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人大代表李兴浩建议应尽快解决外来务工大学生集体户口结婚难问题

  本报讯 (记者王飞、陈翔、赵琳琳、柳建云)大学毕业了到广州找工作,如果单位没有落实户口问题,户口只能挂靠在人才市场,但等到结婚的时候,想要领结婚证就必须将户口迁出广州?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志高空调董事局主席李兴浩建议,应尽快解决外来务工大学生集体户口结婚难的问题。

  外来务工大学生遭遇“结婚难”

  以广州等大城市为例,一般外地大学生落户,人才市场是这样操作的:外地大学生符合广州落户标准的,在办理完手续并获人事局审批后,可把户口放在人才市场。落户者须签保证书,保证结婚后把户口迁走。虽然人才市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开出户口证明,但“结婚必须迁户口”协议在双方自愿签署的前提下,不签就不同意户口代理。

  人才市场对此种硬性规定解释说:在人才市场搭户的有几十万人,计划生育是国策,人才市场有生育指标。集体户口人员结婚后的计划生育难管理,容易出现漏洞。

  李兴浩认为,集体户口不允许结婚的直接原因是户籍管理与计划生育管理捆绑在一起,后者的严格管理自然限制了前者。“造成这种制约的根本原因是原有制度没有改革,而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一方面在鼓励人才流动,要人有归属感的同时,旧有的户籍制度却限制了人才的流动和创新。而后来出现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个人户口所在单位的问责,又给户籍管理下了‘紧箍咒’。”

  各地人才市场目前个人集体户口“只进不出”的现状,造成人才市场背负着极大的压力和责任,其中最大的责任就是计划生育责任。李兴浩认为,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放宽对大学生集体户口者的入户条件,使“拥堵”在人才市场的大学生集体户口者得以有效“疏散”。

  “如允许挂靠集体户口的大学生集体户口者通过投亲靠友落户,”李兴浩表示,这里的“亲”不仅只限于直系的亲属,也包括旁系亲属;而“友”,就是只要有好友在该城市拥有个人独立户口。

  而针对那些没有亲友可以投靠的大学生集体户口者,应该从相应的入户条件给予优惠和倾向。如只要是本科学历,同时可以提供单位宿舍居住证明或者长期租赁房屋的协议就可以入户;又或者连续在该城市就业三年以上,或获得中级以上职称就可以申请入户等。“总之,既然已经半只脚踏进了我们的城市,就应该允许他们进来,户口迁出后就可顺利领证结婚。”李兴浩说。

  将集体户口转到公租房管委会

  李兴浩认为,在现阶段,户籍制度改革还没有完成实施到位的过渡期,可由政府大量提供公共廉租房,让新婚大学毕业生、从父母家庭分离出来的年轻人尽可能住上政府提供的公共廉租房。

  “此举既可以在当今房价高涨的社会环境下,有效地舒缓刚就业不久的大学生所面临的住房压力,”李兴浩说,“同时,允许把个人集体户口从人才市场转到公共廉租房。在公共廉租房的物业管理中实施可迁入户口的管理体制,成立居委会性质的公共廉租房管理委员会,使之承担一定的计划生育监督管理职能,把目前人才市场管不了管不好的这项职能承接起来。”而且还可以留住优秀大学生,让他们在广州工作有归属感。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年轻华人送来捐赠物品 李景卫摄 年轻华人送来捐赠物品 李景卫摄

志愿者们在煮面、做饭 李景卫摄 志愿者们在煮面、做饭 李景卫摄

王建京、郭学敏、刘薇、陆超英在听取徐叶明组长布置工作 李景卫摄 王建京、郭学敏、刘薇、陆超英在听取徐叶明组长布置工作 李景卫摄

徐叶明组长在布置工作 李景卫摄 徐叶明组长在布置工作 李景卫摄

  在克赖斯特彻奇有个名称响亮、功不可没的坎特伯雷华人地震援助小组。记者赶到那里时,发现有人联系接机,有人安排中国失踪人员亲属食宿,有人接收和派发捐助物品,有人为失踪人员亲属煮面、做饭……华侨华人们都在为失踪中国留学生的事情深情地忙碌着,令人感动不已。

  克赖斯特彻奇2月22日发生地震后,当地华人领袖徐叶明博士开车回家时发现,一些道路完全被地震破坏,满路都是泥水和沙子。他马上意识到,这一次地震完全不同于去年9月4日的地震,肯定有许多人员需要救助。于是,徐叶明不顾自家的房屋被地震损坏的情况,紧急召集当地华人侨领到路易·艾黎中文学校开会,研究制定救助方案。新西兰南岛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王建京等侨领都还没有从地震的恐惧中恢复过来,但大家都积极响应,赶到会场,他们决定成立以徐叶明为组长的坎特伯雷华人地震援助小组,当场研究如何快速了解华侨华人、中国留学生的情况,以便掌握情况紧急施救。

  当时的处境十分艰难,断水、断电、断资讯、中文广播电台停播,有多少人死亡?有多少人受伤?有多少人失踪?完全不清楚。如何施救?完全无从下手。但他们一致认为,要了解情况,首要问题是解决资讯沟通问题。中文学校校长吕智红女士及其助手王龙主动承担建立网络沟通的任务。他们通宵达旦地工作,于地震的第二天就把网络设计出来,并投入使用。他们把成立地震援助小组协助紧急救援工作的消息发布在网上。2月24日,他们的网络点击率达到4000人次,第二天达5000人次,点击率越来越多。不仅新西兰的华人、幸存的中国留学生从中了解到信息,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国人也从中了解到很多有用信息。这一网络在整个救援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信息的沟通使他们了解到华侨华人基本上没什么伤亡情况。于是,他们把救助的重点放到配合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救援中国留学生身上。他们中间有一支以王建京为首的爱心“娘子军”队伍。王建京身患高血压和糖尿病,老公工作忙,家里还有一个去年9月4日地震后第二天出生的可爱外孙。她不顾这一切,没日没夜地忙着,连续3天总共只睡45分钟,一心扑在救助中国留学生的大事上。她说:“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为了救援,她嗓子喊哑了,吃点药继续操劳;刘薇家里的房子受损了,自己住到别人家里,困难很大。但她心里装着地震中的遇难、失踪人员,装着上学未归的中国留学生。她说,大难之后,“我们一家四口人都活着。我们是幸运者,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不幸的人们。我们要奉献,要救助年轻的中国留学生”;郭学敏既有爱心又有智慧。她的老公年逾60,身体不好,她让陆超英的老公去照顾他,自己和陆超英天天死守在地震援助小组,忙个不停;黄亚男、陈文英、余爱红、储玉华等也与大家一样勤勤恳恳,安抚家属、煮面做饭、打扫卫生、搬运桌椅等,样样都抢着干。除了“娘子军”外,60多岁的胡志良老先生和年轻小伙黄以俭每天也都坚持到地震援助小组,为救援中国留学生工作做出巨大奉献。还有许许多多华侨华人为救助中国留学生做出巨大努力,他们的爱心,十分感人。

  目前,克赖斯特彻奇地震失踪人员搜救工作已全面结束。地震援助小组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协助中国驻新西兰使馆进行遇难学生家属的接待工作上。现在,已有13位失踪人员亲属来到克赖斯特彻奇。地震援助小组提前了解他们的航班信息,安排当地华侨华人到机场把他们接到家里,吃住行全包。与此同时,地震援助小组每天上午安排失踪人员亲属到地震援助小组,与使馆负责人见面;下午安排新西兰警方到地震援助小组向他们通报搜救和善后工作的最新进展情况。失踪人员亲属一开始情绪比较激动。地震援助小组人员针对具体情况,耐心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他们的激动情绪,保证他们不过于悲伤,损害身体。地震援助小组人员还帮助失踪人员亲属配合警方,顺利进行了DNA采样。

  采访过程中,不断有华侨华人前来捐献物品,有衣被、有果蔬、有蛋奶、有饭菜……朱萌萌女士领着家人开车送来一大纸箱盒饭,是她自家的美食店做的,想请失踪人员亲属尝一尝,并决定邀请他们周末到她的美食店吃饭。她语言朴实,告诉记者说:“这些家属的亲人没有了,就想为他们分点忧。”

  大难面前,广大华侨华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男女老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人人都在奉献爱心。记者问他们是以怎样的感情投入中国留学生救援工作的?徐叶明组长说:“尽管我们都移居国外了,但我们都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生,在中国的土地上长大的。我们的这种情感是不可能被分割的。正如王建京会长所说‘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本网克赖斯特彻奇3月3日电)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面对“用工荒”时不少单位给农民工开出待遇高于大学生的现象,成都人才市场专门开展现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求职者认为这很正常,是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华西都市报2月26日)

严格说,这可能还不能称之为“现象”,只是一些个例而已。同时,将大学生和农民工工资进行这样的比较,既没有意义也容易误导。确实,作为起步价的大学生薪酬,根本不能反映出知识的合理价值,却常常会在这样的比较中,陷入“读书无用论”的泥淖。好在,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最终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学会理性看待这个问题,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开始重视知识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件好事。

但强调知识的后劲和发展空间的同时,更希望大学生们不仅仅是接受起步薪酬较低的现实,而是要认识到,将现有的知识,变成后来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这一过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可能遭遇比较多的挫折。所以,大学生学会接受起步薪酬不如农民工的这个过程,不如说是让他们在步入社会前,先学会放低身段的一个过程,学会从曾经的“天之骄子”变成普通的求职者。有了这样的起步和思想准备,才更有可能让自己的优势变成更高的报酬。

而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学生起步工资渐趋弱势,也是社会的薪酬体系更趋合理、更能反映个人价值的一个表现。应该承认,过去大学生享受较高的起步工资,一定程度上是源于“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定律。现在,高等教育的普及,让具备大学学历的人越来越多,起步薪酬相比过去不再有优势,既是对知识普及的正常反应,也是对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所能创造的价值的合理体现。毕竟,理论知识是价值,工作经验中获得的实践知识也应该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脑力劳动是价值,而体力劳动也同样在创造价值。如果我们一味在薪酬上向理论知识和脑力劳动倾斜,那显然不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一个合理的薪酬体系,应该是能让大学生摆正起步者的心态,同时又能激发出他们拼搏后劲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起步薪酬不如农民工”能得到大学生的接受,应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发表在栏目: 文化

日本京都大学、早稻田大学等知名高校在最近的入学考试中出现严重的舞弊行为,有学生将试题上传到网上寻求答案。京都大学方面27日表示此事将交给警方立案侦办。

考试未完考题上网

京都大学校方27日承认,该校25日至27日的入学考试期间,存在学生舞弊行为。其中,25日下午的数学考试和26日的英语考试最为严重。考生分别将6道文科数学题和2道英语作文题上传至日本版的“雅虎知道”网页,寻求网友帮忙。

据报道,在考试开始7分钟后,就有数学题在“雅虎知道”里出现,题目后面还附有“中间的计算过程也请写上”字样。而第一个答案出现在30分钟后。最终6道数学题有5道在考试期间得到网友的解答。英语作文题也是在考试7分钟后被人发到网上,6分钟后就有人解答。

教育部门誓言彻查

日本最好的私立大学早稻田大学的入学考试也出现了同样的舞弊案。在京都大学舞弊丑闻曝光后,日本媒体顺藤摸瓜,在网上搜出了12日早稻田大学的英语考试题目。此外,同志社大学和立教大学在本月初的入学考试期间都存在同样情况。

这些舞弊案中出现了同一个网名“aicezuki”,以及手机上网的记录。媒体称,作弊考生可能用手机拍下试题发给同伴,由后者在网上发帖提问。

主管日本教育的文部科学省27日要求相关大学展开彻底调查,并提交避免类似事件发生的应对措施。(张乐)

发表在栏目: 文化
南科大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南科大新生办理入学手续。

  晶报记者 马东梅/文 张定平/图

  为期两天的新生报到结束了,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45名新生全部到校。今天一早,他们就将前往广州,接受为期两周的军训,之后返回深圳正式上课。

  看到学生们陆续到校,南科大创校校长朱清时这两天格外欢喜。他透露,南科大教改实验班的人数将逐渐增加,今年秋季将招生150人,再下一期计划招生200多人,以后招生人数将达到400多人。

  南科大今天正式开学

  对于筹建时间长达4年的南科大来说,今天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开学。

  昨日,虽然校园内尚略显空荡,老师学生加起来也只有七八十人,但发自内心的喜悦却洋溢在每一个人脸上。

  昨日,最后13名新生也正式入住南科大。在此前一天,大沙河边上的这座校园就迎来了45名新生中的32人。今天一早,45名新生将驱车前往广州,接受为期两周的军训。

  实验室非常先进

  昨日,记者跟随朱清时校长参观了南科大的化学实验室,其先进程度令人惊讶。记者了解到,化学实验室能同时容纳25名学生,每一个操作台上都设有一个抽风罩,有毒气体扩散后可被及时吸走。同时实验室还设有淋浴,万一学生不小心碰到酸性物质,可及时冲洗,以免灼伤。

  “除了化学实验室之外,学校还设置了物理和工程实验室,以及语音室。这些都是请港科大和中科大的专家联合设计的,非常先进。”朱清时校长说,除了实验室之外,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教师公寓都已经准备齐全。昨日,南科大图书馆已经开馆,今日,老师们也可以入住教师公寓了。

  南科大首批学生被安排住宿在启动校园内的公寓,男生住五楼,女生住六楼,每间宿舍3人。而公寓的二、三、四楼,则是教师和专家等的宿舍。“现在,老师和学生也共用一个食堂。”朱清时校长说,这样的安排,实际上是一种书院式的管理模式。老师不光是讲课,而且能从做人、心理等各个方面给学生提出建议,这也是教改的一部分。

  一切以教好学生为中心

  “整个学校要以培养好学生为中心,最近几天我们开会商量各种问题,包括教务方面的问题,都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我们的口号就是:南科大首先要试的,就是一切以教好学生为中心。”采访中,朱清时校长多次强调,南科大目前工作的中心就是如何把学生培养好。因此,选老师开课、学校的课程安排,也都为围绕把学生培养好这一中心。

  记者了解到,昨日,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李泽湘教授、李晓原教授等多位开课教师也来到南科大,与朱清时校长一同商讨具体的教学设置方案,包括课程表、任课教师及教务方面的安排。

  据了解,本学期南科大将开设的科目大概有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工程,此外还有中国文化、体育课等文体课程。

  先做“精品”再逐步放大

  “对南科大筹建来讲,有多方面的工作。试办教改实验班是其中最重头的工作之一。因为作为一个教育单位,南科大一旦开始试办实验班,就等于有了抓手,整个筹建工作就有了着力点。”朱清时校长表示,尽管学生人数少,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生们方方面面的需求,都会很明确地告诉他们,筹建工作要做什么。

  朱清时校长说,按照南科大最初的设想,就是“精品放大”,就是先建一个精品——50人的实验班(此番最终45人报到),把各种问题摸清楚,然后再逐步放大。下一期,准备招生150人,再下一期计划招收200多人,最后招到400多人。这样,南科大的初步规模就出来了。

  □相关链接

  虽然首批学生到校了,但朱清时校长坦言,南科大要走的路还很长,眼下仍有不少困难需要面对。

  南科大面临的问题还不少

  问题1

  现行制度束缚犹存

  “南科大真正面临的最深刻的问题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给南科大的定位——参照香港科技大学模式一步到位建成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但国家过去30年相关的法律法规,却把我国教育发展的路子定为渐进式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朱清时校长坦言,这个问题在他刚来深圳时并没有意识到,而现在已经充分意识到了。

  他认为,南科大要想一步到位建成研究型大学,只有一条路:就是请国务院批准南科大作为教改的试点,可以突破一些现行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家的《学位条例》。

  问题2

  领导机构尚未建立

  朱清时认为,第二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南科大的理事会要赶快成立起来。

  他说,“理事会领导的南方科大”的办学体制,是市委市政府很早之前就已确定了的。南科大的各种重大事情,都必须要理事会来审议和批准。现在没有理事会,学校有事就不知该找谁了。眼下需要理事会作为一个组织,来管理南科大。

  他说,目前,南科大理事会的章程草案已经反复修改后定稿,希望市政府能够尽快通过。

  问题3

  人才引进政策有待明朗

  在人才引进方面,朱清时也坦言,深圳市在南科大人才引进上的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明朗、细化,落实到位。

  他说,深圳市政府要求南科大实行全员聘任制,实行年金制,没有养老金。而目前年金制在深圳还没有成熟的经验,这使得不少来南科大的人感觉前途不明。他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认真调研一下全国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晶报记者 马东梅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首批教改实验班46名新生已到校报名●学费全免,每人每年可获1万元奖学金

  南方日报讯 (记者/罗莎) 历经近四年的孕育筹备,南方科技大学于今天正式开学,首批教改实验班的46名新生已悉数到校报名,并将先在广州开展为期2周的军训,再开始上课。

  记者了解到,为了迎接首批教改实验班的同学,南科大做了精心准备。南科大派出校车到深圳机场、各火车站、汽车站迎接同学和家长。同时,在报名处南科大为每名学生留影纪念。

  据统计,在46名新生中,深圳学生共有11名。记者在报到现场见到了福田耀华实验学校超常班13岁的王嘉乐和14岁的范紫藜;新生中女生14名,男生32名。

  记者在公寓楼内发现,宿舍条件不错,每个房间均配置了挂式空调,还拥有独立的洗手间和阳台。而楼层内均设有公用室,内设冰箱、电视机、微波炉等等电器。

  据了解,本学期南科大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计算机、英语、工程,还有中国文化、体育课等文体课程。按照南科大的计划,每个学生都会依托一个研究所,在研究所完成专业和研究。到今年9月,将建成物理、化学、工程、语音等5个实验室。

  按照学校的通知,学生住宿要按照标准缴费,但学费则全免,而且每名学生每年可获得1万元奖学金。新生新学期开学时只需交纳500元的教材费和1200元的住宿费,以及120元的床上用品费。

  据了解,南科大首批46名新生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是去年报考了中科大少年班,上了一本线但没有被中科大录取的学生;二是全国向往南科大的高三学生,以校荐或者自荐的方式申请,经过筛选参加南科大的自主招生考试。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赵霖 王原 报道

  本报济南2月27日讯 记者从山东大学教务处了解到,新学期伊始,157名学生因为学分不达标等原因,面临着“退学”或“劝其退学”处理。同时,有113名学生由于年平均学分进入“警戒线”,而面临“成绩警告”。

  依据该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及有关通知精神,该校2010年学籍处理标准有两个:成绩警示标准和退学标准。其中成绩警示标准为:对于在校年平均所修教学计划规定学分25-30学分之间的学生给予成绩警示。退学标准为达到以下条件的学生,予以退学:受过一次成绩警告,且在校年平均所修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25学分以下的;连续两周不参加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而又未请假的;超过学校规定注册期限两周未注册而又无正当事由的。其间,学籍处理学分统计,均按学生实际在校年限计算。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本报讯 (记者 郭少峰)教育部发言人续梅昨天表示,教育部对南方科技大学在教改方面的探索持支持态度,希望南科大筹建工作能够得到广东省更多支持,积极推进。这也是南方科技大学在尚未得到招生权的情况下决定自主招生后,教育部首次就南方科技大学的问题作出的回应。

  南科大筹办三年未获招生权

  昨天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工作。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教育部发言人续梅表示,对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并进行高等教育的一些改革、探索,教育部是积极支持的态度。不过续梅在回答时没有特别针对南方科技大学没有获得招生许可证的问题。

  筹办三年多后,仍未获得“招生许可证”,南方科技大学去年年底作出决定:拟自主招生并推出其首期实验班,如果学生最终不能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方科大将自发文凭与学位。

  广东深圳去年正式提出建校

  南方科技大学并不是一所部属高校。续梅指出,去年上半年广东省和深圳市政府正式提出希望能建这样一所学校,去年教育部组织了相关专家进行考察论证,这些专家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对学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评议以后,“同意南方科技大学进行筹建”。

  续梅表示,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教育部专门下发了通知,同意南方科大进行筹建,希望他们明确定位和发展思路,加快筹建,也希望广东省深圳市能加大指导支持,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工作能有一个推进。

  ■ 相关新闻

  高校启动学生“拔尖计划”

  选择19所高校实施,人文社科领域暂未涉及

  本报讯 (记者郭少峰)昨天,教育部举行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有关情况的新闻通气会。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介绍说,教育部成立了由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审定实施方案,选拔入选学校,指导各项实施工作。刘桔并没有介绍此项计划所涉及的相关经费以及经费分配方案。

  该计划的目标是: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基础学科建设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建立高等学校拔尖学生重点培养体制机制,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拔尖计划”先行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选择了19所高校实施。参与高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自主招生、二次选拔等途径,遴选有兴趣、有发展潜力的学生进入该计划学习。通过建立试点院校或试点班,创新拔尖学生培养机制。

  不过目前的“拔尖计划”的学科方向并未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据新华社电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25日表示,对创办南方科技大学并进行高等教育的一些改革、探索,教育部是积极支持的态度。

  据了解,南方科技大学去年在未获审批情况下,宣布开始招生,自主考试,接收高二学生上大学,学校自授学历和学位。

  续梅说,去年,教育部组织了相关专家去南科大进行了论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同意南科大筹建,并于去年年底正式下文同意南科大筹建。续梅表示,希望他们明确定位和发展思路,加快筹建,也希望广东省深圳市能加大指导支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对南方科技大学建设工作有一个推进。

  朱清时:为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探路

  2009年,62岁的朱清时从任职10年的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职位上退休,本可以重拾学者生涯,清静地度过退休生活,但他选择了南下深圳筹办南方科技大学。办一所“去官化、去行政化”的大学是他的梦想。这所大学的所有努力,都指向一个目标:回答“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根据南方科技大学招生简章,首届教改实验班的学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报考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参加了2010年6月高考且超过当地一本分数线的学生;二是各高中学校及社会推荐的生源,即已完成高中二年阶段课业学习(2010年9月已进入高三)的理科类优秀学生。招生简章中确定首届教改实验班学生全部减免学费,同时每人每年补助一万元人民币的生活费。

  朱清时称,南科大决定把“自主招收高二学生”,“自授各类学位和文凭”作为教改先行先试的内容,以期回归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为我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探路。

  朱清时在去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自主招生,学校面临的最大阻力是社会能不能接受,学生接受不接受。因为我们是自主招生,发的是学校文凭,很多学生会有疑虑。他同时说,社会上找工作也不完全靠文凭,如果我们的教学质量好,声誉高,学生素质高,就不愁找不到工作。另外,我们的学生毕业是在四年后,那时我们已经具备了正式招生的资格,我们的文凭也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即便到时候还不能正式招生,我们的学生本身水平高的,还可以到国外深造。而且,随着我们学校声誉的不断提高,社会的旧有制度也会慢慢发生改变。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记者吴可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我驻新大使馆表示,媒体所称“废墟下获救中国留学生”料为“地震时成功逃生的刘宏玲”

  截至目前,已经确认有98人在新西兰地震中遇难,226人失踪,400多人受伤。预计 此次地震最终死亡人数将超过200人,经济损失或高达160亿新西兰元(120亿美元)。目前,新西兰官方没有公布遇难的外国人名单。

  昨日21时许,中央电视台播报“在CTV大厦下找到一名生还的中国留学生”。这则振奋人心的消息一出,瞬间在网络上传开。今日凌晨,本报记者终于接通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新闻发言人王欣电话,他向记者澄清:国内流传的这名生还留学生是地震当天成功逃生者,目前我驻新大使馆并未接获新西兰救援人员在废墟里找到幸存留学生华人华侨的有关消息。

  昨晚20时55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报了一个好消息,就是“在CTV大厦下面刚刚找到了一名生还的中国留学生”。消息虽然很短,但由于寄予了生命的奇迹而使有关的信息、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

  “我们也十分关注事件,所以一直在了解、核实。”北京时间今日零时30分,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新闻发言人王欣在电话中向记者澄清:国内有关在CTV大楼废墟下找到一名中国留学生的报道有误。

  王欣告诉记者,有关报道涉及的中国留学生估计是来自北京的刘宏玲,地震发生前在国王教育学院学习语言。“地震发生时,这名留学生在教室中迅速逃生,并成功逃离了废墟。”王欣说,但由于受强烈刺激和震惊且丢失了手机,该名留学生并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和向警方求助,所以也未能及时联系上她的家人、朋友。

  “后来是在路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她的寄宿家庭,最后由房东报警。”王欣说,相关消息是新西兰时间24日晚上11时许传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驻基督城工作组立即前往探望慰问,并协助有关后续事项。

  参与地震救援的华人志愿者欧阳宇也证实,地震发生时,刘宏玲正在午餐,震塌的水泥板突然下落,幸运的是她坐的地方周围有木头支撑,给她留下了空间。“她告诉我几秒钟时间周围一片漆黑,她沿着很微小的光线往外爬,大约爬了2米左右,就离开了CTV大楼。”欧阳宇说,后来刘宏玲是被两名年轻的路人送到当地医院,并与其房东取得联系。

  王欣表示,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正在想方设法争取与各界联系,进一步核实失踪者的个人信息,以及伤亡和受困情况。“但大使馆目前并没有从新西兰方面获悉他们在CTV大厦废墟救援中找到幸存中国留学生或华人华侨的消息。”

  26名因地震失去联络的同胞名单公布

  当地时间25日,新西兰华文报纸《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公布了26名因地震失去联络的同胞名单。

  昨日该报又在头版刊登消息称,根据国王教育学院公布的被困学生名单,结合该报记者从当地华人社团和留学生中介得到的消息,初步判断有26名华人失去联系,他们大部分是就读于国王教育学院的学生。

  不过文章也强调,由于名单正在统计中,加上消息来源不同,该名单与中国大使馆掌握的名单有一定出入。

  霍思文 来自哈尔滨

  忻思斯 OTAGO大学基督城分校

  王丽敏 国王教育学院

  赖嫦 来自广东

  张辉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李万菊 失踪

  陈杨 来自北京(国王教育学院)

  慧君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李德 失踪

  蔡昱 一名3岁女孩的母亲

  于南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戴静 失踪

  周晓丽 来自大连(国王教育学院)

  涂慧云 来自武汉

  徐琳琳 来自大连

  张迪迪 失踪

  白哲辉 失踪

  金曼 失踪

  葛今 失踪

  张钰 失踪

  闻禾 失踪

  钟艳桃 来自广东(国王教育学院)

  汪滔 可能在CTV大楼里(国王教育学院)

  徐昕娟 失踪

  王黎明 失踪

  PaulWu 失踪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3 页,共 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