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的胞兄陆克雷(Greg Rudd)说,谈到陆克文对领导权的野心,澳洲人民应该“永远也别说绝对不会”(never say never)。
在今年的联邦大选中,陆克雷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角逐参议员惜败,他表示,虽然他“完全不知道他(陆克文)的脑袋里在想些什麽”,但陆克文对领导权的飢渴可能还未被满足。
“我所能说的就是,只要他还留在政坛一天,你就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陆克雷在伦敦说。
“这就像(肖恩·康纳利)他也曾说过他绝对不会再演詹姆士·邦德(James Bond)了,可结果这件事给人们的教训就是,你永远也别说绝对不会。不过我不知道他的脑袋里在想些什麽。这件事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未来的领导人。”

陆克雷批评胞弟的竞选风格就象是“演艺圈”,称其竞选活动的很大一部份内容在于“设法成为当天的新闻报导焦点”,但陆克文恰恰“应该把重点放在政策上”。
陆克雷说,有争议的北领地经济区政策和布里斯本海军移防计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因为它们不是在公共场合被提出来的,而且看起来似乎并没有经过多少深入的思考,所以,对所有人来说,它们看上去似乎只是一时冲动之下提出来的意见和想法,只是因为它们可能会带来一些政治效果。”陆克雷说,“我认为他们这么做都是爲了政治效果,而不是政策效应——因为从工党的角度来看,他们知道赢得大选的机率非常低。”
“所以它们根本无关紧要,因为它们从来就没有成为过政策。”
陆克雷还透露,自从工党败选以来,他还没有跟陆克文联络过。兄弟俩一般很少说话,但陆克文往往会在他的政治生涯出现重要转折点的之前或之后给哥哥发条简讯。
“没有,事实上我还没有跟他说过话,我也还没有尝试过跟他说话。”他说,“过去,当我们俩说话的时候,也主要是涉及彼此在其他方面的事情。我敢肯定我会在接下来的某个时候碰到他的。”
但陆克雷却在选后分别向艾伯特总理和霍奇财相致贺,并祝愿艾伯特“一切顺利”。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正忙于大選的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可能無暇顧及自己一些小的變化,但眼尖的媒體可不會放過任何細節。   

 

23日陸克文及其競選團隊在西悉尼拉票時,有記者驚訝地發現了一塊貼在陸克文右手上的一塊創可貼。   

 

當被問及怎樣受傷時,陸克文卻支支吾吾。   

 

“我其實也不知道怎麼弄傷的。昨晚我發現了這個傷口,當時還流了一點血。”陸克文說。   

 

“但這個口子肯定不是因為鬥毆而受傷的。”陸克文打趣道。   

 

陸克文的政治顧問Bruce Hawker向新聞集團透露,其實陸克文是因為“握手”太多菜受傷的。   

 

“他每天都和數百人握手。。。。我們需要在他手上貼一塊創可貼。”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8月19日公布的新闻民调(Newspoll)最新民意调查显示,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的个人声望跌至史上最低水平,不满意陆克文的选民比例跃升了六个百分点至54%。

 

  目前作为反对党的自由党民族党联盟领袖艾伯特(Tony Abbott)的不满意率则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至51%。

 

  对比两周前新闻民调进行的上一次调查,选民对陆克文的满意率已经下降了四个百分点至35%。这是自陆克文重返领袖地位以来最低的,而他取代吉拉德(Julia Gillard)时的满意率达到43%。艾伯特的满意率则提高了三个百分点至41%。

 

  此外,工党的初选支持率也跌至陆克文重当总理以来的最低水平。目前联盟党的初选支持率以47%领先于工党的34%。在两党优选方面,联盟党将工党抛离得更加远,如今以54%领先于工党的46%。此次民调的误差范围在3%之内。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政治分析师尼克•伊科诺莫(NickEconomou)表示,“该调查显示陆克文未能成功说服摇摆选民转向工党。澳大利亚选民选的是政党,不是个人魅力,而且选民似乎已经决定工党已经失败,应该被替代掉。”

 

  目前,工党在议会占有71个议席,反对党占72个,绿党1个,还有6个独立的中立议席。

 

  鉴于陆克文与艾伯特之间的支持率难分伯仲,这就意味着,近在眼前的这场选举对双方而言注定是一次残酷的考验。

 

  届时,若没有一个政党能斩获75票的多数,那么“悬空议会”将在议会内部再度出现。而“悬空议会”的产生则意味着,如何顺利组阁又将是对胜选一方的新一轮的考验。 澳大利亚安保集团AMP投资资本部主管奥利弗(Shane Oliver)认为,反对党亲商业的姿态或许更为有助于恢复外界对于澳大利亚的商业信心。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我在西悉尼及其他地区遇到的工薪家庭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就业保障。

在这次选战中,我多次谈到保持经济强劲的重要性,经济强劲可以保护今天的就业并且创造未来新的岗位。

中国矿业繁荣的尾声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更广泛的行业里促进就业增长,而不是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然而,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我们不必采取过激的节约开支措施,以免损害经济。我们需要一个有决策的政府在矿业繁荣过后来刺激就业增长。

上周我一直在研究制订一个工党通过增加培训投入的就业计划。

首先,我们向新的“迈进技能计划”投入3500万元,它将使多达7000个未完成高中或学徒的年轻人找到工作。

这个创举将帮助需要识字和算术等基本技能的年轻人找到加入就业大军的道路。

其次,我们将投入3500万元到新的“制造业技能提升计划”中,这将提高制造业新老员工的技能,使公司能够把价值链提升到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行业中,如医疗技术和机器人技术。

我们也宣布了将投入3000万元到“更佳服务技能基金”中,来培训数千名新工人来满足服务业岗位增长的需要,例如健康行业、幼儿看护和残障服务。

工党明显加大对这些领域服务的投入,我们将确保有足够的经过培训的工人来提供服务,特别是我们新的残障保险计划——“澳洲残障关爱”计划。

最后,我们宣布了将投入2.09亿元兴建额外137个技术培训中心,来确保我们的年轻人学到技能,将来成为技术工人。

我们决不能低估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个给出的工作机会,每一份接受的工作机会,每一个培训的学徒机会,都可以改变人生、巩固家庭、建造美好社区并且有利于经济增长。

我为工党对技能和就业所做的一切感到自豪。

在这次选战中,我已经勾勒出我们再次当选后,工党将继续把重点放在技能和就业上的蓝图。

大选给予政党领袖一个展现他们未来三年愿景的机会。

这就是我在此次大选中所做的——一砖一瓦地搭建未来就业平台。

在我搭建就业计划的同时,艾伯特却在隐瞒一项削减学校和医院700亿元的拨款计划。

这是鲜明的对比。

 

——陆克文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大纪元记者张妮编译报导)现任,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在自己所在的选区胜出,似乎不成问题。最新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陆克文在其所代表的位于昆省的格里菲斯(Griffith)选区里,支持率高于对手近10%。

据《晨锋报》报导,名为“ReachTEL”的民调,周一(5日)晚通过电话询问了格里菲斯选区的702个居民,其得出的结果是,陆克文支持率为54.5%,其竞争对手格拉森(BillGlasson)支持率为45.5%。该调查的误差为3.6%。不过这个结果比陆克文在2010年大选中得到的票数低了约3%。

格里菲斯选区的受调查居民中约60%的认为陆克文是比反对党领袖(TonyAbbott)更合适的总理人眩95%的受调查者认为他们会“忠于”或“基本忠于”他们的选择,这意味着陆克文将稳坐他的席位。

周二(6日)早间的一场辩论中,陆克文攻击对手格拉森令其措手不及。陆克文说他无法理解格拉森怎么会代表一个接受烟草公司赞助的政党。

格拉森被问到联盟党为什么接受烟草公司赞助的问题时,他说:“烟草公司按他们的权利行事……不过坦白说,我会提出反对。”这一言论使格拉森与联盟党的影子财长霍基(JoeHockey)的言论不一致。霍基已经对陆克文政府最近提升烟草税的政策发起了攻击,称这会使老年烟民的养老金增加的部份损失三分之一。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联邦政府将重新考虑对中国在澳投资的立场。急于与北京签订一份自由贸易协议的陆克文政府已备准好讨论扫除中国投资的障碍。

 

        新任联邦贸易部长马尔斯(Richard Marles)正准备飞往中国就自贸协议进行会谈。他曾暗示,政府已准备与中方讨论让步的问题。这与姬拉蒂政府的政策有着明显的区别,后者虽然也希望能与中国谈成自贸协议,但在中国投资问题上却一步都不肯让。

 

        在陆克文与中国主席习近平进行电话会谈呼吁双方加快自贸谈判后,澳洲-中国自贸协议谈判再次被提上了政治议程。

 

        放宽中国企业在澳洲的投资可能会增加政治风险。虽然这么做可能会让澳洲经济受益匪浅,但部分商界人士却强烈反对。在周三接受《澳洲人报》采访时,马尔斯称,中国期待澳洲外资复审委员会(FIRB)提高复审门槛,让一些非国企投资能免遭审查。

 

        根据现行的规定,来自中国和其他大部分国家的企业或个人在澳洲的投资额若超过2.48亿元,必须经过FIRB的批准。中方希望澳洲把审查门槛提高至10亿元,享受与美国和纽西兰投资者一样的对待。中国还表示,中国国企无论实体投资额大小都必须经过FIRB审查的做法也不合宜,应该进行改变。

 

        马尔斯表示,他将不会讨论澳洲具体可以做出什么让步,但他们愿意在双方会谈中“以全新的角度”和“切合实际、实用的”方式进行谈判。他指出,澳洲以前总是很担忧做出改变,但现在政府愿意考虑“全部的一切”。“为了争取谈判结果,我们必须以更实际的角度考虑之前的立场。”“说得更明白些,我们必须调整此前的立场,否则想要谈判有进展谈何容易?我们愿意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尽我们所能。”

 

        澳洲与中国自2005年开始自贸协议谈判,澳洲出口商希望能摆脱中国在配额、关税和繁文缛节约束,但双方的谈判至今毫无结果。 初步的可行性调查显示,澳中签订自贸协议可以让澳洲的GDP在10年内增加180亿美元,中国GDP同期内也可增长640亿美元。 自那以后,中国成了澳洲最大的贸易伙伴,Austrade的数据显示,双边贸易总值在2011-12财年达1280亿元。外交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在澳洲的投资活动日益活跃,去年的总投资额达230亿元,但仍落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

 

        马尔斯称,与中国签订自贸协议可以刺激澳洲的农业出口商,更能提振服务产业和制造业,尤其是在澳洲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已经从资源供应转向满足中国中产阶级需求的当下。

 

        “澳中经济关系前景逐渐从以资源为基础转换到聚焦于商品与服务供应。如果我们能与中国在自贸协议上取得进展,这无疑将为澳洲经济注入一剂强心剂。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将为澳洲经济和未来繁荣提供更大的可能性。”

 

        在与中国签订自贸协议后,纽西兰的乳制品行业如虎添翼,这令澳洲出口商眼红不已,他们也希望澳洲能尽快与中国签订类似的协议。

 

        除了希望澳洲提高投资审查门槛并结束自动将中国国企投资交易一律交给FIRB审查的做法外,中国可能还会要求澳洲对中国管理人员和职员签证办理提供便利。

 

        不过,改变中国国企投资交易一律交给FIRB审查的做法和签证改变具有政治敏感性,澳洲政府料不会轻易让步。降低私营企业投资审查门槛相对更容易谈妥,西澳州长巴内特(Colin Barnett)对此就非常支持。

 

        马尔斯表示,他相信澳洲-日本自贸协议和澳洲-韩国自贸协议“只差临门一脚”。话虽如此,日本自贸协议谈判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东京方面拒绝放松牛肉进口限制,澳洲则不愿意削减汽车进口关税。

 

        与韩国的谈判也曾因为澳洲政府坚不肯将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条款(state dispute settlement provision)纳入协议中而一度止步不前。前贸易部长埃默森(Craig Emerson)曾警告称,这项政策可能会导致澳洲卷入海外公司的诉讼案中。马尔斯表示,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未曾松动。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姬拉蒂在工党内的支持者们纷纷指责陆克文及其盟友在总理的民调开始回升之时又再企图搞破坏。

周三,前金融部长谭纳(Lindsay Tanner)打破了长达两年的沉默,对同僚们罢免陆克文的决定进行了猛烈抨击,称之为“极端的反应过度”,并表示工党的权力掮客们现在都已经后悔了。

 

 

谭纳还对姬拉蒂的支持者们对陆克文政府的攻击之词进行了反驳,称那些说法都“太夸张了”,结果只是给工党造成了更大的损害而已。“贬低陆克文政府必然也会损害姬拉蒂政府。”

 

 

不过,支持姬拉蒂的政府部长们也不甘示弱,很快就在媒体上公开反击了谭纳。内阁部长柯恩称:“他所评论的这些事情都过去两年多了,我觉得我们党已经前进了,而谭纳也应该跟着前进。”今年2月时攻击陆克文攻击得最起劲的财相史旺则表示,他绝不收回自己说过的话。

 

 

另一方面,正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外交部长卜卡(Bob Carr)愤怒地呼吁工党人停止批判自己的政党。他表示,公众听工党的不是听得都快要吐了。“我们经历了一个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怪罪为工党失败的时期,公众已经听得快吐了,我们干嘛不来说说艾伯特和自由党都有哪些失败之处呢?”

 

 

陆克文本人没有对这些争议发表任何意见,但他最近重回公众聚光灯下的举动着实引来了同僚们的关注。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據澳大利亞《在線評論》報道,前總理陸克文坦承,在對華政策上,他是“無情的現實主義者”。這一表態暴露了外界對中國崛起的持續質疑,凸顯西方對中國的普遍擔憂。西方認為,中國需要 “充分(融入)國際社會”,成為負責任的國家。這種沒想是善意的,我們都希望中國不謀求劇烈改變國際秩序或引發大規模動蕩。

但這種擔憂毫無來由。中國並未表現出試圖改變現狀或挑戰現有秩序的跡象。自決定開放以來,中國就受益于現有國際秩序,其經濟和國際地位因此躋身世界強國行列。過去30年裏,北京一直在遵守基本上由美國制定的國際規范。中國已是市場經濟體,又加入了世貿組織,同時也是美國式的全球經濟體係的主要參與者。在這個遊戲場上,中國人的表現的確勝過美國人,但並不能因此開始渲染中國恐懼論。

對中國來說,挑戰從中獲益的國際體係根本不符合自身利益。推動中國的主要驅動力是經濟。經濟增長放慢會危害其國內穩定,因此不能想象中國會奉行將危及自身的全球政策

若換個角度看,我們會發現中國正被疑心不斷的鄰國所包圍,美國也卷土重來,鞏固與地區國家的盟友關係,可能還會拉上印度加入到遏制中國的行列中。另一個重要的事實是,自1979年對越攻擊以來,中國從未參加過任何一場戰爭,而美國已經打了好幾場戰爭。如果說亞太地區真有什麼恐懼盤旋的話,那應該是在北京。論軍力,中國還遠不是美國的對手,這種狀況一時不會改變。而且,中國人沒有表現出侵佔鄰國的意圖,它對臺灣和南中國海的爭議立場實屬正常。

我們再次回到陸克文站不住腳的對華現實主義。澳大利亞是一個從中國崛起中大大獲益的國家,向超級大國盟友鼓吹遏制和攪動中國的做法,既不符合澳大利亞的利益,對世界也沒有好處。中國已經在按照國際規則行事了。中國一直在融入國際體係,從30年前至今,這個進程是成功的。

真正的隱憂在于,若美國及其地區盟友把中國逼入死角,到時反而會產生他們最初想避免的結果,即出現一個強大的中國對手。因此,現實主義作為對華政策的理論基礎,最終可能造成潛在的危險後果。如果美澳真想讓中國成為維持亞太安全的夥伴,那就必須從現在起把中國當作夥伴來對待。
 

发表在栏目: 澳洲新闻

      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在英国被捕后,国际舆论争议很多,不过在他的家乡澳大利亚却受到同胞们的支持。连日来,在布里斯班、墨尔本等地很多市民举行集会,或走上街头游行,力挺阿桑奇,呼吁政府对阿桑奇进行“公正审判”。

  据报道,澳大利亚绿党领袖布朗致信外长陆克文,呼吁联邦政府准许阿桑奇返回澳大利亚,并“免遭伤害”。

  在布里斯班,9日和10日都有市民游行声援阿桑奇。他们表示,希望澳大利亚政府支持澳人的民主权利,指出阿桑奇案件中“濒危的是自由”。昆州公民自由理事会主席柯伯说,互联网的诞生促进了言论自由,提高了社会的民主程度,我们不想看到这一进步受阻。

  维州法律界人士举行集会并通过了一项动议,谴责任何将阿桑奇引渡到美国的举措。《澳大利亚人报》就此进行读者调查,在前8000名投票者中,约75%的人反对把阿桑奇引渡到美国。

  澳大利亚的知识界代表向总理吉拉德发出公开信,要求政府维护阿桑奇的基本权利,确保针对阿桑奇的法律程序遵循法律原则与公平。

发表在栏目: 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