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海豚正在向渔民发出信号

  科学网(kexue.com)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巴西Laguna海滨有这样一群奇怪的海豚,它们总是主动帮助渔民捕鱼,当地的渔民都依赖海豚来帮助捕鱼。研究发现当地约有20只海豚能够与人类合作捕鱼,而其他海豚群体则不然。人们尚不了解为什么只有这一群海豚会选择与人类合作。

  鲻鱼是当地的主要渔业资源,也是海豚和渔民的主要捕猎对象。海豚会先驱赶鱼群到渔船周围或至齐膝深的水域。之后,海豚摆动头部或尾部向渔民发出撒网的信号。

  来自Santa Catarina联邦大学的研究员指出:大约有200名当地渔民几乎完全依赖于海豚捕鱼。 渔民们不会在没有海豚帮助的前提下自己捕鱼,因为他们知道海豚比他们更出色。渔民们还为所有的海豚命名。海豚'Scooby' 和'Caroba,' 已经为当地渔民服务超过15年。海豚的社会非常复杂,它们的觅食行为通过相互交流来完善,而与渔民的亲密交流则使觅食能力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海豚和渔民相互依赖,共同生存。

  合作行为是有海豚母亲对在小海豚的成长学习中教授的,如同老渔民向年轻的新渔民传授捕鱼技巧以及如何与海豚打配合。海豚捕鱼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价值。与海豚合作捕鱼也已成为当地的一种独特的传统生活方式。(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秘鲁3000海豚死亡原因出结论 系感染麻疹病毒

  人类或由海豚进化而来 人体多处表现出水生特性

  佛山迷路白海豚年纪老迈 专家称暂不会放归大海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海豚正在向渔民发出信号

  科学网(kexue.com)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巴西Laguna海滨有这样一群奇怪的海豚,它们总是主动帮助渔民捕鱼,当地的渔民都依赖海豚来帮助捕鱼。研究发现当地约有20只海豚能够与人类合作捕鱼,而其他海豚群体则不然。人们尚不了解为什么只有这一群海豚会选择与人类合作。

  鲻鱼是当地的主要渔业资源,也是海豚和渔民的主要捕猎对象。海豚会先驱赶鱼群到渔船周围或至齐膝深的水域。之后,海豚摆动头部或尾部向渔民发出撒网的信号。

  来自Santa Catarina联邦大学的研究员指出:大约有200名当地渔民几乎完全依赖于海豚捕鱼。 渔民们不会在没有海豚帮助的前提下自己捕鱼,因为他们知道海豚比他们更出色。渔民们还为所有的海豚命名。海豚'Scooby' 和'Caroba,' 已经为当地渔民服务超过15年。海豚的社会非常复杂,它们的觅食行为通过相互交流来完善,而与渔民的亲密交流则使觅食能力更进一步的发展。所以,海豚和渔民相互依赖,共同生存。

  合作行为是有海豚母亲对在小海豚的成长学习中教授的,如同老渔民向年轻的新渔民传授捕鱼技巧以及如何与海豚打配合。海豚捕鱼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价值。与海豚合作捕鱼也已成为当地的一种独特的传统生活方式。(科学网kexue.com 重林)

  相关阅读:

  秘鲁3000海豚死亡原因出结论 系感染麻疹病毒

  人类或由海豚进化而来 人体多处表现出水生特性

  佛山迷路白海豚年纪老迈 专家称暂不会放归大海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网北京5月3日电(记者 刘东凯 廖雷)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天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美国总统奥巴马发来书面致辞。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中美开展战略与经济对话,促进了两国高层战略沟通,加深了对彼此战略意图和政策的了解,扩大了对中美关系发展方向的共识;有力推进了互利合作,增进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丰富了两国各领域各层次交流沟通。在本轮对话中,希望双方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为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

  胡锦涛强调,中美分别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向前发展,不仅能给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而且将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宝贵贡献。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中美两国国内情况如何发展,双方都应该坚定推进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

  胡锦涛指出,发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是需要创新思维,以创新的思维、切实的行动,探索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大国关系新路径。二是需要相互信任,我们这个星球有足够大的空间,应能容得下中美两国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三是需要平等互谅,尊重和照顾彼此利益关切,妥善处理分歧。四是需要积极行动,把各项共识落到实处,推动广泛领域务实合作,让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切实享受中美合作带来的好处。五是需要厚植友谊,积极推进两国社会各界交流交往,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友好合作的参与者、支持者。

  胡锦涛最后表示,中美关系正面临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让我们抓住机遇,排除干扰,共同努力,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之路。

  奥巴马在致辞中说,美国坚定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美中合作伙伴关系。美中双方通过频繁高层交往,已创建起有效沟通的框架。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彰显了美中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及双方合作的能力,它增进了沟通、增强了互信、深化了合作,表明美中两国可以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确保全球安全、稳定和繁荣。

  奥巴马表示,美中两国可以向世界证明,美中关系的未来不会重蹈历史覆辙,两国可以携手解决21世纪面临的严峻经济和安全挑战,为发展持久信任、长期稳定、充满希望的美中关系奠定坚实基础。

  胡锦涛特别代表、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和国务委员戴秉国与奥巴马特别代表、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共同主持对话并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王岐山表示,不久前,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在首尔举行会晤,习近平副主席成功访美。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定位,为本轮对话指明了方向。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建立以来,共达成151项经济合作成果。实践证明,这一对话机制是广泛、务实而富有成效的,照顾了彼此关切,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经济问题“政治化”,充分体现了中美合作互利双赢的本质,在中美经济关系层面有力地维护了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当前全球经济复杂严峻的情势下,希望双方以本轮对话为契机,进一步推动经贸、投资、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沟通协调,把两国元首的共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共同推动中美乃至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戴秉国表示,实践证明,中美两国元首作出举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决策是十分正确的。纵观世界历史,有太多大国争霸祸及自身、殃及世界的惨痛教训。我们身处21世纪,应该吸取教训,顺应大势,打破大国必然冲突对抗的所谓“历史宿命”,为世界带来持久和平与繁荣。今天,中国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所选择的发展道路。我们要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友好相处,共同发展,真诚致力于与美国建立和发展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只要中美双方都抱有赤诚,顺应大势,牢牢把握两国元首确定的正确方向,不断加强对话,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妥善处理分歧,就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克林顿表示,当今世界,国与国关系已不再是“零和”博弈,美中两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上任何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美中合作。今天的美中关系比起40年前尼克松总统访华时要强大得多,双方正在致力于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使两国都保持繁荣,不陷入敌对或冲突,这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也将为世界人民带来福祉。美方相信,一个繁荣的中国对美国有利,一个繁荣的美国对中国也有利。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对美国、对美中关系都十分重要,美方期待着双方通过对话,增强互信,避免误判,加强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协调。

  盖特纳表示,3年前,在全球经济面临严重威胁的时候,美中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建立,双方以建设性的合作方式共同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推动了两国关系发展。当前,世界经济仍然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美中都是经济和贸易大国,有着广泛的经济利益和重要的全球责任,需要建立更强大的经济关系和更好的合作框架,承认和尊重对方利益和关切,解决好有关问题,推进各自经济改革,促进双边贸易平衡增长,同时继续加强在二十国集团等多边框架内的合作,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开幕式后,双方分别进行了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4月2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莫斯科大学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4月28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莫斯科大学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新华网莫斯科4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魏良磊 明金维 人民日报记者吕鸿)莫斯科河畔的列宁山上,树木葱翠,生机盎然。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群——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在这里卓然矗立,气势不凡。

  莫斯科大学,举世闻名,也为中国人民所熟知。

  1755年1月25日,俄罗斯伊丽莎白女皇签署建立莫斯科大学的命令。随后沙皇俄国时代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在莫斯科市中心诞生了。跨越历史变迁,如今莫斯科大学已成为全俄的最高学府和世界一流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心之一。不少世界名人、各国政要曾在这里发表过重要演讲。

  4月28日下午,这座有着257年悠久历史的著名高等学府迎来了一位远方的贵宾——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穿着俄罗斯民族服装的女学生向李克强献上面包和盐,以这种迎接贵宾的传统礼节表达对中国领导人的敬意。

  可容纳1200多人的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座无虚席,连走廊都占满了学生。下午3时许,李克强在俄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俄副外长莫尔古洛夫、莫斯科大学校长萨多夫尼奇等的陪同下走进礼堂,全体师生自发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欢迎。

  萨多夫尼奇在致欢迎辞时说,李克强访问莫斯科大学并举行演讲,是对莫大为中俄友好与合作事业所作贡献的积极认可。

  随后,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李克强走上讲台,面带微笑,开始演讲。

  “20多年前我曾访问过莫斯科大学,此时此刻有故地重来之感。”李克强真切的话语一下子拉近了宾主间的距离,如同故人相遇,沟通深入心灵,台下的师生们聚精会神聆听他的讲话。

  李克强说,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文明古国和世界大国,两国人民和两国青年对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肩负重任。“我们用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深入认识国际关系中的中俄关系。”

  大国之交全球注目,中俄关系影响世界。李克强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尚未消除,全球性挑战也日益增多,但这其中有两个趋势日益突出:一是全球化与多极化并行发展;二是共同性与多样性相伴而生。

  “这是一个开放、多元、共生的世界,既有共性又有特性,既应相互借鉴又应彼此包容。这个世界需要和平、需要合作,使人们在共同发展中追求幸福生活。这个世界需要尊重、需要平等,在保障各国自身应有权利的同时,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李克强说。

  大道之行,同声相应。李克强指出,“中国和俄罗斯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顺应世界大势,发展中俄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责任”。

  正如李克强访俄前夕在俄媒体上撰文指出的一样,“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的讲话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俄罗斯人民共创美好未来的真诚愿望。李克强说,目前中俄关系处于最好的时期,两国人民的友谊就像俄罗斯谚语所形容的一样,我们是“胳膊肘般的感情”。回顾和展望两国关系,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过去的基础深厚,现在的机遇难得,未来的潜力巨大。

  台上言者有意,台下听者会心。平易诙谐、铿锵有力的讲话充满感染力,演讲会高潮迭起,阵阵响起的掌声表达了人们内心的赞许与认同。

  这是大开放的时代,这是大合作的时代。

  李克强特别指出,中俄关系发展的广阔空间来自于相互开放的大格局。中俄同属亚太地区,也都是亚欧大陆国家,地缘上相近,互为最大的邻国,而且都愿意看到对方的发展、繁荣和强大,我们的合作大有可为,两国在广袤的亚欧大陆开放合作,必将对周边地区和亚欧国家产生联动效应,为两国的发展拓展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

  李克强的讲话为中俄两国扩大开放合作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始终专注倾听的萨多夫尼奇校长频频点头表示赞同。

  展望未来,中俄友好合作应重点关注哪些领域?李克强的讲话进一步明确了人们心中的期待:中俄合作大局不是权宜之计,必须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应用务实合作、大项目合作来充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协同创新,提升两国经济核心竞争力;继续促进人文相融;在世界和平问题上携手担当……

  “在这里,我代表中国政府宣布,邀请300名莫斯科大学的学生今年暑期到中国去研修、游学,并为此提供所有条件。”

  当李克强发出这一邀请后,台下的俄罗斯学生发出长时间的掌声,脸上露出兴奋与期待的表情。

  “我们在中国等待你们”,李克强接着一句话,引发台下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与会意的欢笑。

  历史风云变幻,中俄友谊长存。守望俄罗斯文明的莫斯科大学,又一次领略了中国领导人的睿智与风采。

  演讲结束后,萨多夫尼奇校长满怀真诚地表示,感谢李副总理精彩的演讲、就俄中关系及其前景进行的坦诚发言和邀请莫斯科大学学生前往中国。在热烈的掌声中,一位美丽的俄罗斯姑娘手捧鲜花走上台前,诚挚表达她对李副总理的真切敬意与美好祝愿。

  就在此时,现场的莫大古典合唱团唱起赞歌,优美动听的俄语歌曲令人沉醉,而接下来一首中文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则把气氛推向新的高潮。李克强一边听,一边颔首微笑。舞台上下,人们都沉浸在轻松与喜悦的情绪中。

  离别之际,现场学生久久不愿离去,李克强特别走到台下,来到学生中间,寄语两国青年加强交流,为中俄友谊作出贡献。

  在现场师生的掌声与微笑欢送之下,李克强与大家挥手作别。他的脚步声渐远,但他深植友谊与希望、深化交流与合作的谆谆之言却在人们心中引起了久久的回响。

  莫斯科大学国际政治系一年级女学生叶夫根尼娅对记者说,李副总理的演讲非常精彩生动,充满吸引力。中俄两国有诸多利益契合点,作为年轻一代,要努力推动中俄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4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国务委员会会议上做了“告别演说”。 4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国务委员会会议上做了“告别演说”。

当地时间3月11日,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高原上驾驶雪地摩托。 当地时间3月11日,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高原上驾驶雪地摩托。

  中新网4月27日电 据俄新网26日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坦言,做运动是自己克服坏心情的秘方。他同时表示,梅普组合将长期持续下去。

  据报道,梅德韦杰夫在接受五家电视台直播采访时,被问及任俄总统四年期间,是否“有过绝望的感觉”。

  他回答道:“我没有。我是总统,不能被情绪所控制。有心情不好和非常不好的时候,但从未绝望过。”

  梅德韦杰夫说:“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去做运动,并且运动能让情绪稳定下来。之后我再做决定,可能是最不愉快的决定。”

  梅德韦杰夫同时表示,他与普京的合作将长期持续下去。

  梅德韦杰夫说:“我认为,如果国家的命运以及政治进程不仅仅取决于一个人,不是这个人有什么想法就去实施,而是所有决定都在讨论中产生,国家有几个人能够对政治进程产生影响,这很不错。”

  他还说,这也是向民主方向的进步。

  梅德韦杰夫说:“至于合作前景,我们提出了一定前景。我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放松一下,这(合作)将长期持续下去。”

  他还说:“两个,三个、五个、七个这样的人,对于国家来说在原则上是不错的保险。”

  他表示,“这个并不是我们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宪法,一些人在一定条件下必须互相代替,这也是欧洲和美国的经验。这些人应当配合,相信对方,成为政治伙伴。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

  梅德韦杰夫在评论“组合”这个词的时候表示,“这个词在最开始的时候让我感到气愤,后来我才习惯了”。

  他表示,“不仅仅是政治合作将我和普京之间联系在一起,我们之间的友谊也有20年历史”。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泰王国总理英拉·钦那瓦于2012年4月17日至19日率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正式访问

  访问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分别会见英拉总理。温家宝总理同英拉总理举行会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习近平会见英拉总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同英拉总理共同出席中泰企业家午餐会。双方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会见、会谈气氛坦诚,富有建设性,成果丰硕。英拉总理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

  中国领导人高度赞赏普密蓬国王陛下、诗丽吉王后陛下以及其他王室成员长期以来对中泰友好关系的关心和支持,请英拉总理转达对国王和王后陛下的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泰方对此表示感谢。

  双方一致认为,此访进一步推动并提升了中泰战略性合作关系。会见、会谈结束后,双方达成以下共识:

  一、双方重申继续推动两国关系深入发展的政治意愿,将根据双方1999年2月5日在曼谷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泰王国关于二十一世纪合作计划的联合声明》、2001年8月29日发表的中泰关于战略性合作的联合公报以及此访期间于2012年4月17日签署的《中泰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12-2016)》,进一步推动落实各领域合作。

  二、长期以来,建立在悠久历史文化紧密联系基础上的两国关系保持旺盛活力,合作成果丰硕,双方对此表示满意。双方一直为两国人民的福祉、两国的繁荣以及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等共同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三、双方重申,两国的和平、稳定、繁荣与发展紧密相连,也与地区乃至全球变化中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架构密切相关。双方认为,当前形势为两国进一步扩大合作带来了巨大发展潜力和机遇。为此,双方决定建立中泰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四、双方重申,两国伙伴关系将继续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世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指导,秉持友好和善意的精神。泰方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五、双方认为,应进一步巩固并加强中泰副总理级经贸联委会、两国外交磋商、两国国防部年度防务安全磋商和中泰科技联委会等现有双边合作机制以及中国云南省、广东省和福建省厦门市同泰国建立的合作工作组的作用,支持两国更多省市缔结友好关系,不断推进双方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两国共同利益,实现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六、双方强调加强行政、立法、司法和政党等各领域、各层级互访交流的重要性。两国政府各部门应加强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政治互信,推动双方合作取得更大更全面的发展。

  七、双方对2011年12月22日在泰国曼谷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泰王国政府关于可持续发展合作谅解备忘录》表示欢迎,该备忘录包含的发展高速铁路和其他铁路系统、综合水资源管理体系、经济的清洁可再生替代能源和能效研发、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合作,体现了两国间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八、双方同意采取以下适当和必要的措施,共同推动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发展:

  (一)推动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更广泛合作,打击恐怖主义、贩毒、贩卖人口、非法移民、电信诈骗和网络犯罪,加强湄公河执法安全合作。

  (二)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化,争取到2015年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目标。稳步推进在互利领域的双向投资。双方将继续推动使用本国货币用于贸易和投资结算,减少汇率风险对两国经贸合作的影响。

  (三)积极推动陆路和水路交通合作,特别是湄公河航运和高速铁路建设合作,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包括东盟与外部的互联互通。双方同意利用好包括昆明至曼谷公路、南宁至莫拉限公路和南宁至纳空帕侬公路等现有连接中泰的陆路交通网络。

  (四)推进两国旅游合作,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推动环境友好型旅游产业发展。大力鼓励民间交往,夯实双边关系未来发展的根本和基础。

  (五)在对方国家推广本国语言文化并设立文化中心,为在泰国的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以及在中国的泰语角和泰语研究提供支持。在两国教育合作协议和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框架下,加强双方学生交流以及在教育机构、汉语教学方面的合作,鼓励青年志愿者加强交流。

  (六)加强农业、科技、海洋和环境领域合作,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加强农业科技合作。进一步加强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和能效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和发展。

  (七)加强在水资源管理、洪涝等灾害的防灾减灾以及灾后重建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八)拓展卫生、体育领域合作,促进双方在医学研究、医药生产、传染病防控、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的合作。

  (九)中方重申支持东盟在区域合作进程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支持东盟为地区和平、稳定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泰国作为下一任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将与中方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向前发展。泰国作为中国-东盟自贸区东盟方主席,将继续与中方密切合作,以实现本地区共同利益。双方将继续加强协调配合,在中国-东盟、东盟与中日韩(10+3)等机制框架下不断深化现有合作,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双方重申东亚峰会应坚持“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性质,促进共识,循序渐进,照顾各方舒适度,重点关注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

  (十)中方重申支持泰方关于发展10+3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的倡议,愿同泰方密切配合,推动倡议落实。

  (十一)双方积极评价2011年7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指针达成一致,并启动《宣言》框架下的合作。鼓励各方以《宣言》签署十周年为契机,抓住当前难得机遇,全面落实《宣言》,推进南海合作,使南海真正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十二)继续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支持落实2011年12月通过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十年战略框架(2012-2022)》,为消除地区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十三)进一步加强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亚洲合作对话等其他国际和地区机制中的协调与配合。

  九、泰方对中国政府和人民在2011年泰国发生特大洪灾期间给予泰方的资金和物资援助深表感谢。

  二0一二年四月十九日于北京(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社伦敦4月17日电(记者尚军 张越男) 当地时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伦敦会见英国首席大臣兼外交大臣黑格,出席了英中贸易协会晚宴并发表重要演讲。

  在会见黑格时,李长春说,中英两国都是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国家,英国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摇篮,中国拥有五千年文明史。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年来,双边关系总体上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日臻成熟。当前,两国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经贸合作日益拓展,人文、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蓬勃发展。中方赞赏英国政府为发展对华关系作出的积极努力。

  李长春说,如何进一步充实和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两国外交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两国政治家登高望远,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当前中国正在实施“十二五”规划,面向未来,两国具有很多利益契合点,希望双方把握重要机遇,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不断提升经贸合作的水平,进一步深化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中英关系再上新台阶。

  黑格热烈欢迎李长春到访。他说,当前是英中关系发展的最好时期,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进一步加强两国高层交往,深化两国战略对话机制,促进英中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黑格表示,李长春此访既是两国友好关系的真实体现,也必将推动双边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继续向前发展。

  会见结束后,李长春与黑格共同出席了两国商务、文化、教育等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当晚,李长春出席英中贸协举办的欢迎晚宴并发表题为《深化合作 共谋发展 再谱中英关系新篇章》的重要演讲(全文另发)。

  李长春在演讲中说,中英建交以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经贸合作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依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当前,中国正在积极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和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这将为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为进一步推动两国经贸务实合作,李长春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保持高层交往,增强战略互信,为推动双方务实合作提供政治保障;二是开拓新领域,打造新亮点,深化双方经贸投资合作;三是扩大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夯实两国互利合作的社会基础;四是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为中英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英国政府高级官员、英中贸协负责人也分别在晚宴上致辞。来自英国工商界的200多位代表出席晚宴。(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10)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新华网德黑兰4月17日电(记者杜源江 何光海)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17日在伊朗建军节阅兵式上说,伊朗军队有能力对任何危及伊朗利益的“侵略”做出决定性回应。

  伊朗当天上午在首都德黑兰南郊的霍梅尼陵前举行阅兵式,庆祝建军节。艾哈迈迪-内贾德发表讲话说,波斯湾地区的安全只有在地区国家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其他国家在波斯湾地区的军事存在会引发冲突和不稳定局面。

  在阅兵式上,伊朗海陆空三军以及民兵接受了艾哈迈迪-内贾德及军方高官的检阅。阅兵式上还展示了伊朗国产军用飞机、坦克、雷达及导弹等武器装备。

  艾哈迈迪-内贾德在此次阅兵式上的讲话中没有像往年一样猛烈抨击美国和以色列。有舆论认为,这与伊朗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德国六国14日举行的新一轮核谈判取得积极成效有关。

  伊朗与六国的新一轮伊核问题谈判14日晚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结束,各方均表示会谈积极且具建设性,并同意于5月23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再次聚谈。双方同意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为合作基础,为下轮会谈准备一份草案,届时双方将讨论这一草案,随后开启“核合作”。

  伊朗每年举行两次阅兵式,分别在4月伊朗建军节和9月两伊战争纪念日时举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编辑:SN021)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太阳能脊椎生物:斑点钝口螈可进行光合作用
蝾螈是太阳能脊椎动物

  据国外媒体报道,蝾螈是“太阳能脊椎动物”?科学家首次发现在蝾螈体内存在着光合作用生物体。

  科学家长期以来认为仅有植物、藻类、细菌和部分无脊椎动物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它们能够直接将太阳光转变为能量。但是目前他们首次发现一种光合作用脊椎动物,这种神秘生物正是普通的斑点钝口螈(学名为:Ambystoma maculatum)。有趣的是,对于研究人员而言斑点钝口螈并不是一支新物种,并且人们长期以来都知道该生物的胚胎与光合作用藻类存在着共生关系,然而之前科学家仅认为这种共生关系存在于身体之外,蝾螈与藻类分别交换能量。

  原来之前研究人员并未细致深入分析,达尔豪斯大学科学家赖安-克奈伊(Ryan Kerney)在研究一批斑点钝口螈胚胎时发现这与之前的观点存在着差距,并认为一种亮绿色物质源自细胞内部。

  这种亮绿色指示了叶绿素的存在,它是一种吸收光线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素。克奈伊说:“在实验中我对即将孵化的斑点钝口螈胚胎进行长时间曝光呈现荧光图像,通过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我证实了自己的观点,藻类的确共生存在于这种蝾螈的细胞中。”

  事实上,自然界生物共生关系经常存在于可生成细胞能量的线粒体、细胞器,因此很可能线粒体直接收获氧气和碳水化合物,这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副产物。

  这项发现之所以令人惊奇是由于所有脊椎动物都拥有适应性免疫系统,能够自然摧毁它们细胞中的异质生物物质,然而斑点钝口螈细胞中的藻类如何避开这种防御性仍是一个未知谜团。

  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克奈伊同时发现成年雌性斑点钝口螈的输卵管中也存在着藻类,在这里胚胎体形成于它们的液囊中。这意味着很可能共生藻类是在繁殖期从母体遗传给后代。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卫-沃克(David Wake)称,我想知道是否藻类能够进入胚芽细胞,但这是一项真实的挑战,之前观点认为脊椎动物细胞能够处理异质生物物质。

  虽然这是首次发现脊椎动物与光合作用微生物存在共生关系,但这项发现将开辟新的研究视野,让科学家未来探索是否其他动物也存在着类似的特征。

  发育生物学家丹尼尔-巴克霍尔兹(Daniel Buchholz)说:“我认为如果人们开始关注‘太阳能脊椎动物’,很可能未来获得更多的实例物种!”(悠悠/编译)

  相关阅读

  勃朗峰上新开业悬崖旅馆 能源来自太阳能电池板

  二战纳粹碉堡将变身 未来成欧洲最大太阳能电站

  组图-剑桥工程摄影大赛揭晓 太阳能电池膜夺魁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新华社东京4月3日电(记者吴谷丰) 日本防务大臣田中直纪3日与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通电话,双方表示将在应对朝鲜发射运载火箭方面密切合作。

  据日本时事社报道,田中当晚与帕内塔通电话时说,日方愿在情报共享等方面与美方密切合作。针对朝鲜运载火箭可能落入日本境内的情况,田中介绍了自卫队计划用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拦截,以及部署“爱国者3”型导弹和宙斯盾战舰的情况。

  帕内塔说,美方对日方采取必要应对措施表示理解,美军也将采取相应的措施。

  朝鲜计划于4月12日至16日之间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发射地球观测卫星“光明星3号”,以迎接金日成主席诞辰100周年。(完)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