施充分肯定时,盛光祖感到欣慰,并表示铁路还要进一步适应旅客的需求,采取更多的便民利民措施。接着,盛光祖检查了北京站安检工作和候车大厅,然后来到第14站台,亲切慰问担当4416次客车乘务工作的张家口车务段职工。广播员阎红、售货员刘福生等乘务员看到盛光祖亲自到站台来看望他们时,激动地说:“看到部长到站台来慰问我们,我们感到太亲切、太激动了!”
盛光祖说:“广大客运职工工作在第一线,非常辛苦,我代表部党组、铁道部向你们表示慰问。你们这趟 ‘绿皮车’是专门为沿线老百姓服务的,一定要保持车内设施完善、环境整洁,努力让广大旅客满意。”随后,盛光祖又握着北京站助理值班员杨秀河的手亲切地说:“您是老职工,辛苦了。请转达部党组和我对车站职工的问候。”
15时15分,盛光祖来到北京西站,仔细查看了候车大厅前2台安检仪的工作状态。随后来到母婴候车室“036”服务台,认真翻阅了重点旅客的登记簿。当时一名湖南籍老人正在寻求“036”特需服务员帮助,盛光祖耐心地询问了他的需求,指导车站服务员解决了这位老年旅客的困难。在北京西站,盛光祖还到旅客洗手间、开水房亲自试了试水龙头和热水温度,检查了第4候车室的候车情况。
16时20分,盛光祖又来到北京南站,检查了安检工作、车站商业餐饮情况,接着又来到站台,亲切慰问了G21次列车的列车长、乘务员,还专门到动车组驾驶室,给正在值乘的北京机务段司机赵金禄送去了节日的问候。
17时30分,盛光祖来到正在紧张指挥全路运输的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检查了全路当天的运输安全和客运组织情况,亲切慰问了坚守在工作岗位的调度人员,并请他们向全路广大职工转达部党组、铁道部的问候和关心。
盛光祖在检查慰问过程中,对闻讯赶来的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的值班干部和公安民警说,铁路客运服务工作是全路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单位。全路干部职工一定要振奋精神,团结奋战,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评价标准,以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全力以赴地搞好十一黄金周客运服务工作,以良好的服务展示铁路职工的精神风貌,向广大人民群众交上一份出色的答卷。
北京时间9月21日消息,20世纪30年代臭名昭著的劫匪约翰-狄林杰为了不让警方发现犯罪现场的指纹与他的指纹一样,不惜忍受巨大的痛苦,利用硫酸把指纹烧掉。但是对我们来说,没有指纹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它会在边界控制和证明身份时造成很多麻烦。科学家目前已经确定可以导致一些人天生没有指纹的基因。
这种情况被称作皮纹病(adermatoglyphia)或者“入境延期病(Immigration Delay Disease)”,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天生手指肚上没有指纹。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艾里-斯普雷彻教授获得的最新发现显示,一种基因突变造成这种与众不同的病变。一名瑞士女性试图穿越边境,进入美国,边境控制人员需要收集她的指纹。然而当这位女子告诉他们,她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她根本没有指纹时,这些官员感到非常迷惑。这也促使医学界开始注意皮纹病。
研究人员对这位女性以及她的另外9名没有指纹的家庭成员进行遗传分析。特拉维夫大学的科学家将存在这种情况的人的基因与没有这种情况的人的基因进行比对,确定基因变异到底发生在哪里。他们发现,SMARCAD1突变影响了指纹的形成。研究发现,没有指纹的人拥有的与皮肤发育有关的这种基因更少。现在科学家将能进一步研究这种基因是如何调控指纹的发展的。
与DNA一样,每个人的指纹也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它们也成为破案和国际旅行管理等的重要鉴定工具。它们之所以会被当作确定身份的工具,是因为它们在受精24周后就会发育健全,而且整个一生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目前全球仅有4个记录在案的家庭存在这种情况。斯普雷彻表示,不仅手指上长有带图案的皮肤,手掌、脚趾和足底也长着被称作皮纹的纹路。然而他说:“胚胎发育阶段导致指纹形成和拥有不同图案的因素目前大部分还不得而知。”
除了缺少指纹外,这种情况还导致汗腺减少。指纹异常可能也是出现更严重的疾病的一种预警信号。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人类基因学期刊》上。2009年,一名中国女性通过整形手术改变她的指纹,想利用这种方法非法进入日本。东京警方表示,以前因签证过期被驱逐出日本的林荣(Lin Rong)花了1.5万美元在中国做了这项整形手术。警方认为,这种欺骗行为可能普遍存在,因为中国经纪人进行了大量指纹修改手术。这项手术涉及到摘除拇指和食指上的指纹,然后把它们嫁接到另一只手的手指上。(秋凌)
相关阅读
据新华社电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25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谢旭人作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作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张平说,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不折不扣地将各项调控政策落到实处。
>>发改委抑制投机性购房需求
张平在报告中说,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责任,严格实施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住房用地供应计划,加大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力度,努力增加有效供给。要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和土地供应。
张平介绍说,今年以来,住房限购措施在40多个城市实施,全国各城市均制定并公布了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目前,一些城市房地产市场已出现降温迹象,70个大中城市中,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6月份下降的城市有14个,持平的有17个。
张平同时表示,目前,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下一步将毫不放松加强价格管理,促进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财政部严格控制“三公”支出
谢旭人在报告中表示,要强化财政管理,保障“三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严格控制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一般性支出。
谢旭人还说,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较好,财政发展改革取得新进展。1至7月,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6739.92亿元,完成预算的74.4%,同比增长30.5%。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4147.21亿元,增长26.6%;地方本级收入32592.71亿元,增长34.9%。他指出,1至7月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是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及企业效益提高的综合反映。
谢旭人在报告下一步财政工作安排时指出,随着9月1日起将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3500元/月,今年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增幅会有所回落,财政收入增幅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袜子里塞满了大理石,头上戴着满是划痕的护目镜,身上都是夹板和绷带,每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就是许多步入老年的人们都要经历的事情。
这真的是一场噩梦,我的脚踝在疼痛,我的臀部很僵硬,我的脚在抖动,我的腿软绵绵地没有一点力气,我无法把胳膊抬到比肩膀高的位置,我的指头变得笨拙,我的眼睛也开始看不清东西……而事情却再变得越来越糟,我甚至被困在了浴缸之中而无法动弹,不管我如何去拉它、推它、撕扯它,都无法摆脱它。
听起来这可能比较好笑,但其实是非常悲惨的,因为我的胳膊突然不听使唤了,我的腿也突然不能弯曲了,我的每一次尝试就是在浴缸里笨拙地下落时用力去撞击盆底。在霍华德·杰弗里斯(Howard Jeffreys)和杰奎琳·杰弗里斯(Jacqueline Jeffreys)看来,我显得非常无助,他们非常紧张地看着我,然后说这一些诸如“亲爱的,尽量不要全身都紧绷着”和“当你真的需要一只手时一定要告诉我们”等鼓励我的话。坦白地说,这一切真的很难,单单从楼梯处走到洗手间就已经非常艰难了,所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竭尽全力的状态下完成的,而在进入浴缸的时候甚至还需要扶着栏杆或者干脆爬着,在经过几次尝试和承受着极度不适的情况下才能进去。
或许应该解释一下真实情况了,实际上我只有40岁,而不是上面描述的80岁左右。但由于霍华德这个构思巧妙、极富前瞻性的奇怪发明,我都感觉自己已经100岁了。霍华德将这身衣服命名为“老人服(Mobilistrictor)”,是专门让那些四肢健全的人们去感受下当他们在衰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老人服”并不是让你看起来变老了,而是感觉到自己是真的老了,会出现关节僵硬、手脚不听使唤等老人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形。“许多人其实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变老时是个什么样子”,霍华德说,他从事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之前曾经因为发现满足老年人各项需求的器械太少而感到奇怪。
“相反,当我们站在拥挤的超市结账队伍中,然后努力地在自己的钱包里找硬币,或者用足足半分钟来从一把椅子上站起来的情形是最能让人有‘衰老’的感觉的。”我们应该理解他的良苦用心,目前英国的老年人口呈爆炸性增长态势,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25岁以下的,而在未来的25年中,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将增加一倍以上。事实上,本周早些时候公布的数字显示,老年人的寿命增长的幅度非常大,相对于1931年出生的婴儿来说,今年出生的婴儿中能获得100岁的概率约是前者的8倍。此外,23岁的年轻人活到100岁的概率是他们祖父母的3倍,是他们父母的2倍左右。所以以后必须要面对的情况是,许多人要在漫长的老年阶段经受身体衰老而带来的各种痛苦。
霍华德发明的这件衣服是由杰奎琳精心缝合成型的,由于只是想让人体验衰老的感觉,所以没有设计假肢、眼睛、假发等东西,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件裹满了各种绷带和夹板、连腰带都松松垮垮的蓝色锅炉服。人体上的每一个关节都紧紧地粘着魔术贴用来限制使用者的各种动作,而坚硬的塑料夹板更是降低了胳膊的活动范围和肘部的灵活性,手套让手变得不听使唤,而脖子上的托架更是让头部和颈部变得笨拙无比。“它所模拟的并不是残疾,而是由运动造成的正常老化现象”,杰奎琳一边说着,一边把我身上的魔术贴逐个粘上,“它不会模拟疼痛、呼吸困难或某种特定疾病的情况”,霍华德补充道,“只不过是要让人感觉到变老之后的一般现象而已”。
为了达到“衰老”的诸多效果,霍华德用一个大耳机来模拟耳聋的情形,用一个满是划痕的黄色眼镜来模拟白内障的情形(因为在步入老年后,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会偏黄),脚底所穿的浅蓝色袜子里塞满了大理石,“老年人的行动一般比较迟缓,这双袜子能让你的步子慢下来,感觉就像是得了关机炎一样,是一种相对简单且有效的办法,要知道目前全英有900多万人是关节炎患者”,霍华德说。
“老人服”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我从穿上它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事情都变得更加艰难了,即便是坐到一张椅子上这个简单的动作对我来说都成了一个挑战,首先慢慢抬起我的胳膊,然后摆出坐下的动作,再慢慢把身体放到坐垫上。从椅子上站起来更加困难,我要攒足了劲儿才能站起来,要不可能就会半途而废。此时,冲咖啡简直变成了一场噩梦,我需要费力地拧开咖啡罐的盖子,但盖子随后却掉到了地板上,弯腰对我来说又是个全新的挑战,首先,我得现在柜子前蹲下来,然后一只胳膊扶着柜子,另一只尽量去把盖子捡起来。接下来,我把那些速溶咖啡洒得到处都是,杯子里的牛奶也溅了一地,最后还由于过于兴奋而在里面加了不少水。开罐头也开始变得艰难;把烤箱里的焙盘拿出来时更是弄得一片狼藉,手臂还被“烫伤”了;在使用吸尘器时,连插个插头都要摸索半天才能完成。
对于黄色的护目镜和笨重的耳机来说,刚开始我还觉得看起来挺傻的,但是这种感觉马上就消失了。我极其费力地做着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或者体力耗尽的时候才会感觉到一点点的轻松。此外,这套衣服还回避了一些不必要的姿势和自然反应。耳聋眼花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感觉就跟到了游泳池底部一样,“许多老年人在用较快语速交谈时,都会显得比较吃力”,霍华德说。
一切都是那么辛苦,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在你穿上这套衣服之前,你不会知道原来老年人要面临如此多的有关身体健康和行动受限方面的问题。现在,我对此衰老的感觉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我还想知道真正的老年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情况,于是我采访了已经92岁高龄的阿尔菲(Alfie),他非常简洁地总结了自己的所处的情形:“在这个国家里,老年人就像是垃圾和过期物品一样被扫到一边,不过我很幸运,因为我有一个非常善良的邻居经常过来照看我,但是在许多人看来,一旦你变老了,就会变成傻瓜而一无是处。当你走在街上,会感觉自己就像个影子一样透明,因为没有人会注意到我们。”
当我穿着那套显眼的衣服走在街上时,我并没有体会到“透明人”的感觉,因为大家都在向我投来好奇的目光,但是由于我步伐缓慢、两眼昏花,会感觉周围的一切怎么都那么快,这让我在过马路和与卡车司机交谈时接连犯了几个错误。坐到车里以后虽然感觉舒服了不少,但如果我能顺利扣上安全带,同时把车门关上,那就更好了。虽然我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手会变得比较僵硬,但是我不知道手指的灵敏度也会降低,所以此时使用计算器、遥控器和手机都会非常不便,有时候你甚至都不知道是否按过了某个按键。而聊天也变成了一种奢侈品(虽然这一直是我的最爱),因为我的听力已经大不如前,只能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紧盯着人家的嘴巴。根据霍华德的描述,当他在刻意缓慢地跟我说话时,我都已经开始喊起来了。
此外,这套衣服还让我产生了一种挫败感:活跃的大脑对应的却是反应迟钝的身体,就想阿尔菲所说的那样:“我的大脑是没有问题的,但我却感觉自己的腿被别人偷走了,而留下了他们的腿给我。”在穿上“老人服”一个小时后,我惊讶地发现如果行动不便的话,人们真的懒得几乎不想做任何事。我的咖啡变凉了,却不想再去换一杯;我喜欢做饭,但现在却感觉用微波炉热点即食食品就可以了。我的这种缺乏热情的状态却没有出现在88岁的麦拉(Myra)身上,她是我母亲的一位朋友,独自生活在位于约克郡阿丁厄姆的公寓中,当她想我描述平常的一天是如何度过时,我真的感到无比惊讶。
麦拉自己做饭、洗衣、做家务,不过她也承认她已经“不敢再随便爬到那些大件的家具上了,所以屋子里较高的地方已经很久没人打理了”。对于麦拉来说,最糟糕的老龄问题就是四肢的灵活度在逐渐降低,“这让人感觉非常郁闷,不过虽然我的脚已经感觉有点笨拙了,但也没有犯过什么大的错误。我没有风湿或者关节炎,只不过确实是一把年纪了,有些事情是年轻时根本想不到的。还记得我妈妈曾经因为疼痛而天天叫苦不迭,当时我们却没有给予足够的同情,如今这种情况也开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首先会感觉很沮丧,但你必须去适应这种情况,然后努力去冲破那些极限。”很显然,对于老年人来说,保持积极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霍华德今年55岁,不喝酒,不吸烟,每周的运动量在50英里左右,他坚持认为虽然“老人服”能够把老人的笨拙展现出来,但真实情况其实还是不一样的。“我确定这些情况都不会发生在我身上”,他说,“你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预防那些让人变得衰弱的疾病,比如健康的饮食,做瑜伽、游泳等运动,这都可以自行解决,从而保持积极的生活”。
我穿“老人服”的时间越长,或者谈话对象的年龄越大时,我对衰老所带来的变化就认识得越深。现在我简直不能相信许多公共场所的那些椅子为何会设计得那么低,而超市里的一些沉重的东西怎么又摆得那么高,这都是相当不可理喻的。
我的母亲今年72岁,独自生活,脚踝上的关节炎一直困扰着她,但她却很少有所抱怨。
其实霍华德的“老人服”穿起来没什么乐趣可言,但是我觉得如果那些年轻人能够穿上一个小时体验以下,将会让他们获益匪浅,这不仅能让他们对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有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也算是给自己的将来一个小小的警告吧!
多种热带殖菌蠢虫。每种的体长都不超过3毫米。
一只Redbay殖菌蠢虫的近照,它会引起非常致命的月桂树落叶病。
一只颗粒状殖菌蠢虫。白色的表面是真菌。右边是虫卵。
发生生态灾难是不幸的,但它们又可以是非常迷人的。树皮甲虫和殖菌蠢虫正在迅速蔓延开来,大约7000种甲虫扩散到它们的自然栖息地以外的地方,对世界各地的树木造成严重威胁。
当然这并不是甲虫的错,它们只是碰巧拥有超群的生存策略:它们并非吃掉树皮,因为树皮里充满树木产生的毒素,这会令入侵者望而却步,聪明的甲虫 通过吃食用树皮的菌类存活。这是动物世界最伟大和最不受赏识的一种共生关系。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生物学家吉利-霍克尔说:“你知道南美切叶蚁因为会 种植菌类而特别出名吗?这些群体进化出这种超凡本领。树皮甲虫至少有11个独立群体。如果走进南美雨林,你将会看到这些菌类‘农夫’的非凡能力和多样性。你甚至有可能会看到一棵树在没有任何锯屑的情况下突然轰然倒地。这是菌类农夫正在工作,它们正在树干里钻洞,用来种植它们的真菌。”
一棵遭袭的树的截面上有很多虫洞。
Redbay和颗粒状殖菌蠢虫都起源于亚洲东南地区,图片显示的是它们正在袭击美国东南地区的一棵树。白色突出物是堆积的木屑。
每个树皮甲虫和殖菌蠢虫群体都有收集真菌的独特方法,它们会把真菌放在身体上的专用囊状物里、它们的腋窝下,或者它们的背上和嘴巴里,时刻准备 播种它们。霍克尔说:“把一只甲虫的头砍掉,将它碾碎,撒在琼脂上,结果你将会看到它长出的最令人不可思议的生物体。这些都是甲虫的真菌共生体。事实上这 些微小生物根本不为人知。”霍克尔表示,研究甲虫的人数寥寥可数,他在7月13日发表在《皇家学会学报B》里的一篇论文里叙述了有关它们的事情。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因为人们没有研究甲虫的动机。这些虫子喜欢生活在死树,而非活树上,它们非常重要,但没有害处,而且相对来说它们也不太显眼。
一只殖菌蠢虫腋窝下的菌囊。红色物质是真菌的孢子。
极端两性异形(1)。雄性和雌性殖菌蠢虫可能拥有不同的体型和生活方式,雄性除了交配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左侧是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只雌性殖菌蠢虫,右侧是它的兄弟。
但是当树皮甲虫和殖菌蠢虫进行长距离迁徙,从它们最初的进化地迁移到其他地方时,情况就会发生变化。最早知道的树皮甲虫攻击活树的例子包括欧洲榆小蠹及其共生菌Ophiostoma,以及原真菌新榆枯萎病菌(Ophiostoma novo-ulmi)。它们是荷兰榆病,是通过木材进口传播过来的,20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这些生物几乎摧毁了北美和欧洲的所有榆树。此后出现的是redbay 甲虫,它起源于东亚,2005年首次在乔治亚州看到。这种昆虫喜食樟科(Lauracae)植物,鳄梨树就是其中之一。如果redbay甲虫扩散到鳄梨树种植区,将会造成巨大破坏。另一种树木杀手甲虫目前是南美和欧洲的白杨种植园最头疼的一个问题。还有一种已经引发芒果猝死综合征。开始寄生在当地甲虫身上的一种真菌引起的疾病,已杀死了日本的大量橡胶树。
极端两性异形(2)。左侧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只雌性Hadrodemius globus。右侧是它的兄弟,这种雄性甲虫没有翅膀。
也许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端倪。很多入侵目前正在慢慢被识别出来,但是有关它们的描述还未出现在科学文献上。没人清楚甲虫为什么会突然袭击活树,但是霍克尔怀疑这只是一个不幸的巧合,进化错误使甲虫对不熟悉的气味开始产生好感。在它们眼里,它们认为活树其实就是死树。然而,对这种袭击还不习惯的树木不是对它们毫无免疫能力,就是免疫过度。这就如同人类接触一种不熟悉的细菌,他们会因反应过度而毁掉自己。
超极端两性异形。Ozopemon的雄性主要是为了繁殖目的,这只雄性殖菌蠢虫的下颚和交配器官会正常生长,而其他部分则从幼虫阶段开始停止发育。
对此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霍克尔表示,我们能做的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显然只有少数外来甲虫产生了破坏作用,即便如此,这种情况也很不得了。毕竟有7000种树皮甲虫和殖菌蠢虫扩散到世界各地,因此它们出错的可能性非常之大。据美国入境港进行的集装箱害虫调查结果显示,被拦截的昆虫中树皮虫占58%。我们根本无法完全阻止它们侵入,一只甲虫就能产生很多后代,导致物种入侵。
生命延续。一棵被残害的树里的殖菌蠢虫家庭。真菌庄园被消耗殆尽,已经变黑,不过幼虫已经发育成熟,即将变成成虫
霍克尔说:“这些甲虫另一个令人吃惊的特征,是它们拥有的令人不可思议的再生策略。”在没有雄性的情况下,雌性可以通过自体受精繁殖后代。它们甚至不用为儿子而费神,它们可能只有女儿,由于有丰富的真菌可以食用,它们不出2周就能完全依靠自己繁殖后代。说到真菌的话题时,霍克尔滔滔不绝。他说:“它们闻起来就像白果(white fruit)。看起来像是膨起的云朵。有时它们像棕色的淤泥。它们吃起来经常像蘑菇。怪不得甲虫会喜欢吃它们。”当问及他是否曾亲自品尝这些真菌时,霍克尔做出了肯定回答。“大规模种植甲虫共生真菌,这样我们就能把木材变成美味水果,这个想法难道没有吸引力吗?现实中有很多好机会。这是最令人惊叹的体系之一。它非常出色,但是我们对它的研究还不够多。”
在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吉林大学博物馆馆长金利勇证实,6500万年前,江源应有恐龙活动。此前,专家组一行对石人镇恐龙化石出土地进行了详细勘察。
金利勇称:“江源区石人镇发现的三块奇怪的石头,经吉林省专家鉴定已确认为6500万年前恐龙化石。江源老百姓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较强,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厂内惊现奇怪石头
“那天,我正在干活,无意间挖出了一块奇怪的石头。”职工尹继发激动地向专家组详细介绍了这次恐龙化石发现过程。
前些日子,尹继发在坤成建材厂工作时,发现了一块质地坚硬且像脊椎骨的一块石头,他想,这块石头的形状和质地都非常特殊,以前干活也从未见过,酷似在电视里看过的恐龙化石,出于好奇他便告诉厂里的陈仁田。没过多久,陈仁田也挖出了两块怪石头,一块形状很像动物的大腿骨、一块尖尖长长的又有点残缺类似动物的牙齿的石头,令厂内的工人惊奇不已又迷惑不解。他们便将情况告诉了村委会。
村委会闻讯察看后,便将情况向石人镇政府作了报告,随后,情况报告到江源区委区政府,区委区政府迅速联系并协调了有关部门,聘请了有关专家进行鉴定。
专家确认恐龙化石
近日,金利勇来到了恐龙化石发现地详细察看,细致观察那里的地形及其土壤的颜色和特点,用手触摸当地的土块,并一个区域一个区域地察看,了解奇怪石头的发源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特点。经过详细地了解和察看,金利勇说:“恐龙生活的年代距今约25亿年至6500万年,目前,可以确定三块奇怪的石头是恐龙化石,但具体是什么种类的恐龙化石还需做进一步鉴定。”此次恐龙化石的发现,为吉林省白山市研究古生物分布情况提供了新的信息,将大大促进考古进程的发展。(新文化报)
考古学家们日前在墨西哥南部的帕伦克玛雅遗址的一座古墓中放入一台小型远程遥控摄像机,以便在不破坏古墓的情况下了解其内部情况。
这台摄像机拍下的画面显示,古墓内部完好无损,内有贡品和以血红色为背景色的壁画。壁画色彩鲜明,上有9个黑色图案。此外,墓室的地面上还有花瓶和玉器等装饰品。据悉,这座古墓已有1500年的历史。
事实上,考古学家们早在1999年就发现了这个墓室,但由于古墓上方的金字塔已经不牢固,因此出于保护古墓的考虑,一直未对它进行深入挖掘。(信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