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警告韩国勿推进部署“萨德”或美中程导弹,否则会引火烧身
【环球时报驻朝鲜特派记者 莽九晨 张平】朝中社14日发表评论文章,警告韩国不要充当美国的马前卒,推进“萨德”基地的工程建设或者在韩国部署美国的中程导弹,否则会引火烧身。
在这篇题为“引火烧身的愚蠢自杀行为”的文章中,朝中社称韩国拟动员驻韩美军和韩国军队,在4到5个月内完成“萨德”基地的工程建设。此外,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日前表示,希望在亚洲地区部署陆基中程导弹,而韩国就是一个潜在的部署地区。“永久部署本该拆除的‘萨德’反导系统还嫌不够,还要在韩国部署新型攻击性武器,(这)实在是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在远东地区挑起新冷战和军备竞赛的鲁莽行动”。文章说,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不是为了 保护韩国不受朝鲜威胁,而是为了执行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牵制大国、掌握霸权的战略。部署“萨德”系统给韩国人民带来的只是战争恐惧、经济损失和肉体痛苦。如果韩国当局执意完全部署“萨德”系统,还引进中程导弹,那么韩国将沦为美国侵略朝鲜及亚洲的核攻击前哨基地,必然会成为周边国家的直接打击目标。“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选择走捍卫主权和民族利益的道路,在这个时候向外来势力提供巨额资金,把自己的领土交给外国当核战场、充当战争奴仆,简直是愚蠢之举”,文章警告韩国当局要尽快醒悟,选择是要引火烧身走向毁灭,还是要用自己的手铲除只能带来灾难的祸根。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去年和金正恩举行会晤之后,美朝韩关系出现缓和。不过朝韩关系日前因为美韩举行联合军演而紧张,朝鲜近期接连发射导弹对此进行抗议。据韩联社14日报道,韩国国防部14日发布“2020-2024年国防计划”,在未来5年划拨290.5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8万亿元)军费,扩大“韩国型导弹防御系统”的防御范围,提升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开建搭载F-35B战机的3万吨级轻型航母,研制可打击朝鲜无人机的电磁脉冲武器等。报道称,韩国国防部将在5年内投入34.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000亿元),用于部署两款弹道导弹预警探测雷达和“宙斯盾”驱逐舰雷达,以及“爱国者”导弹和“铁鹰-II”导弹改良版,以此应对朝鲜的核武器与杀伤性武器威胁。
中国侨网8月14日电 连日来,以反对特区政府《逃犯条例》修订为名、实质在搞乱香港的连串暴力冲击行动一再升级。激进暴力分子假借自由、正义之名,非法集结、参与暴动、袭击警察。13日晚、14日凌晨更发生骇人听闻事件,部分激进暴力分子在机场禁锢、欺凌及殴打一名旅客及一名记者,对他们造成身心伤害。香港局势引发高度关注,海外华媒纷纷谴责暴力行径,呼吁警方严惩暴徒。
法国《欧洲时报》发表社论称,香港已经走到不仅仅是回归中国之后,也是其自身命运的一个重要关头。止暴制乱、恢复秩序,是香港当前最迫切的、最重要的,也是唯一避免沉沦的当务之急。社论呼吁示威者重温自由与“罪恶”,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察前车之鉴,勒悬崖之马。
社论还引用西方先哲观点驳斥香港激进暴力分子以自由之名侵犯他人自由。黑格尔说: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孟德斯鸠说: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做法律允许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穆勒说:“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 文章称这些先辈哲人的训教,如同给当今香港参与暴乱者量身定做。
香港《明报》14日发表题为“瘫痪机场损人害己 香港社会要向‘揽炒’说不”的社论,谴责示威者违法行为。社论称,赤鱲角机场是全球最繁忙机场之一,既是出入香港的国际门户,也是香港最重要战略基建设施,乱事蔓延到机场,情况令人忧心。
社论还称,近期机场示威活动已经变质,由表达政治诉求,变成但求瘫痪机场“揽炒”。表达自由不能建基于侵犯他人权利之上,社论呼吁香港各界除了要向暴力说不,也要向“揽炒”(有“玉石俱焚、两败俱伤”之意)逻辑说不。
香港是国际都会,也是全球金融中心。香港的问题,摆脱不了国际的视线。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社论援引新加坡律政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观点指出,新加坡受惠于区域的稳定,这包括香港的稳定,香港动乱不利于区域的稳定以及经济发展。
《香港商报》14日发表时评文章批评激进暴力分子假自由正义真破坏祸港!文章反问,难道堵机场、堵马路、堵铁路、堵隧道等等,就是“自由正义”吗?凭什么激进示威者可以剥削其他市民及旅客使用机场的自由?哪里有丝毫合情、合理、合法之处?胁持公众及香港的整体利益,以图取自身一己私求,这又何言正义?
文章指出,毫无疑问,止暴制乱、恢复秩序,诚为当下压倒一切的首务,否则其余均无从谈起。若由假正义、真破坏祸港持续,以至任由恐怖主义的苗头发展,香港前途不堪设想!
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署名文章称,香港发生的这一系列暴力事件,是对香港人一直引以为傲的法制精神的亵渎和挑战,任何法制国家都绝对不能容忍。这些暴力行径,不管包装上任何漂亮的外衣,都掩盖不住其赤裸裸的险恶居心。期待香港能够迅速回归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东方明珠”的风采,在“一国两制”下稳定繁荣的发展。
香港警队是维护香港社会治安和法治的中坚力量。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评论文章称,连日来,香港激进示威者屡屡用极其危险的工具攻击警员,已经构成严重暴力犯罪,并开始出现恐怖主义的苗头,这是对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的粗暴践踏,是对香港市民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是对香港繁荣稳定的严重挑战。文章呼吁警方对暴力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打击,该出手时就出手。
中国侨网8月15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美国洛杉矶汉庭顿图书馆(Huntington Library)于当地时间13日公布仿照江南苏州园林的中国园流芳园扩建工程进度,新园区预计于2020年5月开放。
13日当记者进入流芳园时,来自中国的工匠正从事石材加工、木雕和瓷砖加工,工程进展得如火如荼。负责流芳园三期工程的是苏州园林发展公司,其公司的项目经理徐晓平表示,这次工程大概是半年,美国施工和中国施工的不同,时间更长一点。
这次工程除了会还原中国传统园林特色之余,也需符合州法和联邦的地震和无障碍规例。徐晓平表示,美国地区的地震级别规定跟中国的不一样,所以抗震的设计不一样,“洛杉矶属于震区,这边的抗震级别比较高,很多的大堂都是用钢结构来做的。”
这项中美合作工程由两地数百名建筑师、承包商和工匠的团队组成,包括安排了54名来自苏州的工人,很多都是年龄比较大的老先生,他们一生奉献给了传统园林。
流芳园园长卜向荣(Phillip E. Bloom)认为,把整个园林放大了两至三倍,整个园区都很特别,都是手工制作,包括屋顶上的瓷砖,和太古石等也来自中国苏州。据徐晓平所说,大约95%的材类也是来自中国的。
流芳园现在面积为3.5英亩(约14163.8 平方米),扩建完成后将会增加至12英亩(约48561.6 平方米),更将成为全世界一个最大规模的中国园林。汉庭顿图书馆在30年前就决定建一个苏州庭园,这个苏州庭园“流芳园”在2008年开放,当时有1英亩(约4 046.8平方米)湖泊,由旁边8间瓦顶亭子包围着。2014年,该园又增加了2个新的亭子和1座岩石,也有一个石坊船。
在2018年8月底开始的新一期的扩建工程中,在流芳园将会兴建数栋新建筑物,包能够遥望邻近的Mt. Wilson天文台(Mt. Wilson Observatory)的“望星楼”。527平方英尺(1平方英尺≈0.09平方米)的“望星楼”将会兴建在公园湖泊的南边,也是流芳园的最高点,建成后也可以俯瞰流芳园内亭台楼阁。
面积达到1825平方英尺的“环翠阁”,将会是位处园内北面的2层高的餐厅,旁边摆放一些红杉,橡树和松树作配搭。
还有“映水兰香”景区(308平方英尺)由小亭阁、加州橡树和一条缓缓流动的溪流组成,令人如同置身世外桃源,静心沉思,沉醉于诗词歌斌之中。
汉庭顿图书馆在流芳园内西面兴建“翠玲珑”(17900平方英尺),一个大空间用作研究、创作和盆景展示,以及“众乐台”(9050平方英尺)一个用作餐会、节日聚会的场地。
据卜向荣所说,新园区更将有一所中医药馆。
而这次工程另一项标志性建筑物为“笔花书房”,这栋兴建在庭园北面将会是一个学者画廊,用作举行各项活动和展览,而当中的“寓意斋”(1720平方英尺)将会展示不同的中国画作、书法和雕版印刷。
在流芳园建成后,将会出现一个艺术画廊展览,第一个是命名为“书苑-流芳园书法作品”的展览,在2020年5月30日至2020年9月7日在“笔花书房”的“寓意斋”开始展出,这展览有2轮并持续16星期,每次展示20个作品。第二轮则在9月12日至2021年的1月4日。
住在圣玛利诺的第一任华裔圣玛利诺市长林元清为修建流芳园捐献了300万元,用于兴建“笔花书房”。他现身在这次活动中。已于2018年11月底晋升为卫生部助理部长办公室(Office of the Assistant Secretary for Health,OASH)资深顾问的他,表示流芳园有现在的规模,一路走来不简单。
他形容这很大的园区地理环境很好,这次园方希望可以容纳中国的书画艺术品。一些新的建筑物将会有空调供应,到时候可以挂一些壁画。
林元清刚来到美国时只带了300美元(约2,109元人民币),他形容自己有机会取得社区的资源,应反馈回社区。因此,馆方邀请林元清帮忙时,他二话不说就出手相助。
他指出:“中国园是很有文化的园区,除了中国国内的苏州园之外,是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园,可以展示中国文化。一些美国本地人很多没有去过中国,能在这边感受一下中华文化。”(李青蔚)
中新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 应妮)用传统工具“茶刀子”采新茶、在三百度高温的铁锅中徒手翻炒“杀青”、从高坡踩着麻袋慢慢“溜茶”来揉捻、用竹条捆扎茶砖,直到背着100磅(注:约90斤)的茶砖行走过一段山路后,美国人付德明才喝到了一杯雅安藏茶。这就是13日刚上线的《当一天中国人My Chinese Working Day》最新一集。
《当一天中国人》是“体验中国”推出的一档文化碰撞职业体验类微纪录片。栏目诚邀外国友人成为“大体验家”去往中国不同城市,担任与众不同的职业人士,与其他中国“同行”共同完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娱乐性的任务目标。通过一天的真实职业体验去了解当代中国的各行各业,体会中国人的真实生活,感受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
旅居北京的美国人达姆·弗德里曼(中文名付德明)说自己喜欢喝咖啡,而周围很多中国朋友喜欢喝茶,带着对茶叶的好奇,他随栏目来到了四川雅安,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化身背夫,重走雅安川藏线上的茶马古道。
在雅安南路边茶商会秘书长黄春鈇的带领下,付德明体验了采茶、尝试了杀青,“杀青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他说,杀青师傅娴熟地从200到300摄氏度的锅中不断抓起茶叶,看得惊心动魄,而他在尝试时一直担心手被烫到。当他看到堆得整整齐齐的茶砖时,情不自禁地说“有点像长城”。
制茶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雅安古法制茶的智慧和匠心,古法发酵和包装,充分展示着制茶匠人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付德明不禁感叹:“虽然现在机器提高了效率,但是传统制茶的工艺却得以完整的保留和传承,雅安藏茶的好风味离不开老师傅对于制茶细节的亲手把控。”
来到体验最后一站的茶马司,他背上一百磅的茶砖,穿上当地传统的草编鞋,头上戴着简陋的草帽,行走在山间小道上。当他获悉川藏茶马古道上最艰辛的行程,是背靠悬崖背着这样沉重的茶砖,众人互相拉着拐杖一步步走过时,不禁感叹连连。
“体验中国”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对外推广局的支持与推动下,由五洲传播中心联合有关机构共同发起并具体执行的。《当一天中国人》现已制作播出了四季,每集10分钟,此前已有外国友人体验了手编竹笼用古法清理河道,身着道袍跟着师傅上山采药,化身熊猫饲养员为国宝打扫圈舍,以及体验湖南花鼓戏、长城脚下打铁花、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龙泉剑铸剑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新社旧金山8月14日电 (记者 刘关关)8月14日是第七个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美国民间组织将一座“慰安妇”雕像搬到旧金山市中心,向过往行人讲述“慰安妇”的历史,敦促日本政府向受害者正式道歉。
在旧金山图书馆门前,关于“慰安妇”的临时展位吸引了市民及游客关注。社会正义教育基金会的韩裔负责人宋索恩表示,“虽然这是一个非常简短的展览,但是很高兴,人们对这段历史感兴趣。”
路过的米切尔·罗瑟夫在展位前驻足良久,并向民间组织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在此之前,罗瑟夫看过张纯如的《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那是一本很“震撼”的书。他表示,今天的展览讲述了历史上一个重要事实。罗瑟夫说:“人们都需要了解世界历史,因为我们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是一个真正让这些家庭心碎的故事,‘慰安妇’被奴役,她们无法回到自己的社区,无法结婚,许多人被疾病感染,无法生育,她们的生活永远毁了。”路过展位的英德拉·蒙加尔表示,“我们应该努力,让这些事永远不再发生。”
宋索恩说,举办这样的活动,是因为“慰安妇”最想从日本政府得到正式道歉。宋索恩还表示,性暴力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这样的展示活动,可以提高对性暴力的认识。
社会正义教育基金会的华裔工作人员马时仪表示,“我们一定要讲出来。”他们编写了教材,并尝试让旧金山的高中老师告诉学生这些历史真相。
另外,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号召民众于每年“慰安妇”纪念日,在自家院中安置一张纪念“慰安妇”的图片,并持续展示一周。9月,民间组织还将通过播放纪录片等方式,向民众讲述“慰安妇”的历史。
中新网8月15日电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直布罗陀将于15日释放今年7月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在地中海扣押的一艘伊朗油轮。
7月4日,伊朗油轮“格蕾丝一号”在直布罗陀海峡被英国当局扣押,英国指控这艘油轮涉嫌违反欧盟对叙利亚的制裁,向叙利亚运送原油,但伊朗否认,并斥英国是“海盗行为”。
7月19日,伊朗革命卫队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了悬挂英国国旗的“史丹纳帝国”号(Stena Impero)油轮,指控该油轮违反海事规定,英国认定此举为“非法报复”。
据知情人士透露,直布罗陀首席部长法比安•皮卡多透露,他对“格雷斯一号”不再前往叙利亚感到满意。
据报道,船长已经向皮卡多提交了书面承诺,皮卡多不会在15日的法庭听证会上要求法官延长拘留时间。
当地时间14日晚,一位与皮卡多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表示:“如果我们不再认为‘格雷斯一号’违反了对叙利亚的制裁,就没有理由再让它在直布罗陀逗留片刻。”
特朗普威胁退出WTO 俄罗斯回应:并非灾难,或推动改革
海外网8月15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13日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石化企业演讲时威胁称,如果有需要,美国可以退出世贸组织(WTO)。这不是美国第一次表示可能退出世贸组织,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罗斯正评估美国退出世贸组织可能带来的后果,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奥列什金认为,美国退出世贸组织对该组织不是致命性的,或将促动世贸组织改革。
奥列什金说,损失一个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对世贸组织来说不是多么灾难性的事情。相反,这样的决定可能会推动本组织的改革和完善。“美国可能退出世贸组织的声明看起来像对当前交易施加压力的谈判棋子。”奥列什金指出,目前还没有与世贸组织同样有效的全球性机制,像美国这样的世界贸易主要参与者没有退出该组织的意义。
俄罗斯国家研究型大学高等经济学院欧洲和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季莫非·波尔达切夫则认为,美国退出世贸组织是特朗普争取连任的砝码,不会对华盛顿外交政策产生巨大影响。
早在去年8月份,特朗普在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就曾警告说,如果世贸组织不改变行为、使其更加有利于华盛顿,美国就将退出该组织。他的这番言论被外媒视作将国际贸易体系的基石锁定为攻击目标。
世贸组织成立于1994年,是主要经济体在美国领导下建立的贸易争端解决平台。特朗普此前多次声称美国在世贸组织“总是输家”,但据乔治·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埃利奥特对此提出质疑:“当美国起诉其他国家的非法贸易行为时,它赢了90%的诉讼案。”(海外网 李连环)
中新网8月15日电 据新西兰天维网报道,近日,某论坛网站刊发了一篇据称是克赖斯特彻奇枪击案枪手撰写的、带有仇恨内容的信件,引发外界担忧。新西兰惩教部长14日承认,这封信确实是枪手在狱中所写,并表示,惩教署不应该允许这封信邮寄出去。
报道称,新西兰惩教署在一份声明中称,枪手在2019年7月份写下了这封长达6页的信件,然后邮寄出去。按照新西兰法规,囚犯可以接收或邮寄信件,但也有一定的限制性措施,这封信就不应该允许邮寄。目前惩教署已经修改了针对枪手收发信件的看管措施。
惩教署称,在执法中,官员没收囚犯信件的权力非常有限,只有当信中存在威胁、恐吓或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内容时才可以扣留。惩教部长戴维斯也表示,新西兰缺乏管理这类囚犯的经验。
“我们以前从未管理过像他这样的囚犯,我也询问过,目前法律是否适应针对他的管理,是否需要修改。”惩教部长戴维斯在声明中说,“我理解很多新西兰人听说这名囚犯可以收发信件会感到吃惊,但根据法律,囚犯享有这个权利。”
戴维斯称,惩教署也可以根据法律扣留囚犯的信件,而且也确实扣留过一些。他表示,惩教署不应该让这封信发出去,目前他已经要求负责关押的部门保证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并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强管理,“我认为这种事不会再发生。”
据报道,枪手将这封信寄给俄罗斯一名右翼分子,后者将这封6页信件发到了某论坛网站上。
枪手在信中称,他曾在2015年去过俄罗斯,最喜欢圣彼得堡、从莫斯科山顶教堂俯瞰以及一座小镇附近的修道院。他同时还提到了最喜欢的几首俄罗斯歌曲,还讨论了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观点影响最大的人物。
枪手在信里写道,自己现在“无法做很多事”,也没法谈论太多细节,“因为警卫会没收我的信,并把它作为证据。”新西兰惩教署证实网站上晒出的信件正是枪手所写。
新西兰国家党惩教事务发言人贝内特称,惩教部长戴维斯应该立即问责惩教署,为什么枪击案嫌疑人能从新西兰安全级别最高的监狱寄出一封“有煽动性的信件”。
“戴维斯应该保证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他说,“惩教署知道这封信不应该邮寄出去,被害者的权益应该置于所有问题之上。”
2019年3月15日,28岁的澳大利亚籍枪手在克赖斯特彻奇两座清真寺开枪扫射,造成51人死亡,40人受伤,酿成了新西兰有史以来最大的枪击事件。
枪手随后被捕,目前,他被关押在新西兰最戒备森严的奥克兰Paremoremo监狱,被单独看管。他不允许看电视、听广播或看报纸,也不允许访客探望。
中国侨网8月15日电 据澳洲网报道,一名21岁的男性13日下午2时在悉尼市中心持刀行凶,造成一名21岁的女性死亡,一名41岁的中国女性公民受伤。新州警方在逮捕该男性后证实,他和恐怖主义没有联系。
案发后,中国驻悉尼总领馆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警方了解核实情况,并向受伤的中国公民表达慰问。目前伤者无生命危险。同时,总领馆再次提醒领区中国公民注意安全,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处。
另据澳大利亚媒体报道,新州警方专员福勒(Michael Fuller)表示:“尽管警方在21岁的行凶者的电脑中发现了他收集的有关北美和新西兰大规模屠杀的信息,但此次事件尚未被定性为恐怖主义事件。”
同时,媒体也称赞一群勇敢的路人为“最高等级的英雄”。
37岁的肖内西(Paul O'Shaughnessy)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发时,我和我的弟弟卢克(Luke)正在附近工作。我们和其他几个人一起跑过去,当时有一位男性正试图用一把椅子制服行凶者。我弟弟直接过去扳倒了他,然后我们一起把他按倒在地。我们往他头上放了一个塑料箱,等待警察的到来。”另一位见义勇为的路人英格拉姆(Jamie Ingram)表示:“我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安全问题。我一直跟着行凶者,让他把注意力放到我身上。我不希望他伤害到别人。我一点都不害怕,只是集中于自己做的事情上。”
中国侨网8月15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特朗普政府的“领福利就不给绿卡”法规于8月12日公布,并拟于10月15日生效实施。消息一出引发华人小区民众关切,议论纷纷,律师和小区组织也陆续接到民众咨询“我还有什么福利可拿”。律师认为,由于最终出台的规定相当明确,让不少民众在取得绿卡与使用医疗保险等福利间抉择,更有些人对如此政策感到无奈。
新规中包括华人经常申请的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的绝大多数福利形式、第八节住房选择券计划(Section 8 housing choice voucher program,俗称政府楼)、粮食券(SNAP),以及社会安全补助金(Supplemental Security Income,SSI)、家庭急救金(Temporary Assistance for Needy Families)等,都属于公共负担(Public Charge)的范畴。同时绿卡申请人的年龄、健康状况、财产、教育水平也都将被列入考虑。
新规于8月12日公布后,包括华人策划协会、纽约中华公所等小区组织13日虽未接获大批的询问,但在社群网站上讨论的热度却丝毫不减。移民律师李定一表示,她在微信上已收到部分民众询问,多数的问题除了哪些福利可拿、哪些不可拿外,更有许多已经拿到绿卡的民众,不清楚自己是否能够继续领取福利。
李定一说,在新规定中,属于“公共负担”的移民是指在申请绿卡前36个月内若领取超过一项公共福利逾12个月的人,若有民众在一年中领取两项福利,更将会被算成领取24个月福利,而非仅算12个月。
移民律师刘汝华则说,他也接获部分已持有绿卡的民众询问,不知道自己应不应该取消正在领取的福利,但其实已持有绿卡的民众将不受影响,不必担心。
他表示,申请绿卡的民众如果能够在新规实施的10月15日前递交申请绿卡,就可采用旧规定,不受“领福利就不给绿卡”的限制;但若无法在此前递交申请,就必须在放弃福利和拿绿卡间作抉择。“我相信这对很多人来说相当头痛,也很无奈。”他说。(颜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