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下水污染过去数年来日趋严重。大陆《环境与生活》杂志近日刊文称,中国八成的浅层地下水被污染,北方地下水污染程度大于南方。
中国各处工业废料没经过有效的处理就被排入河川湖泊,造成了多起严重水污染事件。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变少、质量变差,甜水变“懒”了。
文章作者表示,上世纪80年代,他所在的山东老家农民在院落和田间打井,很多井水水质甘甜,可以直接饮用。而几年前,他时隔二十多年后旧地重游,发现只有几口井还在,但打出来的水口感极差,发咸,已经无法直接喝了。当地人称这种井水为“懒水”。
文章表示,甜水变“懒”的背后,是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变少、质量变差的沉重现实。华北平原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两成。多年来,由于超量开采和管理不善,其地下水资源从储量到洁净程度均有下降。
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数据显示,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仅占采样点的55.87%,遭受不同程度污染的地下水高达44.13%(编者注:本文数字均为官方数据,实际情况更为严重)。
根据中国水利部2016年1月公布的《地下水动态月报》中2015年对全国各地2,103口地下水水井的监测数据结果显示:IV类水占32.9%、V类水占47.3%,两者合计80.2%。
按照对地表水质的划分标准,I、II和III类水质为适于饮用的水质,IV类水为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V类水为农业用水及一般要求的景观用水。按照这个划分标准,中国超过八成的地下水污染严重,是不适合饮用的。
《地下水动态月报》的数据显示,在污染情况最严重的宁夏自治区,100%的地下水无法直接饮用。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河南和湖北的合格率也都不足10%。
文章表示,地下水的污染源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市政污染源。主要指城市急剧扩张,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城市管网建设相对滞后、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原因,管网漏损致使污水外渗。
第二类是工业污染源,比如石油化工行业勘探、开采、生产,以及残渣堆放场、加油站渗漏等污染地下水。
第三类是农业类污染源,大量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以及部分地区长期利用污水灌溉,对农田及地下水环境构成危害。农业区地下水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超标和有机污染日益严重。
文章还表示,中国的地下水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日益严重,北方污染程度要大于南方。
|
编辑 澳视传媒 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