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新华网华盛顿3月13日电(记者 易爱军)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克劳利13日因指责军方不恰当对待一名泄密军人而辞职。

  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一项声明中说,她已经“遗憾地”接受了克劳利辞去负责公共事务助理国务卿职务。声明援引克劳利的话说,他的言论造成了影响,应当对此承担“完全责任”。为此,他递交了辞呈。

  驻伊拉克美军情报分析员布拉德利·曼宁因私自下载大量美国外交电报以及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机密报告并将其泄露给“维基揭密”而于去年5月被捕。美国国防部将其单独关押,夜间禁止他着装睡觉并不时将其唤醒,以防他自残。

  克劳利11日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一次讨论会上说,国防部对待曼宁的方式“荒谬可笑、适得其反而且愚蠢”,他对此感到不解。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在白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国防部已向他保证相关程序“适当而且符合基本标准”,而且国防部的担心与曼宁的安全相关。

  现年60岁的克劳利早年在美国空军服役26年,曾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2009年5月开始担任负责公共事务助理国务卿和国务院发言人。

  希拉里·克林顿在声明中还说,克劳利的副手迈克尔·哈默将代理国务院发言人一职。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晏友琼。中新网记者 邓永胜 摄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晏友琼。中新网记者 邓永胜 摄

  中新网3月11日电 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晏友琼11日证实,国务院已经批准云南的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意见。云南将形成一个“八入滇”“四出境”的铁路网,能够与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中东国家连接起来。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11日举行记者会,晏友琼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以上消息。

  晏友琼介绍,在2009年的7月,胡锦涛总书记到云南去视察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同年,云南省委就把桥头堡建设作为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确定下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并及时组织代表调研,提出建议。2010年全国人代会提出后,全国人大把它列为13个重点建议之一,比较有力、有效地促进了桥头堡建设。

  晏友琼介绍,2010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牵头,46个部门的160多位同志组成调研组赴云南各州市进行调研,涉及范围很多,比如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口岸建设等,形成了国务院支持建设桥头堡的意见。

  晏友琼在记者会上向中外记者透露,“支持云南建设桥头堡这样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国务院很快就要下发”。她表示,将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在“十二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我也坚信这一点。

  晏友琼表示,作为桥头堡建设,云南省首先要解决兴边富民工程的政策方面、项目方面、资金方面、人才方面的支持;同时要把云南大通道建设好,包括水路、航空、铁路。

  晏友琼用铁路的例子来说,我们现在要形成一个“八入滇”“四出境”的铁路网,让这个大通道能够把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中东国家连接起来。下一步的开放,就云南来讲,向东南亚和南亚开放的优势是很好的,将对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月5日公布的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关于“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部分表述称:“发挥沿边优势,制定和实行特殊开放政策,加快重点口岸、边境城市、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把广西建成与东盟合作的新高地,把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不断提升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

(编辑:SN012)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侯丽军 刘畅)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内各部门、军队、驻外使领馆、地方政府和中资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截至北京时间3月2日23时10分,我迄今掌握并有回国意愿的在利比亚中国公民已经全部撤出,共计35860人。撤离我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已取得阶段性胜利。

  国务院撤离我在利人员应急指挥部成员、外交部副部长宋涛对媒体表示,这次撤离行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情况复杂,规模空前,挑战史无前例。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一直牵挂着在利比亚同胞的安危,在第一时间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国务院迅速成立应急指挥部加强统筹协调,确保在不到十天时间里取得了撤离工作阶段性胜利。

  宋涛说,事实证明,这次成功撤离行动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前后方、各部门、各地方和有关企业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军民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关心和支持的结果,也是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得人心、朋友多的结果。

  宋涛表示,有关国家为中方的撤离行动提供了各种便利与协助,中方对此表示赞赏和感谢。在撤离行动中,中方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12个国家撤出了约2100名外籍公民。

  宋涛说,截至目前,我撤离利比亚人员中,有20745人已经回国。中国政府将继续安排包机,尽早接回暂时安置在第三国的同胞。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谭晶晶、廖雷)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指挥下,我在利比亚人员撤离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25日凌晨2时15分,我国撤离在利人员的首架民航包机安全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包机搭载224人。

  首批撤离人员主要是我在利工程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受国务院委托,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和外交部、国资委、民航局、总参谋部等有关单位及企业负责人前往首都机场迎接。首架包机顺利回国,标志着我在利人员撤离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据了解,该架包机于北京时间24日13时55分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机场起飞,经过12个多小时飞行抵达北京。

  我国第2架搭载227人撤离在利比亚人员包机抵京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1年《法治蓝皮书》。书中的《中国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10)》对43个较大的市(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较大的市)及59个国务院部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进行了测评。其中59个国务院部门中,八成得分在60以下。

测评结果显示,国务院部门总分排名前八位的依次是:科学技术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得分相同的按照汉字笔画排序)。其余51个部门得分均在60分以下。其中国家预防腐败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得分为个位数,排名垫底。

蓝皮书指出,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制度不落实、电子政务重复建设、公开意识淡漠、公开流于形式、信息更新滞后、公众获取成本被人为加大、个别地方政府公开工作退步等七大问题。

报告课题组有关专家特别强调,同去年相比,今年在信息公开方面凸显的问题是许多部门和单位存在人为增加信息公开难度、缩小信息公开范围的严重倾向。前者比如很多单位要求公众必须说明申请公开的理由、提供与政府信息公开无关的个人信息、上传证明其申请用途的文件等,但这些都是信息公开有关规定要求以外的附加要求,人为设置了非制度性障碍。后者主要表现为不少政府机关提出只有以正式公文形式制作的信息才属于应公开的政府信息等,不当缩小了“政府信息”的范围。

本次调研对于国务院部门,调研组以预算信息的公开为验证的个案;对于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的公开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国务院部门预算信息的公开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预算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信息公开条目不明晰。在59个国务院部门中,在目录或者网站主页中设置财政预算栏目的仅有27个,占全部被调研国务院部门的45.8%。没有一个部门公开非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信息,也没有一个部门对收支预算编制标准做出详细说明。

同时,食品安全信息成为政府透明度短板。蓝皮书指出,不少地方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网站无法打开,或者信息栏目内容极少。许多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不能通过网站获取。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者张然)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周婷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加强食品安全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全面执行食品安全法,彻查严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坚持集中治理和日常监管并重,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打好攻坚战、持久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回良玉出席会议并指出,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副主任王岐山出席会议并指出,要加快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监管能力。

会议听取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负责人以及卫生部、农业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汇报和发言。研究了2011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会议认为,过去一年,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食品安全形势总体保持平稳。但当前食品安全基础薄弱,工作难度加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必须增强紧迫感,毫不松懈地继续抓好食品安全工作,促进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好转。

会议强调,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做好今年食品安全工作,要针对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重点问题,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一抓到底,决不手软,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矛盾;落实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增强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强化政府监管,在各个环节上严把安全关口,加大监管投入,增加重点产品抽查力度和检查批次,依法严惩违法违规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加快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提高应急处置和快速反应能力,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

会议要求,针对食品生产经营链条长、涉及面广的特点,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作,食品安全办要加强综合协调,进一步形成食品安全工作合力。要面向和依靠人民群众,搞好舆论宣传和监督,及时发布准确信息,及时澄清虚假消息,增强消费者信心,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据介绍,国务院2010年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作出部署后,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清理、修订和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加强各环节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多万家(次),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有效打击震慑了不法分子。2011年,各级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以严打食品安全违法和严管食品生产经营为重点,落实安全责任,强化监管能力,完善应急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本文来源:新华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于幼军任南水北调办副主任 曾留党察看2年

于幼军(资料图)

近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机关各司、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书记、主任鄂竟平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对办公室领导同志调整的决定并讲话。李津成、于幼军在会上讲了话。张野、蒋旭光出席会议。

根据国务院决定,任命于幼军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职务;根据中央组织部决定,于幼军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成员,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成员职务。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机关各司、直属各单位和中线建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中国南水北调官网)

于幼军简历

男,汉族,1953年1月出生,江苏省丰县人,研究生学历,哲学博士学位,1971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工作后历任广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期间1980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华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大学本科函授学习);1986年8月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86年11月,任广州市东山区委书记;1990年3月任广州市天河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1992年11月任广州市委常委、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1993年3月,任广东省委宣传部部长;1994年8月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期间1993年3月至1995年8月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学习,1996年9月至1999年6月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习);2000年4月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深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0年6月任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2003年5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2003年6月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副省长。

2005年7月8日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于幼军为山西省副省长、山西省代理省长。2006年1月在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举为山西省省长。2007年9月山西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接受于幼军因工作变动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的请求。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新闻回顾:于幼军被撤 案情几经反覆(图)

于幼军担任深圳市市长期间利用职权影响力,在市政府招标工程中令其亲友所属香港公司中标而获取巨额利润,严重违反了党纪、政纪,因而对其作出“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资料图:于幼军 资料图:于幼军

  近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召开机关各司、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书记、主任鄂竟平宣布党中央、国务院对办公室领导同志调整的决定并讲话。李津成、于幼军在会上讲了话。张野、蒋旭光出席会议。

  根据国务院决定,任命于幼军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职务;根据中央组织部决定,于幼军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成员,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党组成员职务。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机关各司、直属各单位和中线建管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来源:中国南水北调官网)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资料图:于幼军 资料图:于幼军

  南都讯 记者陈宝成 发自北京 曾被处以撤销中央委员、留党察看两年处分的文化部原党组书记、副部长于幼军,日前被任命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

  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主办的“中国南水北调网”昨日刊发消息称,近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召开会议,该办党组书记、主任鄂竟平宣布:根据国务院决定,任命于幼军为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副主任职务;根据中央组织部决定,于幼军任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党组成员,免去李津成的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党组成员职务。

  目前,该网站领导专区栏已更新,于幼军位居该办三位副主任的最后一位。

  任职山西时因“黑砖窑”道歉

  现年58岁的于幼军是江苏人,拥有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深圳市长;后调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2005年7月调任山西,成为山西省委副书记、副省长、代省长,第二年当选省长。

  举世震惊的“黑砖窑事件”迫使于幼军在媒体的聚光灯下,向受到伤害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道歉,并向山西人民作出检讨。

  在2007年6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于幼军说:“作为一省之长,我难辞其咎,深感内疚和痛心,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受到伤害的农民工兄弟及家属,表示道歉!向全省人民检讨!”

  受处分后淡出公众视线

  2007年8月30日,于幼军“另有任用”,离任山西,并很快被任命为文化部党组书记、副部长。但出乎意料的是,在2008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于幼军并没有被“扶正”为文化部长。

  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于幼军同志问题的审查报告》,决定撤销于幼军中央委员会委员职务,确认中央政治局2008年9月5日作出的给予其留党察看两年处分

  自受处分后,于幼军淡出公众视线。唯一见诸报道的是去年7月5日,于幼军以“文化部副部级领导”身份赴甘肃庄浪调研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情况。

  专家观点

  被问责官员复出应引入公众评价程序

  南都:如于幼军这样的高官复出,折射出中央怎样的用人观?

  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央对于有能力但因犯错误而被问责的高级官员,既正视他的问题,又“治病救人”,宽容惜才,而不是在他犯错误后“一棍子打死”、求全责备。由于几次节外生枝,让于幼军的仕途几经波折;但在留党察看两年后,应该说于幼军表现不错,为人低调,应该继续发挥他的作用。

  南都:近些年来,被问责官员复出越来越引起舆论和社会公众的关注与评论。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被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不透明。对此你怎么看?

  汪玉凯:被问责官员复出要走什么程序,关键看他所犯错误和所受处分的性质。于幼军被撤销中央委员、留党察看两年,这是党内纪律处分;去职文化部副部长,这是政纪处分;但并不是说他构成犯罪——— 如果他构成犯罪,就不可能再复出了。

  留党察看两年中,他的个人表现至关重要。如果他的表现很好,没有任何问题,经过两年后他又不到退休年龄,这就需要组织为他安排工作。一般来说,党组织会给他做出鉴定,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份鉴定往往决定他能否复出,以及复出后担任什么职务。因此按照党内程序,于幼军能否复出,文化部党组应该做出结论后报中央,最后由中央政治局讨论决定他能不能复出以及复出后担任何职。

  南都:被问责官员复出,除了遵循基本的党内程序之外,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汪玉凯:在遵循党内基本程序的前提下,被问责者的个人能力、所犯错误的性质以及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与其能否复出有直接关系。比如,于幼军曾先后在广东、湖南、山西担任要职,个人能力比较强;在各地都有所作为,老百姓的口碑较好:不管是在广东、湖南还是山西,很多老百姓认为他是干实事的官员。这是决定他能够东山再起的重要前提。

  但目前被问责官员复出仍缺乏严格而公正的程序,换言之,对社会公众公开的程序远远不够。除了党内程序之外,我认为还应该引入对被问责官员复出的公众评价机制,这样被问责官员复出才会更流畅,而消解社会种种非议。在互联网时代,公众完全有权利、有能力、有可能参与其中。这样被问责官员复出的程序才能更科学、更民主,更公平公正。南都记者 陈宝成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据新华社电 经过3年多反复调研,40多次座谈会,2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年1月21日,国务院出台了5章35条4000多字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物权法出台 拆迁条例面临修订

新条例出台前,我国一直在沿用1991年出台、2001年修改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施行,明确界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与国有、集体财产权的平等主体地位。旧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因与物权法有关规定不符,面临停止执行。

2007年12月14日,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修改决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拆迁补偿条例(草案)》,并首次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会议要求有关部门广泛听取意见进一步修改后,再次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然后公开征求群众意见,再由国务院决定公布施行。

随后,国务院法制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奔赴各地了解情况,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地方及有关部门、被拆迁人、房地产开发公司和拆迁公司负责人的意见。

三年调研 两次征求10万意见

2010年1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首次公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一经公布,立刻引起关注。第一次公开征求意见10个多月后,2010年12月1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仅在两次征求意见期间,国务院法制办分别征集意见65601条和37898条。

两次征求意见过程中,公众最关注补偿问题。第一次征求意见,公众就提出相关意见13332条;第二次征求意见,公众又提出大量相关意见。

评价

最大亮点是取消行政强拆

“取消行政机关自行强拆”被认为是最大的亮点。

国务院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强拆中出现一些恶性事件,虽然是极少数,但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利明认为,通过禁止性规定规范搬迁活动,将强化对被征收人权益的保护,有助于化解长期以来因建设单位作为搬迁主体所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表示,制度设计者希望通过司法程序的设置来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把风险降到最低。

受到立法权限、实际情况等制约,新条例对集体土地征收问题没有规定。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对有关集体土地征收和补偿的规定作出修改,由国务院尽早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

(本文来源:新京报 )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2 页,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