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1日电 据韩联社援引朝鲜中央通讯社的消息,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访问俄罗斯第二天的21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公开了朝鲜代表团的名单。
据报道,除金正日外,朝鲜代表团由人民武力部部长金英春,内阁副总理姜锡柱,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劳动党书记金养建、朴道春、太宗守,劳动党机械工业部部长朱奎昌,劳动党轻工业部第一部部长朴奉珠,劳动党咸镜北道责任书记吴羞容,外务省第一副相金桂冠,朝鲜驻俄罗斯大使金英在,朝鲜驻纳霍德卡总领事沈国龙等官员组成。
名单未包括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
朝中社报道称,金正日应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邀请前往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进行非正式访问。金正日20日上午途中经过了哈桑。据报道,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地区全权代表伊沙耶夫(Victor Ishaev)和俄远东滨海边疆区州长达尔金(Sergey Darkin)等官员到哈桑火车站迎接。
朝鲜曾提前公开过金正日的访俄计划。 朝中社表示,金正日在俄罗斯干部的送行中从哈桑站启程前往目的地。
新快报讯 一项针对省级单位行政收支透明度的调查报告最近出炉。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选取了341个被评估单位,考察对象为2008年的行政收支透明度。结论为:平均公开程度仅为2.98%。
其中,“三公”经费(出国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公开情况尤其不理想。341个单位中,多数不理课题组的信息公开申请,只有1个公开招待费、3个公开出国费、9个公开公车数量。
申请信息公开多数不答复
行政收支信息透明度调查的内容都是公众最为关心的,有两类共25项信息。一是收入来源和用途的信息,如工资发放、差旅费等;二是单位的基本信息,如单位人数、行政各级别人数、单位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以及公车购置情况等。
调查组选取了31个省的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财政厅、省国家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省教育厅、省工商厅、省卫生厅、省交通厅、省环保厅11类单位共341个样本,主要通过申请信息公开来获取信息。
从调查结果看,信息公开申请书寄出之后,主动与课题组取得联系的单位仅有116个,大约占34%。其中明确答复愿意公开信息的单位只有111个,占全体被调查单位的32.6%。
从各省情况看,差异很大。比较好的如上海市,11类单位中有10类单位给予最终答复。而排在最后的3个省份甘肃、贵州与西藏,11类单位中竟然均没有一个给予任何反馈,更谈不上什么正式的答复了!
主动公开的实质信息有限
调查的341个样本中,2008年能够公开部分实质信息的有24个单位,比2007年的18个单位有所增加。调查发现,有的单位即使通过网站等载体主动公开信息,但所能公开的信息量非常少,均局限于单位人员编制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2007年有实质信息公开的18个单位中,有11个单位2008年没有进行实质信息公开,另外7个单位有6个实质信息透明度评分下降。
2008年对实质信息的公开,交通部门较好。31个省中有5个省的交通厅公开了部分信息。工商、地税、环保、卫生、教育、政府与财政这7大部门处于中间。人大、政协和国税的情况最差,没有一家单位应申请而公开信息。
越细的信息公开程度越差
具体分析调查的26大项可以发现,有关年度收支总额、基本支出数和项目支出、单位占地面积和所有用房建筑面积、办公用房面积、职工宿舍面积和其他房屋面积4大项信息的公开程度相对比较高,而对于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差旅费、交通费、招待费的明细支出信息,其公开程度则非常低。
课题组人员表示,在人(人员编制与领导数目等方面的信息)、财(财政收支信息)、物(办公场所与公车购置等方面的信息)三大类信息的透明度上,财是最差的,平均的信息公开程度仅为1.4%,而人和物方面公开程度分别为2.59%和3.2%。
进一步分析财政收支信息可以发现,越细信息公开程度越差。收支总额等一级财政收支信息公开程度为3.52%,收入数、支出数等二级信息公开程度为2.86%,人员支出明细等三级信息降至为1.96%,再具体至工资奖金等四级信息则仅为0.53%。调查发现,在调查对象中,2007年没有一个单位公开出国费、招待费,2008年分别有3个和1个单位公开。公车数量2007年有9个单位提供完整信息,2008年同样有9个单位公开,公开单位数量不足3%,进步亦非常有限。
课题组人员表示,越是明细信息,相关单位越不愿意提供,原因一是责任单位担心信息公开对政府公信力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公开的范围没有明确规定,责任单位担心会牵涉到泄露国家机密。
据悉,长期以来,政府收支信息一直被视为国家机密。2010年修改后的保密法虽然明确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但是目前执行中仍存在歧义。
进一步分析原因,课题组认为:一方面是财政预决算报告有粗细理解之分;另一方面,2010年3月1日,财政部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主动公开的内容中,一般预算收支预算表和决算表的收支项目基本编列到款级科目。
虽然该指导意见也明确,各地可以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公开其他预算信息,但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认为,编制到款级反而限制了公开的范围,有的单位想公开也不能公开,或者应公开的内容反而纳入了不公开的范围。 (法制日报)
应该管住“三公”消费
目前,预算支出科目有两种分类。一种是功能分类,就是大家目前在报表上看到的分类,比如国防支出、外交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还有一种是经济分类,比如工资、奖金、福利、办公经费、招待费、会议费、车辆费等。要看“三公”消费,必须要按照经济分类来编制,否则,看不到。今年80多家已公开的中央部门预算中,只有环保部和科技部等部门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为什么?主要原因是经人大批准的预算编制示范表格中没有“三公”消费这一项。所以,要想让老百姓知道更多信息,必须先从完善制度开始。
除了清理看得见的障碍,还要清理观念上的障碍。若不是中央强力推进“三公”消费公开,很多部门仍然可以找到诸多借口,甚至傲慢得没有理由就是不公开。
正如温总理所言,“三公”消费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最根本的是两条:一要公开透明,二要民主监督。 (辛红)
中央纪委、中央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工作领导小组近日发出通知,转发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等13个单位的《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力度,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优化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环境。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11年底前,县级以上政府要依托政府网站,设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信用档案,全面公开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不良行为信息;初步实现全国范围内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
《实施意见》提供了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基本指导目录和信用信息基本指导目录,统一规定了项目信息公开的22项基本内容、信用信息公开的10项基本内容,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对基本内容进行细化和补充,及时、规范地发布相关信息;以现有的电子政务建设为基础,依托政府网站,设立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信息;对公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依托互联网,为公众提供检索、查询等服务,并逐步实现项目统一编码,实现项目全过程信息查询服务;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网站设立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统一链接本地区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建立面向社会、开放的信息平台。
责任编辑:NN026(本文来源:西安晚报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昨日,34个未按期公开部门预算的政府部门中多数将预算挂上官网,包括市教委、市建委、市发改委等20个部门。公开的信息中均包含详细的项目支出表,房屋修缮、车辆购置费、会议经费等都有体现。
前日是各部门公布部门预算的最后时间。但在58个政府部门和直属机构中,34个部门尚未公布。
市领导批示督促预算公开
记者获悉,昨日,市政府有关领导就本报报道专门作出批示,由市财政局督促这些部门尽快公开。从上午开始,未公布的部门陆续开始在网上晒预算,包括市国资委、市金融局、市住建委等多个部门。
截至昨晚22时许,新增20个部门公示了部门预算,其中不乏在周末之前连夜公布的。有此前部分公布预算的单位也将最详细的项目支出表补充上来。
但截至昨晚22时许,还有14个部门尚未公开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金额差别较大
对比发现,部门预算经费差异很大,一些跟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涉及民生的部门,预算支出较高,有些部门则很低。
市编办的年度预算支出为846万元,市粮食局年度预算支出6567万元;而市教委的年度预算支出为138.56亿元;市卫生局年度预算支出为197.47亿元。
公车购置更新费用均体现
从各部门的预算支出项目表中,可以看到该部门花钱的方向和工作重心,如市教委2011年的中小学校舍加固预算高达20亿。
市市政市容委景观照明电费及运行维护费4500万元;市路灯管理中心路灯电费6220万元;市园林绿化服务中心的天安门广场及长安街沿线花卉布置工程2000万元;从这些信息中,市民可以了解到今年一年以来,北京城市运行中所需要的一些费用。
还能看出会议和公车等费用,如市市政管委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培训考察费10万元;市住建委车辆更新51万元,市园林绿化局更新车辆83万元。
巧合的是,好几个部门的车辆购置费均为19万元多。市财政局表示,按照要求,今年各政府部门公车购置费等今年实现零增长,但如果单位有报废车辆,则可购置新车。购置费不仅仅有车价,还包括车辆购置税、保险等费用。
尚未公布部门预算的单位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财务处)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
●北京市广播电影电视局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北京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北京市民防局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注:查询时间截至昨晚22时,查询范围包括各部门官方网站首页和信息公开栏目内。
■ 个案
民政 离退休干部预算份额大
市民政局公开的项目支出预算表上显示出总计6.5亿元的项目,其中最大的项目支出用于离退休干部,如仅安立休养所支出预算便有1.1亿元,占项目支出总预算的近1/6。
与此同时,在众所关注的流浪儿童救助方面,项目专门应用于流浪乞讨及未成年人救助的为300万元。另外,北京两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预算分别为414万、401万元。
除了项目支出之外,市民政局还有2.1亿元使用了财政拨款,对于这些支出只列出了如“民政管理事务”、“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等大致科目,没有具体项目。 本报记者 温薷
教育 今年校舍加固预算20亿
市教委2011年部门预算显示,部门支出总预算138.56亿元,其中项目支出占到61.05亿元,在项目支出中,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所有项目中花费最大的一项,达20亿元以上。
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支出,都是花费较多。例如首师大附中基础设施改造、教学楼、实验楼抗震加固改造工程花费在3200万元以上。
花费较多的另一方面是学生资助项目。其中,市属高校国家助学金花费超过1.32亿元,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花费超过1.31亿元。
还有一部分较大额度的花费用于高校科研。首都医科大学的科研计划花费1050万元,北京工业大学的科研计划也超过1100万元。
另外,今年向基础教育倾斜的项目花费较多,教师培训项目(第一批)、新疆班、西藏班正常经费、中小学课程改革项目、北京市中小学学生卡建设等几项的花费,就超过了7个亿。
与项目支出对等的另一大项支出为基本支出,基本支出主要是为保障教育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等基本业务活动经费,2011年基本支出为72.20亿元。 本报记者 王佳琳
■ 专家
政府信息公开应大大方方
昨日记者发现,有些部门的预算放在网站很不起眼的角落,要经过工作人员层层引导才能找到。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根据信息公开条例,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通过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在公布过程中,各部门应当大大方方的主动公开,而不应该躲躲闪闪。他表示,个别政府部门在公开时,往往挂在网页很不起眼的位置,这也说明这些政府部门在工作流程和观念上,还没有做好让公众监督的准备。
此外,当前对于不公开的部门,还没有明显的处罚措施,这也是有的部门不愿意主动公开的原因。既然按照规定预算报告应该公开,如果不公开,可以制定一定的罚则,从而更好的约束政府部门。 本报记者 蒋彦鑫
中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表示,目前北京市正在针对出租车是否调价进行研究,基本确定为三种方案:第一种是政府进行补贴,第二种是调整出租车价格,第三种是企业、个人、乘客共同进行分担,分担方式之一是考虑在现有对乘车人收取一元钱燃油附加费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采取何种方案正在调研之中。
北京市出租车价格调整方案正在调研之中,最终方案将可能采取增加燃油附加费的办法。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透露的。
据吉林介绍,政府公务用车的数字需要财政局在年度决算做完后,才能统计出准确的数据,3月底,准确的数字就将公开。据悉,目前信息公开分为主动公开和依照申请公开两种,吉林表示,决算经市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后,将向申请信息公开者进行公开。
针对财政部日前出台的规定,“应当将“公务用车购置”和“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单独列出“,吉林表示,只要财政部有规定,地方都会执行。
由油价上涨带来的出租车调价问题颇受关注,吉林透露,本市正在研究是否对出租车价格进行调整,目前基本确定为“政府补贴”、“直接调价”和“企业、个人、乘客共同分担”3种方案,第三种分担方式将考虑采取对乘客收取超过1元的燃油附加费。
本市目前正在推进一批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试点,针对“污染要收费的建议”,吉林表示,本市尚没有对于尾期排放收费的相关研究,近期也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吉林还强调,收费不是主要目的,关键是减少污染的排放。
两次摇号后,本市中签者购车数量较少,根据小汽车“摇号政策”, 六个月到期后不买车,摇号指标将自动作废。吉林表示,对于摇到号不买车者不会又相应处罚措施,本市短期内也不会出台更加严厉的汽车限购政策。针对本市备案带牌的1.6万辆二手车,吉林说:“牌照肯定是不能产生价格的。”目前,本市已经对新政策之前进行备案登记的二手车允许带牌转让,但也在防止这些二手车在带牌过程中产生价格。吉林透露,政府正在研究堵塞这方面的漏洞。
去年74个中央部门亮“账本”
据新华社电 根据权威机关透露的最新消息,2010年中央部门预算首次实现向社会公开,全年共有74个中央部门亮出账本,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
在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国务院有关方面报来的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对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审议意见的函以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印发会议。来函报告的有关方面积极推进预算公开新进展,格外引人关注。根据对171家中央部门的书面调查,2010年共有74家中央部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收支总表和财政拨款支出预算表。这是中央部门首次向社会“摊开”自己的“账本”。
2010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进预算透明工作再次实现突破,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央财政预算12张表格向社会进行公开,比2009年增加了8张预算表。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昨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2011年《法治蓝皮书》。书中的《中国政府透明度年度报告(2010)》对43个较大的市(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的较大的市)及59个国务院部门实施政府信息公开的情况进行了测评。其中59个国务院部门中,八成得分在60以下。
测评结果显示,国务院部门总分排名前八位的依次是:科学技术部、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农业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得分相同的按照汉字笔画排序)。其余51个部门得分均在60分以下。其中国家预防腐败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得分为个位数,排名垫底。
蓝皮书指出,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制度不落实、电子政务重复建设、公开意识淡漠、公开流于形式、信息更新滞后、公众获取成本被人为加大、个别地方政府公开工作退步等七大问题。
报告课题组有关专家特别强调,同去年相比,今年在信息公开方面凸显的问题是许多部门和单位存在人为增加信息公开难度、缩小信息公开范围的严重倾向。前者比如很多单位要求公众必须说明申请公开的理由、提供与政府信息公开无关的个人信息、上传证明其申请用途的文件等,但这些都是信息公开有关规定要求以外的附加要求,人为设置了非制度性障碍。后者主要表现为不少政府机关提出只有以正式公文形式制作的信息才属于应公开的政府信息等,不当缩小了“政府信息”的范围。
本次调研对于国务院部门,调研组以预算信息的公开为验证的个案;对于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管理信息的公开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国务院部门预算信息的公开并不理想,主要表现为预算信息公开程度不高、信息公开条目不明晰。在59个国务院部门中,在目录或者网站主页中设置财政预算栏目的仅有27个,占全部被调研国务院部门的45.8%。没有一个部门公开非财政拨款支出预算信息,也没有一个部门对收支预算编制标准做出详细说明。
同时,食品安全信息成为政府透明度短板。蓝皮书指出,不少地方政府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网站无法打开,或者信息栏目内容极少。许多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信息不能通过网站获取。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京华网 http://www.jinghua.cn 作者:者张然)Ella Bee,职业经理人。现任意大利某邮轮公司亚太区市场总监。
不提离职的真正原因,也是公司里另一个公开的秘密,于是,个人和公司,一起来完成这个大家都有面子的跳槽游戏。
春节一过,年终双薪拿过以后,就是每年的跳槽旺季,每个人留在一间公司的原因各有不同,但跳槽的原因却大致一样,无非是面子、里子和票子。
“面子”,就是所谓的“职业自豪感”,像职位总是由低跳高,副总裁就算在一个公司里有几十个,还是比总监听起来像样;总监显然也比经理容易留住人,就算是刚入职的客户代表,也会要求公司在名片上写上经理,“以便于找到和服务客户”,公司也愿意给出这些不费银子的面子,给跳槽的人许诺一个更好听的职位;公司的知名度也是面子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于是趋势就是,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无名的公司跳到有名的公司,这也是招聘广告总是黑体字注明“世界五百强”的原因。
每个人对面子的要求有所不同,有时面子就是工作地点。我自己的经历,一次跳槽到深圳,面试时必做的功课,都是参观位于当时深圳的“地王”的整层楼的硕大办公室,不得不承认,俯瞰市区的办公楼,确实是当时年轻的我做出决定的重要砝码。
“里子”则是一些软指标,包括喜不喜欢工作内容和公司文化,有没有成就感,受不受老板重用,与同事相处得好不好等等,总的说来就是干得开不开心。不久之前一个针对白领所做的一个幸福指数调查,就很有趣地反映了这一点,调查显示,最底层的白领危机感最强,幸福指数最低;而位于中层的白领,因为较为稳定,而且自以为有广阔的上升空间而倍感幸福,其中又以女性白领幸福指数较高;意外的是,通常以为最有满足感的高层白领,反而因为压力、周围和自己对自己的更高要求和高处不胜寒的孤独感而无法体验幸福,同样不幸福的还有那些有“野心”的女性白领们。
除了实际与期望之间的反差以外,优越感也在“开不开心”当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俗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假设收入或职位一样,倘若是上面人少,下面人多,优越感的满足会让人开心很多;但反过来,上面比自己高的人还有一大票,那么想开心也难。这是许多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原因;也是一大批人叫喊着要远离压力中心北上广的原因。
而“票子”,在物价飞涨的今天,在跳槽的考量中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由低工资往高工资跳是必然的选择。导致跳槽的另一个罪魁祸首,是公司里薪水的半公开化。几乎每一间国际公司,在员工手册里都有工资保密的相关规定,但这一规定,在中国人对别人到底赚多少钱的强大好奇心面前不堪一击,形同虚设。特别是,掌握这一秘密的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里的底层员工,总是属于薪水不高的一群,往往有意无意间把秘密透露给别人,于是,如同明星的年龄和婚姻状态一样,工资变成了一种公开的秘密。
我有一个朋友,得知她比她的同级别同事工资低百分之四十后,心中不忿,向老板要求涨工资,结果工资没涨上,反而因为违反公司的工资保密规定而险些被炒掉。所以,即便是公开的,秘密仍然是秘密,把灰色的秘密摆到明处,违反了游戏规则,最终还是会吃亏的。
所以,不管真正的原因是什么,辞职的人往往会在辞职信里给公司一个虚假而冠冕堂皇的理由,诸如寻求个人发展,平衡家庭与工作等等。虽然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但不提离职的真正原因,也是公司里另一个公开的秘密,于是,个人和公司,一起来完成这个大家都有面子的跳槽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