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新闻

周二, 16 4月 2019 11:34

澳洲史上首個普通話大選辯論 兩華裔女候選人針鋒相對

给本文评个分吧
(0 票)
工黨的楊千慧(左)和自由黨的廖嬋娥(右)周日參加澳洲史上首個普通話大選辯論。	澳洲人報工黨的楊千慧(左)和自由黨的廖嬋娥(右)周日參加澳洲史上首個普通話大選辯論。 澳洲人報

(本報墨爾本訊)澳洲史上首個以中文進行的聯邦大選辯論在剛過去的周日舉行,自由黨和工黨兩名同樣具華裔背景的女候選人,為爭奪墨爾本Chisholm選區的議席,以普通話針鋒相對。她們之中任何一人當選,均會成為澳洲立國以來首名華裔女眾議員。

香港出生的自由黨候選人兼前言語病理學家廖嬋娥(Gladys Liu),以及台灣出生的工黨候選人兼前市長楊千慧(Jennifer Yang),正競逐從自由黨轉任獨立議員賓絲(Julia Banks)改到別區競選後遺下的議席。

廖嬋娥(前右一)今日陪同總理莫理遜(前右二)拉票。 澳聯社

 

根據最新的人口普查數據,Chisholm選區有19.7%居民在中國出生,其中一半有澳洲國籍,即擁有投票權。選區內包括華人聚居的Chadstone和有「小北京」之稱的博士山(Box Hill)。

《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道,這場普通話辯論周日在Glen Waverley Mountain酒店舉行,有約100名觀眾,幾乎全部人都有華人背景。

普通話是楊千慧的母語,卻是廖嬋娥的第三語言──她的第一和第二語言分別為廣東話和英語。不過,廖說自己熱衷於與選區中關鍵成員建立良好關係。

楊千慧(前左)日前與工黨領袖索頓(前右)拉票。 澳聯社

 

她們之中任何一人勝出的話,都將是澳洲首個華裔女性眾議員。這個話題引發兩人在辯論中談及「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和「竹天花板」(bamboo ceiling)問題──兩者意思分別是女性和亞裔人士難以衝破固有文化以擔任企業或機構的高層管理人員。

廖嬋娥說:「對我而言,我真的看不到有任何『天花板』,因為我是一個成功者,我一直盡力去達成目標。在黨內,我在8名候選人中勝出預選。我們之中只有一個華人,就是我。我們只有兩個女性,而我贏了。我以政績取勝,而不是因為我穿裙子。如果你有自信,便沒有所謂的(天花板)。」

楊千慧則表示,她專注在代表所有Chisholm選民,無論其性別、民族或性取向,「我完全明白成為眾議院首名華裔女性成員的榮譽。議會應該為民發聲,如果(議員)文化及性別不夠多元的話,便是個真正的恥辱。我對2020年工黨有一半眾議員和參議員是女性感到自豪,而不幸地自由黨不能說相同的話。不要忘記為何我的對手不是賓絲──原因是她被自由黨霸凌出黨。」

由於Chisholm華人眾多,故該區的自由黨現任議員賓絲在2016年大選時,亦特意用中國社交通訊手機程式微信與華裔選民溝通,此舉更被視為她選出的關鍵因素。當年替賓絲發動競選運動的幕後功臣,正是廖嬋娥。

另一邊廂,工黨的選舉策略專家向《澳洲人報》表示,該黨預料對手廖嬋娥會利用楊千慧的台灣背景,呼籲來自中國大陸的選民拒絕投票給楊。工黨本身亦已準備較上屆大選加強在微信發動競選運動。

在工黨眼中,Chisholm是重點爭奪的議席,因為上屆自由黨只勝出3.4%選票,屬邊緣議席。兩黨均預料今次將會是一場硬杖。

據報道,廖嬋娥在辯論中被問到她對同性婚姻的立場。她被《衛報》(Guardian)報道在2016年曾說過:「中國人來澳洲是因為他們想給下一代良好的東西,而不是讓(子女)受到同性婚姻、跨性別、多性別來摧毀──他們用摧毀這個詞。這些都是垃圾。」

她在辯論中反駁《衛報》的報道是「虛假」和「錯誤」的,她說自己受到歪曲,「我當時被問到在華人社區中聽到了甚麼,而我向訪問我的人說自己聽過的話。當它被報道時,卻變成了是我的話。」

楊千慧則批評,廖嬋娥的言論「令人討厭」,「華人社區不想被人按種族來歸類……將(一些)人邊緣化以取得政治本錢,錯誤地代表華人社區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談及澳中關係時,廖嬋娥承諾,如她當選便會將推廣和保護澳中關係為「首要任務」。她又以工會反對艾保德(Tony Abbott)政府簽訂澳中自貿協議一事來批評工黨。楊千慧則支持工黨與莫理遜(Scott Morrison)政府跨黨派贊成設立的反外國干預法,但她擔心人們在支持法案時說出煽動性語言。(Wah)

其他信息

  • 新闻来源: 星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