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綜合報道)中國在澳洲的投資金額去年大跌近四成,是超過10年來最急劇的跌幅,其中礦業和地產業是「重災區」。在澳投資減少的原因包括:私營企業趨向在健康護理業做小規模投資,以滿足日益脹大的中產階級對養生的需求;國企則轉為投資中國跨國大型基建項目「一帶一路」所在的中亞和東歐國家。
畢馬威會計師樓(KPMG)和雪梨大學(USYD)商學院周一公布的《闡明中國在澳洲投資》(Demystifying Chinese Investment in Australia)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公私營企業在澳投資從前年的130億元,減少36.3%至只有82億元。這不單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跌幅最急劇,投資額也是超過10年來第二低。
然而,中國去年在全球各地的整體海外投資,其實上升了4.2%,顯示澳洲已「跟上」美國、加拿大和英國,成為較不受中國投資者鍾情的國家。
澳洲礦業是中國減少投資的「重災區」,去年暴跌九成至4.64億元,回復2016年水平。商業地產也錄得跌幅,地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的數據顯示,中國在這方面的投資從2017年的44億元跌至去年的30億。
畢馬威的亞洲及國際市場澳洲主管費格遜(Doug Ferguson)表示,有數個因素令中國對澳洲地產業的投資減少,「這肯定與澳洲一般地產市況有關,但也跟中國住宅投資者難以取得資金做交易或買新的住宅有關。」
不過,其實中國在全球的地產投資也有所萎縮,去年跌幅達11%。這反映了中國政府限制發展商和個人把資金帶出海外購買物業。
報告亦顯示,雖然中國投資者對澳中關係看法轉趨樂觀,但一些投資者投訴澳洲傳媒針對它們。多達59%投資者認為澳洲國內對中國的政治辯論,是驅使它們停止投資的原因。
在礦業和地產業的投資萎縮之際,健康護理業首度成為中國投資者在澳投資比例最大的行業,達到41.7%或34億元,多於商業地產的36.7%、能源業的8.8%和礦業的5.6%。
雪梨大學商學院中國商業及管理系教授杭智科(Hans Hendrischke)表示,中國在澳洲的投資,已從大型的策略性資源、能源和基建投資,轉向較小的、針對中國消費者市場的投資。
另一邊廂,國企的投資目光亦從澳洲轉移至「一帶一路」國家。費格遜表示:「中國投資肯定流向全球,按照『一帶一路』的倡議流往中亞和東歐。」
整體而言,費格遜認為澳洲獲中國投資的前景仍然樂觀,而健康護理業獲強勁投資就是一大指標。他說:「無理由認為2018年(的數據)顯示中國(在澳)的長遠投資步入終點。有很多與中國中產階級消費者需求有關的機會。」(Wah)