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艺术概念图,展示了新型超音速喷气式客机X-54,速度可达到每小时2500英里(约合每小时4023公里)
新超音速飞机概念图

  北京时间6月27日消息,在7月举行的英国法伦堡航空展上,美国飞机制造商将揭开协和式飞机继任者的神秘面纱。这个超音速喷气机原型名为“X-54”,由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湾流公司在美国宇航局的帮助下研制,从伦敦飞往悉尼只需短短4个小时。

  3家公司希望将X-54打造成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商务客机。湾流公司的一位工程师上周表示,所有3家公司都相信他们能够将X-54飞行时产生的音爆降到很小的程度。他说:“这3家大型飞机制造商证实了业内的传闻,新一代超音速喷气式客机已经触手可及。”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X-54采用合成材料制造,发动机更为先进同时机身更小,速度可达到协和式飞机的两倍,后者的速度为每小时1358英里(约合每小时2185公里)。X-54的速度超过每小时2485英里(约合每小时4000公里),从伦敦飞往悉尼只需短短4个小时。伦敦与悉尼之间的距离大约为12000英里(约合19312公里)。

  目前,速度最快的超音速喷气式商务机湾流G650能够以每小时646英里(约合每小时1039公里)的速度飞行7000英里(约合11265公里),最大速度不过每小时704英里(约合每小时1132公里)。据《航空与空间技术周刊》报道,X-54的外形在设计上能够降低音爆。X-54原型以及其他超音速飞机原型将亮相法伦堡航空展。

  2011年1月,宇航局公布了一架试验机在风洞内接受测试的图像。测试结果显示,借助于超薄机翼和隐藏型发动机,超音速飞机的音爆能够降至最低程度。美国德克萨斯州对冲基金交易商罗伯特-巴斯投资1000万美元,在宇航局的帮助下研制Aerion SBJ超音速喷气机。不过,交货日期仍是一个未知数。

  X-54共有12个座位,造价估计在8000万美元左右,目标市场是欧洲和中东,所打出的广告语为“一个工作日内往返美国”。研制X-54不仅面临技术上的挑战,同时还要向政要们证明超音速喷气机能够被公众接受。协和式飞机产生的音爆让它的发展机会化为乌有,同时也是它被迫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重要原因。2003年11月,协和式飞机进行最后一次飞行。(孝文)

  相关阅读

  专家分析神九发射所遇神秘亮光 疑为飞蛾或飞机

  美国男子改装波音飞机 全力打造"梦想家园"(图)

  南京两兄弟自制"旋翼飞机" 试飞因恐惧未敢上天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英研制"云霄"航天飞机 有望四小时环游世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牛津郡的REL公司发明了一种能够由喷气式发动机模式自由转换为火箭模式的超级发动机,并计划将其应用在一款名为“云霄”的民用航天飞机上,以实现人类在4小时之内到达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梦想。目前,这款超级发动机正在接受严格的测试,一旦测试成功将有望在范登堡国际航空展上亮相。

  “云霄”航天飞机体长82米左右,能够在民用飞机跑道上起飞并上升至2.8万米的高空,还能够以超过音速5倍的速度冲出地球大气层进入太空中。为了具备这样的功能,“云霄”航天飞机配备的超级发动机也需要具备更加强悍的功能,以应对不同气候环境带来的挑战。

  相关阅读

  新理念真空管运输机 环游地球一周仅需六个小时

  真实版飞屋环游小屋出售 40万可拥有梦幻住宅

  英夫妇花费16年自制飞机 241小时环游世界(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远洋白鳍鲨是公认的海里最危险鲨鱼之一,与大白鲨和虎鲨齐名

远洋白鳍鲨是公认的海里最危险鲨鱼之一,与大白鲨和虎鲨齐名 

  不少摄影师为拍到优秀作品,不惜冒生命危险。英国水下摄影师布赖恩·斯克里和同伴普拉特潜入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域跟踪一头白鳍鲨拍摄,时间长达2小时。白鳍鲨极其凶猛,斯克里的勇敢让他与这头鲨鱼面对面,并拍下珍贵照片。

  最新调查预计,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的白鳍鲨数量自上世纪50年代已严重减少,濒临灭绝。斯克里潜入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域,数日耐心蹲守终于等来与鲨鱼面对面的机会。“遇到这条鲨鱼我们已经感到很幸运了,但更幸运的是,我们观察了它两个小时,”英国《每日邮报》3日援引斯克里的话报道。

  斯克里现年48岁,已有30年水下摄影经验。“我在船上看见它,毫不犹豫地,我和韦斯(·普拉特)直接潜到水中开始拍摄……那是一个下午,我一入水鲨鱼就游过来。”“跳下海的时候我的心绝对快蹦出喉咙,后来看见鲨鱼朝普拉特游去,我就抓狂了,”斯克里说。

  “远洋白鳍鲨是公认的海里最危险鲨鱼之一,与大白鲨和虎鲨齐名,”斯克里介绍。斯克里他们遇到的这头雌性白鳍鲨身长约3米,体重约160公斤,“我不得不用相机镜头推开它,最终它绕着圈子游起来。我想它可能也在纳闷,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斯克里说。两人跳下海后,船上的人把一个保护摄影师的观察笼投入水中。尽管在这头食人鲨旁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斯克里还是选择让普拉特进入笼子,自己在笼外观察白鳍鲨与笼中人的“互动”。最终斯克里跟踪这头鲨鱼拍摄了2个小时。“它十分健壮,但很礼貌。”斯克里说。

  相关阅读

  仿生机器鱼横空出世 小"鲨鱼"轻松监控海水质量

  "陆地鲨鱼皮"功不可没 助刘翔钻石联赛轻松夺冠

  世界十大鲨鱼袭击事件 国家地理"真人秀"引灾难


发表在栏目: 自然

  5月12日,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首次公布了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研究性数据,两者与北京的PM2.5研究性数据都来自车公庄站,至此,北京已经公开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所有六项大气污染物。

  新增指标昨天都达标

  12日,市环保监测中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网站中,在新增的PM2.5浓度之外,还悄悄地增加了两项新内容:“一氧化碳试运行监测”和“臭氧试运行监测”。

  一氧化碳数据显示,11日21时至12日20时,一氧化碳24小时均值为2.2毫克/立方米,小时浓度最高为3.3毫克/立方米,按照新国标,一氧化碳日均值在4.0毫克/立方米,小时浓度在10毫克/立方米以下达标。昨日均属达标状态。

  臭氧和PM2.5关系密切

  臭氧实时浓度截止到晚上8点的8小时均值为121微克/立方米。因为臭氧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在8小时内就可以呈现,因此,臭氧均值的标准是以8小时为单位的,而非如PM2.5的24小时。根据国家新标准,臭氧日最大8小时浓度限值为160微克/立方米,昨日的臭氧浓度未超过这一标准。

  和颗粒物不同,臭氧还有一项限值,为每小时的浓度限值,按照我国标准,臭氧日1小时浓度限值为200微克/立方米,昨日臭氧小时浓度也没有超标。

  新增两项污染物中,臭氧和PM2.5的关系密切,臭氧高的地方,易出现灰霾天,PM2.5浓度也高。

  监测数据仅来自车公庄

  根据北京2010年环境公报,全年空气中臭氧存在局地超标现象,各监测点臭氧小时浓度值分别超标50小时-318小时,共分布在70天中。2010年我市一氧化碳年均浓度值为1.5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

  至此,北京公布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所有六项大气污染物。其中,传统的“老三项污染物”,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依循老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而在全市范围内展开的既有规范监测,全市27个子站的数据汇总,代表全市平均水平。

  新增的一氧化碳和臭氧浓度来自监测中心综合观测实验室,仅代表车公庄一带,环境监测中心称之为“试运行监测”。

  名词解释

  一氧化碳(CO)

  【身份】是碳或含碳化合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来源】主要来源是内燃机排气,其次是锅炉中化石燃料的燃烧。

  【影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有毒,几乎不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与其他物质产生化学反应。可对动物和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造成可逆的短期神经损伤与严重的神经危害。

  臭氧(O3)

  【身份】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活性气体,常温、常压下无色,有特臭的气味,具有强氧化作用。

  【来源】对流层臭氧大部分是自然界(植物排放)和人类活动而产生的。

  【影响】当其存在于平流层时,有助于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而当其在地球表面附近时,是城市光化学烟雾的一种成分,对植被和人类有伤害作用,对气管反应和肺功能产生影响。

  背景

  新增三项污染物指标

  今年3月,环保部出台了新版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三项污染物指标:一氧化碳、臭氧8小时浓度和细颗粒物(PM2.5)。

  臭氧小时浓度各地此前也有监测,但未列入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因此未公开。

  根据环保部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今年要开始实施新版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除了建成完善的监测网络之外,污染物的实时浓度数据也要对公众公布。

  北京市已启动了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计划年底前全部完成。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广州是唯一一个日均工作时长超过9小时的城市,其次是杭州、上海、深圳,北京排名第7 广州是唯一一个日均工作时长超过9小时的城市,其次是杭州、上海、深圳,北京排名第7

  新快报讯 近日,智联招聘和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发布调研报告,称我国职场人每天平均工作8.66小时,上下班往返平均耗时0.96小时。

  报告中对15个样本量充足的城市进行了排序。15个城市的日均工作时间均超过8小时,其中,广州排名居首,并且是唯一一个日均工作时长超过9小时的城市,其次是杭州、上海、深圳,北京排名第7。

  沈阳、长春平均工作时长最短,并且,日均在公司的工作时间均低于8小时。

  调查显示,全国职场人平均每天睡眠7.33小时,工作8.66小时,其中在公司工作8.38小时,在家工作0.28小时,上下班往返0.96小时,其他活动7.05小时。

  (财新网)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1)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真空仓概念图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可以设想一下,早晨人们能够从英国伦敦进入一种特殊运输机,45分钟之后便能抵达美国纽约的办公室。如果这种公共运输工具在未来得以实现,这将并非是人们想像,而是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

  “真空管运输机(ETT)”是一种不通风、无摩擦的运输器,据设计师称,它比列车或者飞机更安全、成本更低,静音效果更佳。


横跨美国仅需45分钟

  不通风的真空管运输机设置6个座位,重量为183公斤的旅客舱时速可抵达4000英里,比传统运输方法使用更少的能量。从而使乘客从纽约旅行至洛杉矶仅用45分钟,从纽约至中国仅用两个小时,或者环游世界一周仅用6个小时。

  真空管运输机的设计师认为,该运输系统通过减少空气或者滚动阻力,每千瓦小时的运输能力是电动汽车的50多倍。他们想像这款新型运输机将以快速客运机运行,同时,对应地像汽车大小的运输舱在高速公路上形成运输网络。

  设计师指出,真空管运输机系统的建造成本非常低,仅是高速公路系统成本的四分之一,高速铁道系统成本的十分之一。

  尽管真空管运输机从设计上可实现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而乘客仅处于最小重力加速度,目前这种超级运输机的物理原理尚未公布。

  真空管运输机这一名称是由机械工程师达里尔-奥斯特(Daryl Oster)命名的,1997年他申请了这项技术专利权。此后奥斯特设法取得建造许可权,来帮助完成这种运输机系统的设计建造。

  但是之后进行了几次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标,多数是在韩国进行,该运输机系统项目仍未被启动。(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英夫妇自制一架小型飞机 并完成了环球航行(图)

  飞屋环球记气球航天成真 带你廉价遨游别样星球

  全球最大太阳能游艇环球航行 未来将成奢华游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荷兰Pal-V公司研制的飞行汽车,与美国飞行汽车Terrafugia一样,也需要跑道才能起飞荷兰Pal-V公司研制的飞行汽车,与美国飞行汽车Terrafugia一样,也需要跑道才能起飞
Pal-V已成功完成试飞。这款飞行汽车身体苗条,重量轻,采用旋翼而不是类似飞机的机翼Pal-V已成功完成试飞。这款飞行汽车身体苗条,重量轻,采用旋翼而不是类似飞机的机翼
在地面上行驶时,PAL-V在操控上介乎摩托车和赛车之间在地面上行驶时,PAL-V在操控上介乎摩托车和赛车之间
Pal-V公司表示:“在地面上行驶时,这款飞行汽车会给人一种驾驶跑车的感觉。它采用了先进的旋翼机技术,几分钟内旋翼便可打开,尾翼同时伸展,为起飞做好准备。”  Pal-V公司表示:“在地面上行驶时,这款飞行汽车会给人一种驾驶跑车的感觉。它采用了先进的旋翼机技术,几分钟内旋翼便可打开,尾翼同时伸展,为起飞做好准备。”
在地面上行驶时,Transition的机翼收起,变成一辆两座椅汽车在地面上行驶时,Transition的机翼收起,变成一辆两座椅汽车
美国联邦政府放宽了相关规定,让消费者驾驶Transition的梦想进一步照进现实美国联邦政府放宽了相关规定,让消费者驾驶Transition的梦想进一步照进现实

  北京时间4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荷兰PAL-V公司研制的飞行汽车日前成功完成首次试飞。这款飞行汽车身材苗条,重量较轻,并不像其他飞行汽车一样采用类似飞机的机翼,而是借助旋翼在空中飞行。PAL-V公司表示他们的飞行汽车符合现有国际法律规定,可以在陆上合法行驶,也可以在空中飞行。

  与美国公司Terrafugia研制的飞行汽车一样,PAL-V也需要跑道才能起飞——需要一条500英尺(约合152米)长的跑道。这款飞行汽车采用与旋翼机相同的设计,主要动力来自于身后的旋翼。其旋翼旋转速度低于直升机的叶片,不会出现失速现象。在地面上行驶时,PAL-V在操控上是一款介乎摩托车和赛车之间的汽车,共有两个座椅,底盘采用倾斜设计,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12英里(约合每小时180公里)。

  PAL-V的飞行原理和旋翼机一样。它通过安装在身后的螺旋桨进行驱动,并依靠头顶上的水平旋翼提供升力,完成起飞。在陆地上行进时,PAL-V的旋翼会自动折叠收拢,降低阻力,因此速度很快。Pal-V公司表示:“在地面上行驶时,这款飞行汽车会给人一种驾驶跑车的感觉。它采用了先进的旋翼机技术,几分钟内旋翼便可打开,尾翼同时伸展,为起飞做好准备。PAL-V已经成功完成试飞,这种成功说明我们不仅可以制造一款飞行汽车,同时也能符合目前有关飞行和驾车的国际法律规定。”

  Transition公司发言人史蒂文-莫斯卡托罗表示,Transition在地面上的速度可达到每小时70英里(约合每小时112公里)左右,空中的飞行速度可达到每小时115英里(约合每小时185公里)。它装有一个23加仑(约合104升)油箱,内装汽车燃料,空中飞行时每小时消耗5加仑(约合22升)燃料。在地面上行驶时,每加仑燃料可行驶35英里(约合56公里)。由于燃料成本和制造商成本居高不下,通用航空市场20年来一直呈下滑趋势。此外,学习飞行的人也越来越少。这些不利因素让人不免对Transition等飞行汽车的未来产生质疑。(孝文)

发表在栏目: 科学
 高淳一野猪下山觅食 被护崽心切藏獒咬死
咬死野猪的藏獒大傻

  10日晚上,一只野猪下山觅食,闯进了高淳县东坝镇茅上村张先生家的藏獒基地内,扑咬一群小藏獒。这一切被正在休息的小藏獒“爸爸”大傻看见了,大傻护崽心切冲了上去,与野猪进行搏斗。经过近一小时的搏斗,野猪的喉管被咬断,断气了,这场大战以藏獒完胜而结束。

  藏獒护崽咬死下山觅食的野猪

  11日上午11点许,来到张先生家的藏獒基地。藏獒基地内,一只小藏獒受了伤,脚有点跛。两只大藏獒陪伴在它的左右,见到生人靠近,一阵狂吠。两位村民抬着一个红盆,里面放着一只死去的野猪。这只野猪有90斤重,喉管被咬断。

  张先生介绍,两只大藏獒,黑褐色的是爸爸,叫大傻;毛发黄的,叫金凤,是妈妈,它们育有10只小獒。有点跛脚的小藏獒,是晚上被野猪咬伤的。前天晚上8点多,自家东边靠近大山的一侧,有个小门没关,这只野猪就拱了进来,并从藏獒基地围栏边的缝隙挤了进去。

  围栏内,一窝小獒在沙地上玩耍。野猪发现小藏獒,发疯似地冲上来,对着一只小藏獒撕咬起来。这时,大傻发现了野猪,由于自己被关在笼子里,无法上前救护小藏獒,就狂吠起来,拼命用头部撞击笼子发出“咣当咣当”的响声。

  张先生听见响动后,急忙跑出屋查看,发现小獒被野猪咬了,急忙拿着小棍子去驱赶野猪,但是野猪不怕人,继续围着小藏獒们撕咬,时不时还向张先生露出獠牙。看着护崽心切的大傻,张先生便打开笼子,让大傻去驱逐野猪。笼门一开,大傻一个箭步就扑了上去,与野猪开始互相撕咬。这只野猪别看未成年,但是体形较大,毫不示弱,用头部去拱藏獒。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搏斗,大傻咬住了野猪的颈部,野猪也慢慢没了力气。

  张先生见状,怕大傻可能会咬死野猪,上前去拽大傻走,大傻不松口,后拿着棍子打大傻,大傻依然不松口。直到大傻咬断野猪的气管,野猪不动弹了,它才松口。

  护崽藏獒的体重比野猪重一倍

  张先生的藏獒基地内养了13只成年藏獒,还有十几只藏獒崽子,这些小崽子都是张先生家成年藏獒自行繁殖的,其中大部分是大傻和金凤交配繁殖的。据张先生介绍,他酷爱藏獒,自己养的一只藏獒曾一胎产下18只小藏獒。他饲养藏獒很舍得花钱,曾花280万元购得一只叫高原王的藏獒。而大傻和金凤买来的时候是小崽子,总共花了不到30万。经过张先生精心饲养,大傻和金凤都成年了,现在两岁多一点,前不久刚刚产下10只小藏獒。

  张先生说,被咬死的野猪还是蛮凶悍的,它不过90斤,而大傻的体重足足有180斤。

发表在栏目: 自然

  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睡眠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必要的休息方式,可以让人缓解疲劳、恢复精力。但是,对于部分患有睡眠障碍的人来说,睡眠则是一种痛苦的折磨,而且有些睡眠障碍症状更是显得离奇、怪异,比如一睡就是十几天的睡美人综合症、夜间一睡觉就无休止索求性爱的睡眠性爱症等。以下是8种最怪异的睡眠障碍症状:

  1. 睡美人综合症

睡美人综合症睡美人综合症

  15岁的英国女孩路易萨-巴尔只要想睡觉,她根本不会浪费时间。她一次能够连续睡眠数日,而且别人无论怎么推她或刺激她,巴尔都不会完全清醒。这种罕见的睡眠障碍被称为睡美人综合症或昏睡症,不过这位睡美人却没有王子来营救她。许多医生都解释不清楚这种病症的病因,更不知道究竟该如何治疗,只知道这种病通常发生于青少年身上,而且8到12年后会自行消失。巴尔最终被诊断为克莱恩-莱文综合症。全球患有这种病症的患者不超过1000人。每一次,病人可以过正常生活数周或数月时间,在这期间其睡眠方式和能量水平都很正常。不过接下来轮到他们睡眠休息时就要小心了。他们一次可以睡眠数天或数周时间。到目前为止,巴尔持续时间最长的一轮睡眠为13天。睡眠期间,患者可能会短暂、轻微地醒来,但往往意识不清或没有足够的警觉。巴尔的父母有时会强制她醒来,这样可以让她洗澡和吃饭。

  2. 睡眠性爱症

睡眠性爱症睡眠性爱症

  23岁的女孩海莉-巴蒂因为一种奇怪的睡眠病症而痛苦不堪,她在睡眠期间会逼着自己的男友与她彻夜性爱。这种身体状况意味着她无法控制自己去停止对性爱的索求,直到天亮。更不可思议的是,她其实一直都是熟睡的,第二天早晨根本记不起夜间发生的任何事情。因为巴蒂夜间索求性爱过度,而且她一直都是处于无意识状态,因此她所认识的男友一个个都离她而去。巴蒂唉叹道,“如果男友精力旺盛,我一夜可以完成三到四次性爱。但是到了次日早晨,我记不起任何事情。”睡眠性爱症也是一种睡眠障碍,患者常常在无意识的睡眠状态下完成性爱。由于许多人次日根本记不起前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所以他们也不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因此很少有人寻医问诊。相关研究显示,大约有11%的男性和4%的女性受此病症的困扰。2007年8月8日,英国皇家空军一名机械士被撤消对他的强奸指控,因为陪审团发现他是在患有睡眠性爱症的情况下与一位15岁女孩发生了性关系,所以不需要为其行为负责。

  3. 梦游嗜食症

 梦游嗜食症梦游嗜食症

  一位患有梦游嗜食症的妇女在睡眠中体重增加了60磅(约合27公斤)。梦游嗜食症全称为夜间睡眠饮食失调症,也叫睡眠饮食失调症或梦食症,是梦游和饮食失调共同导致的病症。据医生和精神病学家介绍,梦游嗜食症与夜间进食综合症很相似,但是夜间进食综合症患者是完全清醒的,知道自己的夜间进食行为,而梦游嗜食症患者是处于睡眠状态,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意识。梦游嗜食症患者在处理食物时只能靠自己识别,所以通常会搞得乱七八糟,甚至会伤害到自己。有的是徒手进食,有的是利用餐具进食。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弄伤自己或伤害到他人。安娜-赖安在过去一年半中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梦游嗜食症,在那段时间她的体重因此骤增了60磅(约合27公斤)。后来安娜发现,在自认为得到较好夜间睡眠后的第二天白天,她仍然会感到筋疲力尽。安娜意识到身体出现了问题,并决定将症状告诉了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下,安娜参加了一项睡眠研究。她终于惊讶地发现自己在夜间睡眠时,几乎夜夜都在吃东西。

  4. 猝睡症

 猝睡症猝睡症

  猝睡症是指有些人会在正常的日常活动期间突然入睡。猝睡症是最怪异的一种睡眠障碍。这种病症会让人陷入巨大的危险之中,因为正常的开车、跑步或劳动时都会意外睡着。猝睡症是一种神经学领域的睡眠障碍,患者入睡时间很随机,毫无规律可循。患者通常是直接进入“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即快相睡眠),很少会进入更深度睡眠或“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因此,在接下来时间里,患者不能保持清醒状态。另一症状是猝倒,也就是经历过剧烈的运动后突然倒下进入“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状态。此外,睡眠性麻痹和睡眠幻觉也是相关的症状。猝睡症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普通的观点认为,这是一种自体免疫障碍。但是,也有可能是基因问题。对于这种病症,治疗的方法包括刺激、抗抑郁剂等。

  5. 笑声猝倒症

 笑声猝倒症笑声猝倒症

  克莱尔-斯科特正在饱受一种罕见的睡眠障碍的折磨,因为只要她有笑就会立即昏睡过去。这位两个孩子的妈妈介绍说,“上周,我小女儿告诉我她在学校闹出的一个笑话。尽管并不可笑,但我还是笑了起来。我知道,接下来我的丈夫把我从厨房地板上扶了起来。”这位来自美国的24岁女性一直都患有这种病症,但直到最近才被诊断出来。“我很担心会突然入睡。有时我会突然倒下,全身麻痹。”斯科特所患的这种病患病概率大约为万分之五,通常是由情绪导致的。

  6. 非24小时睡眠周期障碍

非24小时睡眠周期障碍非24小时睡眠周期障碍

  对于普通的睡眠障碍患者来说,他们的症状远没有像“非24小时睡眠周期障碍”患者那样奇怪。患有“非24小时睡眠周期障碍”的病人,他们有自己内在的生物钟,但与正常人的一天24小时标准生物钟完全不同。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不一定要将夜晚与睡眠、白天与清醒联系起来。比如,一个自然生物钟循环为28小时的人,他每天睡眠时间会比正常人延迟4小时左右,而且这种时差会越来越大。最有趣的是,“非24小时睡眠周期障碍”患者中既有盲人,也有视力正常的人。不过,在盲人中这种现象更普遍,因为他们没有光的敏感性。这表明我们正常人的生物钟与地球的转动有关。

  7. 夜间猝死综合症

 夜间猝死综合症夜间猝死综合症

  夜间猝死综合症是指健康的人上床睡觉后再也不会醒来。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平静地入睡,但是有的人却不幸地永远安静下去,这就是夜间猝死综合症,甚至有的健康的年轻人都逃不过这种灾难。这种病症与婴儿突发性死亡很相似,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夜间猝死综合症的患者通常都是成年男性,该病症最常发现于东南亚国家。据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并且再也无法重新启动。

  8. 睡眠瘫痪症

 睡眠瘫痪症睡眠瘫痪症

  在“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状态下,人的做梦活动加速,身体随意肌开始静止。这种临时性瘫痪有时会导致患者在梦醒后仍然无法动弹,甚至伤害到身体。更糟糕的是,睡眠瘫痪症常常与幻觉联系在一起。1999年发表于《睡眠研究》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75%经历过睡眠瘫痪症的大学生曾经在患病时出现过幻觉。这种与睡眠瘫痪症同时出现的幻觉通常并不是件愉快的事,一般都是感到邪恶事物的存在,并有被压迫或窒息的感觉。这些感受让睡眠瘫痪症患者觉得进入了一个传说中的世界,在中国这种现象被称为“鬼上身”。(彬彬)

发表在栏目: 科学

 

 

"地球熄灯一小时" 世界各地在行动

  科学网(kexue.com)讯 3月31,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2012年“地球一小时”环保活动在全球各地展开。今年中国有124座城市参加活动(包括香港、澳门),相比去年的86座城市有所增加。2012 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可见环保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共鸣。

  "地球一小时"(EarthHour)是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地球一小时”是全球性环保活动的品牌,以“熄灯”的形式倡导节能环保已成“国际惯例”。中国城市参加的数量在递增,中国公民自觉参与的数量在递增,这是一种量的积累。看上去是居安思危,其实是“居危思安”。事实上,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已让大自然和地球很“受伤”,人类更“受伤”。污染严重的地方,明月不再明,天空不再亮,呼吸不再是清新的空气,喝的也不再是干净的水……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资源不是无限的,而且很有限。人类已面临着能源紧缺的严峻问题,污染问题、全球变暖等越来越严重。

  “熄灯”是较直观的节能环保举止。“地球一小时”的功效,不限于由此而节省的电量,更在于“黑夜里的思考”“黑夜里的摸索”。一位诗人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黑夜能否给我们每个人一双寻找光明的眼睛——节能环保如何走向光明之路。我们已经不能对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M2.5败给了春节,恐怕也要败给清明节。尽管低碳意识与行为开始走向我们的生活,但是高碳生活挥之不去,尤其在传统习俗的驱使下,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放慢低碳步伐。

  “地球一小时”要发挥品牌的号召力与发散力。“一周少开一次车”“无车日”等,可以认为是“一小时外”的实践接力。一方面,由于节能环保活动很多是倡导型的,强制力不够,导致功效打折扣;另一方面,政府承担着节能降耗的责任,硬任务,逼迫在特写时间段里“拉闸限电”,临时抱佛脚,导致负面影响超出节能效果。处于如此尴尬境地,说明我们还迷失于节能环保的征途中,行政的力量与企业及公民的配合尚未默契,甚至还会抵触与抵销。也说明发展与节能环保的辩证关系、和谐关系尚未真正理顺,“边污染,边发展”和“边发展,边治污”等现象依然突出。

  “地球一小时”,时间很宝贵,地球在“休息”,人脑要思考。在环保、节能、减排上,我们没有多少退路,仅靠自觉自律是永远不够的,需要有制度来约束,需要用法治来护航。在工业发展上,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要有严格的环保准入制,不能再维系“一半是黄金、一半是污水”的发展模式。在生活层面上,低碳生活,仅有倡导是乏力的,还需要配套政策的“发力”。低碳生活需要低碳共识的支撑,需要低碳政策的导向,需要低碳经济的保障。“地球一小时”,不能让黑夜的宁静悄悄流逝,我们要为此而加油——制度的建立健全,政策的与时俱进,环保的路径选择,节能的最佳捷径。(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发表在栏目: 自然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