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雪梨訊)因通車僅3個月頻頻壞車惹來乘客不滿的造價73億元的雪梨地鐵(Sydney Metro),似乎逢周二便出現故障,昨日早上再有列車因機械問題導致服務延誤。
雪梨地鐵西北線本月連續3個星期二壞車。運輸管理中心發言人昨日證實,早上約6時50分,Hill Show Ground站一部列車出現機械故障,導致堡壘山(Castle Hill)至車士活(Chatswood)的服務「延誤15分鐘」,之後的班次亦受影響。
有乘客聲稱,所乘搭的列車停頓,他們被困車廂半小時。其中一人稱,他於早上7時10分在Epping站上車,但列車停駛了31分鐘。
他稱,地鐵列車過去連續三個星期二都出現機械故障,似乎已成規律,「很明顯周一晚做的工作導致周二早上出現問題,還以為他們現已查出及修復問題。」
另一名乘客稱,他在早上6時42分在Tallawong站上車,但列車到7時13分才開出,而這20分鐘內沒有任何關於延誤的廣播,「地鐵的通訊程序是笑話。」他稱,即使列車開出,但車程較平日長,他花了1.5小時才抵達車士活,再轉乘「如沙甸魚罐頭般擠迫的火車前往市中心」。
其他網民亦在社交媒體上表達對地鐵經常延誤及通訊不足的不滿。
上周二,來往Tallawong及車士活的地鐵服務因「控制中心與車廠列車的通訊問題」,而取消兩小時。前一個周二,有列車需要進行機械維修,導致服務延誤。本月1日(周四)有列車車門故障。
雖然地鐵頻頻壞車,但通車後首兩個月,平日每日仍平均接載逾6.6萬乘客。雪梨火車公司(Sydney Trains)的統計數據顯示,在6月至7月間,車士活至Rouse Hill線的載客量幾乎追平火車東區線;7月車士活至Epping站的人次亦比前一年同期急增18%,沿途地鐵站的人次,例如Macquarie Park及North Ryde,也於同期增長17%至19%。
持續未來研究所運輸數據分析師Mathew Hounsell稱,數據顯示人們對班次頻密的列車服務反應良好,「一年間近20%的增長是十分良好。我們看到行為模式改變,但還沒植根。人們通常需9至12個月才適應新的交通選擇,因為習慣不能立即改變。」他稱,周日地鐵服務亦繁忙,平均載客量幾乎是平日的六成,相比之下,雪梨火車周日載客量只是平日的42%左右。
運輸廳長康斯坦(Andrew Constance)強調,地鐵服務受干擾不是系統性問題,但他稱希望改善地鐵事故應變的效率,包括安排接駁巴士的時間。(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