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6月9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显示,鳄鱼和哺乳动物曾经是早期人类的美餐,而以富含脂肪的鳄鱼肉为食可能帮助早期人类进化出体积更大的大脑。
这一研究结论基于在一个史前“厨房”发现的骸骨和人工制品,它们构成了人类以水生动物为食的最早证据。在肯尼亚北部这处拥有195万年历史的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石制工具和被宰杀的海龟、鳄鱼和鱼类的骸骨,奇怪的是,他们在那里没发现人骨,这表明早期人类利用这个史前“厨房”专门来做饭。
据研究人员介绍,早期人类以水生动物为食,可能令某些原始人的大脑体积增加。这是因为,鳄鱼和鱼类富含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领导实施这项研究的南非开普敦大学考古学家戴维-布劳恩(David Braun)说,有专家认为这种所谓的有益脂肪是人脑“进化包的一部分”。布劳恩指出,在上新世晚期(距今300万年至180万年)发现“健脑食品”的证据,或能解释距今大约180万年前早期人类及其亲属大脑体积变大的原因,例如现代人的直系祖先直立人的大脑。
研究人员在肯尼亚遗址一共发现了大约48种动物的遗骸,那处遗址曾经是与一条条小河交错相连的三角洲。除了水生动物,考古学家还发现了早期人类以哺乳动物为食的证据,比如远古犀牛、河马和羚羊。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据研究人员介绍,一些动物骸骨上面留有遭到简单但锋利的石制工具砍削的痕迹。布劳恩指出,肯尼亚原始人不是鳄鱼猎人,相反,早期人类可能以动物尸体为食,将肉割下来带到厨房切成块并生吃——因为那个时候人类还不会用火。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人类学家迪安-法尔科说,以水生动物为食在促进大脑生长和发育方面是健康的,这种说法似乎有其合理性。
不过,他同时指出,“有关大脑体积在距今大约200万年前突然增大的传统看法在过去十年已经失去了理论支持。”法尔科没有参加布劳恩团队的研究。例如,2000年由法尔科领导实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人类祖先南方古猿的一些分支,大脑有一部分早在200万年前就开始变形——这一趋势与大脑体积增大有关。这项研究曾发表于《人类进化杂志》上。
布劳恩表示,无论如何,对于所有的人科动物来说,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在人类进化某个阶段成了我们祖先的美餐,“这可能赋予了早期人类竞争优势。” (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31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虽然最新确定的树居人(Homo gautengensis)可能是一种残暴的小型树人,但研究证实,它是人类的家族一员。论文作者达伦·克诺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它们可能已经会使用工具,甚至会使用火。
研究人员在南非豪登省史特克方登石洞(Sterkfontein Caves)里发现了一些距今200万到80万年的颚骨、牙齿和其他骨骼等化石碎片,从而确定它们是新人种。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人类学家克诺说,虽然目前只找到大约6个个体的一些化石碎片,但是科学家认为,直立行走的树居人站立时身高有3.5英尺(1米),体重大约是110磅(50公斤)。
与现代人相比,这种新确定的人种拥有更长的胳膊、像黑猩猩一样更加突出的脸、更大的牙齿和更小的大脑,不过它们的脑容量足以进行语言交流。克诺说:“尽管从这些迹象来看,树居人已经拥有自己的语言,但是与我们的语言相比,它们的语言非常简单,没有复杂的语气和语法。”
是人类但非能人
克诺表示,尽管科学家认为树居人(或称“豪登人”)是最早的人类,但是它显然在进化时间轴中出现得太晚,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直立人等体型更大的类人,可能是我们的祖先,它们的发现时代,有些跟树居人相同。”这说明直立人的祖先比树居人直立行走的时间更早。类人或称原始人是人类、人类的祖先及其旁系亲属的统称。
此外克诺注意到,在东非发现的人类化石,大约比树居人早30万年,而且到目前为止它们还没被归类。他说:“恕我直言,我至今仍不清楚在人类进化时间轴里,哪个人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尽管树居人看起来不像是我们的直系亲属,不过它可能具有人类特征。
克诺表示,他发现的40个特征,显然都可以把这种两足动物与更像猿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区分开。这些特征包括,与南方古猿相比,树居人长着“更小的脸、细长的牙齿和更小的咀嚼肌及颌骨。”
几十年来,包括克诺在内的科学家一直认为,目前发现的这些树居人化石,是能人留下的。能人可能在200万到150万年前出现,它们曾被普遍认为是最早的人类。不过克诺说:“对南非人类记录进行14年的研究后,我认为我们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树居人是新人种。”
树居人是与能人不同的人种,而且出现时间更早。与能人相比,首先树居人的大脑更小,可能体积只有现代人的三分之一。除此以外,这种新人种还拥有更小的牙齿和颌骨。这或许能说明它们具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树居人偶尔生活在树上
克诺表示,虽然树居人可能主要生活在地上,但是有证据证明,这种人类偶尔也会生活在树上。内耳平衡器官的化石迹象显示,“它们的生活方式比较复杂,有些个体经常生活在树上,其他一些则喜欢生活在陆地上。”他注意到,目前在大猩猩和生活在森林里的狒狒身上,这种行为相当常见,雌性往往比雄性更爱爬树。
科学家在树居人化石的附近还发现了石器和使用火的迹象。在沉积层里发现的与树居人有关的最完整的人类祖先颅骨化石是Stw 53,它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被发现的。树居人可能利用石器割肉和砸断骨头,获得骨髓,除此以外,它们或许还用石器进行挖掘工作,获得可以食用的植物。
Stw 53颅骨上的砍痕显示“它不是被同类吃掉的,就是宗教仪式的牺牲品”。克诺表示,在相同洞穴发现的被烧过的傍人属(Paranthropus)的骨骼上的痕迹说明,“类人也是树居人的食物来源”。不过树居人并不只吃肉食。这种新人种的牙齿,显然说明它适于吃那些需要大量咀嚼的植物。该研究成果不久将发表在《HOMO》杂志上。
找到缺失的一环
发现这个新人种的地方被称作人类摇篮,最近宣布的南方古猿也是在这里发现的,据说它是类猿南方古猿和第一批人类之间“重要的一环”。但是克诺表示,这项最新研究令人们对南方古猿的发现产生怀疑。新发现的南方古猿的大脑很小,臂膀很长,跟猿的一样,而且腕关节也适于在树上生活,尽管两种生物都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在相同地区,但是“它比树居人更加原始”。
如果南方古猿与这个新人种生活在同一时期,那么前者“是人类祖先的可能性更小”。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佛瑞德·斯普尔也认为,树居人和南方古猿的说法相互矛盾。他注意到,事实上一个研究南方古猿的科研组也同意Stw 53是比南方古猿出现时间更早的头骨。也就是说,树居人也许根本不是人,只是一种类猿南方古猿。
斯普尔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但他表示,多年来专家们一直对Stw 53感到困惑不解。首先,“没有足够的骨骼保护可以使它的颅骨发生如此改变”。此外,确定南非类人化石的年代,比确定东非化石的年代更困难。“因为东非有很多火山灰层,你可以借助它确定化石的年代。”这个“奇怪的样本”跟目前已知的其他类人颅骨样本并不相符,这可能说明它是一个新人种。但是,这个新物种到底是人类还是南方古猿呢?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克诺说:“发现这个新物种的真正意义,是它显示了我们的进化树是多么复杂、多么枝繁叶茂。同一时期有很多不同种类,直到最近仍是这种情况。”至于树居人,克诺表示:“我的同事们将决定它是不是新品种,并决定是否会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这个名字。最终历史会为我们做决定。” (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8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物种勘测协会和一个由分类学家组成的国际委员会本周公布了由其评选出的2009年度十大新发现物种名单,迷幻襞鱼、吸血鬼鱼等物种榜上有名。
据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物种勘测协会主任昆汀-惠勒(Quentin Wheeler)介绍,十大新发现物种名单每年发布一次,以表明人类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了解是多么的有限。惠勒说:“目前我们已经确认了大约190万个物种。据保守估计,地球上一共有1000万至1200万个植物与动物物种,当然,如果将微生物种类也包括在内,那将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局面。”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物种勘测协会每年都会适时发布十大新发现物种名单,以纪念5月23日卡罗勒斯-林奈的诞辰纪念日。林奈出生于1707年,是瑞典著名博物学家,现代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252年前建立了科学的植物与动物命名系统。除了2009年度十大新发现物种名单,国际物种勘测协会还发布了“物种状态报告”(State of Observed Species Report),报告称2008年总共发现18225个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藻类和真菌种类。
1. 迷幻襞鱼
迷幻襞鱼(psychedelic frogfish)发现于印度尼西亚海岸附近的浅水区,具有非同寻常的颜色辨别能力,能模仿多个硬珊瑚种类,硬珊瑚通常是这种凝胶状鱼类的藏身地。每一条的外形就如同人的指纹一样独特。此外,科学家认为迷幻襞鱼(学名Histiophyrne psychedelica)脸部周围的多肉组织就像猫的胡须一样,可以助其在黑暗中锁定猎物或其他物体的位置。
2. 阿滕伯勒猪笼草
阿滕伯勒猪笼草(Attenborough's pitcher)上面有许多像杯子一样的陷阱,每一个都有美式橄榄球那么大,令其是已知最大的猪笼草之一。杯状结构内有吸引昆虫的液体,帮助捕获昆虫,供这种肉食性植物食用。惠勒说:“我是昆虫学家,对能吃昆虫的植物具有与生俱来的兴趣。”阿滕伯勒猪笼草发现于菲律宾的巴拉望岛,命名于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戴维-阿滕伯勒(David Attenborough)爵士。
3.“绿色轰炸机”蠕虫
“绿色轰炸机”蠕虫(Swima bombiviridis)发现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岸附近的深海区域,因其不可思议的行为而得名。一旦遭受威胁,这种蠕虫就会释放充满液体的气球,气球会突然爆破形成亮光。这种“闪光弹”被认为可以分散潜在捕食者的注意力,令“绿色轰炸机”蠕虫借机逃脱。惠勒说:“它确实是一种奇特的物种。‘绿色轰炸机’蠕虫结构相对简单,但却对这种相当复杂的策略驾轻就熟。”
4. 德鲁斯真菌
这种外形奇特的蘑菇命名于颇具幽默感的著名爬虫学家——美国加州科学院的罗伯特-德鲁斯(Robert Drewes)。德鲁斯真菌(Phallus drewesii)是一种2英寸(约合5厘米)长的散发着恶臭的真菌类,发现于与世隔绝的西非岛国圣多美普林西比。虽然是新发现的物种,但它与其他散发恶臭的真菌类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释放难闻气味吸引苍蝇,令其帮助分散孢子。
5. 艾腾海参
艾腾海参(Aiteng Sea Slug)发现于泰国某海湾泥泞的红树林中。它不仅是个新物种,而且是一个全新的食虫海参家族的头目。其他大多数海参以藻类或腹足类动物的卵为食。腹足类动物是指一种包括软体动物在内的动物。艾腾海参成年后表面光滑,呈黑色,命名于泰国哇扬戏的木偶明星艾腾(Ai Theng)。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7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一种微藻类新品种,可能会使人感染,危及生命。
这种名叫Prototheca cutis的新水藻是科学家对一名日本患者的皮肤样本进行分析后发现的,他因接触这种水藻引起感染,身上出现溃疡。研究人员认为,除了南极洲以外,人们可能会在世界各地的土壤和水里发现P. cutis。因为这种微生物的生存能力很强,可在经过消毒的环境下(例如加氯消毒)幸存下来,它们在污水和家庭垃圾里繁衍生息,农村环境对它们的生存更加有利。
这名日本患者已经被成功治愈,他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名P. cutis受害者。但是日本东京帝京大学的医学真菌学家、这项研究的领导者槙村浩一认为,最新发现的这种水藻的行为,可能跟有害的微藻类一样。微藻类是在世界各地的水域里发现的单细胞有机体。
如果真是这样,P. cutis将能进入伤口(例如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使人的胳膊、腿和脸上发炎,甚至产生溃疡。槙村浩一表示,这个过程非常缓慢,有时需要2周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形成溃疡。他说,有报告称,在牛、鹿、狗和猫身上也见过类似的微藻类感染现象。
在严重情况下,微藻类感染会慢慢演变成具有致命风险的败血症(细菌进入血液)或者脑膜炎(大脑和脊髓周围的组织发炎)。据该研究说,身体虚弱的住院患者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槙村浩一表示,由于微藻类感染非常罕见,因此这方面的治疗方法并不多。目前只能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即使水藻不是真菌,但事实证明,抗真菌药物治愈了近59%的严重的微藻类感染患者的疾病。
他表示,那些不治身亡的患者的感染情况更加严重。不过他说,世界上的大部分微藻类“都是无害的”,这种情况使新发现的P. cutis成为一种非常重要和具有吸引力的研究对象。该研究成果发表在5月份的《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杂志上。(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5日消息 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25日报道 最近,科学家对9种新命名的长手鱼进行了描述。这些鱼类最令人吃惊的特征就是长着“手”,所谓的“手”指的就是它们用来行走的鱼鳍。
粉红色长手鱼
这幅未标注日期的图片展示了一种新命名的粉红色长手鱼,它们利用鳍行走于海床之上而不是游泳。在最近有关长手鱼家族的科学评论中,科学家对9种新命名的鱼类物种进行了描述,图片中的粉红色长手鱼就是其中之一。
粉红色长手鱼身长4英寸(约合10厘米),是一种非常罕见的鱼类,迄今为止只发现4条,均是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霍巴特周围区域捕获的。自1999年以来,就再没有人发现活粉红色长手鱼的踪影,但直到现在,科学家才正式将这种鱼类认定为一个独特物种。
评论作者、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的丹尼尔·格莱德希尔和彼得·拉斯特表示,世界上所有14种已知长手鱼都只在澳大利亚东南沿岸的浅水域被发现。即使对于此前发现的长手鱼,科学家也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对它们的生物学特征和行为习性,我们仍知之甚少。
斑点长手鱼
图片展示的是一种此前已知的斑点长手鱼,是在塔斯马尼亚岛德文特河河口和附近海湾底部的沙质沉积物上发现的。这种鱼利用鳍在海床上行走,主要以海虫和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斑点长手鱼可能是长手鱼家族中被研究程度最高的成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其列为一种极度濒危物种。也就是说,野生斑点长手鱼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极高灭绝风险。
长手鱼行动迟缓,喜欢在面积狭小的栖息地活动,因此可能很容易成为捕食者的猎杀目标。但研究人员认为长手鱼也拥有一件秘密武器,它们的皮肤具有毒性,能够毒杀绝大多数攻击者。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鱼类分类学家格莱德希尔表示,一些逸闻趣事指出捕食者可能在吃掉长手鱼一小时内死亡。
红色长手鱼
这种红色长手鱼也是此前已知的一种鱼类,现已被澳大利亚列为易受攻击的物种。人们只在澳大利亚南部塔斯马尼亚岛周围水域发现它们的身影。科学家对长手鱼了解的并不多,因为它们的数量很少,不经常在野外发现。研究人员认为长手鱼的产卵数量低于绝大多数其他鱼类,长期生存面临考验。鱼类分类学家格莱德希尔表示,长手鱼往往在离家很近的区域活动,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黄鳍长手鱼
图片展示的是一种新描述的长手鱼,名为“Ziebell”,其典型特征为生有黄鳍,此外还长有略带紫色的斑点。Ziebell只在塔斯马尼亚岛沿海被发现,它们的数量很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现已被澳大利亚列为易受攻击的物种。
迄今为止,人们只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水域发现长手鱼的踪影。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产业研究组织的科学家指出,这种鱼类在大约5000万年前可能遍布世界各地,地中海便曾发现这种怪鱼的化石。(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24日消息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借助于激光探测及测距(以下简称LiDAR)设备,科学家发现了此前未知的大量建筑、道路和梯田。所有这些发现说明卡拉考的规模要超过此前任何人的预计。
3D玛雅城
借助于机载激光穿透浓密雨林进行测绘,一座崭新的古玛雅城呈现在世人面前,其规模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人的预计。在2009年4月飞跃古玛雅城邦卡拉考遗址上空过程中,科学家利用LiDAR设备——激光束从地面反弹——绘制了这个位于伯利兹西部的遗址3D地图。此次勘测在短短4天内便揭示了此前未知的大量建筑、公路以及其他特征。在5月初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举行的国际科技考古讨论会上,科学家公布了勘测发现。
中佛罗里达大学人类学家阿伦·蔡斯和戴安·蔡斯花了几十年时间在吞噬这座玛雅城——公元550年至900年处于兴盛时期——的浓密灌木丛中跋涉,但他们只发现了卡拉考废墟的一小部分。阿伦说:“可能只有将所有植物移除,才能看到下面的东西。”
蔡斯夫妇是中佛罗里达大学与伯利兹科技考古研究所合作项目——卡拉考科技考古项目的负责人。美国宇航局为2009年进行的这项LiDAR勘测提供资金支持。此次勘测由国家机载激光测绘中心进行。
揭去面纱的玛雅庙宇
LiDAR测绘获取的新图像揭示了卡拉考的最高建筑以及一系列宫殿和庙宇(被称之为“Caana”)。为了绘制卡拉考的3D地图,一架双引擎飞机在这座古城上空飞跃,发射激光束穿过浓密的树冠。在接触到地面、建筑以及下方其他结构之后,激光束便发生反弹。激光束从飞机发射到地面反弹的路线经过测量,并借助GPS(全球定位系统)设备进行三角测绘以产生用于绘制3D地图的数据。
“天空之地”废墟
古玛雅人将Caana庙和宫殿称之为“天空之地”(sky place)。在这幅未标注日期的照片中,两个人坐在寺庙废墟上面。LiDAR数据允许中佛罗里达大学的人类学家绘制已知建筑的精确3D图像,例如Caana庙。在绘制已知结构3D图像的同时,此次勘测也发现了数千座新建筑、11条新公路、数万个梯田以及遍布这座古城的大量隐秘洞穴。根据勘测获得的数据,卡拉考的面积超过68平方英里(约合177平方公里)。
戴安说:“卡拉考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个低人口密度的农业城市中心,与吴哥寺类似。在这种类型的城市,农业是城市自身的组成部分,周围环境和地貌与城市融为一体。”
有远见的农民
古玛雅城卡拉考的4幅图像,顺时针从左上分别是一幅卫星图像、一幅LiDAR树冠图像、一幅LiDAR梯田及堤道图像以及一幅考古学地图。卡拉考的大量梯田和水库系统说明古玛雅人在数百年时间里就一直在实践具有可持续性的城市设计,可谓非常超前。在此次LiDAR勘测前,科学家只对少数一些梯田进行测绘,因此并未意识到这种农业生产方式对卡拉考的古玛雅人的生活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梯田地貌
古玛雅人在卡拉考Ceiba Terminus地区附近修建了一些梯田。图片中起伏的波纹就是梯田。LiDAR图像同样展示了大量建筑、产业区、市场、广场以及将这些区域连接在一起的道路。根据LiDAR获取的数据,一些此前被认为并不属于卡拉考的古代遗址实际上就是这座大城市的组成部分。项目负责人阿伦表示:“LiDAR是一种最为有效的研究方式,帮助我们确定人口密度、梯田密度、梯田与住宅之间的关系以及古人改造地形地貌的程度。”
太阳神图案陶瓶
这个陶瓶是在一次考古挖掘中发现的,上面刻有玛雅人太阳神图案,于公元750年左右在卡拉考制造。在鼎盛时期,据信有大约11.5万人生活在卡拉考,这一数量是现代伯利兹城人口的两倍。公元895年左右,卡拉考中部被付之一炬,可能就是毁于战火。LiDAR项目组表示,截至1050年,这座古城已被完全废弃。
一份苦差事
借助于激光、卫星以及其他成像技术,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发生革命性变化,但所有这些技术永远也无法取代科学家的双手。在这幅拍摄于卡拉考考古现场的照片中,戴安正在进行人工作业。蔡斯夫妇表示,有关卡拉考的LiDAR数据说明很多遗址已可以进行地面研究。根据勘测,一些建筑群并不拥有明显功能。研究人员希望对附近一些彼此互不相连的区域进行勘测,它们的年代可能追溯到不同时期。(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5月5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科学家在秘鲁亚马逊地区发现一种新的水蛭——暴龙水蛭。从开始便让科学家感到困惑的是,这种3英寸(约7厘米)长的吸血动物竟有很大的牙齿,像暴龙一样。
暴龙水蛭使用它的牙齿爬入哺乳动物包括眼睛、尿道、直肠和阴道等孔中。这份研究报告的联合作者、纽约美国博物馆无脊椎动物园馆长马克·西达尔说:“这种新发现水蛭的生殖器相当小。”大多数水蛭的生殖器占它们体长的很大比例,他说:“这是有意义的,因为生殖成功很重要。”但是令科学家困惑的是,这种新发现的水蛭的生殖器只有约半毫米长,比它们的神经索还小,只是大多数水蛭生殖器的十分之一。他说:“我们没有说大牙齿是在做出补偿,但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种水蛭最早是2007年在秘鲁女孩的鼻子中发现的。当地医生把该标本送给西达尔和他的同事,他们发现这只水蛭和之前发现的水蛭不同。研究两年后,他们发现这种水蛭属于世界各地都能见到的水蛭群,它们都以吸取哺乳动物粘膜为生,这份研究报告发表在《PLoS综合》杂志上。这一关系说明喜哺乳动物的水蛭的共同祖先可能曾经生活在侏罗纪晚期——19960万年到14550万年前,当时陆地聚集一起形成一个大陆,叫盘古大陆。
人们通常会在河流和湖泊中游泳时碰到暴龙水蛭,虽然暴龙水蛭通常不会致人性命,但它能在人体停留数周,可能造成窒息。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恐怖的水蛭有朝一日可能会拯救我们人类。西达尔和同事在研究水蛭希望开发抗凝血剂疗法,阻止人体内的血液凝结。一个多世纪以来水蛭一直用于各种医学治疗。发现一种新水蛭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让水蛭唾液变得非常有用的分子。这种可能的罕见水蛭的发现还强调了物种灭绝于“难以置信的威胁”(亚马逊森林采伐)的方式。他说:“正如道格拉斯·亚当斯所说:‘我们希望一个只有熊猫和松树的星球吗?任何物种的灭绝都会让地球变得更冷更孤独。’” (秋凌)
5.献祭的鳄鱼?
赫斯特博物馆管理员威廉斯表示,对图片中这具鳄鱼木乃伊进行的高分辨率扫描结果显示,鳄鱼身体各部位在包裹前被覆盖上纸莎草茎干,起到加固作用。古埃及人共制作了两种鳄鱼木乃伊,一种是神圣的木乃伊,被视为鳄鱼神索贝克的化身,另一种是献祭用的木乃伊,作为祭品使用。
献祭用鳄鱼生活在寺庙附近的湖泊,尤其是埃及伊尔·法尤姆地区。寺庙访客会进行捐赠,司祭随后献上经过防腐处理的祭品,也就是鳄鱼木乃伊,而后以捐赠者的名义埋葬鳄鱼。刘易斯表示,虽然目前尚不清楚这两具鳄鱼木乃伊到底是圣物还是献祭用品,但包裹的木乃伊内部杂乱无章的尸体摆放说明它应该是一件祭品。
6.木乃伊内发现鱼钩
赫斯特博物馆管理员刘易斯表示,已拆开鳄鱼木乃伊的低分辨率扫描显示,很多细节仍处于隐藏状态,正如下方扫描图所展示的那样。相比之下,上方的高分辨率扫描图则捕获了一些令人兴奋的新细节。在鳄鱼腹部,研究人员发现了猎物的骨骼残骸以及一个鱼钩。随后进行的分析显示,这个鱼钩是采用古埃及鱼钩制造技术制造的。鱼钩可能是鳄鱼在享用最后一餐时吞下的。威廉斯指出鱼钩并未被腐蚀,说明可能由青铜制成。
7.鳄鱼木乃伊正面照
已拆开鳄鱼木乃伊的正面照。赫斯特博物馆的博客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CT扫描技术现正成为木乃伊研究的一件“利器”。对图坦卡门法老王木乃伊的CT扫描结果显示,这位法老王可能死于腿部骨折引起的并发症,而不是遭人谋杀。(秋凌)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27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科学家在南非的地下山洞中发现了两具拥有200万年历史的南方古猿源泉种(Australopithecus sediba)化石,一具属于男童,另一具属于三十多岁的成年女性。科学家认为,这些化石属于新的类人物种,其出土将有助于增进对人类进化过程的研究。最新研究发现刊登在美国《科学》杂志上。
1.男童头骨保存完好
这块南方古猿源泉种男童头骨化石保存相对完好。南方古猿源泉种是一个以前不为人所知的类人猿物种,可能是现代人的直系祖先。科学家认为,这个男童年龄在8岁到13岁之间。领导实施这项考古研究的南非金山大学人类学家李-伯杰在一份声明中称:“依照我和同事的观点,南方古猿源泉种化石就好比罗塞塔石碑,或许能解开人属之谜。”
罗塞塔石碑曾帮助近代考古学家解读出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字的意义与结构,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伯杰还表示,南方古猿源泉种化石则能帮助人类学家理解晚期南方古猿(比第一个人属在地球上更早出现的类人猿物种)向人类最早直系祖先的过渡,甚至比迄今发现的任何人类祖先都更接近于这一目标。
2.南方古猿源泉种居住的山洞
南方古猿源泉种生活在南非某地草原和森林里,那里地势平坦,偶尔也有一些小山和悬崖,其中一些拥有像上图所示的山洞,这个山洞距离科学家发现南方古猿源泉种新化石的地方很近。科学家还在附近的“死亡陷阱”中发现了与南方古猿源泉种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动物尸体残骸,如剑齿猫、土狼、羚羊和兔子等。
科学家猜测,可能由于严重的干旱,饥渴难耐的南方古猿源泉种成年女性和男童进入这些山洞,试图从地下寻找水源。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地质学家保罗-德克斯(Paul Dirks)参与了这项研究。他认为动物在干旱期间也被地下水的气味吸引进入山洞。德克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它们或许发现自己处于尴尬境地,最终不小心摔死。”
3.南方古猿非洲种头骨
伯杰认为南方古猿源泉种可能是南方古猿非洲种(上图是南方古猿非洲种头骨)的直系后代,还可能是早期人类的直系祖先。他以南方古猿源泉种头骨化石与南方古猿和早期人类特征的相似之处为证据说明这一点。例如,与南方古猿非洲种一样,南方古猿源泉种大脑与现代人相比较小,但大脑外形(由头骨内部结构外形决定)却与早期人类非常相似。并非所有人都赞同伯杰的观点。不过,南方古猿源泉种确实应该在人类演变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家伯纳德-伍德说:“我认为并没有大量说服性证据证明南方古猿源泉种处于南方古猿和人属的中间阶段。这不符合我们对人属祖先的预想。”据伍德解释,例如,南方古猿源泉种手臂太长,不适于两足行走,而部分科学家认为最早人属的祖先应该适于两足行走。伍德没有参与伯杰的最新研究。
4.男童头骨正面图
新发现的南方古猿源泉种男童头骨的正面图显示,这种新的类人物种与人类特征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其面部比其他已知南方古猿扁平。另外,南方古猿源泉种的牙齿较小,鼻子与人类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伯杰表示,他们正在重建南方古猿源泉种的面部构造。他说:“我估计,你们将会看到比在其他被称为南方古猿的物种身上更现代的特征。”
5.能人头骨片段
这些头骨片段属于能人(HomoHabilis)。许多科学家认为能人是人属最早的成员之一。这个头骨化石在1972年发现于肯尼亚,代号为“头骨1470”(Skull 1470),据认为拥有大约200万年的历史。伯杰认为,新发现的化石——南方古猿源泉种或许是能人或年代更靠后的人种直立人的直系祖先。
不过,有科学家认为伯杰的看法并不正确。例如,“头骨1470”的年代就比新发现的南方古猿源泉种年代久远,另外还存在比这更古老的人类化石。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家布莱恩-里奇蒙德(Brian Richmond)表示:“我们很难找到支持这是人属祖先的证据,因为它的年代比最早的人属成员晚了50万年左右。”(孝文)
新浪环球地理讯 北京时间4月22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在智利环境恶劣的北部沙漠地区的卡玛罗纳斯谷,人们发现了世界上一些最为古老的木乃伊。根据智利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这些木乃伊可能死于砷中毒。木乃伊毛发分析结果显示,卡玛罗纳斯谷的饮用水中含有数量较高的砷,这种致命毒素可能毒死了几百年来一直生活在沿岸的Chinchorro 人。他们至少从7000年前就遭受砷中毒。
研究领导人、智利德塔拉帕卡德阿里卡大学的伯纳多·阿里扎表示:“卡玛罗纳斯谷地区的水源被砷污染,我认为这些古人由于饮用高砷含量的水一直暴露在有毒环境下。” Chinchorro 人并未意识到他们一直在摄入这种无味并且看不见的有毒物质,他们患有皮肤癌、肺癌、膀胱癌、肾癌并遭受因长期暴露在砷环境下导致的其他严重健康问题。
死后,一些砷中毒不幸者的尸体被制成木乃伊,他们的器官被摘除而后填入土和芦苇。大约7000年前,Chinchorro 人便开始对尸体进行木乃伊化处理,是已知第一批懂得这项技术的古人。值得一提的是,Chinchorro人在制作木乃伊时并不考虑社会地位这个因素,除了成年人外,孩子甚至于胎儿都获得这种待遇。
根据阿里扎的推测,胎儿和新生儿尤其容易受到砷中毒影响。在卡玛罗纳斯谷地区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木乃伊便是胎儿和婴儿,高流产率可能促使Chinchorro人对尸体进行木乃伊化处理。砷中毒的威胁并没有因为Chinchorro人的不幸遭遇成为过去。目前,卡玛罗纳斯谷饮用水中的砷含量仍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安全标准的100倍。阿里扎说砷污染迫使当地居民到别处取水。
卡玛罗纳斯谷气候干旱,此前曾在这里的5个不同地区发现46具古代木乃伊。阿里扎及其同事对这些木乃伊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一些木乃伊是在大约公元前1700年后埋葬的,由于干燥的气候被自然保存下来。根据研究发现,十分之九的Chinchorro木乃伊——年代从7000年前到600年前——每克头发中的砷含量超过1微克,如此高的含量足以导致健康问题。在一些地区,饮用水中的砷含量更高。研究发现刊登在最近出版的《考古学杂志》和《微量化学杂志》上。
类似砷这样的金属元素在卡玛罗纳斯谷以及周围火山坡较为常见。这些有毒金属被季节性融雪水冲入河流,而河流正是生活在下游的人的水源。进入人体后,砷不断在头发和指甲中的角蛋白组织堆积。这也就是为什么木乃伊的头发保存了主人生前曾暴露在高含量砷环境下的记录。
阿里扎指出,研究发现同样揭示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前的古人一些生活情况。一些木乃伊生前曾生活在砷含量相对较低的地区,但木乃伊的砷含量却较高,说明Chinchorro人因结婚等因素四处迁移,最远迁移距离达到60英里(约合100公里)。(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