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

  据称,这种“空冷”方式在法国一些核电站已广泛应用,比迄今采用的借助灌注海水的“水冷”方式效率更高,装置设置更简单。但日本尚未使用过。
 

  日本《读卖新闻》网站18日报道说,东京电力公司正在探讨引进的设备叫做空冷式热交换器,其工作原理是,在反应堆冷却水循环的部分管线上安装大量薄金属板,以增加冷却水管的表面积,然后用风扇吹安装了金属板的水管,使每根水管实现高效冷却。
 

  据悉,东电公司拟采取的操作方案是在反应堆厂房的一侧设置一个箱体,以便把反应堆内的管线引到这个箱体中。设备运行时,外界的空气也将被引入这个箱体。目前,具体的实施办法还在论证探讨中。

发表在栏目: 科学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瑞士科学家携手研制出了一种太阳能反应器。该太阳能反应器采用了低成本的新型催化剂,可集中太阳的热量,通过热化学循环方法,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氢气和一氧化碳,而大量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结合在一起可形成液态燃料,为汽车、手提电脑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供电。

  太阳是地球上主要的能量来源,更好地利用丰富的阳光是所有新能源专家试图摘取的“圣杯”。科学家很早就知道如何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氢气和一氧化碳。但如何高效、批量且低廉地转换一直困扰着科学家。其中的一个“拦路虎”,是转换过程需要昂贵且稀有的铂或铱等元素来作催化剂,以促使反应发生。

  该研究的领导者之一、加州理工学院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教授索西娜·海尔将目光投向了二氧化铈,金属铈的氧化物二氧化铈常用于自洁烤箱内壁,可作催化剂使用。铈储量丰富,因此,在完成同样任务时,成本更低。

  新方法分两步进行:首先,使用太阳光散发的高温将二氧化铈分解为铈和氧气;然后在低温下将二氧化碳和水变为一氧化碳和氢气。

  海尔如是描述该过程:当将二氧化铈加热至约1500摄氏度高温时,会自动地从其结构内释放出氧气;接着将其冷却,氧气离开后留下的空白需要新氧气来填满。在约为900摄氏度的较低温度时,铈、氢气和碳都需要氧气,但铈的需求更强烈,于是,它就会从水和二氧化碳中“掠夺”氧气来填满这些空白,因此,水和二氧化碳就变成了氢气和一氧化碳。

  海尔表示,实验设备包括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由加州理工学院研制的圆柱状容器,其内壁布满了二氧化铈。第二部分是目前安放在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的太阳能收集器,它是一套巨大的曲面镜,可大范围收集太阳光。

  科学家让这两个设备“联姻”,首先用积聚的阳光加热圆柱内的二氧化铈,然后朝反应器中输入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并测量流出的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数量。

  海尔表示,铈储量丰富,是铂储量的10万倍,因此,可将反应成本减少几个数量级。但目前这个将太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转变为液态燃料的反应器的转换效率不足1%。科学家表示,热动力学分析表明,理论上转换效率可达15%以上。此外,科学家也希望能找到比二氧化铈更好的燃料,同时降低发生反应所需要的高温和低温。(刘霞)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东京电力公司6日宣布,在注入俗称“水玻璃”的阻水材料后,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高放射性的污水已停止向海中泄漏。该公司当天还向1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内注入氮气,以防氢气爆炸。

  东京电力公司2日发现高放射性的污水从2号机组水闸附近电缆竖井的裂缝中流入海中,灌注混凝土以及吸水膨胀的高分子材料等封堵方法都未能奏效。5日,东京电力公司在电缆竖井下方碎石层中开凿8个孔,注入6000升俗称“水玻璃”的硅酸钠等各种阻水材料,当晚确认泄漏的放射性污水量减少,6日早晨确认污水已停止外泄。

  为防止1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东京电力公司6日晚开始向反应堆安全壳内注入氮气。该公司说,由于反应堆燃料损坏,1号机组内的水蒸气与燃料棒套管中的锆发生反应产生氢气,并很可能泄漏到反应堆安全壳内,一旦氢气积聚并接触一定量的氧气,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东京电力公司这次准备向安全壳内注入约6000立方米的氮气,并预计在数日内注入完毕。此外,该公司还考虑向2号和3号机组反应堆的安全壳内注入氮气。

  东京电力公司当天还宣布,根据反应堆安全壳内的辐射量推算,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反应堆25%的燃料棒可能受损。此前,东京电力公司已估算1号机组反应堆70%的燃料棒、2号机组反应堆30%的燃料棒可能受损。

  6日早晨,1号机组安全壳内辐射量最大时曾达到每小时31希沃特,2号机组达每小时31.3希沃特,3号机组达19.8希沃特。东京电力公司说:“这是相当高的辐射量,短期内无法在安全壳内作业。”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则表示,东京电力公司发布的数据真伪不明,“保安院不能发表看法”。

  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内采集的土壤样本再次检测到微量放射性钚。根据东京电力公司发布的消息,采集地点共有4处,时间分别是3月25日和28日,其中两处检测到放射性钚,分别位于1号机组西北500米处,以及正北500米处。所检测到的放射性钚活度为每千克土壤0.26贝克勒尔,是前一次检测到的放射性钚活度的一半,不会伤害人体健康。

  对当地民众则有两个好消息,一是日本政府决定设立一个专门机构,负责处理赔偿问题;二是日本政府首次允许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20公里疏散范围内居民短暂回家。

  上述新设机构名称暂定为“经济受害对应本部”,本部长由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担任。该机构首次会议最早将于8日举行,职责包括研究东京电力公司无力支付赔偿金时的政府援助方法等。东京电力公司则表示准备向每个受核事故影响家庭赔偿100万日元(1美元约合84日元)左右,目前已设立相关基金,规模约为500亿日元。

  日本政府还决定,将允许原来居住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周围20公里疏散区内的居民短暂回家,放行日期为4月11日。为保证安全,这些居民将由警察和地方政府职员陪同,但不允许在疏散区内长时间停留。在核事故结束遥遥无期的背景下,日本政府认为,现在应该尊重当地民众回家收拾财物的意愿。

  日本政府6日还决定进一步严格避难指示标准,即一旦一年累计辐射量有超过20毫希的可能,就应向民众发出避难指示。此前的标准是数天时间内达50毫希。日本政府认为,放射性物质泄漏有可能持续数月,所以以前的短期评估方法并不合理。

发表在栏目: 自然

  中新网3月19日电 综合报道,经过争分夺秒的努力,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供电系统修复作业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东京电力公司把东北电力公司的输电线拉到了离2号核反应堆1.5公里处。但是,由于核电站周围的核辐射量依然很高,技术人员无法靠近第2反应堆安置临时的变压器,因此输电作业遇到很大的困难。

  东京电力公司19日上午举行记者会表示,一定会争取在明天之前,将输电线引入到核电站内,以便激活2号核反应堆的电力系统,尽快恢复这一反应堆的冷却水供应系统。

  日本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表示,目前怀疑2号反应堆的燃料棒容器出现了破损,因为在这个反应堆附近检测出高浓度的核辐射物质。

  5号机组冷却功能已恢复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5号机组19日上午冷却功能恢复,5、6号机组乏燃料池水开始循环。

  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称,国际原子能机构于东京时间18日23时在维也纳通报说,5、6号机组应急用柴油发电机已恢复工作。

  另据悉,福岛第一核电站5号机组的乏燃料池温度已经下降。

  稍早时,日本核安全保安院表示,将争取在今天恢复对福岛第一核电站1、2、5、6号机组的供电,明天恢复3、4号机组。

  冷却功能恢复对乏燃料池具有重要意义。乏燃料池储存从反应堆中卸出的使用过的核燃料,一般通过水循环冷却这些乏燃料,屏蔽辐射。正常情况下,乏燃料池温度应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但由于电力供应中断,5、6号机组乏燃料池温度在震后逐渐升至60摄氏度左右。

  反应堆温度降至百度以下

  当地时间19日下午15时30分,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防卫省举行记者会,宣布根据自卫队直升机今日清晨5时45分的侦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至4号核反应堆的表面温度,已经降到100度以下。

  北泽大臣所指的温度是指核反应堆建筑物的表面温度。但是,核反应堆和冷却水池的温度是否也已经降到100度以下,目前不得而知。

  3天前,3号核反应堆发生燃料棒炉心溶解的问题,专家说,这意味着室内的温度已经高达2000度以上。一般认为,温度达到4000度的话,将会发生核爆炸。

  国际原子能机构宣布东京安全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18日宣布,经过该机构专家小组在东京的检测,结果显示“在东京,健康上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报道说,经过对东京空气的检测,没有检测出核反应堆通常拥有的放射性铯和放射性碘。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事务局长天野带领的一个9人的专家小组,昨日抵达东京,开始对福岛核电站的辐射情况展开检测。天野还拜会了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求日本政府毫无保留地及时地公布核电站事故的各种信息。菅直人表示,日本政府的行动是透明的,不会隐瞒什么。

  今天,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专家已经赶往福岛第一核电站,参与对核污染问题的调查。

  福岛县67人被测出受到核辐射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福岛县内截至17日已有约42440人接受有关核辐射损伤的筛查。

  据福岛县政府透露,其中有67人已被检测出核辐射。经检测发现,他们的衣鞋上均沾有放射性物质。据称测得辐射量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也没有居民需要进行全身清洗。该县除在11个市町村设立13个检测站外,还使用移动检测车开展检测工作。

  日本部分牛奶菠菜受核污染

  日本官房长官枝野幸男19日称,日本福岛第一个核电站附近地区已经监测出牛奶和菠菜被污染超标核辐射量。

  枝野幸男说,福岛县和茨城县政府对牛奶和菠菜进行了核辐射检测,发现其核辐射量已经超过了食品卫生法的相关标准。厚生劳动省向福岛县、茨城县政府发出了禁止上述商品销售的命令。

  这是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以来,日本政府首次承认农产品受到了污染。枝野说,政府已经指示灾区各政府,加强对农副产品的检测和检查,防止受污染的商品流入市场。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据日本新闻网3月19日报道,当地时间19日下午15时30分,日本防卫大臣北泽俊美在防卫省举行记者会,宣布根据自卫队直升机当日清晨5时45分的侦查,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号至4号核反应堆的表面温度,已经降到100度以下。

  北泽大臣所指的温度是指核反应堆的建筑物的表面温度。但是,核反应堆和冷却水池的温度是否也已经降到100度以下,目前不得而知。

  3天前,3号反应堆发生燃料棒炉心溶解的问题。专家说,这意味着室内的温度已经高达2000度以上。一般认为,温度达到4000度的话,将会发生核爆炸。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新华网东京3月18日电(记者吴谷丰)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8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从4级提高为5级。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官员18日在记者会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和3号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为5级,4号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为3级。

  本月12日,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将此次事故的等级初步定为4级。据报道,由于最近几天发生了反应堆燃料熔毁、向外界泄漏放射性物质的情况,该机构根据国际标准将事故等级提升到5级。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30多万当地居民在屋内避难。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高于上述事故,与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相当。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当年4月26日,位于今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这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新华资料:核事件分级

  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核事件分级表”的规定,核安全事件共分为7级,其中1级至3级为事件;4级至7级为事故。

  在“事件”中,1级为异常;2级为普通事件,还没有产生场外影响,但有核设施内工作人员遭受过量辐射;3级属于严重事件,放射性物质极小量释放,公众所受辐射程度小于规定限值,但有核设施工作人员的健康受严重影响。

  在“事故”方面,如果达到4级,则表示放射性物质小量释放,公众遭受相当于规定限值的辐射影响,同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显著损坏,并可能出现工作人员遭受致命辐射的情况;5级属于具有场外风险的事故,放射性物质有限释放,此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严重损坏;6级和7级则分别属于重大和特大事故。

  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即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当时,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导致8吨放射性物质泄漏,直接污染核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320多万人受到辐射;1979年的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则属于5级。当时,由于核电站机组的制冷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2011年3月,受11日强烈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政府已将这次核事故初步定为4级。

  核能被视为高效、清洁的能源。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如今全世界有15%的电力依靠核能提供。然而,核能在提供能源的同时,核电站事故、放射物质泄漏等灾难性事故时有发生。

  1957年10月10日,英格兰西北部的温德斯凯尔(现改名塞拉菲尔德)核电站的一座反应堆起火,释放出放射性云雾。核电站附近的农场产品被禁售一个月,数十人因遭受核辐射而罹患癌症死亡。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此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1993年4月6日,俄罗斯西伯利亚托姆斯克市附近的托姆斯克化工厂的一个装满放射性溶液的容器发生爆炸,释放出大量的放射性气体,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污染面积达1000公顷,并引起大火,附近的几个村庄被迫整体迁移。

  1999年9月30日,日本茨城县东海村一家核燃料制造厂发生核物质泄漏事故,造成两名工人死亡,数十人遭到不同程度辐射,附近居民被疏散避难。

  2004年8月9日,日本关西电力公司位于东京以西约350公里处的反应堆发生涡轮机房内蒸气泄漏事故,导致4人死亡、7人受伤。

  2011年3月12日,受11日强烈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

发表在栏目: 自然
昨日下午,日本自卫队用消防车向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注水。新华社发 昨日下午,日本自卫队用消防车向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注水。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昨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从4级提高为5级。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昨日,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官员在记者会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和3号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为5级,4号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为3级。

  本月12日,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将此次事故的等级初步定为4级。

  据报道,由于最近几天发生了反应堆燃料熔毁、向外界泄漏放射性物质的情况,该机构根据国际标准将事故等级提升到5级,与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相当。

  1979年3月28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电站制冷系统出现故障,致使核反应堆部分熔化,最终造成美国最严重的一次核泄漏事故,至少15万居民被迫撤离。

  历史上,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定义为最严重的7级。当年4月26日,位于今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这次核泄漏事故使电站周围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直接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侵害,造成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难。

  ■ 现状

  核电站周边辐射值微减

  日本工程师称正在权衡封堆做法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官员18日说,经历17日注水后,核电站周边辐射数值持续微减。

  据日本媒体报道,在距离3号机组以西1.1公里处观测到的辐射量分别是每小时309微西弗和每小时292微西弗,而18日7时30分在同一地点监测到的辐射量下降到每小时271微西弗。

  据英国媒体报道,18日,日本工程师首次承认,将考虑效仿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处理办法,把使用水泥和沙土封闭核反应堆作为备选方案,防止出现灾难性核泄漏。

  专家表示封闭核反应堆需要巨额花费。在应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时,乌克兰政府至少花费了150亿美元,预计到2015年还将耗资1700亿美元。

  ■ 外援

  美国9专家团抵达日本

  将提供技术支持;法国运送100吨降温硼酸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戴夫·拉潘说,五角大楼已向日本派出一支9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将在处理核材料和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方面向日方提供帮助。

  专家团队抵达日本

  戴夫·拉潘说,这个专家团队来自美军北方司令部,他们当天抵达日本。团队将向日方提供放射性物品和核材料等处置的技术建议。

  美国前一阶段援助以设备供应和后勤支持为主,现派出专家小组意味着,美军今后将参与更直接的行动。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太平洋地区军队指挥官罗伯特·威拉德上将告诉记者,如果有必要,他将派遣更多部队进入反应堆附近最危险的区域。

  日本曾拒技术援助

  《读卖新闻》报道,日方确认核电站受损后,美方立即提出愿意提供冷却技术援助,前提是日方废弃反应堆。日方认为,反应堆冷却系统存在修复可能,以“为时尚早”等理由,回绝美方提议。

  法国运送100吨硼酸

  法国外交部说,将派一架飞机向日本运送大约100吨硼酸,协助处理福岛核泄漏事件。除硼酸外,飞机还将运送1万套防辐射服,2万副手套和3000副面具。另外,法国电力公司准备派专业人员携设备前往日本,协助东京电力公司尽快恢复核电站机组供电。

  ■ 释疑

  5级意味什么?

  堆芯、屏障严重损坏

  国际原子能机构规定,核安全事件共分为7级,1至3级为事件,4至7级为事故。

  1级为异常;2级为普通事件,没有产生场外影响,但有核设施内工作人员遭受过量辐射;3级属严重事件,放射性物质极小量释放,公众所受辐射程度小于规定限值,核设施工作人员健康受严重影响。

  在“事故”方面,如果达到4级,则表示放射性物质小量释放,公众遭受相当于规定限值的辐射影响,同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显著损坏,并可能出现工作人员遭受致命辐射的情况;5级属于具有场外风险的事故,放射性物质有限释放,此时核反应堆堆芯和辐射屏障出现严重损坏;6级和7级则分别属于重大和特大事故。

  决不能因此说这次事故轻微,福岛核电站事故非常严重,要尽快应对。福岛核电站建筑设计是否合乎要求,这需要花时间调查,目前还不能妄下结论。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总干事天野之弥

  ■ 应对

  日考虑建“石棺材” 关核电站禁闭

  材料是钢筋混凝土,此举是前苏联应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的终极做法

  如果今后无法有效控制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将采取前苏联对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终极做法:修建一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棺材”,将这些反应堆牢牢封闭起来。日本特大地震和海啸已发生一周时间,在此期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四座反应堆先后发生多次重大险情。时至今日,这几个核反应堆仍存在“核燃料过热”等棘手问题,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日本官员日前表示,在经历了爆炸、起火和核燃料融化等诸多险情后,福岛第一核电站很可能将就此报废。如果今后无法有效控制核电站的放射性污染,将采取前苏联对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终极做法:修建一个巨大的钢筋混凝土“棺材”,将这些反应堆牢牢封闭起来。

  目前,福岛第一核电站内最危险的是三号反应堆所在厂房。这里用来存放废燃料的池子中冷却水严重不足,造成其中的燃料棒因温度过高而发生泄漏现象。日本还承认,17日开展的直升机浇水活动效率极低,大量水随风而散,根本没有进入核电站厂房内部缺水区。

  不过,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情况“稳定且并未继续恶化”,但因冷却水不足,反应堆的过热现象仍“相当严重”。现在,日本已经就核电站救援问题正式向美国寻求帮助。美国官员曾公开表示,解救福岛核电站危机可能需要数天乃至数星期时间。

  ■ 发布

  核泄漏物质未来三天对中国无影响

  俄罗斯专家称短期内不会影响到中国

  18日,中国国家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发布消息称,截至昨天16时,中国辐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中国尚未受到日本核电事故的影响,运行核电站处于安全状态。

  消息称,未来三天日本核电站泄漏放射性物质对中国无影响,且中国未发现异常,日本核事故尚未对我国海域造成影响,短期内对中国海域环境无影响。综合分析,日本核泄漏目前不会对中国环境及境内公众健康造成影响,不必采取预防性服碘和其他辐射防护措施。

  昨日,俄罗斯专家表示,福岛核泄漏短期内不会影响到中国。

  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气象与气候研究室教授亚历山大·基斯洛夫表示,受气流流动影响,核放射气体会远离欧洲大陆,因此中国不会受到影响。相反,污染气体会转移到阿拉斯加、加拿大和美国。

  他指出,这只是一个星期的预报,估计有效性只能延续到3月25日。随着夏季季风到来,远东地区气体流动会发生变化。不过,这同时取决于核泄漏持续时间和泄漏量。

  ■ 服务

  “中国核电之父”下周二科技馆讲核

  下周二9时30分到11时,中国科技馆将举办有关日本核电站的讲座,面向社会公开,市民可登录中国科技馆网站预约。据介绍,讲座涉及核电站工作原理、发展进程、福岛核电站类型、福岛核电站事故历程等问题。讲座设在中国科技馆一层报告厅,主讲嘉宾是“中国核电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予。讲座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已开始接受预约,预约成功者将免费获得一张科技馆主展厅参观票。馆方提醒,场地最多容纳500人,不接受现场报名。

  ■ 人物

  福岛救援人员增至180人

  福岛2号机组氢气爆炸后,东京电力公司撤走约750名员工,后来决定50人留守。17日,公司又增派部分队员抢险,目前共有180名“敢死队员”在福岛一号核电站内抢险救援。他们分成几班,轮流通过消防栓手工为核反应堆加水降温。

  对这些敢死队员来说,他们无论身穿何种防护服,都无法抵抗近在咫尺的核燃料发出的放射性威胁。目前,距福岛核电站30公里处的辐射都超过正常值300倍。核电站内部反应堆附近的放射物质含量可想而知。有人悲观预测,在抢险结束后,这些敢死队员将大批牺牲。

  日本时事通讯社称,警视厅一位官员表示,参与注水降温行动的警视厅机动队员大半都已成家,年龄为25-41岁,他们参加行动时都知道对自己健康的威胁,这位官员谈到此处时眼眶通红。

  现阶段,大约180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以人工方式将海水泵入机组。考虑核电站内辐射水平升高,政府15日撤走大部分人员。

  面临辐射风险,东京电力公司和其他核电企业大约20名雇员自愿增援留守,未获准许。

  A04-A05版采写 综合本报记者 颜颖颛 郭超等报道

  新京报制图/郭宇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

  据英国媒体3月18日报道,日本工程师当天首次承认,将考虑效仿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处理办法,把使用水泥和沙土封闭核反应堆作为一个备选方案,以防止出现灾难性的核泄漏事故。

  媒体解读,日本工程师的这一做法表明,军用直升飞机洒水降温的办法效果有限。

  与此同时,日本核电站工作人员18日再次向3号反应堆喷水降温,这已是第6次采取类似举动。日本官方目前仍然希望可以修复向至少两个反应堆供电的一根电缆,以便启动水泵给燃料棒降温。

  专家表示封闭核反应堆需要巨额花费。乌克兰前总统尤先科曾说,为应对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带来的后果,乌政府截至当时已在核泄漏事故的善后事务上花费了150亿美元,并且,预计到2015年,还将耗资1700亿美元。

发表在栏目: 自然


这里显示的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控制室

  几十年来,只要提到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这些字眼,人们立刻就会想起核电站出故障引发的大灾难。上周日本发生致命地震和海啸后,紧接着福岛第一核电站又出现问题。目前尚不清楚这次核事故会造成多达损失,这里的6座反应堆,有4座接连出现故障,它们在4天时间里连续发生3次爆炸,导致2个安全壳被毁(可能是由乏燃料棒过热引起),产生的放射物对继续留在那里的50名工人构成威胁。然而,这也已经暴露出当前福岛核事故与197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哈里斯堡附近发生的三哩岛事故,以及7年后乌克兰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故之间存在的显著不同。

  反应堆类型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运营,它由6座沸水反应堆(BWRs)组成。沸水反应堆是轻水反应堆中的一种,它用普通水作为冷却剂和慢化剂,这不同于重水反应堆,后者用氧化氘(或称D20)而非H20作为冷却剂。电力企业赞助的非营利组织美国电力研究所(EPRI)核能部副总裁尼尔·威姆舒斯特解释说,三哩岛利用另一种类型的轻水反应堆,即压水反应堆(PWR)。这两种反应堆都把水当作冷却剂和慢化剂,用来给核燃料降温和减慢裂变反应向外释放中子的速度。压水反应堆是反应堆冷却剂(水)保持在不发生整体沸腾的压力下运行的反应堆。这意味着反应堆里的水温可以超过沸点,但不会产生大量蒸汽。这样反应堆堆芯就能在更高的温度下运转,热量能更有效地转移走。沸水反应堆在温度更低的环境下运行,这种反应堆一般更简单,组成部分更少。

  切尔诺贝利使用的是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RBMK),这种反应堆也把水当作冷却剂。但是跟轻水反应堆不同,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把石墨当作慢化剂。据总部设在伦敦的世界核协会说,尽管俄罗斯目前还有几座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仍在运行,但是世界上的其他动力反应堆没有像切尔诺贝利一样,把石墨慢化剂和水冷却剂结合在一起使用的。现在美国的大部分核反应堆都采用沸水反应堆或压水反应堆技术,威姆舒斯特和美国电力研究所称,这两项技术“相当安全”。这两种反应堆都有自动调节能力,或称负反馈环:当反应堆变得太热时,裂变反应速度就会变慢,能量减少。而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具有正反馈”,温度越高,产生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能量越多,温度就会升的越高。

  事故原因

  威姆舒斯特表示,从事故原因来说,福岛核事故的直接罪魁祸首显然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因为这座核电站在遇到地震时会自动关闭。海啸袭击1小时后,福岛核电站的基础设施被毁。因此,虽然地震已经削减了反应堆的额外能量供应(这是确保冷却液泵正常工作所必须的),但是海啸摧毁了柴油机备用的发动机,而这是为冷却系统提供能量必不可少的。电池最多只能提供8小时能量。因此他们只能用移动式发电机代替。大卫·洛克博姆领导了美国忧思科学家联盟的核安全项目,并在美国3座规模类似日本通用电气工厂的核电站工作。他表示,目前还不清楚事情的进展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据1979年有关三哩岛事故的凯莫尼委员会(KemenyCommission)报告说,“是设备故障导致事故发生”,但是“操作者的失误”也是“导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紧急制冷系统被错误关闭,引发一系列非常可怕的后果。该报告发现,如果在事故的早期阶段操作员(或者负责监管的人)能确保紧急制冷系统继续运行,可能三哩岛核事故就会是一次“相对比较轻的事故”。威姆舒斯特表示,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是由一次“考虑不周的安全检测”造成的。据联合国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突然输入大量能量导致蒸汽爆炸,炸毁了反应堆容器。这促使“燃料和蒸汽进一步发生反应,最终摧毁反应堆堆芯,使反应堆厂房结构严重受损。”

  深入了解

  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过去已有几十年,现在我们对它们的反应堆里发生的情况有了更多了解。正如彼得·布拉德福这周说:“在三哩岛事故发生三天后我们认为我们已经弄清楚的事情,结果证实都是错误的。”发生三哩岛灾难时,他正在美国核管理委员会(NRC)工作。他表示,燃料的熔融程度,甚至是第一天防泄漏系统里发生的氢气爆炸的真相,虽然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人们仍没查出结果。他说:“目前我们还不清楚的信息包括方方面面。”

  据1979年凯莫尼报告说,三哩岛事故发生的前几分钟,100多个警报突然响起,但是该电站没有哪种系统能把这些重要信号从其他无关紧要的信息里查找出来。美国核管理委员会成员写道:“在一种快速变化的复杂的事故环境下,人和机器之间的互动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布拉德福表示,与之相反,当前的计算机化和先进的信息传输技术,使得日本官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福岛核电站的4个出故障的反应堆内发生的情况,至少从理论上说是这样。

  防泄漏系统

  跟三哩岛核电站一样,福岛反应堆有3道屏障用来防止核泄漏,其中包括核燃料周围的金属覆层、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安全壳。威姆舒斯特表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没有安全壳。一旦放射物泄漏到大气里,会对很大范围造成污染。洛克博姆说:“放射物的污染水平并非呈线性。离得远受到的污染并不一定就越低。”其他因素中,盛行风能决定放射物会污染哪些地区。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距离该核电站大约100英里(160.93公里)处的放射水平,比距离它仅有10或20英里(16.09公里到32.19公里)处的放射水平更高。

  埃德温·莱曼说:“切尔诺贝利污染模式非常反常。”放射物会被释放到“很高很高的地方,这是反应堆和石墨起火的自然特性”。当石墨起火燃烧10天时,在长时间的喷发期,天气会不断发生变化。风会把放射性气体和微粒带入大气,传播到很远后,才降落下来。三哩岛核事故释放的放射物的量较少,没发现对公众健康有什么影响。按照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三哩岛事故被评定为5级,影响不只局限在局部地区。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被评定为最高级7级,它释放的放射物影响了数千人。福岛事故被评定为4级,只对局部地区产生影响。不过目前还不清楚以后它的级别会上升多少。距离福岛核电站180英里(289.68公里)的东京,15日的最高辐射剂量是正常水平的23倍。但是一天后该地的辐射剂量降至正常水平的10倍。

  辐射剂量

  据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说,美国每年由自然和人造源(例如医学仪器和消费产品)产生的平均辐射剂量是620毫雷姆(mrem)。1毫西弗(mSv)相当于100毫雷姆。日本劳动和福利健康部(JapaneseMinistryofHealthLaborandWelfare)16日把工人允许接触的最大辐射量从原来的100毫西弗提高到250毫西弗。据美国核能研究所(NEI)说,15日晚上该核电站的辐射量达到每小时1190毫雷姆,不过6个小时后下降到每小时60毫雷姆。

  据联合国报告和美国核管理委员会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导致事发当天早上在现场的600名工人中有134人患上急性放射性疾病,他们接触的最高辐射剂量到达8万到160万毫雷姆。这些人中,有28人在3个月内死亡。另有两人死于烧伤和接触放射物。据世界卫生组织,最终可能有4000人因接触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释放的放射物死亡。从公共卫生方面来看,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产生的最大影响,是导致甲状腺癌在儿童和青少年间流行起来,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超过6000人罹患该病,这与饮用被污染的牛奶有关。

  经验交流

  威姆舒斯特表示,现在世界核电行业已经都“聚集到一起”,分享他们掌握的核电知识,努力帮助福岛渡过难关。目前该产业内部的交流明显比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时更多。当然,在核危机时进行交流必须要跨行业,在这方面东京电力(Tepco)将会受到严厉批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YukiyaAmano)15日要求日本相关人员必须进行更积极有效的交流。据日本共同社说,日本首相菅直人(NaotoKan)在一次会议上严厉批评了东京电力的行政人员,原因是他是通过电视了解到这次爆炸事故,而不是东京电力打电话告诉他的。据说他想要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三哩岛事故期间,官员试图安定民心,让他们相信“危险已经过去”,即使在冷却反应堆和加固核电站的努力均被证明毫无成效时,他们仍在继续自圆其说。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消息很难像Twitter的消息传播速度。总部设在伦敦的世界核协会认为,切尔诺贝利事故是“冷战孤立政策和缺少相关安全文化的直接结果”。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在1986年发表的关于切尔诺贝利事故的论文里写道:“最初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个秘密。”事实上,有较大规模的核事故发生的最早证据是在瑞典发现的,有人在该国核电站的工人衣服上发现放射性微粒,这促使人们开始寻找放射物来源。第二天,苏联新闻社证实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事故,但是并未提供详情。“由于得不到任何消息,各种流言慢慢出现。”

  随着日本核事故不断升级,该国官员因为低估了逐渐升级的威胁而遭到猛烈攻击。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阿尔琼·梅基耶尼批评日本政府的“工作就像一部标准核工业剧本,标题是‘什么?这也用担心!’”梅基耶尼要求“对潜在的受损程度和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要弄虚作假。”这样公众才能更相信官方声明。他说,事实上“有关低辐射水平的口头声明正好与不断扩大的撤离范围形成鲜明对比。”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日本政府也在抱怨东京电力公布消息的速度太慢。忧思科学家联盟全球安全项目物理学家和核能控制研究所前所长莱曼15日在与记者的通话中说,东京电力的简报变得“透明度越来越低”。他说:“很显然日本公布消息的数量很不规律。”不过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事故原因的事实,或许是这最好的解释。忧思科学家联盟的核专家艾伦·范库说:“显然人们的猜疑心理越来越重。”莱曼说:“我们关心的是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核工业不会努力掩饰这些。”福岛第一核电站是“核电历史上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事故。”(秋凌)

发表在栏目: 自然

针对日前媒体报道“中广核集团表示‘中国反应堆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昨日中广核集团通过官方微博声明“万年一遇”的说法对公众存在误导。“万年一遇”是一个统计层次概念,不是说明一万年内一定发生、或者一定不发生,不能简单理解为“中国反应堆厂房可抗万年一遇地震”。

中广核集团表示,在我国核安全导则《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和《核电厂抗震设计规范》中,定义的核电站可能遭遇的最大地震按年超越概率10-4评价(也即重现期是万年一遇)。

“万年一遇”是核电站抗震设计的最高标准,是对年超越概率10-4的一个通俗说法,说明概率水平极低,即电厂区域出现如此量级地震的可能性极低,是对难以理解的概率范畴概念的一个通俗定量的说法,不可望字生义。

但对此解释,有网友认为太过于专业,完全超出人的理解范围。也有人建议国家制定科学技术标准时将“千年一遇”、“万年一遇”这样的“术语”全部取消。

中广核集团是国内主要核电投资和运营方之一,现拥有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岭澳核电站二期1号机组共500万千瓦的在运行核电机组。目前全国运营的核电机组为1080万千瓦。

责任编辑:NN027(本文来源:新京报 作者:钟晶晶)
发表在栏目: 中国新闻
第 4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