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空闪现绿光
8月4日,加拿大马尼托巴上空的云团沐浴在极光的绿光中。引起极光的日冕物质抛射还能形成地磁暴,进而影响到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在地球轨道运行的卫星,甚至是地面的通信和电力系统。据空间气象网站介绍,与之前强度大、现身海拔相对较低地区的太阳风暴一样,即将冲击地球的带电粒子应该不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太大影响。该网站称:“当云团笼罩大地——可能是在8月10日,高海拔地区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应警惕极光的出现。”
6.紫色迷雾
8月4日,从苏必利尔湖岸望去,极光闪现的绿光与顶端的青紫色云团相映成趣。根据地球大气层中的原子类型以及它们在天空中的高度,极光会闪现不同的颜色。我们大多看到的是黄绿色的极光。这是因为人眼可以看到低海拔地区(距地面大约100至300公里处)氧原子形成的光影展示。绿色和紫色是由氢气和氦气等较轻的气体产生的,而氮气又能给绿色极光大幕底部增添一道道红边。
7.太阳活动趋于频繁
正如这张由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拍摄的照片显示,太阳的发光旋转物(图像中央左侧)标出了等离子体流释放8月1日日冕物质抛射的位置。那次日冕物质抛射引发了上周壮观的极光现象。不同的颜色显示了太阳具有温度差异的地区。太阳活动周期是太阳黑子数及其他现象的准周期变化,大约11年为一个周期。上一个太阳活动高峰期结束于2001年,随后进入长期的静默期。连同最新活动频繁的太阳黑子,8月份的日冕物质抛射似乎是太阳重新觉醒的迹象,这对极光迷来说是个好消息,但却会给卫星、宇航员和部分地面设施带来潜在麻烦。(孝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8月11日报道,上周,由于日冕物质抛射产生了大量等离子体或带电气体,结果形成了壮观的北极光,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一现象竟然持续数日。看到下面这些天文奇观,你定会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甚至产生敬畏之情。
1.极光笼罩加拿大魁北克
8月4日,极光形成的绿色幕布笼罩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克里族地区瓦斯卡冈迪什鲁珀特河(Rupert River)上空,形成了光影交错的壮观景象。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捕捉到8月8日日冕物质抛射的壮观景象,这些物质喷发直接瞄准地球,还引发了将出现天文奇观的猜测。如今,业余天文爱好者或许将迎来另一场视觉盛宴:美宇航局太阳及日光层探测器7日发现的太阳耀斑活动甚至比前一次强度更大。虽然这一次大部分等离子体不是直接朝向地球,但科学家表示这仍会带来另一轮五彩极光展示。
2.灿烂星空与极光辉映
8月6日,上周日冕物质抛射形成的极光在加拿大马尼托巴湖岸边劳伦海滩上空发着微光。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太阳喷射的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氮、氧等原子碰撞,给其注入能量,这些原子以光的形式释放,结果产生了绿色、红色、蓝色等颜色的闪闪发光的大幕。
3.奥斯陆极光表演
8月4日,在上周日冕物质抛射引起的极光展示中,绿光与湖水和大地相映成趣。在北半球,极光在靠近北极圈附近的高海拔地区更为常见,比如美国阿拉斯加州北部、加拿大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不过,根据科学家的预测,8月7日的日冕物质抛射使得极光这种壮观现象在世界上一些海拔相对低的地方出现。事实上,业余天文爱好者甚至在奥斯陆、加拿大马尼托巴湖和美国苏必利尔湖这些地球最南端的地方捕捉到极光靓影。
4.湖水与极光交相辉映
正如这张全景图所示,8月3日,在苏必利尔湖靠向密歇根州的一侧,五颜六色的极光交相辉映。向地球进发的太阳风暴并不一定就能形成极光。若没有大量太阳观测卫星的帮助,科学家很难确切了解到日冕物质抛射对地球大气层的准确影响。根据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科学家利昂-格鲁布的预测,8月1日太阳耀斑形成极光的概率为50%。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8月9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与欧洲航天局最新拍摄的德黑兰上空月球轨迹、剧烈太阳海啸以及云团中的蛇形轨迹等壮观景象。
1.云团中的蛇形轨迹
根据美宇航局MODIS卫星7月14日拍摄的照片,由于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Tristan de Cunha)上空气流的变化,云团中形成了蛇形模样。这种螺旋形的云型被称为卡曼漩涡或涡街。特里斯坦-达库尼亚岛是个火山岛,属于英国在南大西洋的领土,岛上居民只有大约275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偏远的有人居住岛屿,位于南非以西1750英里(约合2816公里),南美洲以东1510英里(3360 公里)。
2.火星气候记录
在一颗轨道卫星的镜头下,火星一层层沟槽揭示了火星长期气候变化模式。在过去几百万年,火星轨道的变动已经改变了水冰在这颗红色星球的分布。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冰和尘埃以不同数量在南北两极积聚。在这张美宇航局最新公布的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照片中,火星极地沉淀物的沟槽壁展现奇特的变化。通过分析沟槽壁,科学家能像利用冰芯样本分析地球气候变化一样,深入研究火星气候变化。
3.德黑兰上空的月球轨迹
这张摄于7月13日的延时摄影照片显示,一轮娥眉月出现在伊朗最高建筑物——米德拉电视塔(Milad Tower)的塔顶后面。月球在移动过程中,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经历了8个不同阶段。当我们从地球上看去月球完全变黑时,新月后面其实尾随着娥眉月。随着轨道不断变换,月亮发光面渐渐增大,直至我们看到一轮满月。接下来,月球球面越来越小,重新回到新月阶段。
4.剧烈太阳海啸
根据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台拍摄的紫外光照片,等离子体或带电气体8月1日席卷太阳北半球。不同的颜色显示太阳的不同温度,从100万开氏度到200万开氏度(约合180万华氏度至360万华氏度)不等。超高速太阳爆发(称为日冕物质抛射)直接向地球的方向不断喷射带电粒子,有科学家预测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异乎寻常的绚丽极光。
5.超新星残骸三维图
根据科学家最新公布的超新星残骸SN 1987A的三维图,这个沙漏状的爆发恒星并不如想象的那般均衡。利用位于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采集的数据,天文学家可以证实,一旦超大质量恒星爆发,有些抛射物质比其他抛射物质更快地进入太空,这与最新电脑模型的预测结果是一致的。(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7月27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展示了维珍银河“进取号”太空船首次载人飞行、强烈的太阳磁场形成的并列弧形远紫外线等壮观景象。
1. 太阳磁场与远紫外线
这是7月16日公布的、由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天文台的观测数据所形成的合成图。图中,来自太阳的远紫外线形成了一组组弧形光线,而且向相反电荷区域延伸。太阳动力天文台携带了三种主要科学仪器,如日震及磁场成像仪、远紫外线变化实验仪和大气成像组件。日震及磁场成像仪显示的蓝色和橙色区域,表明该区域磁场拥有相反电荷。大气成像组件提供了关于太阳紫外线的数据。美国宇航局科学家介绍说,远紫外线形成并列的弧形光线,表明该区域的磁场更强。
2. 维珍银河“进取号”太空船
上周,维珍银河“进取号”商业太空船首次实施载人飞行。本图中,“进取号”正飞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莫哈韦沙漠上空。目前,维珍银河公司尚未准备好发送首批太空游客。在大约六小时的试飞中,“进取号”仍然紧紧地与维珍银河母船组合在一起没有分离。根据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计划,母船将搭载“进取号”飞达亚轨道高度。太空船上两名机组人员通过此次飞行开始一系列测试,为将来的单独太空飞行做准备。
3. 巨型年轻恒星发出绿色光芒
本图显示了由美国宇航局“斯必泽”太空望远镜所拍摄的恒星形成区,图片左上部一颗明亮、巨大的年轻恒星正发出绿幽幽的光芒。美国宇航局本周公布了这一档案图片。这张照片可以帮助天文学家更细致地观测围绕在这颗巨型年轻恒星周围的尘埃层。这颗恒星质量大约是太阳的20倍,直径大约是太阳的5倍。通过对这颗恒星及其周围尘埃层的研究,天文学家发现了巨型恒星与它们较小亲属属于同样的形成机制的直接证据。
4. 火星相机
本图公布于7月19日。这是一部安装于“好奇”号火星登陆车上的火星专用相机(“火星降落成像系统”)。“好奇”号是美国宇航局新一代火星登陆车,火星相机安装于“好奇”号的下面。美国宇航局网站介绍说,火星相机将带给太空爱好者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如搭乘太空飞船亲自前往火星。“火星降落成像系统”预计将在2012年8月“好奇”号降落前两分钟时开始拍摄高清晰度、全色调的火星影像及火星登陆车的登陆过程。第一个镜头应该是当“好奇”号穿越火星大气层时隔热板脱离,紧接着第二个镜头应该是当“好奇”号登陆火星时所形成的尘埃旋涡。美国宇航局计划将直播“好奇”号登陆火星的过程。
5. 土星F环的扇形结构
在土星F环明亮的中心附近,存在一些扇形的结构。这种结构显示了土星小型卫星土卫十六是如何在太空中“滚雪球”的。美国宇航局“卡西尼”号太空船捕捉到这一过程。在7月20日公开的这张照片中,暗色的通道表示卫星正在通过该处。土卫十六的重力作用溅起了F环周围的物质,产生了波状结构。一些较明亮的部分,则是F环上冰质物质。(彬彬)
4.对比鲜明的土星卫星
在这张由“卡西尼”号飞船拍摄的照片中,土星的两颗卫星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最显眼的位置,土卫四的清晰图象显示了这颗卫星上“小束状”地形—— 其实是交错纵横、外壁鲜亮的山谷。在土卫四的后面,则是土卫六模糊的身影,其北极地区弥漫着大气薄雾。土卫六也是唯一一颗已知大气“发育完全”的卫星。这 张照片于6月21日公布。
5.太阳帆完全展开
在这张非同寻常的“自拍照”中,日本“IKAROS”飞船机载摄像机6月15日与主体分离,捕捉到这艘飞船上的太阳帆完全展开的首张照片。 “IKAROS”飞船于5月21日发射,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混合动力太阳帆的空间探测器——动力一部分来自于光压(solar pressure),一部分来自于传统太阳能。“IKAROS”飞船的薄膜展开后的宽度虽只有46英尺(约合14米),但任务经理估计它会驱使 “IKAROS”飞船以最高每秒328英尺(约合每秒100米)的速度飞行。
6.工人组装“猎户座”飞船
新奥尔良的美宇航局米丘德装配车间,工人师傅采用一种名为“搅拌摩擦焊接”的技术,安装“猎户座”飞船的舱壁和前锥体。在确认焊接完好后,“猎户座”飞船将在非常逼真的环境下开始地面测试。“猎户座”飞船原计划用作“星座”计划的乘员舱,但在2010年初“星座”计划被取消以后,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要求仅将“猎户座”飞船作为救援宇航员撤离国际空间站的工具。“星座”是美宇航局在布什政府任内提出的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旨在重返月球,最终建立一个月球基地。(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24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及其他国家航天机构最新捕捉到的太阳剧烈爆发、太阳帆在太空完全展开等壮观景象。
1.太阳爆发壮观场景
在这张由美宇航局太阳动力学观测卫星5月份拍摄的照片中,太阳爆发以后,明亮的等离子体弧笼罩在太阳表面。照片中的黑色区域表明,太阳爆发时, 那里的物质被席卷一空。这张于6月21日公布的照片是采用“大气成像组件”拍摄的,这台仪器以多种波长记录下太阳大气,帮助科学家将太阳表面变化与太阳内 部活动联系起来。
2.壮观的恒星形成过程
在太空,少许色彩都预示着大动作。在这张6月22日公布的由“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中,恒星形成过程中爆发的惊人能量令N11星云(亦称 “豆子星云”)披上了粉色与紫色外衣。N11星云是地球附近最活跃的恒星形成区之一,属于附近星系——大麦哲伦星云中一个由气云和星团构成的复杂网络。天 文学家观测到N11星云接连三次出现恒星形成高潮,每一次均发生在距离该星云中心更远的地方。
3.南极光如蛇般蜿蜒
即便对见识多广的宇航员而言,这都是极为罕见的一幕:南极光如蛇般蜿蜒,停留于南印度洋上空。极光是指因太阳带电粒子与地球高层大气碰撞,使得 氧原子和氮原子获得能量,接着以光的形式释放的奇特现象。极光通常只有在地球两极附近才能看到,在那里,磁力线将带电粒子导向地球。不过,今年5月由国际 空间站上宇航员拍到的南极光发生在地磁暴期间,这场地磁暴临时改变了地球磁场,使得极光更接近赤道。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颗恒星要到生命尽头并发生爆炸时,它会发射出一颗飞行速度为每小时500万英里(800万千米)的 “宇宙子弹”,这就是N49超新星残余物新照片中显示的内容。这张照片与其他的一些照片成为本周太空活动的焦点。
1.太阳“疤痕”
在英国摄影师皮特·劳伦斯5月17日从地球拍摄到的这张照片中,一个奇特的扁平太阳暗条似乎成了太阳表面的一道“疤痕”。在这张照片拍摄前数天,太阳爆发日珥。日珥是在太阳表面上方但仍处于太阳磁场内的一个非常密集的冷气区。日珥沿日轮边缘出现,在广袤黑暗的太空映衬下,日珥看起来像明亮的光环。但是,在太阳旋转时,我们能看温暖明亮的太阳表面映衬下的日珥,它们看上去像黑色的“裂纹”(如图),也被叫做“暗条”。
2.超新星的宇宙子弹
这张照片公布于24日,由哈勃望远镜收集的可见光数据(黄色)和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收集到的X射线数据(蓝色)的合成。这颗“宇宙子弹”富含硅、硫和氮,它似乎正从超新星残骸上端明亮的光源射出,天文学家表示,中子星可能是这颗巨大恒星坍塌和爆炸后的产物。
3.航天飞机和国际空间站
在5月16日“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前不到1小时,地球上的一位摄影师拍下了它们在太阳映衬下的侧影。当时,“亚特兰蒂斯”航天飞机正面朝下靠近空间站,以便国际空间站的机组成员能检查隔热板受损情况。这意味着在拍摄这张照片时,航天飞机的有效载荷舱门正对地球。
4.“流浪者”星系
双子星天文望远镜拍到的这张照片中有气泡光、冲击波和旋涡星云NGC 1313附近很多发光的新生恒星。这张照片含有三种可见光波长的数据,它是他由智利的双子星南方天文望远镜拍到的。红色表示电离的氢气,绿色为电离的氧气,蓝色代表电离的氦气。NGC 1313是一个星爆星系。通常,星爆产生于星系与星系的近距离接触,这样可形成引力作用,导致恒星产生。但是,NGC 1313是一个流浪星系,它远离其它星系群,所以,它的星爆活动原因是一个谜团。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13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过去一周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宇航局和其他太空机构最新捕捉到的恒星“装配线”、炽热的速逃星及太阳爆发等壮观景象。
1.旋转的泄漏原油
根据最新公布的日本宇航员野口宗千从太空拍到的一张照片,泄漏的原油在距路易斯安那州海岸不远的墨西哥湾旋转,就像倒进咖啡的乳脂一样。在左下角,低云盘旋于墨西哥湾上空。美宇航局和其他太空机构的卫星一直在从太空追踪墨西哥湾泄漏原油的动向,野口宗千从国际空间站拍摄的这张照片提供了有关漏油状况的不同视角。照片是从侧面拍摄的,捕捉到细微的黑色原油带在阳光反射下,与浅色调的海水形成了鲜明对比。相比之下,卫星照片通常是以直线的视角拍摄的。
2.炽热的速逃星
在“加利福尼亚海岸”不远处是肉眼可以看见的温度最高的恒星之一。美宇航局“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器”(WISE)拍摄的最新照片展现了加利福尼亚星云的状况。加利福尼亚星云是一个由尘云和气体构成的恒星形成区,长度约为100光年。在加利福尼亚星云左上方的红色尘云顶端是Menkhib恒星。Menkhib恒星的表面温度是太阳表面温度的六倍。它是一颗速逃星,即从邻近的“恒星托儿所”被抛出的恒星,现正加速穿过加利福尼亚星云的尘埃和气体。红云属于正被这颗快速移动的恒星前方冲击波加热的加利福尼亚星云的一部分。
3.“猎户座”逃逸系统试验
5月6日,一群观众聚集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试验场,观看“猎户座”新型飞船的紧急逃逸系统试验。“猎户座”飞船是美宇航局新近取消的“星座”计划的“幸存者”。与以前的“阿波罗”飞船一样,“猎户座”可以通过大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如果在发射后发生意外情况,紧急逃逸系统可以使乘员舱与火箭分离,令乘员到达安全高度以准备着陆。
在此次试验中,紧急逃逸系统的火箭发动机将乘员舱发射到距地面仅1英里(约合1.6公里)的高度,然后降落伞打开,从而使乘员舱飘回地面。虽然按照美宇航局的当前计划,会继续建造“猎户座”飞船,但它现在只是充当了国际空间站宇航员的紧急“救生筏”。
4.太阳爆发
美宇航局STEREO卫星近日捕捉到太阳爆发的精彩瞬间。4月30日至5月2日,太阳三次爆发,而最大的一次爆发产生了环状等离子体,具有明显的扭转运动。这张照片公布于5月7日,展现了一种相当常见的太阳活动。
5.恒星“装配线”
在欧洲航天局“赫歇尔”天文望远镜拍摄的最新照片中,“狐狸座”内隐藏的原材料库藏结果却是恒星的“装配线”。银河系的扰动引起星系内云状气体和尘埃浓缩成细丝状,充当恒星的“孵化器”。随着整个网络越来越稠密,引力不断增加,细丝最终会分裂成互不相干的“胚胎”,这些“胚胎”随后会崩溃,形成恒星“婴儿”。(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月1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在银河系的数十亿颗恒星当中,15%可能具有太阳系的“双胞胎”。
这项研究是建立在对拥有气态巨行星的恒星调查基础之上。气态巨行星类似于木星和土星,距其恒星十分遥远。正如太阳系中的情况一样,这些恒星与其气态巨行星相距遥远,从而产生了岩质行星在恒星适居带“茁壮成长”的广阔空间。液态水可以存在于恒星的适居带。这一结论增大了银河系内拥有类似地球的行星和其他生命形式的可能性。
未参与最新研究的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天文学家黛博拉-费舍尔(Debra Fischer)指出:“在寻找行星努力的头十年,我们感到有点担心——其他星系看上去与太阳系截然不同。最新研究将打消我们的疑虑,原来银河系中存在大量太阳系的‘双胞胎’。这一数据确实巩固了有关宇宙中拥有很多像地球一样宜居星球的理论。”
天文学家认为,气态巨行星通常形成于距其恒星很远的地方,而像地球一样的岩质行星则形成于距其恒星更近的地方。不过,天文学家指出,在一些恒星系,气态巨行星会向内移动,影响更小的行星偏离其运行轨道,或是完全摧毁岩质星球。与此同时,像太阳系恒星一样的恒星系则在稳定的外层轨道拥有气态巨行星。
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俄亥俄州立大学天文学家安迪-古尔德说:“在这些恒星系中,存在可供类地行星成长、不被甩出其轨道的空间。”此外,天文学家对木星的研究表明,处于外层的气态巨行星可以起到“引力盾牌”的作用,保护里面的岩质星球及其上面的潜在生命形式不会遭受频繁的小行星撞击。
为寻找这种恒星系,近百位科学家加入“微透镜追踪网”(MicroFUN)项目,采用一种称为微引力透镜(gravitational microlensing)的技术探测银河系。按照这种方法,当一颗恒星从另一颗恒星前面经过时,更近恒星的引力就像透镜一样,弯曲和放大更远恒星的光。如果更近的恒星拥有绕其轨道运行的行星,观测者就可以通过被放大的光发现它们存在的微妙线索。
根据一项对为期4年微透镜数据的分析结果,如果银河系内所有恒星都存在类似太阳系的星系,天文学家至少应该已发现6个这样的星系,但迄今为止,他们仅仅探测到一个像太阳系的星系:2006年,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拥有像木星和木星一样行星的恒星。古尔德及同事上周在美国天文学会第125次会议上宣布,这意味着银河系内可能有15%的恒星具有像太阳系一样的星系。
古尔德警告说,其研究小组的“非常粗略”的估计是建立在有限的数据基础之上,随着未来几年其他恒星系的发现,评估结果可能会改变。例如,有些恒星系可能仅存在类地行星,而没有气态巨行星。但我们目前还不确定这一点,因为大多数恒星距离地球过远,使得当前的观测仪器发现不了小型岩质星球。随着新的行星寻找任务(如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开始结出果实,这种状况可能会改变。
瑞士苏黎世天文学会的迈克尔-迈耶表示,古尔德的发现与最近一系列研究结果相符,这些研究称像“超级地球”一样的较低质量行星在银河系可能相对常见。迈耶也没有参与古尔德的研究。他说:“结果或许是,恒星具有较低质量的类地行星最终会变成习惯而非例外。果真如此的话,揭示更小类地行星和质量更大气态和冰质巨行星之间的关联,可能有助于我们了解类地行星在银河系究竟有多普遍。”(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12月31日消息,美国国家地理网站公布了近一周来的精彩太空照片。这些照片集中展现了美国卫星或太空望远镜最新捕捉的火星奇幻沙丘和太阳盘面狂躁活动等壮观的天文景象。
1.红外天文学的“进化”
这是蛇夫座(Rho Ophiuchi)恒星形成区的四张照片,集中展现了过去25年红外天文学的“进化”。四张图以时间为顺序排列,每一张都是由过去或当前美国参与管理的红外天文台拍摄的:红外线天文卫星(IRAS)、红外线太空天文台(ISO)、2微米全天巡天(2MASS)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红外光是肉眼所看不见的,所以,红外处理与分析中心对四张照片进行了假色处理,帮助天文学家进一步理解恒星在蛇夫座的形成过程。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尘埃温度和构成,以及形成于稠密分子云中的数百颗恒星的不同年龄。
2.火星沙丘
这张最新公布的假色照片看上去就像是一排排锯齿状南极冰山,但实际上描述了火星子午线台地(Terra Meridiani)覆盖亮色基岩的黑沙。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于2006年11月拍到这张照片,当时,火星探测器“机遇”号对子午线台地进行了勘测。黑色山脊的整齐间距表明,沙子被吹到了亮色基岩上,形成了波纹状沙丘。“机遇”号发回的数据显示,与地球上由石英构成的大部分沙子不同,火星黑沙主要由火山玄武岩构成。
3.行星的形成
在这张艺术想象图中,行星正形成于一颗年轻恒星布满尘埃的盘面中。上述一幕就发生在像MWC 419这样的恒星周围。MWC 419是颗蓝色恒星,距离地球大约2100光年,天文学家日前通过安设在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发现了这颗恒星的踪影。利用可阅读近红外光信号的仪器,这个天文学家小组可以测量MWC 419恒星周围5000万英里(约合8046万公里,大概相当于日地距离的一半)内尘埃圆盘的温度。尘埃圆盘的温度差异可能与其化学构成和其他特性有关,这或许会对行星在恒星周围的形成造成影响。
4.斐济巴河三角洲
在这张由美宇航局“地球观测者1号”卫星12月18日拍摄的真色照片中,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最大岛屿维提岛附近巴河三角洲(右下角)周围到处是深绿色的红树林。红树林可以帮助保护其附近覆盖广但却脆弱的珊瑚礁(淡蓝色)。红树林扎根于浅浅的海底,经常给予小鱼以无微不至的保护,直至它们能依靠珊瑚礁生活。树根还会捕获河流沉积物和农业径流。河流沉积物会与珊瑚礁争抢生存所需的阳光,而农业径流则会助长有害藻类的生长。作为回报,珊瑚礁会令剧烈冲击海岸的波浪速度减缓下来,从而保护红树林树根免遭巨大涡流的侵袭。
5.狂躁太阳盘面
在这张太阳与日光层天文台(SOHO)于12月22日拍摄的紫外照片上,五个区域的磁场活动使太阳盘面闪耀着亮色斑点。在以可见光看太阳时,其中两个区域类似于“黑色”的太阳黑子。这是太阳与日光层天文台在2009年首次捕捉到太阳上几乎同时发生的剧烈活动。科学家表示,这或许预示着太阳罕见的漫长安静期的结束。(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